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建局去年三月宣布啟動「土瓜灣道/榮光街」發展計劃,地盤總面積約6,590平方米,初步建議在地盤內提供約41,610平方米的住宅樓面面積,興建約900個住宅單位,而8,320平方米樓面面積則作商業/零售用途。 當局將會重整及重新規劃項目範圍及毗鄰的土地用途,重新規劃的範圍涉及三段道路,包括括整條玉成街,以及部份的鴻福街和啟明街,項目亦會興建一條行人天橋,連樓至毗連土瓜灣港鐵站出口。 市建局回覆,九龍城內有12個重建項目,8個位於土瓜灣、4個項目位於九龍城,而其中7個位於土瓜灣的項目,市建局已完成收購逾95%物業的業權,土地亦已正式歸政府。 土瓜灣道附近有8個相連的重建項目,市建局表示,會以「小區發展」模式推展,整合一個總面積達28,000平方米的小社區,會在小區發展內設地下社區停車場,以騰出更多臨街空間作小街小店舖,亦會有促進小區連接的綠化行人道,並覆蓋5G網絡、應用智能化樓宇與設施管理元素。 KC-016項目已按照《市區重建局條例》,在今天出版的政府憲報內的市建局公告中宣布啟動。 項目因涉及修訂該區的規劃大綱圖,市建局會於2021年3月8日或之前,向城市規劃委員會(城規會)提交KC-016發展計劃圖的草圖,當中包括第一階段社會影響評估報告。
[2] 土瓜灣之大致位置為紅磡以北,何文田以東,九龍城以南,啟德以西。 至於在流動資金方面,市建局則透露最新的總流動資金達269.4億元 土瓜灣重建賠償 ,較上年度的96.2億元大增 ,預計重建項目所需的收購、收地、建築成本為62.8億元。 局方預計未來5年的現金支出約840億元,當中未計及營運成本。 翻查市建局資料,在土瓜灣站約400米的範圍內,已有10個市建局發展項目,當中有兩個已建成,其中早於2008年2月已刊憲的浙江街/下鄉道發展項目,新樓盤「津匯」已落成,2018年起開售,今年3月仍有少量貨尾樓花賣出,最新價單中呎價最高近3萬元。 調查中,受訪者指出大廈走廊和天井衞生環境惡劣,垃圾長期堆積,甚至有人隨處大小便,傳出惡臭。 受訪者還指出大廈有蟑螂和老鼠、防火門失修、電力不足、雨後樓梯濕滑、天井地下污水管爆裂等問題。
土瓜灣重建賠償: 市區重建局社區空間
當局將會透過網上簡介會,向受影響的業主、住戶和商戶解釋收購、特惠津貼,以及安置的準則及安排。 翻查資料,今次收購呎價接近1.8萬元,較前年「九龍城啟德道/沙浦道」重建計劃的17,698元更高,貼近九龍市中心「旺角山東街/地士道街」重建項目的18,378元。 而市建局在九龍區收購價最高紀錄,為去年8月出價的九龍城「盛德街/馬頭涌道」的首個公務員建屋合作社重建項目,呎價高達19,848元。 而市建局於土瓜灣道,由銀漢街至庇利街一帶共有8個重建項目。 土瓜灣重建賠償 市建局早前宣布會整體規劃,並會興建一條橫跨土瓜灣道的行人天橋,連接土瓜灣站,亦提供地面空間予行人享用。 按市建局評估數字,因此重建計劃而受影響的共有約3,300戶。
預計2025/26年完成後,會提供1360個中小型單位,設12,200多平方米商業/零售樓面面積,市建局聲稱日後不會引入大型商場,將以小店為主,同時優化區內交通。 [32]當中最為街坊不捨的是有20年歷史被稱為「街坊食堂」 的潮汕美食[33]。 土瓜灣重建賠償2025 九龍城區議會關注重建工作小組主席馬希鵬表示,九龍城、土瓜灣一帶現時有約9個市建局的重建項目,亦聽到有發展商在馬頭圍道、炮仗街、永耀街及北帝街等一帶有收購動作,預計屯馬線通車後會「大變天」。 土瓜灣將由小社區,變成新型豪宅林立的中型私人住宅區,憂土瓜灣變成「第二個美孚」。
土瓜灣重建賠償: 土瓜灣重建調查:舊區盼重建 社區望蛻變
