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稅局規定,稅局容許買家在簽立轉讓契時提名一名近親,且該名近親不一定是香港永久性居,而僅需要支付「從價印花稅」。 但由於獲提名一方並不是「近親」,故並不跌入「從價印花稅」界別,且因本身屬「非永久性居民」,還需繳交針對海外客的「買家印花稅」。 如果同一個案,太太之前已經持有物業,並提名太太為「唯一購買人」。 此時丈夫要先支付「從價印花稅」,即「300萬元X1.5%」,相當於45,000元。 在新按保波叔計劃下,1,000萬或以下物業最多可借9成,1,200萬元物業則可借8成,但均需符合有關要求,例如申請時未有持有香港住宅物業、有固定收入、通過壓力測試等。 即使未能通過壓力測試,只要供款與入息比率不超過50%,申請人在原有的保費上另加15%按揭保險費,一樣可獲批高成數按揭。
- 不過有時政府會對此寬減,例如最新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各住宅物業單位於首2季的寬減額,上限是每季1500元,之後2季最多每季減1000元。
- 所以,就算是要撻訂,也盡量選擇在付細訂後大訂前,以減少自己的損失。
- 市場上所指的租金回報率,實際上多指「一年租金回報率」,即是「一年租金」相比樓價的比例。
- 下一步,你便需要計算一下,你打算向銀行申請的借貸年期長短。
- 計好數、揀好樓,下一步就是開始進入正式的交易流程。
- 「全包」指業主是否承包管理費,而「不包」則是管理費須由租戶自身負擔。
- 「補地價」的意思,是以當下的估值,指補回當初政府出售居屋單位時的折扣價。
除非你購買的物業已經大部分裝修好,普遍黎講買家都會需要執一執建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家。 除左裝修物料之外,由於人工越來越貴,裝修費用亦都不能睇小。 當然,單位裝修豐儉由人,有人可能覺得簡單執靚仔就好,亦有人會覺得買樓是一生的投資所以願意花錢做裝修,所以ROOTS上會同樣建議各位先去問多幾間裝修公司格價比較,無論是價錢還是裝修風格都揀啱心水才出手。 估價不足意思係銀行為物業作出的估值低於物業成交價。 這代表銀行批出的按揭貸款額會較買家預期低,導致買家需要付出額外資金用作首期成交物業。
買樓成本計算機: 按揭火險要幾錢?
變相這筆額外首期會變成準買家的額外開支,買家萬一沒有足夠資金就會面臨撻訂風險。 壓力測試:壓力測試是金管局現行規定,當利率上升3厘時,每月供款不得多於每月收入60%。 現時部份銀行仍會對首置人士進行壓力測試,現時一般按揭封頂息率2.5%計算,其壓力測試要求為$41,732,個案中的陳先生符合供樓資格。 任職銀行的陳先生月入4.5萬,現時租住荃灣中心單位,近日獲業主通知需要搬離單位,陳先生正掙扎究竟應該上車置業還是繼續租樓。 屆時需要在指定期限內,提交「IRSD125A」文件作退稅申請。 問題是,如果提名人並不是香港永久居民,而不是近親,又會怎樣處理呢?
- 兩者一二按供款相加,供款不得多於入息六成才可通過壓力測試。
- 根據現時稅制,轉售的物業持有期在36個月內,便要支付不同程度的額外印花稅。
- 不過銀行在計算壓力測試時,多數會用P按來計算,故一般「按揭計算機」都以此作準則。
- 因此在填表時,在「單位樓價」一欄,雖然你仍填上「6,000,000」,但在「按貸款額」一欄則需要手動輸入「5,697,000」。
- 在新按保波叔計劃下,1,000萬或以下物業最多可借9成,1,200萬元物業則可借8成,但均需符合有關要求,例如申請時未有持有香港住宅物業、有固定收入、通過壓力測試等。
我們希望透過一文來解釋「按揭計算機」的運作,在運用計算機前需預備的資料,以及有什麼地方需作人手操作,從而達至最精準的計算。 假如你有上車打算,就要計好所需資金,以訂立清晰明確的儲蓄計劃。 手上若有其他物業可考慮轉按套現額外資金,不過要留意自己收入夠唔夠過壓力測試。
買樓成本計算機: 【康城首都疑改主力牆】點解會發生? 按揭、轉手有何影響?
