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海回國後開創真言宗,又因以東寺為發源地,故稱為東密;另有台密,為同期入唐留學僧最澄大師所創,亦称理秘密教。 密宗香港 宋朝與辽、金、西夏等朝代的密教十分发达,法天与天息灾、施护同召见,问佛法大意,对扬称旨。 [35]僧人守真“开灌顶道场五褊,水陆道场二十余会,僧尼从而诸法者三千余人”。 藏傳佛教稱金剛界密法為瑜伽續、瑜伽怛特羅,視它為下三部瑜伽之首,修習的人較少。
在西藏一些苯教的神被當時的傳法阿闍梨收編為護法神,例如:永寧十二地母(十二丹瑪護法),印度教一些神祇也被一同收編於護法之列(如象鼻天、地天、大黑天)。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咒经》中有宝箧印佛塔法门和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咒(即宝箧印陀罗尼咒)法门。 ※ 寧瑪派(紅教)大圓滿南卡官促法系傳承持有者『吉巴寧波車』,證許陳上師行法上之成就,並獲教中一致認可,代表該法系正式賜封陳上師為『貝瑪迦密典正寧波車』。 此法習之既久,可令身體健康長壽,而於神經衰弱、腸胃、心臟、風濕等症,甚具療效,修行者更可以此即身成佛。 政府宣告,於4月21日重開宗教處所, 本會將於4月23日補辦清明超度法會,當晚以閉門修法方式進行,謝絕參加。
密宗香港: 密宗回流中華
804年,弘法大師隨第17次遣唐使入唐求法,拜惠果和尚為師,天資稟賦,惠果毫無保留地把密宗大法,一一傳授給空海,親封空海為「真言付法第八祖」,賜他「遍照金剛」法號。 空海勤奮好學,還學會了書法、繪畫等多種中國文化藝術,以及修路、架橋等先進生產技術。 密宗香港2025 其後當早期的雜密開始流行時,梵網等大乘戒也都能適應事相,資用於密教的儀軌。 當時來到中國傳揚密典的僧人,多有戒行顯著而精通律學者[54],究其原因,是因為密教修行主要靠咒語法術借他力而為之,因此用嚴明的戒律約束自己,可以補自修之功,並且還有未雨綢繆,防止咒言密法濫用的果效。 密教很強調皈依上師,皈依上師可離我慢,並以嫡傳之方式一代一代傳授密法。
[36]北宋天禧元年曾禁止《頻那夜迦成就儀軌經》進入大藏經,無上瑜伽在明朝後就不再有太大影響。 胎藏界密法是以密續《大日經》[21]為中心所形成的一個密宗流派。 《大日經》以「菩提心為因,大悲為根本,方便為究竟」三句義為根本,宣說一切眾生自心皆本性清淨[13],並將行者初發的一切智心比喻為處在「胎藏」[22];胎藏界密法,結合了方便學處[23]、真言手印、和曼荼羅觀想。 密宗香港2025 五、格魯派 格魯,意為善行,即能謹守戒律之意。
密宗香港: 密宗常識
緣起 本會為第十六世大寶法王 日佩多杰 於一九八一年首次蒞臨本港弘法後,應信眾要求而創立;并於翌年正式註冊為香港政府認可的非牟利機構。 本會一貫致力於弘揚正信佛教,尤以藏傳佛教迦珠派(又稱白派)教法為主。 本傳承之最高導師為大寶法王噶瑪巴,至今已是第十七次轉世。 在純密傳入中國的唐代,密僧們仍然保持著重視戒律的傳統。
- 龍猛菩薩又傳給他的弟子龍智,從此以後,由於流佈的先後和區域不同,密宗分為兩大流派:一派於唐代傳來我國,稱為「唐密」;一派流行於我國西藏自治區一帶,稱為「藏密」。
