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巴爭相於小西灣、寶馬山等兵家必爭之地開辦新路線,企圖爭奪對方客源,例如服務小西灣往寶馬山學生的學校路線81S及529P(兩線均已取消並改組成85P線)。 此外,兩巴更互相運用車海戰術「超額出車」,派出比運輸署服務詳情表規定用車數目為多的巴士,加班行走路線8與8X,爭取更多乘客,令英皇道出現蔚為奇觀的「巴士海」,造成交通擠塞[24];新巴當年有意染指機場巴士服務,計劃開辦來往小西灣及機場的路線,城巴於是延長A12線至柴灣堵截[25]。 兩巴戰場後來更蔓延至將軍澳,甚至把九巴捲入,當時城巴參與營運由康盛花園往中環的690P,以及新巴參與營運由坑口往中環的691P,兩線在新都城一帶巴士站相遇並設站,加上有份參與營運691P線的九巴不滿意只有城巴營運690P,九巴和新巴便加派班次,有傳新巴及城巴兩線車長經常互相妨礙對方停站上客,結果九巴要向運輸署投訴。 城巴業務亦在這一年開始踏上軌道,主動跟海洋公園聯絡,增設往返市區的非專營巴士服務;這條往返中環、金鐘與海洋公園的路線自此深入民心,成為香港居民以至各地遊客前往海洋公園的首選交通。
- 所有服務跑馬地的常規巴士路線離開該區的路程中均會途經景光街,但並沒有專綫小巴駛經。
- 於此路線提供服務期間,兩線實施聯合班次;分別在於此路線繞經中環碼頭(4號線於假日亦有部份班次繞經),取道山道天橋直達上環,以及回程到達華富後駛至培英中學才折返總站。
- 呢條電車輔助線由1933年6月11號開始由中巴接辦,當時總站設喺中環皇家碼頭。
- 肇事巴士已於同年8月15日正式除牌退役,事後城巴安排一輛原非專利部的富豪奧林比安巴士(車隊編號430,車牌號碼GM3815,已於2013年1月29日正式退役)入籍專利一部作替代。
- 6號是港島其中一條主要旅遊路線,途徑多個港島南區的主要泳灘,所以在適合游泳的季節,本線在假日的客量很高。
受專營巴士低排放區政策影響,丹尼士三叉戟10.3米雙層巴士(33XX)則被加裝選擇性催化還原器,並達到歐盟四型排放標準,以便駛入低排放區。 城巴1號 景光街為一條位於港島灣仔區跑馬地的街道,東起成和道黃泥涌市政大廈旁,西迄山光道與普善街交界處,全長164米,屬單向西行道路。 此路線走線較同為往返北角碼頭及華富邨的38或42線迂迴,主要客源來自沿途流水客。 南風道只有此路線能直達東區,而此路線取道怡景道及炮台山道來往黃泥涌峽、渣甸山、勵德邨及北角,車程亦較繞經銅鑼灣的63或81線穩定及直接。 軍器廠街(Arsenal Street)巴士站,位於港島灣仔區灣仔大佛口軒尼詩道1號「One Hennessy」對開,介乎分域街與軍器廠街之間,乃一路邊中途站。 經:深港西部通道、元朗公路、屯門公路、杯渡路、青山公路—青山灣段、屯興路、屯門鄉事會路、杯渡路、河傍街、屯門站公共運輸交匯處、河傍街、杯渡路、屯門公路、元朗公路及深港西部通道。
城巴1號: 巴士轉乘計劃
