他分析指,今次本港樓價下跌,不是經濟出現特別大問題,而是本港因防疫而封關,若果解決這個問題,樓市會回穩,並且向上。 中山樓價下跌2025 他又說,按揭對樓市影響不算很大,因大部分業主已供滿樓,對借高成數按揭的新買家壓力會大一些。 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港澳)布少明亦指出,除非新一份施政報告推出「減辣」措施,或推行「0+0」入境檢疫措施,否則樓價將持續下跌。
雖然美國9月沒有再加息,但今次加息周期仍未完結,預計到明年第二季加息因素才會淡化,而今年香港按息仍有機會上升,影響上車買家、換樓人士及新造按揭。 王兆麒稱,近期整體成交量已回落至通關前水平,市場整體購買力嚴重不足,預計短期一二手成交量按月會在3,000至3,500宗左右徘徊,樓市仍需要出現多個利好消息才能回復年初時的氣氛。 而今年首8月樓價指數已累跌6.52%,換言之至下月隨時累跌逾10%,以近年政府放寬1,000萬元物業可借九成按揭來推算,料有不少新晉業主陷入負資產惡夢。 (香港文匯報記者 顏倫樂)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打擊全球經濟,加上美國瘋狂加息禍延全球,環球市場近月大幅波動,香港更是股市、樓市齊挫。
中山樓價下跌: 未來中山房價看經濟轉型成效
據差估署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8月份私人住宅售價指數報339.2點,較7月的344.0點再跌1.40%,連跌4個月,創近7個月新低。 樓價4個月累跌4.23%,而今年首8個月,樓價累積升幅萎縮至只有1.34%;若與2021年9月的歷史高位398.1點比較,樓價累積跌幅達14.80%。 翻查差餉物業估價署資料,2008年9月雷曼兄弟「爆煲」後,樓價指數由9月跌至12月,累積跌15%,但到了2009年1月已回升。 正如有學者所指,2003年後,即使2008年發生金融海嘯,本港樓價下跌,跌幅大約一成。 中山樓價下跌 關焯照表示,二手住宅成交量達至4,000至5,000宗:現時每月普遍二手成交量約2,000至3,000宗,要連續幾個月內每月二手住宅成交量增至4,000至5,000宗,這反映不少人有信心入市,投放真金白銀入市場,屆時樓價企穩,然後慢慢向上。
不僅如此,侯友宜所發表課輔政見,更被全教總批評為本末倒置、未做綜整考量、明顯就是為了討好選票。 其中,西区街道、港口镇、神湾镇跌幅较为明显,分别下降9.54%、9.26%、8.48%。 中山“430”新政后,住宅的成交量显著上涨,市场流动性得以提升。 开发商真金白银的购房优惠力度加大,部分购房客也开始趁此时间择机入市。 从图表中可以看到,中山近5年的房价整体呈现出上涨的趋势,城区价格增长较快,特别是2018年下半年开始,价格增幅度都较大;而镇区则保持一个稳定增长的趋势。
中山樓價下跌: 深圳及廣州高端住宅樓價有望回穩
據差餉物業估價署資料,今年首個8月,私人住宅售價指數累跌6.5%,自從5月後更連跌3個月。 要應對負資產的到來,不外乎三招,減少借高成數按揭、準時供樓及保持充足現金應對。 業主亦不用太擔心變為負資產會被銀行「Call loan」,因為只要業主繼續按時供樓,其實銀行一般亦不需要買家補差價,原因是「Call 中山樓價下跌 loan」行政成本高,還要負責重售物業,如果業主最終無能力償還,欠下的貸款額便容易成為壞賬。
事實上,很多港人一直也喜歡買中山住宅,只是在限購尚未全面放鬆的情況下,港人在中山購買住宅比較困難。 中山樓價下跌2025 “二手房最近漲得很厲害,像東區、石岐區因為沒有一手房,所以二手房也漲得特別快。 CK創大地產執行董事黎誼(Joyce)指,中山去年樓價跌幅並不嚴重,部分地區橫行或只有輕微下跌,個別地區甚至有所上升。
中山樓價下跌: 影響樓價的因素
