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確保施工期產生的各種廢物得到正確的處置,需要進行環境監測和審核。 為了評估昂坪廢水排放對大澳河涌和大澳水體的影響,進行了水質模擬。 水質模擬測試亦已考慮現時排放於大澳水域的污水及未來從大澳船隻碇泊保護區排放的污水所引致的累積影響。 廢水排放的預測結果,完全符合研究區域內的水質指標。 在沿大澳河涌的現存紅樹林地區會有相對較高的大腸桿菌含量,這是由於現有的棚屋並沒有接駁公共污水渠,居民產生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涌所致。
- 至於第二期,則於在2019年2月落成,並早已展開預派單位程序;但是,絕大多數單位將暫時抽起,並撥為白田邨9-11及13座重建受影響居民的次要安置屋邨,供提早遷出者調遷。
- 最初,建築師樓們希望把單位分2大類,其中一類(佔全邨25%)是跟北角邨差不多有梗房(固定間隔房間)設計的,其餘的75%就是水凖較低的單位。
- 在設計上,所有泵水井將封閉在地下,而污水廠的所有噪音源均封閉在建築物內。
- 2005年9月,房屋署展開全面結構勘察計劃,目的在於了解樓齡較高屋邨的樓宇狀況,並確定所需的修葺及鞏固工程,使樓宇可繼續使用一段合理的時間(15年)。
- 政府會研究在新發展區建設區域供冷系統,如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上蓋發展和東涌新市鎮擴展計劃,以減少建築物的空調耗電量,節約能源,改善環境。
- 房屋委員會考慮過樓宇的整體狀況(即使維修最多僅可維持十多年)、所需改善工程規模、費用(將蘇屋邨壽命增加15年的費用高達2.5億港元),以及工程可能對住戶造成的滋擾程度後,決定清拆蘇屋邨。
- 至於重建後新蘇屋邨的園林環境方面、則由房屋署園境師谷穎詩著手進行設計。
为了避免水进入泵房,地下二于二室挡水墙的顶部高程应高于进水侧最高水位,底板高程按最低水位和水泵吸水性能确定。 另外,和分基型泵房相比,其结构复杂,工程量较大,泵房的通风、采光条件也较差。 其特点是泵房结构和一般工业厂房相似,多为砖混结构且无水下结构,设计简单,施工容易,由于泵房地面高于进水池最高水位,通风、采光及防潮条件都比较好,有利于机组和电气设备的运行和维护,是中、小型泵站最常采用的结构形式。 海水泵房基础为重力式沉箱结构,由3个大沉箱平行组成,长度45.2米,沉箱基础为抛石基础,后方护岸为空心方块直立式堤,方块分3层,每层高度2.5米,方块总高度7.5米,沉箱与方块合围部分填筑开山石。
海水泵房: 海水泵房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有住戶直斥房屋署和物業服務經理早已知悉問題,惟未有跟進,罔顧居民安危。 房屋署指,該邨的物業服務辦事處周一接獲1宗報告,投訴該扶手電梯對上的玻璃簷篷滲水,職員檢查後發現排水喉淤塞致未能及時排走雨水,暫停扶手梯運作及圍封該位置。 辦事處翌日再派員詳細檢查,發現有硬物阻塞排水喉,喉管疏通後,排水功能已即時回復正常。 由周李氏建築師樓(Messrs. Chau & Lee)設計,於1961年3月接受申請,並於1963年5月全部落成,提供了1610個主力為6人房的中型單位。 最初,建築師樓們希望把單位分2大類,其中一類(佔全邨25%)是跟北角邨差不多有梗房(固定間隔房間)設計的,其餘的75%就是水凖較低的單位。 後來因要進一步減低成本,令大部份單位也取消了梗房設計,只有杜鵑樓的最大型單位(即13、14、31、32、43、44、61、62、73及74室)才有1個大梗房及2個露台的設計。
