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地势关系,有部分露台还可以眺望维多利亚港,爱民邨具有九龙「华富邨」之称。 坚尼地城可以拍摄出高耸入云的隧道感,并且还可以去拍摄坚尼地城新海旁,从该处还可以看到大小青洲、青一岛和西九龙。 另外荔景祖尧邨停车场也是拍摄车轨热门位之一,多线行车高速公路及日夜繁华的货柜码头,天气好的话,连维港对岸的万家灯火亦清晰可见。 香港以前年代公屋真的各有特色,祖尧邨的几何交错对于摄友来说是一种有趣的构图。 橙橙黄黄的颜色、方方正正的几何对称构图,彷如一幅现代艺术画。 不過,房委會仍無意重建華富邨和坪石邨,發言人表示,早年已為兩邨全面結構勘察,結果指樓宇結構安全,只需修葺就可保存十五年以上,重申無意重建。
坪石邨所屬位置剛剛在黃大仙區區界外,所以屬於觀塘區。 屋邨由多條九龍區主要幹道包圍:龍翔道、觀塘道及清水灣道,鄰近彩虹交匯處,因此交通十分便利。 坪石邨特色2025 • 編輯泊車轉乘乘客於下列停車場泊車並轉乘港鐵可享泊車優惠:停車場名稱地址優惠泊車費彩虹泊車轉乘公眾停車場九龍清水灣道8號2樓至10樓$10/小時使用方法: 1. 港鐵免費接駁巴士只於鐵路事故期間提供服務,詳情可留意港鐵公布,或站內告示。
坪石邨特色: 香港公共屋邨由来
小巴重新起載免費轉車安排:於上元街(荷里活廣場)或龍蟠街(荷里活廣場)起候車之乘客,如需乘車前往荃灣方向沿途各站,可免費乘坐坪石方向班次至坪石總站,然後轉乘荃灣方向小巴並繳付車資。 免費轉車安排:於葵富路(葵涌廣場)起登車之乘客如需乘車前往坪石方向沿途各站,可免費乘坐荃灣方向班次至荃灣(千色店),然後轉乘坪石方向小巴並繳付車資。 坪石邨特色 2019年9月8日:此路線成功加入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由即日起乘客如使用八達通卡付款,車資將納入補貼計算範圍。 坪石邨特色2025 2019年5月1日:為申請加入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此路線於2019年5月起陸續為車隊增設八達通機,乘客上車時可使用八達通卡付款。 坪石公共運輸交匯處一樓平台交匯處專綫小巴總站在8月10日上午十時起啟用,除了16B線總站遷往該交匯處平台外,其餘各條小巴路線並未受影響,仍舊於紅石樓和鑽石樓外上落客。
- 原來據她所說,街坊中流傳,這個井字設計有令地府的鬼魂誤以為可直衝上天到天堂的念頭,但衝了之後才知道不可能,唯有回歸地上找替身,故令跳樓的事不斷重複進行。
- 政府立即在原址興建多幢兩層高的平房,臨時安置無家可歸的災民。
- 請注意,1967年《香港集體運輸研究》只有英文版,中文站名為根據1970年《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中文擇要中路綫圖的車站名稱或意譯得出。
- 彩虹邨在60年代落成,公屋外牆漆上彩虹色,走上停车场上盖的球场,整个彩虹色的屋邨尽入眼帘,喜欢伸展筋骨的人可以到球场与年轻人「猜波」,喜欢打卡的人,球场不同角落都十分适合拍照留下青春的倩影。
- 俯拍坪石邨需要通过电子门禁坐电梯上楼,原则是物业看到会禁止的,所以拍摄时一定要低调行事,且不可大声喧哗影响到居民生活。
- 同樣設有鋼架的華康樓,在掃描儀下,大廈主力牆呈一大片「紅海」,紅色代表潛在石屎剝落危機,共有十個兩米乘三米的高危石屎剝落位置。
