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積金預設投資優於大市 工聯會籲政府成立中央預設基金, hk01, 2018年11月12日. 《管理費1.91% 足蠶食1/3退休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新浪網,2010年9月7日。 臺灣:全民醫療保險部份為全民健康保險,勞工有勞保、勞退;農、漁民有農漁保、農保老年年金(老農津貼);軍、警、公、教有相應保險金、退休金;其他25歲至65歲的國民,則屬於國民年金保障。
- 而存入指定戶口的屬於退休金的一部分,所以也要等到年滿65歲才可以提取。
- 就取消強積金對沖機制的問題,政府相應提出方案諮詢各界,惟方案仍未落實推出。
- 就取消對沖機制的建議,政府理解僱主與僱員有不同意見,並會繼續聽取雙方意見。
- 當時股評人胡孟青批評強積金市場已形成寡頭壟斷,雖然認可的基金信託機構有19間,但管理基金總值最高的五家已佔整體市場近七成,只要幾家龍頭大行不減價,其他信託人亦無減價的誘因。
- 此外,由於職業退休計劃由僱主營辦,供款的投資選擇通常亦由僱主決定,不像強積金制度,計劃成員可自行揀選基金組合。
- (一)現有退休保障制度有四根支柱,其中一根就是強制性公積金(強積金)。
會員可以在退休前從其賬戶中提款,但僅限於某些情況下,例如至少 60 歲提前退休、永久從香港移居、小額餘額、完全喪失工作能力、死亡或絕症。 強積金福利可在 65 歲時提取,計劃成員有三種處理強積金資金的選擇:一次性提取、分期提取或留在計劃內。 定額供款計劃與強積金計劃相似,僱主作出的供款由受託人管理。 因此出現近年來手持學士學位及教育文憑、又或碩士學歷的準教師簽下合約制教師,甚至成為TA。 簡單來說就是「雜工」,老師請病假便要代課,影印、過膠、記錄分數等是日常工作;校有活動而不夠帶隊老師,又是TA出動的時候,而每位老師也可都予他工作,在學生心中也許是教師,但在老師心目中也許是「助理」。
公務員公積金強積金分別: 長期服務金/遣散費的分別及獲取資格
如果你選擇的投資組合好,回報率就會更高;但如果你選擇的投資組合差,那麽回報率就低。 與此同時不能忽視的是通脹率,如果以過去十年平均3.2%通脹率計算,409萬只相當於今日約256萬,難以應付水漲船高的物價。 因此,選擇強積金計劃的雇員要在投資方面花費更多的精力。 公積金是由僱主自己設立的職業退休保障計劃,目的是保障员工退休後的生活。 並且,公積金也是企業通過提供退休福利吸引人才的一種手段。 打工仔在入職時只有一次機會選擇參加強積金或公積金,所以必須審慎比較兩者的分別。
雖然在2021/22課税年度內他的強制性供款合共達$30,000,但計算薪俸税應課税入息時只可扣除$18,000。 公務員公積金強積金分別2025 鄧家彪指,醫管局及教育局的公積金計劃,分別設有獨立信託委員會及法定管理委員會,負責制訂投資策略。 曾任教育局公積金管理委員會選任委員的教師梁子穎指,委員會成員負責基金的行政及管理事務,監察投資經理的「一舉一動」,若投資經理的策略出錯,例如冒險投資高風險基金時,委員會可警告、甚至辭退對方。 梁子穎稱,委員會的第三者角色有效鞭策投資經理為僱員謀取最大利益。 現時,共有13名強積金受託人管理27個強積金計劃,向約450萬名計劃成員及33萬名參與僱主提供服務。 強積金總淨資產值已超過11,000億元,自20年前強積金制度成立以來的年率化內部回報率(扣取收費後)爲3.7%。
公務員公積金強積金分別: 公積金是什麼?
