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即鼻咽內的表層細胞出現惡性變異,並產生惡性腫瘤。 鼻咽位於鼻腔盡頭及喉嚨上端,難以用肉眼觀察情況,必須使用特定儀器進行觀察,因此病人較難在早期察覺,影響治癒的機會。 鼻 咽 癌 在 ICD 第 九 次 修 訂 本 中 編 碼 是 147 , 而 在 第 十 次 修 訂 本 中 編 碼 則 為 C11 。 香港鼻咽癌2025 絕大部份患者會進行體外放射治療,利用高能量X光線將癌細胞殺死,達至根治療效。 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療的過程不會感覺任何痛楚,亦無須接受麻醉或住院。
- 二 零 零 一 年 及 以 後 的 數 字 未 必 可 與 以 往 年 份 根 據 ICD 第 九 次 修 訂 本 所 編 製 的 數 字 互 相 比 較 。
-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SRT)同樣具備強度調控及影像導航的元素,能精準以高劑量照射腫瘤,避免影響週邊的正常組織。
- 一些常見的短期副作用包括皮膚紅腫或起水泡、噁心嘔吐、疲勞、口腔潰瘍、吞咽困難、聲音嘶啞及味覺喪失等,長遠後遺症則包括聽力或視力下降、甲狀腺受損、腦下垂體受損、頸動脈損傷等。
- 倘若在沒有傷風冒感情況下持續出現單側耳朵發炎的情況,建議作進一步檢查。
- 就沒有任何鼻咽癌病徵的人士而言,現時沒有足夠證據顯示,上述篩查對他們有明顯效益。
- 視乎神經損傷的程度,這些手術後遺症有可能在數個月後消失,但亦有可能屬永久性。
- 鼻咽癌病人完成所有癌症治療後,還需要因應治療帶來的副作用和後遺症,接受各種復康支援。
隨著近年放射治療的精準度大幅提升,鼻咽癌患者較以往承受較少的副作用,而各種副作用亦有相應方法舒緩,詳情可諮詢醫生意見。 香港鼻咽癌2025 有鼻咽癌家族病史的人士,建議可透過抽血定期進行早期鼻咽癌篩查。 當然,我們亦需要保持運動習慣,飲食均衡,以預防患上任何種類的癌症。
香港鼻咽癌: 香港綜合腫瘤中心 ( 香港島 )
鼻咽癌的確切病因未明,但相信與EB 病毒(EBV, Epstein-Barr 香港鼻咽癌 Virus)感染有關。 EB 病毒有可能引致傳染性單核白血球增多症,但人體的免疫系統一般能夠識別和消滅病毒,而患者在康復後亦甚少留下長期的後遺症,也不會因此而患上鼻咽癌。 不過,在某些罕見情況下,EB病毒的DNA會與鼻咽細胞的DNA混合,病毒基因會指令鼻咽細胞異常分裂和生長,引發癌變。 鼻咽癌的病發率有地區性,中國尤其華南、廣東地區一帶的病發率明顯較高,故鼻咽癌也有「廣東癌」之稱。 在香港,鼻咽癌男女比例約為3:1,男性患病風險較高。 在2018年,本港有超過830宗鼻咽癌新症,其中男士個案錄得逾600宗,在男性常見癌症中排行第六位,死亡個案排行第八 。
例如,部分研究推論高鹽醃製的鹹魚和鹹肉或會增加EBV引致鼻咽癌的能力。 香港鼻咽癌2025 研究表明,以高鹽醃製方法保存的食物,可能會產生一種有害的化學物質,破壞身體的DNA,而受損DNA會改變細胞控制其生長和複製的能力,增加癌變風險。 現時較常用的方法是強度調控放射治療,可將輻射劑量精確地射向惡性腫瘤,從而降低對周邊正常組織的影響。 體外放射治療則是透過高劑量的放射線殺死癌細胞,並無入侵性。 治療鼻咽癌一般有三種方法,分別是放射治療、化學藥物治療及外科手術,某些病人需同時進行超過一種治療。
香港鼻咽癌: 鼻咽癌分期
做手術前,想準確計算保險賠到幾多其實並不容易,因為大部分私家醫院都將手術費用分為「醫生費」及「醫院費」。 而且每間醫院對於這兩項收費的定義都有少許不同,不代表埋單時只會收你「醫生費」及「醫院費」。 由 二 零 一 七 年 至 二 零 二 零 年 與 人 口 有 關 的 數 字 已 作 出 相 應 修 訂 。 EBV血清測試是目前最常見的鼻咽癌篩查方法,但假陽性比率由2%至18%不等;鼻咽癌基因篩查靈敏度達95%以上,惟特異性有限。
