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市鎮內設有由天瑞路公園向東北伸延的「風水里」(Fung Shui Lane)景觀廊,貫穿整個天水圍新市鎮,將鄉郊和市鎮景觀連在一起。 由于中学校舍工程早于1987年尾升为乙级[8],其时建筑署尚未订出灵活式校舍的设计蓝图,因此天水围官立中学及元朗信义中学仍旧采用全连环型校舍,而非独立灵活式校舍,比新款校舍晚3年竣工,于和谐式大厦的规划中实属罕见。 屋邨花園內曾設有水景設施連接天耀商場至天耀邨一帶,唯有關設備因安全問題已停用,直至水景設施旁邊加設了圍欄,防止居民誤闖後才重新啓用。 除了方便街坊購買食材外,天水圍街市亦會加入「地方營造」元素,在一樓、二樓和天台設置綠化平台,用於進行作社區活動。 街市一樓亦設有多用途空間,以舉辦不同的推廣和節慶活動。 天水圍不少人口屬於新移民家庭,教育水平不高,往往只能尋找低收入工作,但到區外打工的交通費高昂(從該區到市區的車費每日平均至少30元),令不少家庭長期倚賴失業綜援。
- 為營造新一代新市鎮形象,當年所規劃屋邨均設有大量休憩用地,並且設有少量預留空間作日後發展。
- 針對天水圍情況,報告提出近30項建議,包括更有效調配資源、加強協調各部門如警方、醫院、非政府機構。
- 至於天秀路公園和慧景軒旁邊的悅品天秀酒店,提供約340間客房。
- 天水圍全新公營街市樓高三層,均採用現代化設計,有冷氣的室內街市位於一樓及二樓,合共提供約 150 個檔位,包括約 70 個大型攤檔、69個小型攤檔、一個燒味及鹵味攤檔和10個熟食攤檔!
- 整個新市鎮主要分為南部及北部兩大部份,以天華路為分界。
政府又在上水港鐵站附近的兩所學校,即香港道教聯合會鄧顯紀念中學及東華三院甲寅年總理中學,設立「鄰近邊境投票站」,以便利身在内地的選民返港投票。 兩個票站合計有38000個名額,結果有12 976名選民登記會使用。 天耀邨(英语:),早年曾经命名为“天瑶邨”,是香港的一个公共屋邨,位于新界元朗区天水围新市镇南部,于1988年规划,1989年动工,1992年4月至1993年初分阶段入,为天水围新市镇的第一个公共屋邨,亦是香港为数不多设有Y型大厦而不作出售的屋邨之一[注 天水圍天耀邨平面圖 天水圍天耀邨平面圖2025 1]。 元朗區議會預計在2022年底進行首階段遷移及擴闊車道工程,隨後展開新街市的建造工程。 天水圍天耀邨平面圖 當局指為減低對附近居民的影響,工程會分階段進行,屆時將有臨時交通安排,行人及車輛可繼續使用天福路,兩旁的公共交通服務亦會維持,預料成個項目於2027年完成。
天水圍天耀邨平面圖: 香港家居博覽2023 (已完結)
即使商場管理欠佳,但仍很受區內居民歡迎,週末及假日人流如鲫,商舗主要售賣廉價貨品,部分店舗針對年青人客源,常吸引很多年青人閒逛。 天慈商場屬於小型屋邨商場,規模比鄰近的天耀廣場或同區的天瑞商場小得多,商店也較少。 天水圍天耀邨平面圖2025 商場連地下樓高兩層,設有行人天橋連接至天耀邨,天台是公園。 過去曾有香港電影、書籍及歌曲以天水圍為創作題材,描述許多天水圍居民生活上所遇到的困難和甜酸苦辣。
