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哲人高诱对此作了注释:“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 ”可见六欲是泛指人的生理需求或欲望。 人存活于世,想要要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于是嘴要吃,舌要尝,眼要观,耳要听,鼻要闻,这些欲望都与生俱来,不用人教就会。 所以后来就有人把这概括为“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意欲”共六欲。
比如压力太大了,那就逃离地球吧! 七情六欲是什麼意思 七情六欲是什麼意思2025 到有圆月、有明星、没有人打扰的地方,静静地望着浩瀚缥缈的银河。 我们总结一下,七情大致分为三种,一是喜和爱,二是愤怒和厌恶,三是忧伤和惊恐。 情指的是我们的感情或者心情,当我们的内心向往外在环境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就是喜爱,排斥外在环境的时候,表现出来就是愤怒和厌恶。 受到外在伤害的时候,我们表现出来的就是忧伤和惊恐。
七情六欲是什麼意思: 七情六慾 成语解释
七情,即七种情绪:喜怒哀惧爱恨怜。 七情六欲是什麼意思2025 六欲,即六种欲望:求生欲、求知欲、 表达欲、表现欲、舒适欲、情欲。 人的所有情绪,都可归纳为上述七情;人的所有欲望,都可归纳或分解为上述六欲。 所谓“全生”,是人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
- 跟七情放在一起,除非作者讲七情六欲的时候,七情指的其实也是男女之间的情(其实也没什么不合理)。
- 所以即使是從世間法來看這七情六欲,也還是應當要戒止的;而如果是真的想要走上福德與智慧都具足的解脫道路,那麼更是得要從克制、戒止這些欲界粗重的七情六欲開始。
- 而掌控七情六欲的方法,总结起来也就四句话,心有菩提树,灵是明镜台,幻化生万物。
- 前面說明的色、聲、香、味、觸等五欲,是最為廣泛而完整的說法,因為函蓋了五官所接觸到的所有境界;但是五欲,另外還有一種通俗的說法,就是指財、色、名、食、睡等這五種粗重的貪欲。
第三種是名欲,是指對世間名聲以及面子的貪愛,也就是喜歡自己的名聲廣傳,或是想要名垂千古,這是一種屬於喜歡沽名釣譽的欲望。 第四種是食欲,就是指貪愛飲食色、香、味的欲望,像有些人希望吃到各地方名貴的食物,例如魚翅、鮑魚、鵝肝醬、魚子醬等等;另外還有些人是天上地下的所有珍禽異獸無所不吃,為了滿足口腹之欲,而造作了無數的殺業。 第五種是睡眠欲,睡眠應該是有正常的規律和時數,休息到精神足夠了就好;但是如果是因為心性懶散,沒事就貪愛睡眠而沒有厭足,那就是睡眠欲了。 七情六欲是什麼意思2025 如果是很貪愛這財、色、名、食、睡這些粗重的欲界五欲,那麼可以說和修行之路是完全相背離的,別說要出三界,就連欲界都出離不了了,所以一定要想辦法克制這些欲界粗重的五欲,才有可能走上修行之路的。 那为什么我们要控制自己的七情六欲呢? 据说有一种宇宙守恒法则是这么说的,人一生的情欲是固定的,如果过早的消耗,那么往后的日子就难以为继。
七情六欲是什麼意思: 条目 七情六欲(七情六慾)
中醫學中也有類似的說法,中醫七情指「喜、怒、憂、思、悲、恐、驚」(但對應五行的只有「怒、喜、思、悲、恐」五種)。 中醫認為,這七種情態應該掌握適當。 七情六欲是什麼意思2025 如果掌握不當,例如大喜大悲、過分驚恐等等,就會使陰陽失調、氣血不周,從而這種精神上的錯亂會演變到身體上,形成各種病。 爱是一种很美妙的情感,它不仅可以使被爱的人感到温暖,还可以使爱的人获得满足感。 真正的爱情不是从对方身上索取安全感,而是两个人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 在佛法裡面,六情其實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
- 但大多数心理活动对身体的损伤难以察觉,易被忽视。
- 七情六欲,其实无非指的是泛指的情欲,反正都只是说说而已,做不到真正的抛弃,谁又会在乎字面上的数量到底是多了还是少了呢。
- 例如我们长久地使用自己的五官,就会使我们的五官过于疲劳,而导致功能衰退。
- 而一般世間所說的六欲,則是把前面所說的色、聲、香、味、觸等五欲,再加上意識相應的意境法塵的欲望,來合稱為六欲。
- 唉,其实引用这一段的时候我的内心是崩溃的。
