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有報道指,教育局官員巡視學校圖書館時表示,作家魯迅的著作「鼓勵學生上街」,因此應該下架。 「氣氛好像沒那麼熱烈,但整體上和以前沒有太大分別,主要的攤位還是那些。」今年21歲、不願具名的讀者E小姐告訴BBC中文。 冠德建設示,2022年募得近5,000本善意,為書寶二手書店單一專案之冠。 本書探究三者在新教與現代性問題上的基本理解、關聯與差異,以及理解當今現代性問題的意義,包括他們與漢語處境的相關性。 本書同時展現神學、哲學、社會學、經濟學、法學等學科在現代性問題上互動的成果。 一百多年前的荷蘭基督教神學家凱珀、德國社會學家韋伯和基督教哲學家、神學家及社會學家特洛爾奇對新教與現代性問題—包括現代社會諸領域的分化與發展問題、新教倫理、現代社會的精神問題—作了開創性思考。
第三,我們會發現,通常人對某一個藝術作品的解讀都會超過藝術作品本身所傳遞出的信息。 因此,在講述完這幅畫內容的同時,我還會對這位盲人朋友講述許多與這幅畫有關的聖經故事,但此時我所講述的內容,卻是不存在這幅畫裡面的。 例如,我對盲人朋友說:亞伯拉罕乃是為了要遵照著上帝的命令,去殺死他唯一的獨生愛子以撒,然後將他用燔祭獻給上帝。 許多這些基督教藝術圖畫,都是歷世歷代最有想像力、最有創造力的藝術家,他們盡心竭力、千辛萬苦對一個聖經故事加以理解、加以分析、然後再運用他們的藝術天份將一個故事用一個畫面呈現出來。 所以有些學者聲稱,基督教藝術家才是真正最認真研讀聖經、最認真思考基督信仰的人,這是有道理的。 有些人認為:基督教藝術作品會將聖經故事侷限在某一種圖像內,而限制了我們的想像力。
基督教書展: 分享此文:
丁社長也表示,屬靈書籍的購買多半透過內聚型聚會,這也是所有出版業要面對的問題。 當信徒見不到牧者面的時候,牧者的閱讀,也會改變和影響弟兄姊妹。 談到這次書展較大的困難,丁社長認為,由於跨出版社合作更加緊密,而這次是新的嘗試,不論行政工作、網路連結、彼此間的溝通和統一的折扣的討論、協調,以及互動交流,都比過去更加頻繁。
我相信曾經教過小孩子的人都會有這樣的經驗,當小孩都不知道你在講什麼時,你乾脆帶著他們的手來做。 黎總經理表示,這次活動規劃單一聚焦,活動海報文宣也是統一設計,讓各出版社在「合一」的基礎上,以相同的活動方案和遊戲規則,讓讀者容易操作。 此外,所有的資訊和各種加碼的活動內容,全都導向文協粉絲團來介紹和追蹤。 《童心飛躍》這套兒童主日崇拜教材,是採用教會年之三代經課經文為主軸,各項環節建構在每週經課之上,配合教會年的特色,不論信息、禱文、詩歌等,均環環緊扣,務求用上帝的話語,教養孩童,走上帝的路,到老都不偏離。 全套一共分為三年(教會年:甲、乙、丙三年),為配合使用年份,第一套教材出版將由丙年開始,每年分四套進行,第一、二、五、六、九及十套是圍繞基督的生平,第三、四、七、八、十一及十二套是關於信仰成長及屬靈操練。 去年,「有種文化」、「山道文化」及「蜂鳥出版」三家書商遭貿發局拒絕參展申請,局方指不評論個別事件,惟外界猜測是因為出版過「反送中」運動書籍或曾遭投訴涉違國安法。
基督教書展: 北北桃1000萬買室內30坪? 今年逾千筆、最多在這區
