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欣賞芒草和拍照時,切勿另闢新路及踐踏芒草。 在大東山與二東山之間的一片高地上,分布著以石塊建造的小屋。 這些俗稱爛頭營的石屋群,是由外籍傳教士所興建的度假屋,部分更建有小型儲水箱。 至今部分石屋由私人擁有,部分則由團體管理。 約40分鐘到大東山一號觀景台,兩旁芒草最密,以鳳凰山作背景是常見的大東山拍照構圖,是大東山最靚及易到的景點,向海可見長沙、貝澳、芝麻灣半島、石鼓洲。 大東山石屋 大東山石屋 若體力不繼、糧水短缺,在此拍照後原路折返落山為上策。
1923年,一群失意的外籍傳教士因為種種原因,想要在英屬領地內興建一個廉價的高山營地。 營地的最初選址原來並非大東山,而是大帽山(Tai Mo Shaan)。 由於棚舍迎海而建,而且由木材搭建,結構簡陋,最終敵不過強風的吹襲。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他們試圖在大帽山的另一邊以及馬鞍山(Saddle Mountain)搭建營舍,但都因意見分歧而使計劃告吹。 沿鳳凰徑第二段的石級路直登大東山,便見星散的爛頭營。 近二東山的路口處,左行繞其而走(下一分岔路口可左走經黃龍坑郊遊徑下降至東涌)。
大東山石屋: 大東山 (大石脊)
SUNSET 大東山石屋2025 PEAK的木牌背後就係爛頭營了,爛頭營令人有萬里長城的感覺,雖然沒有長城這麼壯觀,在山上有屋有不可思義的感覺。 被俗稱爛頭營的這些石屋群,原本是外籍傳教士們建的渡假屋,時至今日部份仍然是私人所有的。 爛頭營大大小小有21間石屋,小朋友可以來一個石屋探秘,小石屋配上芒草和山野景色,可以說是絕佳的影相地點,不過這個位置的芒草就較少了。
- 此外,由於石屋屬私人物業,本不該擅自闖入。
- 說起大東山,除了想起近年火紅的芒草,一眾攝影愛好者又怎會放過大東山的另一景點:石屋群。
- 雖然難免辛苦,但大部分路段有林蔭,直到兩邊大樹漸漸被灌木取代,視野變得開闊時,就代表你已接近路段的最高處。
- 前往欣賞芒草和拍照時,切勿另闢新路及踐踏芒草。
- 大東山和蓮花山及二東山相連,同小朋友行埋上去,可以睇到更多風景。
- 秋日芒草外,大東山亦擁有一組歷史悠久的石屋。
- 芒草要在陽光充足下逆光拍攝到金黃色,是否影到靚相要問個天。
山上天氣陰暗不定,曾經在伯公坳時放晴,大東山山頂時若烏雲密佈更落起雨,因此防水外套或可在突然下雨時不至狼狽。 大東山石屋 若在大東山看日出或日落,要帶備足夠保暖衣物,以洋蔥式多層方式穿衣。 大東山石屋 另外電的頭燈或電筒同樣是必備,即使電話內置電筒,但一來光度不足、二來失足時電話或受損。
大東山石屋: 大東山芒草|第三站:懸浮石+SUNSET PEAK
三角測量站旁有一個膠板寫上大東山,可見東涌、機場一帶景色。 如果不上跳板石及大東山三角測量站難度較低,又可避開崎嶇路段,直接到爛頭營。 繼而從左方山徑踏走鳳凰徑第二段(右方橫腰山徑為南大嶼郊遊徑)。 在往雙東坳的分支處隨右方小徑登上二東山。 石屋山(英語:Shek Uk Shan)是香港的一座山峰,位於新界西貢半島西貢北,西貢西郊野公園範圍內,區域行政上屬大埔區,海拔481米,為半島上的最高峰。
芒草的數量、密度、範圍都是全港前列,因此不少人特意到大東山看日出或日落。 那是2006年,首次背著營具走一大段登山路,為的是要觀賞日出。 然而山上風聲簌簌,勢不止歇,苦於要在天黑前尋找合適的位置,即是日落金光照耀,提供極佳的拍攝時機,也只得放棄。 再向前一點便看到大東山的著名打卡景點懸浮石和SUNSET PEAK。
大東山石屋: 大東山:置身芒草花海,靜待落日晚霞
