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以半坐臥姿勢躺在床上,此時整體脊柱會從正常的S曲線變成C型,相對較大的壓力會集中在頸椎與腰椎,且腰椎會持續保持在彎曲的狀況下。 彎曲的動作就是將椎間盤髓核向後擠壓的方向,而我們追劇、玩手遊等一但開始就是好長一段時間,因此會大幅提高椎間盤突出的發生機會。 如果幾天后您的狀況有所改善,您應該開始短距離步行並進行輕度運動。 椎間盤擠壓 讓人夜晚無法舒適入眠的坐骨神經痛,可能就是腰椎的椎間盤突出導致的,患者通常先有下背痛,接著臀部也會有痛感,然後是大腿後外側及足部,有刺痛感與麻木感。 年輕人的脊椎通常是很飽滿的,88%髓核裡面都是水,但若突然受力過猛,含水的髓核就會被擠出來、往後面突出,接著就壓迫到神經。 有些球類運動移動迅速高、對抗激烈,甚至需要腰部帶動,很容易傷到腰椎。
情況較輕微的椎間盤突出,大多會先進行保守治療,例如多休養、藥物及物理治療等。 急性發作時,除了必須臥床休息,也會搭配肌肉鬆弛劑等藥物幫助舒緩。 這就是椎間盤磨損的第二個原因:在不對的脊椎排列曲線上,以固定的靜態姿勢壓迫椎間盤。
椎間盤擠壓: 脊椎微創手術和傳統脊椎手術有什麼不同?
除以上常見的屁股痛成因之外,痔瘡及其他直腸問題、骨盆腔發炎、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腺症或子宮肌瘤等等疾病也可能會導致屁股痛。 這個伸展操,是因腰椎間盤突出而感到痠痛時,最先要做的動作。 神經根型頸椎一般稱為「夾神經」,因為頸部神經由脊髓出來的神經分支受到壓迫或是刺激,可能會導致疼痛延伸到肩膀,還有肌肉無力和麻木感從手臂一直延伸到手掌。 神經根型頸椎通常是由我們的年齡增長,造成脊柱「磨損」退化,就像關節炎一樣。 年輕人最常見的原因,是突然受傷導致椎間盤突出引起的。 在大多數情況下,藥物治療和物理治療等保守治療,對於神經根型頸椎反應良好。
假若患者有長時間穿著高跟鞋的習慣、肥胖及坐姿不良者都特別容易患上此症。 腰椎骨之間啫喱狀的物質,稱為椎間盤,有支撐、減震及緩衝等作用,但搬運重物或過度扭動時,或會令椎間盤擠出,壓迫脊椎神經線,導致疼痛、麻痹。 跌倒、突然用力,肌肉無法及時正確收縮以保護腰椎時,韌帶便可能因過度伸展而撕裂,尤其是連接胸椎與腰椎的關節,以及小面關節等部位的韌帶,因磨損多,容易老化。 椎間盤擠壓 如總是弓腰駝背、蹺二郎腿、癱在沙發上,這些坐姿脊椎傷害是很大的,會造成腰椎的壓力、擠壓腰間盤、導致駝背、脊椎側彎等問題。 相對沒這麼嚴重的情况,可能休息幾天,吃點藥,疼痛就會減少,醫生會馬上轉介接受物理治療。 如果是嚴重的急性期,有可能整個人也動不起來,什麼東西都不能做,應馬上到醫院求診,檢查神經線有否受壓。
椎間盤擠壓: 椎間盤突出的好發位置
神經外科專科醫生指出,從機場輸送帶上提取行李時,若用錯腰力,腰脊突然受壓,可能把脊骨間的纖維軟墊椎間盤擠出,壓迫脊骨周邊神經線,引發腰背痛、腳部麻痹,甚至大小便失禁,或需以手術切除突出的椎間盤。 香港引入超微創內窺鏡腰椎治療術,傷口僅8毫米,後遺症亦減少。 一旦確認必須開刀,患者必須認知:接受手術不代表一勞永逸可以解決脊椎毛病,很多開過刀的患者反而成為慢性背痛族群的一員,成為復健科常客。 椎間盤擠壓2025 因為開刀讓患者忽略了真正導致疼痛的原因是脊椎功能失常,而功能失常的問題並不是手術能解決的。
- 在站立的時候,將椎間盤裏測量的壓力值設置為100%基準線,拿其他的姿勢和這個基準來做比較。
