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年累計工廈買賣登記共錄得5,608宗,較2017年度的5,068宗仍升11%,涉及買賣合約總值452.19億元。 放盤價訂明代理可以在放盤價範圍內作廣告宣傳之用,並不是授權代理接受任何要約。 視察物業業主或房東是否容許代理查看物業並會否將物業鑰匙提供於代理保管,以供查看物業之用。
由於這幢工廈的業權人還包括多個不同樓層單位的業主,故此市建局擔起促進者的角色,深入研究各種改造方案,包括全幢改造的可行性,然後通過參與業主立案法團會議,與其他單位的業主交流,務求就工廈的長遠維修和活化方向,謀取共識。 活化計劃投放了五年時間及七億港元資金,活化之後的南豐紗廠保留了許多與昔日歷史的聯繫,現集創新科技、文化、藝術及學習於一體,提供約10多萬呎商業零售樓面,現時已成爲文青打卡熱地,洋溢蓬勃生機。 中原(工商舖)工商部董事郭楚華表示,政府重啟活化工廈措施,消息已吸引不少投資者早着先機入市,加上上半年工廈拆售潮興起,進一步刺激工廈買賣市場。
工廈活化: 工廈活化重啟 寬地積比2成
儘管工廈內設停車位及上落貨車位,但深夜至清晨時份,路邊仍不時有人上下貨,包裝貨物。 鏟車來回倉庫、工人包裝貨物,都會發出噪音,並製造不少廢料,偶有工業垃圾非法棄置於路旁,佔用路面,除了阻塞行車,亦擋住行人及司機線視,有安全之虞。 工廈活化 就算如果成交價高過銀行估價,如不是偏離10%以上,一般銀行都可彈性處理,以成交價計算成數和貸款額。
截至2016年2月底,地政總署共接獲215宗在活化工廈措施下提出的申請,其中124宗已獲批准,釋出合共可提供約138萬平方米的樓面面積。 在獲批的124宗個案中,有28宗整幢改裝舊工業大廈個案的擬議新用途,包括「康體文娛場所」用途,作文化及創意產業之用。 普縉集團執行董事及企業發展部總監(估值及物業管理)張聖典指出,以城規會收到的申請個案及涉及樓面面積看來,新一輪活化工廈反應不錯,惟今次雖許可作過渡性房屋用途,惟至今只錄一宗同類個案,這種設定則較為失敗。 有不少報道指出,活化措施令工廈單位租金不斷上升,活化工廈政策反而扼殺生存空間。
工廈活化: 工廈活化 有市有價
「活@KCC」採「銀座式」的設計概念,商場地下至四樓提供扶手電梯連接,亦有升降機停靠各層;商場三樓連接旁邊的行人天橋,經行人天橋可到達九龍貿易中心和葵興站。 香港人出名勤力工作,不少文化藝術界朋友幾乎是在工廈工作室內24小時工作(及住宿)。 相比劏房,工廈有電梯、消防通道及裝置;如果政策容許在工廈個別部份改裝成過渡性房屋,並延長營運期,便可以同時規管消防、結構及排水等方面的安全性問題。 林鄭月娥近日指出香港的數據中心總樓面面積,已由2015 年的46 萬平方米增加到2019 年的74萬平方米,估計到2025年會增加到超過110萬平方米,足夠滿足未來業界的需求。 近年活化工廈計劃申請約64宗,樓面面積合共近1500萬平方呎,暫時至少有7 宗申請開設數據中心(提供208萬平方呎樓面面積),其中有3個項目已在施工,將於2022 年至2024 年落成。
- 按現時世界各地情況估計,新冠疫情仍會持續一段時間,展望未來半年,進出口貿易將持續獲得改善,針對本地消費者的零售行業將會繼續擴充貨倉樓面,然而,倚重外地遊客的行業因通關未明及各地的旅遊限制等,對貨倉需求將依然疲弱。