除飽覽沿路優美的景致和野生植物外,還可親身感受足下漫山遍野芒草的溫柔。 觀賞芒草的最佳時間在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這段期間前往大東山及二東山會非常擠迫。 如欲選擇在伯公坳離開的人士,需預留時間候車。
初期的營舍甚是細小,面積只有18平方尺,內裡有3個房間。 約1945年,當地更興建了一個可容納70人的食堂(Mess 大東山石屋 Hall)。 後來築起的營舍空間更大,設有床鋪、供水設施,以至電燈。 由此可見,爛頭營當年也有一段興盛的日子。 這間小屋現時係由一位外國女士幫手看管,我哋同佢傾咗一輪之後發現,好多行山友嘅行為破壞咗呢啲小屋同埋周圍嘅環境! 佢試過貼標語但竟然被人撕走當冇件事,同時因為要保護間屋仔,所以又唔可以將啲標語釘喺屋嘅牆身。
大東山石屋: 大東山行山起點︰伯公坳
大東山為香港第三高的山峰,海拔近八百七十公尺,景觀遼闊。 秋天一到,山野長滿淡黃芒草,日落餘暉下,芒草呈現耀目金光,風景極迷人。 陳奕迅 大東山石屋 EP《Taste the Atmosphere》封套正正就在此取景。 秋日芒草外,大東山亦擁有一組歷史悠久的石屋。 石屋又叫爛頭營,據說,二十年代由教會興建,讓居港外籍人士作避暑之用。
大東山石屋: 前往伯公坳
芒草要在陽光充足下逆光拍攝到金黃色,是否影到靚相要問個天。 路線由慈雲閣起行,沿著沙田坳道上走至獅子亭及沙田坳後,續沿車道(即逆走衛奕信徑第四段)上升,在分岔口的涼亭左走(右方可隨扎山道下降至牛池灣),接上飛鵝山道,走至東山附近的涼亭。 由涼亭對面的山徑上攀一小段,便可左轉沿山徑下降至大老山下,再接回飛鵝山道。 由此沿路走回沙田坳,再沿沙田坳道返回慈雲閣。 在山的附近是黃竹塱及嶂上,上有嶂上郊遊徑,天梯亦位於山腰附近,西南面是榕樹澳;東面則鄰近黃石水上活動中心;東北面是白沙澳,其中有白沙澳青年旅舍;西北面是深涌。
大東山石屋: 大東山芒草2023|最易登山路線教學+交通及景點難度一覽
寮屋區內開設多間片場,據稱石屋曾作為附近的友僑片場之貨倉,後租予「藍恩記山墳墓碑工程」等公司為墓碑廠工場。 大東山石屋 包括侯王廟新村在內的寮屋區於2001年清拆,石屋成為村內僅存的建築物。 冬天,大東山山上寒風凜冽 ; 大東山石屋 秋天則大霧瀰漫。
大東山石屋: 大東山芒草|裝備小貼士
筆者推介使用一對行山杖,效能倍增更平衡。 往大東山的路況不是平滑石屎路,不少石級很高需要小腿力量,新手或心肺功能較弱的朋友,行大東山會感到吃力。 解決方法是把步伐放慢,以時間換取距離,每到臨界點就停下來小休。 路線雖未能登上大老山,但路上可賞覽九龍諸峰,包括大老山、慈雲山、獅子山及飛鵝山等,連東面的西貢景觀也是一望無垠。 大老山位於九龍北部群山東端,西連慈雲山,高583米。
大東山石屋: 大東山芒草|第一站:伯公坳
由於山頂建有氣象站,不能直攀其峰,故只能從東南方的小徑、麥理浩徑第五段或衛奕信徑第四段繞其而行。 可能早陣子的一幀唱片封面照的關係,這一帶更趨熱鬧。 大東山石屋2025 這時山上的芒草花已凋謝,多已結成種子,少了迎風搖擺的動感,換來靜態的金色大毛毯。
大東山石屋: 大石脊 蓮花山 大東山 天書壁
散落於大東山與二東山之間的石屋群,為數約二十間,俗稱「爛頭營」。 早於1923年,一些外藉傳教士想到當時英屬殖民地香港,尋找適合的山頂營地位置,以供每逢夏天來港,築起臨時營舍,作渡假及退修之用,但其實當時選址首選並非大東山。 這群外藉傳教士先來到大帽山,以木材簡單架構了臨時棚舍,可惜當年正受到颱風吹襲,簡陋的棚舍最終敵不過強風而告吹。 汲取教訓,他們捨棄臨時營舍的構想,轉為以石材興建營舍,抵擋香港夏季出現的颱風。 翌年夏天,他們來到了大東山,於現址築起了第一間石屋,隨後石屋陸續築起,形成現在的石屋群,至1926年夏天接近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