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影片中的「弦海」單位為例,除了主體面積之外,客飯廳外接的22呎露台、睡房外接16呎工作平台,前後合共38呎,也需要計入實用面積,所以會佔據一定空間。 該工具能幫你在幾秒鐘內,在英制和公制單位之間轉換面積,比如毫米、公分、公尺、公里、英寸、英尺、英里等,讓你免去那些復雜的手動計算。 面積計算機是一款免費的線上工具,專門用來計算已知長度和寬度的面積,並且支援任何常見單位的交互計算,你也可以把它用在土地面積的測量上。 房屋不只用來居住,還是穩定生活,籌劃事業、家庭的地方。
- 此外,香港浸會大學和香港公開大學也是位於九城區 。
- 「單位面積」指嘅係單位室內樓面面積(I.F.A),房委會公共屋邨以平方米(m²)嚟計算;房協公共屋邨就以平方呎(ft²)嚟計算,同時加埋換算成平方米後嘅數字;平民屋宇就冇提供資料。
- 觀望未來發展,除非人均編配標準的面積得以放寬,否則於現時制度下亦找不到理由可多於14平方米這個「7」的完美倍數。
- 為了令兩位子女都有個人空間,戶主想用原來的主人房變兩房,為此,設計師用傢俱來間房。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表示,當局會馬上就限制私樓單位最低面積做研究,相信很快有結果,若有所調整,最快明年推行;並透露目前會傾向參考市區重建單位的面積。 現時市建局最細重建單位,實用面積不可以少於260平方呎。 現行以標準模組單位發展出的構件式單位設計大廈,於2012年陸續落成,1/2P單位亦保持在14平方米的水平。
單位面積: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以五人單位為例,1992年的和諧式公屋單位面積達43.2平方米。 觀望未來發展,除非人均編配標準的面積得以放寬,否則於現時制度下亦找不到理由可多於14平方米這個「7」的完美倍數。 而同期的新和諧式附翼第五型亦改良了新和諧式附翼第一至四型設計,附翼大廈亦同時增至35層高,大量提供小型單位。
千禧年代的新公屋有一段時間同時有標準設計及非標準設計出現,以2009年落成的牛頭角上邨重建第二及三期為例,1/2P單位室內樓面面積亦維持在17平方米左右。 單位面積 專為長者及傷健人士而設計的小型單位大廈,大廈內大半的單位為1/2P及2/3P型小單位,由於入住對象為特別人士,廚廁的空間亦較為寬闊,而室內樓面面積更達17.7平方米。 灣仔是香港一個較有歷史的社區,有豐富的社會民生色彩,包括唐樓、當鋪、廟宇等富時代氣息的建築物,同時又兼具時尚摩登的商業大廈及住宅樓宇,可謂新舊交替。 此外,區內配套發展成熟,有港島最大規模的電腦及數碼商場、室內裝修材料集中地、潮流精品店、美食餐廳等數之不盡,加上位置鄰近金鐘及中環金融中心,起居便利,吸引不少金融區白領及家庭客租住。
單位面積: 面積
用戶須留意於使用系統瀏覽圖則及文件時,不能進行複製、儲存或列印。 單位面積2025 因此,編輯軟件或應用程式的相關功能將不能使用,而在關閉「房屋署圖則查閱網」後,這些功能將回復正常。 據成交紀錄冊資料顯示,6個單位的成交價介乎320萬至485萬元,以單位面積375及424平方呎計算,呎價介乎8,533元至11,439元。
