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小空間裡,伴隨着輕鬆的音樂,在Art Instructor的指導下,學員們都能放下緊張感,拿起畫筆慢慢摸索,不知不覺就完成了屬於自己的作品。 荔枝角工作坊2025 受到很多情侶歡迎的這家毛毛地氈工作坊,其實不只是製作毛毛地氈,還有純銀戒指手鈪班、原創字母香磚燈箱班,雲石紋工藝品班,手工皂藝品班、軟陶耳環飾物班等。 而毛毛地氈工作坊可製作範圍包括人像氈、大地氈、椅墊、咕、掛牆海報等。
前身是荔枝角醫院的饒宗頤文化館,第一期於2012年6月22日開幕,並於逢星期二、四、六免費開放公眾參觀。 荔枝角工作坊 展館展出饒宗頤教授的作品,包括繪畫、書法、文玩及一系列學術著作。 全港首個大型私人屋苑美孚新邨佔去荔枝角灣填海區大半土地,前身為美孚油庫。
荔枝角工作坊: 不少人都有使用香薰蠟燭的習慣,其實除了傳統的蠟燭形狀,香薰蠟燭都可以有好多種不同形態。位於荔枝角的Ember Lab就提供不同香薰蠟燭手作工作坊,包括星球蠟燭、油畫蠟燭等,可以DIY專屬自己的蠟燭!
自1970年代,美孚新邨是中產人士的聚居地,亦是香港步入小康社會的一個標誌。 泥土和塵埃在城市人眼中微不足道,隨風而逝,但在泥塵記 3 位創辦人 Gloria、Ellie 及 Amie 眼中,塵土縱是微小,卻可埃落沉澱化成器皿,盛載生活中的點滴。 正因出發點來自生活,她們所造的陶瓷也有點質樸自然的味道,不少本地餐廳和咖啡店也採用她們的作品。
- 西施畫坊開設的初衷是為香港的藝術創作提供一個平台,並滿足畫家的需求。
- Dorodorothypottery 的主理人 Dorothy 畢業於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主修純藝術陶藝科,擁有十多年陶瓷創作及教學經驗,對於想長期學習陶瓷的人,這裡就非常適合。
- 陶瓷基礎課程包括五堂,每堂 2 小時,教授手捏黏合、拉坯造型、修整上釉等技巧,將會完成 3 件 700 克的作品。
- 2020年末,時任美孚北區議員李俊晞指,位於荔枝角公園體育館門外,原為慶賀千禧年而於1999年末埋下的文物時間囊,被康文署稱不對外公佈後突然被掘起,至今仍然未公開當年嘉賓和議員所儲存的物品[10]。
- 基於歷史原因,盈暉臺第2、3座曾屬葵青區荔華選區,2007年起改劃入深水埗區美孚北選區。
- 因此屬九龍深水埗區的界線向北移約10米,現時以盈暉臺及華荔邨之間的消防通道為界。
- 各位奴才們為「毛主子」出心出力,不如再出點手力,親手縫製寵物L形頭枕坐墊,由選布、縫合到繡字,大約2小時就能完成,適合中型貓狗使用,確保他們每日都睡在你的心意中。
值得一提的是,現時荔枝角分屬葵青及深水埗兩區,亦為新界及九龍(新九龍)的邊界。 區內的屋苑及設施包括華荔邨、荔欣苑、荔灣花園、華豐園、荔景臺、美孚新邨、盈暉臺、清麗苑、瑪嘉烈醫院、葵涌醫院、前荔枝角醫院、荔枝角收押所、荔枝角巴士總站、荔枝角公園、荔枝角政府合署、荔枝角消防局、九龍巴士西九龍車廠及附近數間小型船廠。 而港鐵荔枝角站及其周邊的地方,包括長沙灣廣場及深水埗運動場等,其地理位置其實是在長沙灣工業區,而不是荔枝角。 海麗邨、泓景臺、昇悅居、宇晴軒、碧海藍天等位於荔枝角道以南西九龍新填海區,而美孚站(荃灣綫及屯馬綫部分)是位於荔枝角(即萬事達廣場地底及荔灣填海區)。
荔枝角工作坊: 【荔枝角好去處】週末荔枝角一日遊 陶瓷製作工作坊+室內賽車體驗+…
除此之外,港英政府統治期間一向視九華徑村為新界原居民村,享有丁屋權益,其村亦為荃灣鄉事委員會的屬村之一[8](葵涌沒有獨立的鄉事委員會,區內所有鄉村均屬荃灣鄉事委員會,而非葵青區內的青衣鄉事委員會)。 回歸後政府維持原殖民地政府的原居民政策,造成九華徑、華荔邨等荔灣一帶仍被視為新界,不能隨意劃入屬九龍的深水埗區。 二部藝術工作室認為藝術必須融於生活,而二部(two parts)就包括了畫畫及陶瓷兩種藝術,所以工作室開設恆常素描及油畫班、人體寫生工作坊之餘,同時亦有陶瓷班,讓人各投其好。 陶瓷基礎課程包括五堂,每堂 2 小時,教授手捏黏合、拉坯造型、修整上釉等技巧,將會完成 3 件 700 克的作品。 除了按摩、行山、逛 咖啡店,近來參加陶瓷班也成了新興的周末放鬆活動。