機電署表示,於9月15日約下午6時30分發現中環填海計劃第三期海水泵房其中一台海水泵損毀,導致海水流入 泵房,影響金鐘道政府合署的鹹水供應及其相關冷氣系統服務。 署方已即時派員檢查及進行緊急維修,並啟動風冷式空調機組以維持基本的服務。 其間大樓內的通風系統保持運作正常, 鹹水供應及其相關冷氣系統服務亦已於9月21日早上逐步恢復,署方會繼續與物業管理公司密切留意運作情況及作出跟進。
海水泵房: 清拆或重建計劃
為了促進海港地區長遠的可持續發展,我們會在昂船洲污水處理廠附近興建第二期乙工程,為所有經「淨化海港計畫」收集的污水提供生物處理,以進一步改善維港的水質。 淨化海港計畫第一期每天從將軍澳、九龍、葵青及港島東北部八個基本處理廠收集污水,經深層隧道輸送到昂船洲處理廠進行化學強化一級處理。 第一期系統於2001年12月啟用,處理維港兩岸所產生的百份之七十五之污水,能為450萬市民提供服務。 包括蘇屋邨重建計劃共分為2期進行,共有14幢住宅大廈,項目是由房屋署總建築師(1)陸光偉先生及高級建築師何國成先生攜手進行總體設計,細部設計則以委託聘請周林建築師有限公司作詳細設計。 污水隧道會採用鑽爆方法建造,此方法除了可提供更多工作空間來安裝臨時承托、更容易控制工程進度、及產生可再用的石料之外,在施工期間更可靈活地控制地下水之滲入,尤其是建造位於海底的深層隧道。 海水泵房2025 直徑較小的鴨脷洲至香港仔一段污水隧道,會以定向鑽挖方法來興建,此方法所用之鑽挖機附設可遙遠控制方向的裝置,用以操控隧道路線之鑽探方向。
2020年11月8日,荷花樓20樓2011室發生發生倫常命案,一名母親及兩名就讀小學的子女,被發現在2011室單位內倒臥昏迷,3人送往瑪嘉烈醫院後證實不治。 消防員發現廚房內一條煤氣喉被人剪斷,而警方暫列作自殺及謀殺案處理,暫時未知事發原因。 消息指案發單位餐枱遺下估計是子女描繪一家四口手牽手圖畫,有人在上面書寫「對不起」。
海水泵房: 重建前蘇屋邨全景
由於紅樹林具有較強的天然污染承受(或者污染物排除)能力,預計對紅樹林棲息地沒有負面的影響。 近期香港和深圳福田自然保護區的研究表明,較高的污染物負荷,包括濃度高的污水,對紅樹林棲息地均不會產生負面的影響。 由於現有的地形、樹木及各種建築物限制寶蓮寺及青年旅社的遊客/居民的視野,因此,昂坪污水處理廠對他們的視覺影響是有限的。 昂坪污水處理廠的建造,亦會對在天壇大佛西北面的平台上觀光的遊客造成臨時的中等程度影響。 長遠來看,紓緩措施例如在地下設施上種植樹木及美化污水廠範圍內的建築物,能把視覺影響水平減至輕微。 施工期間,淸理場地,地盤平整及建築工程都會對景觀敏感受體即天壇大佛及寶蓮寺院的景觀水平,造成輕微之影響,不過由於在地盤內及周界新植樹木作為屏蔽,及採用融合周遭環境的建築設計,可對景觀特性的影響大為減少。
海水泵房: 項目顧問:
2.維港主要污染物普遍下降: •氨(對海洋生物有害)含量下降25%; •無機氮及磷(營養物,過量可能增加紅潮發生的機會)總量分別下降了16%及36%;及 •大腸桿菌(致病微生物的指標)整含量下降約50%。 「蘇屋邨三寶」等前蘇屋邨舊建築物在重建計劃中保留和活化,以傳承屋邨的歷史。 燕子亭復修後保留於原址;小白屋復修和活化後作商業用途;前屋邨入囗門廊將在邨內重置。 其他舊建築物如前屋邨辦事處,重建後用途稍後再作安排;前面楓林樓的部份地下大堂結構已保留和復修;部份舊邨具歷史價值的物品,將視乎情況在前楓林樓內展示;雅麗珊郡主栽種的樹都獲保留,重拾並延續集體回憶。 舊蘇屋邨曾於1961年11月8日訪問本邨的雅麗珊郡主(H.R.H. Princess Alexandra),栽種了一棵櫻桃樹亦稱公主樹,位於前蘇屋邨內房屋署辦事處旁邊,當時在重建計劃中獲得保留。 舊蘇屋邨的是香港房屋委員會前身為屋宇建設委員會繼華富邨、北角邨及西環邨之後策劃建設的第三個屋邨,當時獲譽為遠東規模最大的地區性住宅計劃。