市建局回應指,預計於今年8月向盛德街/馬頭涌道項目提出收購建議,並希望藉著公布項目的七年樓齡呎價及一般補地價金額的水平,為靠背壟道/浙江街項目的業主提供參考。 市建局發言人亦指,已對「原址原大」方案作出深入、詳細的分析和評估後,認為這項方案中的三個建議均存在執行問題,並會為市建局帶來數十億元的額外成本,造成沉重的財政負擔,影響市建局履行市區更新工作的可用資源。 不過,有關注組認為,市建局要求全部合作社要先解散才收購重建,會令賠償金額較低,建議可將合作社作為單一業主列入收購對象之一,另他們又提倡賠償金額毋須扣減補地價金額,並期望市建局能「原址原大」提供一個區內單位予受影響業主。 市區重建局早前宣布啟動九龍城重建項目,有關注團體批評當局選擇向樓齡較輕,結構較安全的九龍城區「開刀」,卻未就危機重重的土瓜灣「十三街」重建交代時間表。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今日(12日)在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表示,重建土瓜灣「五街」和「十三街」的收購成本達400億元,惟當局的流動資金僅約收購成本的一半,故要「儲夠錢」才可啟動相關大型重建項目。 據了解,「十三街」的私人土地的現有地積比率,已接近現行規劃和法規所准許的發展密度,現時剩餘可准許興建的樓面面積,只佔總准許發展面積不足一成,而附近並沒有未發展的政府土地和老舊設施可整合,故重整及重新規劃時挑戰甚大。
- 當局指,今次項目合共涉及約560個業權,業主將有60日時間考慮市建局的收購物業建議。
- 當物業業主接受收購建議並完成收購手續後,市建局會為有關物業內所有合資格的租客提供特惠津貼,而合資格的住宅租客更可選擇安置安排以替代特惠津貼。
- KC-016項目將提供土地空間,興建一條橫跨土瓜灣道的行人天橋及連接至屯馬線土瓜灣港鐵站,加強小區對外的連接。
市建局職員今天起在項目範圍內的樓宇進行凍結人口調查,以確定受影響居民的數目和了解樓宇的使用狀況。 本發展項目由四個土瓜灣重建項目組成,有關重建項目於2013年至2017年間開展,總地盤面積為5,438平方米。 本發展項目完成後,預計合共可提供上限為48,942平方米的總樓面面積。 這項研究中的措施,旨在提升KC-019項目在收購安排上的執行性,以促成有關工業樓宇在整全規劃大綱下進行重建,發揮更大的規劃裨益,並不適用於其他項目。
土瓜灣重建賠償: 指居民「原址原大」方案成本高拒採用 土瓜灣重建賠償 市建局被斥混淆視聽
店舖營業多年,認識不少熟客,「麥當勞開生日會嘅小朋友,到而家結婚都仲幫襯我」,暫時業主雖沒有明言會在通車後加租,或要收回舖位重建,但他亦預計租金會上升「睇佢(業主)體唔體諒,但冇理由(有人出價)10萬蚊唔租,租果萬幾蚊」。 文師傅指,近年土瓜灣新建私樓單位「細細哋都過千萬」,社區大規模重建下「年紀大啲咪去第二度囉,一定㗎啦,社會要進步」。 土瓜灣重建賠償 立法會議員楊永杰在港台《千禧年代》表示,土瓜灣「五街」居住環境差,不少街坊促請城建局盡快出價,擔心樓價回升失預算,未能購置同區住宅,居民亦希望可以原區安置,留在啟德區。 土瓜灣重建賠償2025 至於深水埗一帶,則一直困擾於區內劏房問題嚴重,增加市場收購難度。 去年底市建局公布收購兼善里/福華街項目,經人口凍結調查後發現項目範圍內相關舊樓被劏成逾1,200間劏房,更疑有「一劏十」情況,所涉業權眾多,收購成本高昂,日後收購門檻下降,收購一方「談判」籌碼上升,對於收購這類劏房較多的舊樓項目亦會更為有利。
- 以觀塘綫延綫為例,自2009年政府將項目刊憲後,黃埔樓價升幅已略為領先大市。
- 鴻福街2、4、6號及玉成街5、7號業主立案法團主席陳先生稱,大廈一梯5伙,樓高8層,約有35伙,當中約半數發展成劏房。
- 該兩個土瓜灣區啟動的重建項目分別是明倫街/馬頭角道發展計劃(KC-018),及土瓜灣道/馬頭角道發展計劃(KC-019)。