- 椎間盤突出|椎間盤突出治療|椎間盤突出物理治療 — 有沒有試過睡醒後腰酸背痛,怎樣也找不到一個舒服的姿勢,一動背部就會劇痛,這可能都是椎間盤突出的警號,需要多加注意。
- 坐骨神經是身體最大的神經,從下背部穿過臀部,沿著腿部向下延伸。
- 不過,完成手術並非一勞永逸,大概5-10%的患者在術後大約5-8年會復發,原因可能是身體老化,或是之前健康的椎間盤位置日漸收窄,但這些患者未必需要再做手術,若及早醫治,保守治療已足夠減緩症狀。
- 香港引入超微創內窺鏡腰椎治療術,傷口僅8毫米,後遺症亦減少。
但現今醫學昌明,因椎間盤突出手術而導致神經線受損的機率已低至千分之一,因此大多數患者切忌過度擔心,從而延誤就醫。 硬膜囊是包含腦脊液之纖維膜,腦脊液讓脊髓和脊神經浮動。 這情況通常沒有重大後果,但患者可能需要臥床休息 4-5 天,以防止腦脊液漏出。
椎間盤擠壓: 腰椎間盤突出手術的風險
但欠缺運動的人,常常背肌與臀肌都無力,整體的筋膜形態就是一個鬆垮、失衡的狀態,如果你發現自己無法維持坐姿中心姿勢,就是身體在告訴你,該運動鍛練肌力了。 除非你是練軟骨功的特技人員,否則以目前上班族的狀態,腿後肌群都是短而緊縮的,因此坐姿抬腿勢必會讓骨盆往後倒,腰椎承受很大的壓力,接著包括椎間盤變扁變薄、椎間盤突出,甚至椎管狹窄、脊椎韌帶纖維化等問題都會出現。 在大眾的認知中,腸胃科似乎是個長輩專有的疾病。 不過,醫師提醒,其實有很多到門診求診的個案不少是「青少年」或孩童,且有些國高中生甚至因為「爆血」就醫。 對此,醫師說明,年輕人之所以容易得痔瘡,有3個生活習慣是關鍵,包括久坐、纖維攝取不足;另外,即便新陳代謝快,飲水不足也可能會導致痔瘡生成。 針灸治療同樣是極受歡迎的椎間盤突出療法,透過中醫針灸椎間盤突出位置及相關穴位,以放鬆周遭肌肉,以此紓緩疼痛及緊繃的肌肉,是相對保守及安全的療法。
椎間盤擠壓: 椎間盤減壓治療
最後一個動作是坐姿收縮肚臍,這個動作相對較簡單,只需坐在椅子上進行,保持挺直坐在椅子上,呼氣時把肚臍用力收縮,同時收緊肛門,維持6-10秒,之後休息一下,再重覆進行該動作,做15次為之一組動作,總共進行三組。 而該動作同樣是能夠做到訓練腰部的核心肌群,同時舒緩腰部的疼痛不適,可以改善椎間盤突出。 顯微脊椎椎間盤切除術可以把壓迫神經的椎間盤,進行徹底的清除,但傷口會較大,約有3至4cm ,也有機會出現術後感染、神經損傷等併發症。 另外,椎間盤突出病患視乎情況,有機會進行脊椎融合手術,脊椎融合手術即指將骨骼移植到脊椎上,使椎骨之間的連結更堅固,也可能會使用其他器械,使脊椎得到額外的支撐和保護。
椎間盤擠壓: 造成椎間盤突出
事實上, 很多研究都發現兩種手術方式對神經線的復原長遠而言沒有分別. 因此,醫生及病人都應該選擇最適當的手術方式,以最短時間及痛楚程度最低的方法,而非一味求新。 不論開刀抑或微創手術,目的都是以切除椎間盤突出部份,從而減輕神經線受壓程度。 傳統開刀手術需要在背部縱向開出7至10厘米的造口;如有兩節椎間盤突出,造口甚至要達到15厘米。
椎間盤擠壓: 閃到腰自己救 腰部疼痛緩解2招全搞定
但如果因為這些動作做起來很吃力,就更不讓脊椎接受挑戰,脊椎中的椎間盤就會逐漸硬掉,演變成惡性循環,就越來越不能活動,最後整個人變得很僵硬,稍微動一下就可能骨折。 長期久坐或姿勢不正確者;8.核心組群肌肉、腹部及背部肌力較弱者。 可以在瑜珈墊及稍硬的床鋪上進行,首先趴下來臉朝下,雙手十指張開按地,把上半身支撐起來並把頭部儘量向後仰,視線望天。
椎間盤擠壓: 椎間盤突出真的會半身不遂嗎?
