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国防军对伯利恒圣诞教堂的围困持续了5周,有9名巴勒斯坦武装人员和教堂的敲钟人死於衝突。 最后,13名巴勒斯坦抵抗人员被送往不同的欧洲和非洲国家,围困结束[24]。 為了預防巴勒斯坦人滲透及第二次起義的暴力衝突,以色列決定圍繞耶路撒冷的東部邊界興建隔離牆。 伯利恆耶路撒冷 規劃結構經過約旦河西岸的郊區,其中有一些是屬於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管轄的東耶路撒冷部分。
- 耶路撒冷原名耶布斯,自3000年前被大衛王攻下並將其定為首都,故又稱「大衛之城」或稱「錫安」;其後,所羅門王在這裡建造第一座聖殿,使耶路撒冷成為猶太人的宗教和權力中心。
- 不過,阿拉伯家庭有一名就業人口的比率(76.1%)則高於猶太家庭(66.8%)。
- 大衛的故鄉伯利恆(Bethlehem),也是耶穌出生的地方,距離耶路撒冷其實只有8公里,非常容易就能安排半天或一天的自助行程。
- 它占领了6.4平方公里的原约旦的耶路撒冷和64平方公里的西岸并将这块地方改名为“东耶路撒冷”。
- 8条线路中的第一条,耶路撒冷轻轨在2011年投入服務,設有23个车站,估计每天能运送20万人。
- 1949年,以色列和约旦签订停战协定,划定的停火线穿过耶路撒冷的市中心。
在下一个世纪,罗马天主教神职人员再度返回该市,在圣诞教堂的隔壁建立起自己的修道院。 希腊东正教会获得管理圣诞教堂的权利,并同罗马天主教会和亚美尼亚正教会共同获得管理圣诞洞穴的权利[6]。 在132年-135年的Bar Kokhba’s 起义期间,罗马人将城市摧毁,并在基督降生地的遗址上建造了一座供奉阿多尼斯的神庙。
伯利恆耶路撒冷: 聖經时代
耶路撒冷通常也被认为是伊斯兰教的第三大圣城[66][67][68]。 在麥加之前,耶路撒冷就是穆斯林祷告的方向[69]。 在620年穆罕默德的夜行登霄(穆斯林相信穆罕默德在一个夜里奇蹟般的从麥加来到耶路撒冷圣殿山,升到天堂,会见早先的先知们)之后,耶路撒冷长期被穆斯林控制[70][71]。 《古兰经》17章1节记载穆罕默德夜行前往耶路撒冷的事蹟[7]今日耶路撒冷圣殿山上2座清真寺都为纪念这一事件——在古兰经中提到的是阿克萨清真寺,而穆斯林相信穆罕默德夜行登霄的登霄石就在圆顶清真寺。
2006年8月16日和26日,最后2个在耶路撒冷市内设立大使馆的联合国成员国—哥斯达黎加和萨尔瓦多先后宣布将大使馆迁往特拉维夫[92][93]。 不过,在耶路撒冷郊外的梅瓦塞莱特锡安,设有巴拉圭和玻利維亞的大使馆。 耶路撒冷市议会有31名选举产生的成员,其中包括一名市长和6名副市长[86]。 市议会的其余成员是不领薪水的志愿者(pro bono publico)。 议员们大部分辩论和协商在私下进行,但耶路撒冷市议会每个月召开一次公开会议[86]。 在内,保守派宗教政党是一个強大的勢力,占席位的大多数[87]。
伯利恆耶路撒冷: 聖經的記載
同样,比塔尔参加声望较高的以色列足球超级联赛,而夏普尔则参加较次的以色列甲级联赛。 虽然在特拉维夫马卡比篮球队控制的联赛中从未赢得锦标赛,不过,耶路撒冷夏普尔已经赢得三次以色列杯(1996年、1997年和2007年)和一次欧洲联盟杯(2004年)[121]。 特迪・科莱克体育场开放于1989年,是耶路撒冷主要的足球场馆,設有21,000个座位[122]。
