劏房只是香港房屋問題的冰山一角,卻折射出政府弊端與短板,政府唯有正視問題、親力統籌,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才能安得廣廈千萬間,讓基層民眾看到曙光。 政府已委托非政府机构设立六支区域服务队,协助差估署在地区层面宣传就实施分间单位租务管制的新法例,帮助业主和租客认识根据条例双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并处理一般查询。 即便如此,但囊中羞涩的租客们为了求得头上有片瓦栖身,别无选择。 因为他们租不起私人住宅单位,申请政府公屋(廉租房)要轮候六、七年,这期间只能寻找租金较低的劏房容身。
-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副主任施麗珊指出,坊間不登記的籠屋繁多,估計「籠民」多達5000人。
- 目前愿望是,硕士毕业工作后攒到买房首付,帮全家搬出劏房。
- 香港置業分行聯席董事梁德權表示,是次成交單位為海濱南岸6座中層E室,屬兩房間隔,實用面積481平方呎。
- 符合条件的劏房家庭可以申请非现金资助项目,比如灭虫灭鼠灭蚁、家具家电维修、购买必要生活用品,数额为一名香港居民最高补贴8500元。
- 劏房問題困擾基層市民多年,雖然政府已經就滿足市民對住屋需求推出不少政策,包括推行過渡性房屋計劃,通過改建、建造組合屋等較快捷的方法,為久候公屋的基層戶紓困,改善居住環境。
- 對於增建公營房屋,葉教授表示歡迎,但指很多新建屋邨地點偏遠,區內又缺乏就業機會,居民需花長時間和昂貴交通費到市區工作,導致部分劏房戶不願遷入。
- 第一次去是对申请合理性进行评估,看是不是租户最急迫的生活需求;第二次是去检查效果,看能否有效改善生活质量。
適逢政府開放自由行,大量旅客湧港,很多舊樓業主將單位改建為賓館,令住房供應更為緊張,租金水漲船高。 由於沒能力租住整個單位,愈來愈多低收入人士退而求其次,選擇劏房。 租劏房 近年香港經濟下滑,樓價租金卻不跌反升,公屋「上樓」又遙遙無期,劏房遍佈唐樓工廈,成為社區的一顆計時炸彈。 葉教授指,根據劏房租務管制研究工作小組在2020年進行的調查顯示,劏房戶人均居所樓面面積中位數僅為6.6平方米(約71平方呎),而當中有四分一劏房更是多於3人居住的家庭。 租劏房2025 居住環境狹窄之餘,在衞生和消防安全方面亦存在隱患。
租劏房: 基層住屋關注團體之苦——如何走過年復一年的「劏房拉鋸戰」
根據統計,現時全港有超過11萬戶基層家庭、逾22.6萬人住在這類狹窄斗室,令人悲嘆! 大公報記者近日走訪多戶「劏房人家」,有住在籠屋、板間房、劏房的,也有蝸居閣樓、太空倉、天台屋的,還有屈居一個細小床位的。 租劏房 事實上,這樣的基層生活,遠遠不單是土地問題,更是社會問題。 “他们是社会最底层的人,受疫情打击最大,但没什么人有耐心听他们的声音。 租劏房2025 ”陈慧灵和社工伙伴们能做的,就是尽己所能,帮助劏房租户改善生活,融入社会。
黄女士所租的劏房约有百呎(约10平方米),外人进屋后几无落脚之处。 贴着墙壁摆着两张床,上面堆满生活用品,靠近窗口放着写字台,上方空间敲满两排壁橱。 虽然窗式空调在边上嗡嗡作响,但置身满满物件当中,有种难以言说的燥热感。 这是一幢50多年前建的唐楼(港式旧楼),生锈的信箱、幽暗的楼道、斑驳的瓷砖,每层转角处都堆满垃圾。
租劏房: 同場加映:流浮山160呎貨櫃屋 月租$2400包水WiFi 網民:瞓醒已經喺公海?
