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協康會在教育及社會福利界擁有最龐大及資深的專業兒科隊伍,除了在香港提供服務外,近年更積極與澳門、內地及台灣有關機構進行交流及專業培訓活動,以促進兩岸四地間教育及復康服務的發展。 協康會 而對於只能發出單音,缺乏說話表達能力的欣欣而言,視覺策略在她身上的效果亦不少。 我們利用標誌或圖畫教導她作為溝通的工具,並且引導她用最簡單的口語表達需要。
- 在訓練時與老師的溝通互動有明顯突破,到最後的評估中,已有很大的改善。
- 七十年代在七十年代小兒麻痺症逐漸消失,協康會的服務對象亦擴展至多方面的弱能兒童。
- 為協助家長了解及跟進兒童的發展需要,青蔥計劃設有個別專業評估及治療服務。
- 家長資源中心為有特殊需要兒童的家長提供全面的支援服務,協助解決在培育子女上所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並提供聚會場所,以舒解生活壓力。
- 請立即加入協康會傳愛行動,並呼籲親友支持,捐款予兒童及青年訓練基金,為有特殊需要孩子及其家人送上祝福。
- 同時,配合新推出的「知情解意」應用程式,可加強訓練的果效。
- 自閉症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均明顯有較同儕遲緩及異常的現象。
可見視覺策略能有效地改善自閉症學生的溝通技巧,增進父母與子女間溝通。 由於家庭所提供的社會化經驗,在自閉症學生社會成熟度的發展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綜合數項研究可知,父母執行教育,可改善自閉症學生的說話,合作程度及社會活動(倪志琳,1995)。 本研究的對象學生欣欣的母親亦在家中一同參與溝通訓練,從問卷資料可見,在溝通、社交和情緒表現方面均有明顯的改進;而說話表現則有顯著的增加。 除了欣欣的適當行為有增進外,家長教學、管理孩子的技巧亦獲改善。 目前有多套實證為本的治療和訓練方法,以切合不同兒童在各個階段的發展需要。
協康會: 服務地點
而小光的負面行為大為減少,在與人接觸和說話也有明顯的進步,能主動與老師說話及發出要求。 服務內容包括:健樂餘暇活動、健樂社區融合計劃及健樂家庭支援服務。 青蔥計劃各項到校服務均由資深專業同工提供,具備認可資歷及豐富的臨床技巧,而所有到校服務均由專責同事安排及統籌,確保與校方有良好溝通。 幼兒工作員 如有特殊幼兒工作經驗者更佳 薪酬: ~ 全職依政府總薪級表第十至二十點 (MPS pt 10-20) 視乎學歷及經驗,並有特別津貼 薪酬按政府薪級表。 Enquiries 來函附履歷及薪金要求,寄屯門井財街 29 號三樓屯門特殊幼兒中心主任收。 截止日期:2023 年 3 月 3 日 申請人所提交之個人資料只會作本會招聘人手之用。
- 香港復康會為非牟利機構,矢志為殘疾人士、長期病患者及其他有需要人士提供全面周到的復康支援,以改善其生活質素及提倡平等機會為前提。
- 在使用視覺表現方式時,通常會附加上文字,以確保不同的溝通者亦能明白無誤。
- 協康會自成立以來,一直竭力為業界培育專業人才,幫助家長掌握育兒知識。
- 而根據野村東助等(1992,錄自曹純瓊,2001)研究顯示有50%的自閉症兒童從未獲得有用的說話能力;有30-40%的自閉症兒童無說話能力。
- 「童心同讀」系列兒童圖書包括3款不同程度共24本圖書。
欣欣: 協康會 協康會2025 女生,脾氣較為暴躁,缺乏說語表達能力,只能發出「t」音、「b」音、「p」音。 但能利用簡單手勢來表達個人的需要,例如:「食餅」、「去廁所」等。
協康會: 兒童及青年訓練基金 – 協康會
