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早在90年代末至2000年代初,由於希望節省開支,將部分公營機構私營化,其中水務署也是研究對象之一。 但消息一出,即時引起反彈,其中社區組織協會幹事施麗珊表示,政府帶頭加水費會令基層生活雪上加霜;至於餐飲業等用水量較多的業界,也表示這會增加經營成本,揚言將會轉嫁予消費者。 水費寬減 因此報告建議,水務署應該策略性地提高水費,即在不影響低收入人士食水供應的前提下,選擇性地向具負擔能力的用家增收水費,真正推動節省用水。 思匯主席歐陽杞浚亦坦言,由於現時水費太低,未能反映獲取水資源的代價,加劇市民耗水的情況。 計及今日公布的措施,預計2020至21年度綜合赤字超過3,000億元,財政儲備則降至約8,000多億元,相當於政府約12至13個月開支,接近2003年沙士後的水平。 水費寬減2025 他指,該措施為期三個月,並可按需要延長最多三個月;法例六個月後會自動失效。
- 2022至23年度非住宅物業差餉寬減方面,首兩季每季上限為5,000元,後兩季每季上限為2,000元。
- 據水務署2021至2022年的年報所示,香港人在2021全年10.55億立方米的食水供應中,有8.11億為東江水,即節省了900萬立方米。
- 換言之,就算政府購買的東江水近年不斷加價,對市民的水費單影響微乎其微,根本引不起公眾對水資源問題的足夠關注。
- 署方除積極處理查詢和要求外,也研究可否透過調整電腦發單系統以統一處理有關情況。
- 此外,政府已要求金融管理局通過銀行業中小企貸款協調機制,再次延長預先批核還息不還本計劃六個月到10月底。
- 因為2021年為首次實行「統包扣減」方式,所以2021年所節省東江水的扣減單位價格為每百萬立方米港幣30萬元,即節省了270萬港元。
金管局會與銀行密切溝通,業主若因租金收入減少而影響其還款能力,銀行會彈性處理。 協助企業周轉方面,政府會將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下所有信貸擔保產品的申請期延長一年至明年6月底。 計劃下的百分百擔保特惠貸款也會進一步優化,每家企業最高貸款額由18個月僱員薪金及租金的總和提高至27個月,上限由600萬元增至900萬元,最長還款期則由八年延長至十年。 其中,政府會寬減2021至22課稅年度百分之百利得稅,上限10,000元。 按照水務署數字,現時水費只佔本港一般住宅用戶開支約0.3%,在全世界也屬極低水平。 所以如果撇除個別劏房業主向租戶濫收水電費,現時水費可算是住戶日常雜費之中,市民較不在乎的一項,一般三人家庭四個月的水費可能只是二百元左右,通俗講句:「出街食晏都冇咗」。
水費寬減: 爆鉛水醜聞後 水費檢討不了了之
同一時期內,因應政府要求而須關閉處所的租戶,在關閉期間可繼續獲得全額租金寬免。 水費寬減 另外,文件又提到,東江水年均供水量會維持在不少於7億立方米,但若2024至2026年內,任何一年的供水量需要,超出預先協定的8.2億立方米上限,超出的水量將根據與現行協議相同的安排處理,即雙方可商討把供水量提升至11億立方米。 文件表示,過去三年(即2020至2022年),人民幣兌港幣匯率的平均按年增加0.83%,而同期粵港兩地有關物價指數的平均按年增幅則約為1.56%,故兩者合共增幅為2.4%;另外,粵方安排東江水供水的營運成本同期亦有所增加。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會循緩解經營壓力和提供周轉協助兩方面支援企業,特別是中小企。 資料顯示,香港購買的東江水,比深圳貴7倍,而根據國際水協會(IWA)2022年統計,在亞洲各地的水費,香港是新加坡的四成幾、日本的一半,但就比南韓、台灣、印度和斯里蘭卡貴。 2) 工商業污水附加費 根據2022年第81號法律公告,由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間,工商業污水附加費將獲得寬免。 所以,水費太低、大眾未有妥善珍惜水資源的情況,早已持續多年,政府也明顯意識到問題,但往往在陰差陽錯之下,總是無法拍板落實增加水費,再加上以政府一貫怕事的作風,大概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反正加水費易惹民憤,倒不如避開爭議好過。 水費寬減2025 更為致命的是在2015年中,多條屋邨被發現食水含鉛量超標,水務署成為眾矢之的。
