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業主於1997年8月以187萬購入上址,持貨長達24年半帳面大幅獲利532萬,單位升值逾2.8倍。 美孚新邨歷史 美孚新邨本月至今暫僅錄4宗成交,交投冰封,平均呎價13622元。 )為一所香港西貢區的直資中學,位於將軍澳調景嶺,前身為創立於1981年的伯裘女子中學,於2003年更名及遷入現址。
- 1997年4月8日,美孚新邨發生由吸菸做成之三級火警,死者包括已故作家黃沾的母親及侄兒。
- 當時位於二期3座6樓一名女住客在寓所牀上吸煙燃著被鋪,並波及租賃他人作貨倉的房間,大火燒着儲存的塑膠及發泡膠物品,發生猛烈燃燒和產生大量濃煙。
- 金鐘道 該道路其英文名“Queensway”是香港少數沒有英文後綴,以一個英文單字作為路名的道路,其他類似個案包括荔枝角美孚新邨的百老匯街、中環的己連拿利(Glenealy…
- 此一举动令居住于地段旁边大厦的居民甚为不满,并群起抗议,事件亦令私人物业中剩余地积比率的问题渐渐受到社会关注。
- 而當時兩鐵的美孚站並不如同南昌站的形式視為同一車站管理,兩站的分界位於轉乘通道近D出口的位置。
政府於1960年代為發展葵涌貨櫃碼頭,興建葵涌道與一條橫跨荔枝角灣的荔枝角大橋,貫通新界西及九龍西。 葵涌道於1968年10月通車後,取代青山公路 – 葵涌段,成為往返葵涌與荔枝角的主要幹道。 建於美孚新邨長沙灣道和荔枝角道之間的荔枝角大橋,在橋底設有巴士總站,當時九巴稱為「荔枝角(橋底)」總站,反映九巴不欲使用私人物業名稱為巴士站命名的做法,以及美孚的獨特地理環境。 美孚新邨歷史 美孚新邨位于中国香港九龙荔枝角,自1980年起为港铁美孚站上盖物业,并由汇秀管理有限公司管理。 此一舉動令居住於地段旁邊大廈的居民甚為不滿,並羣起抗議,事件亦令私人物業中剩餘地積比率的問題漸漸受到社會關注。 至於陸謙受,上世紀三十年代畢業於倫敦建築學院,他設計了舊中銀大廈,雖採用的是現代式線條,但還是捨不得完全放棄古典主義的中式裝飾。
美孚新邨歷史: 成交記錄
於「成交」一欄上引述為來自「市場」之成交資料,該等交易並非由本公司促成,當中所引述資料只能作參考。 本公司已力求所刊登之資料準確,唯在此特別情況下未能完全核實有關資料之準確性,有興趣之人仕需從其它途徑進一步查証有關資料之內容及其準確性。 埃克森美孚是全球最大的跨國能源和石油化工上市公司之一,致力創建各種解決方案,以提升生活質素及滿足社會持續演變的需求。 埃克森美孚的主要業務包括上游、產品方案和低碳方案,提供現代生活所需的能源、化工、潤滑油和低排放技術產品。 埃克森美孚在香港的歷史可追溯至19世紀,當時埃克森美孚的前身 — 標準石油— 開始在中國銷售煤油,用於美孚燈作照明。
值得一提的是屋苑租盤承接力佳,屋苑出現不少分支家庭,無論自住或收租,均值得考慮。 屋苑於1968年至1978年期間落成,共分八期發展,提供99座大廈共13, 149個住宅單位,佔地廣闊。 單位面積介乎429至1, 美孚新邨歷史2025 435平方呎,間隔包括一至四房,不設鑽石形客廳,尚算方正實用,部份單位更設有露台。 由於單位面積多元化,適合上車及換樓,也吸引投資者買入美孚新邨放租,不過始終樓齡甚高,不能期望樓價會有爆炸性的升幅。 位於荔枝角的美孚新邨樓盤,於十大屋苑中最為歷史悠久,同時見證了香港半世紀的經濟起飛與轉變,盛載著不少香港人的回憶。
美孚新邨歷史: 萬事達廣場1-3號
