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月起,禁菸區擴大至巴士、圖書館、祈禱或宗教場所、診所、政府辦公樓、密閉位公室、工廠以及酒吧、咖啡屋、夜總會、賭場等娛樂場所. 反菸拒菸海報2025 中國大陸民用航班的機艙、動車組列車和少部分普速列車全面禁止吸菸,並在洗手間設有煙霧報警器,但大部分普速列車仍然設有吸菸處。 高層領導中的吸菸者不公開吸菸,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的夫人彭麗媛也是禁菸大使。 [39]2013年12月29日,中辦、國辦還下發了《關於領導幹部帶頭在公共場所禁菸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各級領導幹部模範遵守公共場所禁菸規定,以實際行動作出表率,自覺維護法規制度權威,自覺維護黨政機關和領導幹部形象。 而實際上,將空氣污染由室內轉移至室外,由市區轉移至郊區可以讓所有人都吸入更少污染物質,這也是為什麼發電廠、石化廠、工廠、焚化爐、機場都應該往郊區遷移的原因。 反菸拒菸海報 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Robert Haveman和John Mullahy教授提出可轉讓吸菸污染牌照的建議。
- 世界衛生組織還與全球夥伴合作,加強其對各國執行這些戰略提供的幫助。
- 目前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菸品的傷害性及成癮性與許多毒品比較也差不多甚至更強烈[14],再加上二手菸比一手菸毒的現象,因此讓他人吸二手菸其實跟強迫他人吸毒沒什麼兩樣,強迫他人吸毒在多數國家都是重罪,許多輿論也支持處死刑。
-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學務校安組邱秋嬋科長表示,不論是傳統紙菸或新興菸品,都含有尼古丁會讓人成癮、有致癌物對身體健康有危害、有二手菸及三手菸害會影響別人、電子煙更有爆炸的危險,拒絕所有菸品才能真正遠離菸害。
- 在2011年台灣塑化劑事件時,有醫生指出依照統計數據,吸菸及二手菸的毒性等級及造成的傷害超過塑化劑污染。
- 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中心林清麗指出,除了電視、電台與報章雜誌的公益廣告,及進入校園的布條、立牌、海報文宣外,還有「我拒菸,我驕傲」教學短片供各班級導師使用。
姚思遠說,美國2010年「開放成人選擇、禁止青少年使用」的電子煙政策,執行後,2011年立刻有1.5%高中生開始使用電子煙,2019年美國高達27.5%高中生使用電子煙,八年增加18倍,目前全美已經有500萬名青少年身陷電子煙害中。 反菸拒菸海報 姚思遠執行長強調,美國經驗顯示,一旦開放電子煙,就會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再多禁售禁用措施也只是亡羊補牢,我們不能重蹈覆轍。 目前臺灣以「藥事法」管理,且正積極的修訂「菸害防製法」全面禁止,民間團體支持政府的做法――不開放後患無窮的新興菸品。 世界衛生組織 2008年2月7日發佈新的數據,表明雖然取得進展,但沒有哪一個國家充分執行全部關鍵的菸草控制措施,同時概述了有關方針,供各國政府採納,以防止到本世紀中期數千萬人過早死亡。
反菸拒菸海報: 中國大陸