- 但其实礼记这一段是在讲人情人义,情的划分里本来就包含了“欲”。
其实你随便搜一下,也能翻到不少说法,但是大都只是互相复制,而且对于各种说法的矛盾没有进一步深入说明。 本文也是看了n个网页后思考整理而成,自己并非专家,若有疏漏的,还望指正。 这种说法的缺点是只限制在谈论对异性的感觉上。
七情六欲是什麼意思: 七情六欲
一般来说,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感情的表现或心理活动;六欲是指人的眼、耳、鼻、舌、身、意的生理需求或愿望。 七情六欲是什麼意思 我们本能的遇到开心的事会笑;遇到触碰底线的事会生气;遇到烦心事会忧伤;遇到解决不了的事情会畏惧;遇到两心相悦的人会喜爱;遇到喜欢的事物会渴望拥有。 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感情的表现;六欲是指人的眼、耳、鼻、舌、身、意的感官刺激。 而从出处上来说,七情跟六欲是分开来的,而且在不同的出处中解释不一,可见第一次被当作成语使用的时候,作者并不想去深究到底是七情七欲还是八情九欲。 但大多数心理活动对身体的损伤难以察觉,易被忽视。 七情六欲是什麼意思2025 比如喜欢就能导致想与某人朝夕相处交朋友的欲望;愤怒可导致想打击报复的欲望;悲伤可导致自虐、自杀的欲望;惊奇可导致探险的欲望;恐惧害怕可导致求安全的欲望,如装防盗门、找靠山、请保安、结婚生子女等;思念可导致想回家、想重逢的欲望。
但是所有的说法都承认七情六欲是不可避免的。 2、佛教又来了,据大智度论卷二记载,六欲是指对异性所具有之六种欲望:色欲、形貌欲、威仪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相欲。 当局者迷,很多人有时并不是很能敏感地感知自己的情绪的变化,甚至有些情绪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比如说“恶”和“怒”。 但古人认为人在“怒”和“哀”这两种情绪“将至而未至”之际,也就是情绪还没到“怒”和“哀”的饱满状态时,中间还会产生“惧”,所以六种情感又被细分成了七种,这就是“七情”的由来。 对比两者所记载的内容不难发现,七情是人与生俱来的心理反应,最明显的不过是“喜、怒、哀、乐”四种情愫。 当然“忧、惧、爱、憎、欲”也是人每天都会有的心理反应,只是人们一贯喜欢说“喜、怒、哀、乐”罢了。
七情六欲是什麼意思: 何謂「七情六慾」?為何要戒「七情六慾」?
另外所謂「戒」,本來就是有自我克制防備,或是禁止的意思。 因為超越常態的七情六欲,只會讓自己的身心狀態變得雜亂無序,甚至於產生病苦,或者是因此得罪了他人,而遭受到很多不好的後果,可以說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所以即使是從世間法來看這七情六欲,也還是應當要戒止的;而如果是真的想要走上福德與智慧都具足的解脫道路,那麼更是得要從克制、戒止這些欲界粗重的七情六欲開始。 當我們自己的身心能夠逐漸安止下來之後,才能夠逐漸體會佛法當中比較微細而全面的六情五欲之理;進而證實六情六根以及五欲六欲的境界,都是空無不實的,這樣才能夠真正走向解脫自在、究竟安樂的境界。
七情六欲是什麼意思: 七情六欲 网络解释
上面各种划分,真深究起来,没一个全的。 七情六欲是什麼意思2025 说实话,虽然这个七情六欲的用法上跟中医根本搭不上边,大家使用这个成语的时候也并不是从身体健康角度出发来考虑的。 但是这个七情的划分,逻辑上比上面两种都要更多得通一些。 七情六欲是什麼意思 好歹把恐惧和吃惊两种情感算进去了。
七情六欲是什麼意思: 七情六欲是什么意思?要完整的解释
综上,其实七情是七情,六欲是六欲(真要说起来,其实还有五欲的说法,场合不同,内容也就不同了),而七情六欲第一次被连起来使用的时候,意思上其实跟原本的七情和六欲已经并不相同了,只是数词上仍然作了保留。 七情六欲,其实无非指的是泛指的情欲,反正都只是说说而已,做不到真正的抛弃,谁又会在乎字面上的数量到底是多了还是少了呢。 為了要防止五欲的危害,所以 佛陀就會教導弟子們,應該要向內收攝自己的六根,不要隨意向外攀緣五欲境界。 七情六欲是什麼意思 在《法句譬喻經》當中,佛陀就說了一個偈語,來提醒大家應該要「藏六如龜,防意如城,慧與魔戰,勝則無患。」(《法句經》卷1)關於藏六如龜,在佛世時,有這麼一個典故:是說有一位比丘,他獨自一人在樹林中靜坐修行,希望能夠在道業上有所實證。
七情六欲是什麼意思: 七情六欲的七情和六欲指的是哪几种?
