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舊十字型大廈本來是為出租公共房屋而設計[19][20][21][22][23][24][25][26],不過因居屋計劃反應熱烈才決定將絕大部份樓宇轉作居屋發售,祇有類似居屋版本的新田圍邨裕圍樓樓宇是維持出租之用。 2017年10月起,房委會進一步收緊富戶政策,租戶的每月入息上限定在入住公屋入息限額5倍,資產上限則定在入住公屋入息限額100倍,其中一項超標便要搬走;又或只要有一人持有本港的住宅物業,亦要搬走。 公屋人數 不過,所有成員均年滿60歲或以上住戶,或全部成員均領取綜援,可獲豁免。
房委會公布最新統計數字,全港現時有127.2萬伙公營房屋,而私樓有164萬伙。 雖然公屋細單位的比例有增幅,但公屋租戶的人均居住面積平均數卻比5年前及10年前增加,達145平方呎。 另外,公屋每平方米的租金加幅「跑贏大市」,較五年前升36%,但整體租金水平仍遠比私樓低,只是私樓租金5分之1左右。 房委會在1987年起實施「公屋住戶資助政策」(俗稱「富戶政策」),向不再需要資助的住戶減少房屋資助,以鼓勵富戶遷出公屋單位,確保公屋資源合理分配。
公屋人數: 項目編號
現時36年或以上樓齡的公屋單位經已達到了24.1萬個,較5年前的11.4萬個的數據翻超過1倍。 就行政长官于《2022年施政报告》宣布推出新的「公屋综合轮候时间」指数,请参阅房屋局网站的相关页面。 梁振英在2012年接任行政長官後,雖然將房屋問題視為「政府施政的重中之重」,但是在其任內公屋短缺情況仍然繼續惡化。 在香港樓市於2000年代後期再度大升之前,「八萬五」政策是董建華被批評多的政策之一,當時不少人認為「八萬五建屋計劃」是樓價下滑的元兇,希望政府修訂這項政策,遏止樓價下跌。 若沒有妥當填寫及╱或簽署申請表及聲明書╱未能提供所需有關證明文件和聲明書╱申請被審核為不符合資格,申請表及文件將會被退回,並夾附退表解釋信,通知申請者退表的原因,申請個案便告完結。
- 至於位於順安校舍的兩個項目,他希望政府可以配合東九龍捷運順安站一併興建,避免進一步加重四順區的交流負擔。
- 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5.6年,當中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3.3年[3]。
- 但亦有網民表示「出面私樓200呎都要幾百萬,300幾呎月租2千幾,OK啦」、「包廚房,獨立廁所點都好過劏房啦」。
- 在2018年,居住在各類型公共房屋的市民佔香港人口44.6%[1](不包括限制期滿,可在市場自由買賣的居住單位)。
- 「簡約公屋」造價為人詬病,房屋局最新宣佈調低預算,由於首批項目回標價低於估算20%,節省30億元,當局相應調低第二批項目涉約1.3萬伙預算15%至98.4億元,調低約16.9億元,即整體共節省46.9億元。
- 但由於政府把部份資源撥到「資助出售單位」當中,使公共租住房屋的興建數量明顯下降,由十年前的11,186間降至今年度的6,261間。
- 「十年建屋計劃」改變過去香港政府對房屋建設的態度,由重量變成重質,注意各屋村的設施及環境。
- 而在2020年尾,政府更明確表示無意提升建屋設計水平,顯示公營房屋的設計不再從用家角度出發。
樓主指出,該單位因有1名老伯「空中飛人」變成「凶宅」,但由於屋邨方便小朋友上學,仍感恩能夠「畢業」,「本身住開元朗十幾年,希望大家都早日安居」。 公屋人數2025 如公屋租戶/中轉房屋持證人在兩年內被扣滿16分,其租約會被終止。 從照片可見,單位客廳寬敞,有良好採光,樓主又表示,除了廚房、廁所外,已經間好2個房間,廚櫃、地板齊全,基本上可立即入住。 公屋人數 公屋人數 俊宏軒原本為私人參建居屋,受02年11月居屋無限期停售及停建政策影響,房委會須斥資向發展商回購,並轉為出租公屋,是本港用料最貴、最豪華公屋。
公屋人數: 消息人士:蓮塘尾項目成本效益相對較低
