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帖一般的尺寸為106 X 165mm,但現時的囍帖樣式百變新奇,有機票款、摺咭、金屬鋼帖、阿加力膠帖,已無劃一大小之分。 不過值得新人們留意的是,喜帖尺寸越大,印喜帖的收費就會越高,建議新人要按預算和需要決定。 Sandy 指,香港新人一般鍾情有齊中英文的喜帖,方便長輩閱讀,同時又迎合年輕一輩。 部分喜帖會在同一面印上雙語;亦可在前頁及背頁各佔一種語言。 中式請帖2025 英文喜帖比中文喜帖更具彈性,新人可加入你指定的婚禮hashtag 通知親友你tag 相方法。
在中式婚礼中怎么能少得了中式婚礼请柬的身影呢? 那么接下来一起跟婚礼纪小编来看看中式婚礼请柬怎么写吧。 至於比較著重家庭觀念的新人,也可在新人的英文名前加一句 中式請帖2025 “Together with their 中式請帖2025 families” ,意指雙方家長都會參與其中。 Pinkoi 作者群如有使用外站(如:翻譯、引用)部落客、設計師、及任何內容創作者的產物,皆會註明並附上原著連結。
中式請帖: 香港喜帖設計公司推介 #3 Sanstation
父母離異:照樣寫上雙方名字,惟母親名字不須冠夫姓。 新人其中一位父母已離世:請帖下款毋須加上其名字。 中式請帖 中式請帖 新人的父母皆已離世:可由叔父、伯父或長兄以其名義發帖,或考慮以新人自己名義發帖。
- 萬一喜帖格式及寫法出錯,不但影響喜帖的觀感,更可能被長輩視為有失大體。
- 另外也可按需要加入rsvp、衣著要求甚至是love quote。
- 無論是哪種設計的喜帖,內容都一定要包括婚期及婚宴的日期及時間。
- 假設發帖人係新郎嘅兄長,新郎家中排行第三,呢個時候新郎嘅稱謂就會係「三弟」(以父母名義發出喜帖時稱謂為「三子」)。
- 喜帖從傳統上而言,屬於由父母發出的請柬,而「台啟」則用於平輩及後輩,所以我們可以看見一般收到朋友的喜帖,多寫「台啟」。
- 以下就會向新人講解印帖和寫出完美喜帖的注意事項。
- 所以你不難發現喜帖最觸目的字眼便是新人的英文名。
近年甚至會有請帖以橫書置中,或是加上裝飾花紋以及其他語言的祝賀句,亦未嘗不可。 如果父母其中一人過世,發帖時只需填寫在世父母的名稱。 如爸爸去世,就以媽媽名義發帖,但記住媽媽的名字要冠夫姓啊。 中式請帖2025 提提大家,排行稱謂時新郎只需考慮兄弟排名;新娘只需考慮姊妹排名。 例如,新娘有一兄一妹,本來排名第二,在寫帖時只需計算妹妹,故稱謂為「長女」。
中式請帖: 喜帖小貼士4. 喜帖內文(證婚/註冊及婚宴的日期、時間和地點)
如祖父母健在,喜帖以父母名義發帖同時,也要印上「承嚴慈命」,代表祖父母健在。 「嚴」代表祖父;「慈」代表祖母,如其中一方去世,也可用「承嚴命」/「承慈命」。 依照中式婚宴的倫理,結婚必須得到雙方父母許可,因此喜帖上必須寫上雙方父母的名稱。
如果家中只有兩兄妹,那麼哥哥就是長男,妹妹就是幼女。 中式喜帖由右至左,直行書寫,最右的就是婚禮日期。 喜帖通常使用啟事語「謹訂」、「謹詹」,日期需公曆和農曆對照顯示。 記點在請帖寫上日期、時間和地點,也可以註明着裝要求,以及電話號碼以供客人遇到任何問題時致電或發短信。 部分新人會在帖上印上男、女家聯絡代表的手提電話,方便賓客因要事而需要聯絡。 電話號碼以中國數字顯示,並以「乾宅電話」代表男家、「坤宅電話」代表女家。
中式請帖: 喜帖設計及印刷平均收費
另外也可按需要加入rsvp、衣著要求甚至是love quote。 中式請帖 喜帖的顏色、款式和設計能反映新人的風格和品味。 市面上的喜帖公司有不同印喜帖套餐,滿足不同新人的需要。
- 父母之命寫法根據傳統文教,婚姻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 但若以自己名義發帖邀請長輩,只寫上對方全名。