校長帶領新生入學拒菸祈願,宣示防制菸害決心,成立「菸字路上你和我」進修部戒菸團體,戒菸過程相互支持與激勵氛圍,提升戒菸意願。 反菸拒菸海報2025 此宣傳活動將結合衛生署及內政部之相關政府部門,由衛生局(所)、各大連鎖售菸業者、檳榔攤、雜貨店、社區志工與民間組織共同投入宣傳,透過電視、平面、網路、廣播等媒體的報導與傳播,共同營造國人參與「拒絕違法販售菸品」的社會氛圍。 反菸拒菸海報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菸草每年使800多萬人失去生命,其中有700多萬人緣於直接使用菸草,有大約120萬人屬於接觸二手菸霧的非吸菸者,整體而言,平均不到5秒就有1人因菸害死亡。 在臺灣,每年約有2萬5,000名死於吸菸及近3,000名死於二手菸害,平均不到20分鐘就有1人因菸害而失去生命。
- 高層領導中的吸菸者不公開吸菸,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的夫人彭麗媛也是禁菸大使。
- 為有效控制菸害問題,我國自86年起開始實施菸害防制法,訂定禁菸場所、菸業與販賣者管理、戒菸、教育、廣告等規範,至91年菸酒稅法實施,開徵菸品健康福利捐(以下簡稱菸捐),始有經費「專款專用」挹注菸害防制工作推動。
- 姚思遠說,美國2010年「開放成人選擇、禁止青少年使用」的電子煙政策,執行後,2011年立刻有1.5%高中生開始使用電子煙,2019年美國高達27.5%高中生使用電子煙,八年增加18倍,目前全美已經有500萬名青少年身陷電子煙害中。
- 要解決這個問題,唯有嚴格處罰亂丟菸蒂者,甚至要執行「就算在室外,也只能在吸菸區吸菸」的政策。
- 因此,各個研究基本上指出商戶收入在禁菸後能維持穩定,甚至有改善,而很多顧客都喜歡改善了的空氣品質。
為維護青少年健康,國民健康署與教育部推動健康促進學校、百大無菸校園、年輕族群場域菸害防制工作計畫等,深入國中、高中職、大專校園,由年輕族群從課程倡議、創作競賽中了解菸品、二手菸、三手菸的危害,進而運用同齡間之影響,讓更多的年輕族群朋友遠離菸品、加入拒菸的行列。 反菸拒菸海報2025 國民健康署與教育部透過大專校院自主性特色下,鼓勵學校主動加強菸害防制工作,自主營造健康無菸校園文化,105年已有半數(79所)的大專校院成為無菸校園,讓校園成為健康樂學的好環境。 自98年修正公布菸害防制法後,雖然吸菸率有下降的趨勢,但電子煙及加熱式菸品的興起,已成為我國未來菸害防制重大議題。 反菸拒菸海報2025 110年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發現,國中、高中職學生電子煙使用率分別為3.9%與8.8%,推估有超過7.9萬青少年正使用電子煙,顯見這些設計新潮、酷炫,又與科技、電子結合的產品,正吸引年輕族群使用;但多數電子煙含有尼古丁易致成癮,更有爆炸、致癌等風險。 此外,臺灣每10個青少年吸菸者中就有4個使用加味菸(國中生34.0%、高中職生42.8%),而女生的使用比率高於男生(國中女生:57.2% v.s.男生:20.6%;高中職女生:60.7% v.s.男生:35.8%)。 這些包裹糖衣的毒藥吸引青少年、女性接觸或誤以為加味菸較無危害而持續吸菸,導致成癮。
反菸拒菸海報: 菸蒂損害生態
