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若買家希望在補價後於自由市場出售,就必須要滿15年,比之前限制的10年多。 房屋局公布「樂建居」計劃框架,提到項目與居屋屬於同一個房屋層級,故會依循當時居居和房屋政策所採用的資格準則,亦即入息、資產限額和轉讓限制,均會與當時推售的居屋看齊。 因應公眾對一般公屋申請者輪候時間的關注,房屋署每年會對一般公屋申請者的安置情況進行特別分析。 請按以下連結瀏覽最近一次的分析:截至2022年6月底一般公屋申請者安置情況的特別分析以上特別分析中所述的申請者輪候時間僅顯示某個時間的特定情況,過往的趨勢並不代表將來的情況。 分析結果只用作一般參考用途,不應視為反映整體申請者輪候時間或個別申請者用以估算其輪候時間的依據。 私人參建居屋計劃始於1977年,邀請私人發展商參與,補居屋計劃的不足。
葵青區現有27個公共屋邨,主要在荃灣新市鎮中的葵涌和青衣島,其中有4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元朗區現有18個公共屋邨,主要在元朗新市鎮和天水圍新市鎮,其中有1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北區現有14個公共屋邨,除沙頭角邨位於沙頭角之外,其餘屋邨全部位於粉嶺/上水新市鎮,其中有4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西貢區現有13個公共屋邨,除對面海邨和翠塘花園位於西貢市外,其餘均在將軍澳新市鎮,其中有3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香港公屋查詢: 興建、重建、待建或建議中
房協表示,支持政府推出「樂建居」計劃,並已初步與政府磋商、樂意協助處理市民申請事宜,強調以往亦有先例,協助其他機構處理資助出售房屋的申請及資格審核工作。 買家須攜同銀行本票及個人支票繳付所需定金,抬頭人為「香港房屋委員會」。 若上述本票金額不足選購單位樓價的百分之五,定金餘額須即時以個人支票方式繳付(不接受公司支票和現金)。 【Now新聞台】石硤尾大坑西邨重建,所有居民不論是否同意,都要最遲明年三月前搬走,有關注組織指,方案未有妥善安置居民,要求房屋局介入。 公屋申請者可透過「公屋申請填表易」或「公屋申請資料更新快」填寫公屋申請表、查詢申請進度、更改申請資料及詳細資格審查面晤日期和時間。
警方經調查後,相信該名男子涉嫌與上述6宗「刑事毀壞」案有關,遂將其拘捕,他正被扣查。 香港公屋查詢2025 香港公屋查詢 至於政府是否應暫緩收地的決定,馬時亨認為政府絕對有權收回土地,但可以用作其他土地用途:「例如比返其他球會去管理、繼續成為球場的一部分。」他認為政府須三思而行。 其中景泰苑中層15室,當年2016年成交價為285.36萬元,去年轉售價548萬元,業主大賺262萬元。
香港公屋查詢: 什麽是「房屋署圖則查閱網」?
