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瞓捩頸/落枕」的醫學學名是急性頸椎關節周圍炎(Acute fibrositis),症狀就是一早起床感到頸部僵硬及疼痛,無法隨意活動。 另外,頸椎、肩、背等部位亦有可能出現疼痛,嚴重者更會出現手臂麻痺的症狀。 進行過熱敷及運動後,落枕痛症一般已有緩減,但患者還是要減少用電腦電話的低頭動作,最理想是能夠臥床休息。
- 現今並沒有特定的成因引致急性落枕,但大部份人都於睡眠過後突然出現症狀。
- 另外,長期姿勢不良及曾患上其他頸部症狀的人,局部會有較多肌肉緊張及頸部繃緊,都是引致落枕的誘因。
- 在秋冬季節,最好穿高領衣服;天氣稍熱,夜間睡眠時應注意防止頸肩部受涼;炎熱季節,空調溫度不能太低。
- 康涵菁特別提醒,嬰兒、無法清楚表達感覺的人或是神經感覺遲鈍,如糖尿病人都不適合使用,以免造成危險。
人的頸椎都有自然的生理弧度,枕頭過高、過低、過硬或者床墊過硬,都會使頸部處於過伸或過屈狀態,引起頸部一側肌肉緊張,小關節扭錯,導致局部疼痛不適。 俗稱的「瞓捩頸」,即是中醫叫落枕,西醫稱為急性頸椎關節周圍炎。 大多是早上起來,發現頸部一邊十分僵硬痛楚,沒事一側的頸項也無法活動自如,苦不堪言。
訓矮頸: 舒緩瞓捩頸穴位1:外勞宮
自療方面,熱敷及輕度的伸展活動對症狀都是有效減低痛楚及肌肉緊張。 經常保持良好姿勢,頸椎多處於正常的生理弧度上,減少頸椎所受的壓力及頸部關節繃緊的機會。 多作伸展活動,令頸部肌肉能經常得以放鬆,有效減少肌肉繃緊。 現今並沒有特定的成因引致急性落枕,但大部份人都於睡眠過後突然出現症狀。 訓矮頸2025 較熟悉的成因是睡眠時姿勢不正或枕頭過度軟硬高低等。
- 進行過熱敷及運動後,落枕痛症一般已有緩減,但患者還是要減少用電腦電話的低頭動作,最理想是能夠臥床休息。
- 「瞓捩頸/落枕」的醫學學名是急性頸椎關節周圍炎(Acute fibrositis),症狀就是一早起床感到頸部僵硬及疼痛,無法隨意活動。
- 大多是早上起來,發現頸部一邊十分僵硬痛楚,沒事一側的頸項也無法活動自如,苦不堪言。
- 遇上瞓捩頸可以用冷敷減輕痛楚,不過在辨公室未必找到冷敷工具,也不可能請同事幫忙按摩。
- 「尤其是肩頸肌肉長時間呈現過度拉扯的不正常收縮狀態,如果睡覺時再使用不適合的枕頭,就會因脊椎支撐力不足或枕頭太硬,壓迫頸椎神經,增加頭部掉落枕頭外面的機會,加重病情。」康涵菁指出。
- 注意安全切勿用過大力度按壓,以免造成肌肉發炎受傷。
枕頭不合適,常造成落枕,反复落枕往往是頸椎病的先兆,要及時診治;另外要注意的是枕席,枕席以草編為佳,竹蓆一則太涼,二則太硬,最好不用。 2.頸部保暖頸部受寒冷刺激會使肌肉血管痙攣,加重頸部板滯疼痛。 在秋冬季節,最好穿高領衣服;天氣稍熱,夜間睡眠時應注意防止頸肩部受涼;炎熱季節,空調溫度不能太低。 3.姿勢正確頸椎病的主要誘因是工作學習的姿勢不正確,良好的姿勢能減少勞累,避免損傷。 低頭時間過長,使肌肉疲勞,頸椎間盤出現老化,並出現慢性勞損,會繼發一系列症狀。 最佳的伏案工作姿勢是頸部保持正直,微微地前傾,不要扭轉、傾斜;工作時間超過1小時,應該休息幾分鐘,做些頸部運動或按摩;不宜頭靠在床頭或沙發扶手上看書、看電視。
訓矮頸: B. 預防瞓捩頸枕頭要識揀
