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傭亦曾向平機會投訴,但平機會指女傭在事發後逾1年才投訴,最終終止調查。 他稱政府總會接納部份建議、拒絕部份建議,但自己是個樂觀的人,不過若政府沒有採納意見,醫專「繼續同佢合作唔等如我哋樂意接受」。 則該資格就該人而言,即屬獲承認醫學資格,而任何地方如屬該部第2欄指明者,則該地方就該人而言,即屬賦予資格地方。
- 當局強調除授課語言外,審批條件亦包括其他原則,包括授課年期及內容等,因此審批亦需時,而當中已有12個經特別註冊的非本地培訓醫生申請獲批,他們來自不同的醫學院,另外2個申請仍在審核當中,亦有10多間醫學院的申請仍在處理。
- 根據立法會文件,截至2017年年底,本港共有14,290名註冊醫生,當中只有43%醫生在醫管局任職,醫生人口比例更低於其他已發展地區。
- 近日 Netflix 韓國真人騷節目《體能之巔:百人大挑戰》一直處於香港版劇集榜首,節目邀請到來自各行各業的運動員參加,包括農民、奧運選手、健美運動員等。
- 由2008年至今,超過9成的住院服務由公營醫療提供,可見需求向公營醫療傾斜,公私營醫療失衡。
有個別人士指食衞局局長可向特別註冊委員會發出指令是嚴重損害專業自主,港府強調修例下,委員會負責訂定外地醫學院頒授的認可醫學資格名單,而局長只會在涉及公眾利益的情況下,就委員會執行其職能而發出指令,委員會的權力不會因食衞局局長發出指令而改變。 舉例而言,如果委員會在一段合理時間內都未能制定認可醫學資格名單,食衞局局長可向委員會發出指令,要求委員會在指定時間內完成制定有關名單。 海外醫生通過為期1到4年不等的「受監督執業」,可獲得「正式執業」資格。
特別註冊醫生: 註冊醫生名單
另亦有多名議員指單是輸入海外醫生不能完全解決醫生短缺問題,應同時解決醫管局管理、人手分配等問題。 特別註冊醫生 議員麥美娟指香港醫療系統公私營失衡,又指公立醫院醫生在60歲退休,但不少工作能力仍然極高,認為是醫管局的繁複制度和程序,令醫護人員士氣極低,批評醫管局高層薪高糧準,本港公營醫療環境卻極差,要求政府檢視醫管局。 就成立委員會以訂定外地醫學院頒授的認可醫學資格名單,政府尊重醫委會的法定角色,經審慎考慮後認為委員會適宜設於醫委會的架構之下。 特別註冊醫生2025 修例建議,10名委員會成員中,有6位即過半數指定為醫學界的翹楚人士,充分彰顯政府對醫生專業的重視。 其餘4位成員中3位必須是醫委會成員,亦即醫委會在委員會有4位成員,在委員會內有足夠代表性。
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政府於去年11月根據經修訂的《2021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成立設於醫委會轄下的委員會,訂定認可醫學資格名單。 醫生註冊主任(即衞生署署長)今日(27日)公布首批獲特別註冊委員會認可的27項醫學資格名單,該名單將於4月29日刊憲並生效,將於5月4日提交立法會進行先訂立後審議的程序。 政府於去年11月根據經修訂的《2021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成立設於醫委會轄下的委員會,訂定認可醫學資格名單,交由醫生註冊主任公布。 為盡早訂定認可醫學資格名單,委員會委聘了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就其相關工作作出支援。
特別註冊醫生: 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紓緩人手短缺
其中,澳洲2間、加拿大3間、新加坡1間、英國6間及美國15間,所有國家都均為4或5年制,除了英國5間大學屬6年制醫科課程。 所有認可大學全以英語授課,當中在國際間均屬「名牌」大學,如新加坡國立大學、澳洲墨爾本大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美國波士頓大學及史丹福大學等。 對於醫專對有限度註冊醫生質素的關注,食衞局回應指有限度註冊醫生必須由四間公營醫療機構按實際需要,通過既定審核及遴選機制,確認為有合適資格才向香港醫務委員會提交有限度註冊申請,有關申請須經醫委會嚴格審批。 食衞局強調,不少有限度註冊醫生均為大學教職員或研究人員,對本港醫療體系貢獻良多。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今日(23日)出席一個電台節目表示,立法會日前通過修例《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局方會盡快成立「特別註冊委員會」,並制訂認可院校名單。
- 「瘀血體質常見唇舌顏色紫暗,舌有瘀斑,手指腳趾紫白冰冷、月經不調、容易痛經、血塊多等」彭醫師指瘀血體質人士適當地運用益母草可以改善體質,如不清楚自己的情況,建議先諮詢中醫師意見。
- 對於醫專對有限度註冊醫生質素的關注,食衞局回應指有限度註冊醫生必須由四間公營醫療機構按實際需要,通過既定審核及遴選機制,確認為有合適資格才向香港醫務委員會提交有限度註冊申請,有關申請須經醫委會嚴格審批。
- 醫學界立法會議員陳沛然則表明反對,稱修例是破壞本港公平和行之有效的醫生執業試制度,又謂本港醫生不是擔心被「搶飯碗」,而是憂慮如何維護本港醫療水平。
- 總部設在美國紐約的大紀元媒體集團創辦於2000年,在全球30多個國家及地區設有分支機構,發行5大洲,網絡版本有21種語言,是海外最大的中文媒體。
- 林志釉說:香港和國内的醫學用語不相同,例如香港會說「發燒」,但中國會說「發熱」,病人說出來的時候,醫生明不明白?
