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戶須提供充分的理據及有需要時提交相關證明文件(如醫生證明或社會福利署推薦文件等)。 住戶若因經濟困難而難 以繳交現時租金,可申請遷往租金較廉宜的其他屋邨單位。 冷氣機滴水、吸煙致煙味蔓延到其他住戶家中、噪音滋擾等都會干擾其他人正常地使用其物業,全屬「私人滋擾」。 鄰居滋擾2025 根據新聞報道,「聰明」的鄰居知道門外的是警察,就會暫停製造噪音,但警察一走便故態復萌。
《普通法》保障任何人均有使用或享用住所的權利,免受鄰居的不合理干擾。 鄰居滋擾2025 鄰居滋擾 如住戶亦感問題未見改善,應向業主立案法團反映,透過法團向管理公司施加壓力。 家居是休息的地方,辛辛苦苦在外工作了一整天,都想回到家中能安靜地享受一下。
鄰居滋擾: 禁制令
不過,由於搜證需時,加上要有確實證據證明噪音由該戶發出,因此要有心理準備正式落案檢控需時較長。 不過,如果有關人士屢勸不改,或者管理公司希望息事寧人,態度不夠強硬,導致問題無法改善,就需要採取最後手段。 如果鄰居有飼養寵物,而寵物經常不受控地不斷吠叫,根據法例規定,只要住所內的動物發出擾人的噪音,不論白晝夜間,即屬違法,鄰居或遭檢控。 據香港開電視節目《一線搜查》報道,有公屋住戶報料稱,持續幾年受到一名男性鄰居滋擾。 從住戶提供片段可見,該名男鄰居赤祼上半身,頸上帶有多條宗教飾物,在住戶的家門前貼上寫有「殺人者死」的符咒,並做出疑似作法手勢,諸如推手、踏地,口中念念有詞,完成作法後再慢慢離去。
- 如果您想取得某些法律事宜的詳盡資訊,或尋求進一步法律協助,請諮詢律師。
- 政府對屋苑管理處未有立法監管,現時只透過鼓勵及協助業主成立法團,來對管理公司進行監查。
- 據報道,該標誌7月28日被安裝在X公司總部頂層,代表著其X社交平台的新標識與名稱。
- 以噪音滋擾為例,會先派管理員到受影響單位查看,了解問題的嚴重性,並找出發出噪音的單位。
- 根據香港法例 第421章《狂犬病條例》 第23條 ,狗隻如沒有繫上狗帶或受控制,但身處於(a)公眾地方;或(b)其他地方,而按常理可遊蕩至公眾地方;一旦咬傷其他人,其蓄養人即屬犯罪,可處罰款10,000元。
- 因此對四周的噪音滋擾亦更為敏感,所以大部分噪音投訴都針對這類住所內發出的噪音。
如侵佔土地導致原告人遭受實際損失,例如土地因遭受破壞而貶值,原告人便有權取得賠償,以補償他的損失。 如被告人佔用原告人的土地,原告人可獲得的賠償便會是使用土地應支付的合理費用。 如案件涉及妨擾事故,除非土地擁有人的家人對土地擁有足夠的操控權,否則他們亦沒有權控告他人侵佔土地。 例如一名寡婦絕對佔有該土地,儘管她不是土地的擁有人或租用人,她亦有權向入侵土地者採取法律行動。 原告人根據普通法就滲水滋擾事故提出民事訴訟時,必須證明(1)滲漏源自被告人的物業;及(2)被告人對其物業滲水有實質認知或推定認知。 如初步檢測不能找出滲水源頭,聯合辦事處便會委聘顧問公司進行更多測試。
鄰居滋擾: II. 私人滋擾
