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曾有病例顯示,二十多歲的思覺失調女病人,服用藥物順利控制陽性病徵,體重卻暴增至180磅,並感到疲累而不願活動。 思覺失調熱線 檢查後發現病人患上糖尿病,部分原因有可能因藥物副作用引致體重和血糖上升。 安排病人入院治療和檢查,治理糖尿病之餘,獲醫生處方轉服另一種較新型、致肥和血糖上升風險較低的抗精神病藥物。
此研究結果將能夠提供此族群臨床醫療照護及輕生防治的重要參考。 思覺失調病人在病發時未必有能力自我監察或遵守服藥情況,家人或照顧者應提醒患者按時間和劑量服用藥物。 在日常生活中,家人可多加鼓勵患者融入社交生活,亦可和醫護人員 溝通去制訂患者的個人化治療方案,以深入了解患者的生、心理需求。 妄想在思覺失調症中的盛行率至少90%,在躁鬱症中則有50%。 以上徵狀是由疾病而起,但由於這些徵狀較不明顯,家人或朋友有機會誤以為這些行為是患者的性格或態度所致,誤以為患者懶惰、不上進或不願作出改變,導致我們怪罪於患者。
思覺失調熱線: 思覺失調症該找什麼工作?「詛咒聲伴6年」工程師這樣建議
妄想是堅信不疑的錯誤信念,縱使有強烈相反證據也無法動搖,並且不在所屬文化中流行[14]。 要將無法合理確認的信念視為妄想時,應特別謹慎,例如文化與宗教的領域。 一群人所共同持有的信念不是妄想,例如相信幽浮的存在[20]。 妄想在精神分裂症中的盛行率至少90%,在躁鬱症中則有50%。 思覺失調(英語:Early Psychosis)[5][6]是醫學術語[7][8],是心智的異常狀態,為精神病(英語:Psychosis)[9]的早期。
- 有些新的藥物及療法讓患者不一定需要入院接受治療,只需定期到門診接受評估。
- 在徵狀未完全受到控制前,有些患者會感到困擾和沮喪,擔心自己不能完全康復,以及不知如何去面對未來的日子。
- 患者可能因接受治療而使狀況改善,但無法恢復至原先狀態。
- 思覺失調是一個醫學名詞,代表異常的精神狀態,包括妄想、幻覺、思想和言語紊亂等症狀。
考慮到這些早期症狀,有可能以心理學的角度及少量鎮靜劑治療。 「思覺失調」是指一種早期不正常的精神狀態,一般會有妄想、幻覺、思想及言語紊亂等情況出現。 當一個人出現「思覺失調」時,他的思維、情感、感覺會脫離現實。 任何年齡人士都有機會患上「思覺失調」,如能及早察覺和得到適切的治療,是可以減低「思覺失調」所帶來的傷害和避免誘發更嚴重的精神病。 情況就如「發燒」一樣,「發燒」是疾病前期的一個徵狀,若果我們不加理會或掉以輕心,便有可能演變成嚴重的疾病如肺炎等,因此我們應認真處理「思覺失調」這個狀態。 醫管局成立7間思覺失調服務中心,提供一站式的轉介服務。
思覺失調熱線: 及早轉介及評估
透過連續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使得「思覺失調症」獲得許多人的注目,但在劇終後,數個社會事件接連發生,讓許多人對思覺失調症產生誤解,以為罹患該疾病患者皆有攻擊性行為,進而感到恐懼、憤怒。 思覺失調熱線2025 思覺失調症及第一型躁鬱症的終生盛行率則各約1%[18]。 家庭關係緊張、財務困難、考試、繁重的工作、以至忙碌的都市生活,都可能造成精神壓力。 思覺失調熱線2025 儘管壓力有時可以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但過大或持續的壓力,也可能導致失眠和一連串生理及心理問題。
思覺失調可能是你遇到的症狀之一,將影響你所接受的治療。 如果你經歷思覺失調的時間少於一個月,並且你的醫生認為沒有另一種診斷更能貼合描述你的症狀,則你可能會被診斷為「短暫性思覺失調症」。 他進一步解釋,除了消弭正性症狀,也能顯著改善負性症狀、情緒症狀及認知功能障礙,讓患者有機會重拾對生命的熱情。 提醒患者配合醫囑,接受追蹤;家屬密切關懷,提供支持,在穩定治療下,可以相信自己不會再復發。
思覺失調熱線: 思覺失調病人及其家人應如何護理?
