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海中心可看到陸上的天然岩柱,而且有不同的路線選擇,當中可看到糧船灣、花山、吊鐘洲、橋咀洲等,夏天暑假時更會有期間限定的海路導賞團駛至果洲群島。 不過,現在新增一條伸延出水面的木橋步道,就可以安全地近觀海蝕洞。 海蝕洞由大浪侵蝕而成,但自 1978年水庫建成後有防波堤阻擋,洞穴就不再遭受侵蝕,與昔日的形態相若。
從壩上市民除了可看到一望無際的海洋,還可以遠觀到破邊洲。 破邊洲因看起來像被切割出來的小島而命名,與旁邊的花山只有一水之隔。 不過,大家有一點一定要注意,由於步道全程無遮無擋及無補給,因此一定要做足防曬措施,以及準備充足糧水。
萬宜水庫西壩: 西貢|輕鬆暢遊萬宜水庫西壩 (北潭涌自然教育徑+上窰郊遊徑 + 萬宜水庫西壩 +麥理浩徑一段)
由此左走踏上西灣路,沿萬宜水庫旁的車道一直走便會到達西灣亭。 萬宜水庫西壩2025 循地圖資料牌旁的水泥徑前往吹筒坳,在分支處右轉(前方可下降至西灣)接逆走麥理浩徑登上西灣山。 萬宜水庫的環湖路線主要連接吹筒坳、西灣山、浪茄灣、東壩及西壩。 此外,又有多道山徑通往大枕蓋、鹿湖、橫頭墩、蠄蟝石頂、螺地墩、西灣、西灣山、罾棚角咀、獨孤山、花山、白腊、北丫、大蛇頂、上窰及擺頭墩等地,路線可謂多不勝數。
報名:火山探知館網頁/前台 因應新冠肺炎的最新情況,火山探知館將由七月十五日起暫停開放,直至另行通告。 萬宜水庫西壩2025 香港在 1.4 億年前,曾經歷一次極度猛烈的火山爆發,正因為這一系列的火山活動,形成壯麗的六角岩柱群,只要沿步道往下走,就可以近距離賞岩,走到盡頭更可近觀海蝕洞。 萬宜水庫西壩2025 另外,前年新增的木橋步道,拉近遊人與海蝕洞的距離,吸引力大增。
萬宜水庫西壩: 警方深水埗拘一男子 檢6千元懷疑冰毒
巨型岩壁面積廣,由於在 1.4 億年前火山口的物質在冷卻的過程產生裂隙,原理和池塘的泥乾裂近似,所以岩柱的形狀大多是六角形。 步道全長達 1.4 公里,由壩頂走到壩底,在壯觀山岩石壁下,遠看發現人只有一粒微塵咁細。 岩石邊只設矮石壆,沒有置大型欄杆,可以無損天然環境下近距離觀看,但不建議走入。 不過,從斷層角礫帶中可以推測,西貢糧船灣曾在幾千萬年或 1 億年前,經歷過大型的地殼變動,相中可看到斷層兩側的岩石亦因受擠壓摩擦裂成碎塊。
- 海洋公園相信鯨魚是最近才死亡,其脂肪組織經傷口溢出漂浮海面。
- 從北潭涌至東壩步行最少要 2.5 小時;乘的士前往亦難以電召車返回市中心。
-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表示,西貢牛尾海發現的鯨魚屍體已於晚上運送到萬宜水庫西壩進行解剖工作,以確認死因。
- 根據漁護署及海洋公園保育基金資料,漁護署接報發現活體擱淺鯨豚或鯨豚屍體之後,會通知海洋生物擱淺行動組到場作評估情況。
- 市民可於西貢市中心或北潭涌乘坐的士前往,即可到達位於萬宜水庫東壩的地質步道。
這次遇上夜間攝影團,導師以一帶十,頻頻大呼,指導著四散的學生們。 當發現有人以手電筒隨意照射,便會大嚷:「如果是夜攝團的同學,就不要用手電筒亂照啦!」嘻嘻,說話真有技巧。 只是她那聲音如彗星般劃破夜空,惹得身旁的攝友低聲咒罵。 萬宜水庫西壩是個容易到達的觀星地點,也有對夜攝極為重要的前景要素。
萬宜水庫西壩: 建造背景
9A 專線小巴則於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下午時段,來往西貢北潭涌與萬宜水庫東壩,方便市民前往。 【20:55】海洋公園保育基金科學主任陳梓南表示,對比起上一次觀察,初步檢查發現鯨魚背部正中位置出現第三個新傷口,大小仍待量度。 海洋公園相信鯨魚是最近才死亡,其脂肪組織經傷口溢出漂浮海面。
