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後陸續開業的有旺角新填地街的「旺角戲院」、紅磡的「美方戲院」、油麻地公眾四方街的「第一戲院」、深水埗荔枝角道的「明聲戲院」,以及油麻地窩打老道的「油麻地戲院」。 1903年,簡陋的「奄派亞影畫戲院」開設於德輔道中與租卑利街之間,後來改建為「和平戲院」,1921年拆卸。 港島的第一間戲院落成於1867年,位於上環街市街(1909年改名為普慶坊) 與墳墓街(1869年改名為普仁街)之間的「同慶戲園」。 倫敦戲院(London Theatre)(柯士甸道/彌敦道), 1962年2月5日開幕。
戰後初年, 放映藝術味較濃的電影院有位於尖沙嘴的「景星戲院」, 「景星」並非設備優良的戲院, 好景戲院2025 於1950年代中旬是間左派戲院. 1955年1月1日, 「景星戲院」改由「茂成娛樂公司」接管. 新公司管理後上映的第一套電影是《碧水美人魚》Million Dollar Mermaid.
好景戲院: 百老匯 電影中心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香港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 好景戲院2025 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
,李翰祥、張徹、楚原,以至新浪潮的許鞍華、章國明……無數的珍品重見天日。 影碟推出前,部分電影還特別安排在戲院裏放映新拷貝,石琪看了李翰祥的《江山美人》後,在明報的專欄裏說有彷如隔世之感。 全院選用NEC放映系統,以鐳射光學科技,呈現對比鮮明的色彩,細膩清晰的畫面;全院配備杜比7.1環繞音效設備,聲音更立體逼真;務求令觀眾感受到完美極緻的聲畫效果。 1985年,娛藝院線 首度在香港引入美式的多影廳迷你綜合戲院,慢慢取代只有一個影廳的舊式戲院。 從七十年代開始上戲院的影評人馮家明,見證著大戲院變成迷你戲院。
好景戲院: 戲院迷你化 觀眾變得內歛
中央戲院(Central Theatre),港島,皇后大道中,1930年6月14日開幕,現為中央大廈。 銀星戲院 位於大埔廣場,共設兩家迷你戲院:一院有482個座位,二院有646個座位。 馬鞍山戲院 位於新港城中心,是馬鞍山唯一一間戲院,1995年營業,於2019年4月29日結業,現址由英皇院線接手,裝修後為英皇戲院(馬鞍山新港城中心),於2019年7月24日營業。 UA朗豪坊(亞皆老街朗豪坊)2004年11月5日開幕,2014年7月1日約滿結業,同月23日改為天馬娛樂旗下戲院Cinema City朗豪坊。 明珠戲院(Pearl Theatre)(百德新街)1971年12月15日開幕,原堂座位改建為餐廳,原超等位改建為MCL JP銅鑼灣,2018年易手為Cinema City JP戲院。
- 戲院開幕當天,另一報章有謂「郊遊男女,將多一遊憩之所」,說明當時荃灣仍是郊外,但郊遊人士大概不會摸進黑暗的戲院。
- 49歲的Andy從小喜歡看電影,加上八十年代缺乏娛樂,週末十分空閒,看電影便成了消遣愛好。
- 1978年暑假,念初中的康哥在葵涌金都戲院擔任帶位員,翌年暑假又在荃灣龍華戲院任職。
- 1903年,簡陋的「奄派亞影畫戲院」開設於德輔道中與租卑利街之間,後來改建為「和平戲院」,1921年拆卸。
- 而基座設有商場上水名都商場,樓面面積約6.5萬平方呎,是上水市中心首個現代化商場, 共有兩層,提供約60間商舖,而大廈停車場提供約180個車位予住客及訪客使用。
