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華提醒,膽結石的症狀常常與胃發炎或消化性潰瘍類似,而易讓民眾混淆。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70歲張先生因上腹疼痛,吃了胃藥後並無改善,反而疼痛感日益明顯,前往台北慈濟醫院就醫。 經胃腸肝膽科醫師陳建華安排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張先生有膽結石且膽囊壁明顯增厚,診斷為「膽結石合併急性膽囊炎」,若不及時治療,恐會產生敗血症而導致生命危險。 膽管是膽汁運送的通道,依據所在位置,又分為肝外膽管、肝門膽管與肝內膽管,因此發生於這些部位的癌症統稱膽管癌,癌變的原因與膽管的反覆發炎有關。
將超聲波應用在身體檢查時,可利用超聲波探測器發出超聲波,當聲波傳到身體器官或組織的邊界時,就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反射。 透過超聲波接收器分析回聲方向和回傳時間,就能描繪出探索範圍的影像,這就是超聲波檢查的原理。 肝、膽、胰是鄰居,除了原發性的膽管癌會產生膽管擴張現象,肝臟、胰臟、十二指腸、膽囊等處長腫瘤,或腫瘤轉移造成淋巴結腫大,或是少見的「壺腹腫瘤(位於胰管與總膽管接合處)」,轉移或壓迫到膽管,就會造成膽管擴張。 想像膽管是「河道」,當河道通暢時,水流平順,不會有淤積。 一旦因為某些原因堵塞,水流不順,就會淤積在某處,形同膽汁淤積難以流通,從影像檢查來看,膽道就會形成擴張的情況。 A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時,一般應採「腹式呼吸」,亦即吸氣時要讓腹部脹起來,其目的是要將肝臟推向下方,便於觀察,減少檢查之盲點。
上腹部超聲波總膽管檢查: 健康網》栗子助補腎養胃 中醫籲這些人淺嚐即止
但若發炎得太厲害,已有心肺衰竭、敗血症、休克的情況,無法進行麻醉、手術時,則會先控制感染,並放置引流管,引流阻塞的膽汁。 卡在胰管的結石,通常是比較小的結石,待發炎降低,結石有可能會自己滾出去。 為了避免腹內產生空氣影響聲波的傳導而降低影像品質,請您在檢查前4-6小時內不可以吃任何食物、水及藥物(禁食)。 若您被安排在上午檢查,請您於檢查前一晚午夜12點後開始禁食。 和一般的內視鏡檢查類似,病患在檢查前需取出假牙,然後採取趴下或左側臥的姿勢。 通常醫師會給病患的咽喉噴灑局部麻醉劑,以減少喉部的不適感,同時也會給予解痙劑,如Buscopan來減少腸胃蠕動,方便檢查。
- 膽管分為肝外膽管、肝門膽管與肝內膽管,膽管癌統稱發生於這些部位的癌症,癌變原因與膽管的反覆發炎有關。
- 一旦因為某些原因堵塞,水流不順,就會淤積在某處,形同膽汁淤積難以流通,從影像檢查來看,膽道就會形成擴張的情況。
- 病人要接受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前必須充分瞭解這個手術的適應症、操作過程、可能之併發症與填寫同意書。
- 膽囊是像氣球一樣的袋狀器官,屬於膽道的一部分,位於人體的右上腹部、肝臟的旁邊。
- 經常脹氣「胃痛」,可能是胰臟發炎 上腹疼痛,人們通常會判斷為「胃痛」,較少人想到胰臟發炎。
- 2.膽囊腺瘤和膽囊腺肌增生症:近年來很多資料已公認膽囊腺瘤是膽囊癌的癌前病變,約有10%~30%的膽囊腺瘤可以演變成癌,特別多見於直徑大於1.2公分的腺瘤。