根據醫院管理局香港癌症登記處的數據,2019年新增病例791例,其中男性588例,女性203例,男女比例約為2.9比1。 在75歲之前, NPC 的累積風險是男性 88 分之一,女性 317 分之一。 由 二 零 零 一 年 起 , 疾 病 及 死 因 分 類 乃 根 據《疾 病 和 有 關 健 康 問 題 的 國 香港鼻咽癌 際 統 計 分 類》(ICD) 第 十 次 修 訂 本 。 二 零 零 一 年 及 以 後 的 數 字 未 必 可 與 以 往 年 份 根 據 ICD 第 九 次 修 訂 本 所 編 製 的 數 字 互 相 比 較 。 至於有家族病史的高危人士,曾有研究顯示,每年進行EBV血清檢測和鼻咽鏡檢查,可提升於第一期確診的比例,但也有説法指相關研究欠缺嚴謹標準,建議高危人士諮詢醫生意見,了解篩查的詳情和利弊。
香港鼻咽癌: 鼻咽癌的預防方法
就沒有任何鼻咽癌病徵的人士而言,現時沒有足夠證據顯示,上述篩查對他們有明顯效益。 醫生會透過臨床檢查,觸摸頭頸位置是否有異常,例如頸兩側、淋巴位置是否有腫塊;血液測試則檢查身體是否存在抗EBV病毒的抗體。 請留意,大部分醫院提供的都是 2020 年之收費,因為每年都有醫療通脹,統計數字未必反映現時費用。 講到尾,想準確預算手術收費,始終都要各醫院索取一份詳細收費列表。 電腦掃描利用較强劑量的X光射線,從多角度拍攝人體内部影像,再由先進的電腦技術合併多組極薄的橫切面影像,組成清晰的三維影像,以顯示身體內器官的狀況。 請注意,我們網站所有的醫學文章已經過醫生的專業審查。
香港鼻咽癌: 我們提供耳鼻喉專科服務
完成治療後也可考慮進行一次牙科檢查;聽力、言語和吞咽情况等可能受治療影響的部份,情況也需密切注視,若發現治療副作用持續未有改善,甚至有新的症狀出現,病人應盡快告知醫生,並作進一步檢查。 患者的頭頸部位接受放射治療後或會出現各種短期及長遠的後遺症。 一些常見的短期副作用包括皮膚紅腫或起水泡、噁心嘔吐、疲勞、口腔潰瘍、吞咽困難、聲音嘶啞及味覺喪失等,長遠後遺症則包括聽力或視力下降、甲狀腺受損、腦下垂體受損、頸動脈損傷等。
香港鼻咽癌: 鼻咽癌
雖然近二、三十年鼻咽癌發病率持續下降,但在 20至44 歲的年輕男性之中,鼻咽癌依然位列常見癌症首位,情況不容忽視。 鼻咽癌 香港鼻咽癌 (Nasopharyngeal Cancer, NPC),是香港最常見的頭頸部癌症,當中,男性比女性發病率高出三倍,發病高峰年齡為五十至六十歲。 鼻咽癌的期數可分為第一期至第四期,數字越大表示癌症蔓延的程度越高。
香港鼻咽癌: 鼻咽癌治療方法
如發現腫瘤,醫生便會切除一小塊活組織,再用顯微鏡觀察組織是否為惡性。 患者亦可能需要抽取血液樣本,以量度血清中的EB病毒抗體水平。 若病人的頸部曾接受放射治療,每年需要檢查一至兩次甲狀腺功能。
香港鼻咽癌: 鼻咽癌治療後的跟進
由於鼻咽附近有多條重要神經,令手術難度增加,一般會以放射治療作主要治療方案。 復康護理計劃能讓病人對日後的復康進程更加清晰,加強對疾病掌控的信心。 部分研究顯示,鼻咽癌的區域性與當地飲食習慣有關,例如華南地區較常進食含鹽量高的醃鹹魚和鹹肉,而這些飲食習慣都會增加患鼻咽癌風險,但當飲食習慣逐漸西方化,鼻咽癌的發病率便有所下降。 研究亦發現部分飲食習慣,如攝取較多堅果、豆類、水果和蔬菜,少吃乳製品和肉類的飲食,有助降低患鼻咽癌的風險。 由於鼻咽附近有許多重要組織及神經,一般都不會用外科手術來醫治鼻咽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