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六個血清型,分別是A,B,C,W,X,Y,會有造成流行感染的潛力。 腦膜炎雙球菌是一種會引致嚴重腦膜炎的細菌,它包含最少13種不同的血清型,其中6種會引致嚴重疾病,分別是A、B、C、W、X、Y型;而B型腦膜炎雙球菌在香港的感染比例超過50%。 根據香港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統計數字,2019年全年本港已錄得14宗腦膜炎雙球菌感染個案,創近十年新高。 腦膜炎雙球菌導致的腦膜炎病情進展急速,患者可以由出現症狀起24小時內死亡,而每10個患者便有1個死亡,當中20%的患者會出現嚴重後遺症,包括腦部受損、失聰、失明,甚至需要截肢。
陳映庄強調,「B型腦膜炎雙球菌」和「新冠病毒」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病原,B型腦膜炎球菌疫苗是「預防」B型腦膜炎雙球菌用的,新冠病毒引起的腦炎是靠新冠病毒疫苗預防的,不要混為一談。 陳敬倫則認為,「有預算就打,因為這支疫苗實在不便宜,疫苗最大的副作用就是荷包大失血」。 腦膜炎雙球菌疫苗打唔打 據悉這款疫苗對兒童來說,要打基礎劑2劑和追加劑1劑,1劑疫苗就要價約6500元,如果完整三支疫苗跟掛號費加起來,價格並不便宜。 且陳敬倫提到,台灣每年相關確診案例很少,去年只有3例。 首4至6小時沒有特有病徵,但病情惡化的速度十分快,而且病徵可以十分嚴重,包括突發性發燒、頭痛、頸部僵硬,並出現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畏光、精神紛亂和嗜睡等。 加上,減低社交接觸會令到兒童的抑鬱、焦慮高3倍,吳醫生希望家長勿過分緊張,宜給小朋友正常地去玩、去活動,當有問題及早看醫生。
腦膜炎雙球菌疫苗打唔打: 健康管理
在懷孕期間接受疫苗注射貌似(但目前无法确定)是安全的[4],嚴重過敏反應的發生機率小於一百萬分之一[1]。 腦膜炎是腦膜或腦脊膜(頭骨與大腦之間的一層膜)被感染的疾病。 通常伴有細菌或病毒感染身體任何一部分的併發症,比如耳部、鼻竇或上呼吸道感染。 外遊人士應根據個人的年齡和健康狀況,以及外遊的詳細資料如地點、時間和性質,向醫生尋求接種疫苗的專業建議。 第一劑的腦膜炎雙球菌疫苗出現在1970年代[5],腦膜炎雙球菌疫苗是世界衛生組織基本藥物標準清單的藥品,也代表是在基礎醫療中極具重要地位的藥物[6]。
家長擔心嬰幼兒感染腦膜炎雙球菌之外,其實也要提防青少年,吳醫生指出嚴重感染有2個群組,一是4歲以下,因為幼兒免疫力差,另一很多帶菌者是小學、中學此階段的兒童,10歲至18歲的青少年群體是最多感染腦膜炎雙球菌。 其實有些人是腦膜炎雙球菌的健康帶原者,鼻腔、喉嚨裡就長著腦膜炎雙球菌,但不會造成這個人有什麼症狀,這些沒有症狀的帶原者可以透過呼吸道的分泌物和口水來傳播細菌給他人。 腦膜炎雙球菌會通常會需要較親密和長時間的接觸,像是親吻、咳嗽、使用同一個杯子,比較容易傳播。 正所謂「細菌老過人」,細菌在不少地區的存在歲月可能比人類更長久,腦膜炎雙球菌亦無所不在,令人防不勝防。 在香港,每年感染病例不足20宗;在內地、歐美及中東地區,則間中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爆發(outbreak),成為流行性腦膜炎,當中又以中東地區最為高危。 很多人對腦膜炎雙球菌感覺陌生,更不知道這種在顯微鏡下呈球狀一雙一對形態的細菌,特別喜歡「住」在年青人鼻腔裡,而免疫力弱的嬰幼兒,亦是腦膜炎雙球菌的專攻對象。
腦膜炎雙球菌疫苗打唔打: 疾病進程超快!前8小時像感冒,24小時就要命
要預防感染腦膜炎雙球菌,首要保持良好的個人和環境衞生。 在我過往接觸過的病例當中,印象較深的是初為人醫時看診的一個越南難民,他剛隨難民潮抵港便發病,可想而知他是從衞生環境惡劣的難民船上受到感染。 另外,歐美的大學宿舍不時爆發腦膜炎雙球菌感染,相信也與學生們不擅清理宿舍致環境衞生欠佳有關,尤其腦膜炎雙球菌特別喜歡「住」在年青人鼻腔裡,最易互相傳染。 小心注意總是好的,有些人在施打疫苗的當下就開始出現疼痛與紅疹等症狀[1]。