實施逾25年的補充勞工計劃將放寬規定,26個非技術或低技術職位,這兩年可以解禁,准許輸入外勞,包括髮型師。 本月2日至11日期間,警方先後接獲6宗報案,指天水圍區6個公屋單位被人淋潑紅油。 及至昨(11日)晚約9時,天水圍分區特遣隊人員巡經屏廈路65號對開時,發現一名36歲可疑男子,上前截查後,即場在其身上搜出兩樽紅油、一對手套及一對手袖套。
- 租置單位在首次購入5年後就會「解禁」,業主除可將單位在居屋第二市場轉售予合資格的人外,也可先繳付補價予房委會,然後把單位在公開市場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轉讓 。
- 計劃初推出是大受歡迎,房委會首個綠置居項目位於新蒲崗的景泰苑,於2017年起揀樓,857伙單位於僅40天便沽清;在2019年揀樓的長沙灣麗翠苑,2個月內亦售出全部2,545伙單位。
- 若上述本票金額不足選購單位樓價的百分之五,定金餘額須即時以個人支票方式繳付(不接受公司支票和現金)。
- 在綠置居的「一換一」安排下,每個綠置居單位可同時滿足綠表買家自置居所的訴求,並回應公屋申請者入住公屋的需要。
- 警方於本月2日至11日接連接獲6宗報案,涉及天水圍區6個公共屋邨單位被人淋潑紅油。
- 位於九龍深水埗區石硤尾的大坑西邨,雖以「邨」命名,卻並非由房委會或房協興建及管理,而是屬於「私人屋邨」。
- 登入「我的政府一站通」後,在「網上服務」的「服務總覽」內選擇「登入房屋署圖則查閱網瀏覽房委會樓宇紀錄」,然後輸入你的「房屋署圖則查閱網」帳戶名稱及密碼,以作驗證。
當局表明,申請資格將與居屋看齊,不過當局為私人土地項目留下伏線,指若發展商擬協助「特定目標群組」例如青年等,協助他們置業,可基於居屋申請資格條件再「微調」,但必須得到房屋局局長「拍板」。 租戶在屋邨繳費處繳租,可於繳費日起計一個工作天後查閱有關最新交租情況。 租戶在7-Eleven、Circle K、VanGO便利店或U購select交租,或透過轉數快、繳費靈或銀行自動櫃員機繳付租金,可於繳費日起計三個工作天後查閱。 租戶在「網上理財」或「電話理財」繳付租金,請向相關銀行查詢可查閱已繳付賬目記錄的所需時間。 「公屋申請電子服務」提供24小時網上服務,讓公屋申請者透過「公屋申請填表易」或「公屋申請資料更新快」於網上填寫公屋申請表、查詢目前申請進度和更改申請資料或詳細資格審查面晤日期和時間。
香港公屋查詢: 文匯快評:大坑西邨回遷安排優厚 租戶訴求須合理
消息人士解釋,若單位售予「白表」(私樓)買家,將減少可供編配的公屋單位,故房委會現階段不會開放售予「白表」買家,而租置屋邨現有的租戶,仍有權隨時購買正居住的公屋單位。 租置計劃於1998年初推出,容許一些指定屋邨租戶可購買正居住的公屋單位。 該計劃於2005年8月結束,2021年房委會首次將分布於39個租置屋邨回收的約800多個單位,納入當時的綠置居計劃,供公屋住戶購買,其後又推售另一批回收單位。
香港公屋查詢: 租置屋 出售回收擬恒常化 上車有望毋須百萬
「樓宇座數」、「單位數目」、「住戶數目」及「認可人口」只會計算用作出租的公共屋邨、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不包括在房委會租置計劃或房協住宅發售計劃中已出售的單位,「住戶數目」及「認可人口」只適用於房委會公共屋邨。 「單位面積」指的是單位室內實用面積,以平方米(m²)計算,同時附上換算成平方呎(ft²)後的數字;平民屋宇公司則沒有提供資料。 另一個方式則是鼓勵發展商利用私人土地,透過申請改劃興建資助出售房屋。 現時已提交「住戶資料聲明書」的有逾1000名住戶,佔比約八成,其中滿足回遷條件的住戶佔比約七成,他們若願意自行租樓或到過渡性房屋,可獲發租金津貼用以補貼5年重建期間的租房費用;至於不合資格人士,可獲發放一筆過「特惠搬遷津貼」。 大坑西邨居民權益關注組、大坑西邨八座居民重建網絡昨日(11日)傍晚舉行記者會,要求滿足部分居民提出的「一屋換公屋」需求,確保居民得到妥善安置才展開重建計劃。
