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風和日麗的白天,你還可以眺望南丫島,以及連接大嶼山和香港市區的青馬大橋,碰上日落時分,景色更是美不勝收。 從北眺亭繼續向東前往北角咀,可到達景色一絕的隱秘沙灘東灣仔,最後沿路穿過小叢林返回長洲的熱鬧大街。 觀音灣是小長城郊遊徑的起點,長約850公尺的石徑位於觀音灣及芝麻坑後方,沿東南面的海岸線而建。 踏上簡單易走的路線,你可以穿梭於形似花瓶、象頭甚至骷髏頭的壯觀奇石之間,同時飽覽無際海景。
- 傳統上長洲島民以捕魚為生,漁業曾經為當地主要經濟命脈[14][39]。
- 不過在1990年代末及2000年代初,當地的主要出租渡假屋東堤小築發生連串燒炭自殺事件,渡假屋及旅遊業務一度受到打擊。
- 小長城沿途路徑清楚,有清晰指示牌指引方向,沿途亦有樹蔭,即使在夏天也可輕鬆行走。
- 近代的邊界談判中,國家的邊界多以經緯度作爲界線劃分,取代傳統的山川、河流等天然邊界。
- 要進入山洞,遊客亦須沿鐵梯而下,並要帶備電筒以供照明。
今次我們不妨搭上時光機,返回數十年前,徒步欣賞這即將消失的工藝美學;提一提,由於傳統小店逐漸式微,老式招牌的數目買少見少,建議大家趁假日把握時間,親身見佢「最後一面」。 尤其1894年香港爆發連場鼠疫災害,疫症持續30年,再者那時候普遍市民通街排便,政府面對嚴重的衞生問題。 但除了公共衛生因素外,那時建立公厠原來還有商業因素。
長洲界石: 長洲界石
東灣泳灘是島上面積最大、最受歡迎的沙灘,配套充足,設有洗手間、淋浴和更衣設施,附近更有售賣游泳用品的商店及小吃店,最啱夏天前來與陽光玩遊戲! 身處沙灘,天氣好的時候遠看天空和海水更會連成一片,非常漂亮,吸引不少人愛到此拍照。 自然生態方面,長洲南、北都有樹林,在那裏一帶有黃室弄蝶和角翅弄蝶等出沒[21]。 此外在長洲還可以見到香港市花洋紫荊,而長洲關公忠義亭附近更有十多棵櫻花樹,是全港最大規模的櫻花群。
店內一面牆身裝修成長洲地鐵站的打卡牆,吸引不少人前來拍照打卡。 店內主打加入水果製作而成的乳酪飲品,酸酸甜甜,炎炎夏日最適合叫一杯解渴。 東灣泳攤水清沙幼,是長洲最大的泳灘,設施齊全,居民們夏天都會來這邊游泳。 長洲是香港離島之一,以前是漁島,目前長洲依然保持了淳樸的小漁村特色,成為一日遊的休閒觀光地。 長洲原本是兩個小島,受到島嶼形狀以及季候風的影響,海浪將海沙帶到兩島的之端,形成沙咀。
長洲界石: 石頭記 (一)長洲篇
而要進入山洞,遊客亦須沿鐵梯而下,並要帶備電筒以供照明[17]。 長洲界石2025 儘管有不少人認為張保仔洞僅為後人穿鑿附會,惟該洞已經成為了長洲一處著名名勝,不少人在提起長洲歷史時,也會提起張保仔洞[7]。 長洲界石2025 沿著海濱向北走,經過碼頭及一排排懸掛在架上的生曬鹹魚,便到達新興海傍街及北社海傍路。
- 小長城的沿途建有迂迴獨特的麻石柱圍欄,全路都鋪滿石頭,而且鋪砌得相當整齊,仿如中國萬里長城而得名。
- 長洲界石 1919 香港政府頌佈「Ordinance No. 14 of 1919」,規定在長洲南部建屋,必須向政府申請,以劃清華洋界線。
- 最後其實亦有不少人選擇只在長洲逗留半天時間,餘下時間則在港島歎懷舊冰室下午茶、探訪大館和體驗雙層觀光巴士享受體驗地道香港情懷的一日遊。
- 「小長城雖短,但都挑戰大家的想像力。為方便遊客尋石,沿路都設有奇石的指示牌,讓你知道奇石就在你附近。這段旅程約2小時,適合一家大小遊覽,回程可經花屏路及長洲山頂道回碼頭。
- 遊走其中,則有如置身武俠小說中的石陣;您還可觀察石頭被風雨侵蝕的痕跡。
- 長洲太平清醮於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搶包山」活動為一大亮點,參賽者無懼高度攀上「包山」,爭相摘取最多平安包。