- 至於已有症狀、或息肉超過1公分、或合併有膽結石或原發性膽道硬化症的病人,以及合併其他惡性膽息肉的危險因子如膽囊鈣化、單一息肉、息肉底部沒有細柄、有糖尿病者,或是追蹤起來息肉有愈來愈大趨勢者,則會建議切除膽囊,避免癌化。
- 另外,血液腫瘤指標、肝功能指數,都沒辦法看出是否有膽管癌,等到症狀出現也來不及,所以建議中年以後就開始定期做腹部超音波檢查,是最有效的檢查方式。
腎臟超聲波檢查可測量患者腎臟有沒有變小及實質厚度有沒有變薄,以反映是否出現腎衰竭的跡象。 檢查亦可看到腎臟有否出現結石、積水、囊腫或腫瘤等情況。 肝臟超聲波檢查亦可篩查脂肪肝,惟這項檢查一般只能檢測中度至嚴重的脂肪肝,輕微的情況較難靠超聲波診斷。 超聲波檢查亦可發現肝臟囊腫及陰影,部分陰影可能是由腫瘤或血管瘤做成,不能掉以輕心。
上腹部超聲波總膽管檢查: 超聲波掃瞄
近期內視鏡的進步,已發展由內視鏡經由口到十二指腸的總膽管開口(十二指腸壺腹),再以導管與導線插入總膽管,確認總膽管仍有結石阻塞,就在出口進行電刀切開或氣球擴張後,將器械伸入總膽管移除結石。 上腹部超聲波總膽管檢查 傳統治療方式是外科剖腹手術,經由剖腹打開上腹部與總膽管,探查後取出結石,取石或探查結束後,須在總膽管放置引流管到腹部外引流膽汁,腹部傷口較大,手術後開始進食與傷口恢復天數較長。 至於有明顯症狀者,主要是因為總膽管結石卡到膽管狹窄處或總膽管出口處,所引發的合併症,例如:膽管炎、胰臟炎,才進而發現有膽管結石的存在。 量化組織的彈性並提供彩色彈性成像圖,為放射科醫生提供更多資訊以辨別其可疑程度。 上腹部超聲波總膽管檢查 醫生也可能使用電腦斷層掃瞄,或是核磁共振,這兩種方法可顯示腹部器官的狀況,也可偵測膽結石位置,缺點是花費較為昂貴。
- 目前只能確知膽管容易反覆發炎的膽道結石患者、潰瘍性大腸炎患者、原發性膽道硬化症、膽道囊腫,或是膽管跟胰臟結合異常、有家族史、肥胖,以及60歲以上,都是高風險群,但也有人健健康康突然就罹患膽管癌。
- 總膽管塞到導致的黃疸是急性的症狀,如果是家裡的老人家最近逐漸出現黃疸、體重減輕,卻完全無痛,這可能意味著更嚴重的問題——有可能是膽管癌。
- 部分疾病在早期沒有病徵,高危、高齡人士,應每半年進行體檢。
- 隨著年齡漸長,骨質流失的速度會加快,尤其是更年期後的女士情況就更嚴重。
- 肝臟超聲波能夠檢查患者有否患上肝硬化、脂肪肝、囊腫或腫瘤等問題。
- 一般球蛋白質數值應介乎22-34 g/L,如球蛋白質的檢查數值上升,表示身體可能出現感染、患有肝病、腎病、自體免疫疾病、癌症等,應連同其他檢查項目結果一併分析。
配合重建功能,還能提供了三維血管視圖,使器宮內的微小血管也能清楚地顯示。 在掃描過程中,會自動連續地從上到下聚焦整個圖像,令在不同臨床情況下都能達致高空間分辨率 和對比度分辨率 ,影像質素更高。 本化驗所提供多元化服務,有關檢測更獲得國際認證和認可,為本港各專科、普通科和牙科醫生提供全方位的醫學檢測服務。 化驗所設有先進電腦系統、設備和儀器,而各項醫學檢測均由富有經驗的放射科醫生、香港認可放射技師和實驗室技術人員主理,並配合專責的護理人員協助,務求令醫學檢測能夠達至精確無誤。 胰臟癌之所以稱之為癌王,是因為其不易察覺,發現時大多已屬於中、晚期,且在治療後的五年存活率僅約5-10%。
上腹部超聲波總膽管檢查: 健康網》「大白肺」一分鐘呼吸30幾下 醫一動作救命