- 在《四分律》[51]和《十诵律》[52]中,已经有了与密咒相关的内容。
- 當被稱為純密的胎藏界與金剛界密續出現之後,它的地位慢慢被取代,日本空海將其稱為雜密。
- 三位密宗大師,在大唐皇室的扶持之下,於長安的大興善寺(位於今西安市)譯出大量密教經典,宏揚密法,成為唐密的開端。
- 不空曾奉其師金剛智之命赴獅子國(今斯里蘭卡)學習密法,在普賢阿闍黎座下受金剛界與胎藏界兩部密法灌頂[34]。
- 六大所成之物無不是法身的標幟,是如來智慧的表現。
- 因用紅、白、藍三色作為徽號,故俗稱「花教」。
他們食肉飲酒不強調戒律,上師可以娶妻生子,是密宗與印度教、緬甸民間宗教(那加與納特崇拜)等的混合體。 他們特別崇拜大黑天,他們在緬甸消失但在雲南生存至康熙時代。 最澄(傳教大師)創始,台密即「天台密教」之意。
密宗香港: 西藏密宗靜坐法概說
在此十四條戒律的基礎上,不同的灌頂又有不同的戒律。 密宗香港 如《大幻化網》的戒律,包括五條根本戒與十條支分戒;大圓滿則有二十七根本戒。 歷史上密教流傳地域十分廣大,目前密教在日本和西藏最為興盛。
如果能將咒文持好,並融化於生活之中,一定能身心愉快,智慧增長。 另外,持念密咒還有以下功德:1.能生長智慧;2.能提升正念;3.能消除災患;4.能聚集善法;5.能遮止眾惡。 當然,念咒最重要的是三密相應:第一、手要結印,是為身密;第二、口要誦咒,是為口密;第三、意要觀想種子字,是為意密。 三密相應,就是口中誦咒語,同時結著手印,意念則觀想種子字,身口意三業,同時運作。 (4) 會昌法難:指唐武宗會昌年間所引起的滅佛事件。 唐武宗由於偏信道教的緣故,於會昌五年(西元八四五年)下詔滅佛,共毀佛寺四萬四千六百所,敕令僧尼二十六萬五千餘人還俗,佛教經卷、文物蕩然無存。
密宗香港: 法王示寂
是蓮花生所傳來未改的密教,以「大圓滿」法為最高。 由於此派僧人皆紅衣紅冠,故俗稱「紅教」。 流行於中國的密宗,遭唐武宗會昌法難(4),變得無人繼承。 惠果以後九十年唐代滅亡,接著是五代的戰亂,學者著述,蕩然無存,部份儀軌流入民間,但精華盡失,只剩為瑜伽燄口(5)、渡亡超荐(6)的法事。
密宗香港: 佛教文化
藏密修學,也首依三昧耶戒,一般在受灌頂時受持此戒,但其所出經典與唐密不同。 密宗香港 密宗香港2025 格魯派三昧耶戒取自德光《律經》、慧賢《律經注》與宗喀巴《秘密戒頌》。 宗喀巴認為瑜伽部和無上瑜伽部的灌頂都需要遵守十四根本戒,而在他的《密宗道次第廣論》中,講事部、行部道次第則以《蘇悉地經》和《大日經》所宣講的三昧耶戒為主。 寧瑪派則認為下三部密法的灌頂各有其戒律,十四根本戒僅為無上瑜伽部三部共同遵守。
密宗香港: 經典
密宗典籍浩瀚,僅《金剛頂經》據不空三藏稱就有十八會,梵本传世不多,但中国西藏和汉地保存译本颇多。 日本和西方国家巳刊行很多校本,如《集密》、《摄真实论》、《宝箧庄严》和《成就法鬘》等等[40]。 中国的观音菩薩信仰约始于四世纪,其普遍信仰的是圣观音、白衣观音、杨枝观音等化身。 其中,出自伽梵达摩所译《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的“84句大悲咒”,爲汉传密宗三大陀罗尼(真言)咒之一。
密宗香港: 密宗戒律
