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醫學大學、中央研究院及三軍總醫院共組的本土乳癌研究團隊,參與國際乳癌研究,分析全球二十五萬名包括台灣四千名乳癌患者及健康婦女的檢體,找到六十五個新乳癌基因位置,未來透過基因檢測可更精準預測致病機率,以及找出更好的預防與治療方法。 高醫甘蓉瑜 中研院沈志陽教授則指出,中央研究院曾進行Taiwan Biobank的建立,邀請二十萬社區民眾與十萬位常見慢性疾病的病人(包括乳癌),建立本土的慢性病的大數據資料。 在Nature的這篇研究中總共分析了二十四萬位乳癌病人與一般婦女,得到世人重視的成果,這項Nature期刊的研究也得到高醫大與中研院合作建置的「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協助,展現基礎與臨床研究合作的重要性。 高醫甘蓉瑜 這些研究成果將使人類對乳癌的發生預防與治療有更精準的了解,同時可促進乳癌新藥物的發展。 高雄醫學大學、中研院及三軍總醫院共組的本土乳癌研究團隊,參與英國劍橋大學領導的研究,將全球24萬名乳癌患者及健康婦女的檢體整合分析,找到65個新的乳癌基因體位點,將對未來乳癌預防、治療產生關鍵性的影響。
- 中研院生醫所研究員沈志陽說,過去台灣醫學研究者單打獨鬥,在樣本數限制下,研究成果難被知名生醫期刊接受,此次台灣研究團隊累積10多年來參與國際乳癌研究聯盟(BCAC)的成果,大規模分析24萬筆檢體(歐洲22萬筆及亞洲2萬筆),其中台灣約占2千筆,可說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乳癌基因研究。
- 沈志陽說,這些乳癌基因點有好有壞,突變的基因數愈多,罹癌乳癌的風險就愈高,新發現可從位置找到基因,再從基因瞭解功能,再發展藥物。
- 沈志陽說,這次研究共有25萬筆檢體,包括歐洲22萬8000多筆及亞洲2萬7000多筆,其中台灣有2000名病患及2000健康婦女的檢體,樣本數越多才能找到少見的基因,顯示國內及國際合作的重要性,單靠個人的力量,無法找到這麼多的基因檢體。
- 由於這些藥物均為處方用藥,且現行全民健保並不給付預防性用藥,所以筆者建議應找您的家庭醫師,針對您是否適用這些藥物做一評估,再以自費開立的方式取得這些藥品。
- 乳癌是國內婦女好發癌症的首位,且發生率逐年上升,了解其發生的原因在公共衛生上是刻不容緩的問題,雖然日常飲食環境與懷孕行為的改變在乳癌發生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是基因與遺傳仍是重要的因素,尤其台灣乳癌發病年齡又比國外年輕,如今找到新的乳癌基因位點,將對乳癌預防開啟的新方向。
- 高雄醫學大學與中央研究院、三軍總醫院乳癌研究團隊共同合作,新發現65個乳癌基因體位點,將對乳癌的發生、預防與治療,產生關鍵性的貢獻,這項重大突破,11月已發表在知名的科學期刊 Nature。
• 過去登高有急性高山病(AMS)病史,且一天內(以過夜處海拔高度為基準)爬升至海拔2750公尺以上地區者。 因缺氧出現頭痛、頭暈、失眠、噁心、嘔吐、厭食、虛弱等非特異性症狀,多數人到達高海拔地區1~12小時後開始出現症狀,症狀2~3天後會隨著身體適應環境而緩解。 通常最先出現的是頭痛症狀(但少數患者沒有頭痛症狀),嘔吐是症狀惡化的重要指標,旅客要多加留意。 沈志陽表示,帶有乳癌基因者,可能發病、也可能不會發病,不過每帶一個乳癌基因,發病機率是未帶因者的一倍多。