- 1099年,第一次十字军包围了耶路撒冷,一个多月后的7月15日,耶路撒冷被十字军攻佔。
- 母奶洞穴教堂教堂(milk grotto church)原址是個5世紀就蓋好的拜占庭教堂,當時的馬賽克地板還有留下。
- 伯利恒的巴勒斯坦遗产中心成立于1991年,旨在保护和促进巴勒斯坦服饰、艺术和民间传说。
- 在希伯來語中,Yerushalaim這個名字可以理解為yerusha(遺產)和shalom(和平)的合成詞。
- 他的孫女Eilat Marzar,於1986年在基訓泉(Gihon
- 由于公立学校的巴勒斯坦学生需要通过Bagrut考试,他们很多课程与以色列人学校同轨。
耶路撒冷中央汽车站是以色列最繁忙的汽车站,由世界第二大公交公司艾格德巴士公司(Egged Bus)经营[126]。 正在建设中的从特拉维夫到耶路撒冷的高速铁路线也将以耶路撒冷中央巴士总站为终点[127](稍后改到火车总站)。 但是根據美國憲法,國會並無干預外交政策的權利,此項法案內容違憲。 自从英国托管巴勒斯坦时期起,新建建筑物编号开始全部使用耶路撒冷石建造[45]。 尽管这些编号增加了建筑的费用,耶路撒冷石给这座城市带来独特、古旧的外观。 1244年,被蒙古帝國亡国的花剌子模王朝在逃亡途中占领耶路撒冷[41],1247年,花剌子模被埃及人驱逐。
伯利恆耶路撒冷: 伯利恆一日遊地圖
隔離牆受到很多批評,而以色列最高法院裁定部分障礙(包括東耶路撒冷在內的部分)必須進行修正。 東耶路撒冷的這個說法,始於約旦管治時期耶路撒冷的管轄區,面積70平方公里。 而斯科普斯山在約旦統治時期作為以色列的外飛地,一直不被視作東耶路撒冷的一部分。 聖經記載,從東方來的幾個占星術士觀測到有一個明亮的星在西方升起,他們以為猶大有了新的國王。 有几个占星术士从东方来到耶路撒冷,说:“那生下来作犹太人之王的在哪里? 伯利恆耶路撒冷 ”希律王听见了,就心里不安;耶路撒冷合城的人,也都不安。
在穆斯林統治初期,在宗教上比較寬容,住在耶路撒冷的基督徒和猶太人在繳納人頭稅後,可以獲得自治權[39]。 但1010年,埃及的法蒂瑪王朝哈里發哈基姆下令摧毀耶路撒冷所有的基督教堂和猶太會堂。 伯利恆耶路撒冷 614年,波斯薩珊王朝從東羅馬帝國手中占領安條克、包括耶路撒冷和周边地区。 638年,阿拉伯帝国從波斯手中占領聖地耶路撒冷並消滅了波斯薩珊王朝。 在691年,阿拉伯哈里发阿卜杜勒-马利克在登霄石,即圣殿山聖殿的原址上建造圆顶清真寺(萨赫拉清真寺)[38]。
伯利恆耶路撒冷: 聖經對耶穌降生地點的預言
1187年,埃及和叙利亚的苏丹萨拉丁从十字军手中夺取了伯利恒,罗马天主教神职人员被迫离开,希腊东正教神职人员得以重返。 1192年,萨拉丁同意让2名罗马天主教神父和2名助祭返回伯利恒。 不过,由于欧洲朝圣者大为减少,该城丧失了朝圣贸易。 伯利恆耶路撒冷 在1229年-1244年之间,根据一项条约,伯利恒又曾短暂地处于十字军的控制之下。 1250年,由于拜巴尔一世的掌权,对基督教的宽容结束了,神职人员离开该市。
伯利恆耶路撒冷: 城市頁面
市議會的其餘成員是不領薪水的志願者(pro bono publico)。 議員們大部分辯論和協商在私下進行,但耶路撒冷市議會每個月召開一次公開會議[86]。 在內,保守派宗教政黨是一個強大的勢力,占席位的大多數[87]。 自從英國託管巴勒斯坦時期起,新建建築物編號開始全部使用耶路撒冷石建造[45]。 伯利恆耶路撒冷 儘管這些編號增加了建築的費用,耶路撒冷石給這座城市帶來獨特、古舊的外觀。
