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海外地區有可能為作出法定聲明指定不同的表格,如果使用該等表格所作的聲明的實質內容與表格IRSD131A所指明的相同,印花稅署會接受該聲明為證明文件。 某人是否「香港永久性居民」和在購置物業時是否代表自己行事,是其本人所知的事情。 為審核相關「買家印花稅」豁免申請,稅務局要求每一位申請人,作出符合《宣誓及聲明條例》(第11章) 所規定的法定聲明,聲明他/她在購入住宅物業時是「香港永久性居民」,以及是「代表自己行事」。 如果在有關協議下,非香港永久性居民以其住宅物業換取另一個住宅物業並須支付對方相等於二個物業的差價的款額(為達到相等價值而付出的代價),該交換協議須根據該款額徵收「買家印花稅」,而該非香港永久性居民會被視為買方。 如該等公司與該承讓人為符合《印花稅條例》(第117章)第45條下所指的相聯法人團體,可申請豁免在轉讓有關住宅物業時應繳交的「買家印花稅」。 如該承讓人符合(答18)中所列的條件,亦可申請退還由該等公司先前繳付的「買家印花稅」。
此稅項主要針對境外投資人士及公司客,亦稱「非香港永久居民買樓印花稅」,在從價印花稅及額外印花稅之上徵收。 非住宅物業成交量在過去一段時間顯著回落,2020 年施政報告宣佈撤銷非住宅的雙倍印花稅,並於 2020 年 11 月 26 日起,沿用「首置印花稅」的稅率,適用於所有個人或公司購買非住宅物業的交易。 各類文件的加蓋印花的期限均有所不同,一般由2天至30天不等。 另外你可申請延期繳交住宅物業交易的印花稅,延期最長可至首份合約簽立日期後3年。 居屋申請人按現有資產限額計算,理應為首置客,因此需要以居屋原價價值,按首置從價印花稅第二標準以計算。 必須留意的是,由於首置客購買物業,同樣需要繳付從價印花稅,只是稅率較底,因此並無法完全退回全數15%,而是會扣取新一筆首置從價印花稅後,再補回差價。
非香港居民買樓印花稅: 印花稅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說,相信兩項措施有效減低樓市亢奮程度,確保樓市健康平穩發展。 因此,即使物業是以受託人名義持有,他仍會被視為擁有該住宅物業。 如某人簽立一份可予徵收印花稅的買賣協議購入物業時,亦會被視為該物業的實益權益擁有人。 由屬《稅務條例》(第112章)第2條所指的財務機構,或該承按人委任的接管人,根據轉易契轉讓的按揭(住宅或非住宅)物業。 由屬《稅務條例》(第112章)第2條所指的財務機構,或該承按人委任的接管人,根據轉易契轉讓的按揭住宅物業。 如有關買賣協議被取消、廢止或撤銷或在其他方式下未予履行(非因進一步轉售,例如「摸貨」或提名另一買家),繳付該額外印花稅的人士可於有關買賣協議被取消後 2 非香港居民買樓印花稅 年 內,申請退回已繳納的額外印花稅。
- 印花稅署將以追討民事債項方式向所有責任方追討任何欠繳的額外印花稅和適用罰款。
- 但有時發展商為吸引買家入市,也有可能會提供代繳印花稅凡優惠計劃。
- 當然,最簡單的方法,可以到我們的按揭計算機當中,只需輸入樓價,並回答是否持有多於一層住宅物業,計算機便會自動計出應繳印花稅,以及置業雜費。
- 如果丈夫買入的單位為300萬元,而丈夫本身是香港永久性居民,且買樓前並沒有持有任何香港住宅物業,他需要先支付300萬元的「從價印花稅」,相當於100元。
- 目前非香港永久性居民買樓需要繳交15%買家印花稅及15%新從價印花稅,合共30%稅率。
交印花稅,又稱打釐印,物業轉讓涉及契約文件,以證明業權誰屬, 打釐印的目的,是要為文件確立法律效力,以得到法律的保障。 繳付多少印花稅,主要視乎樓價,以及買家的身份,還要視乎有沒有因遲交而罰款。 坐落香港的不動產買賣或轉讓文書、不動產租約及香港證券的轉讓文書須繳付不同稅率的印花稅,你可在這裏獲得有關印花稅稅率的詳盡資料。 三、交易性質:如果是非首置客持有多於一項物業,即需要繳交15%印花稅;如果只是先買後賣的換樓客,則可以按機制退回部份印花稅。 二、物業價值:印花稅依據物業價值而定,目前非首置從價印花稅、買家印花稅、從價印花稅,稅率均是15%,如果屬於首置客,則須按從價印花稅第二標準繳交。 若住宅物業的正式買賣合約在簽訂臨時買賣合約後14天內簽訂,則印花稅須於簽訂正式買賣合約後30天內繳付。
非香港居民買樓印花稅: 買家印花稅
