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該列車會由該站荃灣線的4號月台駛進該站的金鐘側線進行調頭及調度。 之後列車會駛進車站的港島線3號月台接載乘客或不載客前往柴灣車廠;相反,當須從港島線調動至荃灣線的列車於抵達金鐘站時港島線的2號月台時會通知乘客,同時於該月台西端的紅藍訊號燈上的黃色「SD訊號燈」將會亮起。 金鐘港鐵站 之後,該列車會由金鐘側線駛進車站的荃灣線1號月台接載乘客或不載客前往其他市區線的車廠[18],而所有駛入金鐘側線的不載客列車在抵達及離開金鐘站時也會響號[19]。 金鐘港鐵站2025 由於中環站同最近嘅公共運輸交匯處有一定距離,加上可以接駁嘅陸上交通路線唔夠金鐘站集中,因此而家有唔少乘客響金鐘站公共運輸交匯處或者金鐘道轉巴士、小巴或電車去香港中西區、南區、荃灣同埋天水圍等地。 金鐘站有8個車站出口,出口主要連接金鐘建築物同埋購物中心嘅地庫同埋大堂,乘客可以直接響車站通道穿梭金鐘主要建築物,購物中心同車站大堂,部份出口鄰近主要街道、中區行人天橋系統同公共運輸工具車站,方便乘客轉乘唔同嘅交通工具。
而金鐘站的B、D出口亦設有兩個轉運站,有不少公車路線是以金鐘為終點站或途經金鐘,因此亦吸引不少乘客使用金鐘站轉乘。 直至1989年觀塘綫延伸至鰂魚涌站後,荃灣綫並不再是往返港島區及九龍區之間的唯一一條地鐵路綫,而經觀塘綫往返港島區及九龍區的乘客也無須支付繁忙時間附加費,轉乘人流才稍為回落。 金鐘站共設有8個出入口,主要連接金鐘各建築物及購物中心的地庫,乘客可直接經車站通道前往大堂,部分出入口鄰近主要街道、中區行人天橋系統及公共運輸交匯處。 而金鐘站F出口連接太古廣場的行人隧道,乘客可經F出口前往太古廣場,或前往灣仔太古廣場三期以及皇后大道東一帶[4]。 地鐵公司於2003年與香港政府及太古集團於太古廣場三期地底興建全新行人隧道,以連接金鐘站現有通往太古廣場的行人隧道,由金門建築承建,長280米,隧道內設有行人運輸帶,於2007年2月26日啟用[16],自此金鐘站的客源擴展至太古廣場三期及灣仔星街及皇后大道東一帶。
金鐘港鐵站: 轉乘優惠
另外港鐵亦為方便乘搭荃灣線或東鐵線前往九龍區或新界區的乘客,故在車站大廳及月台加設數部名為「過海易」的顯示螢幕,而螢幕上會顯示月台實時模擬影像以及列車班次資料[50]。 至於車站大廳亦為配合新擴建部分之用色而進行全面翻新工程,包括將大廳之藍色紙皮石及焗漆板,更換成白色仿麻石牆,以及在C出口旁的一端牆壁換成「藍色黃色漸變間條玻璃板」,是全港鐵市區線網路中首次使用,亦是繼東涌站及博覽館站後再次使用玻璃板。 為配合南港島線及沙中線工程,金鐘站曾進行車站擴建及多項改善工程。 而擴建部分的承建商則為基亞-聯歐沃-基利聯營(Kier-Laing O’Rourke-Kaden Joint Venture)[46]。 另外,也有部分旅客與灣仔、銅鑼灣及東區居民在金鐘站外的公車站乘搭新巴15線,或步行至山頂纜車花園道站前往太平山山頂,故金鐘站乃港島區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