香港公共房屋可分為出租永久房屋、資助出售房屋、出租臨時房屋數種,主要由香港房屋協會(房協)及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提供(後者由房屋署管理)。 在2018年,居住在各類型公共房屋的市民佔香港人口44.6%[1](不包括限制期滿,可在市場自由買賣的居住單位)。 截至2019年3月底,全港共約有二百萬人居住在位於全港各區約799,000個房委會的公屋及中轉房屋單位[2]。 在2020年9月底,約有 宗一般公屋申請,以及約 宗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 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5.6年,當中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3.3年[3]。 房屋局今日(11日)向立法會提交文件,申請第二批簡約公屋的撥款,指由新世界借出的上水蓮塘尾土地,因成本效益相對較低,故以其他選址更佳的項目取替;當局早前已就第一批簡約公屋招標,回標價錢較原先估算減少30億元,減幅為20%。
- 消息指,第二批簡約公屋仍可維持1.3萬個單位,整個簡約公屋的單位中,93%位於市區及屯門,稱「選址只會更加好」。
- 特首宣佈針對事件,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並抽驗了45條2005年後落成的公共屋邨,共3806個水樣辦,以及138條2005年前落成的屋邨共2639個水樣辦。
- 近年,因應非標準設計大廈面世,房委會在規劃屋邨時亦會將康體及兒童遊樂設施甚至花園及屋邨廣場等休憩設施與住宅大廈一同因應地盤微氣候等數據而作出適當的設計,使新落成的屋邨的環境較以往更佳。
- 若公屋居民收到房署的遷出通知書便須遷出,設1年寬限期,亦設有上訴機制[16]。
- 除此之外,香港政府亦推出小家庭單位大廈及長者住宅以應付特別需要。
排頭幾名的白表單身人士,仍有些微機會購得三個新界屋苑的一房單位,或啟翔苑開放式單位。 假如白表核心家庭全數獲邀,即有96% 公屋人數 (即1 – 1/23.4) 的白表核心家庭放棄揀樓,才會輪到白表非核心家庭第一人開始揀樓。 因此,筆者一直認為白表非核心家庭從來都是陪跑份子,揀樓機會微乎其微。
公屋人數: 啟鑽苑啟宏閣&啟雋閣 市區 鑽石山
同時配合完整的城市發展,重建徙置大廈,積極發展新界的新市鎮,旨在分散人口到新市鎮居住,以解決市區人口過分擠迫形成社會不安定的問題。 香港很早已有為低收入居民設置出租房屋,初期多由志願團體提供,例如於1948年成立的香港房屋協會及於1950年成立的香港模範屋宇會,香港政府只是提供土地。 1973年,為了配合十年建屋計劃,房委會成立並且取代屋建會,徙置事務處及市政事務署轄下的屋宇建設科則重組成為房屋署。
消息人士又稱,會根據建築署最新估算,簡約公屋的高層樓宇的平均單位造價,可由今年初估算的約65萬元下調至約59萬元。 連任的觀塘區議員符碧珍表示,雖然支持簡約公屋政策,而順安邨兩間校舍改建簡約公屋,料增逾700人口,對地區構成壓力,要求政府在邨內加設濕街市,並改善現時新清水灣道的塞車問題,才可達至雙贏,否則未必得到居民支持,「(項目)冇咁順利去推行」。 另外,房委會報告中顯示,按年三月底的平均月租,港島、九龍、新界三區的房委會公屋單位每平方米租金在十年間平均上漲超過60%。 而私人永久性房屋租金方面,70平方米以下的單位按年第一季的平均月租則在十年內增長約39至58%。 在2021年第二季獲編配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約3,400宗,當中獲編配的長者一人申請約500宗。 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較上一季(即2021年3月底)上升了0.1年。
公屋人數: 房屋委員會為公共屋邨項目試行環保措施