要研究當中的管理費和回報紀錄,其實可以看它們每年或每半年的報告,當中會顯示管理費和過去一段時間(如三個月、一年和三年)的回報率。 筆者每逢收到基金管理公司的報告,也會拿來研究一下,例如整體賺蝕情況,個別基金賺蝕情況,再與「老友」的同事互相比較一下,商討是否有需要變動供款組合(政府工就有此獨特之處,皆因薪金並不是秘密)。 這些報告看似艱深難明,其實只是簡單加減乘除計算已知當中賺蝕。
- 基金轉換是指會員贖回部分或全部強積金基金,並投資於另一隻強積金基金。
- 取消強積金對沖將於2025年實施,取消強積金對沖機制即「強積金與長期服務金/遣散費的抵銷安排」,不再容許僱主以強積金僱主供款的部份來抵銷裁員、結業時的僱員應得的遣散費和長期服務金安排。
- 截至2022年6月,盈富基金過去5 年及10 年的年度化回報率分別為-3.3%及1.1%(未包括股息)。
- 因爲需要自己選擇投資組合,到底是選擇高風險的增長型投資組合還是選擇保守型的投資組合要瞭解清楚,這關乎到你退休的回報。
- (二)政府於一九九五年設立強積金計劃時,政策的原意是沿用《僱傭條例》下實施多年的「對沖安排」使這項安排可適用於強積金計劃,容許僱主可以就強積金計劃僱主供款的累算權益,對沖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使僱主無須支付雙重的款項。
- 就月薪僱員而言,現時最低及最高有關入息水平分別為7,100元及30,000元。
- 本身是積金局董事的工聯會議員黃國健相信,政府旗下有十七萬僱員,即使有部分仍享長俸,但仍有數萬員工用強積金,所以政府的議價能力較高。
公積金計劃可選擇只由僱主單方面供款,或由僱主及僱員雙方共同供款。 公務員公積金強積金分別 強積金計劃則規定僱主必須供款,僱員則視乎其入息水平而定。 雙方的強制性供款額均為僱員有關入息的5%,但以港幣1,000元為上限。 政府的僱員,除獲得豁免外,均受《強制性公積金計劃條例》(下稱《強積金條例》)的規管,必須參加一個註冊的強制性公積金(下稱「強積金」)計劃。 政府作為僱主,已安排這些僱員加入一個已註冊的強積金計劃,並將僱主及僱員的強制性供款存入其在計劃下的帳戶內。
公務員公積金強積金分別: 教師公積金重傷蝕169億
早於1966年,港英政府已就在香港設立中央公積金的可行性展開研究。 港英政府更分別於1987年5月13日、1991年7月10日、1993年12月15日舉行的立法局會議上討論公積金的可行性,但意見存在分歧。 公務員公積金強積金分別2025 港英期間政府進行過公眾諮詢,仍不獲社會普遍支持,主要因為受制於巨額款項,害怕令政府財政出現不穩定。
公務員公積金強積金分別: 香港其他行業公積金
假如僱主未能符合上述要求,第一次被定罪有機會被罰款10萬元 以及判監6個月,而再一次被定罪更可被罰款20萬元 以及判監12個月。 報告提到2022年十大表現最佳成份基金,由一眾保守基金包辦,2022年初至今回報由0.08%至0.67%不等,「僅僅保本」。 公務員公積金強積金分別2025 翻查資料,首任財經事務局長許仕仁在退休後出任強積金管理局首位行政總監,主理設計、策劃強制性公積金,而被稱為香港的「強積金之父」。 印象中「公積金」,不管係政府定其他公司run嘅,係「強積金」制度嘅exemption,果d 行approved左嘅「公積金」嘅公司,可以用「公積金」代替「強積金」,雖然d錢都係投資去基金。 以上的預期退休所需金額是按你輸入的預計退休後每月開支計算。
公務員公積金強積金分別: 積金局回應1月28日大公報題為「優化強積金管理 保障打工仔利益」的社評及1月31日「金針集」專欄題為「美歐經濟差 人幣資產成避風港」的文章
若掌握足夠證據,積金局可檢控沒有安排僱員登記參加強積金計劃或拖欠強積金供款的僱主。 除了少數人士獲豁免外,該計劃強制18至65歲的香港僱員參與。 一般情況下,僱員要年滿65歲或提出特殊原因,才可取回供款。 除上述以外,積金局沒有備存由強積金制度成立至今一直受僱於同一僱主的計劃成員數目,亦沒有這些帳戶持有人的年齡、收入、供款款額、其帳戶的投資回報及該帳戶持有人是否公務員等資料。 根據強積金制度,僱主和僱員須每個月分別向強積金受託人注入僱員有關入息百分之五的供款,並受限於最低及最高有關入息水平。 以月薪僱員而言,供款的最低及最高的入息水平分別是7,100元及3萬元。
公務員公積金強積金分別: 歸屬比例
公積金與強積金最大的分別莫過於公積金計劃的「歸屬比例」。 歸屬比例中會訂明僱員按服務年期,所取得由僱主供款產生的利益百分比,通常按成員的服務年期及離職時的薪金計算。 一般而言,如果僱員在公司工作少於3年,並未能夠享有任何僱主公積金供款的權益。
公務員公積金強積金分別: 【新制 公務員福利】公務員公積金計劃 (退休福利/入職條款/新長期聘用/強制性公積金/政府自願供款/特點/年資/累進供款率/連續服務滿10年享累算權益/Civil Service Provident Fund Scheme, CSPF) …… !