伯利恆耶路撒冷: 文化中心
東耶路撒冷吸收了一些來自西耶路撒冷阿拉伯人難民,他們受以色列管轄。 自从前10世纪,所罗门圣殿(第一圣殿)在耶路撒冷建成,耶路撒冷一直是犹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圣的城市[6]。 被毁前的耶路撒冷圣殿内的至圣所藏有約櫃,是犹太教最神圣的所在,只有大祭司一人才有资格一年一次进入至圣所。 伯利恆耶路撒冷2025 而以色列全体男丁必须一年三次来到耶路撒冷(逾越节、住棚节和五旬节),过宗教节日[53]。
伯利恆耶路撒冷: 罗马和拜占廷时期
1253年,蒙古第三次西征,擊破多個伊斯蘭國家,1260年,蒙古軍入侵巴勒斯坦,消滅阿尤布王朝,到達加沙,而一些歷史學者認為蒙古人的侵掠延伸至耶路撒冷城內,另一些人認為該城未有被攻下,甚至沒有被圍城。 後來埃及馬木留克王朝在阿音札魯特戰役中擊敗西征殘餘的蒙古軍並夺取耶路撒冷,该城的犹太人不得不逃到周围的村庄避难。 1291年耶路撒冷王国的最后一个据点阿卡城被马木留克人攻陷,耶路撒冷王国不复存在。
伯利恆耶路撒冷: 聖經史地地圖
但是,以巴勒斯坦人为主的东耶路撒冷的发展明显落后于西耶路撒冷[123]。 不过,阿拉伯家庭有一名就业人口的比率(76.1%)则高于犹太家庭(66.8%)。 耶路撒冷的失业率(8.3%)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0%),工作人口占15岁以上人口不到一半,低于特拉维夫(58.0%)和海法(52.4%)[82]。
伯利恆耶路撒冷: 聖經時代
[26]附近的城市有:北面的Beit Safafa和耶路撒冷,西面的Beit Jala,南面的Beit Fajjar和東面的Beit Sahur。 Beit Jala 後面的市鎮與伯利恆構成了一個都市集結區。 伯利恒的海拔高度大约为775米,比邻近的耶路撒冷高30米。
伯利恆耶路撒冷: 伯利恆
在132年-135年的Bar Kokhba’s 起義期間,羅馬人將城市摧毀,並在基督降生地的遺址上建造了一座供奉阿多尼斯的神廟。 直到326年,第一位基督徒皇帝君士坦丁大帝的母親海倫娜太后在訪問伯利恆時,才建起了第一座基督教堂[6]。 伯利恆耶路撒冷2025 該城位於多山的猶大王國,最初叫「以法他」[8],意為「富饒」;又名「伯利恆以法他」[9]、「猶大伯利恆」[10]、和「大衛之城」[11]。 聖經裡第一次提到該城,是說到雅各最鍾愛的妻子拉結在生便雅憫時,難產死在這裡,埋葬在通往以法他的路邊,就在城市的北面[12]。 而根據路得記的記載,山谷向東就是摩押人女子路得故事的發生地點,那裡就是她來到財主波阿斯的田地拾取麥穗的地方,也有她和婆婆拿俄米回到這座城市的小路。
伯利恆耶路撒冷: 伯利恆之星
伯利恒的经济支柱是旅游业,尤其是在圣诞节期间,由于该市拥有圣诞教堂,成为基督徒的朝圣地。 614年,波斯薩珊王朝從東羅馬帝國手中佔領安條克、包括耶路撒冷和周邊地區。 638年,阿拉伯帝國從波斯手中佔領聖地耶路撒冷並消滅了波斯薩珊王朝。 在691年,阿拉伯哈里發阿卜杜勒-馬利克在登霄石,即聖殿山聖殿的原址上建造圓頂清真寺(薩赫拉清真寺)[38]。 傳說在這個地方亞伯拉罕準備以他的兒子作奉獻祭,《聖經》上記載他奉獻的是小兒子以撒(又譯「依撒格」、「易司哈格」),穆斯林認為他奉獻的是大兒子以實瑪利(又譯「依市瑪耳」、「易司馬儀」)。