高醫甘蓉瑜: 預防接種
高雄醫學大學與中央研究院及三軍總醫院共組乳癌的研究團隊,積極參與國際合作,在世界頂尖的科學期刊Nature有重大的發現。 這個研究總共發現了65個新的乳癌基因體位點,這些位點的發現將對人類對乳癌的發生預防與治療產生關鍵的貢獻。 高雄醫學大學與中央研究院及三軍總醫院共組乳癌研究團隊,研究發現65個新的乳癌基因體位點,此發現將對人類乳癌發生預防與治療產生關鍵貢獻,研究成果於世界頂尖期刊Nature發表。
即使是從預防的角度來看,最好的高山病預防策略就是設計一個良好的行程,使登山者能有足夠的時間來進行調適(acclimatization),並且在危險高度停留的時間應儘可能地短。 藥物的價值在於如果一個醫療措施(不管是預防性還是治療性)能夠藉由投予藥物來解決,這意謂著整個登山行程可以不受影響,所以藥物是一種成本最低的投資。 但是我們應該明瞭藥物的侷限性,以免對它們有著不切實際的期待,甚至忽略了其它重要的、在預防及處置高山病應有的措施。
高醫甘蓉瑜: 醫學系藥理學科碩士班於7月9日(星期三)舉辦兩場講座
他表示,高醫與中研院乳癌團隊近十年來積極參與國際乳癌研究聯盟 (簡稱BCAC)的討論與分析,不斷的尋找影響乳癌發生的基因,並已發表多篇論文,這次的研究結果是延續過去十年多來BCAC的乳癌研究又一個高峰。 高雄醫學大學、中研院及三軍總醫院共組的土本乳癌研究團隊,參與英國劍橋大學領導的乳癌研究,從全球25萬名包括台灣4000名乳癌患者及健康婦女的檢體研究分析,共找到65個新的乳癌基因位置,為了解乳癌邁進一大步,對於乳癌預防及治療也產生關鍵影響。 這項研究刊登在十一月的國際頂尖期刊「Nature」,台灣研究團隊昨在高醫大發表研究成果。 高醫甘蓉瑜2025 團隊成員、小港醫院院長侯明鋒表示,乳癌高居台灣婦女癌症首位,每年新增一萬五千多人,發生原因除與日常飲食環境與懷孕行為改變有關,基因、遺傳也是重要因素,過去曾發現乳癌BRCA1、BRCA2 二個基因變異,這二個基因開啟了基因變異與乳癌相關的研究。
- 另在研究方面,除與同院整形外科合作自體脂肪重建乳房,如今超過1200例,榮獲2015年國家品質標章(SNQ)銀牌獎。
- 中研院生醫所教授沈志陽說,乳癌發生原因非常複雜,與其他慢性病一樣,可是需上百個或上千個基因來解釋,這次研究共找到65個新的乳癌基因位置,為了解乳癌往前邁進一步,希望未來能把乳癌相關的基因全找到,當作個人危險性的評估,加上好的生活方式,希望能有助於預防乳癌。
- 藥物的角色主要是在預防及改善較輕度的高山病,本文將介紹三種科學證據顯示有效的高山病用藥,並分別闡述其效用、使用方法、副作用、禁忌症。
- 政府於2012年起,委託中研院進行Taiwan Biobank建立,預計將邀請20萬社區民眾與10萬位常見慢性疾病病人(包括乳癌),希望夠突破這項瓶頸,建立本土慢性病大數據資料。
- 這項研究已在今年11月刊登在國際期刊「Nature」,研究團隊今上午在高醫大發表研究成果。
- 國內乳癌發生率逐年上升,是婦女好發癌症首位,高醫大研究團隊表示,日常飲食環境與懷孕行為的改變在乳癌發生扮演重要角色,但是,基因與遺傳仍是重要因素,尤其台灣乳癌發病年齡比國外年輕,如今找到新的乳癌基因位點,將對乳癌預防開啟的新方向。
- 醫師簡介-甘蓉瑜.*姓名:甘蓉瑜890043*科別:外科*現任:.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主治醫師.門診時間表.學歷高雄醫學大學學士後醫學系.