- 如若腦膜炎沒有妥當的治療或休養,可能會引致後遺症,例如腦積水、耳聾、發羊吊、手腳癱瘓及智力遲鈍等。
- 受感染人士可以全無病徵或只有輕微的類流感病徵或腸胃炎病徵,但可以引起急性肝炎出現發燒、怠倦、黃疸等病徵。
- 希望孩子接受,家長可自行考慮跟隨健康院接受四合一疫苗再在私家診所補打乙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或在私家診所接種五合一或六合一的疫苗。
- 尤其是持續性補體缺損、脾臟功能缺損、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感染者,都是需要多注意的族群。
邱南昌分享,超過半數的腦膜炎種類已經有疫苗可以施打,過去「肺炎鏈球菌」是台灣很重要的腦膜炎病原體,但是現在小孩子都有打肺炎鏈球菌疫苗,發生率就降低了。 2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覆蓋23種血清型,適合2歲或以上高風險人士,例如65歲或以上的長者、長期病患者及免疫力受損人士。 傳染病可怕,無知地應對傳染病更可怕,香港醫護聯盟早前進行「家長對腦膜炎雙球菌認知問卷調查」,註冊社工黃敏兒表示從調查結果中,發現家長們對腦膜炎雙球菌認知非常不足,是一個危險的警號。
腦膜炎雙球菌疫苗打唔打: 腦膜炎雙球菌專攻BB、年青人 接種疫苗防中招
乙型流感嗜血桿菌其實與流感並無關係,主要可引起腦膜炎、肺炎,也可少見但同樣嚴重的感染包括會咽炎、細菌性關節炎和細菌性骨炎,主要經直接接觸患者的鼻喉分泌物的飛沬而感染。 這些病症均須盡快使用抗生素治療,大部份情況都要入院治療。 疫苗的預防效果理想,也沒有嚴重副作用,但主要尤於本地病發率相對地低,基於整體社會的成本效益而沒有納入疫苗計劃。 希望孩子接受,家長可自行考慮跟隨健康院接受四合一疫苗再在私家診所補打乙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或在私家診所接種五合一或六合一的疫苗。 但由於疫苗供應和打針的時間表的考慮,最好在決定前先與閣下計劃前往的診所聯絡以確定有合適的疫苗供應。 因此,家長們必須時刻關注子女狀況,一發現小孩發高燒,或發燒有抽筋病徵,應向醫生詳細說明,醫生會更容易診斷病症。
另外,倖存者之中,每100人約有10-20人會有殘障後遺症,例如聽力損失、腦部損傷、腎臟損傷、截肢、神經系統問題或因接受植皮手術導致嚴重疤痕等。 具體可引致永久性的智障、發展遲緩、手腳失控、癱瘓等後遺症。 而流腦重症高危險群,為3歲以下嬰幼兒(尤其1歲以下)、免疫低下者、以及生活環境壅擠的族群。 以嬰幼兒族群來說,如果3歲以下孩子是在托嬰中心照顧、或是有上幼兒園的幼幼班,可能是比較需要預防接種的族群。
腦膜炎雙球菌疫苗打唔打: 別只打新冠疫苗!醫師建議成人接種這7款 保護更俱全
病毒感染造成的腦膜炎比較常見,但通常比較沒有細菌性腦膜炎那麼嚴重。 我們常聽到的「腸病毒」可能導致腦膜炎,另外,單純皰疹病毒、腮腺炎病毒也是可能的致病病毒。 當然,除了B型腦膜炎雙球菌疫苗,也建議家長慮為小朋友接種A、C、W和Y型疫苗,讓小朋友得到較全面的保護。 旅遊人士染上腦膜炎雙球菌感染的機會一般較低,但在旱季(12月至6月)於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即由塞內加爾至埃塞俄比亞的地區的染病機會較高。 國際上主要的流行區在非洲中部和西部的「流腦帶」,每年平均奪走數千條人命。 若欲前往主要盛行地區,包含中東(沙烏地阿拉伯、尼泊爾)及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等地,建議出國前十天至家醫科旅遊門診,經評估後接種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尤其入境沙國地區時更須出示三年內相關接種證明。
腦膜炎雙球菌疫苗打唔打: 腦膜炎的症狀(按下圖了解!)
