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灣,古稱淺灣,據說因此地海灣水淺而得名,但因名字有「龍游淺水遭蝦戲」此一不祥之意而改名[2](但名字有同一意思的淺水灣卻沒有改名)。 淺灣亦屢見於宋朝、明朝和清朝的地圖和文獻,包括填海錄,厓山集,宋史新編,南宋史和新安縣志等。 本頁顯示的樓盤說明和相關信息均由地產代理或業主或第三方提供的樓盤資料。 為方便比較,以下列表以香港九號幹線荃灣段(即屯門公路柴灣角出入口經青山公路-荃灣段、象鼻山路)、荃錦交匯處、德士古道至海岸線所包圍的地區為範圍。 1990年代為了興建九廣西鐵(今屯馬綫)的荃灣西站,快速公路荃灣路以西海旁,再次進行填海,多次填海令荃灣的海岸線拉直,藍巴勒海峽再度收窄,成為現今的模樣。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營運的荃灣油麻磡路組合社會房屋項目,今午(7日)舉行動土儀式,房屋局局長何永賢出席主禮,一班劏房屋民也有到場,期望當局增加及加快興建社會房屋及公屋。 在2022年3月底,約有147,500宗一般公屋申請,以及約97,700宗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合共245, 200家庭申請。 面對龐大的公屋需求,以現時的落成量根本無法滿足基層市民的住屋需要。
荃灣油麻磡路: 荃灣昇柏山2房池園景戶累減65萬元易手 10年升值36%
根據有關的分區計劃大綱圖,該地盤並非劃作「住宅」用途地帶。 除非是根據相關的法定圖則准許,或已獲城規會批給規劃許可,否則不得於該地盤進行住宅發展。 荃灣油麻磡路2025 城市規劃委員(城規會)於2018年11月26日舉行的會議上同意,如經運輸及房屋局轄下的專責小組統籌,在位於市區及新市鎮地區永久建築物內作為期不超過五年的過渡性房屋,可視為屬分區計劃大綱圖內經常准許的臨時用途,無需規劃許可。 協指出現時房屋問題嚴峻,政府應增加社會房屋至5萬間,公屋每年應提供至少3萬五千間,並擴闊租管及租津涵蓋範圍,令20多萬籠屋、板房、劏房居民早日脫苦海,享有適切的居所。
- 現時屋苑經業主大會投票取得超過50%業權同意撤換公契經理人,改為公開招標,大幅將開支減少7成以上。
- 填海之前,荃灣有一個海角名,名為沙咀,海壩村舊址、鱟地坊、大屋圍、部分福來邨也是在此海角之上。
- 本頁顯示的樓盤說明和相關信息均由地產代理或業主或第三方提供的樓盤資料。
為回應聯合國訂定的適切住屋權利標準及紓緩輪候公屋人士的壓力,社協一直倡議政府善用市區閒置土地增加過渡房屋供應,透過增加可負擔而地點便利的居住單位,輔以社會服務支援,改善輪候公屋3年或以上人的中短期住屋環境,加強基層住戶的社區支援網絡,促進個人及家庭的身心健康、建構社區鄰里互助的精神。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在2021年獲政府批准以短期租約形式,租用葵涌油麻磡路及昌榮路交界,佔地約4700平方米的閒置土地。 社協指,項目預計明年中旬落成,項目所在地前身為高鐵地盤,除了建屋,部份土地將規劃成共用休憩空間,期望區內市民及項目租戶互相認識,建立互相關懷的生活模式,而社協此前已營運逾330個社會房屋單位及宿位。 社協去年獲政府批准以短期租約形式,租用該幅在荃灣油麻磡路及昌榮路交界的閒置土地,是社協第二個組合社會房屋計畫。 項目預計興建一幢4層高樓宇,提供約200個單位,包括196個一至兩人單位、四個家庭和無障礙單位,所有單位有獨立廚廁,全期可讓約700名基層市民入住。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營運的荃灣油麻磡路組合社會房屋項目,今午(7日)舉行動土儀式,房屋局局長何永賢出席主禮。