協康會致力服務在學習和發展上有障礙的兒童及其家庭近半個世紀,憑著龐大的專業服務隊伍,以及累積多年在教育和復康服務的經驗,出版了 下列中文書籍和訓練指南,與業內人士分享經驗和研究結果。 下列刊物現已廣泛地被復康業內的專業人士、家長,以及學生採納為日常參考資料。 教學時間主要利用9個教節,每週一節,時間為三十五分鐘,由小光和欣欣一同參與視覺策略的溝通訓練,每個訓練範疇都是因應學生的能力和需要而安排。
因應業界對SCERTS教學模式深感興趣,協康會於2011及2014年兩度邀請了SCERTS模式創辦人之一的Emily Rubin女士訪港,向協康會及業界同工教授SCERTS的理念及具體應用技巧。 此外,又獲得到愛佑(香港)慈善基金會贊助,將該教學模式擴展至轄下全線特殊幼兒中心,並進行成效研究。 請立即加入協康會傳愛行動,並呼籲親友支持,捐款予兒童及青年訓練基金,為有特殊需要孩子及其家人送上祝福。 從訓練觀察所得,欣欣的離位次數由8次減少至2次,發脾氣和哭的次數已停止,打人、大叫和傻笑的行為從沒有出現,發出無意義單音和字詞有明顯改變,次數減至1次;與人接觸和說話方面表現次數亦有增加,分別為4次和3次。 可見,欣欣從開始習慣此學習形式,亦逐漸與教師建立關係,表達友善的態度和合作。 對教師亦產生情感,喜歡與教師接觸,因而在與人接觸和說話方面有明顯的進步。
協康會: 4 訓練方法
並能提高溝通的主動性,當自閉症學生的需要得到滿足,溝通便變得有意義,他們便有興趣和動機繼續運用溝通圖咭與人溝通。 當然,視覺策略的運用可以是多方面的,不同能力的人,可以按不同需要使用。 能具備說話能力的學生,我們可以利用不同的訓練教導他們表達需要,提升口語溝通能力。 協康會 但對於有說話障礙或只能發出單音的學生而言,終其一生,相信利用視覺的溝通是必要的。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重要元素,良好的溝通能增進人們的了解和感情。
協康會: 更多「青蔥計劃」服務:
為吸引及挽留人才,我們提供具競爭力的薪酬福利和多元化的事業發展機會,並締造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環境。 員工的專業服務及技能,是本會服務得以持續發展的成功要素。 為此,我們致力加強員工的個人發展及培訓,包括完善的在職培訓及海外進修等。 經過九星期的訓練,我們都察覺到兩位學生在溝通方面有進步,同時亦發現他們具溝通的動機和意欲,只要教師能加以適當的訓練,並就學生的學習能力為起點,例如:要求所喜愛的食物或飲品,或表示自己喜愛的活動。 由於視覺策略的功能能配合自閉症學生的學習特性,因此,我們希望透過本個案研究,探討如何有效地運用視覺策略,教導自閉症學生利用圖片進行溝通訓練,改善他們的溝通能力。 因此,本個案研究,希望透過利用視覺策略的方法,協助自閉症學童改善他們的溝通能力,使他們能掌握正確表達個人需要的方法。
協康會: 協康會介紹
「童心同讀」系列兒童圖書包括3款不同程度共24本圖書。 圖書內頁設有伴讀步驟建議,家長及教師可根據兒童的學習程度和需要挑選合適圖書以進行伴讀。 協康會2025 從訓練所得,小光的離位次數由10次減至1 次;發脾氣、哭和打人的行為已停止,大叫和傻笑的行為亦有減少。 發出無意義單音和字詞方面有明顯的改變,次數減至平均2至3次;在與人接觸和說話方面表現次數亦有增加,分別為5次和4次。 可見,小光從開始習慣此學習活動的形式,其後逐漸與老師熟悉,因而開始產生安全感和信任。 在訓練時與老師的溝通互動有明顯突破,到最後的評估中,已有很大的改善。
協康會: 兒童成長系列
圖片的內容由學生的日常經驗開展,例如:學校的生活、喜愛的食物、玩具和喜愛的活動等,並由淺至深的進行訓練。 小光和欣欣在班內的各方面發展及學習進度均屬中等至中上程度。 此外,欣欣的母親亦同意在家中配合進行視覺策略的溝通訓練。 接受服務項目-後,若心理學家認為有需要,將會轉介兒童往有關機構申請服務,例如兒童精神科、康復服務中央轉介系統輪候學前服務,或其他專業治療服務等。
