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伸運動:雙腳站立與肩同寬,雙手弧口打開置放於身後髂骨,姆指相對,再緩緩向後伸軀體,並將頸部後仰,做3~5個循環。 因為頸部與腰部是脊椎的兩端,腰椎適度的開展也有助於頸椎的放鬆。 這兩個動作特別適合現代人工因長時間固定的坐姿,導致前胸及腹部筋膜的緊繃,有助於身體前方的伸展。 黃新家醫師補充,只要上面描述的情況與你的情況符合越多,除了肩頸僵硬的不適感增加,落枕發生的頻率也會跟著增加。 旋肩動作:上身坐直,雙肩提起向後轉肩打圈,以轉動 10 瞓厲頸 次為一組,重複兩組,有助放鬆肩頸周邊繃緊肌肉。
˙頭轉痛側:人平躺頭放正向位置,盡量將頭部慢慢轉向痛側,感到痛感即放鬆返回原位,轉向幅度逐小增加,以重複 10 次為一組,小休後再做第二組。 為此,他建議連續數天進行以下的減痛緩解措施後,如頸痛困擾依然,應正視徵狀及早診治,以減低頸椎關節再進一步錯位的可能。 將右手舉過頭,繞過頭部手掌貼在左耳上,然後以右手的力量輕輕牽拉將整個頭往右側偏彎,一天三次,每次持續三~五秒鐘。 再換邊進行同樣的動作,一天三次,每次持續三~五秒鐘。 2/ 頸部肌肉收縮痙攣睡眠時頸部處於溫差大的環境下,如吹冷氣或是天氣較涼,頸部置於較涼的物體上,引起頸部肌肉收縮痙攣等。 睡覺理應給我們休息及復元,理論上起床時應該感到最舒服,但為甚麼很多患者會早上起床感到痛楚,甚至痛症特別明顯?
瞓厲頸: 都市痛症.Oscar 治療師膝蓋痛 出海玩直立板膝痛發作!避免變慢性勞損,學識姿勢轉換讓肌群輪流運動!
肌肉急性僵硬時拉扯,反倒拉傷肌肉落枕時,肌肉會急性痙攣變得緊繃,如果在肌肉相當緊繃時,強行拉扯頸部或整椎,就很容易導致肌肉進一步的拉傷;坊間許多推拿師沒有讓攣縮的肌肉適當放鬆,就進行頸椎調理,可能會讓症狀越來越嚴重。 安全的做法應是先進行放鬆表層筋膜肌肉後,再視情況進行較深層的牽拉。 現今並沒有特定的成因引致急性落枕,但大部份人都於睡眠過後突然出現症狀。 較熟悉的成因是睡眠時姿勢不正或枕頭過度軟硬高低等。 一旦創傷,如椎間盤突出、小面關節及韌帶過度牽拉,其創傷所引起的炎症,如生了銹的門鉸,會使門卡住,產生痛楚,並構成肌肉收緊的保護機制。 因此,平常要避免姿勢不良,睡眠時也要注意保暖與睡姿,可以減少因為受寒與頸椎退化造成的落枕。
1/ 姿勢不正確睡眠姿勢不正確或一般坐姿、站姿長期不良,致使頸部長期間處於偏轉的姿勢而引起,如使用過高、過低或太硬的枕頭或趴睡等。 睡覺姿勢很重要,因為除了直接影響睡眠質素外,亦有可能令痛症不能「斷尾」,大家要留意了。 落枕(俗稱「瞓捩(厲)頸」)相信不少人都試過,落枕引致肩頸膊痛,嚴重更會令頸部僵硬、動彈不得。 註冊中醫張勇講解落枕的成因,並教大家紓緩落枕及預防方法。
瞓厲頸: 急性落枕(瞓捩頸)
不過有腰背痛的人仰睡時可能會感到腰痛,如有以上情況可以考慮把膝蓋輕微屈曲,將攬枕放於膝關節後面,這樣可以減少腰部肌肉的繃緊程度,減少腰痛。 很多人以為瞓厲頸很小事,過2、3天便會自行痊癒,但其實了解落枕當中的成因是很重要的。 瞓厲頸2025 臨床上有很多患者經常瞓厲頸,而且一次比一次嚴重。 瞓厲頸 此類情況一定要正視,因為很大機會頸椎本身已累積了很多勞損。