最低供款額為老板和员工各供5%,雙方的上限皆為$ 1500,如果僱員的月入工資少於$7100,僱員無需供款,但僱主要為僱員供相等於其月入工資的5%供款。 強積金推出時,已經提出了年齡與風險應成反比例,年紀越大應選低風險,反之應該選高風險,以平均成本法買入基金。 有人不相信,害怕它蝕本,年紀輕輕已把供款放在低風險,結果可能連通脹率也及不上。 公務員公積金強積金分別2025 大學生爭崩頭想入政府工已是不爭的事實,但除了薪高、糧準外,不少同學對公務員現今可享什麼福利皆一頭霧水,甚至有「美麗誤會」,以為退休公務員會有醫療保障。 公務員體制及福利經過多次改革,到底現時加入政府還有什麼「着數」?
公務員公積金強積金分別: 公積金:為吸引員工僱主自願提供作為退休福利
強積金的供款安排則由法例訂明,規定僱主及僱員必須以僱員有關入息的5%作強制性供款,供款額亦設有上下限。 根據法例,如果僱員入職的公司同時提供強積金及公積金計劃,該僱主必須在員工上班後的10天內,向員工提供兩種計劃的詳細資料,讓僱員自行選擇。 員工作出決定後,必須於上班後的30天內以書面通知僱主有關決定,否則會自動被視作選擇參加強積金。 (三)在非公務員合約僱員計劃下,部門首長自行負責其僱用的非公務員合約僱員的聘用、管理及所需的經費,包括長期服務金、遣散費的計算及發放,以及安排以強積金供款所產生的累算權益抵銷遣散費及長期服務金。 公務員事務局沒有收集過去三年各部門用以抵銷非公務員合約僱員的遣散費及長期服務金的累算權益金額。
公務員公積金強積金分別: [2005-08-05] 公積金與強積金的分別
2013年11月1日起,強積金供款的最低有關入息水平修訂,由每月HK$6,500元修訂為每月港幣HK$7,100。 2003年2月,強積金供款的最低有關入息水平由每月HK$4,000提高至每月HK$5,000。 2011年11月1日起,再由HK$5,000修訂為HK$6,500。 僱員可就支付給強積金計劃的僱員強制性供款申請扣稅,最高扣除額如下: 及其後每個課稅年度為$18,000。 該名港男在連登討論區以「好想知當年香港邊個高官推行MPF」為題發文,並上傳其強積金帳戶的截圖,又指自己希望得知當年是誰人推出強積金計畫,希望可以親身「多謝」對方。
公務員公積金強積金分別: 投資組合誰決定?