- 研究發現,荃灣面對的挑戰之一,是工業區過渡期間,「三寶」等住宅毗鄰尚未轉型的工廈,兩者如何兼容,以避免工業區常見的噪音、光污染和交通擠塞等影響居民日常生活。
- 按揭利率方面,工商舖可承造P按或H按計劃,現時按揭息率可低至4.375厘,還款年期最長20年。
- 要留意的是,如果買入一手活化工廈或劏房,銀行一般對這類物業較保守 ; 如果買入二手工廈劏房或活化工廈單位,市價比一手價下跌時,銀行估價就會再打折了。
一個城市並非由建築堆砌而成,而是由人賦予其生命力,是大家一同分享、生活的地方。 巿民期盼有一個家,規劃師期盼創造一個宜居、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地方。 工業轉型讓地建屋,需全盤規劃考慮,而施政報告提出在荃灣開展地區規劃研究或是契機,重新檢視土地資源的分配及兼容。 以「三寶」為例,因毗鄰的多幢的工廈仍未轉型,工廠日常貨運,難免影響居民,但深夜的噪音,則與夜間違例泊車有關。 有地區人士指出,深夜時份,工廈的物流作業仍如常運作,處理空運貨品。
工廈活化: 香港物業按揭7大優勢
第二點是有關「買賣程式」,進行每一項買賣前,須獲地政署的書面同意。 據《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下稱《準則》)建議 ,工業用地須方便通往市區商業中心,並在行人最易到達的地方提供公共運輸設施 。 而且政府早於回歸前 已規劃巿區工業用地轉型,不少傳統工業區如荃灣、長沙灣經多年規劃,已逐漸變為商住社區,交通、社區設施愈趨完善。 不過,工廈轉型為住宅,除了以上優勢,亦有值得留意之處,例如過渡期間,住宅與毗鄰的工廈如何兼容,避免工廈運作影響居民。 她強調,「活@KCC」項目啟用後可增加其商業價值,亦對周邊環境及社區加強聯繫,達至各方多贏。 鍾透露,集團未來有一個約14萬平方呎樓面面積之多層工廈的活化項目,正在火速進行中,規劃中之商場設計將加入鄉郊田園色彩,以翠綠直立式園林景緻配合都市格調,預計2021年第二季落成。
截至2021年12月底,在活化工廈政策下,當局共批准及簽立了64宗位於觀塘和九龍灣的整幢改裝或重建的申請。 針對目前文創等團體在工廈入駐的情況,他表示,工廠大廈的用途只供倉儲、製造業等工業用途,純粹的辦公室在工廈其實在法律上不允許的,但由於辦公室不像遊樂場所、餐廳等需要申請牌照,所以沒有被監管到。 由此可見,現有政策、法例已經無力遏止這種亂局,那麼在加強執管無疑還必須同時另闢蹊徑加快重建房屋程序。 現時香港本地零感染紀錄已持續一段時間,觀乎暑假的消費市場,社會普遍已適應疫後生活及消費模式,網購發展蓬勃,尤其對FMCG 快速消費品行業的刺激作用更大,此類對貨倉租賃市場有支持作用。 加上,疫症令每人在家逗留的時間更長,不少人均購買傢俬電器以改善居住空間,令此類公司對貨倉的需求增加。 工廈活化 設計及發展項目 為舊有辦公空間注入生氣,或創造全新環境,協助員工茁壯成長。
工廈活化: 按揭顧問詳細資料
香港作為密集型都市,工廈轉型的過渡其間,難免有互不兼容的土地用途並存。 另外,工廈買家的供款入息比例以及壓力測試限制水平,亦較住宅更嚴格,分別為40%及50%(住宅最高為50%及60%)。 如購入前者,兩點需注意,首必先了解整幢工廈的大廈維修情況及管理費,繼而就是目標單位是否存在維修必要或結構問題。 因此,準買家入市前,須向物業經紀,及與物業相鄰的業主或租客,打探一下工廈及目標單位的實際情況。 工廈活化 政府 2010 年推出活化工廈計劃,大業主可以將工廈翻新及改變成商業用途。