水費寬減: 政府曾研加水費 遇眾多反對聲音
1) 排污費 根據2022年第223號法律公告,由2019年12月1日至2023年7月31日期間,若干非住宅用途之用水量的應繳排污費,其中的百分之七十五將獲寬減,水費單所涵蓋的每個水錶的每月寬減額上限為12,500元。 水費寬減 水費寬減2025 當局指,根據2024至2026年的每年基本水價增幅2.39%調整後,2024至2026年所節省東江水的單位價格分別為每立方米0.315元、0.323元,以及0.331元。 文件又指,根據現行協議,前年所節省東江水的扣減單位價格為每立方米0.3元(或每百萬立方米30萬元),當局參考2022至2023年的每年基本水價增幅1.33%,今年所節省東江水的扣減單位價格為每立方米0.308元。 前發展局局長馬紹祥去年6月在立法會發言時,只表示政府會繼續定期檢討水費,審慎考慮各項因素,包括市民的負擔能力、水務署的財政狀況、社會經濟情況,以及立法會議員意見。
有汽車代理商指,過去電動車發展主要靠政府給予登記稅寬減,不過,現行計劃將於明年3月底屆滿,暫時仍未有相關消息。 該署指,如帳戶在涉及估算水錶讀數的水費單有多繳的帳款,會在新一期水費單扣減。 用戶無須個別向水務署提出申請,署方會主動檢視所有受影響的帳戶,並作出適當調整。 水費寬減 他說,政府早前推出兩輪防疫抗疫基金,連同財政預算案措施,以及今日公布新一輪防疫抗疫措施,所涉財政影響超過3,000億元,佔本地生產總值約11%,預計為本地生產總值提供略高於5%的支持作用。
水費寬減: 東江水加價2.39% 基本水價升穿$51億 續沿用「統包扣減」
如果以2022/23年度的50.16億港元基本水價除以8.2億立方米的基本供水量,即每立方米東江水約6.1港元。 經過多輪磋商,港府與粵方協定2024年至2026年擬議每年基本水價的增幅為2.39%,這不單沒有計及營運成本的增加,還較兩項客觀數據所得的2.4%更為低。 然而,疫情可能導致市民用水習慣有變,水務署接獲不少有關估算水錶讀數的水費查詢和調整水費要求。 署方除積極處理查詢和要求外,也研究可否透過調整電腦發單系統以統一處理有關情況。 至於第三、四季非住宅物業的差餉寬減,由原本每季度1,500元提高至5,000元。 預算案建議,由10月起延長豁免或寬減34類政府收費12個月,並繼續寬減政府處所合資格租戶和地政總署轄下合資格短期租約及豁免書75%租金和費用,為期六個月。
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提出,2022至2023年度繼續減收非住宅用戶75%的應繳水費及排污費。 《2022年水務設施(修訂)規例》及《2022年污水處理服務(排污費)(修訂)規例》今日(18日)刊憲,估計約25萬個非住宅用戶受惠。 相關規例會在憲報刊登後的隨後一次立法會會議席上提交省覽,以進行先訂立後審議的程序。 香港與廣東省簽訂的東江水協議將在年底屆滿,兩地磋商新協議方案,2024年至2026年的供水量上限將維持不變,但每年加價2.39%,每年水價升穿51億港幣。 分析指,港府不敢破壞和廣東省關係而無意「講價」,未來就算海水化淡成本低於東江水,當局亦未必敢全部取代。
水費寬減: 水費凍結逾20年 處於國際低水平
雖然水務署署長邱國鼎表示,海水化淡廠預計年底開始使用,可逐步減少依賴東江水。
水費寬減: 香港文匯網