協康會: 資源下載
2021年6月起,本中心已搬遷至長沙灣廣場1期810室繼續為大家服務。 而亦因服務地址變更,易名為「星悅中心」,喻意伴隨星兒發揮其潛能,體現幸福喜悅之人生。 協康會賽馬會「吾讀吾識」讀寫支援計劃於2023年1月7日假香港都會大學舉辦「閱讀」越精靈 — 協康會賽馬會「吾讀吾識」讀寫支援計劃網上資源平台啟動禮暨研討會。 家長教育手冊包括三大系列,分別為中文學習支援﹔日常管教支援﹔及家長情緒支援。 中文學習支援系列包括認字默書、閱讀流暢度、閱讀理解及寫作技巧等。
協康會: 中心分佈及聯絡方法 – 按此
這些視覺策略可包括:日曆、日程、活動規則、社交故事、程序、空間或環境的安排和其他的運用等(何德芳,1998)。 特殊幼兒中心為2至6歲中度及嚴重弱能的兒童提供一系列服務,透過每星期五天全日制密集式的專業訓練和照顧,協助兒童發展潛能,以幫助他們日後全面發展。 為發展上有障礙的幼兒透過專業指導提供每星期一至兩次的早期教育及訓練服務,並協助家長掌握有關照顧和啟發幼兒的技巧,以充份發揮幼兒的潛能。 青蔥計劃的訓練課程除訓練學生外,亦鼓勵家長及教師參與其中,藉此讓家長及教師了解學生的需要,從而採用合適的支援策略及方法。 部份訓練課程更 額外設有家長或教師講座,讓家長及教師更深入地掌握協助學生的方法。 我們期望透過專業的評估、治療和社區教育,提升兒童的整體發展,以及讓家長、教師及社會人士進一步認識兒童在成長過程中所面對的挑戰,需要和協助方法。
協康會: 「童聽同貼 · 幼兒語言理解訓練」靜電貼遊戲套裝
根據外國研究數據顯示,被甄別為有讀寫困難傾向的學前兒童的比率約為20%–30%,而本港同類測驗中,幼稚園低班及高班學童的比率分別為27%及25%,與外國數據相若。 成效研究顯示,311名被甄別為有潛在讀寫困難的幼兒,在接受一年支援服務後,他們的聽說讀寫能力均得到顯注提升,而當中約三成更能脫離潛在困難的組別。 為進一步推動幼稚園和幼兒園協助有潛在讀寫困難的幼兒,本會於14年5月推出《聽說讀寫小寶盒―幼兒語文學習教材套》加強版,彙集由教育心理學家、言語治療師、職業治療師及幼師在幼稚園支援潛在讀寫困難幼兒的臨床經驗及心得。 教材套包含一本教師使用手冊、兩本分別適用於低班及高班的教學活動範例手冊及教材光碟。 內容涵蓋「聽與說」、「閱讀」和「書寫」語文學習範疇共144個教學活動,藉此協助幼兒教育工作者更有效地使用教材套,從而幫助幼兒愉快學習。
協康會: 青蔥計劃
兒童早期發展中心 (東涌) 本會現有上述職位空缺,歡迎申請。 Enquiries 有關職位的職責、入職要求及申請方法,請瀏覽本會網站 申請人所提供的資料將予保密及只作招聘有關職位用途。 此計劃預備了一系列教學資源可供下載,是按每個學習範疇的學習步驟分為初階、中階、高階,而非按兒童的年級或年齡分類,建議成人由初階開始與兒童進行活動,循序漸進地讓兒童掌握各學習範疇。 在整個研究中,我們參考匡智會出版的圖片溝通簿教材套訓練手冊(匡智會,2000)的設計和原則,利用行為觀察方法及客觀的數據分析,到最後得出的結果,顯示整個視覺策略訓練形式的成效。 當學生懂得分辨圖片、明白圖片的內容,進而運用圖片組織句子。
