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長沙灣與深水埗的界線非常模糊,欽州街以北至興華街以南一帶的長沙灣亦可稱為深水埗;長沙灣與茘枝角的界線則有蝴蝶谷道而清楚一點,但荔枝角站的命名,令誤會情況更加嚴重。 荔枝角站设于长沙湾工贸区,并且邻近深水埗运动场、成衣批发购物中心以及多个位于西九龙新填海区屋苑或屋邨等,因此每日均有不少乘客在本站出入闸,而在上午及黄昏繁忙时段,车站更会出现大量乘客排队出入闸的情况,而随著近年车站邻近有住宅物业与新式商业大厦陆续落成,车站的出入闸人流亦开始逐步上升。 荔枝角站計劃嗰時原名長沙灣站,但因當時長沙灣站用咗個名,最後先依該區西部嘅荔枝角改名荔枝角站。 然而,嚴格嚟講,車站位置唔喺荔枝角,而係喺成個長沙灣西北面,而長沙灣廣場同深水埗運動場都係接近荔枝角站,唔近長沙灣站。 荔枝角站設有4個車站出口,出口主要連接長沙灣工貿區同埋鄰近嘅住宅區,部份出口近住主要街道同公共運輸交匯處,方便乘客轉乘唔同交通工具。 茘枝角站(粵拼:lai6 zi1 gok3 zaam6;英文:Lai Chi Kok Station)係港鐵荃灣綫嘅一個鐵路車站,位於九龍深水埗區長沙灣長沙灣道工商貿區地底,喺1982年5月17號啟用。
- 茘枝角站[2](Lai Chi Kok Station)為港鐵荃灣綫的一個車站,位於九龍深水埗區長沙灣長沙灣道介乎大南西街與通州西街之間一段地底,於1982年5月17日啟用。
- 展館展出饒宗頤教授的作品,包括繪畫、書法、文玩及一系列學術著作。
- 月台及大堂的牆身及柱身皆採用朱紅色紙皮石,大堂兩旁的牆身亦採用朱紅色焗漆板。
區內的屋苑及設施包括華荔邨、荔欣苑、荔灣花園、華豐園、荔景臺、美孚新邨、盈暉臺、清麗苑、瑪嘉烈醫院、葵涌醫院、前荔枝角醫院、荔枝角收押所、荔枝角巴士總站、荔枝角公園、荔枝角政府合署、荔枝角消防局、九龍巴士西九龍車廠及附近數間小型船廠。 而港鐵荔枝角站及其周邊的地方,包括長沙灣廣場及深水埗運動場等,其地理位置其實是在長沙灣工業區,而不是荔枝角。 海麗邨、泓景臺、昇悅居、宇晴軒、碧海藍天等位於荔枝角道以南西九龍新填海區,而美孚站(荃灣綫及屯馬綫部分)是位於荔枝角(即萬事達廣場地底及荔灣填海區)。 荔枝角站啟用初期,由於車站設於長沙灣工貿區,因此平日時間(即星期一至星期五全日,星期六上午及下午)都有唔少乘客返放工同交收貨物,非常繁忙,而且茘枝角站係最近深水埗運動場嘅港鐵站,所以亦有唔少參加陸運會嘅學生使用。 西九龍新填海區屋苑或屋邨(泓景臺、昇悅居、宇晴軒、海麗邨等)入伙,使部份居民利用車站搭港鐵前往市區。 而且附近設有成衣批發嘅購物中心,加上新落成同起緊嘅新式商業大廈及酒店,都令荔枝角站人流不斷上升。
荔枝角油站: 商店數目
人口以美孚新邨和荔灣填海區的居民最多,選區均以內街作為分界綫。 由於區內沒有大型重建或發展項目,區內5個選區自1999年的範圍幾乎保留一樣,唯因應填海工程而更改名稱。 基於歷史原因,盈暉臺第2、3座曾屬葵青區荔華選區,2007年起改劃入深水埗區美孚北選區。 因此屬九龍深水埗區的界線向北移約10米,現時以盈暉臺及華荔邨之間的消防通道為界。 1980年代荔枝角灣進行填海工程,成爲荔枝角陸地之一部分。
- 另一方面,荔枝角站個「荔」字(下面係三個「力」字),喺站內範圍被寫成「茘」字(下面三個「刀」字)。
- 茘枝角站A出口原是位於長沙灣道行人道旁,而當長沙灣廣場落成之時,該出入口則被遷到建築物以內,即現時的位置。
- 土地其後發展成荔枝角公園及現今的荔灣花園、華荔邨等住宅,縮短九華徑,清麗苑和美孚新邨的距離,三邊居民來往更容易。
- 荔枝角站设于长沙湾工贸区,并且邻近深水埗运动场、成衣批发购物中心以及多个位于西九龙新填海区屋苑或屋邨等,因此每日均有不少乘客在本站出入闸,而在上午及黄昏繁忙时段,车站更会出现大量乘客排队出入闸的情况,而随著近年车站邻近有住宅物业与新式商业大厦陆续落成,车站的出入闸人流亦开始逐步上升。