就是因為那些曾經親眼見過耶穌的第一代信徒這種不必要也不敢紀錄耶穌形象的因素,使得耶穌真正的長相從來未曾被遺留下來。 因此在第二代基督徒之後,那些從未親眼見過耶穌的人,即使他們打算替耶穌作畫,他們對耶穌的長相也只是想像或推估出來的。 丁社長也表示,我們雖不能相見,但是藉由「天堂的書房」、「天堂的圖書館」把我們的心連在一起;我們即便沒有見面,但是我們每天都打開一本書豐厚我們的生命,使我們今天和昨天不一樣。 「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丁社長也說,每家出版社有各自的擅長,當他們花很多得時間和心力在彼此的溝通協調時,就是希望大家能夠彼此學習一起成長,而不光是只單顧自己的事。
- 故此,本會於1995年易名為「基督教出版聯會」,並擴大會員網,以共同完成福音及文化的使命。
- 高銘謙牧師,英國杜倫大學神學及宗教系哲學博士(舊約),現任建道神學院滕近輝教席副教授、聖經研究部主任,亦是《爾道自建》主編及中華宣道會友愛堂義務牧師。
- 在博物館還沒出現之前,只有那些保存在教堂之中的與聖經故事相關的藝術品,才能在幾百年之後,仍然被保存。
- 香港書展對我最重大的意義,正是年度新書簽名會,今年繼續在「一代匯集」的攤位裡舉行,雖然是《回憶中的香港味道2》的新書簽名會,我亦為舊作《回憶中的香港味道》和《打邊爐》簽名,故此整體銷情比預期中的更理想。
- 這些神職人員及貴族最希望藝術家將他們的相貌給畫下來,以便讓後代的人能懷念瞻仰他們。
- 過去三年因受疫情影響,2020年首度舉辦線上書展,讓許多台灣的書迷朋友能透過線上跨海購買原文進口書,但許多粉絲熱情反饋,希望實體書展能再度回歸。
一、廣闊──基督教出版不應滿足於自己的「地盤」,而須開拓視野,讓我們所出版和關注的,要更闊,這正切合我們要將耶穌基督的福音遍傳萬國、傳開去的使命。 第二,異教徒哥德人在佔領西羅馬帝國後,他們後來也成為基督徒後。 而他們在基督教化的過程中,也將他們將神明圖像化的傳統帶入基督教社群中。
基督教書展: 香港書展閉幕 7天湧百萬人潮 小說最受捧 中產客消失
該會事工及拓展部經理趙偉德解釋他們的使命是宣教,所以不單是展銷書籍,也希望藉書展機會分享福音、祝福經過的人群。 在藝術方面,藝術家開始反對「拜占庭藝術」中的象徵主義,轉而強調寫實主義;反對精神的美、宗教的美;轉而強調古典希臘那種視覺得美、細膩的美。 因此,並不是說,只有到了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才能畫出我們現代人覺得很美的圖畫,而是說:中世紀的審美觀與現代人不同,中世紀的藝術家在表現古典希臘那種視覺得美、細膩的美的部份被限制、被埋沒、或被藐視了。 基督教書展 第三個原因是,藝術品要能夠長時間被保存下來,更是另一項困難。 藝術品要能夠在平常的室溫及溼度下被保存幾百年是非常不容易。
香港書展對我最重大的意義,正是年度新書簽名會,今年繼續在「一代匯集」的攤位裡舉行,雖然是《回憶中的香港味道2》的新書簽名會,我亦為舊作《回憶中的香港味道》和《打邊爐》簽名,故此整體銷情比預期中的更理想。 感謝香港的讀者及親友,包括大學宿舍的樓友、教會的傳道人、團契的弟兄姊妹(加上他們的子女)、影視、電台及傳媒的前輩和友好,更要感謝來自內地、澳門、台灣和日本的友好們! 今年書展另一段愉快插曲,竟然有讀者帶同我有份參演的《哪一天我們會飛》DVD封套給我簽名,當時的心情實在難以言喻。 使聖經故事成為藝術創作的主題的第二個原因乃是,在教會掌權的時代,那些聖經故事之外的作品都被視為不必要,甚至是會玷污人的心靈。 基督教書展2025 因此,即使藝術家私底下創作了許多與聖經無關的作品,這些作品也沒有機會曝光。 文協理事長、橄欖華宣集團總經理黎淑英表示,這是文協首次舉辦基督教線上書展;名稱也不是台北基督教書展,而是全台基督徒書展。