不過,思覺失調病人病識感普遍較差,不認為自己生病,毋須治療和服藥。 即使願意治療,若服藥後因副作用而感到不適,亦容易放棄。 因此,如果藥物有療效,又沒有困擾病人的副作用,病人願意繼續服藥,增加對藥物的依從性,有助紓緩病情。 思覺失調熱線2025 提到治療思覺失調,不少人感到疑惑,為何有些病人不願依時服藥? 其實這與思覺失調病人基本病識感較差,加上部分藥物副作用如增磅等,令病人感到不適,衍生抗拒情緒有關。
- 與患者溝通時,先用心聆聽,留意患者已改善、有進步的地方及優點;說話盡量簡單直接,多些鼓勵,加強他們的自信心。
- 大部份患者會變得多疑,例如他們會認為自己被監視、跟蹤、迫害、思想被控制或入侵,有的會以為有陌生人在討論自己或認為自己有超能力。
- 過去曾有病例顯示,二十多歲的思覺失調女病人,服用藥物順利控制陽性病徵,體重卻暴增至180磅,並感到疲累而不願活動。
- 如我們發現身邊的人出現以上的情況,情緒波動或生理機能不像以往一樣,並已持續一至二週以上,影響社交及家庭等生活層面,我們應盡早求助。
- 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國內於200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共有13317人因思覺失調症接受治療。
精神分裂症及第一型躁鬱症的終生盛行率則各約1%[18]。 當然,除了調校藥物,病人也需要改變生活習慣,以及了解增磅背後成因,會否受腦部或遺傳影響等。 思覺失調熱線 另一方面,病人須遵從指示定時服藥,萬一自行停藥,容易引致復發,後果會非常嚴重,包括損害腦部。 重複復發,會令病情變得更加嚴重,影響治療效果,也會令到認知功能變得更差。
思覺失調熱線: 思覺失調私的成因
病人不再感到疲累,活動量增加了,加上控制飲食,體重遞減十多磅。 思覺失調熱線 思覺失調是一種異常的精神狀態,通常表現為妄想、幻覺、思想和言語紊亂等症狀。 在思覺失調中,「思」指的是思想的內容和邏輯性,而「覺」則包括了五官所感受到的感覺,如聽覺、視覺、觸覺、嗅覺和味覺。 當思想和感覺之間失調時,患者無法正確理解周圍現實的事物,也無法掌控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並且可能表達不清楚,進而引發異常的情緒、語言和行為。 「思覺失調」服務計劃是一個針對「思覺失調」患者而設的服務計劃。
思覺失調熱線: 思覺失調屬於一種診斷還是症狀?
每個中心也有一隊由醫生、護士等所組成的跨專業隊伍主理。 如發現身邊的人可能患有思覺失調,可透過熱線、互聯網或直接聯絡服務中心作出轉介。 中心收到轉介後,會有醫護人員為患者作出評估,並提供合適的治療方案,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及早期復康計劃等。 有些新的藥物及療法讓患者不一定需要入院接受治療,只需定期到門診接受評估。
思覺失調熱線: 醫病平台/「思覺失調症」輿論翻騰 常見誤解有哪些?
