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轉工除了薪金增長速度會較留在原有公司快之外,轉工還可以接觸到不同的企業文化,從不同公司與同事的強項與優點中為自己增值,也可以建立更廣的人際網絡。 「回想轉工,應該是我這些年來做過最正確的決定。原來你不嘗試離開,你不會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好。」正所謂「魚不過塘不會肥」,據市場調查顯示,轉職的人工升幅通常可達20-30%,比在同一間公司的按年加薪比率多五至六倍。 對她而言,金錢是工作的最大推動力,間接減薪對她的人生計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一年轉一次工 一年轉一次工2025 「原本的置業計劃需要暫停,這時侯我才明白,既然這份人工不能滿足自己,爭取過也失敗,那就另謀高就。總要找到一份能滿足的工作,我才能過上心目中的理想生活。」經過了兩年的求職過程,尋尋覓覓,Mag最終成功加入現在的公司,人工升約四成。 他倆轉工的主要原因截然不同,Mag是為了薪金福利,Leo是為了突破自己。
- 有些人可能因為一時意氣而萌生轉工念頭,但我們必須明白不同工作都會面對苦與樂,轉工或許會有所犧牲(轉工需要面對的新挑戰、離開舒適區等),我們需要自行衡量是否值得。
- 以前讀書時,我們總被勸說一份工作最起碼要做滿多少年,因為怕轉工太頻密會被僱主認為不穩定,影響求職成功率。
- 則要看你有沒有實際做過甚麼去提升你的能力,能對你的工作有幫助。
- 想轉工不多不少是為了有更好的薪金待遇,因此作出去留前必須比較新、舊工作的人工是否合理,如查看不同機構的薪酬調查報告,而jobsDB於每年4月尾或5月初公佈各行業的薪酬調查報告,從而可了解行業的加薪幅度或工作時數等行程。
- 到底應該在同一間公司發展一直做到退休好,還是幾年,甚至一年轉一份工作比較好?
- 前者用了兩年多的時間才成功轉工,雖曾錯失機會,但耐心等待終能找到心頭好。
這位網民這5年來人工由12,000元,第2年有25,000元,第3年為22,000元,第4年為26,000元,到第5年為28,000元。 經常聽長輩感歎:「以後有排你捱啊!」踏入職場就是一場幾十年的長征,第一份工作一定會打破你很多的認知,亦難免需跌跌撞撞、摸索一番才能認清方向。 而在職年期實在難以一概而論,每個人的際遇不同,更受不同因素影響,某些工種例如市場策劃,其人事變動頻繁,變相行內在職年期短是普遍現象。 又如有些工作單純是技術活,只要工多便藝熟,比較不注重經驗,那麼工作年期便不是僱主會考慮的條件。
一年轉一次工: 個人心態及進步空間
報告發現,打工仔只要從第一份全職工作算起,在10年以內如有適當的轉工頻率,即是大約三次,現職薪酬與首份月薪相比將可獲得平均每年約17%的增幅。 然而,如打工仔在同一條件下轉工多達5次或以上,薪酬則反而只有14%的上升。 新創建分7大業務:道路、環境、物流、航空、設施管理、建築及交通、策略性投資。 整體的質素算不過不失,業務分散於多個範疇,部分與公共事業有關,過往的生意雖然穩定上升。 東駿控股(8383)過往的盈利不足$1000萬,上年度更出現虧損。
如果終止僱傭合約的要求是由僱主提出,他亦必須遵守有關規定。 此外,你應查明自己是否合資格領取終止僱傭合約的款項,例如年終酬金、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等。 如你需要轉職,不論是因個人意願抑或因其他理由而須終止與現職僱主的僱傭合約,包括因公司結業或裁員,在轉投新工作前,身為僱員的你需要注意下列事項。
一年轉一次工: 薪金
編按:龔成是於公屋長大的80後青年,畢業後於銀行從事投資相關工作,雖然月薪僅萬多元,但因為理財及投資有道,只花五年時間,於28歲已累積到100萬元資產,目前淨流動資產有數百萬元。 著有暢銷書《80後百萬富翁》、《80後2百萬富翁》及《財務自由行》,並出任創富課程導師。 預期佢的股息約為4%-4.5%,吸引力中等,未到吸引水平,但企業本身都有投資價值,其實已可分注買入。
另外還有一點很值得注意,00923電子佔比約8成,0050則是約7成,「看起來」好像沒有差很多! 但是別忘了,0050中的台積電就佔了約48%,其他電子股只佔約2成;而00923的台積電約佔30%,其他電子則佔快50%,所以有更多的電子股在幫00923賺錢。 現在的市值型ETF有多,大家最熟悉的還是0050,不過它是20年前的金融商品,只有選擇市值前50大的股票,而且過度集中在台積電。
一年轉一次工: 查看完整版本 : 一年轉一次工,好過份咩?