- 如果父母其中一人過世,發帖時只需填寫在世父母的名稱。
- 恭候及入席時間一般寫左喜帖的左上方,一般人會將觀禮和恭候寫同一時間。
- 如果雙方都沒有家長親人,孤兒出身,新郎、新娘稱謂可以省略,直接填寫兩人名字。
- 父母再婚的情況再複雜一點,新人應該以完整家庭為單位發帖,視乎新人與哪一方家長及繼父母關係較親。
- 有鑑以上3種不同證婚安排,以下提供各自的寫法。
依據結婚古禮,喜帖寫法不僅制式,結婚帖、文定帖及結訂合請帖的寫法皆不同! 中式請帖2025 但隨著婚禮越來越多樣性,喜帖也不再被拘束、寫法也趨於白話簡單,甚至和西式喜帖內文大同小異,差別只是多寫上「家中排名」,或是直接套上「新郎新娘」。 如新人的祖父健在,喜帖中祖父的名字上需加上「承嚴命」;如祖母健在,需加上「承慈命」;如祖父母都健在,需加上「承嚴慈命」。 這只適用於新人父親之父母,並不包括母親之父母。 時至今日,證婚的模式變得愈來愈多,慣常地新人會選擇於早上在婚姻註冊處舉行證婚儀式,晚上於婚宴場所設宴。 部分新人會選擇聘請證婚律師於晚上開席前,在婚宴場所證婚;或已在海外註冊,只是回港設宴。
中式請帖: Pinkoi Design Fest 2023 雲集 10 大亞洲地區 100 + 設計品牌 6 大重點逐個數!附購票連結
喜帖從傳統上而言,屬於由父母發出的請柬,而「台啟」則用於平輩及後輩,所以我們可以看見一般收到朋友的喜帖,多寫「台啟」。 但如果新人沒有做過大禮儀式,就可以於婚禮前倒數三個月開始派帖。 但新人要緊記清明、重陽節和農曆七月則不宜派囍帖。 西式喜帖會先寫「星期」,順序列出「日、月、年」,然後是「具體時間」,之後才寫地點。 日期及時間需用英文全寫,並以”in the morning/in the afternoon/in the evening” 取代 a.m.
中式請帖: 炸你個紅通通 我擺酒你作客 喜帖樣本
假如新娘的父母不健在,未能以父母之名發帖,但有哥哥嫂嫂,長兄為父,可以由哥哥嫂嫂發帖。 女方家人的下款照樣填寫哥哥嫂嫂的名字,毋須交代身份。 英文喜帖分有主卡及次卡,在香港,主卡為婚宴邀請卡,次卡為觀禮邀請卡。 L 中式請帖 「賓客」名字以全名為準,並加上先生、女士、小姐、夫人等稱呼。 中式請帖 中式請帖 但若以自己名義發帖邀請長輩,只寫上對方全名。 根據傳統禮教,婚姻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此喜帖自古以來都是以新人父母的名義發出,古代婚姻亦須得到祖父母首肯才能成事。
中式請帖: 香港喜帖設計公司推介 #7 Wedding Mood
即使在現今社會,撰寫喜帖時仍須遵從相關的傳統。 中式請帖2025 無論是哪種設計的喜帖,內容都一定要包括婚期及婚宴的日期及時間。 通常喜帖會使用啟事語:「謹訂」、「謹詹」等詞匯。 結婚其中一環就是派喜帖(紅色炸彈),坊間的婚禮統籌公司一般都有囍帖製件的服務,但不少準新人都不太清楚喜帖的正統寫法及格式。
中式請帖: 中式喜帖5項必備資訊
「闔府統請」是邀請對方全家人出席,如只邀請本人,可省略。 寫一對新人的名字時要留意數個要點,一是名字男右女左,二是要考慮到新人在家中的排名,而寫上稱謂。 一般而言,獨生子女會寫作獨子、獨女;排行第一寫作長男、長女;排行第二寫作次男、次女;排行最尾則稱作幼男、幼女。
中式請帖: 婚禮及婚宴日期及時間(公曆與農曆)
而在雙方父母的名字前,就要加上承嚴慈命等字眼。 祖父健在:承嚴命;祖母健在:承慈命;祖父母都健在:承嚴慈命;祖父母俱仙逝:毋須填寫。 您更可以選用我們的透明圓形貼紙,為您提供一站式的喜帖印刷服務。 由於中式結婚喜帖下款一般以新人雙方父母發出及署名,但面對特殊情況,如父母已離世或離異,可以作以下處理。
中式請帖: 喜帖格式7 信封寫法 幾時用「闔府統請」?