展望明年樓市走勢,曾麗認爲,內地有充足政策空間可以促進熱點市場的購買力逐步釋放,從而帶動整體樓市氣氛好轉,但在供需基礎因素已改變的情況下,樓市復甦步伐將較爲緩慢,且高端市場恢復速度恐將落後於中小型住宅市場。 中原地產亞太區副主席兼住宅部總裁陳永傑昨指出,差估署指數反映8月市況,由於9月時香港3年多來首度加息,物業市場成交量更見低迷,相信9月指數將繼續下調。 特區政府於上周開放「0+3」入境檢疫限制同時亦降低按揭壓測門檻,他認為此兩措施僅對置業人士心理上稍有正面作用,但不足以扭轉樓價下跌趨勢,始終物業市場與整體經濟環環相扣,如失業率、港股、匯率等表現皆直接左右樓市走向。
- 其實,熱鬧的樓市也曾讓陳先生吃過甜頭,這篤定了他在中山購房的信心。
- 2018年中山一手住宅總成交65,088套,約月均數是5,000至6,000宗,成交均價12,530元每平米。
- 提到負資產,相信大家都會想起2003年沙士時的慘況,當年負資產達到頂峰的10.56萬宗,有業主因此破產甚至輕生。
- 若其後在物業未滿五年期內轉售,賣方便要再繳付約5.5%營業稅(增值稅),以及20%個人所得稅,五年後轉售則能豁免。
- 至於工商舖方面,該行預計明年整體甲級寫字樓租金將下跌5至10%。
海典灣中層790萬售 美聯分行區域經理吳肇基表示,鰂魚涌太古城燕宮閣高層B室,面積785方呎,以1380萬售,呎價17580元,較兩個月前低潮時,稍回升3%。 美聯助理聯席董事黃錦瀚稱,沙田第一城兔年首宗成交,為8座低層C室,面積327方呎,以488萬沽出,呎價約14924元。 原業主於2018年以600萬購入,逾4年帳面虧蝕112萬,幅度19%;37座中層D室,面積304方呎,以518萬成交,呎價17039元。 另4座高層D室,面積853方呎,放盤1年,開價1290萬,累減310萬,以980萬成交,呎價11489元。 蔚藍3年蝕13%離場 市場消息指,馬鞍山海典灣5座中層B室,561方呎,年三十晚吸引數客爭購,終以790萬沽出,市價水平。
中山樓價下跌: 中山房價又跌了,中山炒房客賣房離場,11月第三周中山樓市數據
莊太量分析說,2003年7月內地開始在港推出「自由行」措施,而且「沙士」病毒結束,樓市由這時開始基本上未有下跌過,可說是見底訊號。 中山樓價下跌 莊太量指出,自從2003年「沙士」結束後,香港樓市上升時間較長,下跌時間較短,每次跌幅最多10%,但自從2019年社會事件發生,以及之後疫情爆發,樓價未有下跌。 瑞銀指,將今年本港住宅樓價的基本場景預測從跌5%下調至跌10%,最高跌幅更達至15%,原因除了加息外,還包括疫情,以及今年至今較預期嚴重的人口外流。 他認為,如10月施政報告提出振興經濟措施,或為樓市減辣,相信樓價可於10月尋底回升。
中山樓價下跌: 香港文匯網
據差餉物業估價署數據顯示,整體樓價指數較去年底僅高出2.6%,升幅預計將於9月抵消。 匯豐和中銀最近將H按封頂息提高50個基點至4.125%,並減少現金回贈。 與此同時,美國聯儲局並未排除在年底前再度加息的可能性,本地銀行可能不得不再次提高最優惠利率,進一步打擊已經冷淡的置業意欲,樓價短期仍會受壓。 現時市場一手貨尾逾兩萬伙,為市場帶來沉重壓力,於美國是否繼續加息的陰霾下,加上市場憧憬10月尾公布的施政報告會否為樓市減辣,觀望氣氛極濃。 陳永傑指,於成交量如此低迷下,樓價正面對如冰河時期的冷峰,下月公布的樓價指數或已會跌凸今年僅餘的1.3%升幅,若欠缺利好消息,或救市措施,恐怕全年樓價將會錄得跌幅。 中山樓價下跌 利嘉閣地產研究部主管陳海潮表示,市況不就,樓價跌跌不休,全年樓價能否逃過下跌的命運,還看下月《施政報告》出招的力度。
中山樓價下跌: 經濟回落阻礙購買力
根據官方數字,今年以來,整體樓價下跌了15%,但近期在新聞不時看到「某業主劈價兩、三成」。 當我們看到這些報道時,千萬不要將叫價和市價混淆,劈價或許是業主原先的叫價是否大幅高於市價。 本港地產中介亦有編製的樓價指數,其所參考的數據各有不同,如中原城市領先指數是基於該集團的買賣合約成交價;美聯樓價指數就根據全港100個具代表性的中小型私人屋苑的成交個案,計算加權平均數。 美國激進加息後,本港也跟隨步入加息週期,樓價拾級而下,從各大媒體報道的蝕讓個案、地產舖張貼的「地產文學」,大概已可略知一二。 中山楼市在2022年跌的真惨,中山楼市就是一个普跌的状态,不管是靠近深中通道的马鞍岛,还是中山本地土著比较喜欢的东区,房价都是下跌的。