基督教書展: 香港「反送中」運動四週年:禁書、禁語、自我審查與香港人被「再教育」
文協理事、天恩出版社社長丁懷箴也分享,在籌辦過程中,過去供應商、通路商等彼此交通時,可能因利益考量而有不同意見;但這次眾人彷彿跨出門檻,真實地行出「合一」。 文協理事長、橄欖華宣總經理黎淑英表示,這次書展的籌畫也是在各方開會討論下所「碰撞出的新火花」,因疫情不確定性太多,決定今年以「虛實整合」及參展單位均「不收費」作為規劃方向。 基督教書展2025 按現場所見,今年場內基督教書籍以靈修祈禱及釋經類的書為主,佔了一半以上,其次是繪本,而神學與社會倫理類比預期中少,只有獨立於基督教坊、在一樓主要展場的突破出版社有少量與社會時勢相關的書籍放在一個角落。 三、靈性閱讀──在今日幻變、多疑和撕裂的世代,是近四十年來,香港人最渴望內心平安和靈性需要的時刻,基督教出版可貢獻給社會的正是道成肉身、在地的靈修和靈性的閱讀。
基督教書展: 參展出版社
此外,書中還附有各項延伸活動及有趣知識,並結合福音的元素,把天父的愛植根於孩子的心靈中。 本書配合每章內容,附上相關金句和禱文,引導孩子學習祈禱,並學會把聖經的教導應用於日常生活,讓孩子培養良好品格,建立正確價值觀。 A:此次書籍商品是依據「靈命成長」、「福音門訓」、「禱告靈修」、「信仰生活」、「家庭親子」、「神學與解經」和「啟示與釋放」七個類別。 基督教出版聯會舉辦的「基督教坊」於今天(十四日)早上舉行開幕差遣禮,由宗教教育中心主任彭培剛法政牧師主持、香港聖公會教省主教長陳謳明大主教作差遣與祝福。 何志滌和羅乃萱一同擔任開幕禮的分享嘉賓,他們自言這個組合是雙劍合壁事奉神。 何志滌讀出腓立比書四章8-10節,提到保羅在獄中寫了很多有關喜樂的書信,指出目前的環境可能不會變好,但出版的同業仍要將真理、公義和正確的事寫出來,祝福更多人。
基督教書展: 基督徒別小看屬靈的爆發力!從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一體兩面看科技
新教徒們完全忽略了這些聖像乃是基督教的寶貴遺產、是歷世歷代傳福音的工具、是歷世歷代基督徒信仰的詮釋。 新教徒一味的認為:那些聖像就是天主教徒崇拜偶像的證據,而再次發起了新的「反聖像」及「摧毀聖像」運動。 正當基督教內開始積極的發展基督教藝術的同時,另一股壓抑這個藝術發展的勢力也開始崛起。 基督教書展 最後,這種將耶穌及基督信仰圖像化的趨勢,卻引發了基督教內部嚴重的衝突。
基督教書展: 香港書展基督教坊
如同主題「不見,不散」,雖然不能相見,但大家對閱讀的渴望、對愛主的心,或對彼此走在文字事奉、共築的夢想「不會散去」。 本會有感基督教出版界發展越趨成熟,並深信本會如能與更多出版界機構群策群力,定能為香港及世界各地華人教會提供更佳的服務。 故此,本會於1995年易名為「基督教出版聯會」,並擴大會員網,以共同完成福音及文化的使命。 踏入廿一世紀,聯會為配合其專業性的服務,重新修定會章,並將英文名稱改為Association of Christian Publishers Limited(ACP),同時註冊中文名稱為「基督教出版聯會有限公司」。 至今,本會會員已增加至16名基本會員、12名聯繫會員及500多名個人會員。 基督教書展2025 基督教書展 事實上,正是當我們看到這些基督教藝術圖畫時,我們才真正開始了對聖經故事的想像之旅。