- 由於此路線以公開招標決定營辦公司,按照標書承諾,此路線之用車必須達到歐盟五型或以上排放標準。
土地其後發展成荔枝角公園及現今的荔灣花園、華荔邨等住宅,縮短九華徑,清麗苑和美孚新邨的距離,三邊居民來往更容易。 而位於葵涌中心地帶的葵芳、荔景跟華荔邨一帶相距又較遠,進一步模糊葵青區和深水埗區的分界。 茘枝角站設有2層,地面為車站出入口及長沙灣公共運輸交匯處。 茘枝角站的命名使地區名稱轉移:原本指蝴蝶谷道以西地帶,即美孚新邨一帶的地名「茘枝角」被轉移至茘枝角站一帶原稱長沙灣的地區;「長沙灣」則變成長沙灣站一帶原屬深水埗的地區的地名。
荔枝角油站: 方向
本站設有14間商店/自助商店/自動售賣機(截至2020年2月),最新商店資訊可瀏覽港鐵網站「商店搜尋器」。 由於此路線以公開招標決定營辦公司,按照標書承諾,此路線之用車必須達到歐盟五型或以上排放標準。 縱然如此,受車務安排影響,或會派出未達歐盟五型排放標準的巴士作為特見行走。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未來將會陸續推出餘下未完成之流動版CSS及網頁翻新之更新。
2000年6月,地鐵公司宣布在當時3條營運中路線的地底車站加裝月台幕門,此站月台幕門於2004年完成安裝。 1967年發表的《香港集體運輸研究》及1970年發表的《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均建議於現時茘枝角站的位置設置「長沙灣站」(Cheung Sha Wan Station)。 茘枝角站是荃灣綫的中途站,乘客可在此站乘搭荃灣方向或中環方向的列車,往返荃灣、葵涌、九龍西部、九龍中部及港島北岸等地。 另一方面,荔枝角站的“荔”字(下方为三个“力”字),于站内范围被写成“茘”字(下方为三个“刀”字)。
荔枝角油站: 開辦日期
2020年末,時任美孚北區議員李俊晞指,位於荔枝角公園體育館門外,原為慶賀千禧年而於1999年末埋下的文物時間囊,被康文署稱不對外公佈後突然被掘起,至今仍然未公開當年嘉賓和議員所儲存的物品[10]。 荔枝角油站 於該處擺放時間囊的原因,是該地屬當時臨時區域市政局及臨時市政局轄區交界點,亦即表示此地毗鄰新界和九龍的分界。 荔枝角油站 事實上,埋下時間囊的距離與當時新界葵青區的舊邊界(景荔徑、荔景山路、荔灣道之交界點[11])只有約100米。 荔枝角填海前,荔枝角灣(簡稱荔灣)海岸以北數十米已經是深水埗區和當時的荃灣區[9]分界線,而該區在當時是荔園門口的河谷和三角洲,因此現今要在荔枝角西北面分辨九龍和新界會較爲困難。
甜點造型精緻,體現出法式美學,大小適中,甜度剛好不會膩,價格合理$50內。 開心果紅莓蛋糕出色,紅莓不會蓋過開心果堅果香,配搭得宜。 小店座位不多,而且都在開放範圍,不過商場人流不多,不會很影響享味體驗。 1982年5月10日,荃灣綫局部通車,但茘枝角站直至一週後的同月17日才啟用。 荔枝角油站2025 月台及大堂的牆身及柱身皆採用朱紅色紙皮石,大堂兩旁的牆身亦採用朱紅色焗漆板。 此路線共獲派17輛Enviro500 MMC 12米(ATENU)雙層巴士掛牌車,並有來自5、6D、13X、15及914線之柯打。
荔枝角油站: 荔枝角站
1982年5月10日,荃湾线局部通车,但荔枝角站直至一周后的同月17日才启用。 現時本線獲派4輛富豪B9TL 12米(AVBWU)、12輛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荔枝角油站 500 MMC 12米(ATENU)及1輛富豪B8L 12米(V6B)雙層巴士行走。 九巴272P線於2015年1月延長至葵興站前,曾以西行站為終點;現時九巴286P及296P(下午班次)線分別以西行站及東行站為終點及起點。 荔枝角油站2025 最後再以甜點收結,位於D2 Place的法式甜品店,主廚畢業於東京藍帶及巴黎斐杭狄高等廚藝學院,曾於巴黎知名餅店任職餅廚,是味道的保證。