- 荃灣係我成長的地方,很多回憶,可惜近年變得太多了,這個post帶我回到童年記憶,很有意思。
- 院方因有老鼠出沒而養貓,他更曾目睹一名母親抱著兒子在走廊盡頭如廁,使尿液流向走道。
- 稍後,還有一間「香港影畫戲院」( 即「皇后戲院」前身)。
到2006年11月因戲院大樓重建,只保留地庫4間影廳,到2008年縮減至2間影院共453個座位,唯受商場新戲院大樓以招標決定新戲院大樓經營者,於2018年6月6日結業。 陪伴香港電影業成長,百老匯戲院於1950年正式開業,亦在1987年投資重建於九龍旺角西洋菜街現址,多年來逐步發展成百老匯戲院線,成為現時最具規模的香港戲院線。 至今,百老匯院線一共有13間戲院,設有總共70個電影銀幕及超過10,000個座位。 本院線旗下管理4個為人熟悉的品牌,包括「百老匯」、「My Cinema」、「PALACE」及「MOViE 好景戲院2025 MOViE」,為客人提供獨特的電影體驗。 域多利戲院(Victoria Theatre)(奶路臣街8-8A號/花園街49-69號)1950年12月9日開幕,重建為宏景大廈,商場現為旺角電腦中心。
好景戲院: 香港戲院列表
1911年,「域多利戲院」落成於德輔道中,現為「永安集團大廈」。 稍後,還有一間「香港影畫戲院」( 即「皇后戲院」前身)。 香港出現首間正式的戲院,是在1901年,位於中環荷李活道與依利近街(舊稱:泥街)處,名為「喜來園」。 香港最早出現的戲院,是1867年的「同慶戲園」,它是香港開埠的第一間戲院,不過當時的「同慶戲園」並不算是正式的電影院。
好景戲院: 戲院︱由一地蔗渣到UA、豪華結業 香港一代人回憶的輝煌與時艱
它們在1959年9月中旬拆夥.「景星戲院」拆卸後改建為「新聲戲院」, 「新聲戲院」拆卸後改建為「新聲大廈」, 即今日尖沙咀HMV所在位置. 寶華戲院 位於大埔墟寶鄉街東亞銀行與中國銀行位置,現已為實惠家居廣場大埔墟分店。 在六七十年代,寶華是新界區規模最大的「龍頭戲院」,全院裝設冷氣及使用軟座,擁有多達一千三百個座位。
好景戲院: 英皇戲院 中環娛樂行
百老匯院線即日上映電影及特備節目概覽,包括電影名稱、故事簡介、導演及演員資料。 影迷亦可查看即日上映電影場次,包括放映戲院、日期、時間、語言及模式。 小時候住在有「荃灣城寨」之稱的海壩村裏,最近的兩間戲院是「好景」和「大光明」,都在沙咀道,距離很近,現在兩間戲院都「執笠」了。 印象中,大光明戲院常常放映「鹹片」,好景戲院則以放映動作片為主,好像就是屬於邵氏院線的。 那時壓根兒就不懂得欣賞電影,不會留意誰是導演,只認識明星,所以不會知道胡金銓、李翰祥、張徹,只知道傅聲、狄龍、陳觀泰、姜大衛、羅烈等等。
好景戲院: 九龍區
1904年,一間全港最大的「太平戲院」落成於皇后大道西與屈地街之間,一座名為「龜背」的小山崗上,1970年代結業改建為「華明中心」。 好景戲院 文章末指出將來開幕後,附近一帶居民與工廠工友將多一個好去處(大意,因剪報缺損)。 尤記年前與阮大勇先生傾談,他回想五十年代末在荃灣的紗廠工作,因路途遙遠,平日須留宿廠內,閒餘消遣,就到大光明或荃灣戲院看一場電影。 戲院開幕當天,另一報章有謂「郊遊男女,將多一遊憩之所」,說明當時荃灣仍是郊外,但郊遊人士大概不會摸進黑暗的戲院。 金都戲院 位於大埔廣福道與安富道交界,拆卸後現址為大埔大廈。 1957年5月5日開幕,擁有約900個座位,負責人為邱德根。
好景戲院: 嘉禾 銀河廣場
光華戲院(大棠路及阜財街交界)1950年2月13日開幕,由聯豐祥有限公司經營,董事長為趙聿修。 星輝戲院 位於汀角路榮暉花園商場,現租戶為明星海鮮酒家。 星輝戲院於1992年初啟業,擁有451個座位,2001年結業。