加心康無創心血管檢測主要是看心血管功能,血流動力結果,包括心臟表現,心臟的輸血功能;系統阻力,血管的健康;心肌收縮力,心臟肌肉的收縮情況;以及整體血流動力的情況。 尊尚全面身體檢查套餐 (98項) 3-4小時內便可完成檢查! 「尊尚全面身體檢查套餐 98項」更一站式包含性病健康檢查,如人類乳頭狀瘤病毒測試HPV DNA、梅毒螺旋體抗體、愛滋病病毒抗體及抗原、睪固酮Testosterone,為婚姻和生育作好準備。 膽道系統分佈於肝臟之內,從微膽管逐漸匯流成小膽管,左右肝內膽管再穿出肝外合成為總肝管,與膽囊交匯後成為總膽管,最後流入十二指腸。 當人體進食含有油脂類的食物,膽囊便會收縮擠壓出膽汁,透過膽管通道輸送到十二指腸,分解脂肪、幫助消化。
上腹部超聲波總膽管檢查: 腹部超聲波檢查
『肝實質病變』為在健康檢查中常見的結果,如果肝的質地看起來不均勻較粗糙、跟正常不太一樣,就會被診斷為『肝實質病變』。 有的醫師會說「肝看起來有點發炎」或「肝看起來曾經發炎過」、「肝看起來稍微粗一點」、「有一點纖維化」、「有一點結疤」,至於是上述那一種情況,每個醫師解釋方式也不同。 肝水泡有可能只長一個,也有可能一次發現好幾個,通常是無害的不會對身體造成任何影響,不需特別治療。 『肝囊腫』的原因仍不清楚,囊腫數可能為單一個或多個,大小也不一定,建議每年定期追蹤即可。 超音波可以輕易看出膽囊內的結石或膽沙、增厚的膽囊、擴張的膽管或肝管,但對於鑑別診斷膽管阻塞的原因,還需要配合其他診斷工具。
上腹部超聲波總膽管檢查: 醫療項目SERVICE
總膽管結石引發的膽管炎,典型症狀是發燒、右上腹疼痛、黃疸。 有時總膽管結石形成的黃疸,還會使糞便的顏色變淡,甚至有類似白色陶土的樣子。 總膽管結石也可能引起胰臟的胰液(消化液)排出不順、進而產生胰臟炎,患者會有上腹疼痛、噁心嘔吐、血清胰臟酵素上升等症狀。 許多人對超聲波的印象,往往停留在嬰兒的超聲波照片,然而不只懷孕媽咪要做超聲波檢查,它還能運用在全身各個部位,幫助醫師了解你的器官、組織健康狀況,並進一步檢查和診斷。 本文將帶你認識9大類型的超聲波檢查,了解它是否有輻射等副作用,以及檢查前的注意事項。 『腎囊腫』為生長在腎臟實質部位腫瘤,它有一層膜包了一些液體俗稱為腎水泡或水瘤。
上腹部超聲波總膽管檢查: 膽管癌是什麼?
A:膽囊對消化有幫助,如果沒有危險因子,不建議預先切除,畢竟手術本身也有風險,且拿掉膽囊的患者有部分會腹瀉、消化不良,影響生活品質,所以臨床上不會隨便拿掉膽囊。 1.罹患容易反覆造成膽道發炎的疾病如潰瘍性大腸炎、膽道結石等。 上腹部超聲波總膽管檢查 其他容易造成膽管炎的疾病還有:原發性膽道硬化症、膽道囊腫、肝硬化、肝臟寄生蟲等。 臨床上會建議,若檢查出過大的膽結石或有惡化傾向的膽息肉,或膽道先天結構異常者,建議「防患未然」切除膽囊,如果又合併上述危險因子,更該積極處理。
上腹部超聲波總膽管檢查: 需要全面健康體檢的人士
至於已有症狀、或息肉超過1公分、或合併有膽結石或原發性膽道硬化症的病人,以及合併其他惡性膽息肉的危險因子如膽囊鈣化、單一息肉、息肉底部沒有細柄、有糖尿病者,或是追蹤起來息肉有愈來愈大趨勢者,則會建議切除膽囊,避免癌化。 脂肪肝是良性的慢性肝病,代表人體肝臟的脂肪代謝出了問題。 健康檢查中約三成受檢者發現有脂肪肝,其中以喝酒、肥胖或營養過剩、病毒性肝炎、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等原因所造成的最為常見。 而且這些病變發生時,肝功能可能還是正常的,反過來說,超音波正常,肝功能也可能不正常,所以肝功能的抽血檢測、超音波,2種一起做,才能真正檢查出肝臟的健康狀況。 至於「總膽管囊腫」的患者,為了降低日後罹癌機率,會建議患者採取手術切除及重建,除手術剝離總膽管囊腫與附近組織,並切除膽囊、總膽管,再加以小腸與膽道重建,屬於複雜度較高的手術。 上腹部超聲波總膽管檢查 上腹部超聲波總膽管檢查2025 除了傳統開腹術式,目前也有腹腔鏡手術,傷口小恢復較快。