疫苗至少可以在兩年內提供大約85%-100%的防疫效果[1]。 只要廣泛讓民眾接種疫苗,它們確實可以降低腦膜炎和敗血症的發病機率[2][3]。 陳敬倫則回應,「有預算就打,因為這支疫苗實在不便宜,疫苗最大的副作用就是荷包大失血」,也提到台灣每年確診案例很少,去年只有3例,今年到目前為止沒有確診案例。 小兒科醫師陳敬倫在臉書發文表示,因為很多人來詢問,所以要特地澄清「B型腦膜炎球菌疫苗,不能預防新冠腦炎」,這是完全不同的疾病。 有些新手爸媽很緊張,擔心自己會將一些細菌、病毒傳給小朋友,就忍痛避免去親吻初生BB,究竟有否必要? 的確就像「腦膜炎雙球菌」,有4%至35%的健康成年人的鼻咽帶有腦膜炎雙球菌,父母有機會感染到小朋友。
腦膜炎雙球菌疫苗打唔打: 日本腦炎疫苗
腦膜是包覆腦組織與脊髓的細緻構造,腦膜炎則代表腦膜受到細菌、病毒侵犯而感染發炎。 腦膜炎容易發生於年紀很小(小於5歲)的小孩身上,十幾歲的青少年到25歲以前的年輕人也會,再來就是超過60歲以上的長者。 如果本身有些慢性病,免疫功能不全,或是沒有脾臟(像是曾經車禍脾臟破裂出血而移除脾臟者),也比較容易罹患腦膜炎。 過去你可能會聽長輩說過,某個街坊鄰居的小孩發燒之後,就「燒壞腦袋」,從此智力停留在四五歲,或是有些地方動的不好! 然而,其實問題不是那個燒直接把腦袋燒到壞掉,而是造成發燒的原因 – 通常是「細菌」、「病毒」、或「黴菌」的感染,讓環繞著腦部組織和脊髓組織的「腦膜」發炎感染,我們今天就來看看「腦膜炎」。
腦膜炎雙球菌疫苗打唔打: Heho News 健康新聞
日本腦炎是一種經蚊子傳染由過濾性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香港的病發率不高,大部份人病情輕微,少數人會出現嚴重腦炎。 主要建議前往日本腦炎流行地區(尤其是郊區)的人仕接種。 腦膜炎雙球菌疫苗打唔打 即是說,一般小孩比較值得自行接種的疫苗主要是輪狀病毒疫苗和乙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
腦膜炎雙球菌疫苗打唔打: 腦炎稱「看到妖怪」 羅一鈞證實死訊
不過,爸媽不用過分擔憂,TOPick找來醫生講解「腦膜炎雙球菌」,讓大家了解更多。 腦膜炎雙球菌疫苗打唔打 因此,如果處在密集的生活型態,像住在宿舍這樣的機構,會讓腦膜炎雙球菌更容易傳播,因此大學剛開始住宿的新鮮人,剛進去訓練的新兵,監獄的囚犯、長期照護中心的居住者,都屬於較容易染上腦膜炎雙球菌的族群。 感染腦膜炎雙球菌後,潛伏期約為3到4天,患者會開始出現上述的腦膜炎症狀。 統計顯示,即使有接受治療,每100名腦膜炎雙球菌病感染者中,仍會有10-15人不幸死亡。