例如買家購買了一層價值600萬元的連租約物業,同樣地在填寫「單位樓價」上會填寫「6,000,000」;「按揭成數」則把橙色活動欄移至「50」而非「60」;在「按揭年期」一欄則把橙色活動欄移至「30」。 舉例,現時《胡.說樓市》的「按揭計算機」,就採用了「P-2.5厘」相當於2.5厘作為計算,也是市場的上限。 雖然在選擇按揭計劃後,後半部份的百分比是不會變動,但P卻會隨市況變化,一旦美國進入加息或減息周期,而香港銀行跟加或跟減,在「按揭計算機」上也需要作出調節。
支付保費有三種方法,第一種是一次過繳付,第二種則逐年繳付,第三種是向銀行加借並一次過支付。 一般情況下,若打算供款超過4年,一次付清保費會較為化算。 目前,本港住宅物業的從價印花稅的稅率劃一為15%,有關稅率適用於個人及公司購買住宅物業之交易,而獲豁免人士則僅需按照第二標準稅率繳交印花稅。 由於律師收費因應各律師行而有所差異,以上開支列表並不包括處理買賣合約、轉名契、按揭契等文件的收費及其他稅項,業主可自行與律師行商議。 若簽訂臨時買賣合約後14天內便簽訂正式買賣合約,需要簽訂正式買賣合約後30天內繳付印花稅。 由於女方並不是男方的近親、也不是香港永久性居民,但卻按業權比例繳付15%「新住宅從價印花稅」, 相當於「300萬X15%/2」,相當於225,000元,另繳付15%的「買家印花稅」450,000元。
買樓成本計算機: 按揭專區
因此,在填寫「按揭年期」一欄中,應把橙色活動欄移至「20」而非「30」。 所以在填寫「單位樓價」一欄,應該填上「5,000,000」,而非「6,000,000」。 待輸入相關資料後,螢幕下方會顯示一些數字,當中有一個數字必須特別留意,就是圖表中「每月還款額」。 買樓成本計算機2025 舉例,以600萬元的樓價,承造90%按揭,貸款金額為540萬元,以息率2.5厘計算,攤分30年作還款,如下圖般會顯示為每月供款額為「HK$ 21,336」。 由於你每月都會償還貸款,所以按揭貸款的利息會「息隨本減」,衍生出來的是當中每月的息本比例也有所不同。 因此,計算按揭借貸額、利息成本、每月供款等都是十分複雜的公式。
買樓成本計算機: 獨家A.I.按揭評估
「補地價」的意思,是以當下的估值,指補回當初政府出售居屋單位時的折扣價。 在一般情況下,付了細訂之後買家決定不繼續交易而撻訂的話,損失的就是3%的細訂訂金。 而如果付了大訂之後才決定撻訂的話,除了整筆訂金會賠上之外,如果賣家收回物業再重售而減了價的話,買家亦要補回當中的物業差價。 所以,就算是要撻訂,也盡量選擇在付細訂後大訂前,以減少自己的損失。 計好數、揀好樓,下一步就是開始進入正式的交易流程。
買樓成本計算機: 重點8: 持有非住宅、海外樓、車位 = 視作香港住宅?
不過銀行在計算壓力測試時,多數會用P按來計算,故一般「按揭計算機」都以此作準則。 現時市場上的「P按」息率多為「2.5厘」,所以在「按揭利率」一欄中打出「2.5」 便可以。 只是部份人在買香港住宅時,很多時會連同車位一併購入。 車位理應計算在「非住宅」的「印花稅」範圍,但如果同住宅一併購入又怎處理呢? 大前提就要視乎是用同一份文書來處理,還是分開兩份文書來處理。 如果買家是香港永久性居民、且在香港並沒有持有物業,購買一個住宅單位連一個車位時,只需按「從價印花稅」計算便可以。
買樓成本計算機: 壓力測試放寬後有什麼改變?