香港公屋查詢: 房屋局:不宜亦不應以公屋資源安置大坑西邨居民
位於九龍深水埗區石硤尾的大坑西邨,雖以「邨」命名,卻並非由房委會或房協興建及管理,而是屬於「私人屋邨」。 大坑西邨共8座樓宇,其中7座均於1965年落成,至今樓齡已58年,樓宇牆壁油漆剝落痕跡明顯,亦出現房屋空置的現象。 政府早前提出重建大坑西邨,惟政府並非屋邨管理者,無法主導重建工作,而「私人屋邨」住戶亦不能獲得另一公屋單位安置,形成住戶、管理公司同政府之間的「拉鋸戰」。 據了解,房委會將建議恒常化出售的有關單位,目標買家為綠表及「特快公屋編配計劃」的合資格人士,而現時39個租置屋邨現租戶仍可隨時選擇購買其正居住的單位,惟料有關計劃的目標買家將不會擴至白表,以確保可供編配的公屋單位數量。
香港公屋查詢: 香港公共屋邨列表
為沒有能力租住私人樓宇的低收入家庭提供公共租住房屋(公屋)是政府的房屋政策。 香港公屋查詢 政府在《施政報告》提出重啟私人參建資助房屋計劃,邀請發展商投標政府土地興建居屋,以及在私人土地上發展居屋。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今日(13日)公布將計劃命名為「樂建居」,即將就柴灣祥民道和東涌122區兩幅政府土地招標,預料可提供2,300伙。
香港公屋查詢: 房屋委员会公屋申请电子服务
若申請者不依約前往綠置居銷售小組揀樓,即會喪失揀樓資格,其揀樓次序會由較後者補上。 計劃初推出是大受歡迎,房委會首個綠置居項目位於新蒲崗的景泰苑,於2017年起揀樓,857伙單位於僅40天便沽清;在2019年揀樓的長沙灣麗翠苑,2個月內亦售出全部2,545伙單位。 地產及建造界立法會議員、香港地產建設商會秘書長龍漢標則指,雖然今次為先導計劃,但值得嘗試,相信發展商對計劃有興趣,惟會根據自身情況,計算計劃是否可行,在六五折下利潤又有多少。 不過,經正式點算後,2022/23年度的公屋實際編配為約3.09萬個單位,較原先估算高超過10%。
香港公屋查詢: 房屋及社會服務
人員在該名36歲本地男子身上搜出兩樽紅油,一對手套及一對手袖套。 申請截止後,房委會預計將於今年第四季進行攪珠,並於2023年第一季開始按申請類別的優先次序邀請合資格申請者選樓。 房委會進行電腦攪珠,隨機選出分組號碼,按攪珠結果次序優先處理分組內的申請,分批發信邀請合資格申請人揀樓。 截至2023年6月,香港共有258個公共屋邨,單位總計超過85萬個。 此列表以地區劃分,排名不分先後(「一邨」、「二邨」等有細分的屋邨視作不同屋邨,以及由原址分拆而成的,表中放在一起方便比較)。 按即將推售的居屋計劃為例,白表單身人士的入息限額是月入3.1萬元,資產限額則是73.5萬元。
香港公屋查詢: 房屋委員會公屋申請電子服務