不像外科手術、機械牽引和其他具有傷害性的治療方法;倒吊牽引是一種柔緩的、非傷害性的治療方法,針對治療引起疼痛的根源並且保護所有負重的關節。 站吊時身體的重量產生壓力,同樣的重量在倒吊的時候產生牽引力,這種牽引力可以給每一個關節減壓。 反向的重量可以刺激供給關節軟組織的液體和營養的流動,以加強關節的減震和潤滑。 倒吊減壓成為一種〝理想的〞牽引力,針對腰背疼痛,可以幫助1) 椎間盤水化 2) 減少神經壓迫 3) 脊柱重新歸位 4) 放鬆緊張的肌肉。 椎間盤突出的患者很多都是久坐在辦公室的一族,一天往往要持續坐著6-8小時,如果是坐姿不正確,日積月累之下所造成傷害是更大。 椎間盤突出跟脊椎退化一樣,最容易出現在腰椎第四、第五以及薦椎第一節的位置。
椎間盤擠壓: 健康網》血壓值上下哪一個重要? 醫:「這個高」代表血管嚴重硬化
退行性變化:年齡增長後,椎間盤會變扁並開始膨脹。 而且含水量會下降,開始變乾,然後就變得更硬化。 此問題會導致椎間盤縮小或崩塌,使椎間盤空間和高度變小。
椎間盤擠壓: 坐骨神經痛
所以當如果椎間盤突出 ,而擠壓到神經時,就可以令患者有不同的症狀,例如腰痛、腳麻痹、腳軟弱冇力、刺痛或灼燒的感覺。 椎間盤的內部為髓核,是一種凝膠狀物質,富有彈性,在背部起著彈性墊的作用。 當您坐下、站立、運動或是做一些負荷重量的活動時,水分從椎間盤擠出,進入到周邊的軟組織,就如同從海綿中擠出水分一樣。 這種情況下,椎間盤由於受到擠壓而縮短,可以分別在清晨和夜晚測量身高來證明這一點。 在晚上,身高會下降半英寸(大約1.25釐米),甚至四分之三英寸(大約1.875釐米)。
椎間盤擠壓: 椎間盤擠壓: 七 頸椎錯位整骨
如客戶需要上門的治療服務,我們通常會建議客戶選擇上門的運動治療服務。 因為物理治療師於上門治療時難以攜帶較大型的機器及工具上門,只能配以簡單的工具及運動治療手法為客戶提供治療服務,所以效果跟上門運動治療大同小異。 連接膀胱或腸道的神經可能會受到影響,導致身體失去部分或全部感覺或對排便的控制。 如果您有這些問題,請立即就醫,您很可能需要緊急手術。 椎間盤突出|椎間盤突出治療|椎間盤突出物理治療 — 有沒有試過睡醒後腰酸背痛,怎樣也找不到一個舒服的姿勢,一動背部就會劇痛,這可能都是椎間盤突出的警號,需要多加注意。 其實很多20~30歲的年輕人,也常常遇到這樣的狀況,當下聽到自己有椎間盤突出、退化的時候,想必多少都有些擔心、害怕,擔心之後是不是沒辦法好好的運動,我們在日常生活是不是,要常常注意自己的腰的姿勢,才不會再次受傷。
它一般出現在某些鎳和銅礦石中,位於原生元素礦藏,主要分佈在南非,當地的鉑產量佔全球的80%。 鉑年產量只有幾百噸,應用亦十分重要,因此非常貴重,是主要的貴金屬貿易商品。 相較於單通道內視鏡脊椎手術,永和耕莘醫院骨科有引進「雙通道內視鏡脊椎微創手術」,此種手術的優點是單一傷口更小、復原快、感染的風險也更低,另外一個優點是手術費用更低,不到單通道內視鏡脊椎手術的一半。 畢竟在老一輩的傳統觀念中,脊椎手術就是要開大刀,失敗的風險極高,而且因為傳統開放性手術的傷口大,術後復原期長,老人家寧可拖著忍著病痛,也不願手術治療。