中医学中也有类似的说法,中医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但對應五行的只有「怒、喜、思、悲、恐」五種)。 「思」指的是煩燥、焦慮、思慮過多。 七情六欲是指人類与生俱来的一些心理反应。 七情六欲是什麼意思2025 東漢哲人高誘的理論是:「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其中「死」不是一種欲,而「不死」才是人們的一種強烈的欲望。
七情六欲是什麼意思: 条目 七情六慾(七情六欲)
这样的爱情不在一朝一夕,而在时时刻刻、点点滴滴、一生一世。 我们知道,世界上的所有一切都是先有感,后有觉,先有心理后有生理,先有情后产生欲,所以六欲指的就是我们的感官。 这个我也不知道具体出自哪本经书,只不过学佛之人好像都这么讲。 好在能查到的地方说法都很统一,也就不去深究了。 导致生命衰弱死亡的原因(除非正常现象外),按其破坏力的大小,依次为:1、七情六欲引起的心念活动;2、饮食;3、起居;4、劳作;5、风霜寒暑;6、所在环境中的空气质量;7、噪音;8、宇宙力(地磁、引力、辐射、各种射线、波等)。 但“贪欲”这个词,在这里并不全是贬义。
七情六欲是什麼意思: 佛教
中医认为,这七种情态应该掌握适当。 如果掌握不当,例如大喜大悲、过分惊恐等等,就会使阴阳失调、气血不周,从而这种精神上的错乱会演变到身体上,形成各种病。 “思”指的是烦燥、焦虑、思虑过多。 七情六欲是指人类与生俱来的一些心理反应。 不同的学术、门派、宗教对七情和六欲的定义稍有不同。
七情六欲是什麼意思: 七情六欲 成语解释
说到七情必须得提一提佛教的“七情”。 七情六欲是什麼意思2025 七情六欲是什麼意思2025 其实佛教的“七情”与儒家的“七情”大同小异,指的是“喜,怒,忧,惧,爱,憎,欲”七种情愫。 佛教著作《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中,把六欲解釋為俗人對異性的六種欲望,這六種欲望統稱為「情慾」。 這六種欲望是:「色慾、形貌欲、威儀姿態欲、言語聲音欲、細滑欲、人相欲」。
出类拔萃欲的消极作用实际上给人带来的是浪费和麻烦,使人活的更累、更虚、更假。 我在人群分类篇谈到了人与人是不同的,导致不同的核心因素是:靠本能生活的人是浑人;靠欲望生活的人是俗人;靠情感生活的人是凡人;靠理智生活的人是贤人;靠灵性生活的人是仙人。 前面說明的色、聲、香、味、觸等五欲,是最為廣泛而完整的說法,因為函蓋了五官所接觸到的所有境界;但是五欲,另外還有一種通俗的說法,就是指財、色、名、食、睡等這五種粗重的貪欲。 所謂財欲,就是指貪愛世間的資財,甚至為了追求財物,殺、盜、淫、妄等等的大惡事都做得出來;或者是慳吝而不肯布施,因此而下墮到三惡道中受苦,這就是財欲。 所謂色欲主要是指對男女色的年輕俊俏、美貌身材,或是嬌媚韻味等等的貪愛。
七情六欲是什麼意思: 七情六慾
其记载道:“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也。 ”这话的意思就是,“全生”的人,“六欲”都是得到了适当的满足的。 最初,古人只说人有四种感情,就是在《中庸》里出现过的“喜、怒、哀、乐”。 后人解释说,人遇到所喜好的就会“喜”,遇到所厌恶的就会“怒”,得到所爱的就会“乐”,失去所爱的就会“哀”。 不同的学术、门派、宗教对七情六欲的定义稍有不同。 通常的说法,六欲:色、声、香、味、触、法 ;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 。
跟七情放在一起,除非作者讲七情六欲的时候,七情指的其实也是男女之间的情(其实也没什么不合理)。 唉,其实引用这一段的时候我的内心是崩溃的。 这都是什么跟什么啊,人家原文讲的是生死的问题,这跟七情六欲哪里沾得上边啦! 但是你去网上搜的时候,一般都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告诉你六欲就是xxxx。 其实还有别的说法,喜怒哀乐xxx什么的,应该是被另一个成语喜怒哀乐所影响了。
不過這位比丘,心中的欲望卻很浮動,總是隨著色、聲、香、味、觸等等的境界而起伏不定,像是每天托缽所得到的飲食的好壞,還是天氣的變化,都會讓他的心情受到影響,有時歡喜、有時憂愁,始終沒有辦法安定下來。 這位比丘就像這樣子修行了十二年,始終都沒有辦法得道,他心裡就開始想說:「為什麼我用功了這麼多年,依然還是一個凡夫呢?」有一天,佛陀感應到這位比丘得度的因緣已經成熟了,於是就變化成一位沙門,來到這位比丘所居住的樹林,和他一起修道。 「七情六慾」,或者是把慾字下面的心拿掉,而說為「七情六欲」。 這一般是用來泛指人的各種感情和慾望,但其實這並不是佛法中的用語,在傳統的佛法裡面,只有六情五欲的說法,而不是說七情六欲。 我們就先由佛法中的六情五欲來探討,然後再來說明七情六欲的部分。
七情六欲是什麼意思: 何謂「七情六慾」?為何要戒「七情六慾」?