基督教書展: 線上書展
另外,會場設有「聯展30」基督教聯合書展精選海報巡禮,展出部份歷屆書展海報,供讀者欣賞。 二、深入──從佔領運動所見,香港的年輕人或市民,已習慣了在網絡裡閱讀和分享,而且他們分析和反省的議題是相當本土及具處境性的,因此基督教出版應貼近本港信徒和市民的需要。 基督教書展 這次以「不見,不散」為主題,希望這次書展,各出版社能夠「合一的靈」在一起,並且透過「跨界」、「跨出版社」,帶出屬靈閱讀,讓好的知識能傳遞出去。
基督教書展: 香港書展2023基督教坊
即使「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仍然是基督教的文化,這一時期的藝文作品也都是以基督教的主題為創作主題,然而,那創作的動機與創作的表現方式已經與中世紀時期的拜占庭藝術大不相同。 古希臘羅馬那種強調「以人文中心」的人本主義精神再度被強調及重視。 十四、十五世紀的人們,特別是義大利佛羅倫斯的人們,認為:歐洲在經歷基督教統治一千年之後,整個歐洲的文藝精神處於倒退及落後的狀態,因而企圖恢復「古希臘羅馬」時期那種藝文的輝煌盛世。 的確僅僅在兩百年間,這些文人們,不但復興了「古希臘羅馬」那種藝文的輝煌情況,甚至還將藝文精神發展到另一個高水平的狀態,甚至是人類史上的顛峰狀態。 因此,後代的歷史學家將文藝復興時期之前,由基督教會所統治的中世紀時期稱為「黑暗時期」。 這並不是說,中世紀時期並沒有藝術的發展或是藝術的發展非常黑暗,而是說:若是與「文藝復興」時期相比,中世紀的確黯淡無光。
基督教書展: 基督教書展
基督教書展籌委會主席王礽福(左圖)在致辭時表示,我們的未來是福是禍,現在仍未知曉,但他相信認真地閱讀,可以讓我們窺見未來。 第一部份是聖經故事之中的人物或事件,這一部份是繪畫中的「主體部分」。 第二部份是聖經故事之外的人物或事件,這一部份是繪畫中的「客體部分(或配搭部分)」。 我們可以用Caravaggio這一幅「約瑟、瑪利亞、帶耶穌逃往埃及Rest
的確,許多過度重視基督教藝術作品的基督徒,他們可能會有落入偶像崇拜或聖物崇拜的危機。 然而,許多過度忽略或藐視基督教藝術作品的基督徒,他們的信仰生命可能會非常貧乏。 「文藝復興」運動正是歐洲人對教會文化作抗議及反對的一種運動。
基督教書展: 基督教聯合書展
現代之前的藝術家的作品,特別是18世紀之前的藝術家的作品,幾乎多是以聖經故事內容為作品主題。 當天其中一個新參展單位──Alabaster Asia,主要售賣美感聖經。 開幕禮後,馮𦘦熙向本報表示,很感恩基督教聯合書展在疫情下能順利開展。 他留意到環境雖有很多轉變,但各出版社的心並沒有轉變,大部份都有推出新產品,這是令他十分感動的。 他指,今年參展單位的數量與過往相若,雖然有部份退出,但同時有新出版社加入。 羅乃萱指,閱讀就是重新定義(redefine):幫助人從另一角度了解世界;同理(empathy):從書中感到被明白;增值(added-value):提早獲得不同的人生經驗;夢想(dream):閱讀是用開闊的心胸去想像。
基督教書展: 基督教出版聯會
Vinci、或其他任何一幅「天使報信Annunciation」的圖畫後,這些圖畫才開始提供我們有一個想像的基礎及想像的開端。 這一幅「最後的晚餐」,被達文西密碼這部小說的作者加以利用,而產生出許多對基督教不利的解讀。 「文藝復興」的理念不是要創造一個新的藝文精神,恰恰相反,它是要恢復一個舊有的、或「古典的」文義精神,也就是「古希臘羅馬」的文藝精神。 他們乃是從古代人們的智慧中,去尋找文藝復興的契機,所以稱之為「文藝復興」。 到了1840年,在一批英國的神學家的努力之下,基督教的藝術創作才逐漸在整個新教群體之中被允許及重新重視。 普通人印象中想到的是外星人乘著UFO從遠遠的星體來到地球。