衞生署署長兼醫生註冊主任今日(29日)公布首批獲特別註冊委員會認可的醫學資格名單,涉及27間分別來自澳洲、英國、加拿大、新加坡以及美國的院校,有關名單將於本月29日刊憲,同日生效,並將於5月4日提交立法會進行先訂立後審議的程序。 為解決「醫生荒」,港府大幅放寬來港執業醫生的資格,包括讓非香港永久居民的海外專科醫生通過特別註冊在港執業,而不是原來只容許海外培訓的港人迴流執業,有關改動將令中國內地專科醫生亦可通過新制度來港執業。 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強調,放寬門坎不是中門大開,亦不等於降低質素。
特別註冊醫生: 海外醫生資格名單 首批27學府出爐
為解決本地「醫生荒」,政府修例引入外地醫生,早前亦根據《醫生註冊條例》公布3批獲特別註冊委員會承認醫學資格的名單,註委會至今合共承認75項醫學資格,包括內地上海交通大學、武漢大學的醫學學士課程等。 多名議員今日(7日)在相關委員會上,關注授課語言作為特別註冊委員評審非本地醫學課程的一項準則,會否凌駕於其他因素上,從而影響審批的情況。 現時已在香港公營醫療機構即醫管局、衞生署、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以有限度註冊形式工作滿五年的非本地培訓醫生,如他們持有獲香港醫學專科學院認可或頒授的專科資格,將可按法例要求申請由有限度註冊銜接至特別註冊,而無須等待認可醫學資格名單的公布。 視乎各公營醫療機構的實際聘任安排,第一批合資格的有限度註冊醫生可望於明年銜接至特別註冊的途徑。
特別註冊醫生: 【海外醫生】港府再放寬至非永久港人可參與 醫生:修例破壞現有制度
有曾任職公立醫院的醫生向本報表示,香港的醫療工作中,所有臨床的交流、報告、醫療紀錄均只用英文,臨床職員(clinical staff)的溝通亦只用英文,只有同病人或非臨床職員(nonclinical staff)溝通時,才使用雙語。 凌霄志形容是「覆水難收」,「就算佢返緊工都有評核,但已經醫緊人,喺醫院做緊嘢要好小心」,促請委員會認真審閱名單。 海外醫生憑認可的海外學歷、專業知識技巧及海外一年實習,可獲得全面註冊,無需在英國考取執業資格試和實習。 由2008年至今,超過9成的住院服務由公營醫療提供,可見需求向公營醫療傾斜,公私營醫療失衡。
特別註冊醫生: 國際
首批認可醫學資格名單有27間大學,包括澳洲兩間、加拿大3間、新加坡一間、英國6間及美國15間。 除了英國其中5間大學屬6年制醫科課程,其餘均為4或5年制,全部英語授課,在國際間均屬名牌大學,例如新加坡國立大學、澳洲墨爾本大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美國波士頓及史丹福大學等。 醫院管理局表示歡迎政府公布首批認可名單,當局會全力配合,支援有關專科培訓的需要。
特別註冊醫生: 中醫談情人節 話你知杏樹/杏花/杏子/杏仁功效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表示,在訂定認可醫學資格名單方面取得階段性的成果,委員會將繼續有效履行其法定職責,在本年內完成訂定認可醫學資格名單的工作。 雖然政府沒有魔術棒可以一下子變出大量的醫生,但我們有決心解決醫生人手短缺問題。 特別註冊醫生2025 我們必須維持香港公營醫療服務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以應對本港人口增長和老化帶來對醫療服務的需求。
特別註冊醫生: 香港仔車禍慘死43歲法籍鐵騎士來港近廿年 主理三間著名法菜餐廳