近日有大埔街坊於Facebook群組發文,指輪候公屋7年半,近日終於「畢業」,首派由居屋轉成公屋的天水圍俊宏軒,單位光猛寬敞,已間好2個房,有齊廚櫃、地板,不少網民都大讚是「筍盤」。 第二批簡約公屋涉及4個項目,分別為上水蓮塘尾、屯門第54區、柴灣常安街/常平街,以及屯門小欖樂安排,合共涉及約1.3萬伙,當中部份前期撥款已於今年初連同第一批項目申請。 經民聯議員林健鋒支持在空置校舍興建簡約公屋,一來屬政府土地,二來已有基本框架,可縮短建造時間,最重要是善用資源,讓等候上樓的市民盡快離開不適切的居所。 此外,新增加於馬鞍山恆光街,鄰近港鐵站的用地,提供約860單位。
公屋人數: 出租公共房屋
香港公共房屋的發展,起因非單是政府仁慈施政,也有方便管治(去除市民不滿)等等政治考慮。 香港公共房屋的發展,既壓低基層生活負擔、又提供穩定廉價勞工促進出口工業的發展、還有利可圖(包括:政府透過清理寮屋,獲得大量的土地以作發展);是政府對社會資源的重新分配工具,也是對整體社會的直接投資,更是經濟收益的來源。 香港公共房屋的發展,回應當代市民的生活需求,亦順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構成香港文化部份(如:屋邨文化)。 公屋人數 香港的公營房屋計劃早於1920年代構思,但是因為全球經濟衰退而未有落實;1930年代,肺癆肆虐香港,使到政府重新研究房屋發展的方向,還發表了附有公營房屋設計藍圖的房屋發展建議報告,豈料報告發表後不久,日本侵略中國,其後更南下佔領香港,計劃再度告吹。
公屋人數: 最新2021公屋預派一覽
香港房屋委員會接收了所有徙置大廈、10個屋建會廉租屋邨和17個政府廉租屋邨,合稱為公共屋邨,由房屋署統一負責管理及規劃。 約3萬個「簡約公屋」單位總工程費用將會下調,房屋局最新文件顯示,由於第一批項目的回標價比原先估算減少了約30億元,佔比約20%,第二批項目工程總撥款可由原估算的約115.3億元,調低約16.9億元至約98.4億元,減幅約15%。 而「簡約公屋」最新總預算為約247.5億元,較今年2月估算的約264.4億元,調低16.9億元,減幅約6%。 因公營房屋和新市鎮都是政府為中產階級及基層市民而設,對於私人樓宇投資者缺乏吸引力,人口分布和房屋需求仍較集中在市區,令「十年建屋計劃」未能完全達到預期的效果。 故政府在1987年重新檢討城市的發展策略,提出「長遠房屋政策」,增加資助購買居屋的機會(例如將部份在建,甚至已完工但未編配的Y型公屋大廈改作居屋),擴展重建舊區計劃和充分利用私人樓宇資源。 這時候沙田新市鎮、荃灣新市鎮和屯門新市鎮亦完成,隨即發展第二期新市鎮,即馬鞍山新市鎮、將軍澳新市鎮和天水圍新市鎮。
公屋人數: 第一批項目回標價較預算低 節省30億
在2021年,公屋租戶的人均居住面積平均數達145呎,但五年前只得141呎,而十年前亦只得137呎。 特首宣佈針對事件,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並抽驗了45條2005年後落成的公共屋邨,共3806個水樣辦,以及138條2005年前落成的屋邨共2639個水樣辦。 為了加強節約能源,並且減少耗電量及碳排放量,運輸及房屋局引入多項環境保護措施,包括引進兩級光度照明控制、LED燈凸面照明器及太陽能光伏板等,相關大廈因而每年節省24萬度電力,加上配合其他措施,總節省的公用設施耗電量達53%[9]。 公屋人數2025 【公屋/公屋申請/特快公屋】上樓萬事足,有公屋申請者表示,一家三口輪候7年半,首兩派都拒絕了不合心水的單位,最終透過特快公屋申請,獲編配到天水圍1個370呎問題單位。
公屋人數: 公共屋邨食水含鉛超標事件
