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相同市場,不同的開支比率,40年後回報可相差100%。 所以筆者去年已把所有MPF轉了核心基金,因為其開支比率較低,以宏利為例,開支比率約0.76%。 清楚了解每個基金的管理費,會員應把管理費納入挑選基金的標準之一,而這些資料在網上很容易找得到。 營辦商一般是傭主挑選的,但旗下各基金的管理費仍會有不少落差;會員可比較其他營辦商、甚至零售基金同類型投資標的收費,如果高得離譜可向傭主反映。 強積金管理費比較 積金局認為最有比較價值的外國例子或許是澳洲的零售離職金制度,因為該制度與強積金制度有相似的結構。 據積金局所得的資料,該制度的費用佔資產的百分比約為1.53%(尚未計算供款費)(註),而香港的強積金基金費用佔資產的百分比平均則為2.06%。
MoneySmart為大家整理好移民加拿大的基本資料,一文助大家了解加拿大技術移民的申請方法。 就著核心累積基金及65歲後基金各自而言,基金管理費只可向以上提及的各方(託管人除外)及各方任何獲授權代表支付,及只可(除《強制性公積金計劃條例》中列明的某些情況)收取成分基金資產淨值年率的某一百分比。 基金管理費受法例每日收費率上限所限,即成分基金各自的資產淨值年率0.75%,這收費包括成分基金及其相關核准匯集投資基金以及緊貼指數集體投資計劃。 該等優惠將以「特別派送單位」的形式按月存入成員的僱主及╱或成員供款有關的子賬戶。 「特別派送單位」為賬戶結餘的一部分,將會被收取適用於恒生強積金智選計劃的有關費用和收費。 如果成員在該月派送「特別派送單位」之前終止其賬戶或者將所有資產轉出,則該月將不會獲得任何「特別派送單位」的退還。
強積金管理費比較: 相關推薦
大家從基金便覽可得知的基金收費比率(FER, fund expense ratio) 便是「基金收費」的匯總數字。 積金局自2000年12月強積金成立開始,便將FER不斷下調至2020年約強積金總額的1.5%左右。 如果按9000億元的全港強積金總額,乘以1.5%的收費,便是135億元一年,大約是2019至2020年度香港政府財政預算分撥給教育開支1230億元的十分之一。 MPF(強積金)最為人詬病的地方,除了強逼性供款、選擇少、回報低之外,收費高亦是歷年來備受批評的地方。 強積金專家梁世傑指出,強積金的收費大致可分為「基金收費」及「成員收費」兩大類別,所謂少數怕長計,要減少強積金的收費,就要先由了解其收費內容開始。
雖然部分打工仔對強金諸多不滿,但打公仔年齡達65歲夠鐘領取強積金,相信絕大部分打工仔將會一筆過提取。 已屆退休年齡的打工仔不願冒風險,事實上亦不宜再冒風險。 由香港按揭證券公司主辦的香港年金計劃所提供的公共年金,及定期存款不失為一筆過提取強積金的出路。 究竟打工仔應該將一筆過提取強積金全數買入公共年金,還是造定期,有關利弊下文一次過分析。 之前文章(漫步華爾街-金律7)說過,基金開支比率,是投資者可控制的重要元素。
強積金管理費比較: 花旗銀行 Citi Plus 基金交易服務
在疫情影響下,強積金市場亦經歷了大起大落的一年,近期各個強積金年結報告相繼出爐,打工仔是時候比較一下不同的強積金基金表現。 早前晨星(Morningstar)亞洲便公布了2020年10大最佳表現強積金成分基金。 請參閱強積金計劃說明書的第3.4.3部分「保證特點」中關於保證特點(包括在分期支付累算權益的情況下)及「保證條件」的內容。
- 目前來說,買新樓時,沒有明確的法例規定發展商必須或要在什麼時候公佈管理費。
- 積金局的強積金基金平台顯示了各成份基金的FER(即最近期基金開支比率) 、「基金管理費」及其分項,與及保證基金的保證費。
- 如果夠鐘提取強積金時的餘額已經高達200萬元,在年金及定存分途出擊,當然能同時滿足收入穩定性及保住剩餘本金這兩個退休目標。
- 局方會繼續監察強積金收費水平,採取不同方法為打工仔帶來性價比高的基金選擇,加強他們退休後的保障。
- 如果我們看大中華和亞洲的股票基金,永明在十年期內是四家裏面做得最好的。
- 另外,需要留意的一點,是就算回報呈虧損,某些管理費還是要會員「硬食」的。
- 儘管銀行及證券行收費不高,但在投資規劃時,亦須仔細計算。
2012年開始,政府就實施了僱員自選安排,為僱員帶來更大的自主權,轉移僱員強制性供款所產生的強積金至自選的強積金計劃。 剛才提過永明是一個後起之秀 ── 它其實在2019年的時候只是名列第四,近年就趕上了友邦去到第三位 ── 倒不是友邦失去分額,而是永明的市場佔有率近年來一直在增加。 • 只可在作非商業用途並註明出處為積金局的情況下,方可轉發或複製。 資料如作商業用途,則必須先取得積金局的書面同意,方可複製、改編、分發、發布或提供。
強積金管理費比較: 基金投資戶口
接著我們看一看五年期內做得比較遜色的 ── 匯豐在最近5年依然仍未扭轉它的劣勢,依然還是有比較多表現得相對不太好的基金。 仔細些看,永明的香港/大中華/亞洲股票基金的往績雖然在四家裏面是最好的,不過如果比起所有MPF強積金的同類計劃,它又不算是最出色那個,只能說在中上位置。 強積金管理費比較 (很可能是在你幾年轉換一次工作的時候,才會考慮轉強積金計劃! 我明白的 ── 香港人真的很忙!)所以,我們真的很應該花點時間,看一看這些計劃的長線回報如何。 因為強積金是為退休做打算的超長線投資 ── 一般情況下,香港人都要65歲之後才可以領取供款。