買樓是人生重要的投資,買家除了要預備首期外,還有一大堆雜費開支,小數怕長計。 買樓成本計算機2025 筆者列出主要支出項目,準買家入市前應計算清楚,免失預算。 至於不同的租戶對象,需求亦有分別,假如是情侶和在港工作外籍人士,一般對設計要求較高,偏好靚裝修單位。
買樓成本計算機: 大新保險「樂加家」家居保障 – 計劃B
例如單位月租是HK$10,000,樓價是HK$4,000,000,那一年租金回報率,即是3%。 理論上是可以,但為求保障,加上要經常與賣方聯絡、查清單位有沒有事故、洽談較佳的價錢等,建議最好交予專業的地產經紀處理。 屋苑的保安、會所管理等都是大家重視的地方,管理費都是不可小看的開支,一些一手樓每尺成4元,開頭又要付管理費按金(一般3個月)、水電按金,假設單位500尺,剩計管理費就要約2000元。 二手樓相對管理費較便宜得多,但保安管理、清潔服務等質素也不能要求很高。
買樓成本計算機: 重點2: 怎樣為「香港永久性居民」?
由於在目前的按揭政策上,容許買家在傳統銀行上,可以透過按揭證券公司加借高成數按揭上會,但前提卻需要支付一筆「按揭保費」。 「按揭保費」則視乎買家的按揭成數、按揭年期而有高低。 最重要是,這筆「按揭保費」,買家可以選擇一筆過找清、或加借在「按揭額」上分期繳付。 當然不是說你想借「90%」,銀行便會批出「90%」,背後主要視乎政策。 根據現時金管局的樓按措施,樓價少於1,000萬元的物業,銀行最高可以承造60%按揭;但1,000萬元以上的物業只可做50%按揭。 如果你本身並不是首次置業買家、購入的為連租約物業、或已成為其他人的擔保人,「按揭成數」還會進一收緊。
買樓成本計算機: 【精明消費】 公司已包醫保,還需私人買多份?
不論買賣,在與代理簽訂協議時,應訂明協議的有效期、佣金繳付時間,另外也要留意你所委託的形式是否獨家代理,如是獨家代理,就算你過程中經另一地產經紀賣樓,該名獨家代理也可能收取佣金。 另要留意委託代理是只代表賣家,還是同時代表買賣雙方? 後者的話,地產經紀要如實告知彼此,向雙方透露從另一方收的佣金金額或比率。
買樓成本計算機: 買樓成本計算機: 置業手冊
二按息率多數起首幾年較低,但餘下幾年較高,銀行會用後期較高息率加三厘計算。 兩者一二按供款相加,供款不得多於入息六成才可通過壓力測試。 坊間部份「按揭計算機」可以協助計算二按部份,但壓力測試一環,還需手動對「息率」作出調節。 律師費不能省,買樓過程中有不少文件要處理,一來律師會向土地註冊處做屋契註冊手續,開支一般不逾1萬。 根據條例,如果一名「永久居民」跟一名「非永久性居民」近親一起買樓,可照舊繳交「從價印花稅」。
值得注意,「近親」是有定義的,必須是「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姊妹」方受理。 正因為在購買香港住宅物業時,若符合早前說的「三大條件」,你只需繳交「從價印花稅」,否則會被要求徵收更高的「新住宅從價印花稅」。 但如果購買本港住宅物業,並不符合上述條件的話,你就要支付「新住宅從價印花稅」,即劃一15%的印花稅。 舉例,如果你並不是香港人、或者你已持有一層香港住宅,但現在又想多購一層物業,你也要繳付較高稅階的稅項。 買樓成本計算機2025 例如你購買一層300萬元的物業,你所需要繳付的印花稅就是「300萬元x15%」,也就是450,000元。 計算印花稅很簡單,只需根據下列的印花稅表,按照樓價及物業種類就可以得出應繳的印花稅項。