建造工程原預計於同年8月展開,後來延至2014年2月25日正式動土,由時任政務司司長(現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主持動土典禮,醫院佔地21685平方米,建築面積約為179223平方米,由兩幢獨立大樓建築組成,中間有天橋連接,地面近向海正門位置設有一座中央庭院,其開揚景觀延至維多利亞港以外。 城巴1號2025 郵輪業是世界旅遊及消閒事業增長最快和最受歡迎的環節之一,鑑於香港一直缺乏大型郵輪專用的碼頭,在尖沙咀的海運大廈本身也不足以供較高排水量的郵輪靠泊,導致訪港的大型郵輪只能停靠葵涌貨櫃碼頭,影響訪港郵輪旅客對香港的觀感。 政府一直有意在前啟德機場跑道末端發展新郵輪碼頭設施,理由是該選址位處維多利亞港內,唯一無需填海,而有足夠空間提供兩個或以上靠岸泊位的地點。 新郵輪碼頭將會成為香港重要旅遊基礎設施,亦會令本港旅遊產品更多元化,加強對不同市場旅客的吸引力,尤其是高消費能力的旅客。 此路線與8X線超過80%服務範圍重疊,繁忙時間乘客多集中往來銅鑼灣及小西灣。
現時該車主要行走B3及B3X路線,並不接受任何商業廣告刊登於車上;11.3米版載客量126人,並用以取代31輛富豪奧林比安11.3米巴士( 、 、 、 ,以及轉投非專利部的991)。 首輛投入服務的巴士(車隊編號9500)在2015年9月21日出牌,車牌為TR9520。 首兩部出牌的富豪B9TL(9500/TR9520及9501/TR8832)於出牌後僅僅一日便首航37A及37X線。 兩巴及後推出路線重組、八達通轉乘優惠等,並編制、管理後勤人手及合併資源等,以節省資源,而城巴、新巴和新渡輪已於2005年7月1日時同為新世界發展旗下運輸業務。 此外,城巴總辦事處由上環京光商業中心(德輔道西9號)13樓遷往新巴創富道車廠。
城巴1號: 交通意外
肇事巴士於2月24日正式除牌退役,事後城巴安排一輛富豪奧林比安巴士(車隊編號315,車牌號碼GE5135,已改回非專利部)行車證續期作替代。 2006年3月24日,一輛校巴在香港仔隧道收費廣場附近疑閃避切線的私家車時失控,撞向一輛在巴士站上落客的城巴富豪奧林比安12米巴士(車隊編號613,車牌號碼HR3194),城巴其後再撞向前面一輛行走171線往海怡半島的九巴丹尼士三叉戟12米巴士車尾(車隊編號ATR347,車牌號碼KW 746),造成27人受傷。 城巴及新巴於2014年1月2日共同招標購買十輛電動巴士,當中比亞迪於8月中標其中三輛屬於城巴的訂單,新巴城巴發言人在2015年1月表示,電動巴士會接受路面測試,按慣例需時約兩星期;由於電動巴士相對新穎,測試時間或較長,完成後就可投入服務。 首輛比亞迪K9R於2015年7月30日抵港,同批次餘下四部會待首輛電動巴士完成測試,確保性能及安全合符規格後,廠方才會安排付運。 第二部K9R於2015年9月5日抵港;數天後,首部K9R於9月10日運回比亞迪位於深圳屏山的廠房維修及升級機件,並於11月3日運回香港,兩部巴士已於11月27日出牌。 城巴發言人其後向傳媒表示,該批車輛需要較多時間接受內部測試及調較以確保安全。
由本路線於上車後兩小時內轉乘上述路線往新界方向,可獲回贈第一程車費;由上述路線轉乘本路線,第二程可獲免費轉乘。 此路線於2004年5月31日與5A線合併並延長至堅尼地城一帶,轉型為流水線之一,隨後更取代後者之服務。 由於5A線客量與其餘來往西區的流水線一樣高,故此路線亦改用原行走該路線之利蘭奧林比安(3XX)、丹尼士巨龍(8XX)及富豪奧林比安(3XX-6XX)等12米雙層巴士。 八十年代末期,由於此路線接駁渡輪的角色漸減,沿途與多條路線重疊,加上車費較高,客量早已不大如前;當時中巴主要使用佳牌阿拉伯五型(LX)雙層巴士行走。 962及969系列其他過海隧道路線的轉乘優惠只適用於灣仔及銅鑼灣登上第一程車的乘客,必須在港島或荃灣(只限930系列路線)轉車,於西區海底隧道收費廣場轉車不設優惠。
城巴1號: 巴士路線列表