- 當然枕頭亦很重要,側睡時最理想的是挑選一個和膊頭闊度差不多的枕頭,如果枕頭太薄容易令頸椎承托不足,刺激頸椎膊頭,從而引致手麻痹、肩膊痛、頸痛的現象。
- 一般而言,落枕患者會在兩、三天內自然痊愈,但當落枕情況頻密地出現,徵狀漸趨嚴重時,反映頸椎已累積很多勞損。
- 頸部周圍肌肉群發炎因上呼吸道感染或感冒,引起頸部周圍肌肉群輕微的發炎,且處在血液循環較差肌肉僵硬的情形下,維持固定姿勢的時間過長而引起。
- 其實睡姿不外乎側睡和仰睡,睡覺時我們的脊椎應該是一個自然地成一直線,要達到這個姿勢最理想的就是仰睡,意思是面向上睡覺的方式。
另外要規律進行頸部肌群的鍛鍊,不只預防落枕,對肌筋膜疼痛症引發的張力性頭痛(緊張性頭痛)、肩頸痛、上背痛等都有幫助。 最後,別以為落枕無致命的危險,疼痛和功能障礙也是暫時的,就輕忽不理! 黃新家醫師提醒,其實落枕就是身體發出求救警訊,告訴你可能太過勞累、姿勢不正確、習慣維持同一姿勢太久,或者沒有做好保暖工作,如果置之不理,當心落枕反覆發作,長期惡化之下頸椎骨刺、頸椎退化性關節病變就可能提早報到。 黃新家醫師說明,症狀輕微的落枕,通常多休息、做好頸部的保暖就能緩解,平時執行肩頸部的伸展運動可減少再發機會;但若痛到脖子無法轉動時,建議尋求治療。 西醫治療方式通常是給與消炎止痛藥、肌肉鬆弛劑,同時配合熱敷、電療等溫熱療法,幫助頸部肌肉放鬆,有時也會利用牽引等復健方式進行治療。
瞓厲頸: 肌肉繃緊易落枕
然而,你有冇試過睡醒後出現肩頸痛,甚至痛得頭頸動彈不得? 原來這種俗稱「瞓厲頸」的情況於冬天最常見,因寒冷天氣會令肌肉容易繃緊,據脊醫指出,要是情況持續數天仍未得到改善,就要考慮求診。 按摩穴位同時,可慢慢旋轉頭頸部以紓緩肌肉緊張。 睡覺時頭頸「側埋一邊」,加上使用過低或過高的枕頭,使頭頸處於過伸或過屈狀態,引起頸部一側肌肉緊張,以致肌肉、肌腱拉傷,使肌筋強硬不和,氣血運行不暢。 工作室服務包括:#正骨整脊,針灸,拔罐,刮痧,走罐,跌打舊患,男婦兒內科。 側睡同樣可以使脊椎形成一直線,而睡時可以把膝關節輕微屈曲。
若是右邊的頸部無法活動,可先側彎至右邊發生疼痛的位置停在此處,再以左手緊靠著左邊太陽穴部位,頭部固定不動情況下,頭部用最大力向左動,同時,眼睛如翻白眼般往左上方直視,深吸氣,以此不動位置撐六~十秒鐘。 然後,將頭部與手部的支撐放鬆,緩緩吐氣,眼睛往左下方看後低頭舒緩。 然後再試著往右邊轉動至疼痛處停在此處,再重複一次頭不動下往左用力轉動撐六~十秒鐘,反覆幾次就可減緩疼痛,增加頸部靈活度。
瞓厲頸: 落枕的預防
以推拿治療為例,首先放鬆局部肌肉,以大拇指從枕骨下方陸續按揉痛點處,如靠近頸部兩側的風池及天柱穴、肩膀的肩井穴、肩背的天宗穴,也可加上手臂上的曲池穴,及虎口的合谷穴等穴位,協助頸部氣血的疏通,幫助消除肌肉痙攣。 若發現頸椎小關節錯位時,則以調整關節復位手法正位,最後以手掌按摩、輕拍患部收尾,通常以此方式治療,大多數人頸部不適的症狀就可以獲得明顯的改善。 上面提到,落枕的原因大致上可分為單純的頸部肌肉損傷,以及頸椎小關節錯位。 瞓厲頸2025 黃新家醫師解釋,單純頸部肌肉拉傷的落枕,一般在3到7天內症狀會明顯減輕;但合併頸椎小關節錯位所導致的落枕則比較麻煩,疼痛緩解到一定程度後,某些特定區域仍然會痛,而且往往無法自行痊癒。