第三,以前居民鄰里關係較和睦互相多為認識,邨內發生的事件容易口耳相傳。 以往筆者多接觸到有關如華富邨丶友愛邨丶秀茂坪及順利邨等之靈異事,原來位於彩虹邨則的坪石邨一樣傳聞多多,只是一直被忽略。 1966年6月,屋宇建設委員會收到了平石「塔型大廈計劃」的地基、構築物和其他合同的招標書。 該方案構想了五座多邊形塔型大廈,高416英尺,每座樓高50層和48層並設有16個7人單位。
坪石邨特色: 服務時間
坪石邨(Ping Shek Estate)小巴總站,位於九龍觀塘區牛池灣清水灣道2號坪石邨紅石樓及鑽石樓外,鄰近龍翔道交界處,是一個設有獨立於主行車道車坑的專綫小巴暨公共小巴總站。 1953年12月24日圣诞夜,九龙石硖尾公屋发生的一场大火,令5.3万居民无家可归,香港政府在原址附近兴建廉租屋邨并成立香港屋宇建设委员会。 公屋各具特色,多形成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承载着时光走过的厚重第一代的双塔式大厦、第二代的工字型大厦,Y型,第三代的和谐式大厦、新十字型大厦,种类繁多。 彩雲邨嚮[ 1976年用「鑿山得地」嘅方法起,全邨都喺九龍第一高山飛鵝嶺腳下嘅清水灣道斜坡之上起,1978年初起好。
建筑内部的黑暗和天空的强光形成强烈的光线对比。 坪石邨特色2025 坪石 邨的最佳机位是在居民楼的内部,仰拍是在居民的公共区,俯拍则需要进入居民楼的顶楼。 我们是跟随居民进入,但这里的楼梯分两种,一种是只到中间楼层,一种是中间楼层到顶楼,换乘需要爬楼梯。 請注意,1967年《香港集體運輸研究》只有英文版,中文站名為根據1970年《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中文擇要中路綫圖的車站名稱或意譯得出。 月台幕門1996年,地鐵已開始着手研究在地底車站安裝月台幕門,並在本站中央月台加設第一代的月台幕門,於1997年完成安裝。
坪石邨特色: 观塘坪石邨
每逢早上和下午繁忙時間,都有由車廠開出的列車利用此月台上客,疏導人潮。 地鐵後來更改規劃,建造一幢住宅連商場與多層停車場,即今「清水灣道8號」)。 工程在2001年年底至2006年3月施工期間,彩虹地鐵站巴士總站內外上落客的各條小巴路線上落客點西移至坪石邨鑽石樓外。 1953年圣诞夜深水埗发生石硖尾寮屋区大火,令53,000名灾民无家可归。 当时香港政府为了尽快为灾民提供安身之所,便火速在原址附近兴建徙置大厦(俗称七层大厦)。 此后,政府又在港岛及九龙各处兴建黄大仙、老虎岩、长沙湾李郑屋等徙置区以吸引居所简陋,卫生环境较差的木屋居民入住,自此开始香港政府大量建造公营房屋。
坪石邨特色: 香港公共屋邨批评
乘客若不熟悉路線運作安排,宜於上車時向司機問明是否途經所欲前往的目的地。 彩虹邨是香港最早期的公共屋邨之一,地如其名,彩虹邨有着色彩缤纷的外墙,彩虹邨内部的大楼和道路均以彩虹七色作为首字,其独特的外形设计还获得了1965年香港建筑师学会银牌奖。 加上華富邨位於海邊,濕氣重,令石屎及鋼架老化問題更嚴重。
坪石邨特色: 彩虹站基本介绍
然後,建築師受委託進行常規的建築方案,該方案基於與塔式方案相似的佈局,包括五座主要建築物,每座高28層,均設有一個寬敞的中央開放廣場。 1960年代至1970年代,政府因為公屋嘅需求大,所以起大規模嘅公共房屋。 喺牛池灣同埋清水灣道一帶起一系列屋邨,有彩虹邨、坪石邨、順利邨等。 彩雲邨嚮規劃嗰陣原本叫牛池灣邨,起好之後,政府為分開重喺到嘅牛池灣村同埋彩雲邨,所以先用咗彩雲邨呢個名。