就連審計署2015年的報告都批評,目前水費的收費基準,未能鼓勵市民節約用水。 水費寬減 然後,再以香港人在2022/23年度的每日平均使用294萬立方米食水計算,即香港人每日用水總值約1,793萬港元。 政府於文件中指出,在2020年至2022年,人民幣兌港幣匯率的平均按年變動約為+0.83%,而同期粵港兩地有關物價指數的平均按年變動則約為+1.56%,消費物價指數和人民幣/港元匯率的實際合併變動率為2.4%。
水費寬減: 東江水加價2.39%港議員一片感恩 分析:政治考量讓港府無意講價
據水務署資料,現時香港住宅食水水費實行4級制,每4個月計算一次(見下表)。 商業用水則每立方米收費4.58元、建築用水每立方米7.11元,並沒有累進計算方式,總體食水收費多年來也被指偏低。 水費寬減 水費寬減 因為2021年為首次實行「統包扣減」方式,所以2021年所節省東江水的扣減單位價格為每百萬立方米港幣30萬元,即節省了270萬港元。 據水務署2021至2022年的年報所示,香港人在2021全年10.55億立方米的食水供應中,有8.11億為東江水,即節省了900萬立方米。
水費寬減: 未來3年按年增2.39%
智庫思匯政策研究所於去年5月,聯同環保組織ADM 水費寬減 Capital Foundation發表報告,直指現時制度下,七成的家庭用水均由政府補貼費用。 換言之,就算政府購買的東江水近年不斷加價,對市民的水費單影響微乎其微,根本引不起公眾對水資源問題的足夠關注。 在「統包總額」的計算方式下,不論該年的實際東江水供水量為何,總額水價均為固定,因此社會上有要求採用另一「按量付費」的方式。 在經過商討後,決定由2021年開始採用「統包扣減」方式,並至少沿用到2029年。 水務署7月20日至8月30日再次暫停例行抄讀水錶,其間用水周期到期的住宅和淡水沖廁帳戶,署方已調整電腦發單系統,暫時不會向有關用戶發出水費單。
水費寬減: 香港人用水量:食水
政府發言人指,措施會延長減收非住宅用戶由2022年4月1日至11月30日,共8個月內75%的水費及排污費,每張水費單所涵蓋的每個水錶兩項收費的寬減額上限分別為每月20000元及12500元。 由2006年至2020年,供水協議採用「統包總額」方式,由香港政府向廣東省當局每年支付一筆款額,以便每年按議定的供水量供應東江水,以應付香港的需要。 水費寬減2025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為紓緩疫情對各行業的影響,政府繼續提供租金寬免和收費豁免,並進一步寬減非住宅物業差餉。 資深政治評論員劉銳紹接受本台訪問表示,雖然過往中央政府出台不少政策撐香港,但近年各省政府抗議香港的「兩制」特權太大,影響內地發展,北京對香港與各省交涉的干預因而下降。 而東江水加價除了顯示廣東省財政不足外,亦反映出港府從政治而非經濟角度處理港粵事務。
水費寬減: 東江水費計算方法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提出,2022至2023年度繼續減收非住宅用戶75%的應繳水費及排污費。 香港政府與廣東省當局(粵方)每三年會更新一次東江水供水協議,並對水量、水質和水價進行檢討及按情況作適當調整。 現時港府與粵方簽訂的三年期東江水供水協議將於今年年底屆滿,並需要為未來三年東江水供水於年底前簽署新協議。 水務署表示,接獲不少市民查詢和要求調整水費,署方完成研究、測試和調整電腦發單系統後,決定合併用水周期,以實際抄讀的水錶讀數,計算受暫停例行抄讀水錶影響的住宅、淡水沖廁帳戶水費。
水費寬減: 寬減污水處理服務費
若按該年度實際水價48億2,141萬港元計算,每立方米東江水約為5.88港元,即總值約為5,292萬港元。 【Now新聞台】政府的電動車首次登記稅寬減安排「一換一」計劃,將於明年3月屆滿,有汽車代理表示,本港電動車市場發展取決於寬減計劃會否延長,以及本港如何改善充電問題。 在有關帳戶的例行抄讀水錶工作恢復後,水務署會根據帳戶上一次和最新實際抄讀的水錶讀數,合併計算相關用水周期的用水量和水費,並發出水費單。 水務署指,在一般未能抄讀水錶讀數的情況下,電腦發單系統會以一系列準則估算帳戶的水錶讀數,以計算相關用水周期的用水量和水費。 此安排已沿用多年,如用戶用水習慣沒有改變,水費不會因估算水錶讀數而大幅上升。
