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隨着匯景花園入夥,而藍田站在將軍澳線通車前亦曾經是將軍澳居民接駁地鐵過海的主要車站。 雖然八佰伴已結束營業多時,而將軍澳居民亦因為將軍澳線通車而不再取道藍田站過海,但匯景花園商場的人流仍舊十分高,加上山上的屋邨及屋苑均設有商場,因此現時藍田站的使用量仍不俗。 車站響1986年6月7號開始起,1989年8月9號同東區海底隧道鐵路部分通車啓用。 港鐵將軍澳綫架空電纜故障,改以寶琳站為終點站並使用調景嶺3號月臺上落。 此外,當天將軍澳綫全綫服務及觀塘綫調景嶺站至藍田站 暫停約5 小時。
- 車站於1986年6月7日動工,1989年8月9日隨東區海底隧道鐵路部分通車啓用。
- 藍田站大堂人流主要集中於A、D出口之間的通道,當中不少是穿過滙景廣場往返鯉魚門道以南滙景花園第9至17座的居民。
- 我們除了會建造大家較為熟悉的鐵路設施如車站、隧道和列車路軌外,亦會按法定要求、營運需要和鐵路發展計劃,在沿綫附近區域規劃、設計及建造新鐵路附屬設施、擴建現有鐵路設施及進行相關的備置工程。
- 運輸署正安排沿油塘道、茶果嶺道加設方向指示牌,指示行人如何前住該巴士轉乘處。
- 此外,當天將軍澳綫全綫服務及觀塘綫調景嶺站至藍田站 暫停約5 小時。
藍田站在內的東隧鐵路部分,是 港鐵 觀塘綫 日常載客 列車 不會使用的一段路軌,並會繼續租予地鐵公司。 東隧是香港首條同時設有行車道路及鐵路(港鐵將軍澳綫使用並附設接駁藍田站的後備路段)的隧道,要求擱置其中計劃。 東隧鐵路延綫在1989年8月6日落成通車,觀塘綫列車於當日起通達鰂魚涌;而地鐵公司緊接於8月8日下午4時至8時舉行藍田站開放日,使區內居民熟習車站運作,吸引3,500名市民參觀。 藍田站於8月9日正式啟用,在8月6日至8日間,觀塘綫列車駛經藍田站月台而不停車上落客。 2013年12月16日中午約12時40分,觀塘綫及將軍澳綫調景嶺站至油塘站的一段架空電纜發生故障,導致將軍澳綫油塘站至寶琳站及康城站服務暫停。 而港鐵亦抽調部分觀塘綫班次提供有限度的將軍澳綫過海服務。
港鐵藍田後備隧道露天部分: 香港島
2016年12月9日,將藍隧道工程舉行動土儀式,時任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在儀式上表示預計工程在2021年完成。 請注意,1967年《香港集體運輸研究》只有英文版,中文站名為根據1970年《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中文擇要中路綫圖的車站名稱或意譯得出。 1991年5月10日,當時尚在施工的滙景花園基座停車場發生四級火警,焚燒達36小時後才被撲熄,造成3名消防員受傷,期間藍田站與藍田公共運輸交匯處一度局部封閉兩天。 使用單程票的乘客如欲經尖沙咀站或尖東站轉綫,將被視作兩程車程。 乘客須先購買一張前往該站的車票,車票於該站出閘時會被閘機收回,乘客須再另購一張車票,繼續餘下車程,但兩程的合計車費會高於使用一張單程票前往同一目的地。