除非有文件(例如政府租契或佔用許可證等)證明該物業不可作住宅用途,否則,所有由非香港永久性居民作為買家購入物業所簽立的文書均須繳納「買家印花稅」。 對於純投資者而言,海外買家額外印花稅是一筆為數不少的開支。 但如果你打算以BNO 5+1方式移民英國,自購入物業後在英國居住了183天或以上,您將會被英國稅務及海關總署(HMRC)自動認定為英國居民(非英國公民)而獲得退稅。 不需要,雖然配偶為非香港永久性居民,但二人屬近親關係 (即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姊妹),並為自己行事,則可獲豁免買家印花稅。
- 為了應對過去樓價高企的狀況,政府將從價印花稅的應用對象劃分為「首置」及「非首置」,兩者所需要繳付的印花稅水平並不相同。
- 如果買家是香港永久性居民、且在香港並沒有持有物業,購買一個住宅單位連一個車位時,只需按「從價印花稅」計算便可以。
- 由於該名非香港永久性居民在 2012年 10 月 27 日前已訂立臨時買賣合約購入住宅物業,他會被視為在 2012 年10 月 27 日前已取得有關物業。
- 為取得「買家印花稅」豁免,申請人不單只須要是「香港永久性居民」,他/她亦須要在購入住宅物業時是「代表自己行事」。
為鼓勵公司留住員工,政府將在無薪假計劃結束後,向企業為每位繼續聘用的員工支付1,000英鎊的獎金,前提是要聘用員工至明年一月。 辛偉誠表示,如果每家公司都保留所有休假的員工併申請福利,將使財政部損失94億英鎊。 [4] 如一個人「擁有」某住宅物業的實益權益,或佔有該物業的任何份額的業權,他會被視為擁有該住宅物業。 法人團體從相聯法人團體取得住宅物業,或相聯法人團體之間進行住宅物業轉讓,可獲寛免買家印花稅(前提是,受讓方於2年內不會成為其夥伴)。 由10%至20%不等,以物業交易款額或物業市值(以較高者為準),加上物業轉讓前的持有期而定。 但商界關注對非投機買賣加徵的雙倍印花稅(例如物業不作炒賣,為長線投資回報的買家),認為會影響香港作為亞洲投資及商業樞紐的優勢。
非香港居民買樓印花稅: 印花稅假期(Stamp Duty Holiday)
稅局不會計算工商鋪、海外物業及車位為「香港住宅」一部份,故只要在香港沒有持有「住宅物業」就可用「從價印花稅」的稅階計算。 部份人會問,如果本身是繼承遺產的話,需否繳付「從價印花稅」,又或者如果本身已持有物業,但因親人離世要繼承物業,究竟又需要支付「新住宅從價印花稅」呢? 因為根據條例規定,任何人以「遺囑」或「無遺囑」的情況下,繼承了物業並不需繳付「印花稅」。 只是如果他繼承物業後,他選擇再購入新物業的話,則會視為持有多於一層物業看待,需要繳付劃一15%的「新住宅從價印花稅」。 對於換樓人士來說,無論是「雙倍印花稅」及「新住宅從價印花稅」也屬於壞消息,只因如果他們選擇「先買後賣」的話,由於同時間會持有兩層物業,新購入的物業就需要繳交高達15%的「新住宅從價印花稅」。
非香港居民買樓印花稅: 非香港居民買樓印花稅: 印花稅常見問題
不過比起聯權買入的方式,需支付15%「新住宅從價印花稅」及15%「買家印花稅」慳了一點。 非香港居民買樓印花稅 問題是,既然聯名入市時,即一方為香港永久居民、而另一方非香港永久居民,只要大家是近親,也沒有持有物業,就可以用「從價印花稅」來計算,買家並不需採用相關「提名」方式入市而已。 沿用之前同一概念,如果採用「提名」方式入市,又能否達到慳稅效果? 正因為在購買香港住宅物業時,若符合早前說的「三大條件」,你只需繳交「從價印花稅」,否則會被要求徵收更高的「新住宅從價印花稅」。 香港文匯報訊 新加坡政府昨日宣布加大樓市調控措施力度,將新加坡公民購第二個或以上住宅單位,以及外國人及公司買樓的額外買家印花稅(ABSD)稅率上調,其中外國買家支付的ABSD「加辣」幅度最大,由30%一律調升至60%。 另一長策成員王坤指兩新招有好過無,政府應從增加樓宇供應入手。
非香港居民買樓印花稅: 香港物業印花稅概要 – 額外印花稅,買家印花稅及從價印花稅
《彭博社》引述消息報道,香港政府正在考慮放寬非本港居民支付15% 買家印花稅的要求,以及放寬簽證限制吸納13個優先行業專才,以圖遏止因疫情造成的人才失。 從價印花稅英文是Ad Valorem Stamp Duty,簡稱AVD,是物業轉讓時必須繳交的一種物業印花稅。 其稅率會因應買家的情況而有所不同,簡單可分為首置印花稅以及非首置印花稅兩種。 不過如果屬於非首置人士,則要支付從價印花稅(AVD)第1標準第1部稅率15%,即90萬元($6,000,000 x 15%),所以買第二層樓時,必須留意身份這個問題。 「買家印花稅」須在該有關須予徵稅的文書簽立日期後30天內繳交。
非香港居民買樓印花稅: 印花稅是什麼?
