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津在她的著作《Loft living》和《裸城》中講述由七十年代開始,紐約一些城中村變遷的故事。 六七十年代開始,在經濟轉型下,紐約的工業發展漸漸凋零,其後藝術家相繼遷入租金低廉的舊廠房。 藝術家的聚集,取代了舊有的工業區的形態,他們的「閣樓生活」形成了新開端的特色。 漸漸,蘇活區以藝術家特區聞名,而他們這種與舊有工業區完全不同的生活風格,在媒體的關注下,則被說成是藝術家的時尚生活品味。
- 但該處不少大面積物業價格仍見低水,部分呎價可低至2,500元。
- 他們有自己的社群,各自做不同的事,而中間卻沒有甚麼聯繫。
- 第一次那個音樂會叫《馬上封音樂會》,舉行了兩晚,第二次那個叫《搬遷救亡音樂會》,舉行了四晚,第二次音樂會籌款的意味不太強,但第二次時我們已經是說明完全沒有資金搬遷。
他又稱,業主普遍寧願活化工廈,也不會重建整幢物業,因涉及高昂的補地價成本,加上建築成本,令重建物業成本支出,較活化工廈高出五倍至七倍,惟物業重建後的呎租水平卻與活化後相若。 他續稱,活化工廈政策將於明年三月截止,但市場上可全幢作活化的放盤極少。 隨着工廈空置率下降,活化工廈政策將在明年三月底結束。 過去五年東九龍及西九龍工廈成投資者搶購目標,由於活化改建成本遠低於重建,兩區工廈活化作商廈成為潮流,無論大廈外貌、內籠質素也提升。 目前觀塘及葵涌區工廈活化作商廈後,呎租達約20元水平,個別更高達27元,較同區工廈呎租約10至16元高出逾倍。
活化工廈政策: 活化工廈與租金價格影響
而life@kcc,雖然和葵興站有行人天橋連接,但kcc所在的位置,只有kcc的上班人士和在周邊工廈工作的人士會經過。 區內的學生已習慣了去葵涌廣場吃喝玩樂,再加上新都會廣場,也不需要去life@kcc。 而區內的另一商場KC100,客源集中在內地旅客身上,他們也不會去kcc 消費。
日本方面,文化廳長年支持舉辦文化祭,並藉此提升大眾參與多元文化活動,促進新文化創意發展。 若改裝一幢工廈過渡性房屋可營運10年,則每單位每月成本最低約為5,000元,與社聯組合屋項目的純建築費用造價相若。 可是政府目前只打算讓計劃搞5年,成本即時增至每月1萬元。 全港21萬劏房居民引頸以待,希望「上樓」前可以改善惡劣的居住環境,可是計劃其實荊棘滿途,更出現「反高潮」。
活化工廈政策: 觀塘相連工廈截收逾三份標書
他們會開始關心,但行動力是很低的,而且行動方式是十分有選擇性的,只是去簽名,或是去遊行拍照將相上載至面書,他們是不會去做更多的事,在建構社區,然後才可以蘊釀一個較大的社會行動。 所以現階段就是這樣,因為以前可以做的事都做了,如遊行、收集簽名、到立法會討論等等,所以現在做些最基本的事,便是社區網絡和教育,即是教書和寫文章。 我發現以前七十年代也是這樣,走得最前的一班人,後來都轉變成去發展社區藝術和社區建設的辦手。 「活化工廈政策2.0」包括准許工廈業主將工廈改裝成過渡性住房,另於今年1月起的3年內,可向城規會申請將工廈改裝或重建成商廈。
Hidden Agenda最初的位置位於舊式工廠大廈財利大廈一樓。 Hidden Agenda會在觀塘出現,並不是因為那時觀塘是音樂人的集中地。 正如上述的分析,租用工廈的原因大概是因為租金和地方,那時與Hidden Agenda在同一棟大廈的,是印刷廠和釣魚工具店等等。
活化工廈政策: 活化工廈10大分析
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的資料,新界區的工廈售價加幅最驚人,由2010年每平方米1.6萬元上升近3倍至去年近4.8萬元。 港島及九龍的工廈今年每平方米售價亦分別上升2.5及2.3倍。 政府早前預計,最快本季可推出先導計劃,以預先公布的標準金額,計算重建老舊工廈的補地價水平,以便業界評估成本,促進工廈活化。 要預計政府的如意算盤能否打響,我們不妨分析工廈業主在首兩期活化工廈計劃推出後的抉擇。 其中,新近獲批改用途的項目,為英皇旗下新安街十五號利安物流中心,以及建發里四號歐化傢俬貨倉中心,項目於羊年趕及獲批活化,合共涉近二十四萬方呎商業樓面,前者已獲批改作食肆及商鋪,至於歐化傢俬貨倉中心則獲批改為辦公室及商鋪用途。