但是,有少數租戶不接受回遷方案,認為回遷安排不夠全面,又指回遷時要再做資格審查,擔心未能通過資格審查不可回遷,屆時「無屋住」;又指平民屋宇公司沒有回應居民以居住單位換公屋單位的訴求,以「一屋換公屋」避免多次搬遷。 即使已登記但不符合回遷資格的租戶,亦獲發放一筆過「特惠搬遷津貼」,每名此類別人士可獲發港幣10萬元,每戶獲發上限為港幣70萬元。 同時,為協助有需要租戶在重建期間暫遷至過渡性房屋,平民屋宇已主動與多個過渡性房屋營運團體溝通協商,並會安排駐邨社工隊為有需要租戶提供撰寫推薦信等協助,以加快申請進度,免除「無瓦遮頭」的後顧之憂。 此外,有消息指2023至24年度公屋編配現估算可達2.41萬個單位,當中約1.8萬個來自公屋申請,包括1.62萬個來自「一般申請者」、1,800個來自「配額及計分制」下非長者一人申請者等。 同時,據知2022至23年度公屋實際編配為約3.09萬個單位,較原先估算的2.76萬高逾一成。
香港公屋查詢: 土地紀錄的種類
房屋委員會以一般申請者(即家庭和長者一人申請者)平均約三年獲首次編配單位為目標。 就每宗涉及土地的交易,查明誰是有關物業的註冊業主和該物業是否有已註冊的轇轕均很重要,而這些資料可透過查閱土地紀錄取得。 登入「我的政府一站通」後,在「網上服務」的「服務總覽」內選擇「登入房屋署圖則查閱網瀏覽房委會樓宇紀錄」,然後輸入你的「房屋署圖則查閱網」帳戶名稱及密碼,以作驗證。 租戶 (註一) 可透過7-Eleven、Circle K、VanGO便利店及U購select,或房委會網上「電子服務」的途徑查閱繳租 (註二) 狀況。 由于轮候各申请地区的非长者一人申请者数目有异,区内公屋供应量也各有不同,故各区已接受配房的最低分数也会有所差异。 申请者可按其喜好及入住公屋的迫切性,重新考虑其公屋申请地区;惟选择轮候市区(包括香港岛及九龙)公屋单位会受以下注意事项第3点所述的限制。
「房屋署圖則查閱網」是一個網上紀錄系統,讓已註冊的用戶透過互聯網查閱房屋委員會擁有和拆售物業的樓宇紀錄及訂購副本,例如:公共屋邨。 用戶須留意於使用系統瀏覽圖則及文件時,不能進行複製、儲存或列印。 因此,編輯軟件或應用程式的相關功能將不能使用,而在關閉「房屋署圖則查閱網」後,這些功能將回復正常。
香港公屋查詢: 房屋署圖則查閱網
地區人士指出,有關安排意味年逾60歲的住戶擁有價值不超過500萬港幣的非自住物業,日後亦可回遷,對長者相當照顧。 公屋聯會副主席、立法會議員梁文廣支持今次計劃,相信可調動及發揮私人建屋力量和優勢,紓緩房委會建屋的壓力。 香港公屋查詢 香港公屋查詢2025 他認為,政府不再為項目「包底」,可鼓勵發展商在設計及用料上加入更多心思,如提供基本裝修和加入會所設施等,增加「樂建居」吸引力。
「公屋申请电子服务」提供24小时网上服务,让公屋申请者透过「公屋申请填表易」或「公屋申请资料更新快」于网上填写公屋申请表、查询目前申请进度和更改申请资料或详细资格审查面晤日期和时间。 基於上述原因,房屋署恕难预测各申请者须等候多久才可获配公屋单位。 據知,原業主於2019年以21.39萬元買入上述單位,持貨近4年,是次轉手帳面賺逾86.6萬元,單位期內升值4倍。 故若以新買家最低預算推斷,料他承造9成半按揭,即可以約5.4萬元入市。 據知,新買家為區內單身公務員綠表客,因鍾情樓價低水,加上自身熟悉屯門區及有感屋苑周邊環境恬靜,故希望以最低預算買入心水單位,其預算為5至10萬元。 屯門山景邨一伙實用面積近300平方呎的高層單位,新近獲一名公務員以未補地價108萬元買入,預計可承造9成半按揭入市,即首期低至約5.4萬元。
這些租置單位的售價方面,房委會擬沿用現行租置計劃的定價機制,以及沿用現行同類型單位的轉讓限制。 翻查上次租置屋邨單位的定價,不少低至30萬元有交易,料不少合資格公屋住戶都負擔得起。 由獨立審查組開發的「房屋署圖則查閱網」,讓已註冊的用戶在網上查閱房委會擁有和拆售物業的樓宇紀錄及訂購副本。