城巴5號線是一條已取消的香港島日間巴士路線,取消前來往摩星嶺及銅鑼灣(威非路道),途經堅尼地城、石塘咀、上環、中環、金鐘、灣仔、銅鑼灣及大坑。 重組後,分為兩個營運部,分別為「營運及工程部(港島)」及「營運及工程部(九龍及新界)」。 前者負責港島、九龍紅隧及南區西隧路線(包括過往屬營運貳部的629線,但不包括南區城巴機場快線路線),後者負責所有九龍、新界及大嶼山之路線及城巴非專利服務,包括前者未有涵蓋的其餘過海路線。 後來兩者和「非專利部」進行重組,成立「營運壹部」及「營運貳部」,前者管理城巴港島區專營路線,而後者則管理新界、北大嶼山及機場專營路線及非專營服務。 值得留意的是,營運貳部並不等於「城巴專營權(二)」,新界路線雖是由營運貳部管理,仍是屬於市區專營權下的路線。 1997年,城巴成功投得北大嶼山及機場巴士的專營權(或稱「城巴專營權(二)」)。
- 2020年10月,時任特首林鄭月娥發表的《2020年施政報告》中,決定擱置原於2011年啟德發展藍圖提議興建的啟德「單軌鐵路」 ,跑道區內交通問題備受承豐道多個住宅的發展商關注,跑道區內其中九個發展商自組聯營公司,把該區定位為「Park Peninsula」來自救,要求加強該處的巴士及小巴服務。
- 其中一條往返上水鐵路站及香園圍口岸,途經新運路和粉嶺鐵路站,並提供全日服務,作為往來上水、粉嶺及新管制站的主要接駁服務,以招標的形式遴選營辦商[3]。
- 但在出牌後經歷過超過兩個月的一連串行車測試,包括試行962系及969系路線等,才於2014年11月6日正式載客,首航962及962B線。
- 2012年12月25日,一輛行走606線的猛獅NL262(車隊編號1539,車牌號碼HU5465)於早上途經筲箕灣太樂街路口期間突然冒煙,車尾嚴重焚毀,肇事巴士已於2013年6月28日正式除牌退役。
- 由本路線往中環方向於上車後 1 小時內轉乘上述路線往機場方向,可獲回贈第一程車費;由上述路線往港島方向於上車後兩小時轉乘本路線往石排灣方向,第二程可獲免費轉乘。
- 本路線編號是繼19後,再次出現曾經由三間不同巴士公司使用的港島區非過海巴士路線編號,也是繼2013年3月24日,原由新巴營辦的19線改由城巴開辦相同編號的新線替代後,再次有新巴站牌於跑馬地一帶出現,惟這個局面隨著新巴於2023年7月1日併入城巴而結束。
- 2019年10月,為配合城巴慶祝創立40週年,城巴特意安排一輛獲塗上城巴創辦初期的淡黃色背景連深啡色線條設計的Enviro500 MMC(6493/VB9800)固定行走此路線,至翌年7月改為行走20線。
1998年7月6日香港國際機場開幕,城巴特地為新機場而設的「城巴機場快線」亦同步啟航,提供往返市區的豪華巴士服務,採用客車級低地台巴士,車廂配以多項頂級設施。 城巴更委託知名公關顧問公司「哲基駱華」(Citigate Lloyd Northover),設計與別不同的全新車隊形象。 2019年11月13日凌晨約1時,一輛停泊在屯門時代廣場對面、B3X線屯門市中心總站的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 城巴1號 MMC(6448,車牌號碼VU9112)車頭位置被人放燃燒彈縱火,消防員接報後需徒步前往救火;消防開喉時,全車陷入火海。 [82][83]肇事巴士已於2020年4月23日直接除牌退役,當時車齡只有一年,事後城巴安排一輛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巴士(車隊編號8235,車牌號碼RN3214)取消過檔非專利部作替代,非專利部由新訂購的威馳騰WSD6120CR2HEV單層增程式電動巴士取代。