工廈活化: 消防員體能測試調整 引體上升3下變1下 「四眼仔」都有機會
例如環保署的《戶外燈光約章》無法律效力,從節能、减少碳排放和光污染的角度, 政府應考慮立法監管。 傳統工廈的外觀通常較爲殘舊,内部未必設有接待處,電梯也較爲舊式,部分甚至未能直達樓層。 因此,如果公司的業務性質需要經常接待顧客,例如金融、科技、工作室類別,通常會傾向租商廈;若公司業務性質不用見客,主要用作處理後勤事務或是當倉庫用,則租工廈性價比無疑較高。 觀塘碼頭熟食中心,位置偏僻、人流少、若非搭船去北角,根本未必發現它的存在。 不少舊式工廈日久失修,欠缺妥善的基本防火及逃生設備,如無動灑水系統、緊急照明系統、霧感應器、滅火桶等。 一般商廈是用中央冷氣,而工業大廈租盤的冷氣,則要業主或租戶自行安裝。
工廈活化: 業主盤買賣7大著數
發展局強調,先導計劃並非為業權人提供地價優惠,標準金額不是因應每宗個案訂製,不會精準反映每宗個案的特點。 如契約修訂申請人認為以標準金額計算地價並不吸引,可選擇以現行傳統估價方式處理其個案。 新式工廈與住宅按揭一樣可承造按揭,但因屬於工商鋪即非住宅物業的類別,當中的按揭細節不盡相同,亦有地方需要注意。 首先在按揭成數方面,工商舖的按揭成數較住宅物業更低,根據金管局的最新指引,工商舖不論其物業價值,按揭成數上限為六成;以資產抵押計算收入,按揭成數上限為五成。 2/「住宅(戊類)」地帶:改劃後不容許新建工廈,而工廈重建時需向城規會申請,提交環境影響等評估報告,確保新住宅不受工業用地影響。
工廈活化: 按揭callloan10大優勢
而本港政府近年推動創科產業發展,同時亦積極吸引國內投資者及專才來港發展,相信這類新式工廈將為他們的投資首選。 工廈活化 荃灣住宅林立,而工業活動主要集中在柴灣角和德士古道,前者已逐漸轉型為商業區,而後者,亦即「三寶」所在的工業區,轉型進度較慢,仍處過渡時期,以致這三幢服務式住宅落成後,暫時需與舊工廈並存,難免有上述環境問題。 工廈活化2025 工廈活化 中大未來城市研究所最近於荃灣進行地區規劃研究,包括在地考察、訪談等,為其未來可持續發展提出規劃建議(見文末網址)。 研究發現,荃灣面對的挑戰之一,是工業區過渡期間,「三寶」等住宅毗鄰尚未轉型的工廈,兩者如何兼容,以避免工業區常見的噪音、光污染和交通擠塞等影響居民日常生活。
工廈活化: 荃灣柴灣角街工廈男子疑高處墮下 消防搜尋1小時救起送院
即使是同一個舖位,由於在不同時段、不同日子的人流,分別也很大,而這些因素均會直接影響到估價,因此銀行一般無法為商舖作出準確的估價,有時更可能出現不同銀行的估價有較大分歧的情況。 一般而言,商廈的租金通常較貴,特別是商業中心區如銅鑼灣、灣仔、中上環一帶,而且管理費也不便宜。 至於工廈,租金相對會較相宜,加上配套設備不算完善,所以管理費理論上會較爲便宜。 至於新式的工廈,租金及管理費可謂是中規中矩,一般介乎商廈與舊式工廈之間。 工廈活化 商廈的外觀及内籠通常較新淨企理,而且一般設有大堂接待處及電梯,整體配套予人舒適、專業的感覺。
工廈活化: 按揭租約詳細介紹