- 除開業初期吸引不少顧客外,人流一直稀少,開業半年後商場進行改革,曾計劃將商場規模縮減至3層及將部份購物空間合併[16]。
- 黃鴨於2013年首次來港,置於尖沙咀海運碼頭海旁展出1個月,是次來港它由原先的16.5米高長至18米高,更攜同它同伴齊齊訪港。
- 當港島綫第二期(金鐘至上環)1986年通車後,金鐘站繼續做佢轉車站嘅角色。
- 有關工程大部分已於2009年竣工,並與香港大學合作在車站屋頂建立首個鐵路「空中花園」,屋頂綠化有助車站隔熱,預計車站可降溫攝氏約2.3度,每月可節省約10萬元電費開支[5][6]。
- 機場站的橡皮鴨設計以大嶼山獨有的「藍的」為主題,讓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到埗及登上機場快綫出發往市區時,瞬間感受到一對歡樂橡皮鴨的熱烈迎接;沙田站的橡皮鴨更換上龍舟隊伍造型,讓乘客體驗本地傳統及地道的龍舟文化風情,一同迎接下周的端午節。
有網民以「屍殺列車」形容該站的擠迫情況,而立法會議員林健鋒更曾形容如果有人帶麵包上車,下車時會變成麵粉,隨時20分鐘亦未能上車[33][34]。 金鐘港鐵站2025 金鐘港鐵站2025 金鐘站東面近夏慤道一側(位於南港島線月台北端上方),設有一座由港島線及荃灣線共用的牽引變電站(名為「金鐘變電站」),由香港電燈管轄,為沿線車站及兩線列車供電[22];當中,該變電站亦設有一條電纜隧道,負責為港島線的高架電車線供電[23]。 以由其他市區線[17]調動列車往港島線為例,列車會在進入該站荃灣線4號月台時通知乘客,同時於該月台西端的紅藍號誌燈上的白色「SCS號誌燈」將會亮起。 之後列車會駛進車站的港島線3號月台接載乘客或不載客前往柴灣機廠;相反,當須從港島線調動至荃灣線的列車於抵達金鐘站時港島線的2號月台時會通知乘客,同時於該月台西端的紅藍號誌燈上的黃色「SD號誌燈」將會亮起。 之後,該列車會由金鐘側線駛進車站的荃灣線1號月台接載乘客或不載客前往其他市區線的機廠[18],而所有駛入金鐘側線的不載客列車在抵達及離開金鐘站時也會響號[19]。 然而,自美國發生九一一袭击事件後,香港政府擔心將政府總部建在鐵路站之上,使恐怖份子有機可乘;[4]加上地產商不時推波助瀾,要求香港政府將土地拍賣作為商業用途,使該地段的發展一直未決定,直接影響本站及北港島綫的興建工程。
金鐘港鐵站: 車站大堂
屯門站的造型則添上大澳水上棚屋及中華白海豚,帶乘客一起體驗大澳獨有的水鄉風情;荃灣站及土瓜灣站的款式為本地交通工具「綠的」及紅色小巴,而上環站的設計以香港著名的摩天大廈為標誌。 金鐘港鐵站2025 機場站的橡皮鴨設計以大嶼山獨有的「藍的」為主題,讓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到埗及登上機場快綫出發往市區時,瞬間感受到一對歡樂橡皮鴨的熱烈迎接;沙田站的橡皮鴨更換上龍舟隊伍造型,讓乘客體驗本地傳統及地道的龍舟文化風情,一同迎接下周的端午節。 金鐘港鐵站2025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選址添馬艦興建新政府總部及立法會綜合大樓,該等設施現已入伙,亦令金鐘站人流進一步提升。