瞓厲頸: 瞓厲頸紓緩:2. 後溪穴
如果經常有瞓厲頸的情況,例如一個月2-3次,應立即求醫作詳細檢查。 黃新家醫師說,尤其是需要久坐的文書處理工作者,頭部習慣向前看螢幕或看書,這個動作會讓頸椎壓力過大。 提醒民眾,要時時注意自己的耳垂是否與肩膀的肩峰成同一垂直線,只要發現自己的耳垂落在肩膀前面,就代表要挺胸收下巴,維持脊椎正確的曲度。
瞓厲頸: 頸部肌群強化運動 2
夏天吹冷氣,使頸背部的氣血凝滯,筋絡痺阻,以致僵硬疼痛,動作不利。 瞓厲頸2025 瞓厲頸2025 瞓厲頸2025 或是冬天蓋上厚被,但頸膊則外露在冷空氣中,令身體和頸膊形成強烈的溫差,導致肌腱恒溫的神經失衡,因此冬天特別易有「瞓捩頸」發生。 冬天或溫度驟降時宜做好防寒保暖動作,睡覺時除了蓋身軀外,也要注意頸部的保暖,尤其是一早醒來時,建議民眾醒來習慣批上外套或圍巾,以免頸部受寒。
瞓厲頸: 生活 POWER-UP
另外,建議可按合谷穴(大拇指、食指相會合之處)、大椎穴(第7頸椎棘突下凹處)及風池穴(耳後頭枕骨下陷處),均能刺激血液循環,幫助紓緩及預防落枕。 另外睡姿不正或枕頭不合適都會令頭部傾側而引發落枕,落枕的病徵除了是起床後頸部感覺酸痛外,還會令頸部不能活動,嚴重的個案甚至有頭痛、無力、手麻痺、頸椎錯位或頭部傾側一邊動彈不得等情況,令人痛苦不堪。 黃新家醫師分享以下有助於頸肩腰的關節,及肌肉放鬆的運動,尤其是容易反覆落枕的民眾,或是長時間固定同一姿勢工作的人,建議應每天早中晚各做一次,每次做 3~5 瞓厲頸 個循環。 值得注意的是,黃新家醫師提醒,落枕須與頸椎神經壓迫區別,頸椎神經壓迫除了疼痛之外,往往會合併手麻的表現。 有些患者將長期反覆的頸部疼痛,誤以為落枕而拖延就醫,結果耽誤診治時間。 建議民眾若落枕持續兩星期沒好,或者反覆落枕,甚至伴隨手麻症狀者,應提早就醫,讓醫師判斷疼痛是否有其他原因引起。
瞓厲頸: 患上五十肩 治療時不要怕痛 1
4 工作壓力:黃新家醫師分享,臨床上見過許多患者因為工作壓力等問題,引起頸部及肩背部的肌肉時常處於僵硬緊繃的狀態,這類型的人也容易引起落枕。 俗稱「瞓厲頸』的落枕,出事原因有可能是頸部受冷導致肌肉繃緊,亦有可能是用電腦電話經常低頭的壞習慣使然。總之近日天氣漸涼,一覺醒來隨時會出現「條頸梗晒」情況,想有效緩減痛症不適,以下 3 個步驟你一定要識。 在痛側來回轉動頸部,每次以輕微活動,範圍是僅僅到繃僵的位置,慢慢令頸椎關節回復原有的活動能力。 其實睡姿不外乎側睡和仰睡,睡覺時我們的脊椎應該是一個自然地成一直線,要達到這個姿勢最理想的就是仰睡,意思是面向上睡覺的方式。 瞓厲頸2025 仰睡的時候,我們的頭、頸、脊椎都可以成一直線。
瞓厲頸: 什麼是「瞓捩頸」(又稱「落枕」)?