收下巴:建議同時進行紓緩性運動,人平躺着身體在無重力狀態下,手按下巴重複做收下巴(頭往後平移)的動作,以 10 次為一組,小休後可再做多一組,協助放鬆肩頸肌肉。 除了做以上按壓動作,遇上「瞓捩頸/落枕」時還可以做一些簡單的頸部伸展動作,如將頭部緩緩地向左右兩邊移動,有助促進血液循環,加快復元。 切忌怕痛而不去郁動,反而會使肩膀肌肉更加僵硬。 2.頭部慢慢向後,直至頸部有輕微拉扯感覺,兩手稍為用力拉着毛巾,利用毛巾承托頭部的重量,維持動作 10 秒,可紓緩頸椎繃緊。 急性落枕,俗稱「瞓捩頸」,是一種極常見的頸部痛症。 通常於睡眠後出現突然的頸部疼痛,伴以頭頸部的動作受限制的現象。
落枕穴在手背上食指和中指之間,即第二、三掌骨間。 每次穴位按壓約 訓矮頸2025 1 至 2 分鐘,力量由輕而重,感到有明顯的痠脹感為宜。 養生達人及健康網站網主杜淑貞指出,「瞓捩頸」的原因或與三焦經堵塞有關。
訓矮頸: 紓緩痛症:頭痛篇|中醫教你按5個穴位KO頭痛
落枕雖是急性現象,但並非一個急性創傷,肌肉筋腱無受損、無扯傷或微絲血管爆裂,因此不應該用冰敷去消腫,而是要用熱敷去改善血液循環及幫助肌肉放鬆,以加強代謝物排走的作用。 故若一覺醒來覺得頸痛不適,可先在頸部痛側進行熱敷 15 至 20 分鐘,熱度以攝氏 45 至 55 度和暖狀態為宜。 瞓捩頸(落枕)的原因大致上可分為兩種,一、是頸部肌肉損傷;二、是頸椎小關節錯位。 力度要正確 若將力度分為1至10級,按壓力度則是6度,才有放鬆肌肉的效果。 保持正常呼吸 訓矮頸2025 進行拉筯動作無需閉氣,保持正常呼吸就可。 30秒法則 每個動作應維持約30秒,若力有不逮,也可以略減時間。
訓矮頸: 舒緩瞓捩頸穴位3:外關穴
另外,長期姿勢不良及曾患上其他頸部症狀的人,局部會有較多肌肉緊張及頸部繃緊,都是引致落枕的誘因。 使用風筒時一定要維持安全距離約10公分,並且風速維持在低到中強度,不用開到最強,每次吹約1分鐘即可,在吹前先喝500c.c溫水,吹完後局部可擦些保濕乳液。 康涵菁特別提醒,嬰兒、無法清楚表達感覺的人或是神經感覺遲鈍,如糖尿病人都不適合使用,以免造成危險。 訓矮頸2025 功效:能治療掌指麻痹、肌肉無法伸屈、落枕的情況。 步驟 2:用鉛筆頂端的橡皮擦進行按壓,若按壓正確,相關位置會感到酸軟及麻痺。 ˙頭轉痛側:人平躺頭放正向位置,盡量將頭部慢慢轉向痛側,感到痛感即放鬆返回原位,轉向幅度逐小增加,以重複 10 次為一組,小休後再做第二組。
訓矮頸: 落枕的疑惑
至於枕頭方面,為增加對頸椎的保護,建議可捲一條適當厚度的毛巾,放入枕頭套內的頸枕位置,使能更針對性的承托頸椎弧度。 如經檢查後排除其他較嚴重的頸部症狀後,急性落枕屬過度性及不易惡化的症狀。 多數人都能於 48小時後自癒,當然部份患者亦能持續疼痛超過一星期。 物理治療當中的手法能有效放鬆繃緊的頸部及軟組織,鬆整關節後明顯能增加活動幅度。
訓矮頸: 紓緩肩頸腰痛方法|物理治療師教你善用家中毛巾放鬆肌肉
可以先用藥酒或紅花油等輕揉頸椎疼痛位置,然後用風筒沿肩頸的位置吹熱風,直至局部皮膚微熱,同時配合食指、拇指輕揉,睡前可再吹吹頭頸,讓漲痛感減輕。 夏天吹冷氣,使頸背部的氣血凝滯,筋絡痺阻,以致僵硬疼痛,動作不利。 訓矮頸2025 或是冬天蓋上厚被,但頸膊則外露在冷空氣中,令身體和頸膊形成強烈的溫差,導致肌腱恒溫的神經失衡,因此冬天特別易有「瞓捩頸」發生。
訓矮頸: 位置三:頸伸肌群(後尾枕側的凹位)
「要避免落枕,首先檢視自己的枕頭與床墊選擇有一定彈性,枕頭高度為一拳左右。仰臥位時,枕頭下緣最好墊在肩胛骨的上緣,不能使頸部落空,可以避免頸部過度屈張。」康涵菁建議。 台灣翰鳴堂中醫診所中醫師康涵菁表示,現代人工作生活壓力大,加上長時間維持相同姿勢工作,晚睡早起,全身肌肉因精神緊繃而承受龐大壓力。 如圖按壓左邊的胸鎖乳突肌時,後枕(Suboccipital Area)及眼部位置也可能會感到痠軟及麻痺,此屬正常現象。