至於持認可醫學資格但尚未在香港以外地方實習的非本地培訓醫科畢業生,如符合相關條件,他們可參加香港醫務委員會(醫委會)的執業資格試,從而申請特別註冊途徑在香港的公營醫療機構執業,在符合適用於所有特別註冊醫生的條件後同樣可取得正式註冊。 自《2021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於2021年10月29日刊憲生效後,持認可醫學資格的非本地培訓醫生,如符合相關條件可申請特別註冊途徑來港,可於公營醫療機構(即醫院管理局、衞生署、港大和中大)擔任醫生工作。 此外,在服務一定年期、取得認可專科資格及通過評核後可獲正式註冊在港執業行醫。 持認可醫學資格但尚未在香港以外地方實習的非本地培訓醫科畢業生,如符合相關條件,他們可參加香港醫務委員會的執業資格試,從而申請特別註冊途徑在香港的公營醫療機構執業,在符合適用於所有特別註冊醫生的條件後同樣亦可取得正式註冊。 特別註冊醫生 至於持認可醫學資格但尚未在香港以外地方實習的非本地培訓醫科畢業生,如符合相關條件,他們可參加醫委會的執業資格試,從而申請循特別註冊途徑在香港的公營醫療機構執業,在符合適用於所有特別註冊醫生的條件後同樣可取得正式註冊。
特別註冊醫生: 中國救援隊完成國際救援任務平安回國 香港特區救援隊同機抵達
我出任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四年多以來,多次到醫院管理局各聯網醫院了解情況,深深明白人手短缺為同事帶來的工作壓力及辛勞。 特別註冊醫生2025 特別註冊醫生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說,感謝委員會過去數月竭盡全力,有信心該會在本年內完成訂定認可醫學資格名單的工作。 特別註冊醫生2025 周二立法會上,政府在提出新修訂內容時,陳肇始表示,醫管局整體欠缺660名醫生。
特別註冊醫生: 立法會醞釀再修例引入大陸醫生 倡非英語授課醫科畢業生可來港
至於特別註冊醫生在職評核的具體模式及內容,我們將與四間公營醫療機構商討,在他們現有的評核制度中,加入一些四間機構均共通的醫生核心才能以考核特別註冊醫生的表現,例如醫學知識的應用、與病人關係、臨床表現、個人誠信及團隊精神等。 我們亦要求四間公營醫療機構須定時就特別註冊醫生的表現作評核,並適時給予意見,以確保醫生的表現稱職以及令人滿意。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凌霄志對新修訂表示失望和十分憂慮,特別是放寬部分醫科畢業生可回港考試後實習,因為實習醫生大部分時間需自行工作,若有院校課程提供的臨床經驗少,可能影響臨床醫療能力,若此,市民將直接受影響。 蔡堅說:有些網絡紅人說,修例可以讓在牛津、劍橋、史丹福大學畢業的醫生來港。 不過,他們在當地讀完書、有適當工作,已經做了醫生多年、成為專科醫生,會不會放棄自己當地的工作,全家搬到香港呢? 陳沛然說:政府之前哄香港人或者醫生,說修例只針對香港永久性居民,也有出廣告去宣傳這件事。
特別註冊醫生: 海外醫生 恐審批局限英語授課
非本地培訓醫生可透過有限度註冊而毋須應考執業資格試,於衞生署、醫管局、中大和港大醫學院從事研究臨床或醫院工作。 早前有多間傳媒引述消息,當局最快10月會引入最多10名大灣區醫生來港,伊利沙伯醫院會是首間試點醫院,包括呼吸科、內科、放射科及老人科等專科,亦會到深切治療部工作。 特別註冊醫生2025 醫管局早前稱已有「心水」醫生名單,要等廣東省衛健委推薦後,再經醫委會審批他們,在香港有限度註冊執業。
特別註冊醫生: 【引入海外醫生】港府三大方面修訂醫生註冊條例 包括准非港人專科醫生來港
而有關條例草案今年6月2日已向立法會提交,並現已審議3次,形容進度良好。 特別註冊醫生2025 第二批認可醫學資格名單將於六月十日刊憲,同日生效,並將於六月十五日提交立法會進行先訂立後審議的程序。 連同首批於四月底公布並涵蓋27項醫學資格的名單(見附表二),委員會至今合共建議承認50項醫學資格,並正積極推進其他非本地醫學院課程的評審工作,過程中不會剔除任何合乎既定條件的醫學資格。 委員會主席鄧惠瓊指,首次會議釐定如何介定認可的醫學資格,期望明年上半年內可訂定首批認可醫學資格名單,讓合資格海外醫生循特別註冊途徑來港行醫。 這次修例其中一個關注點,是政府允許引入非永久性居民的海外醫生來港執業,外界擔心屆時會否讓大量中國及各地醫生無需經過執業試,便可以在香港擁有執業資格,或會拉低香港醫療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