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來說,以體溫和活動力、症狀、本身疾病史有沒有熱痙攣病史、家族史、心臟疾病、本身免疫系統狀況和發燒可能的原因綜合來判斷,不是單單以「活動力」來判斷。 高燒持續,一定令家長們分外憂心,但原來不一定愈高溫情況愈嚴重。 張解釋,發燒的溫度只是其中一個指標,孩子的精神狀態如何也很重要。 舉例來說,如果孩子體溫較高,但精神狀態可以,一般不用太擔心,相反,如果孩子體溫只是稍高,但是精神狀態很差,我們反而要小心跟進。
- 根據統計,會發生感冒的情形超過八成幾乎是由病毒所引起,然而引起感冒的病毒種類很多,目前醫療界【尚未出現完全有效】能夠對抗這些感冒病毒的藥物,所以讓孩子使用感冒藥水,最主要還是在緩解因感冒而引起身體不適的各種狀況,並非是治療感冒。
- 張醫生指一般發燒本身是不會燒壞腦,但是,如果出現發燒的原因是由於大腦受到感染如腦膜炎或腦炎,大腦便可能會受損,建議如果孩子有不適 ,尤其是年幼者,最安全還是看醫生,以找出病因、評估與治療。
- 張醫生指,當身體要抵抗病原體,必須增加白細胞的數量,發燒時提高身體溫度是其中一個機制,是一件「好事」,提醒病人身體是需要休息,一齊協助抗病菌的時候。
- 例如:如果38度以上,但是孩子精神活動力很好,醫生也判斷這是一般的感冒,本身沒有熱痙攣的病史,則的確可以考慮不用吃退燒藥。
- 馬偕醫院小兒部主任李宏昌提醒,要退燒一定先達到流汗,才能退燒,所以小朋友發燒了,務必要喝水幫助發汗。
6個月以上幼童,可遵照醫生或藥劑師的指示餵食兒童退燒藥水或使用肛門栓劑退燒。 用藥前需仔細閱讀用藥劑量和餵食時間,避免不正確餵食超出安全標準。 要知道造成發燒的原因很多,可能因為腸胃炎、尿道炎、鼻竇炎、甚至是便祕而發燒,而上述原因即便用最好的退燒藥,只要症狀存在,藥效過了還是會發燒。 小朋友退燒藥水 小朋友退燒藥水2025 小朋友退燒藥水 小朋友退燒藥水2025 請各位家長務必有正確的觀念,退燒藥不能治療引起發燒的疾病,它只能緩解症狀以及爸媽緊張的情緒,若發燒兒童沒有合併嚴重的症狀,同時精神、活動力與食慾正常,就不需要積極服用退燒藥。
小朋友退燒藥水: 氣喘藥不放浴室、胰島素避存車上 一次看懂藥物如何正確保存及廢棄方法
有些家長則是孩童吃了退燒藥30分鐘後,溫度仍偏高,急忙又給了另一種退燒藥,重複用藥,以致體溫降到35度以下。 小朋友退燒藥水2025 我一向認為,西醫是為了解決最危急的狀況所發展出來的醫學,是醫療的最後一道防線,也可以說是「留人治病」的醫療。 簡單的說,如果要用到西醫,醫師會叫你待在醫院裡,不會叫你回家觀察。
- 將電子溫度計含在舌頭下,緊閉嘴巴,38°C以上屬於發燒。
- 只見她額頭上要貼著退熱貼,躺在沙發上整個人顯得十分落寞!
- 有許多抗生素藥水是粉末泡製,通常從泡成藥水當天起可保存7-14天,依藥品不同而有所差異,所以要記得詳讀藥袋說明。
- 最重要的觀察重點,是在「燒退」的時候,孩子的精神活動力如何?
- 發熱期時,家長可以溫水擦拭孩子身體,水溫介於攝氏38~40℃為佳,使皮膚微血管擴張,並藉由水蒸氣,達到出汗排熱。
對於小朋友來說,除了發燒的數字,最重要就是還是留意小朋友的精神及胃口,如果只是比平常差少少還是可以放心的,但要注意的是情況會否越來越差。 例如 即使平時很喜歡吃的也完全沒有進食意欲、完全沒有興趣玩耍,甚至有抽搐情況等,那麼他的病情就好可能是比較嚴重一點。 幾年前美國兒科醫學會,有發表過關於兒童發燒的指引,其中一項,就是針對晚上已經睡著了,不用再叫他起來,特地吃退燒藥的說明。 除非孩子一直發抖、翻來翻去,甚至醒來說頭痛、或哭鬧,這樣就最好用適量的退燒藥讓他舒服一些。 在發燒時,血管會擴張,幫助身體散熱,但老一輩對於小朋友發燒,都會用酒精來擦拭皮膚,希望藉酒精揮發,令身體溫度降低。
小朋友退燒藥水: 小兒常用藥物介紹~ 退燒藥 acetaminophen
食藥署提醒,一般口服退燒藥需要1~2個小時,若未退燒,可間隔1小時以上再考慮使用第2種退燒藥,不過乙醯胺酚需間隔4小時以上,布洛芬需間隔6小時以上,以免造成體溫偏低或腸胃道出血等症狀。 臺北榮民總醫院小兒過敏感染科主治醫師陳俊仁撰文指出,兒童常見的退燒藥主要有兩種,分別是安佳熱以及消熱炎(又稱伊普芬、疏抑痛)。 小朋友退燒藥水2025 前幾天又在媽媽社團看到,孩子誤吃了大人的止咳藥水而住進加護病房的貼文,再次讓我覺得應該做一下藥物比較表,但要強調以上藥物均為醫師處方用藥,建議遵從醫囑使用。