荃灣油麻磡路: 荃灣油麻磡路社會房屋動土 社協促政府增建社會房屋及公屋
荃灣位於大帽山以南,東南面向藍巴勒海峽,為青衣島對岸,後借用作鄰近地方的名字。 1950年代,荃灣面積約0.5平方公里(只計荃灣市中心)。 當時荃灣西部(柴灣角至木棉下一帶)的海岸線是在青山公路,而東部(木棉下至鹹田一帶)的海岸線則約在沙咀道。
- 港府近年致力增加過渡性房屋供應,社協負責營運的荃灣油麻磡路組合屋項目,將提供約200伙,所有單位設獨立廚廁,料可供700人入住,最快明年中落成。
-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營運的荃灣油麻磡路組合社會房屋項目,今午(7日)舉行動土儀式,房屋局局長何永賢出席主禮,一班劏房屋民也有到場,期望當局增加及加快興建社會房屋及公屋。
- 1961年,港府刊憲宣布把荃灣發展成為新界第一個衞星城市,當時範圍遠至附近的青衣島、葵涌、荔景一帶。
-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在2021年獲政府批准以短期租約形式,租用葵涌油麻磡路及昌榮路交界,佔地約4700平方米的閒置土地。
- 項目對象主要為申請公屋已有3年的人士或家庭,並以原居於荃灣及葵青不適切居所的居民優先;項目提供至少2年租住期,租金訂為每月家庭入息的四分一或收取綜援最高租金津貼。
-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縉庭山,上葵涌村,和宜合村,河背村,油麻磡村。
荃灣是港鐵荃灣綫的終點站,荃灣站附近設有荃灣鐵路站巴士總站,站內有多條往來新界西北的巴士路線,並有往深井及青龍頭的專線小巴路線。 在汀九橋及九廣西鐵(今屯馬綫)開通前,荃灣是九龍往來新界西北的必經之路,荃灣站及巴士總站每天都有大量轉乘地鐵及巴士往來屯門及元朗的乘客。 根據規劃署之法定圖則,「荃灣」廣義上由東面的和宜合道近梨木樹邨起,西伸至油柑頭一帶,而汀九以西至青龍頭一帶則為荃灣西地區,而兩者同屬十八區行政區之中的荃灣區。 港英政府為了發展荃灣,1950年代起在荃灣大規模填海,首次填海令柴灣角消失。
荃灣油麻磡路: 附近物業
營運機構可能會不定時更新或更改項目的各項資訊(包括申請資格、租金水平及相關服務等)。 荃灣油麻磡路 中葵涌橫龍仔是荃灣來往葵涌和九龍之必經之路,路上有多條客家村落,包括圍乪(歐陽屋)[1]、圳邊(傅屋)、油麻磡(曾屋)、昂磡(陳姓)、禾塘咀(鄧屋)、梨木樹等。 [2]油麻磡位於中葵涌北面,圓山仔南麓,因舊時村民種植油麻而得名,村旁有從大帽山南麓經葵涌流出垃圾灣的河水,是為大坑。 荃灣近芙蓉山南麓一帶地方幽靜,背靠香港最高的大帽山,風水甚佳,故有不少寺廟臨立。 特別是20世紀初,當時不少道人、法師為躲避戰禍來到香港,一部份便在此帶開宗建寺。
荃灣油麻磡路: 香港大廈搜尋
我們期望透過提供適切而安全的生活空間、可負擔的租金,以紓緩基層的經濟壓力,同時保障其基本住屋權利。 社區組織協會(社協)位於荃灣的一個組合社會房屋計劃舉行動土施工儀式,預計明年中落成。 項目佔地4700平方米,計劃興建200個單位,設有獨立廚廁,全期可讓約700名基層市民入住。 社協指出房屋問題嚴峻,促政府增加社會房屋至5萬間,公屋亦應每年提供至少3.5萬間。 自2016 年起,社協於不同社區開展及推動各項社區過渡房屋計劃服務,連同深水埗英華街組合屋項目、域多利道閒置政府宿舍改裝項目等,機構一共已營運超過330個社會房屋單位和宿位,服務逾710個基層人士。
荃灣油麻磡路: 大廈資料:油麻磡村
