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花崗閃長岩﹝圖17﹞主要在新界中部和青衣發現,亦於香港中區及南區以間斷露頭出現。 若與花崗岩相比,花崗閃長岩的石英含量較少,而斜長石比鉀長石佔更大的成份,是岩石中的主要長石。 新界的清水灣半島是淺水灣火山岩群主要出露的地區之一。 「鷓鴣山組」主要為含晶屑條紋斑雜細粒玻屑凝灰岩及凝灰角礫岩。 赤門海峽 除了命名地鷓鴣山外,香港科技大學附近的白水灣至銀線灣泳灘以東的沿海一帶,「鷓鴣山組」的岩石也有極好的出露。 這一帶的海岸寧靜優美,不僅可以考察「鷓鴣山組」的岩石特徵,而且可以領略火山岩海岸地貌的雄偉奇妙。
- 據推測石林實際上應該是一個倒石堆,即石壟仔過去可能是一個高聳的石崖,因構造運動的破壞和風化侵蝕,逐漸向西南方向倒下坍塌,填滿了崖下的山溝,形成了這片只見巨石,不見草木的香港石林。
- 大自然的力量,令岩石褶皺、扭曲、錯斷、滑動與變形,造成今日形態複雜的層理,展示地質構造運動鬼斧神工的魅力。
- 因此,馬鞍山地區可以說是「香港天然礦物岩石博物館」。
- 八仙嶺組的粉砂岩﹝圖35﹞呈紫紅色,並且展示薄層。
- 斷層和褶皺構造發育,岩層發生變形或被錯斷,形態複雜。
多功能巡邏船的駕駛台及行動指揮範圍均設置防彈裝置。 多功能巡邏船投入服務後,將會取締警輪51號至56號[28]。 引進此系統共耗資4億4,500萬港元[8][9][9],包括中央指揮系統、兩艘躉船行動平台、17艘中型巡邏警輪及23艘分區快速巡邏艇。 中央指揮系統於2009年12月落成,整套海上警視系統於2010年年底全面地實行。 在飽受風化影響的花崗岩上的坡積物相對較厚,而火山岩受風化影響較微,坡積物相對較薄。 坡積層在多個大山群留下廣泛沉積物,如獅子山山脊、半山區、飛鵝山山坡、青山山下、大帽山和大嶼山島上。
赤門海峽: – 粉砂岩
第四紀時期,即大約由二百六十萬年前至今,適逢週期性的氣候變化,這段時期全球海面水位因應冰期及間冰期之變化而分別下降或上升。 赤門海峽2025 赤洲、印洲塘、吉澳、鴨洲等地白堊紀紅層像海上燃燒的團團火焰,大片紅色的岩石浮現水面,紅色源於石中鐵質的釋出,揭示酷熱乾旱的古環境。 赤門海峽 馬鞍山石壟仔的「香港石林」,比起那些舉世聞名的旅遊景點規模雖小,但對於香港這個彈丸之地來說,也是一個大自然神奇的奉獻。
- 馬鞍山石壟仔的「香港石林」,比起那些舉世聞名的旅遊景點規模雖小,但對於香港這個彈丸之地來說,也是一個大自然神奇的奉獻。
- 根 據 個 人 資 料 ( 私 隱 ) 條 例 第 18及 22條 以 及 附 表 1第 6項 原 則 的 規 定 , 參 賽 者 有 權 查 閱 及 改 正 有 關 個 人 資 料 。
- 再看那些貌似沉積岩的岩石,嚴格來說是一些層理發育良好的火山凝灰岩夾雜着薄片的沉積岩,是由火山爆發的石塊、火山灰和晶體於迅速的沉積過程中形成。
- 這些火山岩大概於一億四千萬年前,由一次非常強烈的破火山口形火山爆發中形成。
- 現時我們在新界中部看到的岩石,大部份在首段火山爆發時期形成,這些岩石主要是含有豐富結晶碎屑的火山灰,當中也包括大量的岩石碎片。
- 雖然這時期形成的破火山口早已消失,但其大約位置仍可根據火山噴道的物質及相關深成岩的位置推斷。
﹝細圖為該火山活動時期形成的火成岩於本港之分佈﹞。 赤門海峽2025 與早期的火山活動比較,第二期的火山活動溫度較高、噴出的晶體碎屑數量較少而爆發較強烈。 這個過程稱為熔結,估計是大嶼山一些帶狀火山岩的成因。 石龍拱的凝灰角礫岩﹝圖15﹞由直徑長達6米、呈棱角狀的岩石碎片構成。
赤門海峽: 香港文匯網