發展商把屋苑命名為「美孚新邨」(Mei Foo Sun Chuen),自1966年起分八期興建99座住宅大廈,第一期於1968年入伙時,四周仍是荒地處處。 美孚新邨歷史 現時屋苑南面與荔枝角公園之間的一條石屎欄河,就是昔日海岸線所在,設有渡輪航線往返中環。 美孚新邨最後一期於1978年入伙,整個屋苑提供13,149個單位,為全球樓宇數目最多的私住宅項目。 美孚新邨歷史 美孚新邨位於美孚百老匯街22-24號(中原樓市片區:美孚)。 美孚新邨,位於九龍荔枝角,發展商原為美孚企為,後被新世界收購。
除第8期旁的舊石油氣站土地外,邨內還有兩幅由大業主擁有的油站用地可供發展住宅。 戰後該油庫仍然繼續運作,在1959年至1969年期間,香港商業電台的總部曾設該處。 香港置業西九龍美孚七期分行市務經理 (銷售)王英傑 表示,市區租務需求持續。 該行日前促成一宗美孚新邨一個3房戶的租務成交,新租客斥約1.8萬元承租,實用呎租約25.1元,較市價低約10%。 港置首席聯董事曾家輝表示,荔枝角美孚新邨四期百老匯街95號中層C室,面積約751方呎,屬3房間隔,向西南望內園景。
美孚新邨歷史: 美孚新邨 3期 吉利徑6-8號
中原副分區營業經理馮健平表示,荔枝角美孚新邨2期百老匯街30號中層B室,面積927方呎,屬屋苑翼海樓皇,採3房1套間隔,享嶺南公園景,最初開價1450萬,租客搬出一星期,即獲同區客以1410萬承接,呎價15210元,屬市價成交。 香港公交九龍區專線小巴81k路 1海麗邨巴士總站2深旺道站3深盛路站4興華街西站5通州街站6荔枝角道站7美孚新邨六期站8荔灣道站9美孚港鐵站10美荔道站11荔枝角道站… 嶺南之風 嶺南之風是香港九龍荔枝角美孚新邨的樓盤…… 嶺南之風位於香港九龍荔枝角美孚新邨以南的荔枝角公園三期內,於2000年11月11日正式開放給市民遊覽,占地12500平方米… 美孚新邨歷史2025 此一舉動令居住於地段旁邊大廈的居民甚為不滿,並群起抗議,事件亦令私人物業中剩餘地積比率的問題漸漸受到社會關注。 目前,我們通過擁有約43個Esso油站的服務網絡,為全港駕駛者提供Synergy燃油。
美孚新邨歷史: 按揭計算機
他指出,屋苑最高售價單位同是該座高層B室凸海戶,於2018年6月以2,420萬元成交。 是次成交較當時低約48萬元,而原業主早於1991年以359.8萬元買入單位,至今升值約5.6倍。 不說不知,美孚新邨在1968年落成,正是六七暴動後一年,屋苑落成難免有挽救市民信心的意味。
美孚新邨歷史: 單位數目
整個美孚新邨共由八期組成,荔枝角大橋將一至四期及八期,跟對面五至七期分隔開。 美孚新邨八期的公契規定不可以飼養狗隻,其他期數則可以。 美孚新邨發展歷史已久,部分期數樓齡超過50年,樓宇設計亦充滿歲月痕跡,例如部分頂層單位位於升降機機房旁,電梯不能直達,住戶需要在鳳凰樓層出電梯,再往上行一層才能到達,裝修搬運皆麻煩,對長者而言亦較辛苦,故影響物業身價。 由於區內發展已久,故交通配套齊全,第五至七期鄰近美孚港鐵站,價格最堅挺。 屋苑內亦有巴士總站、民生商場與街市,照顧日常所需,同時毗鄰荔枝角公園、公共泳池及體育館等,但不設會所。
美孚新邨歷史: 美孚新邨 7期 荔灣道10-12號
19世紀90年代,標準石油的產品行銷香港,並於1895年在香港設立公司。 由當天起,乘客往返兩綫月台時毋須在中途出入閘,而原有連接C2出口的升降機須被納入收費區,而其地面出入口亦加設票務設施及以欄杆分隔收費區/非收費區,並且將升降機出入口編名為E出口。 2008年11月10日系統完成測試,全數轉綫閘機已被移走。 兩鐵合併於2007年12月2日實施,港鐵公司將原有分別為地鐵荃灣綫與九廣西鐵的兩個美孚站合併為同一車站管理,並將九廣西鐵改稱西鐵綫。 由於舊有車站出入口編號出現重疊的情況,故港鐵公司於合併後重新編配出入口的字母,西鐵綫大堂的A-C出口更改為D、F及G出口,以免乘客混淆。