只要了解自己的行業需求情況,各位打工仔應該要積極為自己爭取更合理的工資。 例如近年IT及工程行業人才缺乏,有關方面的需求大於供應,轉工後人工自然會較理想。 一年轉一次工 所以要擺脫過去認為「頻繁轉工一定不好」的思維,不過一份工作的好與壞除了人工上的加幅外,亦應考慮公司福利、打工仔的個人需求、工作地點、工作時間、彈性等。
因此如上班不久後察覺新工作真的不適合自己的話,就應盡快考慮辭職,並考慮是否把這段工作經驗寫在CV內。 假設員工A是個Fresh Graduate,找了一份普通文職的工作,月薪萬一。 剛剛出來工作的他沒有甚麼明確方向,暫時只想找一份穩定的工作,加上公司福利不錯,同事和上司都對他十分照顧,因此即使薪金低他亦不打算轉工。 而在他工作的第三年,薪金加至萬四,不過原來跟他一起工作的同事已經走了一半,新同事跟他不太合,偶爾都會有磨擦。 經過三年時間後,他期望工作上可以有更大空間發展,普通文職工作沒有前景可言,而且薪金太低了,不足以應付他現在的生活開支,於是就萌生了轉工的念頭。 然而,辭職的因素眾多,如與公司文化、同事或老闆不合、工作內容與個人與趣或目標不相符、工作沒有發展前景等,而對薪金不滿亦是一個常見的因素。
一年轉一次工: 聯絡我們
就算假設一間企業,每年有$1000盈利,以佢從事從事包裝印刷業務計,業務沒有太大的獨特性,盈利難以大增,市盈率不會太高。 就算比20倍市盈率佢(已經比多),佢的市值應該只值$2億。 另外,不少僱主都能理解很多職場新人的第一份工作仍處於摸索階段,體諒他們第一份工作在職時間短。 為了長遠的發展,Leo以傳統營銷的根基,自學數碼營銷,由線下走到線上。
一年轉一次工: 港男每年轉工!人工入職$13,500 六年後加到$XX 網民:好成功
因為買股票是等企業成長,中短期可以上落,萬一當你要錢的時候,股價下跌你就會有較大的損失(因為就算股票優質,中短期都可以跌)。 我地買股票就是買企業,係等佢的長期成長,要有耐心先得,太短視根本無意思。 另外,將信義玻璃(0868)轉到信義光能(0968),雖然有少少風險提高,但問題不太大,所以不用擔心。 周大福(1929)有一定的質素,無論是規模及品牌,都是行業裡的龍頭,優質的。 一年轉一次工 〔記者王榮祥/高雄報導〕小犬今整天在高雄引發陣陣強風,累計吹損逾百棵路樹,市長陳其邁今視察各路段清理作業,除感謝第一線辛勞,也要求加速排除樹木障礙、恢復市容。
一年轉一次工: 工作5年儲蓄 $100萬 學識理財你都做到
而因「工作量或壓力過大」而決定轉工的人也多達整體轉工人數的31%。 另外,由於佢有地產業務,而地產部分每年都會重估的,物業價格上升的部分,都會在損益表中入賬,成為盈利的一部分,但這部分的盈利其實不是來自經營。 積金局主席劉麥嘉軒表示,強積金計劃有約470萬名成員,每人約兩三個賬戶,預計有逾一千萬個賬戶需要過渡至新平台,由於平台轉移涉及大量資料,要小心處理,而新平台構建及測試進展良好,有信心在明年第二季推出。 他們加入新公司,知道自己必須快速學習,給大家留下很好的印象,提高自己的水平,所有這些都應該在幾年的時間裡做到,然後去征服下一個目標。 結果,他們往往成為超乎意料的成功者,在很短的時間內學到大量的知識。 Tenny認為一份工作大概做二至三年最為理想(亦視乎工種和職位),累積了一定的經驗,對升職和轉工都有利。
一年轉一次工: 小犬強風狂吹釀樹倒 雲林崙背綠色隧道預警性封閉