腦膜炎雙球菌疫苗打唔打: 健康小幫手
腦膜炎雙球菌感染是一種嚴重的疾病,患者須盡快接受抗生素治療。 腦膜炎雙球菌疫苗打唔打2025 與患者有緊密接觸的人士則須接受醫學監察,以察早期病徵,並在有需要時服用預防性藥物。 新竹馬偕紀念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林千裕進一步提醒,台灣近年雖確診個案零星,並未將相關疫苗納入常規接種,仍具有潛在風險。
腦膜炎雙球菌疫苗打唔打: 日本腦炎
歐洲部分國家如英國,以及澳洲部分省份已將Men-B疫苗納入兒童疫苗計劃;本港私家診所亦早已有腦膜炎雙球菌ACWY型疫苗供應,近年再推出Men-B疫苗,數據顯示疫苗保護率達97%至100%,可有效預防Men-B感染。 腦膜炎雙球菌疫苗打唔打2025 腦膜炎雙球菌疫苗打唔打2025 家長不妨向兒科醫生徵詢專業意見,選擇到私家診所為嬰幼兒接種相關疫苗。 腦膜炎雙球菌主要經飛沫或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傳播,一旦感染,可入侵血液或包圍腦部及脊髓的內膜,形成腦膜炎。
腦膜炎雙球菌疫苗打唔打: 疫苗施打時程.自費疫苗為何建議打?
網民意見僅供參考,如家長考慮應否為孩子接種疫苗以減低感染的機會,宜跟醫生相量一下。 緊密接觸人士包括(1)家人;(2)在日間護理中心接觸患者的人士;(3)曾直接接觸患者口腔分泌物的人士;和(4)經常與患者在同一居所睡覺和進食的人士。 腦膜炎雙球菌疫苗打唔打2025 至於其他風險因素,則包括曾受到其他病毒感染、居住於擠逼環境、患有慢性疾病、吸煙和吸入二手煙等。 腦膜炎雙球菌疫苗(Meningoccal vaccine)指的是專門預防腦膜炎雙球菌感染的疫苗[1]。 不同的疫苗可能對部分或以下幾種腦膜炎血清型有效;分別是A、C、W135、和Y等四種 。
2014年,一劑的量販價約介於3.23到10.77美元間[7]。 此外,施打「B型腦膜炎球菌疫苗」並不便宜,陳映庄就曾說過,原則上須打3劑,包含基礎劑2劑和追加劑1劑,1劑約6500元,3劑加起來連掛號費約要2萬元,這對一般家庭算是不小的負擔。 尤其是持續性補體缺損、脾臟功能缺損、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感染者,都是需要多注意的族群。 通過脊髓液或者血液標本培養出細菌,做凝集試驗或者聚合酶鏈反應(PCR)實驗,能夠確認診斷結果。 可能不少新手父母都會為小朋友煩惱究竟要不要出私家打針?