新地副董事總經理雷霆表示,非常支持引入限呎條款,事實上如果單位再細,的確很難有足夠生活及儲物空間,以集團現時出售中元朗The 單位面積 YOHO Hub為例,最細面積亦有325方呎,非常符合現時政策取向。 新一代的香港人,不喜歡幾家人住在同一個單位內,所以,發展商才興建較多的有獨立門戶的「納米樓」。 「納米樓」的平均售價能賣得比一般正常單位高,顯示這類單位確受市場「歡迎」。 實用面積是指個別單位獨立使用的樓面面積,包括露台、陽台、工作平台及其他類似設施,但不包括公用地方,如樓梯、升降機槽、入牆暗渠、大堂及公用洗手間。 實用面積是量度至外墻的表面或共用墻的中綫所包括的面積。
單位面積: 申請資格
寶翠園是中西區著名的學區房之一,兼具半山的靜謐及西環的便利,自設大型商場又有港鐵配套,加上鄰近世界頂級學府香港大學,學術氛圍濃厚。 寶翠園分為2期,共有6座住宅大樓,提供2,213個分層住宅,戶型多元化,設有2房至4房包括連雙套等選擇。 住宅前臨低矮舊樓,所以大部份單位都享有開揚景致甚至海景。 單位面積2025 葵涌兩公屋項目 擬建6000單位 最快2030年落成. 東涌增建1.2萬公屋單位零配套 議員批政府各自為政. 香港經濟屋宇會:原本興建和管理大角咀葛量洪夫人新村,後來因興建西九龍走廊,1977年1月1日起部份單位須由政府接管及拆卸。
單位面積: 單位換算關係
黃偉綸昨在電台節目表示,留意到近日有聲音指樓價高企,若再限制私樓單位最低面積,會令入場金額升高,導致部分市民在市區買不到樓。 他強調要取得平衡,考慮對市民的影響,但當局既然提出「住大啲」的願景,相信要向此方向前進,最重要是考慮對市民的影響。 房委會最新數字顯示,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3.9年,維持不變。
單位面積: 私樓最低面積 參考260呎重建標準
位於新界沙田區馬鞍山南部的欣安邨,面積只有331呎,本來是1房單位,隨著戶主的孩子日漸長大,戶主特意重新裝修,改建成兩房單位,好讓他擁有私人空間。 今次位於滿東邨 380 呎的公屋單位,原為兩房兩廳設計,不過為了兩名子女有私人空間,故希望將單位變成三房兩廳。 DIC 設計經理Jacob 為了偷位改造間隔,又不減容廳空間,刻意將兩房改成隱形門設計,藏於電視機兩側。 「我的政府一站通」的「簡易登入」功能讓你在進行帳戶連接後,可於「我的政府一站通」直接進入「房屋署圖則查閱網」。
單位面積: 實用面積定義
東區包括四個法定分區,分別為北角(炮臺山北、北角半山)、鰂魚涌(康山、太古城)、筲箕灣(西灣河)及柴灣(杏花邨、小西灣)。 人口近60萬,在香港十八區內排名第四,其中,北角及鰂魚涌是傳統地段最貴的市區住宅區之一,交通方便,人均收入是全港最高之一。 面積較大的東區也涵蓋了許多優秀的學校,坐擁14及16小學校網,另有11間名列Band 1的名校中學。 李芯泳(Monique Lee ,MaS studio Ltd. Design Director)擁有室內設計及建築的專業資格、工程管理碩士。 李芯泳從事室內設計的工作已超過十年,不論是商業、住宅、辦公室或大型屋苑的示範單位都有豐富的經驗,工作項目遍佈中港兩地。 專長以用家角度出發,致力將建築、藝術及室內設計融合為一,令所有項目都既美觀又能顧及實用和舒適度。
單位面積: 實用面積計算方法
如仍未能找到已購買的資料,你可在購買日期起計3日內透過「查詢訂單狀況 / 單位面積 復載文件」功能重新下載有關資料。 面積才 1 才,等於 303mm × 303㎜,取整數值為 90000(mm2)或 900 平方公分(cm2)。 例如有設計師一樣用才報價,業主最後卻發現竟是用體積才來報原本該用面積才計價的金額,藉以從中賺上一筆。
單位面積: 面積單位