如天恒邨多層停車場的工程完成後,為居民提供的新設施包括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及文娛康樂場所,並且提供會議室、多用途活動室和休憩設施等。 按照當時規劃,現時的數個公共屋邨包括俊宏軒、天逸邨及天恒邨共約13,000個單位,本來都規劃作居屋出售,但隨着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影響擴大,政府取消居屋第二十三期乙,原訂該期發售的所有居屋單位均改作公屋單位出租。 如天恆邨多層停車場的工程完成後,為居民提供的新設施包括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及文娛康樂場所,並且提供會議室、多用途活動室和休憩設施等。
天水圍天耀邨平面圖: 香港樓宇目錄
其他小型公園則有天瑞路公園、天柏路公園、天河路公園及天龍路旁的中式園林「龍園」。 天恩邨旁的天暉路體育館於2012年11月27日啟用,特設室內緩跑徑及戶外攀石牆。 新市鎮北部亦有天水圍北普通科門診診所,位於天華邨華佑樓地下B翼二及三號單位(天華邨華佑樓地下中醫診所後面),天業路新設天水圍(天業路)社區健康中心,而區內的商場亦有多所私家診所。 天水圍新市鎮早期的規劃概念是於新市鎮南部及北部中心各建一個大型公園作為核心,而住宅則圍繞公園而建。 天水圍天耀邨平面圖2025 政府為了建立全市鎮有良好設計榜樣,政府發展時加入很多康樂和便民設施,建築密度較同期發展的將軍澳新市鎮為低。 中學有天水圍官立中學及元朗信義中學;小學包括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小學、香港潮陽小學和中華基督教會方潤華小學。
下列公共屋邨標準型大廈樓宇樣本平面圖只供參考,並不代表所有公屋樓宇類型。 天祐苑由煥利建築承建,於1990年6月動工,1992年11月18日竣工,是香港第一批竣工的和諧一型大廈,較屬於最後一批Y型大廈、早一年半動工的的運頭塘邨二期早一個月入伙。 天耀(二)邨耀隆及耀昌樓為瑞安承建有限公司興建,1990年7月動工,1992年封頂,1993年1月完成[5],另外四幢公屋大廈則由中國建築承建[4]。
天水圍天耀邨平面圖: 規劃概念
天水圍新市鎮最大屋苑為嘉湖山莊,是區內最早興建的屋苑。 天水圍天耀邨平面圖 屋苑於1992年至1998年發展,由樂湖居、賞湖居、翠湖居、麗湖居、景湖居及美湖居組合而成。 天水圍天耀邨平面圖 到了2004年5月,天水圍北唯一私人屋苑慧景軒正式入伙。 鄰近嘉湖銀座的大型屋苑栢慧豪園於2008年年初入伙,另一期的栢慧豪廷已於2010年落成。 據最初的規劃顯示,整個天水圍新市鎮北部也打算規劃中、低密度私人屋苑,而有關的計劃在1994年時已暫時擱置。 然而於1994年起,政府更改天水圍發展計劃,區內多幅預留興建工業區和醫院的儲備土地(即今天天盛苑、天慈邨、天華邨和天頌苑)和天水圍北大多地段都撥作興建公營房屋,並以最高地積比率興建,形成規劃失衡、缺乏休憩設施的局面。
- 天恩邨旁的天暉路體育館於2012年11月27日啟用,特設室內緩跑徑及戶外攀石牆。
- 同年10月,報告發表,批評當局規劃天水圍的社會福利服務並不完善,並指區內的家庭支援服務明顯出現問題。
- 換言之,居民不論使用路面交通或鐵路交通,無可避免要花費大量時間於交通上。
- 位於屏山北部、天耀邨以南的屯馬綫天水圍站(註:該站雖名為天水圍站,站址卻不屬於天水圍範圍內)於2003年12月20日啟用。
- 商場連地下樓高兩層,設有行人天橋連接至天耀邨,天台是公園。
天水圍全新公營街市樓高三層,均採用現代化設計,有冷氣的室內街市位於一樓及二樓,合共提供約 150 個檔位,包括約 70 個大型攤檔、69個小型攤檔、一個燒味及鹵味攤檔和10個熟食攤檔! 兩層都設有戶外花園及休憩空間,至於頂層就有半有蓋式花園、休憩處及一個水耕種植街市攤檔。 直到2018年,《施政報告》終於宣布天水圍街市選址方案,佔地只有約8000至10,000平方米。 方案一是於港鐵天水圍站對出的天福路頂興建造價昂貴的架空天橋,在天橋上設街市;方案二是減少天福路兩條行車線,在港鐵站旁邊地面設街市。