美孚新邨歷史: 港鐵車站
之後居民自發輪更通宵看守,並以集體瞓街、到新世界旗下週大福金行中環總店示威等方法抗爭。 2003年12月20日,連接屯門站至南昌站的九廣西鐵(現稱港鐵西鐵線)通車。 九廣西鐵於美孚設站,並與地鐵(現稱港鐵)荃灣線交匯。 1980年,政府決定興建地鐵(現稱港鐵)荃灣線,1982年5月17日,荃灣線通車,美孚新邨內唯一的地鐵站──荔灣站亦在當日啓用。 美孚新邨歷史 法官指出,發展商擁有地盤業權,倘不能使用直達地盤的道路便難享用業權,居民使用該路時,絕不能損害原告的業權利益,如不頒禁制令,阻止地盤施工的行動將可能持續。 法官指出2011年4月至本案開審期間,大批人士為免被認出,多次戴面罩阻礙原告施工,向無名無姓的被告頒禁制令是有案例可循,法庭是不在乎其名字,只在乎其行為應否列入禁制令之內。
美孚新邨歷史: 九龍 荔枝角 百老匯街109號 美孚新邨 4期
上文節錄自第168期《香港01》周報(2019年6月24日)《包浩斯精神如何影響香港建築 百年風格:很「爆」很「酷」很「詩」意》,網上標題為編輯重擬。 公共設施建築方面的佼佼者,則有1962年落成的香港大會堂,由兩名英國建築師羅納德. 費奇(Alan Fitch)負責設計,它的設計顯然受到德紹市包浩斯校舍建築的影響,延續法古斯工廠的理念,簡潔卻又整合多功能,表現了嶄新的建築空間觀念。 香港已故著名建築師何弢亦師承格羅佩斯,他設計的香港藝術中心就盡顯包浩斯精神:簡潔的空間佈局,加上中庭的強烈視覺效果,顯示嫻熟的現代建築設計技巧。
美孚新邨歷史: 香港網絡大典
1993年翻新過的香港大會堂採用典型的英國「摩登主義」風格,各部份以不同的功能區分,高座與低座有對比,又以玻璃外牆構件露出結構部份,而中間又有幾何圖形的公眾花園空間。 貝氏在香港的幾座建築作品,如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1970)和新中銀大廈(1990年落成),都廣受好評。 可以說是他們事業的成熟期,亦成為了香港現代主義建築的推手之一。 美孚新邨歷史2025 1949年以後,二次大戰以及緊隨的國共內戰,使得不少哈佛留學回來、跟隨過格羅佩斯進修的華人建築師從上海來到香港,其中包括范文照、朱彬、陸謙受等人。 這些上海建築師在香港經濟起飛之前留下了無數典雅的包浩斯精神建築,包括私人住宅、工廠大廈、學校教學大樓和大型公共屋邨等項目。 市區優質單位有價有市,荔枝角美孚新邨錄高價成交,美聯吳志輝表示,屋苑3期百老滙街62號高層B室,實用面積1,370方呎,享維港海景及全園景,以2,372萬元售出,呎價17,314元,售價創屋苑歷史次高紀錄。
美孚新邨歷史: 九龍 荔枝角 百老匯街12號 美孚新邨
他還設計了蘇屋邨第二期、鰂魚涌麗池花園、瑪利諾修院學校、九龍華仁書院中的小教堂等。 香港公共房屋的設計深受包浩斯設計哲學影響,設計師往往想讓最終的產品有效地發揮作用,包括高密度、人流運輸要快、一層多戶等,即近代現代主義遵循的功能主導。 建於1975年的大坑道勵德邨圓形建築也被很多人喻為香港奇特的摩登現代建築,標準整齊的幾何設計,以勵德命名,紀念香港公屋之父鄔勵德對公屋的貢獻。