沿途綠樹圍繞,景色開揚,可以觀賞到長洲壯麗的海岸景致,360度俯瞰觀音灣及東灣一帶的藍天大海景色,是老少咸宜的旅遊名勝。 大隊反方向從大編號倒數回小編號的界石,來到西灣最反高潮的 1 號——位於西園農莊的收費範圍之內。 這時領隊終於透露了一個小秘密,原來《香港文物志》那張地圖所標示的界石位置有不少是錯的。 長洲界石2025 長洲華威酒店是長洲較為有歷史的長洲酒店,酒店的露台景觀面向海邊,能看到無敵大海景,是酒店最大的特式。 另外,酒店設有室外游泳池、spa、水上運動項目、餐廳、酒吧、咖啡店,整體配套齊全。 靠海處有五塊數米高的巨石—五行石,就在張保仔洞附近。
長洲界石: 長洲一日遊主要景點 打卡必去、親子精選
來到「小長城」的盡頭,亦是長洲最東的一點,你會見到「玉璽石」。 長洲界石2025 長洲界石 「小長城雖短,但都挑戰大家的想像力。為方便遊客尋石,沿路都設有奇石的指示牌,讓你知道奇石就在你附近。這段旅程約2小時,適合一家大小遊覽,回程可經花屏路及長洲山頂道回碼頭。 政府在長洲也有不少社區改善工程,例如在西灣興建長洲西堤道,連接長洲灣及美經援村一帶;另外又在東灣建立風帆紀念碑,以及附近的小長城(芝麻坑家樂徑)[18][37]。 根據政府於2006年的《中期人口普查》,長洲居民依次以居住村屋、公共屋邨長貴邨和雅寧苑、傳統村屋及私人樓宇為主,另外還有艇戶等[29]。
長洲界石: 歷史
港府在1907年設立理民府管轄新界及離島地區,為方便執行及落實地方事務、領導鄉民,以及與理民府建立溝通渠道,長洲島民又設立選舉,每兩年選出四位總理作為居民代表[6][7]。 1919年港府曾在長洲中部立界石15塊,劃出外籍人士專享的高尚住宅區域,但這些界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已失去法律效力[7]。 1980年代,古物古蹟辦事處等曾派員尋找長洲界石,迄今只尋回其中10塊[9]。
長洲界石: 五行石置身巨石陣
花瓶石遠看又的確像花瓶,不過上面有人噴上「花瓶石」三字,不免略為掃興,兼有破壞自然風貌之嫌。 看完石刻便可以沿東灣經觀音灣走至小長城入口,沿路都是大路,指引清晰,不用怕迷路。 走到小長城入口,便會有指示牌和怪石的介紹,其中更會標示全部怪石的位置,有的位置明顯,有的則較為隱蔽,要看是否找齊,便看自己的選擇吧。 長洲位於大嶼山及南丫島之間,面積約2.46平方公里[7],距離香港島西南部大約10公里[18]。
長洲界石: 香港長洲西園(Saiyuen)
為了安置艇戶,長洲最早於1960年興建圓桌第一村,後來又於1967年至1972年興建圓桌二、三村、信義第一、二村、美經援村第一、二及三村[7]。 先後在1984年及2001年,政府興建長貴邨和雅寧苑兩條公共屋邨,以安置島上居民[30][31]。 香港開埠初期,長洲約有六百餘戶[6],至1898年英國租借時,陸上居住人口約為三千人,艇戶人口也有近五千人[8];至1930年代,長洲人口仍維持在七千人左右。 日本佔領香港前,曾一度有大量難民湧入長洲,使人口突破一萬[6]。 長洲人口雖然在日治時期有所回落,但香港重光以後,難民再度湧入,使人口再次超過一萬人[6]。 長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人口不斷上升,至1980年代後期時達至高峰的四萬人[7],此後人口回落,在1980年代後期跌至大約三萬人[18]。
長洲界石: 中環(五號碼頭) – 長洲
這裡亦吸引不少觀鳥人士前來,觀賞飛越重洋,於長洲稍事歇息的候鳥。 長洲碼頭所在的「啞鈴桿」一帶是熙來攘往的商業住宅區,小巷佈滿本地手作店、咖啡店、酒吧餐廳和村屋。 向東走一會,即可到達呈窄長彎月型、水清沙幼的東灣泳灘,天氣晴朗時能從這裡眺望港島南區。 再向南走,不遠處便是長洲華威酒店下方的海濱長廊,沿途可見法定古蹟 ── 長洲石刻。 石刻群估計屬於青銅時代,展現幾何圖紋,或類似動物怪獸形態的圖案。
長洲界石: 香港山澗足印 GoHikingHK
遊走石硤尾邨就好像走進時光隧道,也好像一個活生生的公屋博物館。 港島西薄扶林包括置富花園、華富邨甚至瑪麗醫院一帶, 曾經都是牛奶公司的牧場,經營近百年至上世紀八十年代結業。 如今部分牧場用地成為中產階級住宅或隱沒山林中,亦有部分有幸被活化。 雖然這個海灘不及東灣泳灘水清沙幼,但其亂石海岸地貌十分有特色。 景色更是一流,可以看到長洲最南端海域,是看海的最佳位置。