整體而言,好友吸菸為影響青少年吸菸行為的重要因子,因為朋友是青少年社會生態系統之重要一環,好友吸菸可能會弱化菸品對健康危害的價值觀。 未曾吸菸學生中,有10%表示,未來一年內好友提供紙菸時會吸(國中9.7%、高中職10%),換言之,不少青少年學生深受來自朋友吸菸態度的影響。 另103年調查大專生吸菸率為6.8%,學校二手菸暴露率為48.5%。 總而言之,本來是台灣總督府在宣傳鴉片危害(日本政府對鴉片的禁止速度雖然過於緩慢,但至少比台灣人更積極的反對台灣人吸鴉片),卻在數年內轉為台灣人要求總督府提供戒癮治療(台灣人要求日本政府採取更有力的措施來加速鴉片禁絕)。 反菸拒菸海報 在另一方面,近來的研究[來源請求]顯示,二手菸的擴散性非常強,可以危害整棟公寓的住戶,似乎到有穿牆能力的地步[來源請求],因此私宅禁菸也有強烈的必要性。
另外,準媽媽在懷孕期間吸菸,也會導致胎兒暴露在菸品的有害物質當中,其中尼古丁會提高孕婦血中鉛濃度,經由胎盤傳給胎兒並造成血管收縮,讓胎兒氧氣供給量減少,影響其智力發展與成長發育。 實例證明,高菸價可以降低青少年及弱勢者的吸菸量及吸菸率(雖然高菸價對主流及強勢族群影響較小,但他們也是較早認同菸害觀念者,因此吸菸率較早下降),在短期內就可以減少菸品銷售量,長期實施後可以降低吸菸人口;必須讓菸價高於長期接受戒菸治療(如尼古丁替代療法)的成本,這樣許多吸菸者會為了省錢而選用尼古丁替代療法。 聯邦法案採取嚴格的法律限制所有公共場所(包括一些露天的公園以及遊樂場)全面禁菸。 澳大利亞亦是世界上第一個採取簡化煙盒法案的國家,該法案規定不允許所有煙廠出產的香菸使用商標權,所有於澳大利亞售賣的香菸均採用完全白色的包裝,禁菸宣傳標語和圖像例外,法案已於2012年1月1日正式生效[55]。 反菸拒菸海報 反菸拒菸海報 2019年1月1日起,所有餐廳包括路邊攤都全面禁菸,違規者將面對罰款1萬令吉和坐牢的刑罰,業者則罰款2500令吉。 但直至2022年起,馬來西亞政府官員和執法單位執行不當並且不堅持維持,許多菸民依舊在室內及進食地區公然吸菸,導致諸多老人與小孩都成為二手菸受害者。
反菸拒菸海報: 室外禁菸
但也有連室外也要只允許吸菸區吸菸的觀點,因為二手菸無法通過許多廢氣排放排放標準,而且亂丟菸蒂會造成生態浩劫。 這樣的規定才能確保禁菸令能確實執行,臺灣的大同公司在其公司、工廠及校園實施這樣的禁令:進入時要先將菸品及打火機交出保管,出去後才能領回。 美國社會(包括美國的青少年)對吸菸者的排斥是吸菸率降低的重要因素,例如美國保險公司很早就要求吸菸者誠實告知吸菸習慣,並繳交高額保費,否則將會拒絕給付醫療費,看似無情的作為、確實降低了吸菸率及二手菸接觸,也保障了弱勢者的權益。 港英政府於1982年訂立《吸菸(公眾衞生)條例》[41],禁止在部分室內處所吸菸,規定任何人不得在電影院、劇院、音樂廳及公共升降機吸菸,之後擴大至公共運輸工具(如:專營及非專營巴士、鐵路、纜車、小巴、的士、渡輪等)及機場客運大樓,吸菸或攜帶燃著的香菸、雪茄或菸斗都屬違法,違例者可被定額罰款港幣$1,500。 1998年7月1日起,購物商場、百貨公司、超級市場、銀行、遊戲機中心亦被列為禁菸區。
王英偉署長表示,國民健康署與教育部合作,辦理「105年校園菸害防制績優暨成果觀摩」,希望這次成果觀摩會因年輕朋友的創意更顯得的蓬勃朝氣,也希望透過媒體傳播的力量把大專學子竭力表現的菸害防制工作成果,分享給社會大眾,以提昇我國對青少年健康的關懷及重視。 反菸拒菸海報2025 為有效控制菸害問題,我國自86年起開始實施菸害防制法,訂定禁菸場所、菸業與販賣者管理、戒菸、教育、廣告等規範,至91年菸酒稅法實施,開徵菸品健康福利捐(以下簡稱菸捐),始有經費「專款專用」挹注菸害防制工作推動。 更佳的配套措施為,允許吸菸商家僅聘用吸菸者,甚至強制商家禁止非吸菸者進入工作消費;而「必須全面禁菸或全面允許吸菸;但若允許吸菸,則未成年者、孕婦甚至非吸菸者禁止進入」的規定;而且禁菸與否最好是以建築物為單位,這是因為菸害會由管線及牆壁的漏洞擴散至整個建築物。 如果商店、餐廳、娛樂場所等商家分隔吸菸區及禁菸區,則該家商店的顧客可以享受拒菸權、但服務生/店員沒辦法享受拒菸權。 若無法完全執行商家全面禁菸,則不如要求商家只能在全面禁菸或全面不禁菸中做選擇、並明顯標示,這樣員工及顧客就可以自行選擇禁菸商店或吸菸商店,而不會有顧客享有拒菸權、但員工沒有拒菸權的現象。