五角大樓表示,認為該物體跟最近在蒙大拿州敏感軍事地點附近發現、曾促使美國短暫關閉領空的物體相同。 北美防空司令部(NORAD)司令、空軍上將范赫克(Glen VanHerck)表示,軍方將設法找回在休倫湖被擊落的物體,以獲得更多資訊,又指該物體很可能落入加拿大水域。 以上內容及資料僅屬個別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的立場。
公務員公積金強積金分別: 強制性公積金制度
公積金歸屬比例條款是指雇員在該公司工作滿若干年後,在離職時按工作年期計算可獲得的雇主供款,比例由雇主制定。 公務員公積金強積金分別2025 現時,香港有超過八成的工作人口被納入強積金或其他退休計劃的保障範圍。 打工仔可能知道有工作就要參與強積金計劃,卻從未聽聞職業退休計劃(俗稱公積金計劃)。 當僱主同時提供強積金和公積這兩個職業退休保障計劃予僱員選擇時,難免唔識揀又怕揀錯。
教師離職潮下,去年有逾3500名教師退出,共領取逾百億元。 有教育界人士指,教師公積金雖受金融波動影響,但「不會蝕到尾」,加上5%保證股息,較強積金吸引,教席空缺情況漸見改善。 公積金嘅投資決定(即係買咩基金用邊間公司等等)通常都係由老細話事。
強積公以有關收入包括底薪OT佣金等,最高$2萬5,僱主員工各供5%。 而如果選擇了參加強積金計劃的雇員,要知道管理的重要性。 因爲需要自己選擇投資組合,到底是選擇高風險的增長型投資組合還是選擇保守型的投資組合要瞭解清楚,這關乎到你退休的回報。 而公積金計劃是由雇主決定是雙方供款還是雇主單方面供款,但沒有设定入息上限,从這個角度来睇,公積金計劃可能會更受高收入人士歡迎。 公務員一旦逝世、因永久喪失工作能力而退休或基於罹患末期疾病的理由而按《強積金條例》獲發放其來自強制性供款的累算權益,將會享有政府的自願性供款及特別紀律部隊供款帶來的全部累算權益。 公積金計劃可分為界定利益 計劃及界定供款 公務員公積金強積金分別 計劃,界定利益計劃是由僱主營辦,當僱員退休或離職時,僱主會因應僱員年資及薪金,利用預設公式計算僱員可領取的退休金金額。
公務員公積金強積金分別: 【公務員】一圖看清 政府工新舊制福利差異 舊人年假多近一倍?
十三年來,經歷過恒指不足一萬點的沙士時期、超越三萬點的高峰、回到一萬點左右的金融海嘯時期,以及今年初滬港通開始的高位,換言之低位高位皆有買入。 與筆者同一時期內,供款額和所選組合差不多的朋友中,高峰時的結餘有人曾賺接近四成,雖然現在已經回落不少,但結餘大致仍然有大約兩成的盈餘。 每逢有網友在討論區談到與強積金緊扣的公務員公積金計劃,都會引起激烈討論,大多一面倒地批評MPF的不是,例如蝕錢、管理費貴,有些網友更指,為求不蝕本,放了很多在保守基金。 另外,立法會去年通過《2019年職業退休計劃(修訂)條例草案》(《條例草案》)。 條例草案加強積金局權力規管公積金,同時將獲豁免計劃的申請門檻提高,並規定現有職業退休計劃的僱主須向積金局提交周年聲明,以確保該等計劃是以真正僱傭關係為基礎。 強積金因著積金條例規限,基金有30%資產須投資於港元資產,而投資某一隻股票金額不得超過基金資產值一成,未能像公積金般可以調動相當比率資金投放於進取型投資項目中。
公務員公積金強積金分別: 「學校係社會的縮影,百幾間公司做同一樣的業務」
身兼小學校長,立法會教育界議員朱國強亦指,教師公積金有5%保證股息,較強積金吸引,在經濟不景下,近期教席空缺情況已有改善。 他續指,上學年教師離職潮較為嚴重,教師團隊青黃不接,難免影響教學經驗的傳承。 但係大家謹記,無論係決定ORSO或者MPF又好,投資邊隻基金都好,一定要做好功課,了解多啲自己嘅退休計劃。 假設你離職果一年每月平均收每月有關入息係$50,000,但係而家有關入息水平嘅上限係$30,000,所以我地會以$30,000去計。
公務員公積金強積金分別: 盈透證券 基金交易服務
我們的目標是最快在二○二二年完成開發平台,讓強積金受託人其後分階段過渡至平台,以便平台最快於約二○二五年全面運作,早日為計劃成員帶來效益。 「積金易」平台一站式處理強積金行政工作,集中計劃成員在不同強積金計劃、以至不同受託人的資料,將有助整合和分析計劃成員的就業和供款等數據,同時亦可便利日後進行全自由行等改革措施。 公積金計劃設有「歸屬比例」,會按員工年資計算僱員離職時可取回的權益,然後計算「最低強積金利益」,把相關數目全數由公積金計劃轉往強積金帳戶保存,其餘金額則可自由提取,但這只限於○○年或之後參加的計劃成員。 公務員公積金強積金分別 在強積金制度下,所有強制性供款均即時歸屬於僱員,但須保存至65歲,或在法例容許的特定情況下方可提取。 強積金在二○○○年推出,總資產值至今年三月底已逾3,000億元;公積金的參與人數雖然較少,但由於在九三年已推出,資產值亦逾2,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