第二,地盤面積有限未必是房委會的責任,政府規劃過失則毋庸置疑。 這個問題早已出現,房屋署前官員承認政府在2000年左右後批給房委會興建公屋的土地,不再是大面積平地,而是三尖八角、面積細小的土地,所以難以劃一採用標準大廈設計。 現時公屋單位的人均室內面積不得小於七平方米,惟房委會近年興建單位時,面積均僅停留在合格線,供一至二人入住的甲類單位,面積只及14平方米,二至三人的乙類單位也只有21平方米。 尤有甚者,有報章整理房委會資料,2020至2024年度的甲、乙類單位佔52%,總數3.44萬個,較跟2015至2019年度落成單位高11個百分點。 政府早前推出《香港2030+》最終報告,提出新用地需求以市民希望「住大啲、住好啲」訴求作估算,以改善居住空間為其中建屋考慮因素,希望人均居住面積增加一至兩成,擴至215或237平方呎;並考慮未來賣地建私營房屋時,訂下最小面積限制。
單位面積: 香港公共屋邨列表
樓價貴,令納米盤應運而生,香港人只好接受狹小的居住空間,想擁有更大的住宅空間,或需要尋找一些舊區盤源,或較遠的住宅區,即上千居尋找各區筍盤。 而在參觀新盤示範單位時,亦會列明單位的實用面積 ,同時並列露台 、工作平台 及 陽台 所佔單位的面積,還會列出指明項目的面積,例如窗台 (但不計入實用面積) 。 實用面積是指可供單位獨立使用的樓面面積,訂立實用面積是為了以統一量度標準,讓置業人士更清楚實際可用面積。 「樓面平面圖」顯示的層與層之間高度距離,不等同單位的樓底高度。 因為「樓書平面圖」所顯示層與層之間的高度距離,是指該樓層的石屎的地台面與上一層之石屎地台面之高度距離。
單位面積:
面積轉換器?
不過,「納米樓」(即實用面積少於213平方呎的單位)會逐步退潮,由每年落成量預計於2022年達至近1,200個單位的頂峰,隨後回落,至2024年將少於600個。 據差餉物業估價署資料指,去年全年實用面積430平方呎以下的A類單位售價指數升0.55%,升幅僅次於E類1,722平方呎單位,跑贏大市。 據樓書資料顯示,項目單位實用面積同屬為259平方呎,屬一至兩房間隔,戶戶設有窗台及梗廚設計,其中1樓至5樓屬一房,6至18樓屬兩房間隔,另外1樓及18樓屬連平台及天台單位。 於下一季度推出的屯門住宅用地,黃偉綸指出,單位面積下限要求將會落實,最少須達26平方米、即大約280呎,並稱是考慮到安達臣道首置盤單位面積下限250呎,而屯門用地將會用作建私營房屋,置業階梯是更高的。
位於太子廣東道1136至1142號的安英大廈,今日突擊上載樓書,項目賣方為捷英發展有限公司,提供36個住宅單位,項目2樓至17樓為標準樓層,每層2伙,提供一部升降機及一道樓梯上落。 王品弟表示,政府增加土地供應不遺餘力,今年《施政報告》提出的《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大力發展新界北部,惟發展需時,相信短期內仍需依賴私人市場、鐵路項目及市區重建局釋放私人住宅供應。 對於賣地時加入單位面積下限條款,劉嘉輝指贊成提高本港人均居住面積以改善居住空間,未來賣地計劃若然能夠延續本財年明顯超標,同時要增加住宅總樓面面積,相信將可達至「面積增、單位增」的雙贏局面。 至於美聯物業首席分析師劉嘉輝指出,本財年賣地計劃能夠超標,主要倚賴私人發展/重建供應。 又相信隨著「北部都會區」發展,住宅官地將大幅增加,有助增加未來供應的穩定性,避免過份倚重私人發展/重建供應。 另一方面,中原地產亞太區副主席兼住宅部總裁陳永傑表示,認同政府「居者有其屋」的方針,此舉能滿足自置需求,無疑提升香港人的歸屬感。
單位面積: 面積單位面積