中山樓價下跌: 壓力測試所須月入 (假設加息兩厘)
最終樓價走勢如何,仍須視乎好淡因素如何角力,畢竟近年政策市主導下,難以預測的變數亦愈來愈多。 中山樓價下跌2025 受按息高企影響,香港住宅市場於年初短暫回暖後出現量價齊跌的情況。 仲量聯行香港商舖部主管唐偉樂表示,展望明年,儘管本地消費受到港元強及港人持續北上消費所影響,商舖市場將持續復甦。
中山樓價下跌: 中山市中山火炬城建·香晖翠园户型上新 价格为售价待定
在中山推出有關措施後,內地傳媒指出,近期當地樓價已有回落迹象,並引述數據指出,中山10月分一手住宅網簽均價為每平平方米5,800元,已跌近500元,又指出在原本樓價不高的中山推出限價措施,是令人感到意外。 中山樓價下跌 同時中山市政府亦指出,單套商品住房合同銷售價格每平方米超過5,800元,而未向當地國土資滅局提交登記內備案資料,市國土資源局暫緩登記備案手續。 房地產顧問公司戴德梁行香港董事總經理蕭亮輝表示,主要國際投資基金比之前更頻密聘請該公司評估大灣區商機。 中山樓價下跌 鑒於大灣區的房地產行業欣欣向榮,預料將有越來越多機構投資者設立離岸公司,以便在深圳和廣州進行房地產投資及股權交易。
中山樓價下跌: 香港電台
而火炬開發區另一邊多屬廠房,地段價值有所分別,整區均價由萬五至兩萬餘元。 所以,當限制條件一放鬆,筆者預期將吸引越來越多的港人來中山購買真正的住宅,而中山勢將成大灣區中樓市交投最熾熱的城市,與珠海形成競爭局面。 近十年來,中山樓市一直是珠三角的價格洼地,也頻頻吸引著廣州、深圳和珠海的投資者前來投資。 不過在此之前,很多投資者要么割肉甩賣,要么長期套牢,一名廣州投資者2011年進入中山樓市,2015年賣出,四年虧損20萬。 有業內專家坦言,中山樓市新房供應量大,二手房價格低,以過去經驗來看“炒不起”。
中山樓價下跌: 按揭計算機
各類型單位中,面積1,075方呎或以下的A、B及C類單位跌幅較大,最新私宅售價指數報370.6點,按月跌2.29%。 至於面積1,076方呎或以上大型單位(D及E類單位)按月跌0.83%,按年跌6.22%。 租金走勢則與樓價相反,8月私宅租金指數報179.7點,連升2個月,按月升0.73%,按年跌1.59%。 另外,政府的「高才通」計劃令勞動人口及高收入人士規模回升,對住宅租務需求繼續有剛性支持。
但由於置業人士轉買為租,加上人才及非本地家庭流入,豪宅租金回升4.9%。 仲量聯行今日(12日)發表地產市場回顧及2024年展望,報告指出今年香港商用物業租務及投資市場的改善情況均較市場預期緩慢,預料2024年中小型住宅樓價於將下跌約10%。 中山樓價下跌 仲量聯行香港主席曾煥平更形容,目前「香港企喺一個好危險嘅山坡隔離」,若樓價再下跌10%,負資產數目料將升至約三萬宗水平。
由於大部分核心街舖已租出,預期明年核心街舖的租金升可望上升5 至10%,優質商場租金會上升0至5%。 他指出,若樓價再下跌10%,負資產數目料將升至約3萬宗水平。 而負資產數目上升及疲弱的樓市,將對本港經濟增長及消費力帶來非常危險的負面影響,並會影響政府的賣地收入。 因此他建議,政府應調整房屋政策以支持樓市,包括全面「撤辣」,提高市民及專才的買樓需求,並加快現有住宅區的基建發展,尤其是啟德發展區等等。 中山樓價下跌 高息及外圍經濟環境欠佳下,買家對入市抱觀望態度,導致今年下半年住宅市場更低迷。 截至11月份,今年中小型住宅樓價下跌3.1%,重返2017年3月的價格水平,同期豪宅價格下跌4.1%。