教師為了建立他們的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學習能力,應用了行為改變技術(江明曄,1997)。 當學生出現正面行為時,透過利用社交的獎勵,對學生微笑及點頭、豎起拇指做得「好」的手勢,或是稱讚學生的表現,例如:說:「欣欣,做得好!」。 當學生做出不正確行為時,教師會立刻干預,利用暫停法(Time-out)帶學生往隔離區2-3分鐘,並同時使用正面說話鼓勵學生作出理想的行為(協康會,1997)。 註冊臨床或教育心理學家會透過評估、輔導或其他治療形式,改善兒童學習、情緒及行為上的問題,並協助父母了解子女的能力及需要,以便在溝通及管教上作出配合。 中學生書寫評估及諮詢服務 本評估及諮詢服務由資深職業治療師提供,目的是為一些懷疑有書寫困難的中學生,包括即將參加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之高中學生,提供專業評估及考試調適建議,以供學校、家長及考評局參考。 本會專業同工會為年齡相近而有共同需要的兒童,以小組形式進行訓練,透過特別設計的活動及小組互動,促進兒童互相學習,發揮潛能,提升兒童的社交、情緒、行為、學習技巧、動作協調等能力。
2至6歲是兒童成長的關鍵階段,適當的早期介入是可以改善兒童的發展情況,促進兒童的身心發展與學前的預備能力。 協康會2025 及早識別和評估也能把握時間給予兒童適當的訓練,能對他們日後成長帶來莫大裨益。 課程透過講解、示範、影片分享及實習,讓幼兒老師掌握兒童在發展階段的需要,及早識別發展遲緩的徵象,並為兒童進行評估及編寫個別教育計劃。
活動亦宣佈計劃的免費網上資源平台及「吾玩吾識」線上遊戲平台正式推出,供學前至初小學童及家長使用,資源包括30多個互動遊戲及訓練聽、說、讀、寫的資源庫。 另外,亦同時推出「童心同讀」親子伴讀計劃,包含24本伴讀圖書,及配合「童心同讀 – AR視聽圖書」應用程式,增進閱讀趣味。 此外,每個自閉症學生都有個別的差異,因此教師要分析每一個學生,才能創造出更多更好的方法。
家長資源中心為有特殊需要兒童的家長提供全面的支援服務,協助解決在培育子女上所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並提供聚會場所,以舒解生活壓力。 並提供一系列支援服務,包括:熱線諮詢服務、圖書館、玩具圖書館、教育性講座及技巧訓練工作坊、專業諮詢、家長支援小組、社交及康樂活動、興趣班及社區教育活動。 為協助家長了解及跟進兒童的發展需要,青蔥計劃設有個別專業評估及治療服務。
早前已在全港多個商場作出超過50節巡迴展出的「文字會飛舞的世界」展覽,獲得大眾好評,參與人數接近3,800人次。 透過專業訓練小組提升學童的執行功能,從而協助他們更有效地學習,建立人際關係及參與群體生活。 總括而言,透過視覺策略訓練形式,自閉症學生可以掌握利用詞彙圖畫表達日常的需要,改善溝通技巧。
自閉症兒童缺乏與人交往和溝通的動機和技巧,無法明白他人感受,也難以表達自己所需,稍不合心意便情緒激動,爆發激烈的行為,久久難以平復。 協康會2025 他們的情緒行為問題往往令家長和老師束手無策,也窒礙了他們的學習和人際交往。 協康會創立於1963年,是香港最具規模的兒童教育及康復機構之一,致力幫助不同能力的兒童及青年盡展潛能,提升家庭能量,共同締造平等融和的社會。
而自閉症兒童往往由於溝通的障礙和缺乏運用語言的能力,以致出現很多令人誤會和費解的問題,如怪異的行為、攻擊性行為、情緒的問題和學習障礙;因而影響別人對他們的認識和了解,亦阻礙了他們的學習。 協康會的專責團隊最近編寫了《知情解意:SCERTS綜合教育模式應用手冊》,透過三個個案,詳細介紹SCERTS教學模式的理論、本地化實踐步驟及應用範例,更製作了情緒動畫和實用的教材,載錄於光碟內。 同時,配合新推出的「知情解意」應用程式,可加強訓練的果效。 有望藉此手冊,讓業界同工及家長能全面地學習支援自閉症兒童的具體策略。 發展治療是培育孩子整體的發展;包括認知能力,語言和溝通能力,社交情感和行為,體能發展及自理能力。 發展治療師評估孩子的整體發展情況,了解孩子的强項和弱點,定出有特別發展需要的領域,提供以孩子為導向的治療,發展潛能。
協康會: 兒童健樂會