如業主出租前已知悉有關滋擾存在,或如租約顯示業主有維修物業的責任,則業主和租客均須負上法律責任。 社區噪音一般受滋擾的人數不少,至少左鄰右里都會有相同的感受。 假如以個人身份作出噪音投訴,未能得到管理處或警方的關注,不妨聯同其他住戶和居民,以業主立案法團的身份,向涉事住戶發律師信。 曾先生居於大埔運頭塘邨運亨樓20多年,他近日向《香港01》投訴,指他一名同層鄰居,自7年前某日開始,便不斷大力關鐵門,或者是在單位內敲打不同物件,日以繼夜地發出噪音。 鄰居滋擾 曾先生又指,該住戶早年甚至將家中雜物擺出走廊及防火通道,阻礙其他住戶出入,令附近鄰居飽受滋擾。 家居是休息的地方,辛辛苦苦地在外工作了一整天,都想回到家中能安靜地享受一下。
戶主不堪滋擾,曾向保安及房署投訴事件,惟得到回覆是建議他們可以搬走,令戶主不滿。 另一名居於涉事單位樓上的李先生表示,他於4年前開始聽到樓下單位傳來噪音,直至近年問題越發嚴重,該住戶開始不分晝夜大力推撞木門,每次持續數分鐘,每小時10多次不等,「拍木門好應聲,好似拆樓咁!個地下會震」。 此外,在鄰居將懷疑有精神健康問題人士的情況告知中心後,中心可作出評估,然後再把情況轉告社康護士/醫務社工,讓他們向有關人士提供適切的跟進服務。 若然邨內調遷仍不能解決問題,可申請特別調遷往邨外另一個單位。
鄰居滋擾: C. 公眾地方內擾亂秩序行為
當居所附近出現噪音滋擾問題,市民應先以錄音、錄影等方式記錄證據,並抄下時間、懷疑噪音發出處等資料,以供後續跟進參考。 如果樓上樓下只是用小型電鑽鑽牆,這種工程就歸類為「使用手提機械用具進行小型裝修」,可進行時間會延至晚上 11 點。 換言之,樓上樓下如果間歇性突然夜晚晚 10 點鑽牆,雖然擾人清夢,但未必即屬違法。 家居噪音泛指所有由住所內發出的噪音,例如鄰居裝修噪音、寵物叫聲、開 party 時喧嘩、播音樂太大聲,或家電運作(如分體式冷氣)時的噪音等。 鄰居滋擾 據了解,由於該名住戶已購入單位,不受公共屋邨扣分制約束,故管理處一直束手無策。 李先生表示,噪音都令一家人精神受「好大折磨」,可是卻無計可施,他感到極為無奈,「一聽到就心煩,好忟。但係你想去同佢理論冇用」。
以鄰居在露台吸二手煙為例,如果你因為對方的滋擾蒙受損失,而索償金額不超過50,000元,可以選擇在小額錢債審裁處追討。 鄰居滋擾2025 「精神健康中心」在過去數年亦曾接過「鄰居」的求助,當中主要涉及被人滋擾或懷疑有人有精神健康問題。 「精神健康中心」會按「鄰居」所提供的資料,嘗試接觸事涉的有或懷疑有精神健康問題的人士並提供支援。 鄰居滋擾2025 消防人員進行殘火處理及排煙作業,現場燃燒1樓雜物面積約20平方公尺、隔鄰民宅3樓遭到煙燻,幸好無人員傷亡。
鄰居滋擾: A. 滋擾
曾先生正考慮聯同一眾受影響住戶向法庭申請禁制令,禁止該住戶再次發出噪音。 大律師陸偉雄指,除了禁制令外,《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及《簡易程序治罪條例》亦能監管噪音問題,不過刑事檢控標準較高,較難將其定罪。 不過,如住用處所的業主或租客使用手提機械用具作小型工程,則可獲豁免受限,但仍須遵守 《噪音管制條例》 第4條 的規定,不得在下午11時至翌日上午7時,或於公眾假日的任何時間,在住所發出擾人的噪音。 當有住戶提出對管理公司或管理處的不滿時,法團就有權監查或要求管理公司提供合理回應,作出改善等。 如果住戶投訴管理公司對有問題的住戶視若無睹,或在有合理證據下,仍消極處理投訴,就表示管理公司未有盡其職責,法團都有權要求公開資料,甚至罷免相關職員。
鄰居滋擾: A. 作出有違公德的行為