他们特别崇拜大黑天,他们在缅甸消失但在云南生存至康熙时代。 观想和实践双修法,在东密是违法的,会被驱逐宗门。 先受三坛大戒三昧耶戒,最后受金刚界与胎藏界两大灌顶,并专修三密相应,就可以即身成佛。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是唐代流行的經典,主要内容是佛为善住天子宣说攘灾延寿之法,显示尊胜陀罗尼之灵验。 佛顶尊胜陀罗尼咒爲汉传密宗三大陀罗尼咒之一。 在成体系的密宗形成之前,称为“雜密”的一些密法已经就傳入中國,最早見於三國吳黃龍二年(西元230年)竺律炎譯出《摩登伽經》,支謙譯《華積陀羅尼神咒經》,《無量門微密持經》等。
密宗香港: 密宗回流中华
阿利僧派,又名阿闍梨派,是緬甸蒲甘王朝阿努律陀改宗上座部佛教前的密宗教派,可能是七世纪時在印度傳入;傳布於雲南(南詔、大理)一帶的密宗稱為滇密,與之相關。 后来天台宗的最澄大师在高野山向空海学习密宗时期,把空海的极端苦行和严守戒律等规矩带入天台宗。 在唐武宗會昌毀佛之後,因為失去皇室的支持,需縝密壇城布置與繁複儀軌教授的唐密傳承遭到斷絕,僅留大悲、尊勝、準提、穢跡等較簡明之獨部密法為大眾知悉,詳細儀軌在禪宗、華嚴宗等出家眾中隱密傳承下來。 另外未受法難影響之唐密教法在日本以東密、台密傳承保存至今日。 ※ 格魯派(黃教)傳承自西藏、印度及尼泊爾密宗四大名寺之一的嘎丹寺總住持『吐登奕生活佛』,吐登活佛更是藏密著名吐登法系的主子。
密宗香港: 日本密宗
四、薩迦派 薩迦,意為灰地,以地名作為宗派名稱。 創自公元十一世紀的西藏王族崑恭初波,他從釋迦智譯師學顯密經典,後來在薩迦地方建寺講學,故稱薩迦派。 此派以中觀思想作為密宗教義,提倡顯、密對合而修,最惖門為「道果」。 因用紅、白、藍三色作為徽號,故俗稱「花教」。 元代時有發思巴得世祖忽必烈的尊崇,封「大寶法王」,創造蒙古文字,並統領各國佛教。
密宗香港: 香港佛教聯合會何德心居士贊助 積極推廣佛化價值教育
部派佛教《阿含經》亦有咒语,如《雜阿含經》中有治蛇毒咒術章句[15],《長阿含經》之《大會經》記載:釋迦牟尼說出很多具有保护功能的偈语,為天、神、鬼、阿修羅、五通仙人降伏幻偽虛妄之心。 丙子年(一九九六年)三月,陳上師發起舉行佛教史上數百年難得一見的殊勝大法會。 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著名佛教聖地大佛眼佛塔上,聯合四派寧波車、喇嘛供萬燈法會。 當時出席者有四派著名代表大德寧波車二十多位及喇嘛高僧達二千多名,到場參與此法會之僧俗四眾更逾三萬多人。 能於尼泊爾佛教聖地舉行如此殊勝的四派聯密大法會,亦是藏傳佛教密宗難得一見的盛會。
密宗香港: 印度源流發展
東密認為僧者應以禁慾為主,密教二祖龍樹菩薩對密宗的弟子也教導要禁慾為主。 東密空海門下不准僧侶與女人交談,一定要嚴守戒律甚至規定佛門聖地是女人禁地,所屬東密的寺院不准女人進入,東密高野山的僧侶們到現在一直過出家生活,並沒有娶妻生子。 公元8世紀唐玄宗時代,印度高僧善無畏、金剛智,與不空來到中國,合稱「開元三大士」。 三位密宗大師,在大唐皇室的扶持之下,於長安的大興善寺(位於今西安市)譯出大量密教經典,宏揚密法,成為唐密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