坪石邨特色: 坪石邨 (清水灣道) 總站
坪石邨是上世纪70年代在香港建造的公屋,坪石邨和彩虹邨的距离很近,距离上也就一公里左右。 去看了彩虹邨,大家可以顺便去看一下坪石邨,直接步行即可。 ▲站在底下向上看,其如同一个巨大的天井,抬头仰望自己仿佛井底之蛙一般。 这是个 坪石 邨天主教小学,位于 坪石 邨里面。 在 香港 经常可以碰到以宗教取名的学校,这和 香港 有很强的包容性有关。
坪石邨特色: 月台
店裏有不少“古董”,比如堪称绝版的理髮椅,再想找到这类型的理髮店,相信已经买少见少。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通過修訂「富戶政策」。 經修訂的「富戶政策」於2017年10月的申報周期開始實施。 坪石邨特色 坪石邨特色2025 重建後的石硤尾邨舉行啟用儀式,成為首個廣泛採用「通用設計」的公共屋邨;該設計理念是讓長者可以原區安老。
坪石邨特色: 九龙城爱民邨
九龙坪石邨因彬记茶餐厅月前曾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多人确诊,名噪一时,许多人对此屋邨亦望而却步。 坪石邨原本座落一个小山丘叫「平山」,山脚有两条小村,一条叫「坪山村」,另一条叫「白屋仔村」,同属当时还称「新九龙」的十三乡之一。 直至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政府把两村的土地收回,改建公屋,初时村民曾大力反对。 坪石邨在七零年初终於顺利建成,由当时港督戴麟趾主持启邨礼。 Free Guider 為全港輪椅人士搜尋各旅遊景點、大小購物商場設施,提供最全面及準確的外遊資訊,無障礙指數及點評。 公園細分咗3個區域,而公園嘅走動空間都好大,玩樂設施亦都好足夠。
坪石邨特色: 彩雲邨
现时香港在市区(港岛、九龙和新九龙)的可建公屋用地已几乎完全饱和,市区的空置公屋单位也因近年来的经济问题而不断减少,即使日后在市区有新公屋落成,通常也只会分配给受市区重建影响的徙置区和唐楼居民。 所以现时一般要求申请公屋的用户或家庭,一般只能可以被分配至新界一些比较远的公共屋邨。 由於彩虹站月台经过特别设计,因此月台比其他车站窄,只能容纳一条单向扶手电梯。
坪石邨特色: 香港有哪些网红拍摄地?
周星馳的《回魂夜》,全片皆於90年代落成,屬和諧型的將軍澳厚德邨取景。 據知當年仍未入伙就借出拍戲,導演故意捨棄陳舊,要拍出新潮鬼片,戲中的電錶房、管理控制室,闊落空曠拍出不一樣恐怖感,同時看到香港屋村的設計演變。 爱民邨共有两类大厦,分别是旧长型和双塔式,密集而对称的排列,展现出一种对称的美感。
随著时代变迁,公屋类型推陈出新,楼层也越来越高。 在1960年代兴建的公共屋村大多都只有16层,近年落成的公共屋邨楼宇大约有30、40层。 除此之外,香港政府亦推出小家庭单位大厦及长者住宅以应付特别需要。 彩虹站现时设有十数间各式各样的商店,包括便利店、面包店、银行等类。
坪石邨特色: 轉乘優惠
後來因「樂」與「落」同音,意頭不好,而「晴庭」讀起來不鏗鏘,兩字均為低平聲調。 坪石邨特色2025 最終改成「晴喜」、「晴悅」,三幢樓合稱「滿喜悅」,寄望居民生活愉快。 後來,政府不再建大型屋邨,一般屋邨都在十座樓宇之內。