無用生活共有兩個工作室,分別位於旺角和新蒲崗,店面售賣自家陶藝作品,店後則是開辦陶藝班的教學空間。 工作室所舉辦的課程非常多元化,除了恆常的拉坯或手捏陶藝課程,亦有自由主題創作課、手塑茶道具課、手捏陶瓷清酒器工作坊、陶瓷咖啡濾杯工作坊等,最近甚至還跟在森林和圓嘢共同開設種植課程,採用陶瓷植物鉢種植,林林總總的陶瓷班,總會找到一個你有興趣的。 荔枝角工作坊 荔枝角工作坊2025 曉至除了推出自家設計的手繪陶瓷家品小物,於太子店內售賣外,亦在荔枝角設有陶瓷工作室,定期舉辦陶瓷工作坊,包括製作品牌小物如手捏月球陶瓷、手揑雲石紋陶瓷、陶瓷櫻花/鹿角燭台等,亦有自由製作的拉坯、手捏陶瓷班,任君選擇。 荔枝角工作坊 雖然幾乎每個星期都有陶瓷課程,但總是極速爆滿,想上堂的話要盡早預約了。
荔枝角工作坊: 藝術體驗-手作工作坊 · 長沙灣-荔枝角 · 適合 1 至 8 人
土也手作陶藝由陶藝家 Rebeka Tam 所創,英文名為 of the earth workshop,因為陶源於土地,她深信陶藝能使人專注於當下,並連結人、心、自然與生活。 荔枝角工作坊 而觀塘陶瓷工作室則專注於手捏課程,可自訂手捏主題,自由度高,同時亦會舉辦手捏陶杯、清酒器工作坊,讓人靠著一下又一下的手捏,靜下心來,使身心連結。 此位置為目前全香港惟一能從住宅群間,不知不覺穿越九龍及新界的界線(現時住宅區中的區界為盈暉臺與華荔邨、荔灣花園之間的消防通道和瑪嘉烈醫院與清麗苑之間的荔景山路[7]),甚為特別。
荔枝角工作坊: 荔枝角
各位奴才們為「毛主子」出心出力,不如再出點手力,親手縫製寵物L形頭枕坐墊,由選布、縫合到繡字,大約2小時就能完成,適合中型貓狗使用,確保他們每日都睡在你的心意中。 該區有一個景點叫做嶺南之風,位於荔枝角公園內,屬於一個中式公園,以嶺南風格造園的原因是由於地點位於荔枝角的填海區,而荔枝又是嶺南名果。 1920年代美孚石油公司(現為埃克森美孚)在荔枝角灣填海興建油庫。 荔枝角工作坊 戰後該油庫仍然繼續運作,1959年至1969年期間,該處曾為香港商業電台的總部,其後遷往廣播道。 1968年美孚油庫遷往牙鷹洲,原址發展為美孚新邨,1968至1978年美孚新邨八期先後分落成入伙,合共99座提供13,149個單位,成爲為香港樓宇座數最多的住宅屋苑。
荔枝角工作坊: 工作坊推介: Little Primo
創辦人之一的 Yves Lee 也會不定期開設陶瓷花班,用陶造出來的花朵像真度高,也盡顯花朵脆弱但美艷的一面。 Morii Art Studio是一家藝術與手工藝品店,當中的導師很有耐性,而且師資優良。 有來自畢業於倫敦藝術大學的導師,主要教導兒童及成人畫班,油畫以及其他課程。 主理的繪畫課程主題不限,可以度身訂造課程,包括油畫、水彩、黏土及專業油粉彩等課程,適合不同程度的學生。 放風工作室提供多項藝術工作坊,當中包括最熱門的Tufting。
荔枝角工作坊: 工作坊
出自她手的陶瓷保留泥土自然之感,每一個都有漩渦紋理又或凹凸觸感,簡單美麗。 上善若陶不定期舉辦拉坯陶瓷工作坊,內容包括拉坯塑形、修坯及裝飾、打磨及上釉等,讓人自製獨一無二的陶瓷作品。 每完成一個步驟,店主都會指導下一步,十分細心地跟進學員們的進度。 客人可以預先提供或向店主查詢草圖,店主都會耐心地給予你意見呢。 經過位於上環的 Sean Gallery,肯定不會知道它其實有開設陶瓷班,因為地面一層是畫廊,上層才是陶瓷工作室,非常隱秘。 Sean Gallery 由陶藝家 Loretta Sean 及藝術家兼策展人 Yves Lee 開設,集畫廊和陶藝於一室,經常開班教畫畫及做陶,他們形容其陶藝班為「澳洲風」,比較著重自然,成品具粗糙質感。
荔枝角工作坊: 大課室最多可容納50人同時上課, 特別設有兒童圖書及玩具角, 可變身成派對場地, 同時容納80人
广东茂名是荔枝之乡,全市荔枝种植面积近140万亩,年产量近60万吨。 近年来,茂名市在努力做好荔枝种植和销售的同时,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推动荔枝从“小特产”向“大产业”转变。 6月12日,在广东茂名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荔枝种植园,一位果农展示从树龄约1300年的“天伦之乐”古树上采摘的荔枝。 — 荔枝角工作坊 齋睇名就知這咖啡廳絕非省油的燈,勢要在本地佔有一席位。 果不其然,甫開業就因其獨特的歐陸氣息、擺盤與簡約又不失華麗的裝潢而深受歡迎,現時除了荔枝角,就連元朗、九龍灣都有其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