反菸拒菸海報: 健康生活
2006年香港立法會通過大幅擴大禁菸範圍,在餐廳、酒吧、公園、扶手電梯以至室內公共地方等,均會作不同程度的禁菸。 違例吸菸人士改為實施定額罰款港幣$1,500,法例除衞生署的控煙督察及香港警務處外,亦授權食物環境衞生署、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及房屋署的執法人員和護衞員,在相關禁菸區執行法例。 若違例吸菸人士拒絕在定額罰款通知書的指定限期繳交定額罰款,最高可罰款港幣$5,000和監禁一年。 而吸菸區的設計除了不允許二手菸害外溢以外,還必須無法接近其他人才算是有效隔離;很多情況下必須只允許由許多小到只能容納一人的吸菸室組成的吸菸區,才能真正避免強迫進入吸菸區的問題;很多前例顯示,若允許公司設立吸菸區,吸菸區會成為非正式會議的場所,將會傷害不吸菸者的權益。 而另一個比較有力的說法是菸蒂污染,室外吸菸經常亂丟菸蒂,菸蒂不但含有尼古丁(對水生生物及昆蟲來說是大規模毀滅性武器,而相對高量的尼古丁對哺乳動物來說也有致命危機),更可能被許多動物誤食,因此室內禁菸將吸菸者趕往室外後反而增加菸蒂流入生態圈的問題。
反菸拒菸海報: 政府干預個人生活方式及產業權
而於1982年至2009年8月期間,違例者可被最高罰款港幣$5,000,但由於是循簡易程序定罪,具體罰款金額會交由法院裁決,通常只會判罰港幣$800。 反菸拒菸海報2025 許多法令規定一些場所必需全面禁菸或室內全面禁菸,例如辦公大樓、校園、機場、醫院等場所會因為法令的修改而取消(室內)吸菸區。 在美國,每年大約有50萬人死於惡性腫瘤、肺氣腫和其他疾病,研究發現吸入二手菸和直接吸菸帶來同樣的健康問題,例如肺癌、心血管疾病,和哮喘、支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疾病。 特別地,meta分析顯示有在家吸菸的伴侶的長期非吸菸者,患上肺癌的風險較平常高20至30%,而那些在可吸菸工作間的風險高出16至19%。 但吸菸區成本高,尤其是能有效減少二手菸害的吸菸區成本更高,即便是認真稽核吸菸室的隔離能力,室內吸菸室仍會有微量但仍有害的二手菸洩漏出來;而若是以吸菸者的健康及減緩三手菸問題為考量,室內全面禁菸、或僅允許獨立建築的室內吸菸室仍有一定幫助。 反菸拒菸海報2025 控制任何毒品的必要手段就是減少產量,保護公眾不受二手菸害的根本手段也是減少菸草生產,例如中國就知道如果中國想要推行禁菸,就得要想辦法讓菸農可以依靠其他作物獲利,也要解決菸業從業人員的轉職問題。
反菸拒菸海報: 健康
MPOWER一籃子計畫為各國描繪了一個路線圖,幫助它們履行其對《世界衛生組織菸草控制框架公約》承擔的義務,該公約是受到廣泛擁戴的全球菸草公約,已於2005年生效。 世界衛生組織還與全球夥伴合作,加強其對各國執行這些戰略提供的幫助。 「出售排放權」制度受一眾經濟學家歡迎,認為這是個「市場為本」,在政府直接管制以外的政策選擇,而且它可以較低成本減少污染,亦可減低行政成本。 然而,這建議亦不適用於所有情況,而且對於吸菸的利益和成本分析也不足。 在西方,反對禁菸的人,例如藝人Joe Jackson和政治評論員Christopher Hitchens,則認為社會努力禁菸只是被跟社會脫了節的清教徒們誤導了[來源請求]。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窮人比富人吸菸更多,有80%的吸菸者,是中低收入國家的人民[23],而窮人收入已經偏低,若再將其中一部份挪去買煙,將對他們的生活處境產生更嚴重的威脅。