- 而實際上十三街位處馬頭角,因土瓜灣/馬頭角本有新山作天然分界線,但後來新山被削平而變得不明顯,造成地名擴散/縮細的爭議,尤其以沙中綫宋皇臺站/土瓜灣站命名爭議最盛。
- 大廈的2樓及3樓為停車場,僅提供6個車位,而5樓為會所及花園平台。
- 立法會議員楊永杰在港台《千禧年代》表示,土瓜灣「五街」居住環境差,不少街坊促請城建局盡快出價,擔心樓價回升失預算,未能購置同區住宅,居民亦希望可以原區安置,留在啟德區。
- 而33樓則同樣為A、B兩伙天台特色戶,分別附連386及414平方呎天台。
另外,KC-016項目會進一步優化市建局建議將環安街延伸至銀漢街的道路設計。 市建局早前就本發展項目進行公開招標競投工作,在2022年2月10日截標時接獲共七份標書。 另一邊廂,仲量聯行大中華研究部主管黃志輝表示,土瓜灣屬早期發展的舊區,新鐵路支綫將進一步釋放土瓜灣的重建潛力,增加吸引力。 據了解,土瓜灣區舊樓群更曾爆發收購戰,像環字八街西側,市建局就曾經與財團爭持不下,最後由市建局完成收購,上月並已完成招標程序,仍待公布花落誰家。 土瓜灣重建賠償 該行資料,歷年來每當政府公布新鐵路綫項目的興建計劃,將受惠新基建的地區的樓價表現一般會超越大市,並會於正式啟用後顯著上升。
土瓜灣重建賠償: 土瓜灣蛻變 市區重建重鎮
市建局表示,向「土瓜灣道/榮光街」發展計劃內的物業業主發出收購物業建議,受影響的住宅物業合資格業主,其收購物業建議呎價為實用面積每平方呎17,798元,有關呎價是假定為同一地區七年樓齡的假設重置單位的呎價。 市區重建局(市建局)今天(2022年10月7日)啟動土瓜灣區兩個重建項目的法定規劃程序。 市建局貫徹「規劃主導、地區為本」的市區更新模式,重整及重新規劃該區的土地資源和用途佈局,改善居住在舊區樓宇居民的生活環境;另一方面,亦以一體化的規劃及設計,提升土瓜灣舊區和啟德發展區的連接,優化海濱空間,為舊區帶來更大的規劃裨益。
土瓜灣重建賠償: 項目共48伙 僅提供2種戶型
在此之前,市建局在2012及2013年,分別於中西區和長沙灣區,啟動工業樓宇重建項目(先導計劃)。 究其原因,包括工廈內一定比例的物業由數名業主擁有,部份更是由發展商持有,相對於出售物業予市建局,他們希望保留物業自用或自行重建。 其中於榮光街/玉成街一帶唐樓,市建局今早派員上門貼出告示,通知住戶正啟動重建項目。 他稱舊樓失修,歡迎市建局啟動重建,盼盡快公布賠償呎價,讓他有足夠資金換樓。 由裕泰興家族持有的土瓜灣美善同道6至10號重建項目城軒,於今日(14日)突擊上載樓書。
土瓜灣重建賠償: 重建非政府機構用地中介服務計劃
市區重建局(市建局)今天(2022年4月22日)以不具名方式,公布其位於土瓜灣鴻福街、啟明街及榮光街的四個重建項目[1]的合併發展(本發展項目),合乎項目招標要求但落選標書的投標金額。 黃敏華就公務員建屋合作社項目提出幾項訴求,包括計算賠償金額時可以不用扣除補地價金額;另未解散公務員合作社屬單一業權物業,要求市建局可豁免解散作為先設條件,令收購價更高。 在兩個公務員建屋合作社樓宇重建試點項目中,目前「靠背壟道/浙江街」項目仍有9個合作社未散社。
土瓜灣重建賠償: 社區環境
明倫街╱馬頭角道項目的地盤面積約1.14萬平方米,地盤界線東面毗連馬頭角海濱,南面毗連翔龍灣, 西面毗連土瓜灣道,及北面毗連馬頭角道。 項目涉及820個業權,估計約1410個住戶及100個地舖受影響。 市建局表示,「原址原大」方案下業主要求的4項現金津貼共約每呎11,140元,以及一個重建後實用面積1000呎的新單位,以現時市場價值估算,新樓呎價約22,500元,總計賠償達每呎33,640元,指出有關金額未計算業主要求擁有新建停車場的價值。 九龍城區議會轄下的市區重建工作小組昨(2日)討論公務員合作社樓宇地段重建事宜,市建局、地政總署及發展局均未有代表參與,只有公務員事務局派員出席。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則表示,油旺重建已有規劃,形容「八文樓」是重要重建地段,但強調重建要配合周邊地區規劃,政府將會從規劃、執法「雙管齊下」處理老舊樓宇,屋宇署將會檢視執法策略,包括加強巡查舊樓,敦促業主盡快進行大維修。
