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1966年12月25日工商日報的報導,僑冠大廈是港九地區最高建築物(95.12米、312.06英尺)。 公司成立四十多年來,建立了良好的信譽與形象,同時把握香港的經濟起飛,內地改革開放的契機,創下了輝煌的業績。 時至今日,公司從單一的國貨業務發展成一間多元化企業,業務範圍包括零售、餐飲、貿易、地產、電訊、醫藥、建材、陶瓷、旅遊及倉儲貨運等。 這或許說明,「國貨」或「國潮」與銷售額、店鋪數量、公司市值沒有關係。 即使老闆是中國人,產品在中國生產,全國都受歡迎,也不見得就是「國潮」。
- 「華豐國貨」,是家喻戶曉的商號,信譽可靠,是你辦年貨、挑選禮物給親朋摯愛的好地方。
- 當時在香港首創逢星期日全店所有貨品八折優惠,吸引不少顧客在星期日到大大公司購物;又曾推出信用卡購物八折優惠。
- 2000年,黃在加拿大大學畢業,最初想到跟隨自己的興趣,在模型公司任職市場推廣主任,與心愛的模型為伴。
- 這一次直升機從天而降的場面,使當時的香港人十分震撼,有如被捲入戰爭之中。
- 1965年9月18日,僑冠大廈商場部份的華豐國貨正式開業,請得吳楚帆、丁亮、苗金鳳、石慧、張瑛、傅奇、高遠、朱虹、王小燕、李嬙、上官筠慧、王葆真、陳綺華等紅星剪綵,並燃放150萬賀炮,長嗚45分鐘。
小西灣福中是全港最先組成升旗隊伍的學校,並承擔向全港中小學推廣整套儀式規範的責任。 每星期上學的第一天都會舉行升旗儀式,在升旗儀式結束後,還有國旗下的講話,師生共同增進國民身份的認同。 華豐國貨歷史 在當時英國殖民統治下的中國領土──香港,掛出首面五星紅旗是大無畏的愛國行動,要頂着國民黨勢力恐嚇搗亂的危險和港英政府干預的壓力。 當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的話音透過無線電波傳到全球之際,由黃長水經營的位於上環永樂街150號的泉昌行員工在二三樓之間,把五星紅旗懸掛出窗外。 消息瞬間便傳播開來,緊接着一些愛國社團如旅港福建商會、香港中華總商會等等,為了歡慶新中國的成立也先後升起了五星紅旗。 文體家用部還代理經銷多家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的體育用品和運動器材,運動服裝、運動鞋襪、名牌護品,特設乒乓專櫃為賓客提供免費貼膠服務;此外,售有嬰兒用品、兒童用品和兒童玩具;經銷家庭日常用品、生活用品、各種衣車等。
華豐國貨歷史: 服務大家?國貨公司的存在價值
他們也許不知道,「新國貨」的概念過去幾年在內地逐漸興起。 飛躍、百雀羚等傳統品牌通過產品創新,在中國國力增強、人民自信增加的背景下收到大眾歡迎;飛躍品牌在前一陣子甚至在國外成為了某些小圈子的「潮物」。 僑冠大廈剛落成之時,面向糖水道和英皇道的建築立面外牆面飾為白色馬賽克配搭湖水藍色馬賽克,其餘外牆為批盪配以白漆。 基座商場之外牆面飾及地下電梯大堂之牆身為黑雲石配搭米色雲石地磚,有關設計與東英大廈相類似,是六十年代香港商業樓宇常見的裝潢設計。 大樓東面立面之頂部左邊曾以紅漆寫上「僑冠大廈」四字,現已不存。
只有能夠詮釋中國文化,傳承並發揚與拓展中國價值觀的產品,才對得起「國貨」或「國潮」這「國字號」的榮譽。 僑冠大廈所處地段為北角區最繁忙的區域之一,位於它西北面的春秧街街市是許多訪港旅客必遊的景點,充滿本土特色。 而位於它西南面的的明園西街則為北角區另一條歷史悠久的街道,1966年香港雨災時曾經被洪水嚴重毀壞。 泉昌是老字號公司,員工的平均年資有13年,全是30歲以上。