反菸拒菸海報: 室內吸菸室
而香港亦於2007年1月1日起禁止在一些政府機構管理的室外公共場所及空間吸菸,例如運動場、公園(某些公園設有吸菸區)、泳灘、學校、醫院等。 在2011年12月,美國正式把禁菸擴展至全部區域,包括天橋、人行道、公園等不同的公共場所。 荷蘭的禁菸也在咖啡館執行,但是在咖啡館吸食不含菸草的大麻仍是合法的;[來源請求]這確實有科學根據,因為一些研究[哪個/哪些? 反菸拒菸海報2025 目前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菸品的傷害性及成癮性與許多毒品比較也差不多甚至更強烈[14],再加上二手菸比一手菸毒的現象,因此讓他人吸二手菸其實跟強迫他人吸毒沒什麼兩樣,強迫他人吸毒在多數國家都是重罪,許多輿論也支持處死刑。 為對抗新興菸品的來勢洶洶及快速入侵校園的險境,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與董氏基金會聯手,推出Jolin「我拒菸,我驕傲~所有菸品都 Get Out!」系列文宣及宣導短片(jolin.e-quit.org),直接進入四千多所校園。
反菸拒菸海報: 二手菸危害並不少於強迫他人吸毒
一份2006年的美國醫事總署研究評論提出商戶生意其實可能有改善。 因此,各個研究基本上指出商戶收入在禁菸後能維持穩定,甚至有改善,而很多顧客都喜歡改善了的空氣品質。 不過近來日本在禁菸方面已經有改善,包括吸菸室多有實體隔離,許多公共場所及餐廳已經要求全面禁菸,大幅下降的吸菸率(近來已跌破兩成[54]);也有公司公開拒絕聘用吸菸者,公司網頁上表示,吸菸員工會頻頻外出抽菸,減少生產力。 中國大陸的菸草售賣管制度上,由中國菸草總公司和國家菸草專賣局管理,雖然政府明令禁止向未成年人售賣菸草,然而未成年人還是可以相當容易地通過便利店、小商鋪甚至是大型超市等途徑購買到香菸。
反菸拒菸海報: 校園拒菸我最行 青春無菸隨我行 校園菸害防制成果觀摩
在一些地方,通風可以取代全面禁菸,但不能取代禁菸;這些法規會要求吸菸區的通風要符合一定標準,以免禁菸區遭到二手菸污染、並保障吸菸室能在熄菸後的短時間內將二手菸害抽除(以保護進入清潔的人員)。 反菸拒菸海報 反菸拒菸海報 自2002年十月起日本東京千代田區禁止在街上吸菸,該區的政府工作人員會在街上巡邏,並對違例者發出2000日圓的罰款。 根據日本菸草公司指出,日本全國有60個市設有禁止或不鼓勵在街上吸菸的措施,受影響人口佔全國10%。
反菸拒菸海報: 健康企業動起來:就從「反菸拒檳毒」開始
王英偉署長進一步指出,紙菸的菸煙中有7,000多種化學物質,其中93種致癌成分中,有15種被國際癌症研究署列為「第一級致癌物」。 另外,目前已知約有7,000種化學成分被使用於電子煙油中,歐盟檢驗發現電子煙含有超過41種有害物質,容易引起肺部發炎、過敏與產生哮喘,且發生心肌梗塞的機率增加2倍;而加熱式菸品是以菸草製成,釋放出的菸霧與傳統紙菸相同,均含有尼古丁和其他致癌物質。 不論是紙菸、水菸、雪茄菸、電子煙、加熱菸等所有菸品,均會對人體產生危害已是不爭事實! 大專生是吸菸率大增的關鍵時期之一,若能在此階段接觸到更多的菸害知識與拒菸觀念,有助於降低年輕族群吸菸率。