海水泵房: 海水製冷 節能新方向
金鐘道政府合署因為泵房故障,由本周二(15日)起只提供有限度的冷氣系統,沖廁水則全幢暫停。 大廈管理處發通告予各部門,表示由於「天馬海水泵房出現故障,沖廁水將會暫停供應,冷氣系統供應將提供有限度服務」,復修日期直至另行通告。 政府會研究在新發展區建設區域供冷系統,如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上蓋發展和東涌新市鎮擴展計劃,以減少建築物的空調耗電量,節約能源,改善環境。 啟德區域供冷系統工程2011年展開,分三期進行,預計整項工程於2025年完成,屆時可供應冷凍水給區內約50幢樓宇。 啟德區域供冷系統2013年起運作,供應冷凍水予啟德郵輪碼頭、晴朗商場、工業貿易大樓、機電工程署總部大樓、兒童醫院、兩所學校和沙中線啟德站共八個用戶。
海水泵房: 項目編號:
司徒惠建築師樓負責蘇屋邨的海水供應沖廁之系統設計,海水泵房位於長沙灣海濱,而海水供水管則沿興華街抽上海拔280米高的尖山水務署海水配水庫,再分配給蘇屋邨的用戶。 舊蘇屋邨的興建工程分五期落成,全部建築於1960年至1963年間建成,一共有16幢樓宇。 在地盤平整之前,這裏曾是一大片耕作用的農地及寮屋區,佔地約7.8公頃,是當時遠東最大型的住宅發展計劃。 產業署透過私人物業管理公司,為大樓提供日常物業管理服務。 收到上述報告後,管理公司已即時通知合署各部門故障問題,並向各部門提供適切協助。
海水泵房: 香港海水泵房
啟德發展區區域供冷系統工程包括興建北廠、南廠、地下海水泵房、鋪設海水入水和排水管道、冷凍水配水管道等。 機電工程署總工程師陳柏祥(右)說,政府會研究在新發展區建設區域供冷系統,減少建築物的空調耗電量,節約能源,改善環境。 申請者或合營企業申請者的其中一位參與者/股東於過去 10 年2 內在香港或香港以外地方完成最少一份設計及興建合約,其調整後的原定合約價值3 不低於 2.55 億港元。
海水泵房: 興建、重建計劃
泵房布置应根据泵站的总体布置要求和站址地质条件,机电设备型号和参数,进出水流道(或管道),电源进线方向,对外交通以及有利于泵房施工、机组安装与检修和工程管理等,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安装大型轴流泵或混流泵的泵站,由于流量大对进水流态要求较高,为了给水泵提供良好的进水条件,需采用进水流道。 同时为了增强泵房的稳定性,将机组基础、泵房底板和进水流道三者整体浇筑在一起,在泵房下部形成一个大体积的钢筋混凝土块状结构,故称块基型泵房。 能滿足了水污染管制條例技術備忘錄規定的排放標準要求,否則應根據化學廢物(一般)規例的規定進行處理和處置。 運行期間應與供應商或生産廠家合作,儘可能回收和重複利用已殘缺的紫外燈。
海水泵房: 香港海水泵房
工程承辦商 現邀請符合下列要求以及其他在投標資格預審文件列出的其他資格和參與條件申請人(包括合營企業),申請投標資格預審。 申請者在香港或香港以外地方的區域供冷系統項目經驗將被考慮作評估。 區域供冷系統是指一種供冷系統,當中有一個或多個中央製冷機組,通過管道網絡,把冷凍水供應給系統服務範圍內的用戶建築物作空調之用。 在沒有獲得批准所需撥款或任何其他原因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保留取消此次資格預審的權利,就此,申請者將被通知。