- 目前乘客可使用行人隧道前往車站公共運輸交匯處,而大埔達運道亦設有供居民或公司巴士的上落客區,另外車站B出口外亦設有的士站。
- 金鐘站舊有部分主要以藍色為車站套色,大堂兩旁及荃灣綫下行月台亦有黃色搪瓷板,南港島綫與東鐵綫擴建部分則以白色為主。
- 即連同首批「《橡皮鴨二重暢》遊香港特色」系列,橡皮鴨港鐵藝術之旅,共跨越全港24個鐵路車站。
- 而家金鐘站嘅公共運輸交匯處分為金鐘(東)公共運輸交匯處同金鐘(西)公共運輸交匯處,另外響添馬街、德立街同埋樂禮街設有巴士總站。
- 縱使如此,港鐵已陸續於其他車站的升降機增設大型紅色「優先使用」標貼。
- 逃生期間,季詩傑與其他乘客試圖截住該名老翁但未成功,該名老翁於早上約9時15分逃離金鐘站,並於翌日中午約12時25分返回其住所[53]。
- [11] 到時乘客喺金鐘站一程車就可以去到沙田、大埔、上水等地區,預計可以舒緩荃灣綫過海段嘅壓力。
來往全部三層之升降機於2008年3月8日啟用,位於大堂西面,有專用已入閘區,與中央閘區分開。 金鐘側綫亦供列車來往荃灣綫及港島綫之間[6],列車從任何一個月台離開後,可經由側綫調頭前往各個月台。 港島綫通車初期,列車未能服務興建中之上環、中環(港島綫月台)兩站,當時由柴灣或太古駛至之列車離開此站2號月台後,便在該側綫掉頭,然後駛往3號月台上客返回東區。 2011年8月上環站停運54小時期間,港島綫再度改以金鐘為終點站,亦採用上述掉頭安排。 L2及L3層月台均可供搭客跨月台轉乘,往返港島綫(灣仔至柴灣)及荃灣綫(尖沙咀至荃灣)的乘客只須走過對面月台,便可轉乘另一綫列車。 兩綫路軌並非平行,荃灣綫路軌位於夏慤道及海富中心下(北面),港島綫路軌則位於德立街下(南面)。
金鐘港鐵站: 地鐵縱火事件
直至1989年觀塘線延伸至鰂魚涌站後,荃灣線並不再是往返港島區及九龍區之間的唯一一條地鐵路線,而經觀塘線往返港島區及九龍區的乘客也無須支付繁忙時間附加費,轉乘人流才稍為回落。 隨着九巴在1991年開辦過海隧道巴士300線後,金鐘站使用量再稍為減少,故前地鐵公司亦於1993年取消繁忙時間附加費。 金鐘站是荃灣線及港島線唯一的跨月台轉車站,兩線月台均設於車站L2、L3層,港島線的乘客可以走到對面月台直接轉乘荃灣線之列車前往目的地,反之亦然。 由於荃灣線路軌位於夏慤道及海富中心地底,港島線路軌位於德立街地底,故由於地理環境所限,為方便港島線路軌在德立街往灣仔站方向伸延,故月台及L1層大堂由西至東則呈長度遞增現象的「八」字,而月台候車空間亦因而寬闊,並為金鐘站一大特色[4]。
金鐘港鐵站: 啟用日期
沙中綫須由金鐘站沙中綫月台向南延伸一條約900米的越位隧道,以供日後列車作調度之用。 當中位於金鐘站以南至香港公園長約200米的一段越位隧道的挖掘工程,已透過南港島綫工程項目於2015年完成[20]。 至於餘下長約700米的越位隧道,鑽爆及隧道壁工程已先後於2017年6月及2018年3月中完成,隧道內部結構工程已於2018年6月完成。 金鐘站是荃灣綫及港島綫的中途站、東鐵綫及南港島綫的下行總站,乘客可在此站乘搭荃灣綫列車,往返荃灣、葵涌、九龍西部、九龍中部及中環等地;或乘搭港島綫列車,往返港島北岸等地;或乘搭東鐵綫列車,往返上水、粉嶺、大埔、沙田、九龍中部及會展等地,或過境往深圳市;或乘搭南港島綫列車,往返港島南部。 於金鐘站試驗成功後擴展至各站,打破通車以來站內只有恒生銀行地鐵站辦事處、地利店(前稱香港電視服務站,現已併入七.十一便利店)及美心西餅等少量店舖之局面。