封閉令可禁止任何處所或船隻供人居住,但申訴人必須向法庭提出證據,致使法庭信納該等處所或船隻因妨擾事故而不宜居住,封閉令才可發出。 減除令可規定任何人遵從相關的妨擾事故通知的各項或其中一項規定,或在該命令所指明的期限內減少妨擾事故,或採取必須的措施防止同類事故再發生。 如閣下因鄰居的滋擾而蒙受損失,而申索金額不超過港幣50,000元,便可在小額錢債審裁處向滋擾者追討。 業主立案法團是由業主組成的組織,擁有法人身份,可以行使法定權力,更重要的是擁有物業管理公司的任免權。 大廈保安是家居安全的第一道防線,如果經常見到樓下保安不專心,例如打瞌睡或者玩電話、煲劇等等,萬一有可疑人士進入都察覺不到,作為住戶自然無法放心。
鄰居滋擾: 業主與租客
精英師傅今日為大家整理出常見的噪音滋擾及噪音投訴方法,教你如何正確處理噪音滋擾,盤點最有效的噪音投訴方法,令你耳根重拾清靜。 職員調查後若認為投訴成立,會向發出噪音的住戶作出口頭勸諭或發警告信;若問題尚未獲改善,房屋署可以根據屋邨管理扣分制向該住戶扣5分 。 由於住戶在2年內被扣滿16分就會被終止租約,相信向房屋署作出投訴會有一定的阻嚇力。 鄰居滋擾2025 若有關的裝修屬需要使用機動設備的大型裝修,根據噪音管制條例第6條,承建商必須獲發建築噪音許可證。
鄰居滋擾: 噪音投訴途徑一文看清!鄰居/地盤噪音檢舉大法
最常見的就有鄰居的噪音滋擾、樓上漏水、衛生問題等,不過為避免正面衝突、日後尷尬,通常住戶都不會當面向鄰居投訴,反而第一時間先向樓下管理處提出投訴。 曾經就有業主收到物業管理公司的律師信,表示其出租單位有人飼養情緒不受控制的狗隻,對鄰居造成滋擾,要求住戶停止在單位中飼養寵物,否則會採取法律行動。 可是,因為業主已於租約上寫明允許租戶飼養狗隻,租戶認為業主無權違反租約協議,突然強迫自己送走毛孩,令業主左右做人難,大感頭痛。
鄰居滋擾: 極品鄰居!怕Wi-Fi輻射 鄰居貼條要求調好範圍:不要讓我接收到
聯合辦事處提供一站式服務,處理樓宇滲水投訴,負責執行香港法例 第132章《公眾衛生及市政條例》 的相關條文,制止滲水情況。 食物及環境衞生署(食環署)和屋宇署的聯合辦事處編印了 《DIY家居滲水簡易測試》小冊子 ,介紹偵測滲水源頭的方法,業主可參考此小冊子的檢測方法,與鄰居協力解決問題。 《狂犬病條例》 第7條 訂明,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的特准人員可捕捉及扣留任何在公眾地方出現,而沒有繫上狗帶或受控制的狗隻;以及任何在其他地方出現,而按常理可從該處走到公眾地方的狗隻。 鄰居滋擾 如特准人員獲賦權捕捉及扣留動物,但在合理情況下並不可行,他可改而毀滅該動物。
鄰居滋擾: 裝修計算器今天已有 1107 位業主獲取裝修預算
如果遇上滋擾,可以先行和鄰居以及管理處溝通,溝通無效才選擇報警。 多名公屋住戶分別表示,不堪長期受鄰居滋擾,包括發噪音、投擲穢物甚至跟蹤等,屢向房屋署及警方求助均未獲正視,令身心飽受煎熬。 區議員批評房署處理鄰居滋擾個案有欠積極,促加強與社會福利署聯繫,及早識別及轉介個案,化解潛藏危機。 如食環署信納法例訂明的妨擾事故確切或有可能發生,不論滋擾者是故意或疏忽而構成滋擾,署方仍可向滋擾者發出通知,要求他在通知訂明的期限內將妨擾減低,及/或採取行動預防有關妨擾再次發生。 如食環署認為適當,亦有可能在通知指明為達致上述目的而須進行的工作。 既然管理處有這麼大的權力,為什麼仍然有這麼多住戶表示投訴無用?
