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產品和服務均由營運子公司提供或透過其提供,而非由 Cigna Corporation 提供。 鼻咽癌的臨床表現與腫瘤的侵犯位置有關,頸部淋巴結腫大最為常見,其次是帶血絲的鼻分泌物及痰﹑鼻塞﹑耳鳴﹑聽力減退及吞嚥疼痛等症狀。 如果腫瘤往頭骨侵犯,則會有偏頭痛﹑複視﹑臉麻及視力減退等症狀。
- 患者的頭頸部位接受放射治療後或會出現各種短期及長遠的後遺症。
- 鼻咽癌的診斷主要靠耳鼻喉科醫師用反射鏡檢查或鼻咽內視鏡檢查合併鼻咽部切片。
- 臨床上容易誤診的病人就是腫瘤往頭骨侵犯,臨床表現只有頭痛﹑眼睛酸痛、及視力減退等症狀。
- 倘若腫瘤伸延至髗骨底及腦部,可能引致頭痛、臉部感覺麻痺、複視及牙關緊閉等問題。
- 環境因素:某些生活和飲食習慣會增加鼻咽癌的風險。
CT掃描有較高的解析度,不僅能顯示鼻咽部表層結構的改變,還能顯示鼻咽癌向周圍結構及咽旁間隙浸潤的情況,對顱底骨質及向顱內侵犯情況亦顯示較清晰、準確。 本人明白上述資料之提交即表示本人同意信諾使用及/或轉移本人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並可收到有關其產品、服務及特別優惠的直接促銷資訊。 本人已閱讀及同意信諾之個人資料收集聲明及私隱聲明。 第四期如未發生遠處轉移治癒率可達60%以上,治療也是以合併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為主。 III 期:腫瘤已經侵犯到頭顱骨底和鼻竇處或頸部有對側淋巴結轉移的情形(且淋巴大小小於或等於六公分),沒有鎖骨上淋巴轉移。
鼻咽癌診斷: 鼻咽癌原因是什麼?
標靶藥物在鼻咽癌治療中的確切作用仍在研究中,當癌細胞擴散、復發或患者接受化療後腫瘤仍繼續生長,醫生便會考慮將標靶藥與放射治療或化療一同使用。 鼻咽癌診斷 鼻咽癌診斷2025 當然青壯年,尤其是男性,若發生頸部淋巴腺腫大,不明原因的流鼻血、鼻塞、耳阻塞、聽力障礙或頭、頸部疼痛,都應儘快就診。 鼻咽癌診斷 現代化放射線或合併化學治療也已大幅改善治癒率並降低如口乾、腦部壞死及牙關緊閉等併發症。
在過去的 鼻咽癌診斷2025 10 鼻咽癌診斷 年中,男性的發病率(經年齡標準化後)平均每年下降了 1.9%,女性則下降了 4.3%。
鼻咽癌診斷: 罹患鼻咽癌的原因為何?誰是高風險族群?
由於鼻咽的位置比較隱蔽,所以醫生需抽血液樣本以及用內窺鏡檢查鼻咽是否有異常,甚至有機會需抽取組織進行化驗。 雖然流鼻血、帶血分泌或任何鼻部徵狀,未必一定與鼻咽癌有關,可觀察 2 星期再決定應否求醫。 不過,如果徵狀持續出現超過 2 星期,或者同時出現耳鳴或聽覺失靈等病徵,甚至頸側淋巴結脹大,則必須儘快找耳鼻喉科醫生檢查,以免延誤。
- 另外,在鼻咽癌的治療中,標靶治療也可輔助放射線治療,以達到抑制癌細胞的功用。
- 在1981年至2018年期間,男女總年齡標準化死亡率都有下降趨勢。
- 鼻咽癌的臨床表現與腫瘤的侵犯位置有關,頸部淋巴結腫大最為常見,其次是帶血絲的鼻分泌物及痰﹑鼻塞﹑耳鳴﹑聽力減退及吞嚥疼痛等症狀。
- 目前第一期鼻咽癌的治療可單獨採用放射治療,但中晚期(即第二期、第三、及未發生遠處轉移的第四期)就需要併用化學及放射治療。
- 因此,臨床上對鼻咽癌的診斷,須依靠鼻後鏡或鼻咽內視鏡與醫學影像的幫忙。
青壯年,尤其是男性,若有頸部淋巴腺腫大,不明原因的流鼻血、鼻塞、耳阻塞、聽力障礙或頭、頸部疼痛,應找耳鼻喉科醫師檢查。 不要諱疾忘醫,若是等腫瘤侵犯顱內或骨頭,治癒的機會就大為降低。 鼻咽癌的分類依病理組織學、臨床表現、腫瘤形態而不同,臨床治療以國際間普遍接受的TNM系統分期。 T代表原發腫瘤在鼻咽部位向四面八方侵犯的程度,N代表有無頸部淋巴結轉移,M代表有無遠端轉移,共分四期,有不同的治療方式。 鼻咽癌的治療主要是化療和放療,通常第一期病灶局限於鼻咽部,可接受放療;第二和三期及四A期合併化放療;四B期因為出現遠端轉移,以化療為主。 鼻咽癌病人完成所有癌症治療後,還需要因應治療帶來的副作用和後遺症,接受各種復康支援。