土瓜灣重建賠償: 土瓜灣兩公務員樓地段擬重建 居民促「原址原大」賠償 市建局:沿用現行收購政策 (08:
又例如,2006年市建局發言人表示,1998年宣布的25個重建項目並不包括土瓜灣北部馬頭角十三街。 [10] 而實際上十三街位處馬頭角,因土瓜灣/馬頭角本有新山作天然分界線,但後來新山被削平而變得不明顯,造成地名擴散/縮細的爭議,尤其以沙中綫宋皇臺站/土瓜灣站命名爭議最盛。 楊永杰又指,「五街」地段優質,鄰近郵輪碼頭及啟德體育園,屬海景地皮,相信是有利潤的住宅項目,希望項目可以推動「十三街」重建,他指「十三街」重建數目大,業權複雜,建議拆散收購,並考慮調低強拍門檻至七成。 KC-016項目將提供土地空間,興建一條橫跨土瓜灣道的行人天橋及連接至屯馬線土瓜灣港鐵站,加強小區對外的連接。
土瓜灣重建賠償: 土瓜灣道/榮光街重建 市建局收購價每呎近1.8萬元 九龍區第三高
重建後,料前者可提供1280伙,後者則可提供950伙中小型單位,估計在2033年完成。 KC-018及KC-019計劃已按照《市區重建局條例》,在今天出版的政府憲報內的市建局公告中宣布啟動。 因涉及修訂該區的規劃大綱圖,市建局會於2022年10月10日或之前,向城市規劃委員會(城規會)提交兩份發展計劃草圖,有關資料將由城規會安排供公眾查閱,詳情載於政府憲報的公告內。 在駁通海濱的同時,市建局將透過優化樓宇佈局和設計,在擬建住宅及商業基座之間的地面,提供一個不少於25米闊的多元化海濱廣場,讓市民可從土瓜灣道步行直達海濱長廊,加強與九龍城舊區一帶的連接和暢達性。
土瓜灣重建賠償: 市區更新探知館
程式透過定位功能,結合衛生署的確診或疑似2019 冠狀病毒個案的大廈名單資料庫,提示職員避免進入有社區傳播風險的建築物;程式亦加入掃描政府「安心出行」場地二維碼的功能,進一步加強防疫功能,保障調查員和居民的健康。 土瓜灣重建賠償2025 土瓜灣身處紅磡與九龍城之間,過去未有鐵路貫通前,主要靠巴士作為主要公共交通工具。 由於屬早期發展的舊區,該區主要由上世紀中期的住宅及輕工業樓宇等所組成,又因為與九龍城一樣受舊機場高限影響,舊樓一般樓高10層或以下,最高亦不超過16層。 在掣肘之下,土瓜灣雖處九龍核心位置,但地區性質似一個「配角」。
土瓜灣重建賠償: 香港文匯網
民建聯及工聯會認為,「十三街」及「五街」中全部都是沒有電梯的唐樓,範圍內亦沒有新型插針樓會妨礙收購計劃,認為適合市建局以小區發展模式重建該區。 兩團體亦建議政府應提精簡重建發展程序,提高重建密度,增地積比添誘因,增加居住人口,提高財務可行性,可成立跨部門項目小組專責做好重建事宜。 市區重建局今日(7日)公布土瓜灣兩個重建計劃,分別是明倫街╱馬頭角道發展計劃,即俗稱土瓜灣「五街」;以及土瓜灣道╱馬頭角道的重建計劃。
當局指,今次項目合共涉及約560個業權,業主將有60日時間考慮市建局的收購物業建議。 當物業業主接受收購建議並完成收購手續後,市建局會為有關物業內所有合資格的租客提供特惠津貼,而合資格的住宅租客更可選擇安置安排以替代特惠津貼。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顏倫樂)香港舊樓重建潛力大,向來不乏投資者「落釘」,期望等物業重建時獲得可觀利潤。 但總有那麼幾個地區,多年來總是舊樓林立,猶如被凍結在茫茫的歲月長河中,無法動彈。 其中九龍城區、長沙灣區都相當有名,並且各自面對着不同收購難題。 如知名的土瓜灣「十三街」,因為其重建價值低,加上業權複雜性,不論私人市場或市建局都顯得有心無力。