主壩又名西壩,由於光害較少,適合觀星,而且離西貢市中心不遠,又有馬路連接,故成為近年數個夜攝熱點之一。 萬宜水庫西壩2025 萬宜水庫西壩2025 想買周末巴士票或報名參加地質公園導賞團,市民除了可透過網上預訂外,亦可到西貢市巴士站旁邊的西貢火山探知館,即時買票及報團。 市民可以以探知館作為整個旅程的起點,館內更會提供所有地質步道、路線的宣傳單張。 【20:18】漁護署對事件表示惋惜,並提到海洋公園保育基金會解剖鯨屍研究。
萬宜水庫西壩: 西貢鯨魚|消息:屍體將拖往萬宜水庫西壩 進行解剖及調查死因
整條步道,沿路一共設有 12 塊資訊牌,當中包括水庫公程、岩石資料、地質解說、海蝕洞形成等,而那些資訊牌圖文並茂,市民即使自遊行亦可容易理解,不需導賞員都能夠長知識。 在香港1980年代,港英政府面對着越南船民問題,於是在萬宜水庫西壩興建萬宜羈留中心,但在興建時有西貢居民曾靜坐抗議。 該中心已於1998年5月26日關閉,現作為創興水上活動中心及香港天文公園用地,而亦會借出供香港童軍總會舉辦大型露營活動之用。 包括於2007年7月29日至8月3日的慶祝童軍百周年世界同步大露營。 【15:35】經初步調查,相信鯨屍為較早前在香港海域發現的鯨魚。 漁護署人員及專家正在安排租用躉船,將鯨魚屍體拖往西貢萬宜水庫西壩對開海面進行解剖及調查死因。
萬宜水庫西壩: 萬宜水庫西壩 High Island (West Dam)
破邊洲原本是花山的一個海岬,經過億年的海浪侵蝕後,才分離成這個舉世聞名的六角形柱石崖,壯觀非常,作為香港的山友總要一遊。 不過要留意,浪茄部分路段久經風化,部分地表變得脆弱鬆散,必須小心行走。 這條路線由北潭涌經萬宜坳前往西壩,再到東壩,全程均為石屎路,是不少山友練跑的路線。 路況非常「平易近人」,且沿途風景優美,可謂零難度。 不過路程相對較長,沿途只有部分遮蔭,有意前去最好做好防曬準備呢。
萬宜水庫西壩: 方法2. 巴士
全部輸水隧道於1975年完成,使船灣淡水湖的存水,亦可透過輸水系統,引至萬宜水庫。 水管網絡的分佈相當細密,更可與船灣淡水湖存水互調,使全香港淡水資源調配更加靈活。 萬宜水庫的輸水網絡包括了多條直徑10至13呎、共長約25哩的輸水隧道,隧道主線長74,000呎(14哩),由萬宜水庫北潭涌起,橫越整個西貢半島,經西貢大環村至沙田濾水廠。 西壩為萬宜水庫兩大主壩之一,西壩水庫的美景,絕對是香港最佳的景色之一。 比起另一端的東壩,要前往西壩的路途可說是方便得多,除了最傳統的麥理浩徑一段馬路外,是次遊記會選走上窰家樂徑一帶路線,路線會沿海岸而走,並會經過起子灣及曝罟灣,路線風景會更為豐富。 難度方面,全程路線清晰,鋪設良好,高低起伏不多,十公里的路程都可以輕鬆完成。
萬宜水庫西壩: 方法3. 的士
前年新增的木橋步道全長 1.4 公里,平坦易行,沿途亦設有解說牌及基本郊遊設施,適合各類型行山人士。 另外,行山前一定要做足準備,量力而為,注意難道級別,不要獨自一人行山。 市民如果擔心小巴班次或坐位較少,都可以選擇周末的穿梭巴士團直達東壩。 穿梭巴士團每日來回共 8 班,可以接載旅客往返,亦設有導賞團,全程有專人向市民講解。
萬宜水庫西壩: 西貢郊遊 萬宜水庫東壩
經解剖後的屍體,署方會作合適的安排,包括研究可否製作標本,供科研和教育用途。 前往東壩的方法很多,最簡單是乘坐的士前往,由西貢市中心搭的士到萬宜水庫東壩,車程約20分鐘,車費約$120。 不過東壩周邊路線的風景相當不錯,坐車反而享受不到真正風光。 根據漁護署及海洋公園保育基金資料,漁護署接報發現活體擱淺鯨豚或鯨豚屍體之後,會通知海洋生物擱淺行動組到場作評估情況。