鼻咽癌診斷: 鼻咽癌治療方法
五、預後: 鼻咽癌的死因主要是局部復發及遠隔轉移。 大約四分之一的病人會局部復發,其中四分之三於二年內發生。 約有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病人會有遠隔轉移,其中四分之三也發生於二年內。 鼻咽癌診斷 若發生遠隔轉移,依位置的不同,存活期平均為六個月到一年不等。 放射治療(俗稱電療)用高能量射線來殺死癌細胞,是鼻咽癌主要的療法。
鼻咽癌診斷: 潘懷宗/全身癱瘓卻仍有感覺,漸凍人比植物人痛苦!FDA批准全球唯一「漸凍症」新藥 症狀出現前先治療
2016年,本港共有805宗鼻咽癌新症,佔癌病新症總數2.6%,當中男性及女性分別佔599宗及206宗,比例約為2.9比1。 以每10萬人計算,男性的發病率為17.2%,女性則為5.2%。 鼻咽癌診斷 鼻咽癌是本港男性最常見癌症中的第6位;女性方面,則排行第16位。 鼻咽癌診斷 一般而言,40至60歲是鼻咽癌的發病高峰年齡,間中也會出現20至30歲的病例。
鼻咽癌診斷: 鼻咽癌概況
此外,病人在完成治療之後仍需定期覆診,監察治療後的身體狀況。 醫生會在不同情況下使用化療治療鼻咽癌,例如晚期鼻咽癌的首選治療方法為同步放化療,由於部分化療藥物能夠增加癌細胞對放射治療的敏感度,因此有助加強治療效果。 若癌細胞擴散到肺、骨或肝等遠端器官,醫生或會考慮單獨使用化療或與放射治療一併使用。 化療也可用於輔助治療,即放射治療後進行,減低復發風險;部份醫生也會採用誘導化療,即於同步放化療前先單獨使用化療。
鼻咽癌診斷: 放射治療
患者 一等親內的家屬得病機會為一般人的19.2倍。 其次是環境因子、鹽漬或煙薰的食物或燒香與抽菸都有報告認為與鼻咽癌有關。 然而,我們常見的病人是菸不抽、酒不喝,也未食用上述食物的人。 鼻咽癌診斷 至於EB病毒,我們可偵測到鼻咽癌細胞有EB病毒存在,幾乎每個台灣人都很早就感染過,身上也可能潛伏一些EB病毒。
鼻咽癌診斷: 鼻咽癌的復發機會
接著,可利用電腦斷層掃描,協助醫師了解癌症的原發部位、侵犯情形等重要資訊,讓位於鼻咽部的鼻咽癌變化無所遁形。 而其他癌細胞擴散的檢查,則包含核磁共振、正子掃描等。 鼻咽癌,是於鼻咽腔或上咽喉部位惡性細胞所形成的腫瘤,而且有機會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 根據香港衛生署數據顯示,鼻咽癌常見於華南地區,患者以男性居多,是20-44歲男性中最常見的癌症;不只是長者,中年人以至年輕人不可輕忽這種致命疾病。
鼻咽癌診斷: 相關產品
鼻咽癌主要用放射療法(Radiotherapy,俗稱電療)來治理,借輻射來殺死癌細胞。 但在電療的同時,也會兼用藥物來加強療效,亦即化學治療(Chemotherapy,化療)。 臨床上容易誤診的病人就是腫瘤往頭骨侵犯,臨床表現只有頭痛﹑眼睛酸痛、及視力減退等症狀。 病人常往返於眼科、神經內科之間,到頸部淋巴結腫大才得到確實的診斷。 鼻咽癌診斷 鼻咽癌診斷2025 因此,有上述症狀之病人,須考慮作鼻咽部之檢查,以確定是否罹患鼻咽癌。 它的發生原因仍不清楚,除了前面所說的種族、地區及性別因素外,遺傳因子也可能相關,患者一等親內的家屬得病機會遠高於一般人。
鼻咽癌診斷: 鼻咽癌檢查怎麼做?
這些追蹤檢查除評估治療效果之外,也可偵測是否有腫瘤復發或遠端轉移。 六、高危險因子及預防: 雖然前面已說過遺傳因素,食物中致癌物質與EB病毒可能與鼻咽 癌的發生有密切的關係,但是目前在台灣並沒有一個實際可行的 方法找出高危險群的人。 比較可行的,應是近親有鼻咽癌者應定期做耳鼻喉科檢查。 不抽菸可能也有幫助防止它的發生,最重要的,應是早期診斷,正確治療,早期鼻咽癌痊癒的機會十分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