這次的研究結果是延續過去10多年來BCAC的乳癌研究又一個高峰,並展現高醫團隊與三軍總醫院臨床醫學,與中研院生醫所基礎醫學的共同合作成果。 研究團隊,參與英國劍橋大學領導的研究,將全球24萬名乳癌患者及健康婦女檢體整合分析,找到65個新的乳癌基因體位點。 沈志陽強調,對抗癌症,過去以病的觀點看人,現在要以人的觀點看病,考量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找到每個人致病的基因,透過精準醫學或個人化醫學來治療癌症。 高醫甘蓉瑜2025 「希望未來能把乳癌相關基因全找到,作為個人致病風險評估,透過好的生活環境,如減少飲食油膩、多運動來預防控制。」此外,透過了解這些基因的功能,可發展預防乳癌策略或治療藥物。 侯明鋒說,為更了解乳癌,臨床醫師收集病患檢體,十多年來台灣共收集二千多名病例,結合中研院及國際合作,這次找到六十五個乳癌基因位置。
高醫甘蓉瑜: 治療高山症藥物的機制及副作用:
這項研究已在今年11月刊登在國際期刊「Nature」,研究團隊今上午在高醫大發表研究成果。 團隊成員、小港醫院院長侯明鋒表示,乳癌高居台灣婦女癌症首位,每年新增1萬5000多人,其發生原因是什麼? 高醫甘蓉瑜 過去曾發現2個基因變異而得乳癌,為了解乳癌,臨床醫師將病患檢體收集,10多年來共收集2000多名病例,結合中研究及國際的合作,找到乳癌致病基因位置,並發表於「Nature」雜誌。 小港醫院院長侯明鋒教授今天在記者會中表示,乳癌是國內婦女好發癌症首位,發生率逐年上升,了解發生的原因在公衛教育刻不容緩,而研究基因與遺傳是重要的因素,尤其台灣乳癌發病年齡又比國外年輕,如今找到新的乳癌基因位點,將對乳癌預防開啟的新方向。
高醫甘蓉瑜: 醫師簡介-甘蓉瑜
高醫癌症中心主任黃志仁表示,該院去年乳癌篩檢人數達6693人,其中陽性個案數共662人,而陽性個案數中發現癌症數高達99人。 高醫甘蓉瑜2025 〔記者方志賢/高雄報導〕高醫去年以電話催出了6693人接受乳癌病例受檢,發現不少潛在乳癌病例,幫助婦女朋友擺脫乳癌的威脅,衛福部國健署今頒發「乳癌生命搶救王」第1名給高醫。 移植中心張文燦醫師表示,胡先生因B型肝炎急性發作,出現肝臟急性萎縮及急性腎功能不全的現象,唯有親屬間的活體肝臟移植,才能及時挽救其生命。 高醫甘蓉瑜2025 因為太太的摯愛,忍受辛苦的手術過程,捐出65%的肝臟,成功挽救丈夫生命,夫妻二人感謝高醫醫療團隊讓他重生。
高醫甘蓉瑜: Enews250 醫學院
這項跨校際合作的研究團隊,高醫大學方面的參與者,包括小港醫院院長侯明鋒、大同醫院醫務秘書陳芳銘、高醫附院歐陽賦主任,以及莊捷翰、高理鈞、甘蓉瑜及巫承哲醫師等人。 高雄醫學大學在2013年即與中央研究院合作建置「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陸續與全國各醫學中心分享該份資料、並共同參與研究,以了解基因與疾病、健康間的關係,以及用藥與人體基因的關聯性。 中研院生醫所研究員沈志陽說,過去台灣醫學研究樣本數有限,研究成果難被國際期刊接受,此次台灣研究團隊累積10多年來參與國際乳癌研究聯盟(BCAC)的成果,大規模分析24萬筆檢體(歐洲22萬筆及亞洲2萬筆),其中台灣約占2000筆,堪稱史上最大規模的乳癌基因研究。 小港醫院院長侯明鋒表示,乳癌是台灣婦女好發癌症首位,每年新增1萬4000多人,除了日常飲食環境,基因與遺傳也是重要因素。
高醫甘蓉瑜: 一年打6千通關懷電話 高醫獲「乳癌搶救生命王」第1名