腦膜炎雙球菌疫苗打唔打: 兒童重症腦炎已5死!「這疫苗」被問爆 醫搖頭:不能預防
腦膜炎雙球菌也是一種經直接接觸患者口鼻分泌物而感染的細菌,可引起敗血症和腦膜炎。 不過此類感染在香港並不常見,加上目前香港巿面上的腦膜炎雙球菌疫苗(ACWY四價)並不能應付本地最常見的B型,加上在兩歲前接種所能夠產生的抗體不論數量和持久性都不足。 一般不建議十八個月以下嬰孩接種,除非有需要前往疫症流行地區。
養和醫院兒科名譽顧問醫生、兒童呼吸科專科吳國強醫生指出,腦膜炎雙球菌此細菌在咽喉鼻咽中很常見,4歲以下的嬰孩小童大機會被成人的帶菌者感染,大多是經父母親友的親密接觸。 接下來我們專門來看看腦膜炎雙球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的感染,這個腦膜炎會很嚴重,即使接受治療,每一百個患者中還是有10到15人會因此死亡,很容易影響十幾歲的青少年。 有些患者即使後來康復,仍留有永久性的神經損傷,腦部受損、耳朵聽不到、肢體動作變差。 侵入性腦膜炎雙球菌感染初期徵狀與普通感冒類似,例如發燒、頭痛等,容易被人忽略;至後期會畏光、嘔吐、長皮疹等,這時候病情多數已踏入嚴重階段,須入院治療,一般會先補水以改善血液循環功能;再按病情採用抗生素、類固醇等治療。 腦膜炎雙球菌分為13個不同的血清群,其中6種最常見,包括A、B、C、W、X及Y型,在香港則以B型(Men-B)病例佔多數。 這種細菌主要透過口鼻分泌物傳染,感染後若只停留在喉部,毫無徵狀;若細菌入血則會隨著血液破壞身體器官,甚至上腦,稱為侵入性腦膜炎雙球菌感染。
目前美國、英國、澳洲已將各血清型的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列入嬰幼兒常規接種項目,由此可見各國皆對腦膜炎的重視! 台灣家長可參考國際趨勢,應經由醫師評估後,自費為家中幼兒接種疫苗,超前部署「保護力」。 兒科醫師蔡昕育曾在臉書解釋,就是要預防「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這疾病雖然致死率高達40%,但在台灣不算常見,目前每年只有報告約3至5個確診的侵襲性病例。 病毒性和細菌性腦膜炎均可透過直接接觸病人口鼻的飛沫或分泌物而傳播,而即使是身體健康全無病徵的人,鼻咽喉部位亦可能帶有這些細菌。 密切接觸及長時間接觸,比如接吻、打噴嚏或者面向別人咳嗽,或者與感染者(帶菌者)一起近距離生活(如住在一個宿舍,共用餐飲用具),易於引起疾病傳播。
今次希望簡單介紹一下幼童的疫苗,讓大家能夠按著個人的價值觀和負擔能力去為您的寶貝仔寶貝女做選擇。 「4大併發症包括腦性麻痺、聽力喪失、癲癇抽搐、甚至影響智力。」邱南昌表示,其他併發症還包括了重大截肢、腎臟衰竭、焦慮等等。 嬰幼兒的長期併發症都比青少年或成人來的更多且嚴重,影響的不只是病患本身,還有親屬以及整個社會。 腦膜炎雙球菌疫苗打唔打 文章來源:幼兒新冠重症腦炎已釀多死 腦膜炎雙球菌疫苗打唔打 爸媽狂問「這疫苗」可打嗎?
腦膜炎雙球菌疫苗打唔打: 兒童感染腦膜炎雙球菌入血可致命 認清病徵及注射疫苗可預防感染
有研究發現,30歲以下年青人及5歲以下嬰幼兒最易中招,所以要到高發病率的地方如歐美升學或中東地區旅遊的人,事前最好接種腦膜炎雙球菌疫苗以保護自己。 衞生防護中心勸籲市民,若需要到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已公布腦膜炎雙球菌感染流行的地區,以及往沙地阿拉伯參加朝覲、小朝,最好考慮接種腦膜炎雙球菌疫苗。 小兒科醫師陳敬倫近日在臉書發文表示,很多家長因為看到多起國內兒童因為罹患新冠肺炎,結果併發腦炎重症而嚇壞,紛紛詢問他,是不是該給孩子打B型腦膜炎球菌疫苗,認為這就能預防新冠重症腦炎。 但他澄清,「B型腦膜炎球菌疫苗,不能預防新冠腦炎」,這是完全是不同的疾病。 最嚴重是細菌經黏膜入去血裡面,廣泛就是發炎,發高燒、皮膚出現一撻撻瘀血狀況,接著休克,跟著心臟衰竭死亡,是數小時之內發生,由正常至死亡24小時都不夠就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