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坊間有販售艾灸相關產品,但不建議自行使用,因為有些人體質並不適合,甚至會過敏,應諮詢中醫師,由專業人員協助使用。 此外,可在冬至後的3個9天敷貼「三九貼」,運用辛溫藥物刺激穴道,達到溫養經絡、保暖去寒之效。 中醫講究「藥食同源」,如果不是真寒底,只是容易手腳冰冷,最常用的方法是喝「薑茶」來改善。 趙品諭另提供一道簡易茶飲,以土肉桂葉為主角,和肉桂同樣具有驅寒溫陽之效,不但容易取得,劑量較為溫和,可搭配魚腥草或金銀花,降低辛辣度。 白天飲用適量為佳,不宜晚上喝,以免太刺激導致失眠。 陽氣不足可顯現在身體各部位,像是胸悶、脹氣腹瀉、頻尿夜尿、關節肌肉僵硬痠痛、憂鬱不好動、女性生理期不順等等。
- 非常一般來說,一個怕熱的人身體總體偏熱、怕冷的總體偏寒,所以民間才有「寒底熱底」的說法,因為用「怕冷怕熱」就只能大概而言了。
- 重度寒底:若寒底組得分等於或超過7,那就屬於重度寒底了。
- 不少女性在月經期間會有經痛困擾,她們大多會喝薑茶來舒緩不適。
不過,趙品諭說,「寒底」的嚴格定義是指罹重病、長年痼疾、手術多次、年老體衰等身體機能退化。 如果只有冬天手腳冰冷,夏天和正常人一樣,算是亞健康狀態,不全然算是寒底。 中醫看「寒底(又稱冷底)」體質,與陽氣不足有關,通常會從脾腎著手來增強陽氣,除了使用藥材與針灸來改善,冬天應早睡晚醒,避免陽氣過度耗散。 寒底人士一般表現:手足冰冷、面色光白、口淡不渴、喜熱飲、小便清長、大便
寒底: 健康要闻
實際上,一個人可以同時怕冷又怕熱,這類人冬天夏天也不喜歡,一年只喜歡春秋二季,其實這類人算是佔人群裏的大多數吧! 中成藥金花清感顆粒可治輕微或初期感冒,及減輕喉嚨痛和輕咳症狀,適合熱底人士。 但因含麻黃,故心臟病患者和心率過高者不適合服食。
- 寒底:怕冷,吃生冷寒涼食物後會肚痛、頭暈、胃痛,但吃辣椒、咖喱、胡椒後身體溫暖得來又舒服。
- 人本身也有熱、寒、平性,即俗稱的熱底及寒底,熱底人進食溫熱食物較易出現熱症,寒底人進食寒涼食物則較易出現寒症,可是單一屬性的體質現時已很少見,應該更留意其他的因素。
- 所以當身體偏熱,宜食用清熱食材如金盞花、羅漢甘果、菊花等。
- 每個人都有一種主導體質,但並不侷限於只有一種體質。
- 來自健福堂的崔鈞棋中醫師指出,其實中醫看體質並非非熱即寒這樣簡單。
若長者患上風寒感冒則可服食含川芎和生薑等配方的中成藥人參敗毒散,因該藥有扶正驅邪作用。 至於患風寒感冒並濕氣重和易有胃部不適者,較適合服食蒮香正氣片,因其性質溫和,寒底人士可服用。 寒底 寒底2025 朱續說,如是寒熱夾雜的混合體質,可經中醫師指導下一同服食蒮香正氣片和連花清瘟膠囊,用作治療感冒和喉嚨痛。
寒底: 癌症前兆 中醫:看臉就知道!鼻子偏紅=脾胃出問題?附3大保健穴位
此外,亦應多休息、少熬夜和禁房事,讓盆腔獲得充分的休息。 如果是經血量時多時少,月經來睡眠就不好,總是覺得下腹腫脹,通常是屬於壓力大而導致肝氣鬱滯的體質。 一些疏肝理氣的中藥,例如柴胡、郁金、香附能讓月經排得更順。 而顏色鮮紅,量多,月經總是來個沒完則是偏熱的體質,使用牡丹皮、仙鶴草、槐花等涼血的中藥有效調整月經的經血量。
寒底熱底本身不可能存在的原因,首先所謂「底子」,是指一個人的根本、本質,而中醫認為健康人應該是不寒不熱的平和狀態,說寒底熱底就好像每個人的體質總是非熱即寒的二分法。 底子的說法就像是生肖、星座、八字那樣,天生出來就決定了一世,以後不能改變,可是中醫對於人的寒熱體質理解,是認為可以變化的,並非機械化的命定論。 寒底熱底這種說法,是香港民間的用語,本非中醫詞彙,只是因為民間用多了,中醫師也只好拿來解釋一番,就好像「躁底」本身只是形容人很容易生氣的「潮語」,現在卻真有些人以為是一種體質底子。 而兒茶素中的ECGC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菌的功效,同時有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和血脂的作用,可保護心臟健康。 如能根據個人體質選用相應的飲食方法,可達到防病養生的目的。 如對自己的體質或飲食調養方法有疑問,應諮詢中醫師的意見。