反菸拒菸海報: 室內禁攜菸品
要解決這個問題,唯有嚴格處罰亂丟菸蒂者,甚至要執行「就算在室外,也只能在吸菸區吸菸」的政策。 在辦公室和其他封閉的公眾地方禁止吸菸,會導致吸菸者到門外或室外去吸菸,把吸菸問題轉移到別的地方。 在一些地域,禁菸的範圍擴展至大廈入口的一定距離;[30] 也有人建議在擴大禁菸區時,必需廣設能確實防止二手菸影響非吸菸者的吸菸區,這樣才能有效的減少二手菸害。 姚執行長感謝義工蔡依林勇敢積極的倡議,親自拍攝系列文宣,包括「親上火線」在短片中甜美卻堅定地指出新興菸品的危害,搭配提供導師們備課的資訊傳單及課後學生填寫的學習單……,這不只是一套針對青少年的新興菸品危害系列宣導與教材,也是亞洲第一套最直接、最簡要、最完整、最吸睛,也最甜美的「新興菸品防制宣導計畫」。 跨部會攜手合作 反菸拒菸海報2025 營造無菸樂學環境
陳姊說,除了謝謝蔡依林洞燭機先挺身而出、勇敢卻溫柔的直指新興菸品的危害,還要謝謝和碩集團以及許明傳社會福利公益信託基金的公益支持,共同成就拒絕所有菸品癮害的全面行動。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學務校安組邱秋嬋科長表示,不論是傳統紙菸或新興菸品,都含有尼古丁會讓人成癮、有致癌物對身體健康有危害、有二手菸及三手菸害會影響別人、電子煙更有爆炸的危險,拒絕所有菸品才能真正遠離菸害。 即日起蔡依林「我拒菸,我驕傲」的大型布條,搭配國健署的人型立牌、海報、教學用傳單等系列文宣教案,將進駐從國小至大專院校4000多所校園,帶400萬名師生一起拒絕所有菸品癮害。
報告還記載了菸草流行轉向發展中世界,預計到2030年,每年將有800多萬例與菸草有關的死亡,而其中80%預計將發生在發展中世界。 報告說,這一轉移是由於全球菸草業改變戰略,將目標指向發展中世界的青年人和成人,導致每年有數百萬人染上致命的菸癮。 報告尤其強調以青年女性為目標是「菸草流行加劇最為不祥的潛在事態發展」之一。 世界衛生組織根據179個會員國提供的資訊彙編的全球分析,為各國政府和其它團體厘定了一個基準,可據以監測今後一些年遏制菸草流行的努力。
設立無煙工作間,旨在減少由二手菸引起,而可避免的壽命縮短、疾病和殘障。 [3] 此外,這些法例可減少醫療衛生的成本,改善工作生產力和降低社會的整體勞動成本,使社會在該範疇的職位和維持該範疇現有的職位和僱員。 舉例說,在印地安那州,經濟發展局在2006年計劃經濟加速發展時,鼓勵各城鎮設立無煙工作間,以促進社會的職位增長。 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中心林清麗指出,除了電視、電台與報章雜誌的公益廣告,及進入校園的布條、立牌、海報文宣外,還有「我拒菸,我驕傲」教學短片供各班級導師使用。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與董氏基金會聯手,推出Jolin「我拒菸,我驕傲~所有菸品都 Get Out!」系列文宣及宣導短片,直接進入四千多所校園。 七、大葉大學:學校吸菸區從104年11個減至105年4個,預定於106年1月1日裁撤吸菸區成為無菸校園,成立菸害防制稽查小組,組織學生及教職員團體巡查校園並勸導不吸菸,並透過校內外相關活動與旗幟,營造支持無菸校園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