另一方面,他們的居住環境及衞生狀況較為惡劣,劏房住戶互相感染的風險非常高。 社協副主任施麗珊自1995年做社工便關注房屋問題。 疫情之前,她通常會花不少時間和租戶傾談,以了解更多細節,但如今只能留下物資匆匆一別,再走向下一伙劏房戶,走入政府未能關心觸及的隱秘角落。 安居樂業是很多人的心願,然而香港寸金尺土,樓價近年不斷攀升,一屋難求,俗稱「劏房」的分間樓宇單位成為不少人,特別是低收入人士的住屋選擇。
例如,葵涌區有很多違規工廈劏房,一旦被政府發現便會由屋宇署發出清拆令,要求業主在指定期限之內(通常60天)清拆僭建物或終止單位作違法住宅用途——這變相迫使原有住戶須在極短之間之內另覓居所。 儘管如果有人直到收樓當天仍然無家可歸,可留在單位內待執達吏開出文件再入住臨時收容中心3個月,但從吳堃廉所接觸的實際情況來看,很多租戶早就會被業主以不法手段迫遷。 他記得,曾經有位帶著兩個小朋友的孕婦,被業主僱傭的黑社會人員破門而入強行趕走露宿街頭,只能向社工求救。 從事香港房屋政策研究逾20年的香港城市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公共政策學系教授葉毅明指,劏房問題近年有持續惡化的跡象,實際情況較推算的結果嚴重。 根據劏房租務管制小組2020年資料顯示,出租床位現時仍有160個,而環境類似籠屋,伙數少於12伙的單位的板間房,則有3415間。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2021年3月的調查報告指出,床位、籠屋呎租高達104元,比較豪宅呎租高出3.5倍。
租劏房: 「政府很少從基層的角度出發去思考問題」
另外是我這座舊樓並不是插針式單幢私樓,而是橫跨逾20個門牌號碼的「大件頭」住宅,所以整棟大廈至少有4個出入口,四通八達。 因為曾經有住過大角咀劏房的朋友說,他的大廈沒有大閘也無保安,居住時在樓梯經常發現用過的針筒。 而且我自己一人獨居,因為工作關係,下班已夜深,所以在口袋中常備警報器。 大叔亦會每月一次開大水喉清洗每層樓梯、走廊和大堂;大樓亦有定期滅蟲和大清潔措施。 據報告,香港大約63%劏房面積少於140呎,人均樓面面積中位數71呎。 租劏房2025 在我住過60呎赤柱服務式公寓後,深刻體會到一個人住60呎真是太小,是連走路的空間都沒有。
- 与内地官员从上到下都要自己亲自走访调研不同,香港的公务员们只需要在冷气开得足足的空调房内阅读专家报告就可以了。
- 所以,吳堃廉入行這8年來,未曾對街坊困境習以為常,而是堅持繼續反映基層意見,即使只能改變皮毛,但也意義非凡。
- 有研究預估,未來十年計公屋的平均輪候時間會超過六年大關,比以往政府所講「三年上樓」的承諾足足多一倍時間。
- 消防安全方面,業主為節省成本,很多劏房大門的防煙能力不合乎法例要求,一旦發生火警,難以發揮防火作用,加上居住環境擠迫,通道狹窄,不利逃生,隨時釀成更嚴重的事故。
帖文其後被轉載至連登討論區引起熱議,不少網民都直言單位間隔奇怪,如5號房的長走廊,以及3號及5號房需分享同一個窗等,另有人擔心沖廁問題,「一塞咗會唔會好大鑊?」。 有網民則指出同面積的單位月租僅1.8萬,但業主只要將5間房全租出,每月可收32,650元,非常可觀,但亦有人質疑單位設計的改動能否做到「合法入則」。 現時大部分劏房的環境欠佳,例如房間沒有按建築物規例預留採光及通風窗戶;劏房住戶或要與其他住戶共用一個洗手間或廚房等設施,衞生環境欠佳不但會滋生蚊蟲,而且會增加病毒傳播的風險,容易感染疾病。 現時在新冠肺炎疫情下,部分關注基層市民的機構擔心劏房衞生情況惡劣,或會成為疫症的社區爆發點。 租劏房 第一,香港樓價租金一直高企,遠超一般人付擔能力,令劏房這類廉價房屋需求激增。
租劏房: 条例第 IVA 部次期租赁租金的计算机(*于2023年10月起提供)
香港人頭腦靈活,善於鑽營,尤其一個「劏」字,玩到出神入化。 近年因工業北移,本港工廈空置率不斷上升,業主便將其「劏」出大大小小嘅空間來出租,呢,好似迷你倉、樂隊排練室、藝術工作室,甚至咖啡室及住宅。 6月,特区政府公布失业率为5.9%,创逾15年新高。 “(劏房租户)很多人收入少了一半以上,甚至零收入。 因此,有人连深水埗劏房也租不起,要么搬往更远处,要么只能流落街头。 过去,无家可归之人能在麦当劳将就一夜,但疫情期间部分门店不再24小时营业,如此一来连“麦难民”都当不上。