隨着5G年代來臨,整個大氣候逐漸轉變,市場對數據中心的需求大大增加,計入上述最新申請,單計葵涌區已錄至少7宗的相關重建或改建申請,涉約179萬平方呎樓面。 今年3月,政府已推出工廈重建「標準金額」補地價先導計劃,業主可選擇按標準金額就合資格的契約修訂補地價,多區補地價的標準金額均有上調。 截至本月中,上述5宗申請當中,有4宗獲接納以「標準金額」補地價,其中3宗已完成補地價。
工廈活化: 按揭8成不可不看攻略
投資地產 發掘世界各地的投資機遇及資金來源 以科技轉型 讓您的業務突破固有框架。 全港現時有逾1,400 工廈活化2025 幢工廈,共佔土地面積逾2,000公頃(約相當於120個維多利亞公園),分布於全港各區,是本港珍貴的土地資源。 活化工廈計劃自2010年4月起實施,容許達15年以上舊式工業大廈(工廈)業主,免補地價將整幢工廈改裝活化,並可改裝作其它用途,多改建為寫字樓、藝術工作室、服務式住宅等。
她指出,項目不是走高檔路線,目標客戶群是25至49歲的本地中產人士及附近地區的居民。 在2010年4月,政府首次推出了活化工廈措施,並於2018年10月重啟活化計劃。 截至2022年12月底,在活化工廈政策下,當局共批准及簽立了65宗位於觀塘和九龍灣的整幢改裝或重建的申請。 長遠而言,政府宜檢討土地規劃問題和工廈轉型進度未如理想的原因,研究如何加速轉型,訂立時間表,實行分階段轉型,確保轉型期間的住宅發展,不會受到工業區運作的影響。 若業權問題令工廈未能整幢改裝或重建,可考慮適度放寬地契豁免範圍,或容許部分改裝,擴闊工廈用途,同時避免貨倉、物流在此類工業區內運作。 政府宜就此進行研究,探討居住環境與市民身心健康之間的關係,並審視規劃和環境問題。
立法會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議員謝偉銓曾撰文指出,有不少工廈業權人質疑政府計算補地價的方法不公,金額大幅偏離市場,令他們不願意補地價重建工廈物業。 事實上,政府與業主經常就補價金額存在分歧,商議時間可長達十年八載,自然影響活化工廈的成效。 業主重建工廈,若擬重建項目的土地用途或樓面面積,與現時土地契約條款不相符,業主須按現行機制付十足土地補價。
工廈活化: 活化工廈
截至2020年12月,兩輪活化工廈計劃接獲60多宗重建申請,其中14宗已完成地契修訂,約40宗已取得規劃許可。 警方今日(7日)下午4時許接獲荃灣馬角街2至6號工廠大廈職員報案,指上址一單位有煙霧傳出,裏面有男住戶暈倒。 警方消防接報到場時,發現該名男子倒臥單位內仍有意識,旁邊有一盤燒過的炭,將他送仁濟醫院治理。 今日(7日)下午4時許,警方接獲荃灣馬角街2至6號工廠大廈職員報案,指上址一單位有煙霧傳出,裏面有男住戶暈倒。 今年4月份消防人員巡查大廈,通知要將後樓梯物品清理,他當時正陸續收拾,但因為他為腸癌康復者,6月份曾多次大量出血入院治理,惟入院期間消防處突然派人搬走所有物品。 例如路邊上落貨於深夜造成噪音,相關部門可考慮限制上落貨時段,盡量避開交通高峰時段及深夜,減少對居民的影響,並加強檢控路邊違法泊車、棄置廢料。
工廈活化: 活化工廈: 活化工廈 放寬地積比 52宗獲批