荔枝角油站: 月台
值得一提的是,現時荔枝角分屬葵青及深水埗兩區,亦為新界及九龍(新九龍)的邊界。 呈祥道以西北一帶,包括全個荔景山(即舊稱磨石山及穿鼻山),在舊地圖中可見稱作荔枝角[4],惜此說法日漸息微,但荔景山上兩個水務署設施(荔枝角海水抽水站和荔枝角食水配水庫[5]),仍保留荔枝角之名;而瑪嘉烈醫院的官方地址,亦是使用荔枝角為記[6]。 位於荔灣的荔欣苑、華荔邨及荔灣花園,常被誤認為屬於深水埗區,但其實都屬於葵青區的行政範圍;反而位處較西面的清麗苑(在荔景山路以南呈祥道以北)卻是歸屬深水埗區,但旁邊的荔景臺高級公務員宿舍則屬葵青區,而盈暉臺更曾發生一屋苑分屬兩區的情況(已於2007年全面劃入深水埗區)。 現時,荔枝角站內提供唔同類型嘅商店畀乘客買嘢,例如有7-Eleven便利店、麵包糕餅店、時裝店、外賣店、旅行社、恒生銀行等零售業及服務業,增加港鐵公司非車務收入同埋方便乘客買嘢。 而車站現正進行翻新工程,包括更換大堂同月台嘅地板,係港鐵市區綫中唯一一個全車站更換地板嘅工程,而喺車站月台增加配電站工程亦即將完工。 此位置為目前全香港惟一能從住宅群間,不知不覺穿越九龍及新界的界線(現時住宅區中的區界為盈暉臺與華荔邨、荔灣花園之間的消防通道和瑪嘉烈醫院與清麗苑之間的荔景山路[7]),甚為特別。
荔枝角油站: 巴士路線數目
有传闻指这是因为当时承办兴建地铁的工程的日本财团,在制作车站名称的字型时,未有留意“荔”字在中文与日文中写法不同,因此使用了日本汉字的“茘”字。 但是实际上“茘”这种写法于昔日才是正写,例如在《康熙字典》中查看得到,由三个“刀”组成的“刕”字,读音为“黎”,是“茘”字声旁,而“劦”读音“协”,不合“茘”字读音,所以当时才选用了“茘”而不是现时的惯写“荔”(可参看港铁字体所述。)[4]。 不过,有语言学者曾就此字撰文,指出“荔(从力)枝”一词早于西元前的《史记》已经出现,但“刕”、“荔”(从刀)二字在唐代《切韵》还未收录,到了宋代《广韵》才见“刕”字,所以“荔”不应该从“刕”。 此外,站内也有不少自助服务设施供乘客享用,包括自动柜员机及自动售卖机等[2],以及香港邮政邮箱[3]。 長沙灣(甘泉街)開經:甘泉街、蝴蝶谷道、長沙灣道、興華街、荔枝角道、南昌街、龍翔道、大磡道、龍翔道、清水灣道、新清水灣道、清水灣道、安秀道、寶琳路、秀茂坪道、連德道、碧雲道及高超道。
荔枝角油站: 車站啟用
當中長荔街設有2個新出入口(D1、D2出口[6]);而昇悅居及宇晴軒則分別設有D3、D4出口[6]。 建造工程計劃已於2007年4月展開,D1、D2、D4出口於2010年10月26日啟用[7];而D3出口則於2011年7月13日啟用。 荔枝角站設於長沙灣工貿區,並且鄰近深水埗運動場、成衣批發購物中心以及多個位於西九龍新填海區屋苑或屋邨等,因此每日均有不少乘客在本站出入閘,而在上午及黃昏繁忙時段,車站更會出現大量乘客排隊出入閘的情況,而隨著近年車站鄰近有住宅物業與新式商業大廈陸續落成,車站的出入閘人流亦開始逐步上升。
荔枝角油站: 車站名稱與位處地域的混淆