基本上把“六欲”定位于俗人对异性天生的六种欲望,也就是现代人常说的“情欲”。 一般性的說法是指喜、怒、哀、懼、愛、惡、欲等這七種情感或者情緒。 這些都是由於外在境界的刺激,或者是內在的身心狀況,所引起的一些情緒。 另外在中醫醫學上,則是指喜、怒、憂、思、悲、恐、驚等這七種情緒,因為這些情緒常會和身內的五臟六腑的傷病互為因果,譬如說如果經常發怒的話,那麼就會傷到肝臟;反過來說如果肝臟生病了,也同樣會讓一個人經常發怒。 其實最主要就是從色、聲、香、味、觸、法等這五欲六欲而來的。 因為面對種種境界的時候,心中生起了對於境界的苦樂受,或者是違逆得失的想法,因此就連帶產生了七情等的種種情緒。
它指的是人本能的需求,比如眼睛需要看到东西,耳朵需要听到声音。 七情六欲是什麼意思2025 就是《礼记》里所说的,七情是“弗学而能”的。
在佛法裡面,六情其實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 只是六情是比較早期的翻譯用詞,後來就都翻譯成為六根了,例如在《大智度論》中有說:「六情、六塵和合,故生六識。」(《大智度論》卷68)這裡很明顯的是在說六根和六塵相觸而出生了六識,所以可見得在這裡的六情指的就是六根。 這五塵境界,本身其實並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因為有情眾生的如來藏心中,含藏有許許多多的貪、瞋、無明等等的煩惱種子;也因為過去曾經把這些境界不同的韻味,熏習到如來藏心中去了,所以當這些色、聲、香、味、觸等影像出現的時候,相應的貪、瞋心行就又重新出現了。 有句諺語說「色不迷人,人自迷。」所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但一向提倡“看破红尘,六根清净”的佛家在《大智度论》中的说法与此相去甚远,认为六欲是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
虽然这里古人没有具体指出“六欲”都包括什么,但后人注释说,是“生、死、耳、目、口、鼻”,来泛指人的各种欲望。 因此今天所说的“七情六欲”,一般地说,七情指的是:喜、怒、哀、惧、爱、恶、欲;但在医家中的七情指的是喜、怒、忧、思、悲、惊、恐;六欲一般指的是生、死、耳、目、口、鼻;而在佛家六欲指的是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华欲、人想欲。 七情六慾是指人類與生俱來的一些心理反應。 七情六欲是什麼意思2025 不同的學術、門派、宗教對七情和六欲的定義稍有不同。 但是所有的說法都承認七情六慾是不可避免的。 人生在世都是凡夫俗子,谁没生出过一些不切实际的小欲望呢?