如果二手樓叫價持續向下,或者二手樓價跟同區一手樓樓價相若,反映樓市未見底。 中山樓價下跌2025 若果二手樓樓價持續低於同區一手樓樓價,反映樓市不會持續下跌,屬見底跡象。 中大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指,目前樓價較2019年高峰期下跌10%,估計有機會再跌多3%至5%。 他預計,明年上半年美國仍會加息,直至年中美國結束加息期後,屆時本港樓市會見底。 摩根士丹利發表報告表示,本港住宅樓價由年初至今已累跌8%,並預計明年將再跌5%,指目前尚未觸底。 《香港財經時報》同時分析2003年和2008年情況,當時樓市亦曾經歷下跌和見頂反彈,溫故知新,值得參考。
其中,房价最高区域仍是东区,破2.3万/㎡;黄圃镇、阜沙镇、东凤镇、神湾镇的价格仍处在最后梯队,均价在万元以下。 然而,今次美國加息來得急且快,聯儲局一年間加息4.25厘,加息速度是1980年代以來最快,而且還明言利率未見頂,2023年也不會減息。 本港最優惠利率2022年累加0.625厘後,市場相信2023年也會繼續加息,換言之加息幅度難與近兩次加息週期相比。 參考歷史數據,美國加息與本港樓價非有絕對的聯動,如2016至2019年的加息周期,香港樓價就升了約27%;2004年至2006年的加息周期間,香港樓價亦升了13%。
中山樓價下跌: 中山:“六个一体化”谱写深中同城新篇章
中山樓價 根據數據顯示,去年中山市全年新增住宅75073套,而深圳住宅新增也僅為63770套,只有300多萬常住人口的中山,新房新增套數還遠遠超過了深圳。 中山樓價下跌2025 2018年中山一手住宅總成交65,088套,約月均數是5,000至6,000宗,成交均價12,530元每平米。 中山市政府昨日發出公告,指出從昨日起至今年12月31日,當地新建商品住房交易中,若單套商品房每平方米的合同銷售金額超過5,800元人民幣(下同),當地國土資源局暫緩在商品住房銷售合同裝上登記備案系統受理網上簽約手續。 有關措施,變相將中山市推出的新盤價格處於每平方米5,800元以下,以達到降低樓價之用。 從各鎮區二手住宅均價來看,東區13,569元/平方米摘冠,其次是火炬開發區、石岐區、坦州鎮、南區及港口鎮,成交均價均過11,000元/平方米。
他建議政府應考慮撤銷已失效的「辣招」,包括將15%從價印花稅(DSD)回復至雙倍印花稅。 此外,可以考慮買家印花稅(BSD)下調稅率或取消,以吸引環球人才及資金來港,以及取消額外印花稅(SSD)等。 上半年中山市一手住宅表現與其他主要大灣區城市雷同,呈現「先高後低」局面,但從5月後已明顯回彈趨於常態。 中山樓價下跌2025 不過,請大家留意,中山市房地產開發活動自2018年底後已有所放緩,2019年下跌24.5%,而今年上半年依然下降7%,令到未來新房供應量持續受壓。
中山樓價下跌: 澳門樓市呈價跌量增趨勢
至於利嘉閣地產研究部主管陳海潮表示,市場期望新一份施政報告有振興經濟及優化樓市的措施出台,如有好消息出現,樓價跌幅可望在第四季喘穩,預期全年樓價跌幅約9%左右,否則的話就有可能跌10%至12%。 可喜的是今年上半年看見新興產業增長較快,高端裝備製造業增加值由負轉正,比首季提高23.4%,工作母機業增加值增長20.8%,比首季提高26.9%,工業轉型正在路上。 這些年,中山工業增速明顯放緩,但是中山房價和房地產開發卻呈現上升趨勢。 2015年後,中山市一手住宅房價一路高漲,從2015年僅僅6,301元/平方米均價一路上升到2018年的14,373元/平方米均價。 不過,一手房價自此徐徐回落到今年上半年成交均價13,409元/平方米,同比下降約5%。 除了地段、交通之外,基建配備也是買房的重要考量標準之一,這不僅關乎到個人居住的生活質素,也和房子的升值潛力直接掛鉤。
中山樓價下跌: 深中通道快完工 中山樓價有支持
【樓市走勢2022】香港樓市下滑是不爭事實,當前不少人會問:到底樓價跌到幾時? 此外,負資產亦等於一個樓市轉差的信號,會窒礙買家入市,買賣膠着下,樓市雪球式下跌的速度就加快。 中山樓價下跌2025 而負資產亦會對市場帶來負財富效應,令市場消費信心減弱,從而令經濟進一步下跌。 2003年本港就曾經進入經濟蕭條的的境地,幸而當年7月中央開放自由行,才令一蹶不振的經濟得以重生。