好景戲院: 香港戲院地圖
麗聲戲院(Royal Theatre)(彌敦道/弼街)1960年1月26日開幕,1990年5月20日結業。 L Cinema:筲箕灣望隆街銀河廣場2樓,2020年8月28日結業。 由2021年中起改由嘉禾院線營運,現為嘉禾銀河廣場。 明園大戲院(Ming Yuen Cinema)/明珠大戲院(Ming Chu Cinema)(鴨脷洲鴨脷洲大街與平瀾街交界)1953年4月25日以『明園大戲院』營業放映粵語喜劇《三喜臨門》,陳庭章獨資經營。 除放映主流電影,百老匯院線亦會提供各種藝術電影及國際表演節目。 立即瀏覽本院線官網,緊貼各大猛片情報、參與電影討論或直接購買戲票。
好景戲院: 荃灣舊照
若你未能前來戲院觀賞電影,可在警告取消後七天內到已購票之電影院; 提供購票時所用的信用咭及交易編號,以換取相同價值或以下的電影門票。 UA iSQUARE (尖沙咀iSQUARE) 2009年12月17日開業,2019年8月25日結業,後改建為英皇戲院(尖沙咀iSQUARE),於2019年12月18日營業。 榮華戲院(柴灣柴灣道)1982年7月15日開幕,底層曾改成傢俬店、遊戲機中心等,現址在2017年重新設立Cinema City戲院。 京華戲院就在現在東京街和元州街交界, 公廁旁的海旭閣. 即是上個月21日深水步有巴士和小巴在十字路口相撞, 有人由車上撻落明渠旁.. 華都和華威我覺得係好似現在百老滙咁, 同一個地方有幾個院線, 不過佢用兩個唔同戲院名..
好景戲院: 灣仔區
譚以諾指垂直整合一來可以增加收益,因為戲院藉著投資電影,可以一併獲得放映、發行和製作的三方面收益;二來戲院既是投資者,也是放映商,無需靠其他戲院院線放映,所以安排電影上畫的靈活度較高。 疫情之下,政府曾三度勒令戲院停業,累計長達163天。 今年3月初,香港戲院龍頭之一的娛藝院線(UA Cinemas)全線結業,震撼業界。 其實,香港戲院業由九十年代起已日漸萎縮,本地戲院數量由1993年的119間,下降至2021年(截至3月)的55間,足足少了一半。 1982年美國科幻電影《ET外星人》上映,Andy憶述那時剛剛流行歐美電影,吸引不少街坊入場觀看,使戲院「爆場」,他更入場看了三遍。 當時還是人手劃票的年代,市民在售票處的戲院座位表上選擇座位後,職員便用紅筆在圖上所選擇的座位打叉,然後就在印著 「粉嶺戲院」的戲票上寫下座號。
好景戲院: 嘉禾 海運戲院
荃灣(鹹田街)(Tsuen 好景戲院2025 Wan )小巴總站,位於新界荃灣區荃灣市中心鹹田街石碧徙置村與寶石大廈對開,設有四組專綫小巴總站。 九龍區第一間戲院要到1919年才落成,位於油麻地廟街,名為「廣智戲院」。 1920年代落成的有石塘咀的「新新戲院」,水街的「西園」,德輔道中的「新世界戲院」,波斯富街的「利舞臺」、皇后大道東的「香港大舞臺」等。 南華戲院(砵蘭街180號/豉油街交界),1966年1月9日開幕,現址為東京銀座商場。 當年的「雙南線」,是指港島「南洋戲院」和九龍「南華戲院」,都是昔日著名的左派戲院。
好景戲院: 香港島
而80年代新界區戲院,堂座的票價約$15,樓座$17。 由於舊粉嶺戲院專做「二輪戲」,即放映首輪戲院已落畫的電影,故票價較便宜。 好景戲院2025 專綫小巴91及93線的總站位於寶石大廈對開,對面曾是好景戲院所在地,營辦商名稱好景專線小巴相信由此而來。
百老匯院線是現時香港最大的戲院院線,戲院網絡覆蓋香港、九龍及新界。 百老匯院線每間電影院均展示不同設計概念及風格,各具特色。 百老匯戲院配備最先進的數碼播放技術及設備,務求為客人提供極盡完美視覺效果及觀賞環境。