另一方面,過去數年本港公屋輪候時間屢創新高,現時申請宗數約24.2萬宗,包括約14.42萬宗一般公屋申請,以及約9.84萬宗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根據房委會六月最新公佈數字顯示,一般家庭平均輪候時間為6年,長者亦要輪候4.1年,而非長者單身人士在配額計分制下更仍然是動輒輪候上十年時間。 過渡性房屋|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早前宣布,興建過渡性房屋「喜盈」,以5年短租約形式,向政府租用一幅位於荃灣油麻磡路及昌榮路交界的閒置土地,以改善約700名有急切住房需要的基層市民的中短期居住環境,預計於明年中落成入伙。 一棟四層高樓宇可提供220個單位,當中包括216個一至兩人單位、以及4個三至四人單位。
荃灣油麻磡路: 荃灣油麻磡路社會房屋動土 料明年中落成提供200單位
位於荃灣的油麻磡路過渡性房屋項目,由社區組織協會(社協)負責營運。 該地盤今日(14日)被張貼欠薪告示,表示自5月動工後,二判有工人被拖欠薪金,料涉及數十萬元,當中更有二判工人被解僱,反被要求賠償約600萬元。 社協表示,一直與房屋局關注及跟進事件,並與局方及總承建商舉行數次會議,了解事件起因及發展,協會將持續堅督工程及跟近事件,期望事件能和平解決,而工程仍在進行中。
荃灣油麻磡路: 荃灣警打擊違泊 發995張牛肉乾及拖6輛車
昇柏山附近一帶為工廠大廈,鄰近的建築物主要是有新豐中心、城市工業中心、其士冷藏倉庫、美達中心等,其他生活配套就需要依賴8分鐘步程的光輝圍一帶,較為不便。 昇柏山(英語:The Rise),是位處於香港新界荃灣油麻磡路63號的住宅,前身為汽巴精化廠房,是由長江實業發展、俊和集團承建的屋苑,物業樓高42層,分為兩座,共提供402個單位,於2015年3月入伙,同時為第一個根據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作銷售的屋苑。 荃灣油麻磡路 昇柏山業主立案法團在2015年9月業主大會獲得高票支持成立,屋苑更於2017年7月業主大會獲得過半業權支持,成功撤換公契經理人(港基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改為合約經理人(置邦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讓管理服務合約能夠作公開公平招標競爭,將管理公司酬金及總部行政費大幅度減低,讓業主真正受惠。
荃灣油麻磡路: 社區健康中心
項目計劃興建200個單位,設有獨立廚廁,可供約700名人入住,預計明年中落成。 項目預期將於9月落成及陸續安排申請者入住,會提供至少3年租住期,租金訂為每月家庭入息的25%或綜援租金津貼,預計全期受助人數達700人。 而項目對象主要為申請公屋3年或以上的獨居人士或二人家庭,並以原居於荃灣及葵涌不適切居所的居民優先;有少量名額予以有特殊房屋需要但申請公屋未夠2年的人士,且項目另有3個四至五人家庭單位及一個無障礙單位予有特殊醫療需要家庭申請。
荃灣油麻磡路: 附近的地產代理
就今次項目,她預計下年初可接受申請,8成單位會預留予已輪候公屋三年的人士、其餘會留予一些特殊個案,屆時將設網上及紙本申請。 租金方面會視乎申請人有否申領綜援,如有會以租金津貼計算,否則則為收入25%。 她致辭時指,項目佔地「話大唔大,但挑戰好多。」,並稱覓地建屋需時,料未來5年公營房屋供應或緊張,認為短期居住設施,對當局應對盡快改善居住環境意義大。 因應多項維港兩岸的大型基建工程陸續完成,《預算案》建議推動優化海濱項目,預留60億元發展新的海濱長廊及休憩空間,以改善海濱設施。 據悉,是次優化海濱的重點項目包括6個港島海濱、2個啟德海濱及荃灣海濱空間。
荃灣油麻磡路: 項目簡介
而該站在初啟用時,由於附近只有居民及廣場人流支持,固人流一直偏低。