雖然政府承諾公屋的輪候時間約為 3 年,但是實際上的輪候時間亦需要超過 5 年,才能成功上樓。 至於非長者一人申請者,輪候時間就更加長,可能要用上 30 年,才能達到分配單位的分數資格。 一人單位可以分為兩款,一是透過「高齡單身人士優先配屋計劃」申請,另一種是「非長者一人申請者」,兩款計劃的申請資格都不同。 單位面積2025 政府早期的房屋政策方針,認為三人以上大家庭的需求最為迫切,因此忽略了一或二人家庭的住屋需求,單身人士及二人家庭除了例外情況,都不能申請公屋。 但當然會有例外,一些市區大型項目,比方周六開售的黃竹坑站港島南岸第一期晉環,首批單位入場費也要1,146萬元,最平單位面積僅386平方呎,「林鄭plan」難以大派用場。 通常市區一些大型項目的細單位,樓價會較高,但若果是新界項目,細單位樓價相對較低,借九成按揭機會較大。
單位面積: 單位面積換算
由於公屋一人單位面積過小,經常批評政府規劃不妥,把一些不規則形狀、面積細小的地盤批給房委會興建公屋,導致難以採用標準大廈設計。 根據房屋署資料,供 1 至 2 人入住的甲類單位,面積平均只有大約150呎,僅僅維持在國際標準內。 公屋單位「納米化」引起社會不滿,大眾覺得公屋發展倒退,單位面積回到五、六十年代的水平。 「納米樓」市場逐漸縮減,與前年政府推出放寬按揭成數措施有關。 萊坊執行董事林浩文指出,政府措施釋放市場一批購買力,令大家可以購買大一點面積的單位,於是發展商可以提供面積大一點的單位。
下列公共屋邨標準型大廈樓宇樣本平面圖只供參考,並不代表所有公屋樓宇類型。 相反,由於實用面積容許計算一定面積的露台與工作平台,也容許把較厚的玻璃幕牆計算,為能充分利用實用面積的定義賣給小業主賺到盡,大部分新盤的開則都預留了這些用不著的空間,如以同一面積比較,這就壓縮了單位的可用面積。 根據條例,住宅物業的「樓面面積」須從圍封該物業的「圍封牆」外部開始量度,以包括該物業內部的間隔及柱的面積外,任何圍封牆將住宅物業與公用部分分隔,須從該牆壁的外部開始量度,其厚度亦會計算入住宅物業的樓面面積。 1950、1960年代的七層大廈,單位面積也是11平方米左右,現在甲類單位只是多三平方米。 雖然公屋單位面積在1980、1990年代逐步變寬,惟再在2000年左右起再次收窄。
單位面積: 平方英吋
在 「實用面積」定義經官方修訂後,很多二手放盤都轉以實用面積標示,但通常都只以樓盤過往聲稱的實用率計算約數,加上舊式大型屋苑較少露台、工作平台等設施,所以舊樓標示的實用面積較貼近單位的可用面積。 換言之,在查看新盤售樓說明書的平面圖,我們也能得悉甚麼面積是要付費購買,卻用不到的空間,當中包括現時新盤長見的厚柱與厚厚的主力牆。 如果單位的牆身是分間開毗鄰的單位,這牆身就能與毗鄰單位分擔;如果單位處於大單邊,這牆身就要一力承擔,變相準買家購買的額外面積,就在於用不上的牆身面積上。 換言之,單位內的露台與工作平台都需要計入實用面積,賣給小業主,相比部分舊樓不設露台與工作平台,多出的面積隨時等同一個房間。
雖然細單位的比例有增幅,但房委會公屋租戶的人均居住面積卻越來越大。 單位面積2025 在2021年,公屋租戶的人均居住面積平均數達145呎,但五年前只得141呎,而十年前亦只得137呎。 總括而言,可見這30年來一人小型單位的變化,由改建到出現標準設計,由共用設施到獨立配套,人均居住面積由約10平方米升至17平方米再回落至14平方米。 和諧一型的1/2P單位及和諧二及三型的1/2P單位設計雖不同,但都有一個方正的起居室,而室內樓面面積亦達16平方米。 隨著政府對九龍東啟德發展區的大力發展,坐擁九龍城區名校網的啟德區也成為了投資的熱門之選。 Oasis Kai 單位面積 Tak是區內的焦點樓盤之一,住宅由8棟高低座大廈組成,合共提供648夥,項目最大的賣點是鄰近剛開通的屯馬線啟德站以及其設施多元的豪華會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