在2022年12月31日,香港約有三分之一居民(即逾224萬人)居住於香港各公共屋邨的出租單位,包括房委會85萬個 、房協12萬個[1]、以及在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大坑西邨逾1,600個的單位[2]。 文件提到,參考第一批簡約公屋項目的投標價格,認為第二批的項目亦可由原來估算的約115.3億元,調低至98.4億元,亦即削減約16.9億元,減幅約為15%。 文件又提到,第一批項目的回標價錢較預算低,當中有兩個第一批簡約公屋的項目合約,較原來預算低7.8億元及22.3億元,亦即合共減少約30億元,即較今年初財委會就簡約公屋的撥款的149.1億元,節省約30億元,減幅約20%。 造價方面,由於第一批項目的回標價較預算減少兩成,第二批項目的工程撥款由原來約115億元,調低至約98億元,項目造價預算約247.5億元,較去年估算減少約26億元。 公屋人數2025 公屋人數 【公屋/公共房屋/公屋申請/輪候公屋/上樓】香港樓價高企,置業簡直難過登天,因此不少人都認為「得公屋者得天下」。
公屋人數: 輪候公屋丨排公屋7年半首派天水圍「前居屋」 廚櫃地板間隔齊全網民讚筍盤
相反,若參考70平方米以下的私樓單位第一季平均月租,私樓的增幅則較少,只得6.3%至14.9%,即公屋每平方米的租金加幅「跑贏大市」。 房屋署現時未有為公屋的聾人或弱聽住戶加裝火警閃燈,有住戶主動申請亦被拒絕[30],工黨及一群聾人於2017年12月到平等機會委員會投訴房屋署違反《殘疾歧視條例》[31]。 工黨主席郭永健指出,聾人不應因為先天障礙而被剝奪基本生存權利,他批評房屋署作風官僚,不應以資源為由拒絕聾人或弱聽住戶申請火警閃燈[32]。 聾人機構「龍耳」創辦人邵日贊估計,至少一千戶的公屋有聾人,過往曾經多次向房屋署反映要求加裝火警閃燈裝置,但當局推說沒有這政策,他認為房屋署現在才研究,進度太慢[33][34]。
公屋人數: 馬鞍山恆光街建校用地改建簡約公屋 提供860個伙
1992至1993年間曾經所發生全港轟動的屯門色魔事件,引起當時區內居民大為恐慌,有街坊亦曾經自行組織互助小組,護送女士歸家。 例子1 – 油塘邨的項目編號「KL34RR」,代表是九龍第34個房委會項目,並按整體重建計劃興建;此編號在更改修飾詞為「RH」後,亦同時對應同一項目內的油美苑及油翠苑。 在2010/11年度,公屋富戶約有2.3萬戶,佔公屋租戶3.5%。
申請者是否接納首次編配或等候餘下的編配機會,完全是其個人決定。 因此,房委會沒有統計公屋申請者最終獲編配而簽訂租約的輪候時間。 (四)公屋編配主要是依據既定的編配標準,並按照單位內的樓面面積而作出。 由於新建的兩睡房單位的編配標準只適合四至五人家庭居住,適合六人家庭的單位主要來自翻新單位。 在過去三個財政年度(即二○一二/一三至二○一四/一五年度),我們共為六人或以上家庭的申請者成功編配了約700個翻新單位。 (五)從善用房屋資源及方便住戶照顧家庭的角度考慮,編配一個大單位予六人或七人家庭比耗用兩個單位為佳;加上只有在新建項目中才有較大機會覓得兩個毗鄰單位作編配,因此,我們一直主要以翻新單位編配予六人或七人家庭。
公屋人數: 香港公共房屋
他又指,改建空置校舍的平均單位成本為50萬元,造價較低,建議政府應進一步研究,增加更多合適的空置校舍或政府物業選址進行改裝,既可以增加更多較交通便利的地點項目,亦可以減低建築成本開支。 被問到簡約公屋未有參考過渡性房屋推出鼓勵生育政府,即放寬輪候公屋滿三年的要求,房屋局消息人士則指,「唔係唔做」,並強調當局正制訂評分標準,預計相關準則會在明年出爐。 消息人士透露,改裝的5間空置或即將空置的校舍,可提供約600個單位,成本每個單位約為50萬元。 公屋人數 5間校舍包括觀塘順安邨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第二小學、上水彩園邨東華三院馬錦燦紀念小學(彩園分校)、九龍灣彩石里前聖若瑟英文中學、觀塘順安邨迦密梁省德學校,以及黃大仙竹園南邨浸信會天虹小學,每間學校提供單位數目介乎100至150個。
公屋人數: 香港房屋委员会及房屋署