該系統最初在1995年提出,此後,由於造價低廉、破壞較少、以及要保護市中心的審美價值,選擇了輕軌作為快速交通方式[132]。 8條線路中的第一條,耶路撒冷輕軌在2011年投入服務,設有23個車站,估計每天能運送20萬人。 耶路撒冷城位於以色列中央山脈,位於從死海北岸到地中海的三分一之處,是一座舉世聞名的歷史古城,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 耶路撒冷原名耶布斯,自3000年前被大衛王攻下並將其定為首都,故又稱「大衛之城」或稱「錫安」;其後,所羅門王在這裡建造第一座聖殿,使耶路撒冷成為猶太人的宗教和權力中心。
在1229年-1244年之間,根據一項條約,伯利恆又曾短暫地處於十字軍的控制之下。 1250年,由於拜巴爾一世的掌權,對基督教的寬容結束了,神職人員離開該市。 在下一個世紀,羅馬天主教神職人員再度返回該市,在聖誕教堂的隔壁建立起自己的修道院。 希臘東正教會獲得管理聖誕教堂的權利,並同羅馬天主教會和亞美尼亞正教會共同獲得管理聖誕洞穴的權利[6]。
伯利恆耶路撒冷: 以色列統治
這樣的羅馬式大道,可在一幅第六世紀的馬達巴馬賽克地圖看到。 約瑟一家逃往埃及之時,埃及是羅馬帝國的領土,是羅馬主要糧食的供應地,直接受羅馬皇帝的管轄。 伯利恆耶路撒冷 早在主前六世紀起,就有猶太人因不同的原因,陸續的遷到埃及,人口眾多,甚至在埃及有說迦南話的城鎮。 主前四世紀末,希臘建造亞力山太城之後,更有大量的猶太人移去,人口有七十餘萬,在城內有猶太區,使亞力山太城成為一個猶太人在國外宗教、文化和貿易的中心。 目前,以色列控制著伯利恆的進出口,而日常行政由巴勒斯坦自治政府進行管理[6]
伯利恆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超高人氣糕點店 Kadosh Café Patisserie
自从1961年起,每年夏天举办全国性的“以色列节”[113],会出现许多国际艺术家和街头表演者。 西牆仍然保留著第一世紀聖殿西牆的大石塊,是猶太人區最靠近聖殿原址的地方,猶太人常到這裡讀經祈禱,或舉行其他節慶。 伯利恆的海拔高度大約為775米,比鄰近的耶路撒冷高30米。 該市位於加沙和地中海東南方73公里,約旦安曼以西75公里,以色列特拉維夫東南方59公里。
2000年「第二次巴勒斯坦大起義」(Second Intifada),多次在學童公車上的自殺炸彈事件等給耶路撒冷居民很大的不安定感,也導致以色列觀光業萎縮。 西岸地區屯墾區分成ABC區,A區完全由巴勒斯坦政權控制,所以以色列法律禁止以色列人到A區。 然後A區的阿拉伯人/巴勒斯坦人要到以色列,申請通過就能來。
伯利恆耶路撒冷: 圣经的解释
在分水嶺東邊的猶大曠野,就是位於所謂的「雨蔭區」。 從橄欖山往東行,人們立即可以感受到,氣候變得非常乾燥。 雲帶著從地中海汲取的水氣向東移,每當接觸到耶路撒冷所位處的猶大山地西坡時,水氣就形成雨水下降,反之猶大山地的東坡的雨蔭地帶幾乎完全沒有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