長洲界石: 打卡之處 花瓶石+玉璽石
這裡有多間露天粵式海鮮酒家,讓你在日落美景相伴下品嚐佳餚。 此外,沿路還有各式法國、泰國及印度餐廳,提供不同風味的海鮮美饌。 北帝廟是香港最古老廟宇之一,又名玉虛宮,位於主要村落北面,北社街及長洲家樂徑之間。 島上漁民於1783年為供奉守護神北帝而建的北帝廟,建築風格以斑斕瓦頂及青金雙色龍為特色,並成為有過百年歷史的傳統節慶長洲太平清醮的活動場地。 長洲太平清醮於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搶包山」活動為一大亮點,參賽者無懼高度攀上「包山」,爭相摘取最多平安包。
長洲界石: 觀音灣
這是長洲最著名而且最多人去的沙灘,向來水質良好,在假日都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遊玩。 長洲戲院於1931建造,30年代時候戲院只播放粵語及西方黑白默片,需要有旁白員在旁邊解說電影內容。 長洲戲院日久失修,加上重建計畫遲遲未動工,現時天花因風雨破壞部分已倒塌,牆身剝落,千瘡百孔。 不少遊客來長洲一日遊也會前往長洲戲院駐足、拍照,把握機會回顧歷史的痕跡。 而東灣泳灘旁邊的就是觀音灣,它是香港首位奧運金牌得主、滑浪風帆好手李麗珊的練習場。
長洲東面有西博寮海峽與南丫島相隔開,而西面和北面亦隔着北長洲海峽,與大嶼山和喜靈洲相對望[18]。 長洲是海陸豐人的聚居地,截至2018年起約有八千名居民。 而每逢農曆正月十五日後的第一個星期日,會有數千客人到長洲食一餐海陸豐美食,慶祝新年。 他們的傳統新年食品是菜茶又名七樣羹,有財源滾滾之意[46]。 長洲太平清醮源於長洲一段重要的事件,據聞清代乾隆年間,長洲發生嚴重瘟疫,後來居民得到玄天上帝指引,延僧設壇,超渡亡魂,並捧神像遊行,瘟疫才告平息。 長洲界石2025 長洲居民自此以後為酬謝神恩,每年農曆四月都會舉辦太平清醮,並在今長洲玉虛宮外建醮慶祝[7][17]。
這兒會有小長城的路線圖,清楚指示呢條路可以睇到甚麼奇岩怪石,很快就可以從高處俯視觀音灣及東灣的絕美海景了。 2019年開幕的長洲荔枝酒店,鄰近碼頭及東灣海灘,步行僅需5分鐘。 設有德國餐廳、泰式餐廳和 henna 彩繪工作坊,提供免費 WiFi 和歐陸式早餐。
長洲界石: 海鮮街
根據條例草案,未經總督批准,任何人不得居住在長洲島的南部地區。 儘管草案沒點名禁止華人住進長洲南部,似乎相當明確地「暗示」,新法例是要讓海島南部變為外國人專享,華人不得在這裡居住。 法例執行後,當局在長洲豎立十五塊花崗岩界碑,以劃定島南的洋人居住專區。 而管制區很大部份地段可遠眺壯麗海景,是島上風景最好的地方。 沿天后廟邊的石屎路返回南氹灣路,轉入長洲家樂徑,經過關公忠義祠後回去長洲市中心,於長洲碼頭乘搭渡輪會到中環5號碼頭。 小長城沿途有各種形態獨特的大型奇石,其中包括花瓶石、叮噹石、玉璽石等等,被稱為「十六肖石頭」。
70年代,大阪西成區萩之茶屋一帶是盛極一時的工業地區,也是男性謀求勞動工作的聚集地。 與此同時,旅行網站告誡千萬別踏足這遍黑色地帶,在當地人眼中早被視為毒瘤。 香港開埠時,港島堅道、般咸道以上的半山區,按當年法例規定只淮洋人居住。 他們則聚居於上環和西營盤,而其中太平山街一帶就是新來港華人的平貧民窟了。 特別值得留意,是位於老街道上以及鄰近工業大廈的傳統招牌,仿如置身時光隧道。 不過自屋宇署 長洲界石2025 2010年12月31日起全面實施「小型工程監管制度」之後,已將大部份不合規格的招牌拆除。
途中亦設有觀景台介紹石頭的名稱或形態,大家可以發揮想像力觀賞。 在東灣泳灘,面向海轉右直行,行5分鐘左右便來到長洲石刻。 石刻位於長洲華威酒店的山坡下,於1970年被香港大學的地質學家發現,推斷是前14世紀的漁民所刻,祈求風平浪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