金鐘港鐵站: 港島綫通車
而於2014-2016年期間,港燈曾為金鐘變電站進行加裝及更換變壓器工程,以應付港島線西延所增加的用電量,並將壽命屆滿的兩個舊變壓器換走[24]。 金鐘港鐵站2025 另外,金鐘站L1層大廳近B出口位置亦設有港鐵旅遊及失物及學生乘車優惠計劃辦事處[4],乘客分別可在該處購買紀念品、車票、辦理學生個人八達通或失物認領。 車站在擴建後的垂直距離深入地底約43公尺,代替鰂魚涌站(深約42公尺)成為全香港第四深的車站,僅次於香港大學站(深約70公尺)、西營盤站(深約50公尺)及利東站(深約50公尺)[5]。 本站的出口或會類似會展站的出口設計方案,車站設有兩個出口,一個通往中信大廈、政府總部及立法會綜合大樓,另一個出口則通往香港演藝學院、香港藝術中心及電訊大廈。 港鐵於2016年在九龍站L2層設置「港鐵展廊」,參觀者可在不同的展區內了解及回顧港鐵的發展。
金鐘港鐵站: 荃灣綫通車
另外,原有的車站大堂亦將會向東面擴建,並設有中庭及巨型天窗,該處會設有多條扶手電梯連接已重置的E出口、大堂及車站各月台層。 其中一組4條扶手電梯可由L1層大堂直達L4層的轉車大堂,乘搭該段扶手電梯需時約1分鐘。 在1998年東涌線啟用後,往返港島區及九龍區的地鐵路線增至3條。
金鐘港鐵站: 車站用途
在觀塘綫延伸至鰂魚涌站前,往返港島區及九龍區的地鐵路線則只有荃灣綫,金鐘站作為當時港島區唯一的轉車站,轉車人流極高。 而金鐘站的B、D出口亦設有兩個公共運輸交匯處,有不少巴士路綫是以金鐘為終點站或途經金鐘,因此亦吸引不少乘客使用金鐘站轉乘。 當中南港島綫5、6號月台設於車站L6層,月台則採用有別於港島綫/荃灣綫月台的灰白色,兩個月台均為前往海怡半島站,南港島綫列車於抵站上落客後便會改以相反方向行駛。 而東鐵綫7號月台為前往羅湖/落馬洲站的上客月台;而8號月台則為落客月台,當東鐵綫列車抵達8號月台清客後便會駛往位於金鐘站以南的越位隧道,然後會以相反方向駛進車站7號月台接載乘客或返回何東樓車廠。 在觀塘綫延伸至鰂魚涌站前,往返港島區及九龍區的地鐵路綫則只有荃灣綫,金鐘站作為當時港島區唯一的轉車站,轉車人流極高。 金鐘站的土地於1870年末曾為船塢,該船塢已於1970年代拆卸。
金鐘港鐵站: 月台
據點新聞報道,繼港鐵金鐘站化身橡皮鴨主題車站,6個富香港文化特色造型的迷你橡皮鴨已登陸機場站、荃灣站、土瓜灣站、沙田站、屯門站及上環站,隨鐵路網絡把歡樂和驚喜傳送至更多香港不同的社區。 連同首批「《橡皮鴨二重暢》遊香港特色」系列,這次橡皮鴨港鐵藝術之旅跨越全港24個鐵路車站,為乘客的日常旅程時光注入更多樂趣。 九龍站自機場快綫通車後便已經提供穿梭巴士服務,持有乘搭機場快綫的有效憑證的乘客可免費享用機場快綫穿梭巴士往返九龍區內的酒店[24]。
金鐘港鐵站: 月台漏水