然而,雙職情侶和居港外籍人士,一般需要較彈性租期,業主或需每隔幾個月、半年或一年,就要尋覓新租戶,而每次放租,會衍生佣金及雜費。 雖然區內物業價錢或高於其他地區,但租務穩定,買入房間數目多的單位如 3 房,更可分租,進一步增加租金回報。 遇上撻訂並須重售單位時,由於樓價10%的大訂已袋袋平安,即使以較低價放售亦不會太蝕底,換樓客不妨把價錢將就一下,務求順利脫手。 假如手頭銀根緊絀的話,便要確保重售單位的成交期早於新購單位。 當然,部份人為免在遺產繼承上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很多人買樓時已傾向用「長命契」,即所謂「聯權共有」的方式來持有物業。 假如如果兩夫婦共同以「長命契」形式持有物業的話,雙方的業權及權益是一樣的,當其中一方去世,物業權益會自動轉移至其他聯權持有人身上,變相無須處理遺產承辦的問題。
不同貸款額,年期,按揭計劃有不同的按揭保費計算方法。 現時一般的按揭保費提供最高6-7折優惠,更可以借埋按揭保險費。 換言之,業主不需要額外準備一筆資金繳付按揭保險費用。 按現時的按揭指引,首置上車客買入800萬以下的單位可借最高9成按揭,假設購入700萬單位,一般地產代理收取的佣金都是物業成交價的1%,如果首期為80萬元,那要另外付8萬元作佣金。
買樓成本計算機: 【 租金回報率 】 租回報計算公式教學 及 買樓收租成本詳解
因此,在填寫「單位樓價」上會填寫「6,000,000」;「按揭成數」則把橙色活動欄移至「50」而非「60」;在「按揭年期」一欄則把橙色活動欄移至「30」。 部份「按揭計算機」還會把每月供款的開支,作出詳細說明,例如有多少供款,方便買家在置業後,決定把多少家庭開支投放供樓,方便作出長遠的財務規劃。 買家也可透過「按揭計算機」,計算出在兩年罰息期後,尚餘的貸款金額,有助規劃是否申請轉按,以及能否作出加按。
無論是購買一手樓或二手物業,難免要為家居粉飾一番,一般包括翻新、線灰、灰水、牆紙、地板、加裝電掣、入牆或掛牆傢具及廚具、更換門鎖、大閘等。 若簡單裝修僅需數千元便可,當然要全屋翻新包括換水喉、換渠和添置傢具,所需費用更高。 一般而言,按樓價約5至6%較為常見,如樓價約200萬元的二手物業,業主宜多預留10萬元作後備資金。 另須承造物業按揭,視乎借貸金額而定,向相熟律師行查詢,一般收費固定, 而行業競爭大, 有時可以議價。 律師費視乎物業成交價及樓齡而決定,一般為8,000 至50,000 元不等。
買樓成本計算機: 按揭息率7大分析
除了預備第一筆首期外,我們還要多支付約10,000元的律師費,購買二手樓也需預留樓價1%作為經紀佣金,以及買樓時也要繳付印花稅。 印花稅則視乎買家為首置客、還是已購入多於一層物業。 如果屬於前者,則按樓價有不同遞增;但屬後者的話,則需劃一繳付樓價15%的印花稅。 針對部份採用新按保的買家,按揭證券公司容許首置客在未能通過壓力測試下,可以在多繳付一成額外保費,而免卻壓力測試,而僅用供款佔入息比率作為審批準則。
根據稅務條例,只要「母公司」持有「母子公司」超過九成股權,就可以透過「注入資產」方式,把資產注入「母子公司」內,當中可以豁免所有稅項。 下一手買家,可以購入「公司股份」方式向「母子公司」買入資產。 因為「母子公司」只是「轉讓股份」,故只需支付很有限的稅項,變相成為合規避過15%「新住宅從價印花稅」的好方法。 假設買家新購入的物業為300萬元,由於舊居尚未沽出,故他需要支付100元的「新住宅從價印花稅」,但新居入伙後一年內,他成功沽出了舊居,故可向稅局申請退回多繳的稅項。 稅局會退回「450,0000元 – 100元」,相當於449,900元的款項。
買樓成本計算機: 【買樓開支2022】買樓要預多少開支? 地產經紀佣金、買樓律師費要多少?