活化工廈政策: 房屋贷款全攻略
不過我自己本身樂隊租用的大廈便有很多其他樂隊租用。 活化工廈政策 那棟大廈叫高良工業大廈,只有八層高,但有兩層全層都是樂隊練習房。 所以有些新聞報導引述一些學者說觀塘區有超過一千隊樂隊,其實數字是我們估計的,暫時沒有一個調查能夠抽到這些人出來,問題是因為政治冷感,很多人都不敢去做訪問或者表達自己租工廈的用途,因為很可能是犯法的。 我自己比較好一些,因為我自己都有做一些問卷,因為我本身亦是工廈使用者,其他人會知道我是做甚麼的,就會比較沒有那麼抗拒,但如果是學界或者媒體,是比較有戒心。 活化工廈政策 二零一零年,Hidden Agenda受到活化工廈政策影響而被迫搬遷,那時他們第一次在Hidden Agenda發起記者招待會,並與一些藝術家與保育人士組成自然活化合作社。 他們發起了「我們活生生被活化」遊行,有超過八百名藝術家與音樂人參與。
活化工廈政策: 活化工廈 「真實」成績單
至今約一年左右,城規會已接獲超過30宗申請及已批出12宗申請。 與第一輪活化工廈計劃在二○一○至二○一六年六年期間獲批14宗工廈重建的申請相比,市場對新一輪重建措施反應正面。 唔少工廈業主近月都急急腳提交申請,劉Sir翻查地政總署資料,總結今年頭11個月全港累計錄到34宗工廈整幢改裝特別豁免書申請,已經肯定打破政策實施以嚟嘅按年紀錄。 由於新政策下工廈價值上升,導致今年投資者對工廈興趣大增,根據利嘉閣地產研究部提供資料,今年首8個月過億元工廈物業成交有24宗,較去年同期雖然只升14%,但當中全幢工廈成交多達10宗,較去年同期急升約1倍。 反映新政策下,市場對全幢工廈物業興趣濃厚,成為今年逆市奇葩。 (一)及(二)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資料,私人分層工廠大廈的整體空置率,由二○○九年的百分之八下跌至二○一二年的百分之五。
活化工廈政策: 業主:政策「擾民兼不環保」
在工廠相繼關閉後,這些新居民創造了與以前不同的社區和鄰里形象。 去年推出的「工業大廈活化措施」首年試行期已經完結,鑒於業界反映須要更多時間收集工廈業權,因此,政府決定將措施試行期延長一年。 要工廈真正「活化」起來,必須從宏觀角度解決痛點,一方面吸引更多小業主參與以開拓闊度,同時讓成品多元化使計劃變得更有深度。 工廈未必是房屋問題的解藥,但仍可為一眾期待蝸居的香港人解決眼前難題。 局方提出,地政總署會就獲批的申請施加合適的豁免書條款,以便日後能夠管制確實違反條款,以及業主將劃作特定用途的樓面空置的情況。
活化工廈政策: 活化工廈: 活化工廈 放寬地積比 52宗獲批
政府於2017年起將「起動九龍東」擴展至新蒲崗,使活化工廈的趨勢亦延伸至該區。 不論是第一期還是第二期活化工廈計劃,獲批項目最多來自九龍東。 截至2020年9月底,總共有58宗位於觀塘和九龍灣的工廈整幢改裝或重建申請獲批,它們會改作辦公室、商舖和服務行業及酒店。
活化工廈政策: 按揭專區
報導指,與蘋果的「零缺陷」目標相比,這個僅達到50%的「良品率」屬於表現欠佳。 據兩名曾在蘋果海外業務部門任職的人士表示,該工廠正在制定提高熟練度的計劃,但前路漫漫。 活化工廈政策 最後何超群承認即使活化工廈成功,他們的生意不會因此有大幅增長。 但是作為企業仍想貢獻社會,並期待看到新興的產業出現。 參考「起動九龍東」計劃的成功經驗,我們會在發展局內成立跨專業團隊,與持份者互動合作,統籌及落實「躍動港島南」的各個項目。
活化工廈政策: 工廈 活化還是僵化?
其實活化工廈政策是整個香港都受到影響的,而最先受影響就是我們這一群靠低租金維持的音樂人和藝術家。 政府計劃將九龍東發展成第二個商業中心區,並透過文化藝術帶動經濟發展。 正如上述所說,由文化來帶動經濟發展的策略,需要透過對都市空間的改造才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