上腹部超聲波總膽管檢查: 體檢服務
另外,目前有光動力療法,可以選擇性破壞腫瘤組織,但也沒辦法治癒,不過改善患者生活品質的程度比較高,只是費用一個月要幾十萬元不等,也是一個負擔。 膽管癌最糟的一點是,會阻礙膽汁的流出,容易造成細菌感染,可能引發細菌性敗血症。 所以治療的重點,是要先疏通膽管,放支架引流,讓膽汁可以順利流出。 至於「蕾莎瓦」及「癌瑞格」是治療肝細胞癌的標靶藥物,大多用於肝癌已經有血管侵犯或轉移出去,或是腫瘤無法手術切除或電燒治療,且歷經多次動脈栓塞但效果不佳的患者,而且通常治療期間伴隨不少副作用。 目前健保有給付的標靶藥物是蕾莎瓦(Nexavar),只要肝臟功能還正常,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確認腫瘤有轉移到肝門靜脈、淋巴結或其他器官,或是半年內有接受3次以上栓塞及電燒治療,且療效不佳者,都符合健保蕾莎瓦的用藥條件。
上腹部超聲波總膽管檢查: 膽結石與膽瘜肉,常常傻傻分不清?名醫:膽瘜肉超過這大小,恐併發膽囊癌
另外,血液腫瘤指標、肝功能指數,都沒辦法看出是否有膽管癌,等到症狀出現也來不及,所以建議中年以後就開始定期做腹部超音波檢查,是最有效的檢查方式。 這是因為單純的膽結石疼痛會悶悶、脹脹的絞痛,膽囊會看起來有點脹,若是進展到急性膽囊發炎,膽囊壁會因發炎、水腫,出現變厚、積水,也可能會有發燒、白血球上升的情況。 腹部超音波檢查,可明顯看到結石陰影,是最有效的確診工具。
上腹部超聲波總膽管檢查: 手術治療
「膽息肉」就是膽囊內長息肉,好發於肥胖、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60歲以上、血清膽固醇濃度高、有代謝症候群的族群。 上腹部超聲波總膽管檢查2025 大多沒有症狀,除非部分脫落的組織阻塞膽管,才會造成發炎疼痛、急性膽囊炎、阻塞性黃疸和胰臟發炎等症狀。 膽結石是最常見的膽囊疾病,成因是膽囊沒能將膽汁排除乾淨,而使膽汁鬱積在膽囊中,時間過久,膽汁濃縮,在膽囊內形成結石。 一般來說,膽結石好發於女性,尤其是懷孕次數較多的女性。 另外,服用含有雌激素的藥物、有膽結石的家族史、60歲以上長者、肝硬化病人、飲食太過油膩或含太高的膽固醇、快速減肥、食物中的纖維含量太少,以及糖尿病、肥胖患者,都屬於高危險群。
A:一般而言,腹部超音波檢查可以觀察肝臟(含肝內膽管及血管)、膽囊、胰臟、脾臟、腎臟、腹腔內的大血管以及淋巴結等器官組織的病變。 輕者完全沒有症狀,有的僅在抽血時,呈現輕微的肝功能異常,或是接受超音波檢查時,發現總膽管擴大才知道有結石。 不論是外部還是內部超聲波檢查,都不會產生輻射,因此不會有副作用的問題! 相較於X光等其他檢查方式,超聲波檢查更加安全,重複檢測也不會對身體產生傷害。 「外部超聲波檢查」會在肌膚上塗抹一層滑液,再使用探頭掃描;而「內部超聲波檢查」則會將探頭伸進體內,藉此得到更清晰的器官、組織和黏膜影像,檢查後可能會有輕微疼痛、異物感等不適問題,此為正常現象,一般只要稍作休息就能緩解。
上腹部超聲波總膽管檢查: 超聲波檢查
A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時,因為要露出上腹,所以女士們儘可能穿兩截式衣服,不要穿連身衣裙,以免不方便露出上腹部。 瓷化膽囊(porcelain gallbladder)因會遮住膽囊內部,導致其內的腫瘤無法被發現。 臨床上有必要時,醫師會安排電腦斷層攝影或磁振造影,以克服這些盲點,避免誤診。 但化療、放療對膽管癌的治療效果很差,反應率大概只有20~30%,只能當成支持性的療法,讓患者延長壽命、維持生活品質。