「按揭成數」一欄中則把橙色活動欄移至「90」, 而「按揭年期」則橙色活動欄移至「30」。 買樓成本計算機2025 這名女子就是盲目跟風買房,300萬買房子卻要還貸款500萬,房子降價後連150萬都賣不掉,自己又得每個月還銀行利息,生活的壓力使她喘不過氣,可能工作一輩子也還不起,讓她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舊區舊樓本身有不少維修管理問題,更伏是市建局已放風將檢討七年樓齡補償機制,認為用7年樓齡計價作賠償成本太高,倒不如用這筆錢支持發展新土地,再以新地興建的住宅補償予舊區舊樓業主,意味原區安置或成歷史。
買樓成本計算機: More in 按揭指南:
因為根據條例規定,任何人以「遺囑」或「無遺囑」的情況下,繼承了物業並不需繳付「印花稅」。 只是如果他繼承物業後,他選擇再購入新物業的話,則會視為持有多於一層物業看待,需要繳付劃一15%的「新住宅從價印花稅」。 對於換樓人士來說,無論是「雙倍印花稅」及「新住宅從價印花稅」也屬於壞消息,只因如果他們選擇「先買後賣」的話,由於同時間會持有兩層物業,新購入的物業就需要繳交高達15%的「新住宅從價印花稅」。 買樓成本計算機2025 買樓成本計算機2025 政府為了激活換樓鏈,故容許換樓人士可申請退稅,在新購入物業簽定「轉讓契約」後的一年內沽出舊有物業,就可以申請退還多繳的稅項。 如果1,000萬以上物業,銀行理應銀行批出按揭成數為50%,但收入並不是來自香港,會先收緊一成至40%。 一般「按揭計算機」也假設買家為自住客,購入的也為「交吉」單位,但如果購入的為「連租約物業」,由於銀行會假設買家作投資用途,故不理銀碼多寡,「按揭成數」一律收緊至五成。
既然是否持有物業,會直接決定繳交「從價印花稅」,抑或更高稅階的「新住宅從價印花稅」,究竟怎樣決定買家是否持有多於一個住宅物業呢? 印花稅沒有特別註明什麼為之「單一物業」,但有說明如果「物業」本身涉及「天台」、「平台」及「花園」,一般來說會視為一個物業看待。 至於部份買家自製相連或複式,究竟會被視作一個單位、還是兩個單位呢? 聲明﹕ROOTS上會致力確保網站提供的資訊是最新及最準確。 網站所顯示的資訊或與金融機構或服務供應商之網站有所出入。
同樣地「近親」有定義,必須是「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姊妹」方受理,否則就要繳交更高稅階。 這種以「提名人」增持物業的做法,比起一起首由太太自己購入物業,要支付劃一15%的「新住宅從價印花稅」為低,可以說是條例賦予兩夫婦走灰色地帶慳稅的一種手法。 根據稅率,如果物業持有6個月或以內出售,就須繳付樓價20%的額外印花稅;超過6個月,但在12個月或以內出售,稅率為15%;超過12個月,但在36個月以內出售,稅率為10%。
大角咀海桃街便有一個現成例子,海明閣原先被剔出收樓範圍外,及後獲中標發展商南豐提出收購,因部分業主叫價太高告吹,現時海景閣被海桃灣三幢高樓包圍,成為大角咀的都市奇觀。 他補充,預計現時高息口負面因素會在2024 年時開始紓緩,吸引更多住宅及非住宅物業投資者重投地產市場。 買樓成本計算機2025 王兆麒並預計,今年餘下時間新盤反應會比二手盤好,部分發展商為買家提供財務計劃及回贈,變相降低買家入市門檻,中和加息帶來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