「數碼營銷仍在發展中的階段,我現在入行,幾年後有了一定的經驗,在市場上也有競爭力。若果你太安於現狀,一直與世隔絕,萬一被炒魷魚,當下要轉工就更無所適從。」社會在不斷進步,但你又有沒有與社會一起進步? 有時不是你想不想轉工,而是社會的狀況告訴你:是時候轉工。 近日有網民在討論區發帖,以「男朋友每半年轉一次工」為題,控訴男友經常用不同的原因轉工,又指他「沒甚麼學歷,特別技能又沒有,又不願認真工作」,問網民應否分手,「放過自己」。 針對這種情況McCord 有以下建議:在15年內,由於人才高頻次地進進出出,公司會得到快速的發展,不要擔心沒有人了解公司的制度化知識。 在你離職前,你的僱主須向稅務局提交通知書(I.R.表格第56F號),申報你的離職以及你於該課稅年度在該公司取得的收入。 同時,你須注意離職時所收取的款項,例如代通知金、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等(如適用),是否正確計算及填報於通知書上。
一年轉一次工: 台南登革熱病例逼近1萬3 小犬颱風後可能帶來新1波傳染
而在新工面試時,亦可透過與HR或老闆交流從而了解公司的人事關係,及其工作理念。 不斷轉換工作並非好事,因此轉工前必須考慮新、舊工作的晉升前景,轉換新工作後是否能提供一個能讓你長遠發展事業的環境,新公司是否有足夠資源讓你發揮所長、持續進修或學習新技能等。 轉工前大概可從五方面考慮:薪金、晉升前景、跟老闆同事的合作、個人心態及進步空間、公司文化,若考慮以下的所有因素後,仍然無法決定去留,尋找專業人士作諮詢,可從市場的形勢,給你新的見解及客觀的分析。 如你本身並未持有任何強積金計劃下的「個人帳戶」及滿意舊公司所選用的強積金計劃,你亦可以考慮把強積金權益保留在舊公司的計劃中,以「個人帳戶」形式繼續投資。 一年轉一次工 最近在討論區上,有網民就開帖文「大家覺得幾耐轉一次工先叫正常」,網民指自己本身不太喜歡適應新環境,但無奈轉工的加幅太吸引! 他指自己出社會6年,轉了6份工,每次都會大約2至3月,加了薪金和出了Bonus/獎金後,就會過檔。
一年轉一次工: 決定要轉工後,要作怎樣的部署?
統計今年以來到9月底,0056大漲了42%,但是台灣加權指數只漲16%,從下圖可以看出當0056超漲很多後就會「均值回歸」。 此時可以考慮將高基期的高股息ETF,獲利了結;然後轉換到低基期的市值型ETF,逢低加碼。 另外根據歷史經驗,當高股息ETF漲贏大盤太多時,在下一波股市多頭,表現就會輸給台灣加權指數,高股息與大盤呈現輪動的趨勢。 反而我擔心你的投資心理,如果你接下來打算結婚,即是資金有實質的用途,那就要持有足夠的現金,股票投資相對要減少。 一年轉一次工 至於向拖欠強積金供款僱主發出的付款通知書,疫情期間有所上升,由2019/20年度約26萬張,升至2022/23年度約34.6萬張,增幅達33%。 劉麥嘉軒表示在本年度首5個月(即4月至8月期間),積金局發出大約15萬張拖欠供款通知書,比上年度同期微升4%,但升幅已減低,相信隨着市道平穩,拖欠供款的趨勢會有所緩和。
一年轉一次工: 颱風天沒風雨 台北百人團遊台南烏山頭水庫喊:賺到了
股價大漲就是最大的利空,我也一直提醒投資人要注意風險,現在AI概念股飆漲已經脫離基本面,目前股價都在反映幾年後的獲利,因此短期內泡沫的風險相當大。 JobsDB發表最新的《2019年薪酬調查報告》,調查打工仔在今年的加薪幅度、花紅金額及轉工成效等。 一年轉一次工 當中發現,打工仔三年轉一次工效益最大,若一直沒有轉過工,加薪幅度會比轉工的人低。
一年轉一次工: 第一份工作沒做滿一年是「死罪」?