美孚新邨於1968年建築完成及入伙,共有99座住宅樓宇,提供 13,149 個住宅單位,為全球樓宇數目最多的住宅屋苑。 美孚新邨位於中國香港九龍荔枝角,自1980年起為港鐵美孚站上蓋物業,並由匯秀管理有限公司管理。 美孚新邨 美孚新邨位於香港九龍荔枝角,自1980年起為港鐵美孚站上蓋物業,並由匯秀管理有限公司管理。 美孚新邨於1968年建築完成及入伙,共有99座住宅樓宇,提供 13,149 個…
本公司在此提供的資料僅作單位成交前狀況的參考,並不是為賣方/業主客戶發出或推銷個別單位,本公司並無採取任何步驟核實有關資料是否合乎實際情況。 若因錯漏而引致任何不便或損失,本公司及中原網頁概不負責。 美孚新邨 1期 百老匯街1-3號 共有19層,提供129個單位。 美孚新邨 1期 百老匯街1-3號 於1968年10月起入伙。 美孚新邨 1期 百老匯街1-3號 於過去3年共有12宗成交。
2016年2月3日,美孚新邨第4期一個高層單位發生懷疑氣體煮食爐石油氣喉漏氣爆炸事件,廚房玻璃窗爆裂,碎片散落街上,單位內51歲女事主身體多處被火灼傷,送院情況嚴重。 1997年4月8日,美孚新邨發生由吸煙造成的三級火警,死者包括已故作家黃霑的母親李惠卿(80歲)及當時15歲的侄兒。 當時位於第2期3座6樓一名女住客黎月和在寓所床上吸煙燃著被鋪,並波及租賃他人作貨倉的房間,大火燒着儲存的塑膠及發泡膠物品,發生猛烈燃燒和產生大量濃煙。 美孚新邨歷史 消防員事後在大廈梯間救出多名被濃煙焗至昏迷的男女,包括多名外籍女傭,釀成9死36傷慘劇。
隨著九廣西鐵在2003年通車,西鐵美孚站啟用,而九廣西鐵車站部分的承建商為基亞-亞太建設聯營;而當時由前地鐵美孚站連接九廣西鐵車站的轉乘通道以及D出口亦同時啟用。 由於要上跨既有的地鐵隧道,新車站須佔用荔枝角公園的空間興建,故曾遭美孚新邨居民強烈反對。 而當時兩鐵的美孚站並不如同南昌站的形式視為同一車站管理,兩站的分界位於轉乘通道近D出口的位置。 美孚站G出口因車站設計關係,其非付費區一直未能與站內其他非付費區貫通,居住於鄰近G出口一帶的居民欲要前往美孚新邨或萬事達廣場一帶,若要取道車站通道就必須支付港鐵車資,不然只能離車站繞道而行,造成不便。
美孚新邨 7期 萬事達廣場1-3號 於1976年09月起入伙。 美孚新邨 7期 萬事達廣場1-3號 於過去3年共有15宗成交。 美孚碼頭 美孚碼頭是一個在香港已拆卸的渡輪碼頭,原址現已是荔枝角公園的一部分。
美孚新邨歷史: 百老匯街1-3號
美孚新邨(Mei Foo Sun Chuen),位於香港九龍荔枝角,自1980年起為港鐵美孚站上蓋物業,並由匯秀管理有限公司管理。 美孚新邨於1968年建築完成及入夥,共有99座住宅樓宇,提供13,149個住宅單位,為全球樓宇數目最多的住宅屋苑。 美孚新邨標榜多種先進社區概念和設備,包括入牆電線、中央式石油氣系統及熱水掣等。 ),位於香港九龍荔枝角,自1982年起為地鐵(今港鐵)美孚站上蓋物業,由王董建築師事務所設計,並由匯秀管理有限公司管理。 美孚新邨位於香港九龍荔枝角,自1980年起為港鐵美孚站上蓋物業,並由匯秀管理有限公司管理。
美孚新邨歷史: 美孚新邨 7期 萬事達廣場5-7號
1989年8月19日,美孚新邨百老匯街30號15樓一單位揭發肢解女屍案,一名日籍商人勒死歡場女子,殺人後用鋸及刀將死者肢解,並將碎屍包好,打算拋棄,但經詳細考慮後決定向警方自首。 美孚新邨歷史2025 美孚新邨是繼文華新村後第二個在九龍西岸落成的大型臨海屋苑,當年單位售價為3萬至12萬港元不等,相對其他位處較內陸的屋苑高,但同樣因為在1990年代開始的新機場核心工程而使之遠離九龍西的海岸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