海水泵房: 項目編號:
擬建之污水處理廠可能會對該地之景觀資源造成一些影響,如現有的石景、農業用泥地、樹林、灌木叢和草地。 但喪失這些景觀資源對整體地區之景觀來說,影響可說是十分輕微。 由於處理過的廢水是高質量的,所以即使萬一在管道洩漏這種很少發生的情況下,也不會對當地水質產生大的影響。
海水泵房: 重建前蘇屋邨全景
啟德發展計劃重視綠色元素,除了預留大片休憩用地、興建海濱長廊之外,也藉由區域供冷系統應付區內新增的空調需要。 機電工程署善用臨海之利,讓系統抽取海水到中央供冷站製造冷凍水,然後通過喉管把冷凍水輸送到區內樓宇,作空調用途。 整套系統竣工後,每年可節省高達8,500萬度電,相當於減少排放59,500公噸二氧化碳。
本來,房屋署早前宣佈重建舊蘇屋邨後,一直有意見認為應將該地皮改建私人樓宇,以地盡其用(因為舊蘇屋邨的估值超過300億元,同時亦是目前市面上唯一一處大型的住宅用地)。 不過,隨着金融海嘯衝擊,將公屋地皮轉為私樓的壓力降低,因應公屋需求未來將會增加,房署決定把蘇屋邨地皮重建公屋。 首期地基平整工程於2010年開始,原定於2015年竣工。 不過早前因施工期間被驗出焊料含鉛,需要全面更換喉管,加上天雨頻繁,延誤至2016年9月入伙,第二期地基工程則會於2014年開工,至原定在2018年完工後已延遲到2019年2月才可能竣工,另設有約10,000平方呎商場。 至於重建後新蘇屋邨的園林環境方面、則由房屋署園境師谷穎詩着手進行設計。
海水泵房: 海水泵房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仍其中以重建前的是16幢樓宇住宅大廈,剩下兩座的楓林樓及丁香樓沒有清拆後將以預留空間的部份用途地下一層作為展館,布置成為一個模擬單位,放置上世紀的舊式生活用品。 經過建築師樓們就有關住宅單位類型,大小及相關的標凖的商議,達成共識。 基本上蘇屋邨的目標,是要達至提供相當闊的租金等級,可行的話,面積相同的單位按不同的舒適程度及位置來訂定不同級別的租金(並非最大面積為最貴),位於較上部份的單位租金會較貴。 1998年,房委會與香港壁畫學會合作後,並邀請壁畫學會的籌組成員兼畫家麥榮、於舊蘇屋邨舊蘇屋邨內的拱型燕子亭上繪製一幅「3D」大型天花壁畫,該壁畫為記載整個重建前的蘇屋邨面貌,面積超過120平方米。
如果無可避免地需要棄置紫外燈,操作人員應確定紫外燈的成分,並與環保署確認它們是否應作爲化學廢物進行處置。 若然的話,其處理和處置應遵從化學廢物(一般)規例的規定。 在處置紫外燈時,應盡可能地小心以防燈管爆裂和排出污染物。 陳柏祥說,未來陸續有新用戶使用區域供冷系統,計有沙中線宋皇臺站、警務處新東九龍總區總部大樓、學校等。
海水泵房: 海水製冷 節能新方向
污水被輸送到昂船洲後,會經由兩座分別抽送第一期和第二期污水的主泵房從深層隧道抽往地面。 海水泵房2025 兩座主泵房將由隧道接通,以便有需要時把污水分流,從而提高泵房運作的可靠性。 巨型抽水泵位於泵房的底層,由變速摩打驅動,把隧道內的污水抽往沉澱池。
海水泵房: 清拆或重建計劃
淨化海港計畫第二期將會分為兩個階段:分別是第二期甲和第二期乙。 第二期甲計畫將會處理餘下百份之二十五源自港島北部及西南部的污水,並且加建消毒設施以改善經處理污水及維港的水質,使荃灣鄰近的泳灘得以重開。 海水泵房 而第二期乙將會為本計畫的所有污水進行生物處理,以提高污水處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