可見薪金問題並不一定是主因,往往是有其他因素才放大了薪金的問題。 JobsDB向全港二十個行業包活資訊及通訊科技界、教育及培訓界、廣告、媒體及出版界、互聯網及創企、飲食界等六千名從業員發出問卷調查,深入發掘他們對工作的期望。 欲知更多香港打工仔的訴求,可參閱jobsDB引才法則 (Laws of Attraction) 互動網站的按需分析。 多謝各位提問,若然你有問題想向本人發問,可在龔成的fb專頁中(/80shing)inbox龔成,但要注意如無特別聲明,有可能將問答放上網的,當然,會將發問者的身份,以及有關個人的部分刪去。 另外,由於提問人數眾多,見諒無法即日回覆,如果是普通的提問,預起碼要3天以上才能回覆,若然是較複雜的提問,起碼要7天才能回覆,希望各位能諒解。
一年轉一次工: 小犬來襲》高市逾百棵樹吹壞 陳其邁要求加速排除斷枝障礙
所以其實沒有甚麼金科玉律可以指引大家,不要受社會的框條限制自己所想。 相比在職年期的長短,能從工作中認清自己的目標、學習並吸取到經驗和智慧更重要。 一年轉一次工2025 總記得有人會說,經常轉工會導致履歷表花,面試時老闆會認為這個人不可靠,無法勝任,對公司不忠,不能承擔責任,等等。
而長時間做同一職位亦不一定好,難免讓人有種錯覺認為你不思長進,或是能力不足才無法晉升,因此轉工爭取跳title亦無妨。 工作5年以下不算很長時間,主要是累積了一些公司基本營運的經驗。 則要看你有沒有實際做過甚麼去提升你的能力,能對你的工作有幫助。 由始至終這位員工A的薪金都不高,只是一開始他認為工作其他方面的好可以抵銷薪金低的不足,到後來這些好處沒有了,薪金不足就成了他轉工的誘因。
一年轉一次工: 小犬颱風襲台 交通、活動異動資訊一次看(不斷更新)
〔記者賴筱桐/新北報導〕新北市政府推動新泰塭仔圳市地重劃案,目前正在施工,區內首條30米計畫道路已命名為「領航路」,預計年底完工,可串聯新莊與泰山的交通動脈,並分擔新莊區中正路的交通流量,翻轉曾是鐵皮違章工廠遍布的區域,促進當地繁榮發展。 〔記者蔡宗憲/屏東報導〕小犬颱風來勢洶洶,恆春半島許多電桿、招牌、路樹倒塌掉落,2016年遭莫蘭蒂颱風重創的恆春基督教醫院,這次又遭強風襲擊,不僅醫療大樓中廊出入口電動門被吹走、碎玻璃滿地飛,停在停車場的公務車還被飛來的鐵條刺穿,所幸未造成人員受傷。 如今高股息ETF存股變飆股,投資人等於領了好幾年的息,如果想要居高思危,是可以考慮轉換成低基期的市值型ETF。 一年轉一次工2025 首先,要留意特區護照/回鄉證是否需要續期,以及留意不同貨幣的匯率走勢,包括人民幣兌港幣、日元兌港元、英鎊兌港元等等。
一年轉一次工: 【新人迷思】 第一份工一定要做滿一年?經驗值兩年起計 勉強才有幸福?