因應公眾對一般公屋申請者輪候時間的關注,房屋署每年會對一般公屋申請者的安置情況進行特別分析。 請按以下連結瀏覽最近一次的分析:截至2022年6月底一般公屋申請者安置情況的特別分析以上特別分析中所述的申請者輪候時間僅顯示某個時間的特定情況,過往的趨勢並不代表將來的情況。 分析結果只用作一般參考用途,不應視為反映整體申請者輪候時間或個別申請者用以估算其輪候時間的依據。 全香港142座公共屋邨的公用地方安裝了約百萬支電燈,每年總耗電量逾億度,對財政及環境均造成負擔。 房屋委員會為了推動節約能源減少碳排放量,於2012年4月斥資逾2億6千萬港元,逐步更換較為節省電力的電子鎮流器,耗電量將會大減3成,預計每年可以節省3千3百萬港元的電力耗資費用,減少碳排放量相當於種植百萬棵樹木。
香港公共屋邨發展源自1953年12月石硤尾木屋區發生的一場大火,香港政府為安頓災民,開始興建簡單實用而租金廉宜的徙置大廈,標誌着香港公共屋邨的誕生[3]。 公屋人數2025 一如既往,一般家庭組別沒有指定配額,但由於申請人數眾多,筆者估計長者家庭可消化所屬配額,在預留指定配額給單身人士的條件下,仍能計算家庭客的實際可購單位數目。 由於白表非核心家庭排於白表核心家庭之後,而白表核心家庭有59821人搶購2559個單位,筆者相信今期的白表非核心家庭獲邀揀樓機會仍是相當渺茫。 鄭泳舜稱,劏房住戶集中居住在油尖旺、深水埗區,當局增加簡約公屋市區的單位選項,將可吸引符合資格的劏房住戶選擇遷往簡約公屋,以改善他們的居住環境。 租金方面,以今年10月釐定的傳統公屋租金估算,簡約公屋的租金初步預計約為740元至2,650元(面積介乎13至31平方米)。 文件透露,第二批的新建項目,即柴灣常安街/常平街、屯門第54區、小欖樂安排及馬鞍山恆光街,合共4個項目,將會增至19至24層高,較早前以19層「封頂」再「唧高」幾層,並指新設計可以提供更多單位。
此現象特別可見於天水圍北的各屋邨,如天悅邨、天逸邨、天華邨等,直至2000年代初八萬五計劃失敗,公共休憩設施面積才得以逐漸增加。 1990年代開始,公屋需求大增,房委會開始提高建築密度並減少公共休憩設施面積;1997年推出的八萬五計劃為求提供最多的單位,用盡地積比率,更使建築密度進一步上升,邨內休憩空間所剩無幾。 到1980年代起,隨着社會進步,房委會於公共屋邨設有主題式花園和提供多項康體及兒童遊樂設施,供居民作休憩之用;著名的例子包括彩雲(一)邨、美林邨、蝴蝶邨、新翠邨及樂華(北)邨等。 由1987年開始,凡在公屋住滿10年的住戶,如家庭總收入超逾資助入息限額,須繳交雙倍租金,另加差餉。 香港公共屋邨(簡稱公屋)是香港公共房屋最常見的類別,由政府或志願團體興建,出租予低收入市民。 現時香港提供出租公營房屋的機構有三個,分別是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香港房屋協會(房協)及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
由於事態嚴重,廉政公署就問題公屋事件着手調查是否有人在興建這些公屋時涉及貪污舞弊。 根據「維護公屋資源的合理分配政策」,繳交雙倍租金的住戶須每兩年申報資產。 不申報資產或資產超出限額的住戶,便須在一年的暫准居住期內遷出,期間須繳交相等於雙倍淨額租金另加差餉或市值租金(以較高者為準)的暫准證費[15]。 公屋人數2025 兩次編配無果,樓主一家三口轉戰申請特快公屋,選擇了天水圍1個問題單位入伙。
其後香港出現一些為低收入居民而設的出租房屋,多由志願團體提供,如1948年成立之香港房屋協會及1950年成立之香港模範屋宇會,香港政府只提供土地。 1953年聖誕夜深水埗發生石硤尾寮屋區大火,令58,203名災民無家可歸[8]。 當時香港政府為了盡快為災民提供安身之所,便火速在原址附近興建徙置大廈(俗稱七層大廈)。 此後,政府又在香港島及九龍各處興建徙置區以吸引居所簡陋,衛生環境較差的木屋居民入住。
申請者須填妥申請表,連同所有有關證明文件和聲明書,於三個月內一併寄回或遞交至房屋署申請分組。 如使用「公屋申請電子服務」的「公屋申請填表易」,請於遞交公屋申請前參閱「公屋申請電子服務」內的「公屋申請電子服務」使用手冊及請將填妥的申請表列印,並在該申請表內簽署。 如選擇郵遞,務必貼上足夠郵資,申請分組不會接收郵資不足的郵件。 如郵件上沒有註明回郵地址,郵政署會按照既定程序處理無法派遞的郵件。 在2021年3月底,約有15.3萬名一般申請者輪候公屋,較十年前的8.9萬人大增6.4萬人。