桃圖的消防員吳先生因為經年累月工作搬重物的關係,導致他有反覆椎間盤突出的問題,靠藥物治療和復健始終沒有緩解不適。 我們利用「雙通道脊椎內視鏡手術」為他治療椎間盤突出,徹底解決長年麻痛的困擾。 傳統脊椎手術的主要缺點之一,就是在手術過程中“拉動”或“收縮”,都會損傷肌肉和周圍的軟組織。 椎間盤擠壓2025 椎間盤突出是由於椎間盤受到突然的重力,或正常磨損老化所引起,造成椎間盤軟骨中央的髓核由椎間盤周圍的韌帶間突出,壓迫到脊神經,導致腰痛、背痛、坐骨神經痛或其他問題。 慢性脊椎退化病變造成的腰椎椎間盤突出,常發生在第四/第五腰椎,及第五腰椎/第一薦椎之間。 年紀大的長輩常常有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痛、或椎間管狹窄等問題,在試了各種保守治療沒有明顯效果,來到診間聽到醫師建議要做脊椎手術時,往往一聽到脊椎要開刀就嚇得「皮皮剉」。
這種類型的手術傷口比傳統手術更小,對肌肉組織的傷害較小,減少術後的疼痛、加快恢復的時間。 脊椎手術種類多,主要目的在神經減壓與穩定脊椎結構。 神經減壓手術包含移除壓迫神經的椎間盤、骨刺或骨折碎片;穩定脊椎結構包含脊椎融合手術、內固定手術、骨水泥手術……等等。 依不同手術執行方式分為「傳統開放手術」和「脊椎微創手術」。 另一種因為突然受力或是意外造成的椎間盤突出,我們叫做「創傷性椎間盤突出」,關於創傷性椎間盤突出的進一步說明與案例,請參考:「什麼是創傷性椎間盤突出?一定要動脊椎微創手術?」這篇文章。 退化因素: 一些人因長時間錯誤姿勢,令到腰椎骨長時間受壓力,引致有骨增生現象,而且骨增生位置較接近神經線,便會引致坐骨神經痛。
陳小姐在十多年前發生車禍,導致肋骨斷裂,康復後就一直有腰部不舒服的情形,但她衡量疼痛感沒有到不能忍受的程度,因此沒有去檢查與治療。 但因為工作性質需要搬重物與經常走動,腰痛的老毛病還是持續,自行貼痠痛藥布與服用止痛藥,卻仍沒有改善。 去年開始疼痛加劇,從腰部左半邊延伸到左腳及腳趾,最後連一走路就痛。
椎間盤擠壓: 張軒彬 物理治療師
發生的原因其實是不當姿勢(長期聳肩)使第一肋骨往上提壓到這條神經。 神經被壓到會變腫脹,就像一個人變胖後會覺得外套穿起來更緊,如此越壓越緊越脹,越脹又相對越壓得緊,產生一種惡性循環。 又如同很多人有的頸因性頭痛,常見的原因是大小枕神經被後頸的小肌肉和筋膜夾住,產生慢性偏頭痛的現象;很多人有的腰間酸痛其實上臀神經在進入骨盆上緣通道的夾擠。 事實上還可以試試 脊椎硬膜注射 通常是由疼痛專科醫師將消炎藥物質直接注射入椎間盤。
椎間盤擠壓: 男「椎間盤突出」腰痛無力!醫提醒「3情況」易致病:過胖當心
生活型態等於健康狀態,如果病患術後還是維持原有的生活型態,脊椎毛病還是會反覆發作。 所以開刀與否,主要要看疼痛程度及神經受損的嚴重性。 當醫師建議開刀時,請先問清楚自己症狀嚴重的程度,跟醫師詢問開刀的急迫性或尋求第二醫師的意見,再決定後續處置方式。 通常如果馬尾神經沒有受損,肌肉沒有萎縮,尚未影響運動功能等,不需緊急開刀。 但人的脊椎本來就會隨時間正常磨損,磨損嚴重就會產生疼痛與症狀。 椎間盤擠壓2025 顯影技術能讓醫病雙方清楚看到脊椎結構異常的事實,但缺乏與多數脊椎結構也異常、但沒有疼痛的「正常人」比對,可能導致醫師過度解釋檢查結果,忽略脊椎力學上功能失常的問題,讓病患接受了不必要的手術。