1952年,水警開始使用雷達,為當時最先進,以及世界上最先採用雷達系統的船隊之一[3],當時船隊包括比較大型的木製、長70呎警輪,相繼投入服務。 歷時半個世紀之久,香港海港一直由水警在划艇上執行水上巡邏。 1893年,差役訂購了首批蒸汽機舢舨,為效率上一大改進。 此外,亦有數十艘不包括在編制內,經由充公途徑得來、僅用作訓練用途的馬達快艇(大飛)。 本條目僅列出水警總區編制(包括小艇分區)內之警察輪艇,未包括反恐特勤隊及特別任務連兩個水警總區外擁有船艇的警察單位的編制內之快艇。 根 據 個 人 資 料 ( 私 隱 ) 條 例 第 18及 22條 以 及 附 表 1第 6項 原 則 的 赤門海峽 規 定 , 參 賽 者 有 權 查 閱 及 改 正 有 關 個 人 資 料 。
2020年4月,水警總區擁有一支超過110艘船的船隊,並正進行「船隊更換計劃」,按照此項計劃,未來數年將會有合共124艘不同類型的新警輪和支援小艇陸續付運。 「船隊更換計劃」是總區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船隊汰換計劃,新船隊將會配備嶄新的科技,讓警隊擁有切合行動需要的先進船隻[12]。 2019年12月5日,水警總區接收了第一艘新型高速快艇、名為「多重任務截擊艇」(Multi-Mission Interceptor),是計劃中首先抵埗的船隻。 同年7月11日,水警總區向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申請撥款。
赤門海峽: 西貢行山路線︱荔枝莊行到深涌賞地質奇景 探秘兩條隱世海岸村莊
這裏有四億年前泥盆紀的砂礫岩,也有最新近第三紀形成的湖相沉積岩,它們沿一條直線分布,揭示了香港地質演化的歷史。 從萬宜水庫到果洲群島一帶,可以看到香港最奇特的地質景觀──火山岩在這裏呈現為一排排豎立著的巨大六方形石柱,整整齊齊,無比壯觀,好像神秘的天外來客堆放建築石材的倉庫。 這些巨大的天然石柱,是罕見的地質奇觀,為香港提供了一份得天獨厚的地質旅遊資源。 當無需要執行指揮任務或者支援前線行動時,流動應變平台則為訓練船的角色。 此外,流動應變及指揮平台配備多種小型支援船,能夠在淺水水域及海灘/前灘範圍處理事故的能力。
赤門海峽: 香港的地質歷史和岩石
鋁身船隻的使用年期預計為15年,鋼身船隻的使用年期預計為20年。 警察輪艇更換程序包括,水警總區向海事處處長徵詢建議,獲同意後:擬備顧問文件、甄選顧問、擬備招標文件、招標、評審及批核標書、批出合約、設計及建造船隻、驗收及交付船隻,最後訓練人員使用船隻及安排船隻投入服務。 因此,水警總區通常提早數年為有需要更換的船隻向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提交建議[1]。
赤門海峽: – 長石斑岩
該海峽跟赤門是南中國海與吐露港以間唯一的連接水道。 從五千萬至約二百萬年前期間,香港地區並無任何沉積物的紀錄,但卻有強力證據顯示這段時期處於持續的亞熱帶風化環境。 大部份原本藏於地下約2千米深的花崗岩露出地面,並被風化成現今厚度達250米的風化土層。 大嶼山的石英二長岩﹝圖26﹞呈淡粉紅灰色,並含有較大粒的長石晶體。 石英二長岩屬侵入性火成岩,內含份量相近的斜長石及鉀長石,以及少量石英。 這些石英二長岩的岩漿大概源自地球深處,沿已有的通道﹝例如斷層﹞侵入。
赤門海峽: – 砂岩及粉砂岩