例如,有大量文化、創意和藝術工作者因未能負擔越來越高的租金而被迫遷離,以致本地文化創意工業幼苗茁壯成長的機會被扼殺。 政府為更完善規劃工業區轉型,推出多項政策,例如規劃管理較仔細的「綜合發展區」。 工廈活化 (見小知識:規劃師的工具箱)將規劃署用作規限土地用途的「荃灣分區計劃大綱核准圖」,對照「工廠三寶」所在,便一目了然。 (見圖)「三寶」地皮由「工業」用地改劃為「綜合發展區」,其後發展為服務式住宅,並改劃為「商業」用地。 而毗鄰的楊屋道近沙咀道、馬頭壩道的工業區,其後亦改劃為「綜合發展區」、「休憩用地」,以淘汰工業,只剩德士古道附近仍劃為「工業」用地。 不過,「三寶」附近雖已劃為「綜合發展區」,因涉及多幢工廈,要整合業權一併發展,並不容易,因此只有部份單一業權的「綜合發展區」改建為住宅,如前身為房委會所有的大窩口工廠大廈,已順利重建為尚翠苑。
工廈活化: 活化工廈計劃
推行活化工廈措施的目的,在於透過鼓勵現有工廈重建和整幢改裝,更好地利用香港珍貴的土地資源。 劉子敏續說,「南豐店堂」佔地125,270平方呎,期望這個商圈給予訪客不一樣的體驗,故此短期內不會有連鎖店進駐,而商戶的組合多元化,30%為餐飲業,其餘為零售和體驗式消費,大部分含「香港情懷」故事、文創或創新等元素。 為了保持新鮮感,項目亦預留10%商業樓面,用作期間限定店(Pop-up 工廈活化2025 Store),料三個月至半年便會更換一次。
另一方面,因為工廈一般所需繳付的首期較高,部分工廈新手會選擇夾份投資,開設股份有限公司以公司名義購入物業,此做法各人可有不同持股比例,而透明度亦相對較高,同時相關支出亦可以扣稅。 不過,若以公司名義購入,並且在三年內轉手,現時是需要繳付額外稅項,因此建議工廈投資持貨年期較長較為有利。 購買工商物業毋須繳付額外印花稅及買家印花稅,但要支付雙倍印花稅,稅率為總樓價的15%。
至昨晚10時許,被數名債主挾到荃灣柴灣角街35至45號裕豐工業大廈5樓一單位。 這時候,相信不少創業者都有一個共同問題:到底是租工廈還是租商廈較好? 工廈活化2025 以下文章集合了創業者最普遍遇到的疑惑,拆解一下工廈及商廈的優劣勢。 TORIO 喫茶部裝潢充滿日式懷舊風格,加上木系家具與旁邊的綠色植物,令整體感覺溫馨舒適,而且環境精緻適合打卡,女生們到訪都會在此拍照。
工廈活化: 銀行p6大分析
「三寶」附近有不少工商大廈因安全考量或裝修,由日落至深夜都開著射燈,有居民需安裝全遮光的窗簾,地區人士曾就此與業戶協調,但成效不大。 現時,環境局的《戶外燈光約章》屬自願性質,居於商業區鬧巿的居民亦屢向傳媒投訴,批評其成效不彰 。 其實,荃灣市中心、工業區均有類似問題,如違例泊車、雙行泊車、貨物或雜物霸佔路面,因工業區晚上人流稀少,故較為嚴重。
工廈活化: 活化工廈: 【活化工廈】工廈改建藝術場地 政府願意承擔費用
酒店、辦公室和商場,對間隔、 工廈活化 形狀的要求各有不同,不同的改建用途,受不同規定所限制,投資前最好了解清楚。 近年來不少新式工廈在本港陸續落成,關於活化舊式工廈的討論熱度不斷上漲。 工廈活化2025 住屋與工業存在同一幢大廈內,無疑是有點嚇人,這可能讓人聯想到嘈音或保險等問題。 想深一層,其實工業的運作時間主要為日間,過渡性房屋的用戶大多在晚上才回家,兩者在同一時間存在的機會不大。 再者,過渡性房屋於一般用家來說,都不是長遠的居所,本質就是不完美。 工廈活化 用家自然會按自己的喜好和實際情況,在「過渡」期間選擇住在「無王管」的劏房還是受規管的過渡性房屋。
工廈活化: 物業印花稅豁免介紹