租劏房: 《业主与租客 (综合) 条例》第 IVA 部 – 规管租赁
現在我一個人住170呎劏房是舒適的,但如果兩個人合住則太勉強。 而我的鄰居是一對情侶,他們的劏房約200呎,住了逾5年,他們都說單位尺寸算剛好。 報告指2020年11月,新界和九龍區少於428呎(130米)的住宅單位,平均呎租是$28和$34,而港島區亦不過是$40.3。
租劏房: 租金回報逾6厘
當時很多勞動階層的單身漢,租住三呎乘六呎的床位,幾十伙人共用一個廚房及廁所,業主利用鐵籠做出上下兩層,甚至三層的床位,「籠屋」由此出現。 ”陈慧灵很感慨,疫情之下的香港、劏房之中的香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城市的璀璨没有照进底层民众的生活之中。 毫不夸张地说,对于这些人来说,疫情就是场“灾难”。 劏房租户大多从事低端劳动密集型行业工作,比如零售、酒楼、建筑业,都是受影响的重灾区。 数据显示,上半年出入港人数跌99%,三分之一靠境外旅客带动的零售业步入寒冬。
租劏房: 匯景花園劏房奇則 700呎「1劏5」月收$3.2萬 網民:合法入則?
差饷物业估价署负责条例执行工作,该署成立的新小组会协助公众认识规管制度。 帖文引來不少美孚居民不滿,直指美孚新邨超過40多年樓齡,擔心劏房會加重樓宇結構負荷,「美孚好大年紀,咁劏法啲渠頂唔順」、「唔知啲喉都唔知會唔會有問題,宜家仲要肺炎」。 有網民嘲笑業主誇大其詞,「請問邊到係低密度住宅啊?」有網民認為業主違反樓契規條,建議想屋宇署及消防處舉報。
租劏房: 香港的「劏房」,英文是什麼?
除此之外,立法會早前通過,將現行舊樓強制拍賣「門檻」由9成下調至8成,本欲改善本港舊樓問題。 惟此舉令部分大廈遭收購,基層市民失去租金便宜的選擇,反而令劏房需求更大。 劏房問題困擾基層市民多年,雖然政府已經就滿足市民對住屋需求推出不少政策,包括推行過渡性房屋計劃,通過改建、建造組合屋等較快捷的方法,為久候公屋的基層戶紓困,改善居住環境。
租劏房: 政策互為影響 催生劏房湧現
【本報訊】本港仍有大量基層居民生活困苦住劏房,為保障劏房租客,政府實施《業主與租客(綜合)條例》。 有兩名劏房業主因違反條例,昨在東區裁判法院分別被定罪及判罰款,兩人分別被判罰款僅2,700元及1.25萬元。 自劏房租管條例生效以來,已有6名劏房業主因違反條例而被定罪。 案情指首名業主沒有在規管租賃的租期開始後的60日內向差餉物業估價署署長提交租賃通知書,即表格AR2,該業主承認3項控罪,被判處罰款2,700元。 而該名業主早前已因同類事件而被發出警告信,涉嫌再次違反規定,署方經深入調查及搜集證據後,向其提出檢控。
租劏房: 香港文匯網
以上反映特區政府未能妥善解決公營房屋供應不足的問題,居住在劏房的基層市民難以擺脫在住屋問題上遇到的困難。 劏房居住環境惡劣,不單生活空間極度狹窄,而且大部分劏房並沒有依照《建築物條例》等規條合法改建單位,容易衍生安全隱患,劏房住戶的生命財產難有保障。 此外,近年劏房租金高昂,有傳媒報道指大約80平方呎的劏房現時每月租金需要5,000元以上,每月的租金開支可能已佔部分劏房住戶每月收入的一半,造成沉重的經濟負擔。 劏房居民面對惡劣的居住環境及沉重的經濟壓力,大大影響他們的生活素質。 據政府統計處調查,2016年本港約有21萬人居住在劏房,未能獲分配公共房屋。
她說,居於籠屋的都是單身人士,要告別籠屋,需改變單身人士申請公屋的計分方法,現時每年只有2000個一人公屋單位供應,卻高達10萬人輪候;要籠屋絕跡,政府必須加快覓地增加公屋供應量,並需改善就業和提升工資。 在深水埗南洋大厦一楼的新家园协会九龙西服务处内,专门设有“关爱基金——为低收入劏房住户改善家居援助计划”填表处。 这个由特区政府社会福利署制定的计划,委托包括新家园协会在内的社会组织推广。 符合条件的劏房家庭可以申请非现金资助项目,比如灭虫灭鼠灭蚁、家具家电维修、购买必要生活用品,数额为一名香港居民最高补贴8500元。 2016年全港約有21萬人居於劏房,當中包括三萬名小童。
租劏房: 同場加映:流浮山160呎貨櫃屋 月租$2400包水WiFi 網民:瞓醒已經喺公海?