鄰居滋擾: 動物產生的噪音
事實上,一般管理公司都較少會對住戶採取法律行動,主要因為手續繁瑣、需時長,亦要付出額外時間、人手,甚至訴訟費用,對以營利為先的公司而言,當然不願「自找麻煩」,寧願勸投訴人息事寧人、或採取消極態度處理投訴。 鄰居滋擾 不少問題住戶就看準管理處不會告上法庭,一於懶理,令受影響住戶投訴無門。 噪音滋擾是不少人的經歷,很多時住戶都怕噪音投訴無用,寧願啞忍,殊不知其實《噪音管制條例》對鄰居和地盤噪音有明確指引,違例者可遭檢控! 千居整理出香港最常見的噪音滋擾及噪音投訴方法,教你精明處理噪音滋擾,盤點最有效的噪音投訴方法,讓你的耳根重拾清靜。
法庭在釐定處所的舒適標準時,會考慮處所所在的地點及居民的階層。 舉例說,閣下住在繁忙的購物中心附近,如商戶以合理而公道的方式經營生意,您理應要接受一定程度的干擾,例如環境擠逼或間中有人兜售;您不可能期望住在這區能享受有如住在半山區的寧靜。 偷用鄰居Wi-Fi事件就見得多,要求鄰居勿發出Wi-Fi訊號真是前所未聞! 台灣有男生於網上發文分享1件無奈爆笑事件,指出日前回家發現門口貼着一張手寫紙,鄰居要求他調校Wi-Fi接收範圍,以免發出輻射影響他人。 帖文引來網民嘲笑,「真要這麼嚴重的話,全世界家中有Wi-Fi的人,不就都有問題了,沒文化真都很可怕」、「電視、微波爐、吹風機、手機都有輻射……有考慮都不用嗎?」。 樓主其後回覆網民留言時,爆出驚人訊息「重點是我家沒裝Wi-Fi」。
鄰居滋擾: 【第二類】地盤噪音罰則 + 投訴方法
如果未有改善問題,就會發出通知書,書面警告住戶如果在限期內未有改善,就會採取法律行動。 管理處接到住戶的投訴後,一般會先了解問題,派員進行視察。 以噪音滋擾為例,會先派管理員到受影響單位查看,了解問題的嚴重性,並找出發出噪音的單位。 韓生亦曾報警說明情況,惟鄰居被警員警告後,只會有幾天不做出滋擾行為,過一段時間又重來。 明白針對精神病患者,較難成功起訴,根據社署的網頁,任何市民若受懷疑有精神健康問題的人士滋擾,除了可向警方求助外,亦可直接聯絡「精神健康中心」求助,鄰居為與精神病患者居住在同區的居民,可能受到影響。 社署表明如遇到懷疑有精神健康問題人士而需要協助,可聯絡當區的「精神健康中心」幫忙。
任何持續或重覆的行為或事態不合理地嚴重干擾他人的住所,或干擾他人使用或享用該住所,均視作妨擾事故或滋擾。 常見的妨擾事故,包括噪音、煙霧、塵埃或氣味、狗吠或滲水等。 聯合辦事處亦可向法庭申請「妨擾事故命令」,命令有關人士減輕滋擾情況。 任何人沒有遵照法庭命令會被檢控,一經定罪,最高可被罰款25,000元,另加每日罰款450元(《 公眾衛生及市政條例》 第127(7)(a)條 及 附表9 )。 由於小額錢債審裁處無權發出禁制令,強制停止您的鄰居繼續作出干擾行為,因此,如滋擾持續,小額錢債審裁處便可能不再適合解決紛爭;屆時,區域法院或原訟法庭(視乎申索金額而定)便可能較為適合。 即使物業持有人或佔用人沒有製造滋擾,但明知滋擾存在、有可能知道滋擾存在,或有可能知道滋擾有機會在其單位內發生,卻仍然任由滋擾持續,他便須負上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