天水圍天耀邨平面圖: 天水圍公營街市
天耀邨是天水圍新市鎮內的第一個公共屋邨,為了建立全市鎮屋邨良好設計榜樣,政府發展時加入很多康樂和便民設施,包括多層停車場、天耀廣場、露天劇場、四個籃球場、四個羽毛球場、兩個排球場、兩個足球場及兒童遊樂場,兒童遊樂場內更設有小型迷宮。 其他設施包括議員辦事處、元朗區租約事務管理處、屋邨管理處(均位於耀豐樓附近)、社區中心和學生自修室。 天水圍天耀邨平面圖 為配合天水圍新市鎮的發展,香港房屋委員會早於1980年代末期已計劃興建公共屋邨。 最早落成的公共屋邨是位於屯馬綫天水圍站附近的天耀邨,於1992年至1993年落成。
天水圍天耀邨平面圖: 大廈資料:天耀(一)邨 耀民樓 1座
2003年12月,天水圍第四期支線和預留區支線相繼通車,讓新發展的新市鎮北部和南部緊密的連繫起來。 由於輕鐵系統大多是建於路面,在區內享有優先通過路口的權利,乘輕鐵來往鎮內各處十分方便,然而班次疏落。 輕鐵系統除把新市鎮內大部分地方接駁起來外,也連接到屯馬綫車站、屯門和元朗兩個新市鎮,成為新界西北區內居民的主要交通工具。 另外在2012年,設在港鐵天水圍站附近的屏山天水圍文化康樂大樓啟用,大樓內設室內游泳池、體育館、會議室和休憩處。 2013年初,主要圖書館——屏山天水圍公共圖書館及自修室啟用。
天水圍天耀邨平面圖: 天水圍北
治安方面,當局曾研究過因應人口增長,在第101區(即現時女童軍總會何超瓊活動中心)興建一所警區警署,但因特區政府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後面臨財赤危機,擱置至今。 在1980年代尾至1990年代初,由於天水圍配套不足,故此區內最早落成的公共屋邨(即天耀邨及天瑞邨)一直無人願意申請。 天水圍天耀邨平面圖2025 縱使政府已經將部分無法原區安置的慈樂邨及秀茂坪邨居民遷入有關屋邨,但仍有大批單位空置,直至政府安排一些居港僅3至6年、不符合資格入住公屋的新移民遷入,加上週邊設施陸續落成,才使入住率上升。
天水圍天耀邨平面圖: 公共設施
香港扶貧委員會2006年9月公布,全港入息低於平均綜援金額有103萬人,當中以天水圍所屬的行政區域元朗區的人數最多。 據社會福利署資料顯示,2004年元朗區領取綜援個案近30,000宗,天水圍約佔一半。 而天水圍的自殺求助個案也冠絕全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05至06年的資料指該區個案多達70多宗[16]。 香港扶貧委員會2006年9月公佈,全港入息低於平均綜援金額有103萬人,當中以天水圍所屬的行政區域元朗區的人數最多。
天水圍天耀邨平面圖: 設施
雖然這些設施是為新市鎮居民而設,但它們並非位於天水圍內,實際上位於屏山。 位於天水圍新市鎮南部中央的天水圍公園於1990年代初期正式啟用,屬市鎮公園規模,公園內設有人工湖、籃球場、小型足球場、網球場、一些健身設備和很多小徑,是區內居民休閒的場所[14]。 2006年,位於新市鎮東北部的香港濕地公園第二期落成啟用,園內設有三個大型展館及人工建造的大型濕地。
天水圍天耀邨平面圖: 天水圍新市鎮