城巴1號: 巴士路線數目
2012年7月4日晚,一輛行走E21A路線的半客車版本丹尼士三叉戟三型(車隊編號2207,車牌號碼HV7644)在青馬大橋往東涌方向行駛期間,遭尾隨的貨車撞及車尾,四人受傷。 另外,城巴與九龍巴士亦分別訂購了一輛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400,此款巴士為首次在香港出現,車隊編號定為7000。 除了新大嶼山巴士部分路段不能使用特低地台巴士行走外,全香港所有巴士都已經是特低地台巴士(其中3輛非專利巴士因牌照問題而不能接載輪椅乘客)。
城巴1號: 行車時間
由本路線往維港灣方向於上車後兩小時內轉乘上述路線,或由上述路線往九龍方向轉乘本路線往啟德方向,本路線之車程為免費。 在取消向屯門大型購物商場派發乘車券的安排後,B3系列路線依然有大量水貨客以它們運送水貨,《人口政策關注組》指城巴未有有效制止攜帶超重行李的乘客上車,如果城巴繼續拒絕執行《公共巴士服務規例》的行李法例,運輸署應考慮控告城巴[25]。 此外,凡使用八達通卡或電子支付工具乘搭此線,即日來回上水及香園圍口岸的乘客,第二程只需支付$9.2。 乘客必須在同一服務日內(即頭班車至尾班車的服務時間內),以同一張八達通卡或同一電子支付工具的賬戶繳付去程及回程車資,方可享有回程車資優惠[1][2]。 5號線早於1928年投入服務,歷經大酒店、中巴及城巴3間營辦商營運,是服務西區87年的老牌流水線。 城巴1號2025 運輸署以港鐵港島綫西延段全綫通車為由,以行政指令於2015年5月10日強行停辦此路線。
城巴1號: 行車資料
本路線的客源主要為往來香港仔至薄扶林道、香港大學、西營盤及上環的乘客,及需要乘渡輪往離島的乘客,甚少乘客坐足全程。 由於當年香港仔對外巴士線並不多,本路線是香港仔的主要對外路線之一,成為中巴南區的皇牌路線。 乘客除了是到中上環上班的香港仔居民外,更有不少是到中環接駁其他交通工具,如渡輪和隧巴等。 而更重要的是,數十年來一直都途經薄扶林道,故此也有不少乘客乘搭本路線來往該處,因此班次不斷增加,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更是本路線的黃金時期,在1970年11月,班次最密已達1.5至3分鐘一班,一度成為全港班次最頻密的專營巴士路線,這個紀錄直至九巴273線(華明至粉嶺站(循環線))於1991年投入服務後才以每1分鐘一班的紀錄打破。 配合東鐵綫過海段通車,運輸署預料位於會展站上蓋的公共運輸交匯處會成為東鐵綫乘客轉乘其他公共交通工具前往港島其他地區的樞紐。 為進一步加強連接該車站與鄰近地區的專營巴士服務,署方及新巴建議新增一條全日行走的接駁路線往返黃泥涌峽,方便該帶及跑馬地乘客轉乘鐵路,編號定為1M,並於東鐵綫過海段通車日同步啟航。
城巴1號: 途經街道