萬宜水庫西壩: 交通
萬宜水庫是香港數一數二的水塘,環繞水庫的路徑明確相連,自然也可作環湖遊。 東壩半日遊 出團日期:逢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 收費:成人$100;12歲或以下$95 集散地點:西貢火山探知館 萬宜水庫西壩 備註:費用已包括導賞員、交通。
萬宜水庫西壩: 萬宜水庫西壩
萬宜水庫:位於西貢東,是香港容量最大的水塘,共有兩座水壩──主壩與東壩。 主壩又名西壩,由於光害較少,適合觀星,平坦易行,而且離西貢市中心不遠,又有馬路連接,故成為近年步道行熱點之一。 萬宜水庫西壩2025 萬宜水庫西壩 登上萬宜水庫,可以一覽群山與灣岸的美景! 萬宜水庫在2009年11月,獲列為當時香港國家級地質公園(2011年獲接納為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的一部分,以世界罕見的大規模酸性流紋質火山岩柱 …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表示,西貢牛尾海發現的鯨魚屍體已於晚上運送到萬宜水庫西壩進行解剖工作,以確認死因。
如海洋生物已死亡,並屬新鮮或中度腐爛的屍體,會先進行影像解剖,再送往海洋公園作詳細解剖及收集樣本;如屬嚴重腐爛,則會在現場合適位置進行解剖、並收集樣本。 萬宜水庫西壩 其後行動組會將屍體妥當包裹,並通知食環署處理,收集得到的樣本會再交不同機構進一步研究及化驗。 水庫工程涉及將官門東西端加建兩道堤壩,然後再將海水抽出,注入淡水,使其形成一個淡水湖。
這裡擁有全世界最高的六角形岩柱,直徑達 1.2 米,由水平線計起已高超過 100 米,大約有 40 層樓高。 另外,其獨特之處是世界其他的六角形岩柱主要是由深灰色的玄武岩形成,而香港則是較淺色的酸性火山岩。 從北潭涌至東壩步行最少要 2.5 小時;乘的士前往亦難以電召車返回市中心。
費用最初預算為7.5億港元,較船灣淡水湖高出1.5億,儲水量預算可達500至750億加侖。 雖然沿途設有不同的資訊牌,路標等等,可供大家自助遊覽不同景色。 萬宜水庫西壩 但是大家出發前可以首先到西貢火山探知館取得路線資訊和地圖,方便大家遊覽。 同時,如果大家想更深入了解萬宜水庫東壩的資訊,建議大家可以在西貢火山探知館報名參加東壩半日遊。 萬宜水庫東壩的旁邊是花山,但就要從海路而進才可近距離接觸。
要在大海建造萬宜水庫,工程人員最終決定興建東、西兩條主壩。 東壩面向南海,長1,593呎,高348呎;西壩面對牛尾海及糧船灣海,長2,470呎,高333呎,工程極為複雜。 萬宜水庫西壩2025 為了對抗外海海浪的侵蝕,東西兩條主壩每條都以主副壩形式建立,以主壩攔蓄淡水,同時以副壩(弱波堤)對抗海浪侵蝕,主壩和副壩間由緩衝區隔開。 東壩防波堤以超過2,500個各重25公噸的雙T形混凝土消波塊組成,直接面向外海。 西壩由於位於內海灣內,沖蝕遠較東壩為少,所以未設置混凝土防波堤,而只以流紋岩石塊堆成副堤。 萬宜水庫位於西貢東,是香港容量最大的水塘,共有兩座水壩──主壩與東壩。
中心除了展示古代的天文儀器外,也設有高倍數的雙筒望遠鏡,並會舉辦公園導賞及觀星活動,讓市民感受觀測天體的樂趣[1]。 此環湖路線甚少遮蔭,在夏日行走必定辛苦,只得待天氣稍涼再出發。 萬宜水庫西壩 雖然是次環湖遊走得比較輕鬆,但缺乏陽光的萬宜水庫及浪茄灣總是有欠神韻,有興趣的朋友可按能力選擇出行的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