而將軍澳隧道在繁忙時間亦經常出現交通擠塞,隧道容量已經不勝負荷。 位於香港 九龍 觀塘區 藍田 鯉魚門道以南的曬草灣山坡,位於九龍觀塘區藍田德田街及安田街交界之西南方,並不具整列調頭的功能。 三角線或三角線軌道為鐵路路線的一種形式,為三條鐵路軌道以三角形的形狀交會,並在三個交會點設有轉轍器,或因多條鐵路路線先後交會,或由於列車調頭等特殊目的所興建。 啟德大道公園及啟德車站廣場在2020第一季屯馬綫一期通車時仍未落成,港鐵及其他持分者已建造臨時行人通道予乘客使用(已於2019年6月全段開放使用)。 現時啟德的交通主要依靠巴士和小巴,當屯馬綫一期在2020年第一季通車(政府已宣布2020年2月14日通車)後,居民可在啟德站乘搭港鐵。 本篇會介紹啟德站出口的位置,以及步行來往啟德站附近物業/設施的路線。
港鐵藍田後備隧道露天部分: 巴士路線設計有所缺漏
西行管道內有支路直接通往東區海底隧道,惟東行方向自東隧駛出的車輛必須途經藍田交匯處駛進將藍隧道。 港鐵藍田後備隧道露天部分2025 港鐵藍田後備隧道露天部分 2016年7月11日,中國建築國際全資子公司中國建築工程(香港)和禮頓建築(亞洲)的聯營體,聯合中標將藍隧道主隧道及相關工程,合約總額約87.3億元。 2016年7月22日,中國路橋和利基控股的聯營體,聯合中標將藍隧道P2路及相關工程,合約總額約17.76億元。 港鐵藍田後備隧道露天部分 2013年初香港政府向立法會申請撥款,就將藍隧道作出詳細設計、走線及勘探等,預計2016年開工。
- 由於車站上蓋物業是滙景花園第9-17座,故此車站月台及大堂的支柱比其它車站為粗,並以支撐車站上方的物業。
- 事故期間港鐵動用觀塘綫的後備路軌,調景嶺站來回黃埔站5分鐘一班車,列車經過牛頭角及藍田路段,直至1989年10月1日才正式啟用。
- 但是當年地鐵公司並沒有將其拆卸,反而將其保留並命名為「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
- 本站位於香港九龍東觀塘區油塘茶果嶺道旁,由日本熊谷組株式會社承建並於2002年8月4日啟用。
8月18日 鰂魚涌站同北角站嘅路段改動之後亦成為將軍澳綫同港島綫嘅轉綫站。 搭觀塘綫嘅乘客前往香港島要喺呢個站轉將軍澳綫列車,經東區海底隧道過海,再到鰂魚涌站或北角站轉港島綫。 配合隧道工程,地鐵決定將觀塘綫由觀塘站延長至鰂魚涌站,藍田站交由新香港隧道有限公司(新隧公司)代為興建,而地鐵亦與新隧公司達成協議,車站擁有權暫歸後者所有。 港鐵藍田後備隧道露天部分 車站東南方的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原為連接此站與東區海底隧道的觀塘綫營運軌道,後隨將綫通車而更改用途,現時主要供列車調度及於將軍澳綫發生嚴重事故令未能提供過海服務時安排觀塘綫列車提供有限度的過海服務之用。
港鐵藍田後備隧道露天部分: 藍田站車站大堂
目前本列車仍為港鐵主力列車車型,預計直至2023年全數列車將會退役。. 寶琳站(Po Lam Station)是香港港鐵將軍澳綫在新界的終點站之一,位於香港新界西貢區將軍澳寶琳貿業路旁,新都城中心一至三期中間,2002年8月18日啟用,承建商是前田建設工業株式會社。 寶琳站雖然鄰近寶林邨,但寶琳站名則取自附近的街道寶琳北路,二者的「林」和「琳」寫法不同。. 2010年8月,新香港隧道有限公司再度為東隧申請加價(當時建議私家車及的士收費由HK$25增加至HK$35,而其他類別的車輛則按相關類別百分比的加幅)。 2011年6月21日,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否決加價申請,其原因由於受到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及交通諮詢委員會強烈反對。 2005年專營公司在有龐大盈利下以未達預定回報率為由申請加價成功,其中私家車及的士收費在同年5月1日起由HK$15增加至HK$25,而其他類別的車輛則按相關類別百分比的加幅,引起市民很大的迴響,亦使本已飽和的香港海底隧道百上加斤。