由於金鐘站原址為一大片船塢空地,所以當時地鐵公司在金鐘站規劃了大型的公共運輸交匯處[35]。 現時金鐘站公共運輸交匯處設有分為金鐘(東)公共運輸交匯處及金鐘(西)公共運輸交匯處。 為避開擠迫情況,有部分荃灣綫乘客會選擇在金鐘站4號月台(荃灣綫往中環)上車,當列車到達中環站後不下車,留在車上原車返回前往荃灣站沿途各站;亦有前往港島綫往柴灣站沿途各站的乘客在到達金鐘站時選擇不下車,繼續直接前往中環站轉車。 金鐘站東面近夏慤道一側(位於南港島綫月台北端上方),設有一座由港島綫及荃灣綫共用的牽引變電站(名為「金鐘變電站」),由香港電燈管轄,為沿綫車站及兩綫列車供電[22];當中,該變電站亦設有一條電纜隧道,負責為港島綫的架空電纜供電[23]。 2019年12月29日,兩條由L5層往L2層的扶手電梯啟用,乘客可從擴建部分直接抵達L2層的3、4號月台(港島綫往柴灣及荃灣綫往中環)。 L6層乃南港島綫北端路軌盡頭,月台亦採用島式月台設計,兩個月台處於同一月台島上,往金鐘列車駛入月台開門後,便會改為相反方向。
金鐘港鐵站: 扶手電梯數目
金鐘站共設有8個已裝設全高式月台門的月台,當中港島線及荃灣線共用1組島疊式月台;南港島線採用1組島式月台;而東鐵線則採用2個分離式月台[4]。 九龍站雖然不像鑽石山和上環兩個站可以容易讓人們看見那些「神秘地點」,但仍可以從一些細微之處中看出。 乘客在東涌綫月台上會較易發現地面上有不少印有「密閉空間」字樣的標貼,而在旁邊則設有一塊沙井蓋。 由於這個預留層不設任何通風設備,且與外面的空間隔絕,因此只有受過相關訓練之人員並攜帶有關設備才能進入,以確保安全[19]。 現時,九龍站內提供不同類型的商店供乘客購物或進食,例如便利店、麵包糕餅店、快餐店、銀行、咖啡店、書店等,以及行李寄存等服務[5][9]。 巨型黃色橡皮鴨(Rubber Duck)時隔十年再次來港,雖然其中一隻因天氣炎熱一度需要放氣減緩鴨皮壓力,幸好最終有驚無險在翌日重回維港暢泳。
車站東面擴建部分位於太古廣場及夏慤花園地底,設施集中於L5與L6層。 其中L5層同時作為東鐵綫南端終點站和轉車通道,由於考慮到金鐘站擁有港島綫、荃灣綫、南港島綫超級龐大客流的轉乘需求,因此在L5設有轉乘通道,供往返荃灣綫/港島綫部分及東鐵綫/南港島綫部分的人士使用,同時亦是導致東鐵綫採用同層分離式島式月台設計。 列車抵達本站終點站時,先進入8號月台清客,然後會駛入本站以南越位隧道調頭,之後才駛入7號月台上客前往九龍新界及邊境禁區。
金鐘港鐵站: 金鐘站
在港島線未投入服務前,金鐘站曾是中華巴士大部分地鐵接駁巴士的終點站。 在港島線通車後,金鐘站公共運輸交匯處漸漸轉型為往來港島各區巴士路線的中途站,及部分過海巴士路線的終點站。 喺港島綫未投入服務前,金鐘站曾經係中華巴士大部份地鐵接駁巴士嘅起點站。 港島綫通車之後,金鐘地鐵站公共運輸交匯處漸漸轉型為來往港島各區巴士路線嘅中途站,同埋部份過海巴士路線嘅終點站。 金鐘站嘅車站大堂響L1層,為方便乘客出入,車站大堂嘅收費區位於大堂嘅中間,周圍俾行人通道同埋車站商店包圍,因此車站商店主要響大堂非收費區,而收費區入面只有多組扶手電梯同埋樓梯往返月台。