當中,中華基督教會方潤華小學曾於2012年9月1日至2015年間停辦,2014年12月始由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申請重開學校[7]。 1993年至1996年,南部多項建設完成工程,包括天瑞邨(1993年)、天水圍運動場(1994年)、天水圍公共嬉水池(1995年)及天水圍公園(1994年及97年)。 隨著位於屏山北面的西鐵(現屬港鐵屯馬綫)及天水圍站於2003年投入服務,南部的發展至今已接近完成。 天慈邨內設有多項設施,包括多層停車場、商場、兩所幼稚園、一所老人服務中心、長者鄰舍中心、中醫診療所、籃球場和羽毛球場。 較遠處有天水圍體育館、天水圍游泳池和天水圍運動場。 天水圍天耀邨平面圖2025 天慈邨(英語:Tin Tsz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新界元朗區天水圍新市鎮的東南部,於1997年開始入伙,由房屋署總建築師(1)設計,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管理,其後外判予領先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
天水圍天耀邨平面圖: 屯門東
對於傳媒不斷渲染天水圍發生的種種悲劇,以及大多創作均圍繞這個市區內的不幸和家庭問題,令不少天水圍居民大為不滿,認為外界把社區塑造成悲情城市,將他們標籤。 天水圍天耀邨平面圖 天水圍天耀邨平面圖2025 但創作人表示無意歧視或貶低天水圍,只是希望大眾對天水圍有更多的認識,關心這個社區。 按照房屋署的政策,居屋單位對每戶人數限制較為寬鬆,但相反公屋必須容納更多住戶人數。
2006年10月,輕鐵761線的總站遭縮短至天逸,令天恆邨、天晴邨和天悅邨居民非常不滿。 水務署在天水圍天祥路與天柏路交界一個面積約3400平方米一座新大樓。 該座新大樓樓高七層,合共提供約12900平方米建築樓面面積。 新大樓將會安裝節約用水設施,包括洗盥污水回用及雨水集蓄系統亦會為水資源教育中心的訪客示範如何使用這些節約用水設施。
天水圍天耀邨平面圖: 元朗鄉郊東
1980年代發展之前,天水圍新市鎮原址為一大片紅樹林池塘,其後於1987年至2000年池塘分階段被填去。 天水圍天耀邨平面圖2025 值得一提的是,天耀邨與黃大仙東頭邨,均為秀茂坪邨1-17座重建(今曉麗苑)的主要接收屋邨(另一條為藍田德田邨),以及慈樂邨24-32座重建(今慈愛苑A-F座)的接收屋邨,其次供一些當時來港7年以下、3年以上的內地新移民上樓;當中前者成為了天水圍新市鎮的第一批居民。 天水圍天耀邨平面圖 香港歌手李克勤於2006年底推出的大碟《李克勤演奏廳II》中收錄了「天水‧圍城」一曲,歌詞被指容易令人聯想起天水圍的負面印象。 到2014年10月23日,天業路公園啟用,佔地逾25,000平方米。 園內設供首個大型人造草地球場、人造沙灘球場,同時設有緩跑徑及階梯式園景休憩處。 值得一提的是,天耀邨与黄大仙东头邨,均为秀茂坪邨1-17座重建(今晓丽苑)的主要接收屋邨(另一条为蓝田德田邨),以及慈乐邨24-32座重建(今慈爱苑A-F座)的接收屋邨,其次供一些当时来港7年以下、3年以上的内地新移民上楼;当中前者成为了天水围新市镇的第一批居民。
天水圍天耀邨平面圖: 屯門 山景邨
天福路選址缺點突出,必須在嚴重影響交通或成本高、施工時間長的方案中作取捨。 [35]而且附近的天盛苑及屏欣苑已有街市,在天福路再設一座街市造成該帶街市過於密集但其他地區卻欠缺街市的不均局面。 直到2018年,《施政報告》終於宣佈天水圍街市選址方案,佔地只有約8000至10,000平方米。