荃灣油麻磡路: 社區新世界:
荃灣(英語:Tsuen Wan)位於香港新界西南[1]荃灣區,位於規劃署定義的香港都會區(香港市區)範圍之內。 港基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曾經為昇柏山之大廈公契經理人(DMC Manager),於2017年10月3日改由置邦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管理,將管理公司酬金及總部行政費大幅度減低。 而不用再繼續按照大廈公契規定不論居民是否滿意公契經理人服務表現,將硬性規定收取屋苑總開支之10%作為酬金,另外,再額外於管理費收入當中收取3%作為其總部行政費,有意見認為此乃管理費霸權,變相鼓勵管理公司增大不必要開支,對小業主不公平[2]。 現時屋苑經業主大會投票取得超過50%業權同意撤換公契經理人,改為公開招標,大幅將開支減少7成以上。 荃灣油麻磡路 預料明年初可接受申請,80%單位會預留予已輪候公屋3年以上人士,其餘則留予社工就特殊情況轉介,屆時將設網上及紙本申請。
為保障基層租戶不論經濟狀況,亦可享有基本的適切住屋權利,單位設有特大窗戶,強調室內自然採光及通風,並設有獨立廚廁、基本裝修及消防設備,保障入住人士可享有安全及清靜的私人空間,而且人均居住面積不少於七平方米的居住空間。 項目對象主要為申請公屋已有3年的人士或家庭,並以原居於荃灣及葵青不適切居所的居民優先;項目提供至少2年租住期,租金訂為每月家庭入息的四分一或收取綜援最高租金津貼。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社協)第二個過渡性組合房屋項目「喜盈」即日起至下月31日接受申請,該項目位於荃灣油麻磡路及昌榮路交界,將提供220個以一至二人家庭單位為主的獨立單位,每個單位均設有獨立洗手間及煮食空間,輪候公屋3年或以上的獨居人士或二人家庭,並以原居於荃灣及葵涌不適切居所的市民會優先考慮。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社協﹚一直倡導長遠房屋政策外,亦倡議善用短期閒置市區土地,增加過渡性房屋供應,於輪候公屋的漫長日子,直接改善居於不適切居所市民的生活環境。
荃灣油麻磡路: 過渡性房屋|油麻磡路項目喜盈料明年中竣工入伙 租金為每月家庭入息25%
這個荃灣油麻磡路組合社會房屋項目,預計興建一幢四層高樓宇,提供約200個單位,包括196個一至兩人單位、四個家庭和無障礙單位,所有單位有獨立廚廁,料可供700人入住。 項目預計將於明年中旬落成,項目位處土地前身為高鐵地盤,為善用整幅土地及回應區內市民對休憩空間的需求,將部份因曾回填而未完成適合置放組合屋的位置規劃為共用休憩空間,讓區內市民及項目租戶均可於居住之外,享受到充足的戶外空間,促進居民、社區人士彼此認識,打破社群間的孤立,建立互相關懷的共生模式。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下稱“社協”)位於荃灣油麻磡路的第二個組合社會房屋計劃於今日舉行動土施工儀式。
荃灣油麻磡路: 東涌海堤灣畔馬灣珀麗灣等多廈污水陽性 政府派27萬快測包
公屋平均輪候時間勢必愈來愈長,而最近亦攀升至6.1年,創1998年以來新高,更有繼續上升的趨勢。 現時超過20萬人蝸居在籠屋板房劏房等惡劣環境,加上疫情下,失業、開工不足情況嚴重,劏房租戶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急需援手。 荃灣油麻磡路 而荃灣及葵青分別為新界區內劏房數目最多的首兩個地區,分別有6600間及3700間,同時區內貧窮率高,對社會房屋有極殷切需求。 社協副主任施麗珊表示,現時有近25萬人正輪候公屋,逾20萬人居於不適切居所,公屋平均輪候時間更長達6.1年,形容「街坊等上樓望到頸都長」,期望項目盡快落成讓有需要人士申請。 項目目前短期合約為5年,她預計往後可續租,冀望營運至少10多年,為更多市民服務。 荃灣油麻磡路2025 她續說,政府目標建2萬伙過渡屋將近達標,促增至5萬伙,公屋每年亦應提供至少3.5萬伙,加快上樓。