水費過低的情況,政府一直有留意到,並多次研究過加水費,但每次最後都不能成事。 其中最近期的一次,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2014年財政預算案中,提到水費已19年沒有加過,政府會研究調整。 水費寬減 水費寬減 水務署指出現時香港有約7至8成的食水是與粵方安排輸入的東江水,於2022/23年度香港輸入了8.37億立方米東江水。
水費寬減: 香港文匯網
根據國際水協會的數字,香港食水水費在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之中處於低水平,以2015年計,每100立方米收費為33.71美元,相對東京、巴黎、倫敦、紐約等大城市都遠遠為低(下圖)。 代理又指,疫情後車主為更方便出行及接載家人,電動7人車的需求顯著增加,相信家庭車在本港電動車市場的市佔率將持續上升,未來亦會研究引入包括豪華7人車等更多款式。 此外,政府已要求金融管理局通過銀行業中小企貸款協調機制,再次延長預先批核還息不還本計劃六個月到10月底。 2022至23年度非住宅物業差餉寬減方面,首兩季每季上限為5,000元,後兩季每季上限為2,000元。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抗疫關鍵時期必須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經濟元氣,盡力保住僱員生計。
因為協議規定,每年供水量保持8.2億立方米,但多年來都只用到85%左右。 水費寬減 比較以實質用量計價的深圳,水價只有香港的七分之一,更引發香港市民「倒錢落海」的怨言。 2022至23年度商業登記費將獲寬免;非住宅用戶75%的應繳水費及排污費則獲繼續寬減,每戶每月寬減額上限分別是20,000元及12,500元,為期八個月。
水費寬減: 爆鉛水醜聞後 水費檢討不了了之
陳茂波今日在行政長官舉行的記者會上說,租金寬免和收費豁免涉及約60億元,政府物業短期租約的租金減免措施會延長六個月。 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周三(13日)討論東江水新協議,雖然未來3年加價9億港幣,但民建聯議員梁熙仍覺得「應該感恩」。 按照水務署數字,本港2015年人均每日淡水用量約為132公升,高於全球平均的110公升,也遠高於聯合國建議的50至100公升。
水費寬減: 東江水加價2.39%港議員一片感恩 分析:政治考量讓港府無意講價
據報政府因為此事,暫時擱置水費檢討,直到今日也不敢再拿出來,容讓水費偏低的情況延續下去。 水務處提醒有關用戶,屆時的水費單或會涵蓋超過一個用水周期的水費,應繳付的水費可能較一般只涵蓋一個用水周期的水費單為高。 陳茂波表示,政府會向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申請撥款54億元注入防疫抗疫基金,其中10%為應急款項。 協助中小企方面,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下的百分百擔保特惠貸款,最高貸款額調高至500萬元,或由原本為六個月提升至一年的租金和工資總和,兩者以較低為準,最長還款期延長至五年。 考慮到租金是中小企經營成本主要部分,當局會盡速立法,禁止業主對指定行業未能如期繳交租金的租戶終止租約、服務或採取其他相關法律行動。 他又指,除政府外,私營企業及業界等亦應透過在油站增設充電設施,以及推出更多充電方案等,共同解決充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