到今年首季更有多個二手物業封盤,觀望再有國家政策帶動樓價向上。 她認為現時正是入市良機,且有不少優質新盤選擇,當中特別推介西區及火炬開發區可作為港人置業之選。 中山樓價下跌 今年9月起,內地實施「認房不認貸」等一系列措施釋放市場購買力,加上發展商於「金九銀十」期間積極促銷樓盤,帶動9月廣州、佛山和東莞三個城市新盤成交量分別按月增加60%、19%及219%。 該行總裁廖偉強表示,2023年樓價料跌7%,為過去15年來的第二大跌幅,並繼2003年沙士後、21年來首度再現連續2年下跌的淡況。 他指,樓市料在農曆新年前經歷最後的寒冬,之後隨著預算案或進一步調整辣招、息口回落、人才及引資效應等利好因素浮現,整體住宅登記量料約5.5萬宗,按年大增41%,重返過去10年平均水平;而整體樓價看升約8%,受惠人才輸入措施,租金則看升約6%。 受訪者參與是次調查時「減辣」措施仍未推出,然而受訪者對「減辣」措施早已表示歡迎,尤其是年輕受訪者。
11月的市場數據,包括宏觀經濟數據表現都不理想,不過近期看到的疫情放鬆管控、金融16條出台,包括未來還可能有的降息等利好訊信息。 市場最壞的時機,不僅是對於房地產,或者對於經濟都已經過去了。 近期中港通關消息再度熱起來,鄭偉舜相信,本月中下旬有機會落實通關的訊息,對中山樓市是一個大利好消息,而深圳和廣州,雖然在這次疫情管控放開了不少,以及各種利好政策出台後,他們的市場表現要比中山好不少。 由於最近2至3年來,廣深樓市下滑嚴重,對市場的信心恢復仍需要一段時間,所以廣深短期內不會對中山樓市有太大的幫助。 總體而言,市場信心恢復仍需要一定的時間,預計在未來的2至3個月,整體市場還在低位徘徊。 預計在明年4月份後,中山會迎來房地產的一波復甦,這既有訊息的回覆,還有經濟的回暖,還有就是周邊城市過來購房客戶的一個增加,幾方面多重利好。
去年住宅成交量按年減少約50.6%後,今年首三季的成交量與去年相若,市場表現低迷,在發展商減價促銷下,料全年成交量較去年微升。 由於租金收入不足以彌補按揭支出,樓市投資者正面對更嚴峻的情況。 在此輪加息周期中,每月按揭利息已上升逾一倍, 租金增長則落後。 截至2023年7月,甲類住宅單位的租金指數仍較2019年底低9.0%。 現時超過8,000個在2018年中至2020年中由非首次置業買家購入的住宅物業已不受額外印花稅的約束。 這批投資客可能會傾向於出售住宅資產以投資到回報較好的資產類別。
還有是,最近一兩年中山所拍賣的地價已升了不少,可以預見,當發展商之前所囤積的盤源已銷售到一定水平後,資金開始回籠,不再擔心貨源積壓時,筆者相信他們會百分百加價,所以當你買樓後,就會親眼目睹每隔一兩個月樓價逐步攀升。 根據《2020地產數據軟件》顯示,上周住宅簽209套,環比下跌24.3%。 不過,根據市場走訪,4月之后,將會有新盤上市,屆時購房者的選擇空間會更大;另一方面,目前中山二手房價格尚且相對較低,剛需購房者不妨將目光轉向二手房市場。 不過,她坦言,馬鞍島是深圳人之選,中山人則會選擇石岐、西區及東區等,可滿足生活及剛需的城區。 黎誼指出,二手物業均價由以往每平方米13,000 元( 人民幣,下同)跌至去年約12,000元;一手物業均價則由以往每平方米12,000元,升至13,000餘元。
提到負資產,相信大家都會想起2003年沙士時的慘況,當年負資產達到頂峰的10.56萬宗,有業主因此破產甚至輕生。 前車之鑑,如何應對可能出現的大跌市,避免負資產大量產生,或許是接下來政府需要面對的課題。 萊坊董事及大中華區研究及諮詢部主管王兆麒昨表示,現時高息口、購買力不足及新盤貨尾量囤積等因素令樓價繼續向下。 中山樓價下跌 對於中山市政府推出有關新措施,中國奧園(3883)的公關公司表示,奧園並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