該車編為#7500及入籍黃竹坑車廠,並於2010年11月26日出牌,車牌號碼PN8018。 截至2021年2月14日,城巴專利一部(即港島區及過海專利路線)服役中的載客巴士數目為826部,全數為可供輪椅使用者乘搭的特低地台巴士。 2016年6月1日,城巴8條路線展開「Next Bus」實時抵站時間查詢試驗服務[9]。 11月30日推出城巴、新巴手機應用程式3.0版,換上全新設計介面,並提升路線搜尋功能。 城巴與新巴於2005年6月1日起,推出八達通「即日來回證」計劃,同時亦已推出跨越城巴與新巴的八達通轉乘計劃,使八達通卡持有人乘搭城巴或新巴路線時,可以以優惠價轉乘對方的特定路線。 城巴1號 1987年起,城巴獲北海集團注資,城巴隨即運用資金購置更多的利蘭奧林比安三軸巴士,並於1991年收購英國Ensignbus(城巴成立初期的二手車輛提供者)於倫敦東部達根林(Dagenham)的巴士路線營運部門,隨後改稱首都城巴(英語:Capital Citybus)(於1998年由第一集團收購)。
城巴1號: 收費
當時卑路乍街一帶道路有工程進行,此項改動引致區議員投訴加重該處交通擠塞,因此在同年6月28日起堅尼地城總站遷往西寧街巴士總站,以減少班次延誤及易於管理。 不過一條路線擁有兩個編號,容易對乘客造成混亂,因此城巴破天荒地進行乘客調查,訪問了一千多乘客,結果顯示38%乘客選擇統一採用「1號線」作為路線編號,而選擇採用「5A」的則有25%,其餘乘客則無意見。 本路線一直以來為半山區堅道、西摩道及羅便臣道提供往來中環的巴士服務,方便居民往來中環上班或轉乘其他交通工具往來各區,但自半山行人自動扶梯於1995年啟用後,客量便下跌,目前除平日繁忙時間及上下課時段外,客量只是一般。
城巴1號: 乘客及車長事件
巴士站鄰近One Hennessy、駱克機樓、溫莎公爵社會服務大廈、循道衛理中心、循道衛理大廈、金星大廈、港島皇悅酒店、香港警察總部等。 此路線途經尖沙咀及旺角,沿線購物熱點及酒店林立;繞經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後客量更高,城巴一度增設直達尖沙咀的特快班次。 當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流眾多之時,除會加開特別加班車從該站起載外,根據路線表令,亦可加開短程特別車從機場(地面運輸中心)或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開出,並以荔枝角道「旺角維景酒店」站為終點。
城巴1號: 路線資料
其中首個泊位可以供予排水量達11萬噸、總噸位達22萬噸的世界級郵輪停泊,次個泊位則可以供予中型郵輪停泊。 郵輪碼頭的建築物及首個泊位於2010年5月動工,於2013年3月16日進行業務測試,建築物於同年6月1日竣工,於同月12日試驗開幕;全球十大郵輪之一、來自新加坡的「海洋水手號 Marina of the Seas」,載著逾3000名旅客在當日晚上8時順利泊岸,成為首艘停泊該碼頭的郵輪。 碼頭第二個泊位於2014年7月啟用,「藍寶石公主號 Sapphire Princess」於同年9月28日早上抵達,是首艘停泊碼頭第二泊位的郵輪。 此路線與多條路線重疊,加上黃竹坑邨清拆及港鐵南港島綫通車,客量下跌,於2021年10月11日大幅削減至只於星期一至五早上繁忙時段行走,其餘時間由新巴4號線延長路線代替。 中環(交易廣場)開經:干諾道中、夏慤道、紅棉路支路、金鐘道、皇后大道東、司徒拔道、黃泥涌峽道、淺水灣道、赤柱峽道、@(赤柱村道、佳美道、馬坑邨公共運輸交匯處、佳美道、環角道、迴旋處、環角道、佳美道)、#(舂磡角道、舂坎角巴士總站、舂磡角道、環角道、佳美道、馬坑邨公共運輸交匯處、佳美道、)赤柱村道、東頭灣道及赤柱村道。