通常口服藥和塞劑二擇一即可,除非使用口服藥兩三次之後依然高燒不退,可以接著使用塞劑,但每次用藥之間一定要間隔4-6小時,一來高燒需要時間才會消退;二來頻繁使用退燒藥可能導致體溫降太低或異常升高。 小朋友退燒藥水2025 陳俊仁表示,Ibuprofen (20 mg/mL)類藥物的退燒、止痛效果較佳,通常服用一至兩小時就會退燒,最多每六小時服用一次,不過,此類藥物缺點為比較傷胃。 許多家長則會選擇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的塞劑,陳俊仁說,一顆塞劑含有12.5mgIbuprofen,13公斤以上的孩童一次約可以使用一顆,間隔八小時,可再使用一次。 由於每個孩子年紀、體重不同,所需服用的藥品劑量也可能有所差異;建議家長若有用藥需求,仍需諮詢過藥師或是醫師,免得給予劑量錯誤,導致產生其他副作用,反而使得症狀雪上加霜。 家長應謹記總服用劑量是包括口服和塞肛的劑型,因此患者已經服用過有關成分的藥水後,四小時內就算體溫仍然高時,都不應該再給予有關成分的藥塞或藥水,以免超出安全標準。 另外,沒有證據顯示塞肛的撲熱息痛及高劑量的塞肛撲熱息痛,有效為兒童退燒;相反,塞肛的撲熱息痛在血液中最高水平較難預測,往往難達到治療水平。
小朋友退燒藥水: 「退燒原則」:讓孩子舒服、治療疾病
明白發燒的原理,就能掌握時機,做出正確的處置,也可以釐清一般常見的退燒迷思。 最後給大家一個小知識,大家有沒有發覺小朋友一丁點事就會發燒? 最大的原因是他們的免疫系統未及大人成熟,所以一有病菌入侵,就要出盡全力打仗。 而相對地成人如果遇上輕微病菌入侵身體,很快便已經可以打敗病菌,所以發燒的情況就不需要出現了。
小朋友退燒藥水: 小朋友發燒誤解 1:以為發燒是一種病
就像Toby一樣,她於2019年與丈夫施雋賢(Jonathan)結婚,同年12月誕下Roman,一直專心照顧家庭和兒子。 近日Roman斷斷續續地發燒,最高燒至41°C,Toby大呼嚇死我了,立即把兒子送院治理。 發熱期時,家長可以溫水擦拭孩子身體,水溫介於攝氏38~40℃為佳,使皮膚微血管擴張,並藉由水蒸氣,達到出汗排熱。 而洗溫水澡,也可使幼兒皮膚血管擴張,達到散熱的效果。 很多家長因為孩子發燒而心急如焚,無心等候,因此在有門診的時段仍掛急診。
小朋友退燒藥水: 健康網》降血脂「藥」吃一輩子? 醫:自行停藥恐增心梗風險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多喝水,太小的小朋友有時候也會因為水分攝取不足,發「脫水熱」的狀況,只要能好好多補充水分,建議每天每公斤體重要補充120~150cc的水,就不需要去打營養針。 小朋友退燒藥水 如果無法一次餵喝很多水的話,也可以用小朋友們喜歡的甜甜舒跑以1:1的方式調配,讓他們比較有意願攝取大量的水分。 其實不單純只是抵抗力的關係讓孩子們容易發燒,嬰幼兒比較容易感染病毒也是主因之一,一般大人遇到病毒可以產生白血球與抗體來對抗,但當孩子第一次碰到這樣的狀況,身體沒有足夠的抗衡因素,就很容易引起發燒。
小朋友退燒藥水: 退燒藥到底要不要吃?
例如小朋友嘔吐的話,要協助子女清理口中嘔吐物,以免阻塞氣道,導致窒息。
小朋友退燒藥水: 小朋友發燒誤解 3:高過37℃就以為是發燒
另一種常見退燒藥物為Ibuprofen (20 mg/mL),屬於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NSAIDs,依照發燒高低,有不同使用方法,如發燒超過39℃以上,每次服用體重一半的CC數。 如果發燒溫度低於39℃以下,每次服用體重四分之一的CC數,體重10公斤,就服用2.5CC。 通常服用1~2小時會退燒,最多每6小時服用一次,此類藥物的退燒、止痛效果較佳,但較傷胃。 小朋友退燒藥水 小朋友發燒大多是因為一般感冒病毒所引起,這一類的發燒通常幾天內就會自動退燒,退燒藥物只是緩解發燒所產生的身體不適,並非殺死病毒,張醫生指出最重要的還是找出病因,不要強求孩子馬上退燒或要求醫生給予強力的退燒藥。
小朋友退燒藥水: 引用:Quote:原帖由 HamiBB 於 15-01-16 發表呢隻
坊間眾說紛紜,甚至簡單地將 Paracetamol 和Ibuprofen 分為低燒藥與高燒藥,任何人讓兒童(特別是 6 歲或以下幼童)服用藥物前,應先向家庭醫生查詢清楚。 而且,使用 Ibuprofen 前亦要特別注意,除了有機會引致胃部不適外,也要留意患者有沒有藥物敏感。 另外,如已知患者的肝臟、腎臟或心臟存在病況,又或是貧血患者,須徵詢醫生意見,不宜自行服用。 無論是成人還是孩子不幸生病,第一任務是要冷靜——這樣才可以逐點向醫生說明狀況,以便最快得到適切的治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