港鐵藍田後備隧道露天部分: 藍田隧道香港 工程進度/最新消息
本文介紹的是位於鯉魚門道東行滙景花園基座下的公共交通總站:關於鯉魚門道港鐵藍田站外的巴士站,詳見「藍田站 (鯉魚門道)」。 在1989年至2010年,由於當年地鐵接受日本財團提出以民間興建營運後轉移模式(BOT,建造-營運-移交)形式建東區海底隧道至觀塘路段,故通車後此站擁有權屬於東區海底隧道有限公司。 根據當時的安排,地下鐵路公司雖然並未負擔東隧和此站的建築費用,仍需每半年繳交一次隧道費和此站租金給東隧公司,至2008年鐵路隧道部份和此站專營權屆滿,移交政府為止,之後繼續由政府徵收租金。 港鐵免費接駁巴士只於鐵路事故期間提供服務,詳情可留意港鐵公布,或站內告示。
港鐵藍田後備隧道露天部分: 通車日期
如合計車費總額比轉綫前車費低,多付的車費亦會於目的地出閘時退回;但是,任何於這兩個車站同站出入閘的旅程,都被視作獨立車程而不作為轉綫車程的一部份,須獨立收費。 乘客請緊記於出閘及再入閘期間不得使用該八達通乘搭其他交通工具(包括輕鐵、港鐵巴士(新界西北)及港鐵接駁巴士),或繳付多於9次非乘搭交通工具的交易,否則將被視作兩程獨立車程計算並分別收費。 另外,若使用迪士尼綫月票,不論轉綫時限,都被視作獨立車程而不作為轉綫車程的一部份。
港鐵藍田後備隧道露天部分: 藍田站未來發展
由於東區海底隧道是唯一連接香港島和九龍東區的隧道,車輛亦可使用東隧再經東區走廊前往香港島不同地方,因此車流量頗高,是香港第二繁忙的過海隧道,僅次於紅磡海底隧道。 2022年12月11日早上8時正,將藍公路全線正式通車。 而新巴城巴及九巴則在早上派出貼上旗下將藍公路新路線宣傳廣告的巴士和比亞迪B12A電動巴士(BEB)行走新公路及途經將藍隧道轉車站,其中新巴的兩部富豪B8L全車身廣告巴士(5231/WN4213和5235/WU4518)更是首批駛過跨灣連接路的車輛。 九巴在巴士總站出站通道與鯉魚門道之間的行人路設置站長室暨員工休息室,屬大廈結構一部分。 九巴在2017年5月於站長室旁安裝手機充電綫和自動感應消毒機,以「乘客補給」之名供乘客使用。 最東端車坑旁之房間曾是九巴茶水站,近年已改為九巴員工自助餐廳,旁邊為員工專用洗手間。
港鐵藍田後備隧道露天部分: 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
如欲查閱此站附近前往各港鐵車站的公共交通工具資料,可參考「乘車應變錦囊」,或瀏覽運輸署網頁。 此站的接駁巴士上落客點設於鯉魚門道「藍田站」巴士站,分別可用(東行)及(西行),或依職員指示前往。 藍田站設有5個出口,分別連接滙景花園(鯉魚門道以南部份)、啓田道(經滙景廣場)、茜發道、鯉魚門道及藍田公共運輸交匯處。 港鐵藍田後備隧道露天部分 2019年8月24日上午約10時30分,港鐵宣佈因應當天觀塘區遊行,當天中午12時正起,藍田站連同九龍灣站、牛頭角站和觀塘站關閉,觀塘綫彩虹站至調景嶺站路線服務暫停,但沒有提供任何接駁巴士服務,直至當日晚上11時45分回復正常服務。 藍田站於1989年8月9日啟用,當日時任英國皇儲查理斯王子(即英國國王查理斯三世)及戴安娜王妃在藍田站舉行開幕儀式,揭開車站啟用紀念牌匾。 然而在同日下午,車站月台路軌附近有水管爆裂,導致兩邊路軌浸水,列車在駛經藍田站時需要慢駛,對很多乘客做成不便。