假如新人屬單親家庭長大,父母離婚,沒有再婚,在寫帖時可以沿用親生父母的名義發帖,新人稱謂依據家中排行填寫,如長男、次女、小兒。 中式請帖2025 下款為親生父母名字,但要留意的是,媽媽的名字不用冠夫姓。 如果雙方都沒有家長親人,孤兒出身,新郎、新娘稱謂可以省略,直接填寫兩人名字。 如果新郎的父母不健在,祖父母亦已去世,長輩中最親的有外祖父母,那可以用他們的名義發帖。
中式請帖: 電話
恭候及入席時間一般寫左喜帖的左上方,一般人會將觀禮和恭候寫同一時間。 對於偏好華麗請帖設計的人,近年流行手工棉紙、手工染色緞帶,以及以柔和浪漫的藍綠色墨水寫成的書法;另外,加入新人標誌的蠟封和水彩效果紙張也很受歡迎。 中式請帖2025 舉辦目的地婚禮的話,新人可以考慮建立一個簡單的婚禮網站或Facebook專頁,提供附近酒店住宿資訊及活動時間表等。 習慣上會將婚宴的恭候及入席時間寫於喜帖左上方,高於其他部份。 一般時序上是「恭候>觀禮>入席」,又一般多會將「恭候與觀禮」歸納為同一個時間。
無論是中式結婚喜帖或西式婚禮邀請卡的寫法及格式都令不少新人感到頭痛。 以下就會向新人講解印帖和寫出完美喜帖的注意事項。 如雙方父母健在,中式喜帖一般以父母名義發帖,媽媽的名字要冠夫姓。
中式請帖: 中式喜帖內文 格式範本!超實用撰寫大公開
星級大妗姐歐惠芳(Sharon)指,中式喜帖最易出錯的環節以新郎、新娘稱謂及發帖者稱謂為主。 其餘主體內容一般無大差錯,只需注意錯別字、農曆日子及時間有否出錯。 很多新人只在乎喜帖款式,卻對喜帖寫法一知半解,不論是中式喜帖抑或西式喜帖,都有正常喜帖格式及寫法。 此外,來自單親家庭或父母再婚的新人,都要學識正確的喜帖稱謂。
中式請帖: 喜帖小貼士1. 喜帖的大小和尺寸
結婚請帖為婚禮的風格和氣氛定下了基調,因此請帖的設計應該與婚禮主題相匹配。 如果你打算舉行一場以粉色花朵或花園為主題的婚禮,則可以考慮將這些色調或綠色元素添加到請柬中。 中式請帖2025 所以新人們請謹記:在印刷喜帖前,再三細心檢查喜帖和信封上每一個項目,看看有沒有錯誤和遺漏,確保喜帖大方得體。 在印刷方面,傳統對於字體及大小均沒有太嚴格的限制,因此在坊間亦可以找到不同樣式的範本。 中式請帖2025 一般而言遵從各種飲宴請柬,「光臨」二字會放大,而電話等較次要資料會較細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