在以上情況,「買家印花稅」為 600,000 元 (即 400 萬元 x 15 % )。 由於陳先生並非香港永久性居民,且他是在 2012 年 10 月 27 日或之後取得該住宅物業,他須就該項交易繳納「買家印花稅」。 「買家印花稅」的稅款為450,000元(即 300萬元x15 % )。 為取得「買家印花稅」豁免,申請人不單只須要是「香港永久性居民」,他/她亦須要在購入住宅物業時是「代表自己行事」。 如果在有關協議下,非香港永久性居民以其非住宅物業換取另一個住宅物業,該交換協議須根據住宅物業的價值徵收「買家印花稅」,而該非香港永久性居民會被視為買方。 如該等公司與該承讓人沒有關係,前者所繳交的「買家印花稅」不可獲退還。
非香港居民買樓印花稅: 什麼是「從價印花稅」、「雙倍印花稅」、「新住宅從價印花稅」、「買家印花稅」?
SSD額外印花稅的3年綁期,不論買方或轉名,都是以臨時買賣合約開始計算。 賣樓則是以臨時買賣合約終止日期計起,兩個日期需要相隔最少3年才可免SSD額外印花稅,除非符合上述所說的豁免條件。 只要某人在2010 年 11 月 20 日前已取得住宅物業(指已訂立臨時買賣合約),不論在將來任何時候轉售該物業,都無須繳納SSD額外印花稅。 買家印花稅(Buyer’s Stamp Duty,BSD)屬於專門為應對非本地買家及公司轉讓的印花稅。 目前只要是非香港永久居民,或是以公司名義購買物業,均需劃一支付15%印花稅。
非香港居民買樓印花稅: 建築期付款買家 按揭注意事項
其後律師會要求賣家簽保證,聲明以他所知,公司沒有任何債務、未付稅項、以及訴訟。 同時代表買方的律師會要求如果日後公司出現了債務追討和訴訟,賣方需要對買方損失作出賠償。 三類樓宇買賣的印花稅中,以從價印花稅(AVD)最常見,即根據樓價價值而得出的印花稅,不過政府為了應對樓價高企的問題,特意將從價印花稅的應用對象劃分為「首置」及「非首置」,兩者所需要繳付的印花稅水平並不相同。 一般情況下,買樓時所需支付的物業印花稅除了額外印花稅SSD外,其他通常由買方所支付。 但有時發展商為吸引買家入市,也有可能會提供代繳印花稅凡優惠計劃。 一般住宅買賣須要在簽立交易的首張協議或轉易契後30日內交印花稅,否則要繳交罰款。
非香港居民買樓印花稅: 額外印花稅(Special Stamp Duty, SSD)
印花稅低,加上不需要翻新、豪裝、維修,又不怕遇上租霸,或處理收樓問題,投資車位基本上是淨賺月租和轉售差價。 但假若黃先生是和太太聯名持有該 1000 萬元的物業, 他可以先將自己的業權轉給黃太太, 即甩名, 黃太太便能重新按新的按揭成數來做按揭以套現. 本來按揭保險計劃是不接受 “轉按” 或 “加按”的, 舉個例說, 黃先生本身以 6 成按揭購入了一個 1000 萬的單位, 現在正在供款, 他是不可以透過轉按或加按來套現的. 如住宅物業由一位香港永久性居民及一位非香港永久性居民以聯權或分權共同購入,而他們不是近親,則不論該非永久性居民所佔物業的業權比例,均須以該物業的總購入價或價值(以較高者為準),計算「買家印花稅」。
非香港居民買樓印花稅: 印花稅攻略:印花稅攻略:即睇印花稅計算方法、類型及繳交時間
「名義擁有人」就是在註冊文件上顯示出來的名字,但「實益擁有人」則未必顯示出來,但他可能只是協助供款、或為物業作出貢獻,但已可視為「實益擁有人」。 通常在往律師行簽「正式買賣合約」時,律師會多給一份文件「法定聲明IRSD131」予買家簽署,作用是證明「自己沒有持有香港住宅物業」。 額外印花稅在2010年11月推出,基本是針對短炒的業主,如果業主在購入物業後三年內售出,就需要繳交額外印花稅,所以媒體經常說新盤「額印期鬆綁」,基本上是指簽訂買賣合約起計三年後,不需繳交額外印花稅的時期。 如果該名非香港永久性居民,與香港永久性居民是聯權擁有物業,而兩者份屬近親,則獲得豁免徵收買家印花稅。 報告又指,這將使其印花稅負擔與首次置業的香港永久性居民看齊。 有關安排適用於任何在今天(19日)或以後簽署的「買賣協議」。