此路線除了設有常規的直通車班次外,往荃灣方向,司機開車時會問乘客會否有人在葵涌一帶下車。 若然沒有,該班次將採取直通車之行車路線直接前往荃灣。 1979.jp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照片攝於1979年,從當時英國皇家空軍九龍灣兵房高空俯瞰四順、彩雲邨、清水灣道、坪石邨、彩虹邨,可見興建中彩雲邨。 彩雲邨原本係牛池灣河瀝背村嘅一部份,原居民只係以養牛同埋種嘢維生,同時亦係當年唯一由九龍出入西貢嘅必經之路,所以嗰陣起咗清水灣道。
另一方面,清水灣道路旁坪石邨紅石樓外,設有停車灣供所有車輛上落客,628線在清水灣電視城仍運作時曾以該處為總站。 不過,總站面積細小而路線繁多,輪候靠站的巴士、小巴往往導致該處出現交通擠塞的情況。 鑽石樓旁的「清水灣道8號」住宅基座的坪石公共運輸交匯處一樓平台亦設專綫小巴總站,可經由匯八坊商場前往,詳情請參閱該條目。
2000年6月,地鐵公司宣布在當時3條營運中路線的地底車站加裝月台幕門。 地鐵公司於2001年重新在此站中央路軌進行加建月台幕門的研究,其後再於2號及3號月台加建月台幕門。 此站1號及4號月台的月台幕門於2005年完成安裝。
坪石邨特色: 大廈資料:坪石邨翠石樓
主要租戶包括百佳超級市場、759阿信屋、大昌食品、屈臣氏、萬寧、7-11便利店、上海商業銀行、麵包店、眼鏡店、髮廊、糧油雜貨店、辦館、美容護膚中心、文具店、診所、琴行、和牙醫醫務所。 餐廳包括金華茶餐廳、彬記粥麵美食、麥當勞、大快活和爭鮮迴轉壽司。 在1960年代以前,坪石為香港新九龍的十三個規模較大的鄉村—九龍十三鄉之一,位於平山,原是坪石村及白屋仔村寮屋區,於1963年中被政府收回,並曾引發村民不滿。 1965年,屋宇建設委員會宣佈興建坪石邨,並於1970年至1971年建成,由港督戴麟趾爵士揭幕。
坪石邨特色: 香港公共屋邨户政策
另外,建於一九七○年的坪石邨,雖未有華富邨般嚴重,但亦有剝落、外牆「撲」起、鋼筋外露等問題。 同樣設有鋼架的華康樓,在掃描儀下,大廈主力牆呈一大片「紅海」,紅色代表潛在石屎剝落危機,共有十個兩米乘三米的高危石屎剝落位置。 走到華康樓底層,發現牆與牆間有闊達兩厘米隙縫,敲打牆身「仆仆」聲。
坪石邨特色: 彩虹邨
65歲或以上長者使用長者八達通或個人八達通(包括「樂悠咭」)及合資格殘疾人士使用「殘疾人士身分」個人八達通乘搭機場快綫,有關車程將收取成人八達通車費;而往返羅湖站及落馬洲站的車程及東鐵綫頭等額外費。 彩虹站是觀塘綫的中途站,乘客可在此站乘搭調景嶺方向或黃埔方向的列車,往返將軍澳新市鎮、九龍東部及九龍中部等地。 ,鼓勵居於清水灣道及西貢公路沿線的駕車人士以優惠費用泊車後轉乘鐵路,有助紓緩交通擠塞情況和減少對市區泊車位的需求。 彩虹站(Choi Hung Station)是港鐵觀塘綫的地底中途站之一,位於九龍黃大仙區牛池灣牛池灣村及牛池灣市政大廈地底。
坪石邨特色: 出口數目
使用全月通加強版、迪士尼綫月票、機場快綫旅遊票的乘客乘搭港鐵免費車程或只支付東鐵綫頭等額外費在指定車站並不能享有轉乘優惠。 C出口的行人隧道設四個出口,平均分佈於龍翔道兩邊路旁,皆獲港鐵編配出口編號(C1、C2、C3、C4),並悉數設有出口目的地指示牌。 各出口裝潢風格一致,地面亦無明確顯示站名,卻僅有C2出口之斜道屬港鐵附例適用的鐵路處所。 C1、C3、C4出口之樓梯或斜道以及穿越龍翔道下方的行人隧道均由政府管理(道路構築物編號KS7),不屬車站範圍,從隧道中之嚴禁吸煙標貼(C2出口使用港鐵標貼,其餘部份則張貼控煙辦提供之標貼)可見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