於2008年開始分4批引進,共23艘,用以取代自1980年代初服役至今的港口巡邏艇等[32][33][34][35][36][37]。 分區巡邏警輪(英文:Divisional Patrol Launch)為水師中的主要巡邏警輪,負責巡邏香港比較開放的水域,及提供額外的雷達覆蓋範圍,以彌補陸上雷達站未能夠覆蓋的水域。 赤門海峽 小型支援艇為警察躉船行動平台的附屬艇,一支小型支援艇隊包括兩艘小型鋁質柴油噴射艇、兩艘充氣式小艇(海騎式小艇:船身長5.4米,載員兩名,合共可以運載10名[16]。)及淺水救援艇[17]。 視乎船隻的建造物料及海事處處長的狀況評估,香港政府船隻的使用年期一般介乎8年至20年。
赤門海峽: – 火山碎屑岩
在東面,菲律賓板塊正向西北方移動,形成歐亞板塊邊緣一帶複雜的大洋俯衝帶系統。 「黃竹角咀組」是香港泥盆紀代表性的岩石地層單位,其岩石沿赤門海峽北岸斷斷續續廣泛出露,尤其在赤門海峽北端黃竹角咀一帶,岩層出露狀態極好。 由於年代久遠,受地質構造運動的皺褶和錯動,「黃竹角咀組」岩層的為產狀已近於直立,蔚為壯觀。 觀賞路線可乘船順著赤門海峽北岸緩緩而行,沿途觀看;亦可徒步沿大尾督大壩進入白沙頭,進行近距離詳細考察。 #所 有 參 賽 作 品 , 不 論 組 別 , 將 自 動 角 赤門海峽 逐 三 項 共 六 個 名 額 的 赤門海峽 特 別 獎 項 。
赤門海峽: 行動平台
香港的第四紀表土沉積主要包括山坡沉積﹝坡積物﹞、河流沉積﹝沖積物﹞及離岸沉積﹝泥與沙﹞。 香港的土地約14%是由厚度達2米或以上的第四紀時期的表土沉積物覆蓋,而人為的堆積物﹝如填海區﹞,則構成約6%的土地面積。 九龍花崗岩﹝圖30﹞以維多利亞港為中心,形成呈圓形的侵入岩體。 其岩石一般為中粒等粒﹝即指晶體大小相近,約1-3毫米不等﹞,色澤呈淡粉紅帶灰,內含石英、斜長石、鉀長石及黑雲母。 矽卡岩﹝圖7﹞屬接觸變質岩,因含碳酸鹽的沉積岩﹝如大理岩﹞受周邊花崗岩侵入變質而成。 馬鞍山鐵礦主要為矽卡岩,含有鐵及鎂的礦物,如磁鐵礦和赤鐵礦等。
赤門海峽: 首頁 > 地質公園 > 倡議方案
多功能巡邏船可以幫助各分區調配船隻及監察,亦能夠夠初步處理船隻失火事故。 由於其特別設計的船體形狀以及推進系統,即使遇上惡劣環境,亦能夠保持船隻穩定及運作,致使人員在無即時支援下仍然可以持續地執行一段比較長時間的行動。 赤門海峽 多功能巡邏船設置主動式船隻穩定裝置,因而能夠減少因為船體擺動而引致人員疲勞的情況,從而增加人員的行動時間。
赤門海峽: – 石英岩及石墨片岩
該區的沉積岩由一層一層的砂岩﹝圖10﹞和粉砂岩組成,顯示出不同的沉積結構,如交錯層理和收縮裂縫。 大澳組同時亦發現植物化石,確認為中侏羅紀時期形成。 赤門海峽2025 二疊紀時代的岩石見於吐露港一帶,主要出現在馬屎洲,有含黃鐵礦﹝硫化鐵﹞的灰色粉砂岩及泥岩﹝圖8﹞,在馬屎洲出現的沉積岩岩層一般受滑動褶皺以致變形。 此外,粉砂岩及泥岩中發現一些海洋生物化石,證實為二疊紀時代的岩石,而原來的沉積物在近岸潮汐灘地環境沉積。 全島由均勻薄層狀粉砂岩、白雲質粉砂岩、泥岩及燧石層組成,與香港其他地區的岩石迥然不同,被命名為「平洲組」。
大自然的力量,令岩石褶皺、扭曲、錯斷、滑動與變形,造成今日形態複雜的層理,展示地質構造運動鬼斧神工的魅力。 石壟仔一帶不僅是一個非常好的岩石地質及地形地貌觀察點,也是一個令人心曠神怡的旅遊休閒和遠足登山的好去處。 山坡上那片灰色石林顯得神秘莫測,引起發人們深入觀察和探索的欲望;山上的山坡到處怪石林立,引人遐想。 馬鞍山位於沙田的東北方約十公里處,是一座海拔700米左右的陡峭高山。
赤門海峽: – 粉砂岩及泥岩
主 辦 機 構 及 承 辦 機 構 保 留 對 本 比 賽 任 何 爭 議 的 最 終 決 定 權 。 粗火山灰晶屑凝灰岩是淺水灣火山岩群另一種主要岩石。 在大灘海發現的凝灰岩﹝圖25﹞含石英、粉紅色的長石、黑雲母等礦物的晶屑及其他岩石碎片。 火山岩發現熔結構造,相信火山岩群可能在一億四千三百萬年前破火山口的周期性爆發而形成。