政府於2012年起,委託中研院進行Taiwan Biobank建立,預計將邀請20萬社區民眾與10萬位常見慢性疾病病人(包括乳癌),希望夠突破這項瓶頸,建立本土慢性病大數據資料。 「帶有乳癌基因者,可能發病,也可能不會發病」,惟每帶一個乳癌基因,發病機率是未帶因者的一倍多,目前全球已發現70、80個乳癌基因,若再加上新發現的65個基因體位點,將使乳癌基因資料庫更為完整。 黃志仁說,99名乳癌個案中,0期的有19名(佔19.19%),1期的有7名(佔7.07%);只要發現陽性個案,高醫便立即協助掛號、門診,甚至手術等一條龍服務,讓患者獲得良好的醫療照護。
高醫甘蓉瑜: 【臺中市維新醫療社團法人台中維新醫院】:醫療社團法人醫院
團隊成員、小港醫院院長侯明鋒表示,乳癌是台灣婦女好發癌症首位,每年新增1萬4千多人,除了日常飲食環境,基因與遺傳也是重要因素。 尤其台灣乳癌患者發病年齡比國外年輕10歲,乳癌致病基因點的新發現,可望讓未來基因檢測更臻成熟。 高醫甘蓉瑜 沈志陽也說,台灣研究團隊積極參與國際乳癌研究聯盟的討論與分析,不斷的找尋影響乳癌發生的基因,並已發表多篇論文。 這次研究結果,展現高醫大、三軍總院和中研院生醫所三方面的基礎醫學成果,並發表報告於Nature期刊上,實屬難得。 高醫大校長劉景寬表示,這是團隊合作很好的典範,有助於醫療研究上探討病因,增進預防醫學,他並肯定中研院沈志陽教授從基礎到臨床的學術研究,尤其陳建仁副總統在中研院副院長任內在高醫大啟動人體資料庫的浩大研究為未來基礎醫學訂下非常重要的基礎。 高醫也全力參與「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計畫,劉景寬說,資料庫越符合本土樣本,越讓本土疾病越能精準分析背景,也對全世界醫學有進一步貢獻。
高醫甘蓉瑜: 醫學院網站:http://cmed2.kmu.edu.tw/front/bin/home.phtml
中研院生醫所教授沈志陽說,乳癌發生原因非常複雜,與其他慢性病一樣,可是需上百個或上千個基因來解釋,這次研究共找到65個新的乳癌基因位置,為了解乳癌往前邁進一步,希望未來能把乳癌相關的基因全找到,當作個人危險性的評估,加上好的生活方式,希望能有助於預防乳癌。 高雄榮總副院長張宏泰表示,越精準的基因檢測可找出真正的乳癌高危險族群,除靠日後研發更有效治療藥物,也可提醒民眾要更頻繁定期檢查,另在飲食及生活習慣上控制,對預防疾病十分重要。 在Nature的這篇研究中,總共分析24萬名乳癌病人與一般婦女的結果,才得到世人重視的研究結果。 而台灣醫學科學研究學者習慣單打獨鬥所得到的結果,因樣本數的限制,無法發表在較好的生醫期刊。 沈志陽說,10餘年來已發現了85個乳癌基因體位點,這次的研究找到65個新的乳癌基因體位點,他說這些體位點的發現對人類乳癌的發生、預防與治療產生關鍵的貢獻。
高醫甘蓉瑜: 醫師簡介 全國醫療機構與人員基本資料
高山病的治療,首重高度的即時下降(descent),以及氧氣(或合併加壓艙)的使用。 藥物的角色主要是在預防及改善較輕度的高山病(急性高山症AMS),以及在較嚴重的高山病(如高海拔肺水腫HAPE及高海拔腦水腫HACE)發作時,當其它可以做的處置都做了之後,用來做為輔助性的治療。 高醫甘蓉瑜 有時候無法判斷患者的症狀是不是由高海拔疾病造成,例如:無法確定頭暈、虛弱是不是因為登山過度勞累造成,咳嗽是不是因為山上天氣突然改變使呼吸道敏感,但為了保險起見,寧可先假設是因高山症造成,不要輕忽任何初期症狀。 當發現自己出現疑似高海拔疾病症狀時,也應趕快知會同伴,讓同行者能隨時留意你的狀況,千萬不要逞強,以免錯過了最好的治療或下撤機會。 • 過去登高有急性高山病(AMS)病史,且一天內(以過夜處海拔高度為基準)爬升至海拔2500公尺以上地區者。