與此同時,因為工廠用水量大,污水要處理妥善,所以來去水亦不擔心,而且因為要上落貨,所以後樓梯特別寬敞。 若果只容許改建成住宅,難度真的是不高,不過,要有一個條件,就是住宅不能有廚房,只能有一個小小Pantry。 如香港會景閣一樣,否則,處理去水便有難度,或者,可以說這些都是優化了的房,但對於解決現在社會小型住宅不足的情況,有積極正面作用。 林鄭一出聲,全港1,400幢工廠大廈變為瑰寶,有一些馬上倍數升值,業主們當然是笑逐顏開。
工廈活化: 投資工廈小百科
工廈未必是房屋問題的解藥,但仍可為一眾期待蝸居的香港人解決眼前難題。 局方提出,地政總署會就獲批的申請施加合適的豁免書條款,以便日後能夠管制確實違反條款,以及業主將劃作特定用途的樓面空置的情況。 工廈活化 文件指出,截至今年9月,地政總署在上一輪活化計劃下,已批准及簽立土地文書的109宗申請中,共有95宗涉及整幢改裝工廈。 其中大窩口工業村的工廈,皆為私人業權,且大部分為單一業權,包括剛出售的王子工業大廈、由老牌家族持有的鼎豐染廠及德士古道一百號、由基金持有的有永德利大廈及亞洲物流等。
當然,活化工廈政策仍有一定成效,近年一些頗具規模和發展經驗的發展商或投資者「計過度過」,頻頻在市場收購並申請重建工廈,但市場仍有部分工廈業主因缺乏重建發展經驗而卻步。 政府去年的施政報告提出「標準金額」補地價的先導計劃,冀釋除他們對補地價的疑慮。 有意購買工廈單位的準買家,可以選擇入手較高機會被收購重建的工廈或購入較小機會被收購的工廈。 MoneySmart為你製作工厦按揭懶人包,助你於短時間內了解工廈按揭成數、按揭利率、額外印花稅等資訊。 其次,買入住宅物業的買家如屬於非香港人士,需要額外支付樓價15%的買家印花稅(BSD),但工商舖不受限制。 另外,如果要賣出單位,現時住宅物業如果持有不足3年便出售,需要支付額外印花稅(SSD),稅率高達交易金額的15%,而工商舖亦不受限制。
工廈活化: 工廈: 【我要做業主】「工廈迷你單位」要識揀?工商舖稅務 / 按揭 / 買賣錦囊
他希望永康工廠大廈的案例可起牽頭和示範作用,從工程規劃、施工方案、配合相關法規等不同層面,與特區政府、專業機構以至工廈業主分享經驗,增強各界對改造和活化工廈的信心。 政府於2018年,重啟活化工廈政策2.0,至今(逾3年半)共有66宗申請放寬地積比率的重建個案,預計將帶來1,487.6萬平方呎樓面,相當於7幢國金2期(ifc2)的規模。 議員施家倫接受訪問時稱,「678文創園」其實只是名稱上改變,但實質用途仍然與工業大廈一樣,多為私人用途如辦公室之類,但工廈想改建為商業用途則需要「入紙」申請。
工廈活化: 活化工廈與租金價格影響
翻查資料,東傲前身為工廠大廈,由麒豐資本在2018年以約12億元向興勝創建(0896)購入,並向城規會申請活化,重建為新式工廈。 東傲預計未來一至兩個月分階段推出拆售,先讓購買全層的大手客優先認購,至於大廈的命名權亦可供出售。 2015年9月,報章報導,工廈活化作商廈後,呎租有近一倍的升幅,由平均呎租約10至16元升至20元水平。 因此業主普遍寧願活化工廈,也不會重建物業,因補地價成本,加上建築成本較活化工廈高出五倍至七倍,惟物業重建後的呎租水平卻與活化後相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