港鐵藍田後備隧道露天部分: 藍田站
車站服務西貢區南部小赤沙一帶,即港鐵將軍澳車廠旁邊,2009年7月26日啟用,承建商是前田建設工業株式會社。 康城站目前是在港鐵系統中最東的車站(此站開通前則為坑口站)。 1970年代初,香港首條海底隧道啟用後迅速飽和,港府已研究第二條連接兩岸的通道。 當時計劃在維港東部鯉魚門興建跨海大橋,連接香港島筲箕灣及九龍東油塘,最終因大橋有機會影響啟德機場運作,故未有落實。 至1980年代初,港府改為提出興建連接香港島鰂魚涌及九龍東茶果嶺的東區海底隧道。
港鐵藍田後備隧道露天部分: 港鐵現代化列車
另外,九巴在千禧年代曾在入站通道落客站旁行人路設置顧客服務中心櫃位,解答乘客查詢和售賣九巴精品。 該顧客服務中心自2017年中起停止營業,重門深鎖,並貼有告示,着乘客到站長室查詢巴士服務詳情。 月台幕門2000年6月,地鐵公司宣布在當時3條營運中路線的地底車站加裝月台幕門。 使用全月通加強版、迪士尼綫月票、機場快綫旅遊票的乘客乘搭港鐵免費車程或只支付東鐵綫頭等額外費在指定車站並不能享有轉乘優惠。
港鐵藍田後備隧道露天部分: 藍田站車站出口
另外,工程期間消防喉轆則臨時搬至售票機舊有的位置,完工後整合至加建商鋪範圍所預留的位置。 另外,當將軍澳綫未能提供過海服務時,觀塘綫列車可利用此隧道提供有限度的過海服務(如2013年12月16日,將軍澳綫電力故障導致全綫暫停服務,觀塘綫部分班次以北角為終點站),猶如回復昔日觀塘綫經東區海底隧道過海之行走方式。 港鐵藍田後備隧道露天部分2025 這些渡線的配置使得直接地由將軍澳綫往寶琳/康城方向軌道上的列車無法通過直接的軌道進入觀塘綫軌道;同樣地,觀塘綫往調景嶺方向軌道上的列車也不能直接地進入將軍澳綫軌道。 港鐵藍田後備隧道露天部分 該款列車為港鐵眾多客運列車中車齡最高和數量最多的一款列車。
港鐵藍田後備隧道露天部分: 使用情況
這段路軌原本是觀塘綫藍田站接駁來往東區海底隧道及鰂魚涌站的軌道。 2013年12月16日中午12時40分,將軍澳綫調景嶺站架空電纜爆炸,油塘站至寶琳站及康城站服務癱瘓。 3港鐵抽調觀塘綫列車,以梅花間竹的方式提供有限度將軍澳綫過海服務。 觀塘綫全線每4分鐘一班列車,並以觀塘站作終點站;每隔8分鐘便會有一班的列車便會繼續駛往藍田站,並在接載乘客後使用此後備行車隧道直接駛往鰂魚涌站,以北角站作終點站(即等同將軍澳綫尚未通車時的觀塘線)。 2022年11月14日,政府宣佈將軍澳-藍田隧道在12月11日上午8時正通車,同日起豁免將軍澳隧道之收費;同時運輸署發表《配合將軍澳-藍田隧道及將軍澳跨灣連接路通車專營巴士服務安排》,提出將藍隧道巴士路線的兩階段方案。 11月25日,政府宣佈將整條隧道及將軍澳跨灣連接路刊憲命名為將藍公路。
港鐵藍田後備隧道露天部分: 路線數目
此隧道共有5條管道,其中北側兩條為雙程雙線行車管道,車速限制每小時70公里,南側兩條為港鐵將軍澳綫鐵路列車使用(2002年8月3日以前為觀塘綫),另附兩條行車管道間容納環境控制系統的管道,分為15段沉管。 隧道南端於鰂魚涌接通4號幹線東區走廊,收費廣場則設於北端茶果嶺出入口,共有14個收費亭,其中10個為人手收費亭,餘下4個為快易通專用的自動繳費亭。 港鐵藍田後備隧道露天部分2025 港鐵藍田後備隧道露天部分 港鐵藍田後備隧道露天部分 2018年6月30日起,駕車人士可以在隧道的人手收費亭,以八達通及三款信用卡拍卡繳付隧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