天水圍天耀邨平面圖: 九龍城北
雖然香港政府已推行交通津貼,減輕天水圍、屯門、元朗、上水、東涌這些遠離市區的新市鎮的低收入居民交通費負擔,但只是杯水車薪,且只能有限度解決問題。 整個新市鎮主要分為南部及北部兩大部份,以天華路為分界。 政府於1990年開始首先發展南部,首個公共屋邨、居屋以及私人屋苑都位於南部。 天耀邨為天水圍最早落成的公共屋邨,於1992年落成,並為九龍秀茂坪邨1-17座及慈樂邨24-32座重建提供了遷置資源。 1993年3月26日,港府為天水圍新市鎮舉行開幕及輕鐵通車典禮,時任港督彭定康連同高官出席儀式。 香港眾多新市鎮中,只有天水圍新市鎮有開幕典禮,反映了當時政府非常重視天水圍這個地方。
2013年12月,房協中止長者屋計劃,政府隨即將土地用作發展私人住宅,可提供2,200伙單位,新鴻基地產於2014年7月9日分別以22.21億元及19.68億元獨攬第112區及第115區地皮,兩地樓面呎價均分別逾1,800元。 擁有鄰近栢慧豪園屋苑的輕鐵天榮站地皮的港鐵公司現與新鴻基地產發展天榮站物業項目。 天耀邨(英語:),早年曾經命名為「天瑤邨」,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新界元朗區天水圍新市鎮南部,於1988年規劃,1989年動工,1992年4月至1993年初分階段入,為天水圍新市鎮的第一個公共屋邨,亦是香港為數不多設有Y型大廈而不作出售的屋邨之一[註 1]。 天水圍新市鎮南部設有一所政府健康院——天水圍健康中心,位於天瑞路三號地下(嘉湖山莊賞湖居旁)。 新市鎮北部亦有天水圍北普通科門診診所,位於天華邨華佑樓地下B翼二及三號單位(天華邨華佑樓地下中醫診所後面),天業路新設天水圍(天業路)社區健康中心,而區内的商場亦有多所私家診所。 區內的政府診所位於天瑞路率先於1993年啟用,使用量已在2000年代中期飽和。
為營造新一代新市鎮形象,當年所規劃屋邨均設有大量休憩用地,並且設有少量預留空間作日後發展。 北部初期為預留發展區(今通稱天水圍北),直至1994年才正式開始規劃,1997年後為配合時任特首董建華的「八萬五建屋計劃」而規劃興建大量高密度房屋,而且以公共房屋為主(下詳),2000年開始發展。 而北部近香港濕地公園範圍發展為私人住宅Wetland Seasons Park和Wetland Seasons Bay,在 年分階段入伙。
天水圍天耀邨平面圖: 荃灣 荃威花園
2007年10月14日,天水圍再度發生倫常慘劇,一名領取綜援的新移民家庭,丈夫患上鼻咽癌在醫院留醫,患精神病的妻子將一對12歲及9歲的子女,用繩索綑綁從24樓擲下,自己隨後亦跳樓,3人當場死亡。 蘋果日報翌日指天水圍在2004年倫常慘劇發生後成立了3間綜合家庭服務中心,但中心的查詢電話假日竟無人接聽,若有緊急求助,電話錄音會要求求助者致電社署熱線或者留下聯絡口訊,幾經轉接竟然轉介至九龍灣明愛向晴軒的熱線電話。 中学有天水围官立中学及元朗信义中学;小学包括伊利沙伯中学旧生会小学、香港潮阳小学和中华基督教会方润华小学。 当中,中华基督教会方润华小学曾于2012年9月1日至2015年间停办,2014年12月始由中华基督教会香港区会申请重开学校[7]。 嘉湖新北江商場位於樂湖居旁,天耀邨和天瑞邨之間,亦是區內的主要購物商場。
天水圍天耀邨平面圖: 私人屋苑