市建局計劃重建包括土瓜灣「靠背壟道/浙江街」項目在內的兩個公務員合作社樓宇地段,有合作社未解散住戶要求採用「單一發展業權」方案,質疑市建局強迫居民解散合作社是要壓低賠償價;亦有居民要求「原址原大」賠償。 市建局表示「原址原大」方案折合賠償價約每呎33,640元,強調局方需審慎理財,會沿用現行收購政策推展項目。 2016年6月,市建局宣布在土瓜灣推出3個以小區重建發展概念的項目,涉及鴻福街、銀漢街、啟明街及榮光街合共97個街號。 地盤總面積約8840平方米,樓齡逾50年,估計發展成本需100億港元。
鴻福街2、4、6號及玉成街5、7號業主立案法團主席陳先生稱,大廈一梯5伙,樓高8層,約有35伙,當中約半數發展成劏房。 他於單位居住50多年,估計大廈九成多業主,也希望市建局提出收購。 土瓜灣重建賠償2025 他解釋,大廈樓齡高,到處「冧石屎」,也嚴重漏水,近年不時要強制驗樓、驗窗。 翻查資料,裕泰興家族於2011年作價1億元透過舊樓強拍統一上址業權,以其總樓面面積約2.16萬平方呎計,每呎樓面達4,629元。 集團其後再於2021年1月完成約1.85億元補地價作契約修訂,涉及住宅樓面面積約36,006平方呎,折合每平方呎補地價約5,134元。 戶型分佈方面,項目只提供A、B室兩種戶型,分別為面積510平方呎,兩房間隔,及708平方呎,三房間隔。
目前,土瓜灣區內較為人所知的屋苑,有傲雲峰、翔龍灣、偉恒昌新邨及碧麗花園等等。 土瓜灣重建賠償2025 土瓜灣重建賠償2025 土瓜灣重建賠償2025 美聯物業早前一份研究稿指出,土瓜灣今年截至7月26日已錄699宗成交,較去年首7個月急升42.4%,交投主要來自翔龍灣、傲雲峰及偉恒昌新邨,年內分別錄84宗、69宗及59宗。
二次大戰之後的 年代,九龍城區的土瓜灣更被發展成為一個工業區。 [14]其中香港元興電機織染廠就是其中一例,另外是製造燈塔牌手電筒的香港捷和製造廠(1947)有限公司、專業漂染各種布匹的禎昌染布廠、製造火水燈的立泰製造廠有限公司和製造機器的新聯機器廠等等。 土瓜灣重建賠償 市建局亦會在今次項目原址興建的新樓或啟德煥然壹居,為受影響業主提供「樓換樓」選項,作為現金補償以外的選擇。
全盤共有48伙,提供兩種戶型,包括兩房及三房一套間隔,實用面積分別為510平方呎及708平方呎。 發展商指,項目最快本月底以價單形式開售,首張價單將不少於30伙,短期內會公佈銷售詳情。 2023年6月,恆基地產以强拍統一土瓜灣落山道72至76B號及土瓜灣道72至76B號項目業權。 恒地過去花上7年時間、斥逾41億元購入土瓜灣4個地盤一併發展重建,範圍包括土瓜灣道68A至76B號、落山道58至76號、下鄉道14至20號、麗華街1至7號,以及美華街1至9號及2至8號,總地盤面積約4.25萬平方呎,可建總樓面約38.2萬平方呎。
土瓜灣重建賠償: 土瓜灣重建調查:舊區盼重建 社區望蛻變
[36] 位於落山道72號之廣同安藥行,其後挂出橫額宣佈結束64年經營。 土瓜灣主要以住宅區及輕工業區為主,另外附近沿漆咸道北至馬頭圍道一帶亦聚集了不少傢具商舖和室內設計公司。 土瓜灣重建賠償 商舖主要集中在土瓜灣道,工廠大廈和住宅式工場則於九龍城道與馬頭圍道,後因工業轉營,工廠慢慢搬遷,部份工廠大廈演變成現在內地旅行團購物的地方。 1873年,土瓜灣與紅磡、鶴園創立紅磡三約,在今日差舘里附近合資興建觀音廟,并於1902年成立「紅磡三約公所」。 [12] [13] 至1920年代,土瓜灣村落隨市區的擴展而消失,同一時期拆卸的還有附近九龍寨的馬頭圍、馬頭角和二王殿村等。