華豐國貨歷史: 活動資訊
僑冠大廈(英語:Kiu Kwan Mansion),位於香港北角英皇道395號,於1966年落成,樓高28層,建築高度95.12米(312.06英尺),分為A、B兩座,由餘緒麟建築事務所設計,建築風格為現代主義。 大廈位於香港島北角的英皇道與糖水道交界,鄰近北角春秧街街市區、北角港鐵站、北角碼頭和巴士總站、及香港電車北角總站,前身是商務印書館印書廠香港分廠,因此東面街道命名為書局街[1]。 華豐國貨歷史 傳統中式服裝花款特多,而且價錢相宜,一百數十元也可以搜羅到優質貨色。 沿英皇道往炮台山方向走,不遠處即可看見一間大型百貨公司—華豐國貨。
AIRSIDE,位處香港九龍啟德協調道2號,是啟德發展區其中一座樓高47層的綜合大樓,設有大型商場和甲級寫字樓。 因大大的財政狀況未有改善,1986年3月12日,匯豐再度委託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再次接管大大公司[4],多家百貨集團曾有意收購大大的業務,但未能與債權人達成協議,最終匯豐申請將其清盤,並遣散共700名員工[5]。 華豐國貨歷史2025 此後大大公司把其餘下貨品在各分店以原價清貨,引來不少香港市民輪候購買,人潮擠擁令門外鐵閘亦被破壞。 1965年9月18日,僑冠大廈商場部分的華豐國貨[2]正式開業,請得吳楚帆、丁亮、苗金鳳、石慧、張瑛、傅奇、高遠、朱虹、王小燕、李嬙、上官筠慧、王葆真、陳綺華等紅星剪彩,並燃放150萬賀炮,長嗚45分鐘。 「華豐國貨」,是家喻戶曉的商號,信譽可靠,是你辦年貨、挑選禮物給親朋摯愛的好地方。 我們為你提供種類豐富、有中國傳統地道健康食品、涼果、蜜餞、醬醋、台灣新東陽肉鬆等;有黃花膠、元貝、海參、勾翅等海味品。
華豐國貨歷史: 大大公司
泉昌早前亦於連續兩屆的家庭友善僱主獎勵計劃中,獲選為「傑出家庭友善僱主」,再獲「特別嘉許獎」,以作表揚。 黃憶述:「好記得7、8年前,公司仲在上環舊址,嗰日落大雨,水浸到上心口,蘇生雙手舉銀包、電話涉水返嚟,仲要徒步行28層樓梯返公司開門,真係好難得!」故公司一定會保持開年飯、定期舉辦員工旅行等習俗,維繫感情。 原本70多歲退休的他,離職後幾個月稱「見悶」,雖已有人接班,但仍獲老闆原薪聘回。 黃指宗叔當時受糖尿病困擾,需要彈性上班,做較輕鬆的工作,但亦無所謂,「佢睇住我大。」數年後,以公司為家的宗叔上班時因突發心臟病離世。
華豐國貨歷史: 香港電影
1967年代的僑冠大廈,是整個香港最高的住宅建築物之一,其高達95.12米、樓高28層的高度使其住宅單位能眺望港島中區、灣仔、銅鑼灣以及九龍半島至鯉漁門一帶。 1965年9月18日,僑冠大廈商場部份的華豐國貨正式開業,請得吳楚帆、丁亮、苗金鳳、石慧、張瑛、傅奇、高遠、朱虹、王小燕、李嬙、上官筠慧、王葆真、陳綺華等紅星剪綵,並燃放150萬賀炮,長嗚45分鐘。 近年中成藥銷量上升,黃楚恒代理的是優質中成藥,在生產上不能說加就加。 2007年7月25日,畢生為國家為香港作出傑出貢獻的黃光漢舉殯,葬禮享最高禮遇,其靈柩上覆蓋了莊嚴的國旗。 十年前,旅港福建商會教育基金成功爭取接辦油塘臻美黃乾亨小學暨初中學校,令福中旗下再擁有一所小學。
華豐國貨歷史: 商場