該特別版設計的黃鴨,以本土文化為靈感,結合橡皮鴨的可愛形象,展現本港的文化色彩及活力。 當時駕駛該列車的車長張振斌決定將列車駛往金鐘站,並以廣播通知乘客準備疏散。 逃生期間,季詩傑與其他乘客試圖截住該名老翁但未成功,該名老翁於早上約9時15分逃離金鐘站,並於翌日中午約12時25分返回其住所[53]。 而於2014-2016年期間,港燈曾為金鐘變電站進行加裝及更換變壓器工程,以應付港島綫西延所增加的用電量,並將壽命屆滿的兩個舊變壓器換走[24]。 在互聯網服務上,金鐘站大堂及月台均設有由電訊盈科提供的Wi-Fi熱點[12],同時於L1層大堂付費區內亦設有「iCentre」免費上網服務設施[13]。 車站在擴建後的垂直距離深入地底約43米,代替鰂魚涌站(深約42米)成為全香港第四深的車站,僅次於香港大學站(深約70米)、西營盤站(深約50米)及利東站(深約50米)[5]。
金鐘港鐵站: 月台類型
而金鐘站F出口更連接太古廣場嘅行人隧道,乘客可以響F出口去太古廣場,甚至可以去到灣仔皇后大道東一帶。 另外,車站嘅西面有金鐘渡線,可以畀列車調頭、調度又或者畀列車來回港島綫同荃灣綫之間,當列車出現故障及車務調動時,列車可以響金鐘站作為臨時終點站。 金鐘港鐵站2025 而好多時,地鐵唔載客嘅列車會用到呢個站嘅渡線,由本站荃灣綫嘅4號月台駛入該站嘅金鐘渡線區,響嗰度調頭及調度。
金鐘港鐵站: 【Emily】孖鴨下周六游添馬外維港 金鐘站變主題車站 設計者盼治癒忙人
1985年5月31日通車的港島綫只能開放金鐘至柴灣一段,當時柴灣開往金鐘的列車在金鐘2號月台落客後會於金鐘側綫掉頭,然後駛進3號月台上客開回柴灣,而乘搭港島綫前往中環的乘客必須在金鐘轉乘荃灣綫,反之亦然。 金鐘站大堂位於L1層,已入閘區設於中央,四面為MTR 金鐘港鐵站 Shops及出口通道包圍;出入閘機分別設於閘區南北兩邊,以便乘客進出,屬罕有港鐵車站設計。 車站大堂設多組扶手電梯及樓梯,當中大部分扶手電梯直接連貫月台及大堂,只有一條來往兩層月台之間,屬典型修正早期系統轉綫站。
琳瑯滿目的港鐵精品、港鐵紀念車票、主題公園門票等均在「旅客服務」公開發售,亦會向乘客提供港鐵服務及港澳觀光遊資訊。 「失物及學生乘車優惠計劃辦事處」則接受有關「學生身份」或「殘疾人士身分」個人八達通卡的查詢、領取「學生身份」或「殘疾人士身分」個人八達通新卡、以及接受乘客對於港鐵範圍遺失物品的查詢,並協助失主辦理認領手續。 另外港鐵亦為方便乘搭荃灣線或東鐵線前往九龍區或新界區的乘客,故在車站大堂及月台加設數部名為「過海易」的顯示屏,而屏幕上會顯示月台實時模擬影像以及列車班次資料[50]。 至於車站大堂亦為配合新擴建部分之用色而進行全面翻新工程,包括將大堂之藍色紙皮石及焗漆板,更換成白色仿麻石牆,以及在C出口旁的一端牆壁換成「藍色黃色漸變間條玻璃板」,是全港鐵市區線網絡中首次使用,亦是繼東涌站及博覽館站後再次使用玻璃板。 由於金鐘站係由一大片船塢空地發展出嚟,所以地鐵響金鐘站規劃咗大型嘅公共運輸交匯處。 而家金鐘站嘅公共運輸交匯處分為金鐘(東)公共運輸交匯處同金鐘(西)公共運輸交匯處,另外響添馬街、德立街同埋樂禮街設有巴士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