雖然政府推出了不同的措施,仍未能解決日益嚴重的劏房問題。 租劏房2025 有學者認為,劏房問題難以單靠個別措施解決,需要多管齊下,互相配合,才能發揮作用。 政府把為人民安居的基本責任「外判」了出去,令過渡性房屋變成了全程由民間組織負責的政策,好像以為「眼不見為乾淨」,但基層的住屋問題並沒有被解決,甚至越來越惡劣。
跟着社工一层层往上走,像“转磨”一样总算爬到第十层(香港第二层算一楼),我倚在墙边,不管不顾地脱下口罩透气。 《业主与租客 租劏房 (综合) 条例》(“条例”)第IVA部已于2022年1月22日生效。
”在福建华侨大学读研的小伙子说,他用一技之长办了吉他培训班,也在学校附近开过餐馆。 目前愿望是,硕士毕业工作后攒到买房首付,帮全家搬出劏房。 那天(8日),香港暴发第三轮新冠疫情,其中一宗案例就在深水埗附近。 陈慧灵放心不下住在劏房中的黄女士,决定过来看看。 陈帆今日在记者会上表示,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同意政府向立法会提交《2021年业主与租客(综合)(修订)条例草案》,政府今日已向立法会提交法案参考资料摘要。
租劏房: 《业主与租客 (综合) 条例》第 IVA 部 – 规管租赁
此外,协会还制作短视频,开设书法、美甲等兴趣班,让孩子在停课之时有事可做,缓解家长的压力。 ”陈慧灵说,协会在广州、深圳、泉州、汕尾、江门都设有内地服务处,主要帮助来港的内地人了解香港实情,其实就是控制他们对未来的预期。 租劏房 ”黄女士两眼放光,但很快就黯淡下来,因为她可能连排队资格都没有。 她更要担忧的,是房东会不会涨价,母子能否继续住在这间劏房。
次名業主除了沒有在法定時間內向署長提交表格AR2外,亦要求租客繳付水電費按金,違反《水務設施規例》,估價署今年2月主動巡查單位,經調查及搜集證據後,遂向其提出檢控。 估價署希望這兩宗被定罪個案,能向劏房業主發出強烈訊息,必須嚴格遵守條例下的相關規定;同時提醒劏房租客在條例下所享有的權益。 租劏房 劏房其實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已出現,2000年過後數目開始增加。 葉教授解釋,政府於2003年停止賣地和興建居屋,房屋供應減少,樓價上升連帶住宅單位租金上揚,政府同時收緊公屋的申請條件,市場對低端住宅的需求因此大增。
租劏房: 匯景花園劏房奇則 700呎「1劏5」月收$3.2萬 網民:合法入則?
近十年以來,市區土地一直供不應求,加上超低息的環境,形成物價飛漲,樓市更為熾熱,不少市民買不起樓,惟有租用單位。 因仍有不少市民租不起整個單位,舊樓業主發現把單位分間成數個細單位出租,比以整個單位出租更有市場而且有利可圖,形成劏房湧現。 施麗珊曾經遇到一位很有志氣的劏房兒童——在牆壁上寫著「我要科科都拿A」,但由於和家人同住,為免影響他們休息,他幾乎每晚都窩在廚房裡溫習,幸好最終實現了目標。 她談及,多年來除了幫助劏房住戶改善生活,也幫助過不少在劏房長大的學生補習、尋找實習機會、尋求大學學費補助等等,更加有感基層的困難不只是物質的稀缺,還在於希望的渺茫,因為「他們總是認為自己很卑微,不敢苛求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