七情六欲是什麼意思: 佛教
其實一切有情眾生的根本,同樣都是本不生滅、本來自性清淨涅槃性的第八識如來藏。 除非到有一天,能夠依止三寶修學,而且明心見性之後,才能夠如實現觀到這些境界都是虛妄不實的;而這一切問題的根源推究起來,就是因為凡夫的心中有無始無明以及一念無明的緣故。 而在有情眾生覺悟這個道理之前,大多不會覺得自己依因緣所生的六識心是虛妄不實的;也不會覺得自己所追求的五欲六塵境界,只是虛妄不實的影像;所以就會覺得人生在世就是要寶愛自己,能夠了別境界的六根、六情以及六識心,把握短暫的人生,盡情地享受五欲之樂,這樣才算是不虛此生而了無遺憾。 七情六欲是什麼意思 像是最近很流行講究美食,以及種種奢華的享受,就是這樣的心態,而完全沒想到像這樣追求五欲之樂,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七情六欲是什麼意思: 七情六欲 网络解释
而一般世間所說的六欲,則是把前面所說的色、聲、香、味、觸等五欲,再加上意識相應的意境法塵的欲望,來合稱為六欲。 這也是因為後代的眾生,隨著時代的演變,不再像佛世正法時期那麼專注於內攝修定;反而是心性浮動,很喜愛思考,想像各種法塵境界的差別相,在修行的時候,同樣也經常貪著於定境法塵等的意識境界,但是這樣卻離本心越來越遠,煩惱反而越來越多。 所以在色、聲、香、味、觸等五欲之外,再加上對法塵的欲望,這也是有道理的。 其實不僅僅是二乘解脫道,要「收攝六根,防意如城。」大乘佛菩提道的修行,也同樣是要「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的。 譬如《大寶積經》中,有經文說:「是菩薩能攝護身口意業及六情根,常起善業。」(《大寶積經》卷94)只是菩薩的智慧較為深利,不但能夠看穿六根以及五欲的虛妄不實,明了一切有為法都有如夢幻泡影一般;並且知道六根、六識以及六塵,都是由本心如來藏所生,與如來藏平等平等。 所以並不會像二乘人那麼畏懼面對五欲六塵,也不會在五欲六塵的境界上來用心,而是在猶如夢幻的境界中行菩薩行、作夢中佛事,攝受眾生同向佛道。
佛教著作《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中,把六欲解释为俗人对异性的六种欲望,这六种欲望统称为“情欲”。 这六种欲望是:“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声音欲、细滑欲、人相欲”。 东汉哲人高诱的理论是:“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 ”其中“死”不是一种欲,而“不死”才是人们的一种强烈的欲望。 中医学中也有类似的说法,中医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但对应五行的只有“怒、喜、思、悲、恐”五种)。
七情六欲是什麼意思: 七情六欲是什么意思?要完整的解释
例如我们长久地使用自己的五官,就会使我们的五官过于疲劳,而导致功能衰退。 所以古今中外,一致的意见就是让我们心态平衡,避免操劳。 古代医术也总结有情急百病生,情舒百病除的说法,并且七情还对应着我们体内的七种胀气,耳目口鼻又对应着我们的七窍耳,脏器和七窍就是一一对应的,所以掌握了七情六欲,也就是掌握了我们的身体健康。 七情六欲是什麼意思 而掌控七情六欲的方法,总结起来也就四句话,心有菩提树,灵是明镜台,幻化生万物。
人人都不愿默默无闻,不愿被社会遗忘在某个角落,人人都想出类拔萃、与众不同、出人头地,都希望能得到他人的尊重、称赞、羡慕。 七情六欲是人之本能,是驱动人每日奔波劳碌的内在因素,没有了七情六欲,人要么成行尸走肉,成植物人;要么成了神佛或鬼怪。 七情六欲影响着人的品位、生活质量、道路,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全在于你对七情六欲的控制程度。 人的情感自然丰满,也很丰富多彩,但千万不要泛滥;而人的欲望往往也是无穷尽,呈现一种“一山还比一山高”的状态,可不要忘了人痛苦的根源是人内心的欲望,所以有“欲”可以,但也不要过于膨胀。 至于“六欲”的说法,最初是来自《吕氏春秋》。
七情六欲是什麼意思: 条目 七情六慾(七情六欲)
“我最喜欢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你呢?” 自己毫无主张,却去挑剔攻击他人的观点,尤其从名人的言论或生活中挑出些刺来,然后故作学者姿态进行抨击。 比如女性烫发是为了好梳理,那么带高级项链为了什么呢? 除了女性天生爱美的本能外,还有潜意识中出类拔萃欲的作用,就是通过美的形象引起别人的注意,要让周围的人知道她的存在。 再比如男的穿西装是为了潇洒,那么带高级手表为了什么? 如果仅仅为了获得准确的时间,还不如带一块即不怕丢,又不怕坏,又不上弦,花钱又少,又能显示月日星期的三元钱的电子表更好,看来不是为了时间,其实质是要告诉人们他的经济实力和能力,要让大家承认自己的存在、他的出类拔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