故此第二批簡約公屋亦可壓縮16.9億(15%)至95.4億元,亦即整個簡約公屋成本至少可削減46.9億元,減幅近兩成。 文件披露,在新估算下,高層樓宇項目每個單位成本可下調至約59萬元,但事隔一年,當局仍未有披露相關計算方法的細節,但若以第二批撥款預算的98.4億元,推算該批1.3萬個單位的成本,平均成本仍高達75.7萬元,與傳統公屋相若。 政府去年公布簡約公屋的八個選址和造價後受關注,房屋局今日(11日)向立法會提交文件,申請第二批簡約公屋的撥款和最新安排,當中不再推展上水蓮塘尾項目,而是增設馬鞍山恆光街一幅政府用地,以及5間空置或即將空置校舍作選址。 消息指,第二批簡約公屋仍可維持1.3萬個單位,整個簡約公屋的單位中,93%位於市區及屯門,稱「選址只會更加好」。 公屋人數 「簡約公屋」造價為人詬病,房屋局最新宣佈調低預算,由於首批項目回標價低於估算20%,節省30億元,當局相應調低第二批項目涉約1.3萬伙預算15%至98.4億元,調低約16.9億元,即整體共節省46.9億元。
公屋人數: 簡約公屋|改裝5校舍建600伙簡約公屋 市區或擴展市區盤增至1.6萬伙
民建聯九龍東議員顏汶羽指, 其中3個觀塘項目交通便捷,前聖若瑟英文中學相當近觀塘道一帶的巴士站,步行到九龍灣或彩虹港鐵站只需約10分鐘路程。 至於位於順安校舍的兩個項目,他希望政府可以配合東九龍捷運順安站一併興建,避免進一步加重四順區的交流負擔。 港督麥理浩於1972年宣布一項公共房屋計劃,名為「十年建屋計劃」,目的是要在十年內建造足夠的公共房屋單位予一百八十萬居民,並於同年頒布同時適用於新建徙置區及政府廉租屋的「第七型徙置大廈」標準,為統一不同房屋機構及其建築標準作技術上準備。 翌年成立香港房屋委員會,取代屋宇建設委員會並統一管理政府出租公共房屋。 「十年建屋計劃」改變過去香港政府對房屋建設的態度,由重量變成重質,注意各屋村的設施及環境。
公屋人數: 出租臨時房屋
當局亦計劃改裝5間空置校舍興建600個簡約公屋單位,並新加入馬鞍山恆光街860伙,以及縮減新界項目規模,令市區或擴展市區項目達約1.6萬伙,佔比逾半。 公屋人數 因應整體3萬個供應目標不變,當局放棄原來可提供1100個單位的上水蓮塘尾選址。 公屋人數2025 消息人士指,是因為這個項目屬低層設計,而且要額外興建電力、污水處理等設施,成本效益不高;同時,聆聽了居民及區議會意見後,減少小欖樂安排項目約800個單位,令項目3萬個單位有約9成3位於市區或擴展市區及屯門。
「特快公屋編配計劃」公屋自選單位程序於2023年9月13日開始進行,首批為2人或以上家庭申請者,第二批為1人申請者。 公屋人數2025 「特快公屋編配計劃」是根據公屋資源情況推出,以⾃選單位形式進⾏,計劃中可供揀選單位⼤部份是受歡迎程度較低公屋單位,申請者揀選單位時沒有地區限制,惟須依據其公屋申請認可家庭⼈數,按個別單位編配標準,在可供揀選單位名單中,自行揀選單位。 該公屋申請者於Facebook群組「香港公營房屋討論區(FB版)」發文表示,他以「新界3人」類別輪候公屋7年半,去年獲首派到屯門蝴蝶邨,但因為女兒上學「太遠」又不願意轉學,唯有拒絕單位,之後二派屯門大興邨,同樣拒絕。
原有的柴灣常安街/常平街和屯門第54區項目增加約440個單位,小欖樂安排項目單位數量減少約800個。 就中央對香港房屋政策作出的警告,時任特首曾蔭權在2012年最後一份施政報告中,正式宣布重推居者有其屋計劃,並於2014年起按年推出單位發售。 2002年11月,特區政府宣布「孫九招」政策,即時結束居屋、混合發展、私人參建居屋及房協資助自置居所計劃,並於2005年後終止出售公屋(租者置其屋)計劃。 隨後,房委會架構亦因而被大幅精簡;至於房委會代建校舍的工作,亦自2005年位於石排灣邨的香港仔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落成而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