好景戲院: 影藝戲院 九龍城
而為配合兒童主題,整個影院都以色彩豔麗為設計主軸,營造出兒童天地的風格。 另外,更特別為小朋友而設有兒童座椅、家庭座椅及半臥式的座位,讓小朋友能更舒服地享受電影的歡樂時光。 本院特別打造「童趣天地」供觀眾玩樂,務求令觀眾可享更多元化嘅服務。 而「童趣天地」亦提供包場服務,可為小朋友舉辦生日派對等活動,讓電影院不再只有單一的功能。 另外,影院1及影院5採用突破性X-Spatial天域的全感音優化技術,實現360度無縫4D環繞聲,大大優化聲音層次感及空間感,直接提升聽覺享受。
好景是嘉禾、龍華是國語文藝、大光明是首輪西片,蘭宮是二輪西片,華都則成日播大陸片,當時的苦努力記、抗日片之類。 電影中斷,全院必定起鬨,粗口及煙頭滿場飛的,這是必然的),所以當時聰明的觀眾,是不會買超等位能拋物線飛煙頭的樓下座位。 當時小童可以不購票,有人跟住就入得,我試過在荃灣好戲院睇早場,買一張前座,好似五毫子... 假如戲院的骯髒度、殘破度與開業年期成正比的話,那麼其時已運作25年的大光明,較有可能是「案發現場」。 當然,這樣憑空推斷,所謂「有欠公允」,何況報上刊出的是「XX戲院」,而非「XXX戲院」,似乎已把大光明排除於外。 好景戲院2025 荃灣聖心堂,於1934年落成, 位置在今綠楊新村, 三棟屋側.
翡翠戲院(Jade Theatre)(百德新街)1969年12月24日開幕,原堂座位改建為餐廳,原超等位改建為MCL JP銅鑼灣,2018年易手為 Cinema City JP戲院。 屋苑平台花園設泳池,網球場和兒童遊樂場等休閒設施。 而基座設有商場上水名都商場,樓面面積約6.5萬平方呎,是上水市中心首個現代化商場, 共有兩層,提供約60間商舖,而大廈停車場提供約180個車位予住客及訪客使用。 另外黃金戲院, 我記得應該在現在黃金中心的地方, 即是高登電腦商場旁的轉角位, 現在上面開了酒樓, 地下一樓是網吧.
電影開始後,康哥可出外吃飯、看電影或睡覺,在散場前回戲院拉幕,作為戲迷的康哥不時為了完整看完一套戲,會請人幫他買叉燒飯,邊吃邊看。 年約60歲的康哥談起去戲院看電影便滔滔不絕,他形容喜歡看電影的程度達「瘋狂」,七十年代時會節省零用錢和飯錢,一星期看三齣戲。 初中某年他數該年收集起來的戲票票尾,結果竟有200張。 14、15歲時,他甚至在八號風球時因「戲癮發作」,步行到戲院看武打電影《賣命小子》,笑言爸爸都嚇壞了。
百老匯The ONE(尖沙咀The 好景戲院2025 ONE)2010年9月16日開業,2023年2月26日結業,現址將由MCL接手,將於2023年7月營業。
好景戲院: 電影
譚以諾舉例指,《寒戰2》上映時,因安樂是《寒戰2》的投資方,其經營的百老滙院線一律安排多個場次放映《寒戰2》,只有少數場次放映其他電影。 因香港是以分潤的形式安排電影上畫,其他院線如欲上映《寒戰2》,就只能賺取三分一的票房收益。 譚以諾指現時戲院都有發展「垂直整合」模式的傾向,即一間公司同時製作及放映電影。 正如百老匯院線背後有安樂影片,洲立影藝(MCL)背後有寰亞洲立集團,今年新開的高先戲院背後的高先電影亦是發行商。
戲院的大螢幕在播放《監獄風雲》,監倉裏一眾囚犯與獄警打個你死我活,場面混亂。 好景戲院 一臉血跡的主角周潤發怒髮衝冠,爬上雙層床的上層,一躍而下,用雙腳踢倒心狠手辣的獄警「殺手雄」。 周潤發大笑數聲,然後張大嘴巴,咬掉「殺手雄」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