1950年,黃長水在第二個國慶日,以旅港福建商會理事身份,代表香港工商界在香港報章發表了一篇題為《慶祝人民當家後的國慶節》的逾千字長文,為國慶鼓舞和歡呼! 1951年下半年的一天,港英當局莫須有地突然向黃長水發出「不受歡迎」的政令,並限令他即時離境。 在菲律賓的父親黃世仙深明大義,立即回港接手打理泉昌業務,並安排黃光漢等孫兒回穗和兒子團聚。
華豐國貨歷史: 住宅闢毒倉 青年涉販毒今提堂
此外,貨架上也有世界品牌服裝、皮鞋、旅行箱等等,品種繁多,未能盡列。 華豐國貨有限公司熱心公益,造福桑梓,先後在國內福建、黑龍江等省捐資辦學。 在北京,河北、福建等省市投資合作,取得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華豐國貨歷史 華豐國貨有限公司的架構,以華豐國貨為主體,有全資公司:新華豐有限公司、乘豐有限公司、華豐旅遊公司、新華豐電訊技術服務有限公司、華豐中西餐配送有限公司、廈門華豐餐飲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六家,此外還有四家國內合資公司。
華豐國貨歷史: 【国庆专稿】七十載兩代人 愛國家愛香港 黃周娟娟:一家人的國旗故事
僑冠大廈是六、七十年代不少親北京團體的辦事處,緊鄰僑冠大廈東面的僑輝大廈亦是不少左派團體的根據地。 僑冠大廈部分單位於1989年中以優先內部認購形式出售予銀行員工。 至2004年,因應中國政府實施宏觀調控,中國銀行將手上仍持有的僑冠大廈單位大量放售,大廈管理權亦轉交業主立案法團委託專業物業管理公司接手。 僑冠大廈、僑輝大廈和對面的新都城大廈圴為北角區內歷史背景較長的重要地標,而僑冠大廈本身在落成之時,一度成為北角區樓面面積最大、港九地區樓宇高度最高的住宅大廈。
華豐國貨歷史: 服務
黃光漢為繼承家族業務,1963年回港,從公司基層做起,熟習業務後才晉身管理層。 原來,黃老作為華僑界愛國人士代表,於1949年10月1日參加了開國大典,在天安門城樓上拍下珍貴的一刻。 黃老提早於9月21日到達北京(當時稱為北平,1949年9月27日更名為北京)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參與討論和決定建立新中國的各項大事。 會議閉幕後,黃長水心情激動地吩咐公司員工,按照報紙上公布的圖案和標準,連夜用手工趕製五星紅旗,要在開國大典舉行之際,在香港同步懸掛五星紅旗。 發展商指大廈綠化面積覆蓋達整個項目的三分一,包括設3萬呎空中花園和4千呎空中農圃,後者會集合了多種熱帶及本地植物,並計劃設自然導賞團及都市農耕體驗。
華豐國貨歷史: 香港電視購物網絡
上世紀五十年代,泉昌跟北京同仁堂前身樂家舖子簽約,將其中成藥引入香港,開創北藥南賣,至今逾60多年:2000年雙方又合作開設門巿,北京同仁堂的門巿自此遍布全國,並擴展到海外如加拿大等國家。 當時,周娟娟想起父親正殫精竭慮籌組華豐國貨公司,目的是維繫一班愛國華僑,推動國貨業開展,從而也為國家爭取外匯。 她說的一句話深深打動了黃光漢,那就是「只要殷實從商,同樣也可以對社會有貢獻」。 自此,黃光漢深切理解了父輩經營國貨和土特產的愛國情懷,遂開始追隨他們的愛國足前行,其非凡的營商能力亦逐步彰顯。 黃周娟娟是創辦華豐國貨公司的董事長周公甫的女兒,她11歲時就結識了父親好友的兒子黃光漢。 她向記者展示了一張丈夫16歲時被刊登上報的照片,中學生的黃光漢熱愛科學,曾成功裝配五管超外差式無線電收音機,當時廣州日報以圖文形式加以報道。
華豐國貨歷史: 大大公司