資深讀者黃女士表示,進場時嚇了一跳,「以前不會那麼紅那麼左,覺得很可怕」。 讀者麥先生購入三本香港文化書籍,分別是《香港散步學》、《記住香港老美》和《香港巨大化動物vol.1》。 「這些題材不敏感吧,加上不是我們自家出版的,是寄賣,我看其他書商賣都沒事,那應該沒問題吧。」負責人陶培康接受BBC中文訪問時說。 「區家麟有兩本書是十幾年前出版,為什麼十幾年後突然間說有問題呢?我只是在做一直在做的事,沒有改變過做法。」藍藍的天出版社總編輯伍自禎對BBC中文說。 在此政治氣氛下,貿易發展局於今屆書展記者會強調,不會預先審查書籍,亦無「禁書清單」,只要符合香港法律均能展出。 近月,港府康文署轄下的香港公共圖書館以「清理違法或國安」書籍為由,下架數以百計館藏,主要是政治類和歷史書籍,但也有民主派人士的非政治著作,包括遊記、愛情小說和文學評論。
雖然,這一幅畫仍然是一幅大師之作,你幾乎可以聽到天使和聖馬太在對話的聲音;不過,比起前一幅畫,這一幅畫似乎失去了那種天真、質樸的真實感。 「我覺得是因為香港變得越來越陌生,很多東西正在或已經消失,有一種集體的情緒是隨時要和香港說再見。」他對BBC中文說。 小型出版社「藍藍的天」是最高調的一家,在當眼處擺賣吳靄儀多部散文集如《劍橋歸路》、《賞心樂事》、《整餅集》等,以及資深傳媒人區家麟的三本遊記《潮池》、《他他巴》和《亂流》,甚至邀請區本人到場簽書。 除了集團企業、雙北、桃園等11處冠德社區熱情參與外,文青、網美必訪的台北明星咖啡館、台中宅樂咖啡、高雄書店喫茶一二三亭,以及網路書店城邦讀書花園也紛紛響應,希望與民眾一起在閱讀中旅行、在旅行中閱讀。 高銘謙牧師,英國杜倫大學神學及宗教系哲學博士(舊約),現任建道神學院滕近輝教席副教授、聖經研究部主任,亦是《爾道自建》主編及中華宣道會友愛堂義務牧師。
基督教書展: 香港書展2022:國安法下的「無形打壓」 官方強調守法下的「出版自由」
上帝的文化,乃建基於聖父、聖子、聖靈的共融關係,就是愛的關係,這文化能徹底改變人間充滿缺憾和撕裂的文化。 基督教書展 作為有限的人,惟有探索耶穌從降生到復活的在世旅程,並認識耶穌的本性、生命、工作、教訓、比喻,我們才能真正融入上帝的文化。 本書正正要帶領我們走上這樣的旅程,在這個紛亂並充滿仇恨的世界,幫助我們展開締造和平的進程,從黑暗步向光明的未來。
基督教書展: 香港書展2023
而猶太信仰正是一個對人物肖像的繪畫及雕刻最為敏感且排斥的信仰。 因此,直到西元200年前,所有關於耶穌的藝術表達可以說都是一些象徵符號。 (「魚」這個字乃是由耶穌、基督、神、兒子、救主,這五個希臘字開頭字母)。 無論如何,當我們在分析一個基督徒藝術家的作品時,除了必須考量畫家他本人對基督教的理解以及他的文化背景之外,我們也必須考量當時教會中神職人員及那些貴族,他們對基督教的理解以及他們的文化背景。 也就是說,認識一幅作品被創作時,當代的的基督教理念及當代的文化,是理解一幅基督教作品的關鍵因素。 在2019年書展的基督教坊中,攤位範圍最大的其中一個單位是宗教教育中心,不少過往有參展的單位都有在其中擺放一至兩檯書籍寄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