綠表置居計劃(綠置居)於 2018年恆常化,提供另一途徑讓綠表申請者置業。 在綠置居的「一換一」安排下,每個綠置居單位可同時滿足綠表買家自置居所的訴求,並回應公屋申請者入住公屋的需要。 透過天倫樂優先配屋計劃,申請入住公屋的家庭若選擇與年長父母或受供養的年長親屬共住或分別入住就近單位,其輪候時間可獲縮短六個月。 你可透過櫃位查冊服務及自助查冊服務查閱土地登記冊,以及訂購全港各區物業的土地文件副本。 「我的政府一站通」的「簡易登入」功能讓你在進行帳戶連接後,可於「我的政府一站通」直接進入「房屋署圖則查閱網」。 至於轉限制,根據最新規定,買家在首五年內,只能以不高於原價轉售予居二市場,其後才可在綠表市場售予綠表人士或「白居二」人士。
大坑西邨居民權益關注組批評方案未有妥善安置居民,加入資產審查條件,包括戶主或家庭成員不可擁有物業等,最終只有六成七居民符合回遷資格,推翻早前說明所有住戶可以入住重建單位的承諾。 他明白不少居民都是低收入等有困難人士,但當中也不乏「在好穩定嘅環境中不斷向上流動」的人士,幾十年前的政策並不與時俱進,呼籲居民向前看。 在轉讓限制方面,據房委會資料,租置單位首次售出日起計的兩年內,若業主欲轉讓單位,須按原價將單位售回房委會,購樓時所獲得的特別折扣優惠實際金額亦須於同時退還。 租置單位在首次購入5年後就會「解禁」,業主除可將單位在居屋第二市場轉售予合資格的人外,也可先繳付補價予房委會,然後把單位在公開市場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轉讓 。 據了解,由於該兩次推售單位的銷售反應理想,房委會計劃恒常出售有關單位,目標買家為「綠表」資格者及「特快公屋編配計劃」的合資格申請人。
香港公屋查詢: 公共房屋及資助置業計劃
若果是參加「家有長者優先選樓計劃」人士,除了必須要與該長者共同擁有單位業權外,亦可以與另一名成年家庭成員共同擁有業權,而該人士亦必須一同辦理手續。 買入第 3 至 香港公屋查詢2025 5 年間,業主可把單位售予房委會,或在未補地價的情況下,在居屋第二市場。 經綠置居購入的單位,如 2 年內出售,只可以原來買價,轉讓予房委會提名的綠表買家。 綠置居屬未補地價的資助房屋,按揭成數、供款年期別於私樓,因為有政府做按揭擔保人,按揭批核會比私樓寬鬆。 因有房委會擔保,銀行在審批按揭時,並不需通過金管局加三厘的壓力測試,買家亦無須通過額外的入息及資產審查。 更值得留意的是,此次回遷安排中,年逾60歲的住戶若擁有一個非自住物業,而其全年度應課差餉租值低於港幣17萬元,亦判定為合資格人士。
房屋委員會近年重新推售租置屋邨貨尾單位,並計劃恒常化出售租置回收單位,沿用現時的定價機制和轉售限制,在未來的居屋、綠置居和特快公屋編配計劃中推售,即意味在「居屋2023」計劃中,再有望重現毋須100萬元便可圓「上車」置業夢。 房委會於2021年將逾800個經租置計劃回收的單位,納入綠置居計劃中出售。 消息指過往兩期的單位銷情理想,房委會為加快將租置計劃屋邨中未售單位「去貨」,將會在今日的資助房屋小組會議中建議將推售租置屋邨貨尾單位計劃恒常化。 現居於39個租置屋邨的租戶仍可隨時選擇購買其現居單位,當局同時提出限時特別優惠,為未售出的租置單位新租戶在其租約首兩年內,提供僅為平均評估市值的15%至19%折扣優惠。 消息指出,根據房委會統計,在上述優惠推出前,每季售予現租戶的平均單位數目僅為約680個,而推出優惠後幾乎倍升至每季約1,20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