赤門海峽: 海峽論壇|台灣阿美族、排灣族嘉賓:盼兩岸少數民族多交流
八仙嶺組的礫石呈灰白色,由火山岩、泥岩及赤紅砂岩等岩石的渾圓細礫組成。 八仙嶺組的粉砂岩﹝圖35﹞呈紫紅色,並且展示薄層。 於白堊紀初期,當香港的火山活動剛停止時,這些沉積物在河道中堆積而成。 滘西洲火山岩群之流紋岩熔岩﹝圖28﹞及凝灰岩於西貢東郊野公園及清水灣半島出現。
赤門海峽: 香港警察輪艇
泥盆紀礫岩呈白色,含有圓卵形石英岩和夾雜其中的石英岩粗沙粒填充物﹝圖4﹞。 赤門海峽 「荔枝莊組」是一套與火山活動相關的、層理和後期構造發育極好的岩層,有「香港鬼之洗衫板」之稱。 「荔枝莊組」的岩層主要出露在荔枝莊碼頭西邊的海灘。 雖然該組岩層出露寬度不到200米,但岩性卻非常複雜,不僅有凝灰岩、凝灰質砂岩、粉砂岩和泥岩及礫岩,還可見到粗粒晶屑凝灰岩、條紋斑雜細粒凝灰岩及具流動層理的斑狀流紋岩等,直接與火山活動有關的岩石類型。 主 辦 單 位 及 承 辦 機 構 有 權 解 釋 、 修 改 及 補 充 本 比 賽 規 則 和 條 款 而 無 須 另 行 通 知 。
赤門海峽: 星爺御用港錄音師定居黑龍江 東北女婿醉享北方田園生活
因此,儘管香港從來未被冰川淹蓋,但從離岸沉積物的地層證據,間接證明第四紀時期曾發生重要的全球性氣候變化。 在平洲西岸的龍落水,露出一層燧石質粉砂岩﹝厚度高至1.2米﹞。 燧石質粉砂岩含極微細的二氧化矽晶體,燧石質粉砂岩非常堅硬,可以抵禦風化和侵蝕。 該兩座火山可能於同一時期同時爆發,並釋放出少量的熔岩。 隨著每次火山爆發,溫度逐步提高,威力增強,達至最終一次毀滅性的強烈爆發導致兩座破火山口倒塌。
赤門海峽: – 砂岩及粉砂岩
為了提升執法效率,水警總區於2014年12月提出添置一艘針對在淺水活動的警察躉船行動平台,涉及預算開支3,576萬2千港元,預計於2018年4月驗收及交付,於同年5月完成培訓人員及投入服務。 警察躉船(英文:Police Barge)行動平台於2002年起啟用,由廣州製造,主要作用為行動基地及偵測平台。 躉船重達227噸,船身長30米,闊13米,高15米,吃水量為0.8米。 躉船設施包括臨時拘留室、接見室、急救室和直升機吊運平台等等。
赤門海峽: 星爺御用港錄音師定居黑龍江 東北女婿醉享北方田園生活
實際上,在新界東北部的海域中,尤其是吉澳、鴨洲等地,有許多小島都是由這種紅色的岩石組成,他們形成的時代相近,環境相似。 岩石的赤紅色調,是因為石頭中的鐵質在酷熱乾旱的條件下釋出而形成的。 這些岩石與廣東省韶關附近著名的世界地質公園─「丹霞山公園」的岩層,無論在形成時代上,還是在成因上都是非常相似的,都被稱為「白堊紀紅層」。 於糧船灣及果洲群島發現的六角柱狀火山細灰玻屑凝灰岩﹝圖29﹞,屬滘西洲火山岩群。 這些凝灰岩顏色略帶紅,極微細的火山灰內含有粉紅長石晶體碎屑,而柱狀成因是當熾熱的火山灰墜落、冷卻和收縮而成。 這些火山岩大概於一億四千萬年前,由一次非常強烈的破火山口形火山爆發中形成。
接著的五千至七千萬年,此地區被溫暖的淺海淹沒,並沉積石灰泥漿,而這些沉積物後來變成埋藏在香港元朗地底的大理岩。 它們於過去十億年間,經過大陸板塊與大陸板塊之間的碰撞而接連﹝縫合﹞一起。 現時位於中國東南部的地殼環境稱為不活動大陸邊緣﹝即大陸地殼邊緣並不是板塊邊界﹞。 馬屎洲屬漁農自然護理署管理的一個特別地區,由吐露港上四個小島組成,包括馬屎洲、丫洲、洋洲及一個未命名的小島。 這些小島上有各式各樣的地質特徵,透過馬屎洲自然教育徑上的傳意牌,可欣賞到時間巨輪如何將地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