位於荔枝角的香港靈糧堂秀德幼稚園(二校) 爆發急性腸胃炎個案,涉及21名學童,年齡介乎3至5歲,自昨日起陸續嘔吐、腹瀉、發燒及腹痛。 金融管理局表示得悉財政司司長宣布的新措施,他們會一如既往,密切留意物業市場發展,並隨着樓市周期變化,採取適當措施。 張炳良又說,若非港人找港人買樓,而雙方有協議,是違法行為。 談及印花稅,有留意英國物業的讀者們必定知道印花稅假期將於9月底正式完結。
筆者於早前參加本港一個大型的移民及國際置業博覽,當中不少有意入市或已入市之買家到場查詢有關置業之問題。 不只買家可於此博覽從獲益,筆者亦從中了解更多買家及準買家之疑難及想法。 其中一個買家面臨之問題,相信不少於英國入市的買家,有機會遇上相若之問題,筆者藉此機會,與各位讀者解答一下。
如果有關文書在修訂條例刋憲前已加蓋印花,申請人必須遞交已填妥的補充資料表格(即印花通告第03/2014號的附件B) ,但不用遞交表格IRSD112。 買家印花稅從物業交易金額或物業市值(以較高者為準)徵收15%(於買家印花稅和從價印花稅外加徵,如適用)。 非香港居民買樓印花稅2025 任何非香港永久性居民 [2] 若代表自己行事 [3],及任何公司,其所取得的住宅物業會被徵收買家印花稅。
過往因物業市場炒風過熱,政府認為有必要遏抑非住宅物業 (包括車位) 需求 ,於是在 2013 年引入雙倍印花稅,把第2標準稅率提高一倍。 從價印花稅是在物業轉讓時,必須繳付的一項印花稅,視乎買家的情況,會使用不同稅率計算,當中以首置印花稅稅率最低。 任何在2016年11月5日或以後簽立以買賣或轉讓住宅物業的文書,除獲豁免或另有規定外,均須按新的稅率繳付「從價印花稅」,稅率劃一為物業的售價或價值(以較高者為準)的15% 。
非香港居民買樓印花稅: 印花稅類型
「買家印花稅」在現有的印花稅及「額外印花稅」之上對所有住宅物業徵收,稅率劃一為15%。 「買家印花稅」適用於所有非香港永久性居民的人士(包括本地及海外公司)購買住宅物業。 非香港居民買樓印花稅2025 購買新住宅物業的香港永久性居民,如在購入新置物業的售賣轉易契的日期起計,六個月內簽立買賣協議以出售其在香港原有唯一的住宅物業,便可受惠於為「先買後賣」的換樓人士而設的退回稅款機制,即獲退回反映新舊稅率差額的從價印花稅稅款。 買家須簽立購入新置物業的買賣協議的日期後兩年內提出申請的期限之餘,現容許以有關出售原有住宅物業的售賣轉易契的日期起計的兩個月內提出申請,兩者以較後者為準。 只適用於香港永久性居民購買住宅物業,在簽署「買賣協議」時並沒有擁有其他香港住宅物業,即首次置業的香港永久居民。 太太本身在香港沒有持有住宅物業,二人以300萬元購入一個單位,物業印花稅就是先生在簽約時繳交100元的「從價印花稅」而已。
如果不遲於1個月,罰款為印花稅款額的2倍,如果遲逾1個月但不遲逾2個月,罰款為印花稅款額的4倍,如果在其他情況下,罰款為印花稅的10倍,所以記得準時繳交印花稅,避免增加額外稅項開支。 不論是否屬於香港買家,首次購買還是非首次購買非住宅項目,印花稅也不會出現任何變化,賣出的時候也不會受額外印花稅影響。 由於該住宅物業在 2012 年 10 月 27 日之前已取得,因此,陳先生無須就該項交易繳納「買家印花稅」。 修訂條例規定,當買方或承讓人有證明令印花署署長(署長)信納他/她是「香港永久性居民」,以及是「代表自己行事」購入住宅物業,則署長可給予「買家印花稅」豁免。 由一位香港永久性居民及其非香港永久性居民近親(即配偶、父母、子女、兄弟或姊妹)共同購入的住宅物業,而各人均是代表自己行事,無須繳納「買家印花稅」。 就印花稅而言,「住宅物業」及「非住宅物業」的分類是按照批准用途而非實際用途或給予物業的標簽或描述而定。