另外頸椎會被逼轉向一邊,有機會引致頸痛、肌肉拉傷、手麻痹等,嚴重的更可以引致頸椎移位。 瞓厲頸 很多患者經常「瞓厲頸」或腰痛,都是習慣趴睡之故,所以大家一定要避免。 落枕的病徵除了是起床後頸部感到酸痛外,還會令頸部不能活動,嚴重的個案甚至可以有頭痛、無力、手麻痺、頸椎錯位或頭部傾側一邊動彈不得等,令人痛苦非常。 俗稱的「瞓捩頸」,即是中醫叫落枕,西醫稱為急性頸椎關節周圍炎。 大多是早上起來,發現頸部一邊十分僵硬痛楚,沒事一側的頸項也無法活動自如,苦不堪言。 落枕治療主要方式為鬆開肌肉或正位關節,以達到疏通經絡與氣血暢通之效,然而,黃新家醫師分享,臨床上常見三項錯誤治療,提醒民眾刮痧與拔罐不宜過度、肌肉急性僵硬時不應用力拉扯,以及避免按壓頸側的部位。
瞓厲頸: 落枕預防法
黃新家醫師指出,許多民眾就醫前會先自行尋求刮痧或拔罐等療法,若症狀沒有改善時,才至門診求診。 瞓厲頸 其實刮痧與拔罐的目的都是為了讓表層的血管擴張,達到局部氣血疏通或放鬆筋膜的作用,但不當使用久而久之會有反效果。 如果瞓捩頸問題持續,又無法靠自己舒緩瞓捩頸,便要向醫生求醫,脊醫、物理治療師、中醫或跌打也能為你解決瞓捩頸引起的肩頸痛問題。
伸展頸肌:解除熱敷軟墊後,再針對頸部痙攣肌肉做伸展,主要集中在頸痛一側,例如右頸痛,可以左手輕按頭部向左方伸展,至感覺右肩頸肌肉有牽拉感即維持動作 15 秒,重複 5 次。 而完成後,人坐着亦可再進行收下巴練習,以 10 次為一組,重複兩組為宜。 Crystal稱,要留意平躺時下背有否貼着床褥,若床褥太硬,下背會出現凌空,變相令脊椎受力不平衡,導致腰部附近肌肉難以得到全面休息;若床褥太軟,腰背呈下沉姿勢,容易令肌肉繃緊。 她補充,薄身床褥理論上較硬,承托力或會較差;坊間有些聲稱「護脊」的床褥,原理多是利用物料令身體的重力得以平均分佈,避免個別位置受壓。 至於趴睡就是最差的睡姿,因為趴睡的時候會令腰椎弧度增加,加重腰椎的負荷。
按摩穴位只需稍稍用力,感到「痠麻脹」的感覺便可,按同側穴位和轉動頸部須同時進行效果才佳。 瞓厲頸,亦稱作落枕,西醫稱作頸椎關節囊腫炎或是小關節活動紊亂證。 醫書記載,這個病痛多數是秋冬等寒冷日子出現,不過現代人多以電腦工作,亦缺少運動,這個問題可以在任何時候出現。 落枕也稱「急性痛性斜頸症」,醫學上稱為急性頸關節周圍炎。 患者經常在早上一覺醒來突然發現脖子肩膀嚴重疼痛,無法轉頭、低頭、抬頭,甚至連刷牙洗臉等輕微動作都引發劇烈頸部疼痛。 要知道我們每天花了不少時間於睡覺上,如平均每天睡6-8小時,那麼每年就用了2000多小時來睡覺,可想而知,若果睡覺姿勢不理想,痛症就很容易出現。
瞓厲頸: 經常「瞓厲頸」以為好小事 隨時愈趨頻密兼郁唔到
每個動作利用頭部的重量作自然的帶動,不須特別使力,每次可將上述動作進行 3~5 個循環。 此動作可逐漸拉開頸周肌肉,因為不特別用力牽拉,比較不會造成過度拉扯引起的不適。 他分享,臨床上很多病人一落枕就刮痧與拔罐,前幾次效果顯著,但之後漸漸沒效了,這是因為過度刮痧與拔罐留下的刮痕或罐跡,是局部微血管破裂的表現,當血液沉積在皮下,長時間反覆就會導致皮下組織纖維化,反而不利氣血循環。 他建議民眾,刮痧的正確方式應是皮膚出現紅點就該停止,若出現紫紅色的刮痕,就是使用過度,此外,拔罐也應避免留下環形的瘀斑。
瞓厲頸: 位置一:胸鎖乳突肌(位置:鎖骨對上3吋)
瞓厲頸即頸部肌肉長時間拉緊以致僵硬、抽筋,除了因睡眠姿勢不良,亦因室溫過低而引起。 一整天的「側頭」痛楚,有礙觀瞻之餘亦影響生活。 一旦出現瞓厲頸,不妨採用暖敷,以熱毛巾自我進行約20分鐘的簡易紓緩,有助放鬆肌肉,加快康復。 如經檢查後排除其他較嚴重的頸部症狀後,急性落枕屬過度性及不易惡化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