掌握實務技巧和訓練策略,有效支援在主流幼稚園就讀學童。 有自閉症障礙的孩子能夠升讀主流小學,父母心情又喜又憂,喜的是孩子有能力和機會跟其他兒童一起學習成長,另一方面又擔憂孩子能否適應新環境、應付各種學習要求。 協康會 而2011年,香港公開大學與協康會合辦的「幼兒教育高級文憑(特殊教育)」及「教育學士(幼兒教育︰特殊教育)」課程,也指定《兒童發展評估表(修訂版)》為課程的課本。
協康會: 課程概覽
為區內高小學童提供接觸及學習陶藝的資源及機會, 開發小朋友的藝術潛能, 通過學習製造日常生活可用到的生活陶, 例如碗、碟、筆筒及有耳杯等, 為生活空間注入藝術色彩,同時訓練他們的手部肌肉, 專注力及溝通技巧。 若未能及早接受治療,孩子的能力和表現很大機會原地踏步,甚至每下愈況,發展出不恰當的社交行為和情緒問題。 雖然以目前的醫學技術而言,很多發展障礙是無法根治的,然而,研究證實只要介入及時得當,孩子的情況是可以顯著改善的,有助他們重拾對生命的盼望,發展潛能,回饋社會。 可惜的是,部分孩子由於先天的發展障礙,未能行動自如、表達自己和明白他人,難以建立緊密的人際關係,成長過程中充滿挫敗。 在輪候公營學前特殊服務的兩年時間,不少家庭因經濟拮据,未能安排孩子另行接受私營專業訓練服務,錯過及早糾正、引導的時機,家人見狀亦深感無助痛心。
協康會: 服務發展常設委員會 Standing Committee on Service Development
進行研究期間不但得到學校支持,更重要的是得到很多教師的認同,提供寶貴的意見和協助,令整個研究在進行時十分暢順。 其次是有些教師看見研究對象在情緒行為上有減少,並在溝通表現上亦有明顯的改善,都嘗試利用視察策略滲透在教學當中,而其他輔導教師使用視覺策略的次數亦比以前大為增多。 而最後從兩名學生的家長亦反映,學生在家的情緒行為都有明顯的減少,他們都能透過圖咭的輔助來表達自己的需要,而且心情很愉快。
日常管教支援系列包括功課管理、專注力、記憶力及學習動機等;而家長情緒支援系列則包括情緒管理及正面思考。 學生輔導人員/社工可利用手冊內容進行有系統的家長教育課程,或以課程為藍本,設計兒童學習或訓練小組。 )創立於1963年,是香港最具規模的兒童教育及復康機構之一,致力為不同潛質的兒童及青年提供專業評估、輔導及訓練,讓他們盡展所能;並支援其家庭,締造平等融和的社會。 該模式認為孩子要有進步,首要改善他們的社交溝通和情緒調節能力,而施教者給予孩子的協助和支援必不可缺。 協康會的專業團隊超過1,200人,6成為心理學家、言語治療師、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護士、社工及幼兒教師,透過多個服務單位、到校支援主流中小學和幼稚園,每年服務超過15,000個家庭。
協康會: 特殊幼兒工作員 – 「樂航」兒童早期發展中心(東涌)
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欣欣對利用圖片表達需要的動機頗強,而當她在上課時,想表達自己的需要或希望教師知道她想表達某些意思時,欣欣會主動利用課室內的溝通圖片,並要求教師講出她的意思。 這無疑為她提供了一條正確的溝通橋樑,增加她與別人溝通的機會。 其次是亦能證實視覺策略對自閉症學生確能產生頗大的效果,只要運用恰當,能清晰地按不同能力的學生顯示出正確訊息,對具備說話能力,卻缺乏有效的訓練的小光而言,引導他掌握正確的表達方法,減少無意義的聲音和不當的課室行為。 而從兩位老師觀察學生小光和欣欣的課堂表現紀錄得知,他們在接受視覺策略溝通訓練後,負面行為如離位、發脾氣、哭和發出無意義的單音確實逐漸消減。 包括與人眼神接觸、與人身體接觸、舉手表達、與人打招呼、向人求助和與人說話(單字、單詞和短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