在過去永久圖書館落成前,康文署只安排圖書車每星期前往天北屋邨兩次,經過多年爭取,才於2006年在天澤商場租下一個舖位做小型圖書館。 在2021年初,康文署向元朗區議會提議在天業路文化及康樂綜合項目中,興建三層高的分區圖書館大樓,用於遷置上述的圖書館。 除了鐵路網外,區內也有多條巴士線來往香港各區,而三號幹線則大大拉近天水圍與港島、九龍、荃灣、葵涌及香港國際機場的距離,也大大舒緩大老山隧道及屯門公路在1994至96年間之交通壓力。 市鎮內最長的道路為天影路,位於新市鎮西面,剛好分隔開廈村及天水圍新市鎮,港鐵巴士K76線是駛經此路的唯一巴士路線。 此外,新市鎮內亦設有很多單車徑並連成完善單車徑網絡,可達鎮內大部分地方。 天水圍新市鎮的輕鐵系統早於1993年初已經通車,當時的路線只是由青山公路輕鐵路線連接至天瑞,1995年延長至天水圍總站(現在稱為天榮站)。
1995年起天水圍北部開發時,北部地區成為供應大量房屋的重要地段。 按照當時規劃,現時的數個公共屋邨包括俊宏軒、天逸邨及天恒邨共約13,000個單位,本來都規劃作居屋出售,但隨著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影響擴大,政府取消居屋第二十三期乙,原訂該期發售的所有居屋單位均改作公屋單位出租。 而原本建立夾屋的用地在夾屋計劃取消後,亦用作興建公屋。 除此之外,為應付八萬五建屋計劃的指標,房署每年需要提供50,000個公屋單位,天水圍北於是額外增加了7,000個公屋單位[15]。 2006年6月,面對居民對社區設施的需求,房屋署改建部分使用率偏低的停車場成為社區康樂設施。
港鐵擁有的天榮站物業項目自2011年起被鄰近居民、學校學生以至地區人士批評。 不滿港鐵未有全面諮詢公眾,敷衍反對意見,計劃在輕鐵天榮站上蓋興建屏風樓。 天水圍天耀邨平面圖2025 項目於2013年1月18日起招收意向書,1月24日下午2時截止。 港鐵發言人表示,項目不設限呎及限量條款,目前正與政府商討補地價事宜。 天水圍天耀邨平面圖 天水圍本來沒有預留位置興建公共圖書館,區域市政局至1997年才通過在區內覓地興建具中央規模的圖書館大樓,直至1998年才敲定在東華三院郭一葦中學旁的空地興建,於2013年才全面落成。
不過由於領展壟斷天水圍的街市,令物價高昂,加上附近只有超級市場,有天水圍居民表示蔬菜昂貴得買不起。 有調查顯示,有85.4%區內居民會跨區至屯門、元朗,甚至北上深圳東門、蛇口、落馬洲等地買餸。 [5] 即使地區人士多年來爭取在天水圍開設食環署街市,但政府卻一直未有正視。 在天逸邨旁,鄰近天秀路公園的土地於2013年2月起設天秀墟,由東華三院營運,但人流不多。
不過,由於地基工程大幅延長建築期,加上2008年至今工程標價大增,最後建築成本較原先估計增加超過1倍,令計劃在財務上不符合效益,決定中止計劃。 在輿論壓力下,港府委託獨立小組,研究如何防範天水圍發生新的家庭暴力慘劇。 同年10月,報告發表,批評當局規劃天水圍的社會福利服務並不完善,並指區內的家庭支援服務明顯出現問題。 報告指,2001年天水圍人口超過20萬,但長期沒有一個完整的家庭服務中心,即使區內後來發展了3間服務中心,但自從天恆邨案後求助個案急升,其中一個服務中心處理的個案,由400宗增至600宗,政府卻沒有增加資源。 天水圍天耀邨平面圖 天水圍天耀邨平面圖2025 由於這個不尋常的發展策略,令天水圍的商業活動只有很少的空間發展,現存的61,000平方米商業樓面則在2005年時售予領展[17]。 政府發展天水圍初期,曾提出在市中心興建公眾街市、文娛中心等,惟因1982年備忘錄和政策資源分配等問題擱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