因此過短的工作經歷會令僱主質疑你未必具備足夠的能力及經驗。 換言之,工作年期不是重點,重點是你從上一份工作所得的「收穫」。 Mag笑言自己很麻煩,不想浪費時間見工,每一份工作都向很多人查探虛實。
一年轉一次工: 工作經驗5年或以下
新生代尤指 1984年 – 1996年 左右出生,似乎放下了對「轉工」的偏見,這是一件好事。 這代人開始投身社會,他們希望在工作中不斷學習,不斷進步。 他們與上一代人不同,上一代人的觀點是一份工作做一輩子,可以在年老的時候安享晚年,享受各種福利。 不過,部分企業由於中高層人員的流動性低,加上市場上不少人選擇自組Start-up初創企業,平穩升遷模式開始出現變化。 另外,疫情期間,不少企業削減中層職位作節流,亦令部分工種消失或衍生新工種出現。
一年轉一次工: 小犬來襲》往返綠島蘭嶼船班全取消
院方表示,小犬過境讓許多員工回想起2016年同樣重創恆基的莫蘭蒂颱風,這次颱風恆春半島災害頻傳,只見同仁在院內群組互相關心、加油打氣,並同心禱告「小犬」能快速離台,希望各地不要有更多的災害發生。 最近的台積電股價非常牛皮甚至是往下,當然會扯0050的後腿,導致報酬率縮水。 反觀00923持有的電子股更為分散,持有更多具有爆發潛力的電子股,這也是00923上市以來報酬率勝過0050的重要原因。
一年轉一次工: 查看完整版本 : 職場怪現象 3年轉一次工 VS 一份工做了7年
而2021年已見復甦的「酒店款待/酒店服務業」的招聘數字,亦按年增長28%,較2020年高61.1%。 辭職後不外乎要處理MPF﹑薪金﹑bonus等問題,跟舊公司計算清楚,免得將來有任何爭論,對雙方都有好處。 此外,如你以前屬公司地址作為你的稅務事項的通訊地址,你也該盡快通知稅務局更改地址,以便準時收到報稅表、繳稅通知書及其他有關郵件。 當你有轉工的念頭,亦要有轉工的準備,隨了CV外,亦要有競爭力,持續進修便是讓你更新所學知識、增強實力的好方法,尤其是在這個數碼科技年代,要不斷適應新時代步伐才能不輕易被淘汰。 立即找Kaplan了解學士、碩士等課程,選擇跳出舒適圈,才能讓自己不斷成長。
社會上對「第一份工作需待多久」眾說紛云,「見履歷如見人」,試想僱主只能透過短短一兩頁的履歷判斷你是否有適合的個人特質、足夠的能力和經驗勝任他們的工作,在職年期變相會成為重要的衡量指標。 過短的在職時間會「劃花cv」、影響個人聲譽,尤其現今新世代最常被批「唔捱得」,容易給人欠穩定性、無承擔的印象,所以待久一點當然有其優勢。 一年轉一次工2025 若果你有合理、有力的理由解釋你的離職原因,顯示你是有想法、規劃的人,則不會對職途構成很大影響。 不過以上情況是有機會讓你為自己「辯護」下為前提,若公司在檢閱履歷時已經先入為主地將不滿一年工作經驗的人「紅牌出場」,不予以面試機會,那麼即使有合理理由也難逃被放棄的厄運。 相反, 因為複雜難纏的人事關係、上司的針鋒相對、不滿薪金報酬等而離職,不論是不是第一份工作,都會顯得你目光短淺、抗壓性低和處事有欠成熟。 雖然好多人都認為工作要穩定,不過不同的行業其實有不同的需求。
他指人工由入職的$13,500 ,在6年間跳至$38,500,而同期畢業的人,卻只加了一至兩次人工,甚至同一分工做6年都只得20-25k。 而他指自己最近又做了差不多一年又想跳槽,但卻擔心被人認為「太跳太Jumpy」,於是問其他打工仔平均轉工時間是多久。 一年轉一次工2025 不過,最多人選擇轉工的原因還是「不滿意公司文化或管理風格」,比率高達五成。 JobsDB香港區行政總裁仇崑石指,僱主應視員工為寶貴資產,在適當的時候予以表揚,方能提升他們對公司的忠誠度,願意留任效力。 報告發現,在過去12個月有三成的受訪者轉過工,當中有49%便是因為「不滿意薪酬及福利」而跳槽,當中有37%指,新工能為他們增加收入,即使停留在同一職級也在所不計。
有轉工經驗的打工仔或更靈活適應市場的變化,被迫面對新環境亦能有好表現。 再者,某類工種如數碼營銷,需求急增,一兩年內轉工已是行內「正常現象」,僱主遇上「Jumpy」的應徵者已是見怪不怪,短期內對個人發展影響不大。 一年轉一次工 經常轉工的行為被稱為「Jumpy」,這樣做人通常是為追求更高的薪資和工作環境,但這種行為是否明智呢? 有網民在網上討論區發文,指自己追求更好的工作,每年轉一次工,每次加薪2至3千元,由月薪2.1萬增加到2.6萬,因而詢問網民自己是不是太「Jumpy」。 網民意見各有不同,有人認為完全沒問題,亦有人指會影響長遠的業發展。 筆者亦作不少資料搜集,某些人力資源顧問公司或獵頭顧問表示不止是第一份工,有些HR會視任何在職時間少於1年的打工仔為Jumpy,事實上,短時間就轉行或轉公司,部份僱主會抱有「你能在短時間內學到多少?」的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