非香港居民買樓印花稅: 按揭預批適合哪些人?
2、選定所要購買的單位,然後透過代理跟賣方簽訂臨時的買賣合約,同時還需要繳付臨時定金(一般為樓價的5%)。 很多內地朋友都喜歡到香港買房,或是為了居住,或是為了投資。 可是香港和內地在樓市環境、稅率、銀行按揭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買房的流程和注意的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
非香港居民買樓印花稅: 物業類型
房地產專家分析認為,新加坡樓價和租金上漲根源為樓市供應緊張,預計短期內難以扭轉。 部分買家因印花稅率上漲,不排除取消或推遲置業計劃,花費更多時間重新評估財務狀況並觀察市場反應。 根據新規,非個人買家如企業和信託須支付的ABSD,也從35%調高至65%。 不過房地產發展商須支付的ABSD維持35%,包括可在滿足印花稅規定的條件下退還的30%印花稅,以及無法退回的5%印花稅。 依照去年統計估算,上述ABSD調整料將影響當地約10%住宅及地產交易。
今年10月1日起,英國印花稅階全面恢復至12.5萬英鎊的起始水平。 非香港居民買樓印花稅2025 如買家先前申報單位用於出租用途,每月有一定之收入可用於還款,現時因退稅而改回自用用途,銀行有機會重新檢視買家之還款能力,或可能要收回貸款,故筆者建議買家,於入市前最好先咨詢會計師之專業意見,免招損失。 正式買賣合約是由律師根據早前簽訂的臨時買賣合約草擬,包含的條款更詳盡,用作取代臨時合約。 你可在正式合約裡加入特別條款,但不得跟臨時買賣合約內的相關條款有所牴觸。
新修訂以第一份文書劃線,如在2023年2月22日早上11時前已簽首份買賣協議,都要按舊首置印花稅稅階繳交。 以2023年2月22日早上11時劃線,如在此死線前已簽訂首份買賣協議(包括臨約),則要按舊首置印花稅稅階繳交印花稅;如在死線後才簽訂,則可按新首置印花稅稅階繳稅。 特首李家超今日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宣佈向合資格外來人才退還在港置業額外的印花稅,即日生效。 非香港居民買樓印花稅2025 當局強調,此舉旨在促進可持續房地產市場,並優先考慮自住需求,因此首次上車購置房屋的新加坡公民繼續無須支付ABSD,新加坡永久居民需支付的ABSD稅率也維持在5%不變。
只適用於住宅物業,如果打算賣出住宅單位,要注意轉售限期的額外印花稅(SSD)開支。 非香港居民買樓印花稅 如果物業在持有期為6個月以內,稅率為20%,持有期在6至12個月,稅率為15%;如果在12至36個月,稅率則為10%。 如有關買賣協議被取消(非因進一步轉售,例如「摸貨」或提名另一買家),買方可於有關買賣協議被取消後 非香港居民買樓印花稅2025 2 年內,申請退回已繳納的「買家印花稅」。 所有有限公司,不論其股東和董事的居民身分,在2012年10月27日或以後取得住宅物業,均須繳納「買家印花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