同年,香港醫院管理局也開始籌辦一個醫療服務,目的是要針對及早治療精神症患者,減輕其病情。 於是一群精神科醫生計劃有策略地向大眾宣傳及教育有關精神分裂症、妄想症、躁狂抑鬱症。 考慮到這些早期徵狀,有可能以心理學的角度及少量鎮靜劑治療。 在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的早期版本中,定義精神病為「現實感喪失」或「自我界限消失」[15],導致日常生活功能下降。 在國際疾病與相關健康問題統計分類第九版中,則使用當時傳統的二分法,區分精神病與精神官能症,並且刻意沒有給予詳細定義。
思覺失調熱線: 香港
而在這兩本手冊的現今版本中,則使用狹義的定義,指須有妄想、幻覺或兩者兼具的徵狀,並視思考障礙為可能出現的相關徵狀。 思覺失調熱線2025 當精神病的原因是精神疾患時,稱為原發性精神症,當原因是其他醫學情況時,稱為次發性精神症[16]。 而在這兩本手冊的現今版本中,則使用狹義的定義,指須有妄想、幻覺或兩者兼具的症狀,並視思考障礙為可能出現的相關症狀。 於是一群精神科醫生計劃有策略地向大眾宣傳及教育有關思覺失調症、妄想症、躁狂抑鬱症。
思覺失調熱線: 服務範圍
同時,使用要抗精神病藥物也要注意有無導致身體副作用,這過程須與醫師長期合作,包括追蹤病程及定期檢測生理指標。 在收到個案轉介後,中心內的醫護人員會為「思覺失調」患者作出評估,從而盡早提供直接及合適治療。 思覺失調是指一種異常的精神狀態,一般會出現妄想、幻覺、思想及言語紊亂等情況。 思覺失調之中「思」是指思想的內容及條理,「覺」是五官所感受到的(包括聽覺、視覺、觸覺、嗅覺、味覺)。 當「思」和「覺」失調,患者便不能夠正確地了解周遭現實的事物,不能夠掌控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以及不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並由此引起異常的情緒、語言和行為。 思覺失調的主要病徵通常會出現在精神分裂症和妄想症中。
思覺失調熱線: 藥物治療選擇
用藥不久後,由病患帶來的緊張不安及睡眠問題便會有所改善。 當服藥數天至數周不等後,其他症狀如幻聽及妄想可逐漸減退。 而有一些徵狀,例如缺乏動力、表情平板等,則可能需1至2年才會有所改善。 患者和家人可耐心進行療程,大約80%的患者可以漸漸康復過來。 藥物的劑量及種類會因應患者的病徵及副作用而作出調整,直至最適合的種類和劑量。 除藥物治療外,心理社交治療也在治療思覺失調的過程中擔當著一個重要的角色。
思覺失調熱線: 思覺失調診所
在香港這樣步伐急速、瞬息萬變的都市裏生活,許多人都會感到壓力和焦慮。 懂得輕鬆面對壓力,保持心理健康,將有助你享受生活和保持和諧的人際關係。 本網頁提供一些關於心理健康的資訊,以及為精神較受困擾人士提供的專業服務。 透過跨專業醫療團隊的合作,以個人或小組形式將治療概念融入患者的日常生活,可以協助患者康復。
思覺失調熱線: 思覺失調
但是一個人出現了思覺失調的症狀,不一定是思覺失調症。 換句話說,一個人也可能在不是思覺失調症的情況下經歷思覺失調的症狀[10]。 思覺失調熱線2025 設有跨專業醫療隊伍為青少年思覺失調患者提供度身訂造的治療方案,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及早期適應計劃等。 計劃務求令思覺失調患者,盡早重新投入正常生活,大大減低對患者及其家人造成的影響。
思覺失調熱線: 思覺失調服務計劃 (EASY)