上腹部超聲波總膽管檢查: 腎臟超聲波
此外,超聲波亦可用來檢查身體不同部位,以下就為大家介紹在體檢計劃中,經常做到的8種超聲波檢查項目。 如果發現有普洱茶色小便、眼白泛黃或上腹疼痛的現象,就要留神有機會出現了膽管閉塞。 診斷膽管堵塞主要靠抽血檢查肝酵素和黃疸指數,以及做上腹超聲波檢查。 當膽管出現堵塞,膽汁因不能正常經膽管排出腸道,引致血液中的膽紅素積聚而上升,出現黃疸;膽管亦會因此而膨脹擴張,甚至引起細菌感染而造成急性膽管炎。 由於膽管擴張屬於「現象」,並非疾病本身,所以如果檢查時發現有膽管擴張的情況,最重要的是找出造成膽管擴張的原因,例如是膽結石或是腫瘤壓迫所引起,依引發的病因採取不同的治療方式。 膽囊是儲存膽汁的袋狀器官,因膽結石或其它原因切除膽囊的患者,由於膽汁無法儲存,膽汁會儲留在膽管或十二指腸附近,造成膽管略微擴張現象。
上腹部超聲波總膽管檢查: 誇張!400顆結石藏膽囊 飲食油膩惹禍
男性常見疾病包括心臟病、大腸癌、肺癌、鼻咽癌、前列腺癌及睪丸癌等。 18歲以上的成年人可定期進行身體檢查,普遍建議一年一次體檢,有助及早發現潛在的健康風險或隱性身體問題。 部分疾病在早期沒有病徵,高危、高齡人士,應每半年進行體檢。 如你具有高危因素如吸煙、飲酒、睡眠不足、缺乏運動等,可接受全面身體檢查計劃以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 如你的家族成員曾患嚴重疾病,如癌症、心臟病,可因應個人需要選擇針對性的檢查。
上腹部超聲波總膽管檢查: 超聲波檢查是什麼?
肝臟的大小、表面及內裡的狀況都可以透過超聲波反射的影像顯示出來。 如果檢查發現出現異常,如肝臟體積變小、表面凹凸不平,或內裡粗糙不均,便有可能是患上肝臟纖維化或肝硬化。 上腹部超聲波總膽管檢查 男性前列腺問題通常由中年開始出現,最常見的是前列腺肥大及前列腺癌,並會導致多種影響排尿的症狀。 為了更準確地檢查前列腺,前列腺超聲波是最常用的診斷方法。 前列腺超聲波可分為經直腸進入的直腸/前列腺超聲波,以及經尿道進入膀胱的膀胱超聲波兩種,利用超聲波量度前列腺的大小,即可了解前列腺問題是由良性前列腺增生,還是由前列腺癌所引起。 如有需要,前列腺超聲波亦可用作導向定位,在前列腺不同部位及區域抽取活組織進一步化驗。
上腹部超聲波總膽管檢查: 男腹痛延宕治療 膽結石併急性膽囊炎
如果膽息肉小於1公分,看起來不像惡性,也沒有症狀,可以追蹤就好,建議6至12個月追蹤一次超音波。 膽結石多半沒有明顯症狀,8成以上的患者有膽結石卻不自覺,通常是定期健檢或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時無意中發現。 膽囊是像氣球一樣的袋狀器官,屬於膽道的一部分,位於人體的右上腹部、肝臟的旁邊。 成人肝臟一天可製造、分泌出500至750c.c.的膽汁,透過膽管流通儲存於膽囊,當食物進入腸胃後,膽囊收縮、分泌出膽汁注入腸道幫助消化。 患者接受超聲波檢查前,一般建議禁食6至8小時,因為進食後有機會刺激膽囊收縮,令膽囊內的狀況難以觀察。 人類耳朵可聽到的最高聲音頻率是20kHz,當聲音頻率高於20kHz,就是超聲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