寒底: 食療
當知道自己體質傾向,便較能預計自己容易患哪類疾病。 適合熱底人士的蔬果:莧菜、苦瓜、芹菜、菠菜、大白菜、蓮藕、馬蹄、綠豆、粟米、香蕉、雪梨、蕃茄、柿子、甘蔗、西瓜、楊桃、山竹、檸檬、哈密瓜。
所以當身體偏熱,宜食用清熱食材如金盞花、羅漢甘果、菊花等。 寒底2025 如當刻身體偏冷,宜食用提溫食材如薑,杞子,桂圓等。 寒底2025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講師李宇銘醫師指出,大部份人嘅體質係混合性,唔係只有寒或熱,同一個人身體可以「寒熱並見」✅,如「上熱下寒」,或者「胃熱脾寒」、「腸熱宮寒」。 中醫的說法是「肥人多痰濕」,意思是縱使「肥底」人士每天食量正常,但由於身體機能比其他人慢,加上平日又不愛運動、不常出汗,故容易「聚濕生痰」積聚脂肪,正如坊間所言,「飲水都肥」。 濕底又可分為「濕熱」和「痰濕」兩種,「濕熱」人士面有油光﹑口苦﹑脷黃且咸﹑容易出暗瘡﹑疲倦﹑大便黏稠﹑小便量少且黃﹑如廁時會感到赤痛﹑婦女帶下偏黃。
寒底: 身體好,只是稍偏寒或熱
體型較瘦、虛寒體質的女生最容易出現手腳冰冷的情形,因為這類體質人士的末梢血液循環較差,體溫調節的機制紊亂,而手腳冰冷正是自律神經功能調節不順暢,血管變細所引起的。 而且腳趾、膝蓋、肩膀和手指等部位,屬於運動較多的關節區,脂肪較少,熱度容易散失。 加上室內活動多數夏季有空調、冬季有暖氣,有些女性更無論夏季或冬季都喜愛穿著短褲或短裙、飲凍飲,不知不覺中就被寒氣入侵,體質更虛。
寒底: 中醫健筆|湯水推介 – 鱔魚煲豬腎
屬寒的就要避免進食寒涼生冷的食物,選擇溫熱祛寒的食物,如生薑、羊肉、黑豆、蓮藕、韮菜。 值得注意的是,人是一個複雜的個體,許多時候一個人的體質並不是單純熱或單純寒,而是寒熱夾雜。 例如有「上熱下寒」、「上寒下熱」、「外熱內寒」及「外寒內熱」,還有「真寒假熱」或「真熱假寒」。 一般市民其實也可以通過日常生活的觀察,大概分辨出自已的體質是寒底還是熱底。 「痰濕」人士容易感到疲倦乏力,中醫角度來說就是聚濕生痰,故此容易變胖,脂肪容易積聚在腹間形成中央肥胖﹑口苦﹑多汗且黏﹑多油脂粒,嚴重者會感到胸悶﹑多痰﹑鼻水倒流。
寒底: 茶類4. 青茶 適合所有體質
平时喜欢喝凉水,还有口干舌燥、脸色红赤、容易烦躁、便秘、皮肤干燥、毛发干枯等表现。 嚴浩又指「假寒底」的人怕冷,不過卻容易出現身體內熱,另外還有容易嘴潰瘍、爆暗瘡、失眠、牙痛、 寒底 牙肉發炎、排便困難,更有可能會出現口乾舌燥、 脾氣暴燥、情緒容易失控等徵狀。 如果是宮體偏寒的女性,經量較少,經血顏色比較暗和淡色。 而且暗色的血塊會比較多,因為暗意味偏寒、淡色則是偏氣血虛通常是用溫理藥,如肉桂、乾薑、小茴香。
寒底: 嚴浩:「假寒底」連薑都不可吃! 體質判斷法+3大泡茶偏方 必試酒釀龍眼
另外,據古醫師觀察,「痰濕」人士多愛吃肥膩食物,故「肥人多濕底」這說法不無道理。 本港第五波疫情嚴峻,不少市民搶購中成藥如連花清瘟膠囊、銀翹散解毒片等自救。 大多數人都認為茶類是水以外最好的飲品,無糖低卡,既有助消滯,又有保健作用。 但原來不同的茶也有不同的性質,並不是每一種都適合所有人的體質。 想選對適合自己體質的茶飲,先來看看營養師的解析,從紅茶、綠茶、黑茶和青茶大找你的專屬茶。 中醫也會以艾灸方式來溫熱穴位以增強陽氣,將艾絨放在肚臍附近的「氣海」及「關元」穴,每次灸20至30分鐘,2、3天灸一次,寒底的人可以每天灸。
寒底: 體質點樣分 你是「熱底」還是「濕底」?