荔枝角(英語:Lai Chi Kok)位於九龍半島西北部,處界限街以北,是新九龍及新界的分界點。 行政上主要屬於深水埗區,西北面近荔景山路一帶則屬新界葵青區,為全港現時唯一橫跨九龍及新界界線之社區。 茘枝角站A出口原是位於長沙灣道行人道旁,而當長沙灣廣場落成之時,該出入口則被遷到建築物以內,即現時的位置。 另一方面,荔枝角站的「荔」字(下方為三個「力」字),於站內範圍被寫成「茘」字(下方為三個「刀」字)。 有傳聞指這是因為當時承辦興建地鐵的工程的日本財團,在製作車站名稱的字型時,未有留意「荔」字在中文與日文中寫法不同,因此使用了日本漢字的「茘」字。 但是實際上「茘」這種寫法於昔日才是正寫,例如在《康熙字典》中查看得到,由三個「刀」組成的「刕」字,讀音為「黎」,是「茘」字聲旁,而「劦」讀音「協」,不合「茘」字讀音,所以當時才選用了「茘」而不是現時的慣寫「荔」(可參看港鐵字體所述。)[4]。
荔枝角油站: 車站象徵
荔枝角站设有一条地下行人通道,行人隧道全长约300米,位于长沙湾长荔街地底,连接荔枝角道以南新落成的住宅发展区及荔枝角站,而承建商为基利承建有限公司。 荔枝角油站 当中长荔街设有2个新出入口(D1、D2出口[6]);而昇悦居及宇晴轩则分别设有D3、D4出口[6]。 建造工程计划已于2007年4月展开,D1、D2、D4出口于2010年10月26日启用[7];而D3出口则于2011年7月13日启用。 荔枝角站设有2层,地面为车站出入口及长沙湾公共运输交汇处。 2016年1月11日,運輸署宣佈,安達臣道發展區4條新路線均由九巴投得。
荔枝角油站: 出入口
荔枝角站A出口原是位于长沙湾道行人道旁,而当长沙湾广场落成之时,该出入口则被迁到建筑物以内,即现时的位置。 前地铁公司(今港铁公司)于2007年开始翻新荔枝角站,范围包括车站商店、灯光系统及客务中心,以及增建升降机等。 荔枝角站A出口原本喺長沙灣道行人道旁邊,當「長沙灣廣場」落成之後,該出口搬到建築物內,即係而家嘅位置。
荔枝角油站: 九龍巴士214線
意粉選擇配搭多,不同口味的意粉底都有對應適合的配料,即刻食客隨心一點,都不會出現奇怪組合。 荔枝角油站 連接大堂及月台的升降機曾於2016年8月14日起暫停使用,以更換為較新型號,並於2017年5月重投服務。 荔枝角油站 現時,茘枝角站內提供不同類型的商店供乘客購物,例如有便利店、麵包糕餅店、時裝店、外賣店、旅行社、銀行等零售業及服務業[2]。
现时,荔枝角站内提供不同类型的商店供乘客购物,例如有便利店、面包糕饼店、时装店、外卖店、旅行社、银行等零售业及服务业[2]。 經:安秀道、清水灣道、新清水灣道、清水灣道、龍翔道、南昌街、元州街、欽州街、長沙灣道、東京街、東京街西、深旺道、興華街西、興華街、荔枝角道、大南西街、長沙灣道、通州西街、瓊林街及甘泉街。 前身是荔枝角醫院的饒宗頤文化館,第一期於2012年6月22日開幕,並於逢星期二、四、六免費開放公眾參觀。 展館展出饒宗頤教授的作品,包括繪畫、書法、文玩及一系列學術著作。 該區有一個景點叫做嶺南之風,位於荔枝角公園內,屬於一個中式公園,以嶺南風格造園的原因是由於地點位於荔枝角的填海區,而荔枝又是嶺南名果。 2010年10月26日,此站新增的D出口啟用,乘客沿行人隧道步行,便可通往荔枝角道以南的私人屋苑、公屋及學校區。
產生這種頗為複雜的分界,是由於荔枝角以北一帶山脈並非九龍北面向西伸延的山脈(獅子山和大老山),而是新界大帽山向南伸延的山脈(金山和坳背山),香港政府至殖民時代以來亦沒有將金山和坳背山列作新九龍和新界的分界線,而決定在蝴蝶谷以西用公路作為兩區的分界線。 除此之外,港英政府統治期間一向視九華徑村為新界原居民村,享有丁屋權益,其村亦為荃灣鄉事委員會的屬村之一[8](葵涌沒有獨立的鄉事委員會,區內所有鄉村均屬荃灣鄉事委員會,而非葵青區內的青衣鄉事委員會)。 回歸後政府維持原殖民地政府的原居民政策,造成九華徑、華荔邨等荔灣一帶仍被視為新界,不能隨意劃入屬九龍的深水埗區。 茘枝角站設有一條地下行人通道,行人隧道全長約300米,位於長沙灣長荔街地底,連接荔枝角道以南新落成的住宅發展區及茘枝角站,而承建商為基利承建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