2013年2月3日,城巴再按照上述協議,分別推出兩項為期6週的短期票價優惠包括「即日回程車資折扣」及「即日每2程減2元」。 2012年1月22日,城巴再按照上述協議,再次推出兩項為期8週的短期票價優惠包括「即日回程車資折扣」及「即日每2程減2元」。 部分由營運二部管理的過海路線(如170系列、182系列、930系列等)之用車及更份亦會由營運一部負責。 城巴1號2025 當中包括現時城巴非專利部主要以30部Enviro 50012米、8部Enviro 500mmc11.3米、及1部 Enviro 50012米開篷巴士。 城巴轄下36號屬歐盟前期的開篷非專利巴士,自一九九三年起在城巴服役,曾租予政府樹木組供人員修剪伸出至馬路的樹木,故又俗稱為「鋸樹車」。 城巴近期出標書將「鋸樹車」出售,列明中標者需向城巴提交俗稱「劏車紙」的拆毀證明書,以及巴士拆毀的底盤相片證明,以便協助城巴申請環保署的特惠資助。
早期城巴只有非專利巴士[20]業務,後來第1條專利路線12A投入服務,加上經營Network 26新里程,便出現了專利部,負責經營專利路線。 1997年,城巴開始經營北大嶼山及機場巴士服務,由於這批路線的專利權是與港島區的分開,所以便成立專利二部,負責營運北大嶼山及機場的巴士,而原先管理港島區及過海路線的部門便稱為專利一部。 隨着城巴的業務續漸擴展,原先的架構便顯得不合時宜,便改為現今分為營運一部及營運二部(但是政府給予的專營權分界維持不變)。 城巴1號 城巴1號 維修方面,可從車頭擋風玻璃近司機位處的標貼作識別,卻有別於九巴根據此作車務調動,分區只是適用於車輛維修及車長管理時使用,日常收車的安排並不會受此限制。
香港兒童醫院全面開放後,將可提供住院及日間病床共468張,以轉介形式接收18歲或以下的病童,著重處理嚴重、複雜、不常見及需要跨專科診治的兒科病症。 2007年10月7日,時任行政長官曾蔭權在《2007至2008年度行政長官施政報告》提出兒童專科醫療中心的建議;香港各區醫院當時每年需要處理約170宗癌症及腫瘤的病症、達300宗心臟科及小兒科手術、50宗腎科手術等。 至香港兒童醫院服務後,將會可以集中處理心臟外科手術和介入性心導管治療等,地區醫院則只需要負責跟進手術前後之事務。 兒童專科醫療中心於診斷後,將會設定度身訂造的治療計劃,病人於接受手術後,需要返回被轉介前的所屬醫院被跟進及接受其他治療。 香港兒童醫院(Hong Kong Children’s Hospital)是醫院管理局九龍中聯網轄下的一所公立醫院,座落於九龍城啟德承昌道1號,即計劃中的啟德醫院對面,屬於《啟德發展計劃》次階段項目之一,顧名思義此醫院專注於兒科專科醫療。
面對九巴來勢洶洶的攻勢,城巴斥資引進首輛空調巴士暨全港首輛三軸空調巴士--利蘭奧林比安12米(102/DE4281),於1985年加入62R線,成功擊退九巴。 城巴此舉終令九巴向當局投訴城巴提供非法服務,運輸署於翌年一度吊銷其中五輛行走62R線車輛的客運營業證[3],城巴不服提出上訴並得直[4]。 其後,城巴不斷購入空調巴士,如單層富豪B10M、雙層利蘭奧林比安等,自此空調巴士成為城巴車隊主力。 2016年2月20日,一輛行走E11線的丹尼士三叉戟(車隊編號2287,車牌號碼JB3698)於晚上途經青嶼幹線收費廣場期間突然冒煙,車尾嚴重焚毀。 2013年4月20日下午2時許,一輛行走A22線往藍田站的丹尼士三叉戟(車隊編號2104,車牌號碼HN7737),在青沙公路往西九龍公路支路起火,全車嚴重焚燬;肇事巴士於同年5月31日正式除牌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