1965年9月8日,香港商務印書館北角分店於當日早上十一時正正式開幕營業,意味僑冠大廈的商場部分已正式運作,而該北角分店至今仍然在上址經營。 大廈位於香港島北角的英皇道與糖水道交界,鄰近北角春秧街街市區、北角港鐵站、北角碼頭和巴士總站、及香港電車北角總站,前身是商務印書館印書廠香港分廠,因此東面街道命名為書局街。 時至今日華豐國貨仍保留昔日國貨公司的格局,所賣的貨品大多來自內地,包括國產羊毛衣、旗袍、搪瓷痰罐、體育用品、手工藝品,中成藥品,甚至舊式腳踏縫紉機等。 他不諱言,代理業務一向持續穩定增長,除傳統批發業務外,數年前亦參與不同的展覽會,如參與工展會進行推廣活動;此外,他說,為迎合數碼時代的來臨,泉昌在數年前部署開網店,圖攻O2O的市場,力爭年輕消費者客群。 至於未來大計,在貿易戰的陰霾下,他表示,泉昌構思代理一些優質的包裝茶葉產品,輸往東南亞及歐洲市場,並在當地找尋更多的商機。 他15歲時遠赴加拿大讀中學及完成大學課程,這段外國留學的經歷,令黃領略到踏實及堅毅精神,更憶起當年身處外地,無論是煮飯、洗車、剪草、剷雪、搬垃圾,全部工作都不能假手於人,自然學會獨立精神。
華豐國貨歷史: 商場
公司商品齊全,物有所值,有完善的商品售後服務,得到市民街坊、國內外遊客的支持和信賴。 華豐國貨歷史2025 華豐國貨有限公司熱心公益,造福桑梓,先後在國內福建、黑龍江等省捐資辦學,身體力行推動各項社會公益事業。 華豐國貨有限公司位於香港北角英皇道鬧市中心,自置商場面積八萬多平方呎,經銷近十萬種華洋百貨,為顧客提供琳琅滿目的衣食住行必須品。 公司經營商品範圍包括:各地道食品、各類名茶;名貴參茸、中成藥品、國醫國藥中心中醫駐診;中國傳統華服、名牌時裝皮具;體育用品、中西樂器、家庭用品、日用電器;中國陶瓷、手工藝品等。 位於公司商場二樓,經營推銷國貨,宣傳推廣中國傳統文化,設有「民樂中心」,開辦中國樂器和中國棋藝的租售業務。
公司實施董事會領導下的總經理負責制,公司的董事會有一套良好的管理機制,公司創辦以來已連續45年盈利,公司至今沒有任何債務。 華豐國貨歷史 Born in HK的中國籍居民生來就具有「中國公民」的身分,但我們卻不能簡單認為他們必然能成為文化主體意義上的「中國人」。 今天香港,很多「中國公民」明顯就不是及格的「中國人」,而這正是社會深層次矛盾的源頭。
其中百年老號「北京同仁堂」系列產品,安宮牛黃丸、六味地黃丸、牛黃清心丸等地道純正;經銷的「漳州片仔」、「中國天仙一號」有眾多海外華僑和台灣同胞前來購買。 參藥部的貴細藥櫃,有優質的中國長白山野山人參、西藏冬蟲草、吉林鹿尾巴、鹿茸、雪蛤糕等;有韓國高麗人參、美國花旗洋參、泰國、印尼燕窩等。 公司定期推出滋補參藥的特價促銷,舉辦中醫保健講座和中醫義診服務,設有傳統中藥配劑,提供代客煎藥等多項服務,方便民眾。
華豐國貨歷史: 住宅闢毒倉 青年涉販毒今提堂
如果國貨的來源不區分內地與香港,《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也失去了前提與基礎。 小時候住在北角,附近有家華豐國貨,氛圍與其他商店甚為不同,讓童年的我留下深刻印象 華豐國貨歷史2025 。 後來我才知道一九一一年「中華國貨維持會」的歷史,並了解到國貨公司全盛時期店鋪遍布港九新界,多達三百家。 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香港有所謂「國貨公司四寶」,是棉襖、學生服裝、睡衣及羊毛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