熱底:怕熱、愛冷飲;易皮膚紅、面油多、長暗瘡、易上火;長口瘡、喉嚨痛、易便秘。 黑茶性質溫和,有暖身的作用;是後發酵的茶葉,即存放時間愈久,發酵程度愈高,因此含少量兒茶素,抗氧能力較低;相反單寧酸含量愈來愈高,刺激新陳代謝,幫助消化去油膩,有降脂減肥的作用。 有指多飲綠茶能加快燃燒卡路里,原因是綠茶含有單寧酸,能有效地促進新陳代謝;而發酵程度愈低的茶葉,單寧酸含量愈多。
寒底: 中醫健筆|到底你屬熱底還是寒底?中醫九型體質逐個睇(一)
不少女性在月經期間會有經痛困擾,她們大多會喝薑茶來舒緩不適。 中醫認為生薑味辛性溫,有祛風散寒、發汗解表、溫中止嘔的作用,熬煮成薑茶適度飲用,有溫經散寒、舒緩疲倦感的功效。 中醫認為經痛主要是氣血運行不通暢或氣血虛弱,再者經痛可分虛證與實證,並不是每個人經痛喝薑茶就會改善,通常氣虛和血虛體質較適合飲用。 食材最基本分為五類:寒、涼、溫、熱、平,是根據進食後身體出現的不同反應而歸納出來,並不能單單以食材外表、種類、溫度等斷定。 寒涼的食材進食後會感到涼快,例如西瓜、刺身、沙律等;很多人認為寒涼指的是生冷食物,其實常見的麵食及大部份蔬果類也屬寒涼,寒和涼的分別是寒比涼更涼。
寒底: 冬天、經期多吃溫熱食物
經常聽身邊很多女性朋友說無論夏季或冬季都會手腳冰冷,這是體寒表面徵狀。 體寒,也就是一般所俗稱的「寒底」,屬中醫所說的「虛證」。 體寒乃百病之源,若不好好保養,易導致精神差、四肢疲倦、周期不適、面色發黃、頭暈眼花、長痘痘等。 朱醫師指,若寒底人士要治療風寒感冒,可考慮服食荊防敗毒散,相反,若熱底人士服食則會加重症狀。
寒底: 中醫健筆|1. 平和型
古醫師認為「寒底」﹑「熱底」只是一個籠統的體質分法,其實同一個人可以同時擁有兩種體質,例如:容易喉嚨痛的人亦可以怕凍和容易着涼。 如不及時補養、調節和調理身體所需,任由虛證進一步發展,對健康不利。 而「假寒底」的人會上身熱得出汗、 下身發冷,體溫像分成上下兩截一樣,不過同時皮膚表層卻冷到起雞皮,有這些感覺全因下肢血液循環一般,血液只在上半身運行打轉。 所以定立食療餐單時,應多向專業人仕了解,以免造成反效果。 紅茶葉經過長時間發酵,只含少量抗氧化的兒茶素;但含量較多咖啡因,有利尿、有活血提神的作用;同時可刺激胃液分泌,幫助消化和消滯。
寒底: 月經量多體質偏躁的患者
香港註冊中醫學會永遠會長朱恩解釋,由於其成分含寒涼中草藥金銀花、連翹、大黃和板藍根等,故不適合寒底人士服食。 寒底 要預防經血排不乾淨,首先是經期間不要吃冰,以免冷溫度刺激子宮收縮,增加寒凝胞宮的症狀。 寒底2025 還有經前體質易化熱,故此飲食方面應儘量清淡,也避免進食燥熱的食物,例如麻油、薑母鴨、羊肉爐和辛辣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