KC-018計劃(亦稱「五街」)內共有約110個街號的樓宇,普遍樓齡超過60年,樓高8層但無電梯設施,樓宇狀況普遍失修,範圍內估計居住約1,400個家庭及約100間地舖;而KC-019計劃則涵蓋兩幢工業樓宇。 根據該區的規劃大綱圖建議,該工業樓宇日後重建時應改劃作住宅及商業綜合發展,並提供海濱長廊和其他配套設施。 九龍城舊區有不少大型舊樓群,地區居民和持份者多年來希望透過舊區更新,改善交通、地區設施和居住環境。 市建局將居民的訴求,深化為小區規劃的願景,並透過市區更新不同的工作模式,進行更新。 市建局透過開展大規模的地區規劃研究,全面審視舊區的土地規劃及更新機遇,為推動這類舊樓群的更新、改善已建設環境,創造條件。
土瓜灣重建賠償: 指居民「原址原大」方案成本高拒採用 土瓜灣重建賠償 市建局被斥混淆視聽
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指,「預先批地」模式下住戶形同「釘子戶」,「周圍拆緊起緊,會好唔安心,效果似逼遷,造成威嚇作用」, 擔心會激化居民更加不願意遷走,今人反感,可能本末倒置。 仲量聯行近月曾指,以往土瓜灣區居民倚賴其他陸上交通工具進出,屯馬綫 (土瓜灣站及宋皇臺站) 實為期待已久的鐵路交通服務。 尤其至明年沙中綫全面落成,現有東鐵綫延伸過海至灣仔及金鐘,預期將帶動區內住屋需求,因此土瓜灣住宅樓價將可望進一步上升,甚至跑贏大市。 以傲雲峰為例,上月錄得破頂成交,面積664方呎單位以1,418萬元成交,呎價21,355元,單位為7座中層B室。 而土瓜灣半新盤喜築更錄「雙破頂」成交,高層H室單位,面積377方呎,以838萬元成交,創屋苑同類型單位歷史新高,折合呎價22,228元,創屋苑歷史新高。
她透露已輪候公屋3年,料仍要等多3年,盼市建局作出特別安排,安排過渡房屋或盡快上樓。 自1998年啟德機場關閉後,有不少新私人屋苑在土瓜灣落成,也有不少工業租戶陸續遷往九龍東之新蒲崗、九龍灣、觀塘和油塘等。 土瓜灣重建賠償2025 不過近年不停重建下,不少老街坊被迫搬走,老店亦難敵昂貴租而結業。 土瓜灣(英語:To Kwa 土瓜灣重建賠償 Wan),古稱土家灣[1],是位於香港九龍半島東南部的一個海灣。 土瓜灣行政上屬於九龍城區的五個分區之一(即紅磡、土瓜灣、九龍城及九龍塘、何文田和啟德)。
土瓜灣重建賠償: 市區重建局社區空間
其中土瓜灣「十三街」屬於典型的「收購死結」,即使樓宇失修,大量居民渴求重建,但多年來一直無法展開收購,原因有兩個,其一是業權分散,「十三街」有近4,000個業權及250多個車房,收購難度極大。 市建局今(5日)公布開展KC-016 土瓜灣道╱榮光街項目,約560個業權受影響,受影響住戶830伙,90個商戶也受影響。 隨著土瓜灣的發展及港鐵土瓜灣站落成,土瓜灣之名氣蓋過周邊的少用地名,因此政府及媒體經常將附近之馬頭圍、馬頭涌、馬頭角、靠背壟甚至老龍坑歸入廣義之土瓜灣。 再者,小店和店舖在重建中,損失更大,他們就算搬遷,亦無市建局的協助,失去街坊,無法經營,項目並無舖換舖的安排,完全消滅社區,小店全被消滅。 按無線新聞的計算,鴻富街的業主何女主單只有三百多呎,而獲得470多萬元賠償。 但附近最接近7年的樓盤,有十一年樓齡,三百多呎單位要價六百多萬元,而五百多呎更要近一千萬。
土瓜灣重建賠償: 「十三街」業權較「五街」多且複雜
謝說,區內小店隨市區更新越來越少,「邊到夠啲大舖做,你租金太貴邊有得做」。 裕德餅屋約100多平方呎的舖位,每隔兩年加租,現時月租約2.4萬元。 項目啟動後,市建局將在網上視頻平台以互動形式舉行視像簡報會,講解規劃審批程序,及現行的物業收購和補償安排,並解答提問;市建局會視乎疫情,適時安排實體簡報會,向未能參與網上簡報會的居民講解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