荃灣油麻磡路: 申請條件及租用詳情
「喜盈」位於荃灣油麻磡路及昌榮路交界,即昌榮路迴旋處往沙田方向對上,項目佔地約4000平方米,組合屋樓高4層,以「組裝建成」方式興建,每個單位均設有特大窗戶,讓住戶享有室內自然採光及通風。 荃灣區的大窩口@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950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48,394人。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縉庭山,上葵涌村,和宜合村,河背村,油麻磡村。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17,000,年齡中位數為 47.6歲。 至於港府已成立四個專責小組,包括「土地及房屋供應統籌組」及「公營房屋項目行動工作組」,她指公營房屋小組將在下周開會,將適時公布消息。
荃灣油麻磡路: 香港樓宇目錄
社協稱,房屋問題嚴峻,籠屋、板間房及劏房居民逾20多萬,公屋平均輪候時間更達6.1年,促政府善用閒置土地,增加社會房屋至5萬間,公屋亦應每年提供至少3.5萬間。 荃灣油麻磡路 記者會亦邀請周德年建築設計有限公司建築師林禮信先生講述其設計理念及項目提供的社區設施、工程承辦商有信建築有限公司董事黃宇明先生講解以鋼材興建組合房屋的過程和挑戰。 1950年代,荃灣已經是香港紡織業中心,全港最大的紗廠和染廠也座落荃灣,後來更帶動輕工業的發展。 1961年,港府刊憲宣布把荃灣發展成為新界第一個衞星城市,當時範圍遠至附近的青衣島、葵涌、荔景一帶。 何永賢表示,項目佔地「話大唔大」,但挑戰眾多,指覓地建屋需時,料未來5年公營房屋供應或緊張,認為短期住屋設施,對當局應對改善居住環境意義大。
荃灣油麻磡路: 荃灣昇柏山2房戶 735萬元獲承接
新任房屋局局長何永賢女士,JP蒞臨主禮,劏房居民亦到場支持,要求增建及加快興建社會房屋及公屋。 社協指,項目預計明年中旬落成,項目所在地前身為高鐵地盤,除了建屋,部份土地將規劃成共用休憩空間,期望區內市民及項目租戶互相認識,建立互相關懷的生活模式。 社協指,房屋問題嚴峻,至今年3月底,合共有24.5萬多宗公屋申請,需求龐大惟落成量不足,今年首季只有不足7,000個家庭獲公屋編配,預計公屋平均輪候時間會較目前的6.1年再上升,促請政府增加社會房屋至5萬間,公屋應每年提供至少3.5萬間。
社協副主任施麗珊則指,社協自2016年已開始做社會房屋,有今日的項目並不容易,現時有24、25萬家庭正輪候公屋,逾20萬人居於不適切居所,形容街坊「等上樓望到頸都長」,期望今次項目盡快落成,讓街坊申請。 現時的短期合約為5年,但施麗珊預計往後可續租,期望項目至少可維持10多年,為多些街坊服務。 荃灣與同為第一代新市鎮的沙田和屯門般規劃有固定的「市中心」地帶不一樣。 市中心範圍大約在港鐵荃灣站範圍,大涌道以東、海盛路及楊屋道以北、關門口街以西及青山公路荃灣段以南一帶。 新市鎮開發早期,連青衣、葵涌徙置區居民的購物、商業和娛樂活動都是在荃灣市中心。 昇柏山位於荃灣國瑞路及油麻磡路,現時附近大型住宅項目只有縉庭山,其餘附近為一些村屋,例如大白田村、油麻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