王偉勛舉例,像是打籃球,搶球時兩個人同時跳上去,其中一個先落地,另一個壓在對方身上,此時就很有可能會造成椎間盤突出。 許多的日常活動會使得脊椎骨錯位並且有可能永久性的改變姿勢。 比如:圓肩坐在電腦前、總是在一側肩膀上提東西、甚至穿高跟鞋。 椎間盤擠壓 很多大眾喜愛的運動都是一側或旋轉式,例如:高爾夫球、壁球、網球。
椎間盤擠壓: 舒緩椎間盤突出1.拉背動作
腰椎椎間盤突出可致雙腳痹痛如針拮,不能久站或久坐,晚上難以入眠,甚至大小便失禁,若中樞神經受壓更可能致下半身癱瘓。 鄭雲龍提醒,很多人坐姿時喜歡駝背圓肩、放鬆肌肉,其實都會對腰椎產生擠壓,這時就要考慮矯正坐姿或利用靠背墊、有支撐的電腦椅來改善坐姿。 另外,椅子或沙發的高度也要考量,太高的椅子可利用腳踏板或腳踏凳,避免坐姿時上半身彎曲。 椎間盤擠壓2025 愛翹腳或是在沙發上半坐躺等,也都是容易引發椎間盤擠壓的地雷動作。 當我們要搬起地上的物品時,習慣性彎腰,會使得腰椎要承受上半身體重在加上物品重量,由於力臂較長會加成腰部所受到的力量,同樣是在腰椎彎曲的姿勢下受壓,很容易將椎間盤往後推造成突出及腰痛症狀。 換句話說,這是位於腰椎的椎間盤內,負責緩衝撞擊的組織物突出,因而擠壓到神經引發的疾病。
椎間盤擠壓: 椎間盤突出症狀
等長收縮的運動是指在關節靜止的狀態下收縮肌肉,避免活動到尚未痊癒的手腕關節但又能使關節附近的肌群獲得少量的肌力訓練。 彎腰搬運重物、長時間彎腰工作、瞬間扭腰,或曾發生車禍的人,因為脊椎長期承受過大的壓力,或是遭遇突然的撞擊力,容易有椎間盤突出的問題,可能會壓迫到神經,出現痠痛、肌肉無力等症狀。 因此,預防椎間盤壓迫、突出的重點,在於要避免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無論是久坐、久站或趴睡,尤其是彎腰駝背的不良姿勢對脊椎傷害更大,長期累積下來將演變成慢性的椎間盤問題。 另外,搬重物、抱小孩、買菜或挪動花盆等動作,若使用姿勢不正確、瞬間一次過度使力,也會造成腰部疼痛等急性發作症狀。 如果患有椎間盤突出,在病情穩定非急性發作時,以下三個舒緩動作,平時有空時躺著做,是可以舒緩腰部不適,但注意需要在柔軟的瑜伽墊上進行。 第一個動作是拉背動作,先把身體趴下來,面向下,用雙手把上半身支撐起來,頭向後仰,視線望向上空,從而把背部的肌肉伸展開。
我常給病患的建議是盡量找一個夠低的桌子、換一張可以輕鬆頂到腰的椅子、甚至改成站著上班。 不要小看站著上班,大部份上班族的不明腰痛和膝蓋痛都和長期坐著有密切關係,若能站著上班(利用可調高度式桌)數個月後,不明腰痛和膝蓋痛都能大幅改善。 神經如果是一段長長的火車軌道,那在身體中就有許多的窄窄的隧道容易把軌道夾住,我們稱這些點為夾擠點。 夾擠得點可以是人體本身就有的通道,也可以是周邊的筋膜。 舉例來說,很多人有的上斜方肌疼痛,其實是背肩胛神經在經過第一肋骨時容易在這邊被磨擦夾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