強積金管理費比較: 相關
在2021年5月,所有強積金計劃均錄得單月正回報,表現最佳與最差的強積金計劃之間的回報差距為 1.6%,而強積金計劃的單月淨回報率中位數為 1.1%(見表一)。 強積金管理費比較 強積金管理費比較2025 若參與僱主及成員欲提出任何顧慮或投訴,可致函或致電行政管理人或信託人。 行政管理人或信託人便會就有關事情進行調查,並在可行的情況下作出適當的行動。 僱員可以主動將強積金按「預設投資策略」投資,或將投資比例自行分配於上述兩個基金,而當僱員沒有作出任何投資指示時,就會自動按「預設投資策略」投資。 僱員50歲前,所有強積金都會投資於「核心累積基金」,而50歲至64歲期間,投資組合會逐步增持「65歲後基金」,減持「核心累積基金」,以降低投資風險,至65歲後所有強積金均會投資於「65歲後基金」。 近年很多年輕人都不滿足於只打一份工,因而投身「斜槓族」,一展多元化的才華之餘,更可以接觸不同範疇的工作。
強積金管理費比較: 基金類型配置
截至本年三月底,強積金淨資產值達八千九百三十三億元,總淨回報二千五百二十五億元;年率化回報率百分之四,高於過去近十年平均百分之一點八的通脹率。 至於政府推出強積金可扣稅自願性供款的措施後,鄭指,實際的參加情況要留待今財年完結後再作公布。 她指,強積金收費的組成部分主要包括行政費、投資管理費、保管人費及受託人費,其中行政費佔基金開支比率超過4成。
強積金管理費比較: 相關文章
你每年都有一次嘅機會透過強積金半自由行[即僱員自選安排]從現職供款帳戶轉入去你有自主權選擇的個人帳戶中。 阿咪以前個強積金戶口,明知自己嗰隻強積金計劃做得特別差,但都因為工作忙 (謎之音 : 借口~~~!)沒有理會過它。 強積金管理費比較 不好好做功課的結果就是以為自己冇得揀,成3、4年之後先去轉自己選擇的強積金計劃。 TVC供款可以分為定期及不定期一筆過供款,定期供款多數是每月定額,而不定期則是由供款人自訂。 定期供款途徑以自動轉賬為主,強積金公司亦有提供其他供款途徑。
強積金管理費比較: 個人預算
這解釋了為什麼過往10年期永明的環球債基金表現是負數 ── 強積金管理費比較2025 我相信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這一個高昂的開支比率。 呢種做法的另外其中一個好處是預設投資策略的收費比率受到法例監管,阿咪所見這種DIS預設投資策略的開支比率普遍會比其他主動型的股票基金為低。 這裏可以看到永明的港元債及環球債基金往績非常一般,港元債基金是排包尾的,而環球債基金是負回報的。 我相信這個和它的高基金開支比率有關(後續的內文亦會提到)。 另外,友邦AIA的香港股票基金表現亦不理想,甚至是在所有的同類基金裏面排末位 ── (考慮到港股基金依然是很多香港人重點配置的MPF資產,這個港股基金表現算是挺致命的)。
強積金管理費比較: 香港股票基金
她指,明白收費水平高低直接影響投資回報,計劃成員期望能進一步降低收費,積金局會繼續與業界協力創造更大減費空間。 政府面對社會對強積金的強烈批評,始於2016 年5月向立法會提交有關推出「預設投資策略」的法案,以針對強積金「高收費」的問題。 當時有多名議員提出有關議案修正案,當中包括「核心累積基金」的按年計算平均投資回報率 ,在每5年內不少於同期的消費物價指數的增幅 ,以加強保障打工仔的保障,但被否決。 就取消強積金對沖機制的問題,政府相應提出方案諮詢各界,惟方案仍未落實推出。 註:除按資產收取的管理費外,同時就供款款額收取約0.27%至1.51%的費用。
強積金管理費比較: 基金管理費
截至2017年12月底,強積金資産淨值總計達8435億港元,扣除收費和開支後的投資回報為2674億港元、佔總資產近三分一。 截至2016年12月底,共有920萬個強積金戶口,每名強積金計劃的成員平均持有15.4萬港元;當中約3萬個戶口有累積超過100萬港元強積金,約14萬個戶口累積超過50萬港元,有87萬個戶口累積超過20萬港元。 (iii)及(iv) 強積金基金屬於商業投資產品,其收費水平是個別公司按照不同考慮因素所作的商業決定。
強積金管理費比較: 二. 成員收費
整合帳戶程序完成後,計劃成員會收到原受託人及新受託人透過郵寄方式寄出的「轉移結算書」和「轉移確認書」。 以5年供款期,分別月供HK$1,000及HK$5,000為例 (假設由12月1日起供款),並連同基金管理費(平均值) 支出及回贈計算,比較5年後戶口總結餘。 在選擇強積金時,除了要看基金性質,也必須要留意基金管理費水平。 強積金管理費比較2025 所謂「小數怕長計」,雖然基金管理費只是2%以下,卻不可忽略,因為基金管理費較高的強積金,計算下來可能會抵銷年度回報,甚至賠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