訓矮頸: 位置一:胸鎖乳突肌(位置:鎖骨對上3吋)
患者通常最顯著的症狀就是起床後發現頸部疼痛,從事某些特定方向的運動時會出現活動力受限或劇痛,嚴重時甚至連喝水、抬起手臂、講話等細微動作,都會引發頸部疼痛。 訓矮頸 位置:凹陷如池,又是風邪易侵擾的位置,故稱「風池」,腦後兩側斜方肌旁凹陷處,約在耳垂齊平的位置。 訓矮頸 功效:清頭目,利五官七竅、使經脈氣血順行,改善不適感。 按摩方式:以指腹於穴位緩慢施力,用力時間約為3秒,按摩約2至3分鐘。 「瞓捩頸/落枕」成因是睡覺時頸部著涼,使用過低或過高枕頭或睡眠姿勢不正確,一般約2至3天就會自然痊癒。
訓矮頸: A. 睡姿不當,枕頭過高或過低
中醫常說:「不通則痛。」當三焦經氣血不暢通、經絡運行受阻,肩頸就會感覺痠痛。 旋肩動作:上身坐直,雙肩提起向後轉肩打圈,以轉動 10 次為一組,重複兩組,有助放鬆肩頸周邊繃緊肌肉。 為此,他建議連續數天進行以下的減痛緩解措施後,如頸痛困擾依然,應正視徵狀及早診治,以減低頸椎關節再進一步錯位的可能。 如果瞓捩頸問題持續,又無法靠自己舒緩瞓捩頸,便要向醫生求醫,脊醫、物理治療師、中醫或跌打也能為你解決瞓捩頸引起的肩頸痛問題。 位置:手腕橫紋約上三指寬的位置,位於兩骨之間。 功效:疏風、清熱、使經絡順行,調解氣血以改善僵硬狀況。
訓矮頸: 經常落枕跟你的枕頭大有關係
一旦創傷,如椎間盤突出、小面關節及韌帶過度牽拉,其創傷所引起的炎症,如生了銹的門鉸,會使門卡住,產生痛楚,並構成肌肉收緊的保護機制。 「尤其是肩頸肌肉長時間呈現過度拉扯的不正常收縮狀態,如果睡覺時再使用不適合的枕頭,就會因脊椎支撐力不足或枕頭太硬,壓迫頸椎神經,增加頭部掉落枕頭外面的機會,加重病情。」康涵菁指出。 伸展頸肌:解除熱敷軟墊後,再針對頸部痙攣肌肉做伸展,主要集中在頸痛一側,例如右頸痛,可以左手輕按頭部向左方伸展,至感覺右肩頸肌肉有牽拉感即維持動作 15 秒,重複 5 次。 而完成後,人坐着亦可再進行收下巴練習,以 10 次為一組,重複兩組為宜。
注意安全切勿用過大力度按壓,以免造成肌肉發炎受傷。 遇上瞓捩頸可以用冷敷減輕痛楚,不過在辨公室未必找到冷敷工具,也不可能請同事幫忙按摩。 這就可以善用桌上的一支鉛筆,並跟隨以下「按壓二部曲」按摩頸部3個位置,紓緩疼痛及僵硬肌肉。
訓矮頸: C. 按摩槍紓緩肩頸膊頭
睡覺時頭頸「側埋一邊」,加上使用過低或過高的枕頭,使頭頸處於過伸或過屈狀態,引起頸部一側肌肉緊張,以致肌肉、肌腱拉傷,使肌筋強硬不和,氣血運行不暢。 瞓捩頸其中一個原因是睡姿不當,因此注意睡眠姿勢,對預防瞓捩頸極為重要。 一般「瞓捩頸」都屬於急性損傷,局部僵硬或疼痛,有時或伴隨腫脹或灼熱感,可以用毛巾包裹冰塊敷患處,每次 訓矮頸 15至20分鐘;嚴重者可每小時敷一次。 任何人都可患上急性落枕,但臨床較常見於年輕人士。
1.用枕適當:香港的人生的最少有四分之一是在床上度過的(其他地區為三分之一),枕頭的高低軟硬對頸椎有直接影響,最佳的枕頭應該是能支撐頸椎的生理曲線,並保持頸椎的平直。 訓矮頸 喜歡仰臥的,枕頭的高度為8厘米左右;喜歡側臥的,高度為10厘米左右。 仰臥位時,枕頭的下緣最好墊在肩胛骨的上緣,不能使頸部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