計劃除了透過大眾傳媒做一連串的健康教育推廣,令全港市民認識「思覺失調」的情況及徵狀之外,還會提供一個一站式、開放式的服務,令求診者可以在一個合適的環境下,盡早得到評估及治療。 他們可能相信徵狀會自動消失,或是認為這些徵狀對自己沒有影響,他們也可能對治療抱有懷疑或顧慮;普遍也擔心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尤其害怕別人知道自己需要接受精神科治療。 思覺失調症患者需要長時間的用藥治療,但用藥是否真能降低死亡,牽涉到如何給予醫療照護。 試舉例, 如果思覺失調是由於濫用藥物引起, 當患者停止濫用藥物, 思覺失調的病徵很大機會會消失。 但是, 如果確診精神分裂症或妄想症, 患者便可能需要長期服用藥物去控制思覺失調的病徵。 思覺失調熱線2025 但即使需要服用藥物,患者積極配合復康訓練,他們一般可以回復常人的生活或工作。
思覺失調熱線: 心理健康服務指南
醫生亦有機會安排患者使用其他藥物以處理精神科藥物所帶來的副作用。 較常用的包括Benzhexol及 Benztropine,主要為處理面部及肢體僵硬、手腳震顫等副作用。 然而,這些藥本身亦有副作用,但普遍也較輕微,會導致口乾、記憶力減弱和便秘。
由不同的專業人員按患者的需要而設計出各種介入方法,以提升患者心理、社交、疾病處理等生活各方面的能力。 透過心理輔導、心理教育和認知行為治療等方式逐步改善情況。 一般來說,患者不需要長期隔離在醫院和院舍,大部分患者也可在社區中接受治療。 事實上,患者身邊的家人和朋友有充足的能力協助患者康復,若我們選擇理解患者的感受、從旁支持和鼓勵,患者便更有動力走上康復的道路。 2001年香港醫院管理局啟動的一項專為early psychosis人士設立的服務,為消除歧視,特別創立了思覺失調這個新的中文醫學名詞[48]。
請看看我們關於污名和錯誤觀念的頁面了解一些你可以應對污名化問題的做法建議。 錐體外系反應包括口、舌或身體其他部位肌肉不受控制地重覆動作、面部及肢體僵硬、手腳震顫、無耐性、不停地活動、站立時不斷搖晃身體及肌肉持續抽搐(例如:反白眼、頸向後仰)。
要診斷精神疾患,應排除其他潛在的成因[4][13],尤其如果出現不典型的症狀[12][14]。 男士、女士及長者各有較常遇到的心理健康問題;只要掌握適當的資訊和採取正確的方法,就可以預防這些問題。 如出現傷害他人或自殺的風險,更應盡快到附近急症室求診。 與患者溝通時,先用心聆聽,留意患者已改善、有進步的地方及優點;說話盡量簡單直接,多些鼓勵,加強他們的自信心。 另一方面,在遺傳基因幾乎完全相同的同卵雙胞胎中,當一人患有精神分裂症時,另一方的患病機率也只在48%左右,可見遺傳因素並不能完全決定一個人是否會患上精神分裂症或思覺失調。
要診斷精神疾患,應排除其他潛在的成因[4][13],尤其如果出現不典型的徵狀[12][14]。 思覺失調熱線2025 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國內於200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共有13317人因思覺失調症接受治療。 媒體經常以此形象呈現有思覺失調的人,即使只有很少部分經歷思覺失調的人曾經傷害他人。
思覺失調熱線: 疾病百科
描述一個人與現實失去聯繫[4],屬於精神分裂症(英語:Schizophrenia)的徵狀之一。 但是一個人出現了思覺失調的徵狀,不一定是精神分裂症。 換句話說,一個人也可能在不是精神分裂症的情況下經歷思覺失調的徵狀[10]。 研究的通訊作者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醫師郭千哲表示,通常思覺失調症患者需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此研究特色也特別針對治療頑固型思覺失調症者的使用藥物作多因保護性分析。 研究結果可提供新的眼界與方向,也可與現有的國際治療指引對話,建議可較早使用後線藥物,特別是當病患具有輕生危險性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